1.重點:遼夏金元時期的政治制度演變
2.難點:多角度認識遼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特征和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主流
基礎認知
一、遼與西夏
1、遼朝的建立與遼宋關系:遼朝的建立者契丹族與___同源,在遼河上游過著游牧、漁獵生活。916年,契丹族首領_______建立契丹國,定都___,后來版圖擴大,改國號為__。遼與北宋長期對峙,大部分時間里維持了________,通使頻繁,____活躍。
2、遼朝制度:遼朝的職官設置分為__、____官,北面官負責_____________,南面官負責以_________________。皇帝和宮廷依然保持____習俗,每年隨季節(jié)轉換定期遷徙。遷徙中的_____成為國家政治中心。
3、西夏的建立與主要制度:黨項族是古代____的分支,唐末在今陜北、寧夏一帶形成_______,宋初仍然保持______的地位。1038年,黨項首領____脫離宋朝稱帝,定都興慶府,國號_____,史稱西夏。其制度基本模仿___,中央機構除_______外,同時有一套_______。北宋滅亡后,西夏向金朝稱__,仍然保持事實上的____。
二、金朝入主中原
1、金朝的建立與金宋關系:金朝的建立者_____活動于黑龍江、松花江流域,以農(nóng)業(yè)、狩獵、畜牧為生。1114年,女真族首領__________舉兵反遼,次年稱皇帝,建立___,定都會寧府,會寧府也稱_____。_____,金滅遼,兩年后又滅____,與_____逐漸形成對峙局面。1153年,金遷都燕京,將燕京改名為____。
2、金朝的制度:金朝制度基本沿襲唐宋,但卻保持了一套_______的管理系統(tǒng),叫作______。凡女真民戶,每_____戶編為一謀克,_____謀克編為一猛安。他們被大批遷入中原,在漢族村落之間筑寨居住,平時____,戰(zhàn)時選拔丁壯_____。
3、金朝的鼎盛與衰落:12世紀后期______在位,金朝進入_____時期,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史稱“______”,世宗被百姓譽為“_____”。世宗死后,金朝受到_______民族的襲擾,猛安謀克又日益____,統(tǒng)治逐漸衰落。
三、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tǒng)一
1、蒙古的崛起: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領_____統(tǒng)一草原各部落,建立_______,被奉上“成吉思汗”的尊號。此后半個世紀,蒙古軍隊先后滅掉____、____和_____,招降____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權,還遠征到_____________地區(qū)。
2、元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
(1)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______即位,將統(tǒng)治重心從漠北轉移到___,開始推行中原傳統(tǒng)政治制度,興建____作為首都。1271年,定國號為大元,忽必烈就是_____。此后蒙古在西方的統(tǒng)治區(qū)脫離元朝獨自發(fā)展,形成了________,它們在名義上仍將元朝尊為____。
(2)統(tǒng)一:_____年,元軍占領南宋都城_____。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域擊敗南宋余部,完成統(tǒng)一。南宋宰相_______被俘,堅拒勸降,后來在大都從容就義。
3、元朝的制度:
(1)交通制度:為鞏固統(tǒng)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達的____,設立____,為________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務,也用來運輸______;又隔一定距離分設______,負責傳遞___。
(2)行省制度: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實行____制度。當時中央的宰相機構是______,委派官員代表中書省處理_______,逐漸固定常設,稱為_________,簡稱行省。除今天的____________地區(qū)由中書省直轄外,全國共設___個行省。行省轄區(qū)廣闊,_______,統(tǒng)治效率較高。它的創(chuàng)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_________。對于吐蕃地區(qū),則由全國最高佛教機構_____進行政教合一的管理。
四、元朝的民族關系
1、蒙古族和回族: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員______和___,基本上是在____形成的。蒙古原是漠北的一個游牧部落,統(tǒng)一草原后逐漸將其他部落融入,形成了蒙古民族。中亞、西亞的大批_____隨著蒙古的征服移居中國,在______教整合下形成了一個新的文化共同體,時稱_____人,成為回族的前身。
2、民族差別:為保障________的統(tǒng)治利益,元朝在很多方面對不同民族實行_______政策,被后人概括為“________”,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___。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兒、回回等。漢人主要指________,也包括已經(jīng)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南人指原__________居民。
3、元朝滅亡與民族融合:隨著時間推移,________逐漸減弱,社會貧富差距帶來的_______卻日益嚴重。14世紀中葉,________相繼在中原和南方爆發(fā),不久元朝滅亡,以宮廷貴族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____。大批留居內地的_____,以及回回以外的____人,逐漸與漢族相____。
深化探究
探究一 遼夏金元時期各政權概況
探究二 宋與遼、夏、金各政權的和議
探究三 元代行省制的特點與歷史作用
1、材料解析
材料一 元朝同宋一樣,把地方分成路、府、州、縣,而實際上元代的地方政權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書省管理。行省長官是中央官親自降臨到地方……所以行中書省正名定義,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動的中央政府。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核心論點:元代行省不只是地方政府,是“流動的中央政府”,是中央的派出機構。
材料二 無論行政、財政、軍事、司法諸事權,朝廷總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權力(如主要軍隊、官吏任用等)的同時,把相當一部分權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權于中央。顯而易見,元行省制中央集權是秦漢以來郡縣制中央集權模式的較高級演化形態(tài),……明顯優(yōu)于單純的中央集權或單純的地方分權。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點與歷史作用》
核心論點:行省既要為中央集權,同時又分留部分權力于地方。行省擁有部分權力,但行使權力時受到中央節(jié)制。
2、總結歸納
行省制度更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的依據(jù)
(1)機構和官員設置有玄機,從制度設計層面防割據(jù)。元代的行省是中央政府派出機構,行省長官是中央官員,中央通過行省對全國實行分區(qū)統(tǒng)治。
(2)分權更集權。中央賦予行省更多的權力,但行省行使權力時受中央節(jié)制。
(3)地方區(qū)劃從山川形便到犬牙交錯。從元代開始,行省區(qū)劃主要以中央軍事控制為目的,采取“犬牙交錯”的原則,削弱了地方的經(jīng)濟、文化認同感,從而使行省失去了扼險而守、割據(jù)稱雄的地理環(huán)境,中央比較容易控制。
1.請你根據(jù)下圖判斷這一時期的政治特點是( )
A.民族政權并立 B.南北政權對峙
C.地方軍閥割據(jù) D.戰(zhàn)亂長期不息
答案A
2.根據(jù)遼、宋、夏、金的相關知識,指出下列搭配中錯誤的一組是( )
A.阿保機——契丹
B.趙匡胤——北宋
C.元昊——西夏
D.阿骨打——后金
答案D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與下圖人物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
忽必烈
A.統(tǒng)一蒙古 B.建立西夏
C.建立元朝 D.建立遼
答案C
4.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國庶務,統(tǒng)郡縣,鎮(zhèn)邊鄙……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但地方官吏的選用主要由中書省和吏部負責,調動行省所屬軍隊須皇帝批準。這表明元朝( )
A.地方擁有適度權力 B.地方缺乏實際權力
C.行省權力集中專斷 D.君主專制得以加強
答案 A
5.元代以前?!耙蛏酱袼滓灾浦萁纭?,而元代采取“犬牙交錯”的原則,任意將自然環(huán)境差異極大的地區(qū)拼成一個省級行政區(qū)。這表明元代( )
A.以山川地理環(huán)境來劃分行政區(qū)域
B.以消除割據(jù)可能性劃分行政區(qū)域
C.以發(fā)展經(jīng)濟為目標劃分行政區(qū)域
D.以文化認同作為行政區(qū)劃的依據(jù)
答案 B
唯物史觀
從經(jīng)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關系角度理解,遼夏金元時期政治制度演變的特點及影響,辯證客觀地評價政治現(xiàn)象。
時空觀念
認識遼夏金元時期政治制度和民族關系所處的特定時空環(huán)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
史料實證
通過文獻資料記載,論證遼夏金元時期制度變化的特點及影響。
歷史解釋
運用文獻資料,認識元代國家統(tǒng)一,疆域遼闊,行省制度的實施,鞏固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對后世影響深遠。
家國情懷
認識遼夏金元時期多民族的國家的發(fā)展,突出元代國家統(tǒng)一,培養(yǎng)中華民族愛國愛家的情懷。
建立民族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與宋關系(重大事件)
遼(契丹)
契丹
10世紀初
耶律阿保機
上京
戰(zhàn):澶州之戰(zhàn)
和議:澶淵之盟
北宋

960年
趙匡胤
東京(今開封)
西夏
黨項
11世紀前期
元昊
興慶
戰(zhàn)
和議:宋夏和議

女真
1115年
阿骨打
會寧(上京)
燕京(中都)
戰(zhàn):滅北宋
南宋抗金
和議:宋金和議
南宋

1127年
趙構
臨安(今杭州)

蒙古
1271年
忽必烈
大都(今北京)
戰(zhàn):滅南宋
統(tǒng)一全國
雙方
時間
主要內容
評價
澶淵
之盟
北宋

1005年
①宋遼為兄弟之國;
②北宋每年送給遼銀、絹等錢物,稱為“歲幣”;
③雙方撤軍,各守邊境;
④雙方于邊境設置榷場,互市貿(mào)易。
①宋遼實力均衡的產(chǎn)物;
②雙方互市不絕,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對和平的局面,促進了民族融合。
宋夏和議
北宋
西夏
1044年
①夏對宋稱臣;
②北宋每年送給西夏銀、絹、茶葉等“歲賜”;
③重新開放邊境貿(mào)易市場。
西夏和北宋的邊境貿(mào)易,促進了西北邊境地區(qū)的發(fā)展。
紹興和議
南宋

1141年
①南宋對金稱臣;
②南宋向金送交“歲供”;
③兩國以淮水和大散關為界。
①南宋實力進一步削弱;
②宋金南北對峙局面形成。

相關學案

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學案設計:

這是一份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學案設計,共2頁。學案主要包含了課標要求,本節(jié)內容,知識梳理,課堂探究,鞏固練習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三單元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tǒng)一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導學案:

這是一份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三單元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tǒng)一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導學案,共5頁。學案主要包含了課程標準,課前預習,合作探究,知識拓展,強化練習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優(yōu)秀學案設計:

這是一份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優(yōu)秀學案設計,共4頁。學案主要包含了遼與西夏,金朝入主中原,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tǒng)一,元朝的民族關系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學案 更多

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導學案

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導學案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三單元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tǒng)一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學案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三單元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tǒng)一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學案

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學案

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學案

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優(yōu)質學案

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優(yōu)質學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電子課本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