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初三物理北師大新版專題復習《壓強與浮力》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1.(2021?平頂山一模)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積和質量都相同的甲、乙兩平底容器,分別裝有深度相同、質量相等的不同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容器對桌面的力:
②液體的密度:
③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④容器對桌面的壓強: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①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③和④
2.(2021?和平區(qū)模擬)如圖所示的實例中,屬于增大壓強的是  
A.多輪平板貨車 B.駱駝的腳掌
C.蚊子的口器 D.滑雪板
3.(2021?新源縣模擬)兩個正方體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們對水平面的壓強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壓力相同,則甲乙切去的質量△、△和甲乙的密度滿足的關系是  

A.,△△ B.,△△
C.,△△ D.,△△
4.(2021?寶應縣一模)著名的“木桶理論”,是指用木桶來裝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參差不齊,那么它能盛下水的容量,不是由這個木桶中最長的木板來決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來決定,所以它又被稱為“短板效應”。那么決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大小的是  

A.木桶的粗細 B.木桶的輕重
C.最短的一塊木板 D.最長的一塊木板
5.(2020?樊城區(qū)一模)下面能夠證明浸在液體中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現象是  
A.石塊落在水中會下沉
B.橋墩在水中“穩(wěn)如泰山”
C.在彈簧測力計下面懸掛一個重物,當把重物浸入水中時,測力計的示數減小
D.在宇宙飛船中,楊利偉松開手中的圓珠筆,筆會“飄“在空中
6.(2021?郯城縣一模)甲、乙、丙、丁是四個體積、形狀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把它們投入水中靜止后的情況如圖所示。它們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2021?張家界模擬)三峽升船機是世界上最大的升船機。船只駛入裝有水的承船廂后,在拉力作用下豎直升降。如圖所示,重量不同的船舶駛入承船廂,通過排放水使廂內水深保持不變,則三種情況下,勻速提升所需的拉力  

A.最大 B.最大
C.最大 D.、、一樣大
8.(2021?德州模擬)圖甲為盛水的燒杯,上方有彈簧測力計懸掛的圓柱體,將圓柱體緩慢下降,直至將圓柱體逐漸浸入水中。整個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與圓柱體下降高度變化關系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不考慮液面的變化)  

A.圓柱體受到的重力是
B.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C.圓柱體的密度是
D.當圓柱體剛好全部浸沒時,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為
9.(2021?紅橋區(qū)模擬)在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個實心小球,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把實心小球浸沒在密度為的油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受到的浮力是 B.小球的質量是
C.小球的體積是 D.小球的密度是
10.(2021?齊河縣一模)如圖是關于浮力知識的應用實例,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浸沒在水中的潛水艇在下潛過程中所受浮力逐漸變大
B.圖中巨輪之所以能夠浮在水面是因為用空心的辦法增大了排開液體的體積
C.圖中液體的密度越大密度計漂浮時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D.圖中氣球是利用填充氣體密度大于空氣密度的原理上浮
二.填空題(共10小題)
11.(2020?郴州模擬)如圖所示,置于桌面上的甲、乙兩容器質量相等,底面積相等,注入等質量的同種液體,則液體對甲容器底部的壓力  液體對乙容器的壓力,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容器對桌面的壓強  ,容器對桌面的壓力  。(以上4個空都填“”、“ ”或“”

12.(2021?南城縣模擬)如圖所示的是道路改建時常用的路面鉆機,俗稱“啄木鳥”,該機械利用鉆頭很容易破壞水泥路面,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鉆頭做成啄木鳥嘴狀是為了  。

13.(2017?無錫)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分別采用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方法。用兩只手的食指分別壓在鉛筆兩端。
(1)  的方法不合理,該方法未控制  相等。
(2)圖甲中。鉛筆筆尖面積是,兩手指均用的力對壓鉛筆兩端。則筆尖對手指的壓強為  。

14.(2020?長春一模)彈簧秤下吊著重為的正方形金屬塊,當它完全浸沒在水中時,彈簧秤的示數為,則金屬塊排開水的重力為 ?。艚饘賶K上表面所受水的壓力為,則金屬塊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力為  。
15.(2020?渠縣一模)如圖所示,將兩端蒙上繃緊程度相同的橡皮膜的玻璃圓筒浸沒在水中,當玻璃圓筒沿水平方向放置時,水對玻璃圓筒兩端的橡皮膜的壓力和的大小關系是 ?。ㄌ睢按笥凇薄暗扔凇被颉靶∮凇?;當玻璃圓筒沿豎直方向放置時,水對玻璃圓筒兩端的橡皮膜的壓力和的大小關系是 ?。ㄌ睢按笥凇薄ⅰ暗扔凇被颉靶∮凇?;通過以上探究,你認為浮力產生的原因是  。

16.(2021?臥龍區(qū)校級一模)某物重,若將它浸沒到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溢出的水重為,它受到的浮力是   ,由此可以判定,放手后該物體將  ?。ㄉ细腋∠鲁粒?,該物體靜止時受到的浮力為   。
17.(2021?永年區(qū)校級三模)如圖所示,一艘貨船的排水量為,該船滿載時受到的浮力為  ,當這艘船從海河駛入渤海,它所受到的浮力將 ?。ㄟx填“增大”、“變小”或“不變”

18.(2021?鐵東區(qū)模擬)2020年7月通車的滬蘇通長江大橋在施工時,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構件。如圖甲所示,假設一正方體構件從江面被勻速吊入江水中,在沉入過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離逐漸增大,構件所受浮力、鋼繩拉力隨的變化如圖乙所示取。
(1)構件的邊長為  ,密度為  ,所受的最大浮力為 ??;
(2)當構件的下表面距江面深時,構件上表面受到江水的壓強為  。

19.(2021?高州市模擬)一個重的實心金屬塊用細線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它浸沒水中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它浸沒水中后受到的浮力是  ,體積為  ,將實心金屬塊浸沒在另一種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該液體的密度為  取
20.(2021?荊門一模)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均勻實心正方體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們的邊長之比.將乙疊放在甲上方時,物塊甲對桌面的壓強為,拿走物塊乙,甲對桌面的壓強為,已知,則是  ,是  ,若將甲疊放在乙上方時,物塊乙對桌面的壓強為,則 ?。ㄟx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
21.(2018?湘西州)如圖,一個長方體小木塊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要測出它對桌面的壓強,老師提供的器材有:直尺、天平、量筒。請你選擇實驗器材,完成下列實驗步驟。
(1)測出小木塊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用  測量小木塊的長和寬,再計算出它的底面積;
(2)用  測量小木塊的質量;
(3)根據上面的測量結果,寫出計算小木塊對桌面壓強的表達式:  。

22.(2021?東莞市一模)(1)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實驗課上,小芳和小華同學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兩種實驗方案
①在小芳設計的甲,乙、丙實驗中,通過觀察海綿的  來反映壓力的作用效果,這里采用的研究方法也用于以下 ?。ㄟx填序號)實驗中。
用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滑塊從斜面上滑下,通過其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來判斷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②比較乙圖和丙圖所示實驗現象,可以得到壓力的作用效果與  的大小有關。
③小華根據丁圖的兩次實驗得出: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顯。小芳卻指出該實驗結論是錯誤的,理由是:實驗過程中,沒有控制  相同。
(2)小明用如圖2所示的裝置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①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沿水平方向做  直線運動,利用此時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對  (選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來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②比較圖2中  兩圖所示實驗現象,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大小有關。比較甲圖和丙圖所示實驗可知:當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 ?。ㄟx填“大”或“小” 。
③在實驗結束后,小明改用拉力傳感器水平拉動木塊由靜止變?yōu)閯蛩僦本€運動,得到了拉力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3所示,時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分析圖像可知:當木塊所受的拉力,則木塊受到摩擦力的大小為  (選填序號)。


或者
23.(2021?湖北模擬)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當物塊浸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時,水會流入空桶,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所示,當物塊浸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時,水對溢水杯底部的壓強將會 ?。ㄟx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根據圖中數據可知,實驗中物塊所受浮力是  ,排開水的重力是  。
(2)如果實驗前溢水杯未裝滿水,實驗測得的  (選填“浮力”或“排開水的重力” 將會 ?。ㄟx填“偏大”或“偏小” 。
(3)若換用酒精代替水進行實驗,則的大小將變?yōu)椤 ?,?br />
四.計算題(共3小題)
24.(2019?南關區(qū)校級模擬)如圖所示,在一個封閉薄容器中裝滿體積為的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容器的質量為,容器的下底面積為,高為。取求:
(1)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和壓強;
(2)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和壓強。

25.(2021?河北模擬)如圖甲所示,在一個圓柱形的玻璃筒內放入一個圓柱體鋁塊,鋁塊的橫截面積為,現以恒定的速度向筒內注水直到筒注滿,筒內水的高度與注水時間的關系圖象如圖乙所示。求:
(1)當注水時,剛好將鋁塊浸沒,則此時水對筒底的壓強是多少?鋁塊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注滿水時筒內水的總質量是多少?

26.(2020?安丘市一模)我國首臺載人潛水器“蛟龍?zhí)枴笔鞘澜缟舷聺撟钌畹淖鳂I(yè)型深海潛水器。它空載時的質量約為,體積約為,最大荷載。
(1)“蛟龍?zhí)枴笨蛰d漂浮在水面時受到的浮力為多大?
(2)若“蛟龍?zhí)枴蹦炒螡M載時下沉是采用注水方式實現的,則至少注入多少立方米的水?(海水密度取,取

2021年新初三物理北師大新版專題復習《壓強與浮力》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1.(2021?平頂山一模)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積和質量都相同的甲、乙兩平底容器,分別裝有深度相同、質量相等的不同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容器對桌面的力:
②液體的密度:
③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④容器對桌面的壓強: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①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③和④
【考點】81: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83:壓強大小比較;29:密度的大小比較
【專題】12:應用題;581:壓強、液體的壓強;62:應用能力
【分析】(1)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等于容器的重力與液體的重力之和,根據公式可求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強;
(2)液體質量相同,根據圖判斷出兩液體的體積,根據密度公式判斷出兩液體的密度;根據判斷液體對杯底壓強的關系。
【解答】解:
①④、兩容器的質量相等,且兩容器內液體的質量相等,則容器和液體的總重力也相等;因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等于容器的重力與液體的重力之和,所以兩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兩容器底面積也相同,由可知,容器對桌面的壓強:,故①錯誤,④正確;
②③、兩容器的底面積相同,液體的深度相同,則甲容器中液體的體積小于乙容器中液體的體積;因為兩液體的質量相同,所以根據知;兩容器中液體的深度相同,根據知,液體對杯底的壓強;故③正確,②錯誤;
綜上可知,只有③和④正確。
故選:。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壓強定義式、液體壓強公式以及密度公式的應用,知道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物體自身的重力是解題的關鍵。
2.(2021?和平區(qū)模擬)如圖所示的實例中,屬于增大壓強的是  
A.多輪平板貨車 B.駱駝的腳掌
C.蚊子的口器 D.滑雪板
【考點】增大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
【專題】應用題;壓強、液體的壓強;應用能力
【分析】增大壓強的方法: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是在受力面積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
減小壓強的方法: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是在受力面積一定時,通過減小壓力來減小壓強.
【解答】解:、多輪平板貨車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不合題意;
、駱駝的寬大腳掌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不合題意;
、蚊子尖尖的口器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故符合題意;
、寬大的滑雪板,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不合題意.
故選:。
【點評】掌握壓強大小的影響因素,利用控制變量法解釋生活中有關增大和減小壓強的問題,平時學習物理知識時要多聯系生活實際、多舉例、多解釋,提高利用所學物理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3.(2021?新源縣模擬)兩個正方體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們對水平面的壓強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壓力相同,則甲乙切去的質量△、△和甲乙的密度滿足的關系是  

A.,△△ B.,△△
C.,△△ D.,△△
【考點】86: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81: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
【專題】12:應用題;563:密度及其應用;34:比較思想
【分析】(1)它們對水平面的壓強相等,利用,可得甲、乙的密度關系;
(2)將甲、乙沿豎直方向切去不同厚度后,剩余部分的密度不變,剩余的壓力相同,根據靜止水平面上的物體對地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分析甲、乙切去的重力關系,然后可知其質量關系。
【解答】解:
(1)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切割之前它們對水平面的壓強相等,,即,
由圖可知,,
所以,;錯誤;
(2)由圖知,在切割之前,
所以由可知,切割之前甲、乙對地面的壓力,
因為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且,
所以,切割之前,①
當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剩余的壓力相同,即,
則甲、乙剩余部分的質量:②
所以由①②可知,切去的質量△△,故正確,錯誤。
故選:。
【點評】此題是典型的柱狀固體的壓強問題,要根據已知條件,靈活選用壓強計算式和(適用于實心柱體對支撐面的壓強)進行分析解答。
4.(2021?寶應縣一模)著名的“木桶理論”,是指用木桶來裝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參差不齊,那么它能盛下水的容量,不是由這個木桶中最長的木板來決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來決定,所以它又被稱為“短板效應”。那么決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大小的是  

A.木桶的粗細 B.木桶的輕重
C.最短的一塊木板 D.最長的一塊木板
【考點】88:液體的壓強的特點
【專題】12:應用題;581:壓強、液體的壓強
【分析】決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的大小的是水的深度,水的深度決定于短木板的長度。
【解答】解:根據可知,在液體密度不變時,液體壓強的大小取決于液體的深度,而木桶里水的深度是由短木板的長度決定的。
故選:。
【點評】本題考查液體壓強公式的應用,關鍵是知道決定壓強大小的是液體的深度和液體的密度,本題是液體的深度,而液體的深度決定于木板的長度,是短木板的長度,而不是長木板的長度。
5.(2020?樊城區(qū)一模)下面能夠證明浸在液體中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現象是  
A.石塊落在水中會下沉
B.橋墩在水中“穩(wěn)如泰山”
C.在彈簧測力計下面懸掛一個重物,當把重物浸入水中時,測力計的示數減小
D.在宇宙飛船中,楊利偉松開手中的圓珠筆,筆會“飄“在空中
【考點】:浮力產生的原因
【專題】12:應用題;583:浮力;61:理解能力
【分析】根據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特點以及浮力產生的原因對各個選項逐個分析。
【解答】解:、由于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所以石塊落在水中會下沉不能說明石塊受到浮力的作用;故錯;
、橋墩在水中“穩(wěn)如泰山”,由于橋墩的下半部深埋入水底,沒有“上下表面的壓力差”,所以不受浮力,故錯;
、在彈簧測力計下懸掛著一個重物,由于重力的作用,彈簧被拉長;當把重物浸沒在水中時,測力計的示數減小,說明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作用,故正確;
、在宇宙飛船中,楊利偉松開手中的圓珠筆,筆會“飄“在空中,是處于“失重”狀態(tài),而不是受到浮力,故錯。
故選:。
【點評】本題考查浮力的產生原因和應用,關鍵是知道浮力的方向和浮力的產生。
6.(2021?郯城縣一模)甲、乙、丙、丁是四個體積、形狀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把它們投入水中靜止后的情況如圖所示。它們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考點】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
【專題】定性思想;浮力
【分析】由題知,四個小球的體積相同,根據圖示得出四個小球排開水的體積的大小關系,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得出受到的浮力的大小關系。
【解答】解:已知四個小球的體積相同,
由圖知,四個球排開水的體積關系為:,
由可知,四個球受到的浮力關系為:,
即所受浮力最小的是甲。
故選:。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的了解與掌握,能從圖中得出四個球排開水的體積關系是本題的關鍵。
7.(2021?張家界模擬)三峽升船機是世界上最大的升船機。船只駛入裝有水的承船廂后,在拉力作用下豎直升降。如圖所示,重量不同的船舶駛入承船廂,通過排放水使廂內水深保持不變,則三種情況下,勻速提升所需的拉力  

A.最大 B.最大
C.最大 D.、、一樣大
【考點】: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
【專題】12:應用題;583:浮力
【分析】升船機漂浮,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的重力,廂內水深保持不變,廂,水、船的總重相同,勻速提升,拉力等于總重力大小。
【解答】解: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的重力,廂內水深保持不變,重量不同的船舶駛入承船廂,重的船舶排出的水也多,且排出水的重力與船舶的重力相等,所以三種情況下,廂,水、船的總重相同,勻速提升,拉力等于總重力大小,則三種情況下,勻速提升所需的拉力、、一樣大。
故選:。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公式的運用,還包括對排水量概念的理解等,難度適中。
8.(2021?德州模擬)圖甲為盛水的燒杯,上方有彈簧測力計懸掛的圓柱體,將圓柱體緩慢下降,直至將圓柱體逐漸浸入水中。整個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與圓柱體下降高度變化關系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不考慮液面的變化)  

A.圓柱體受到的重力是
B.圓柱體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C.圓柱體的密度是
D.當圓柱體剛好全部浸沒時,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為
【考點】89:液體的壓強的計算;: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浮力大小的計算;:密度的計算
【專題】583:浮力;581:壓強、液體的壓強
【分析】為了便于分析,給線段標上、、、四個點,如下圖,根據圖象分析如下:

(1)下降高度時,下表面接觸水面,下降時,圓柱體剛好浸沒水中,這時水面上升,圓柱體下表面距水面距離是,由可計算,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
(2)由圖可知段圓柱體未浸入液體,測力計的示數即為圓柱體的重力,所以從圖中可讀出圓柱體的重力大小。
(3)由圖象段可知物體完全浸沒后排開水的體積不再改變,受到的浮力不再改變,為最大值。
(4)由題意可知圖中段是圓柱體完全浸入水后的情況,由圖可知圓柱體完全浸入水后測力計對圓柱體的拉力為,再利用力的平衡條件求出圓柱體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得圓柱體的體積,利用密度公式求得圓柱體的密度。
【解答】解:、由圖象可知,當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此時圓柱體處于空氣中,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知,,故錯誤;
、由圖象段可知物體完全浸沒后排開水的體積不再改變,受到的浮力不再改變,則圓柱體受到的浮力,故錯誤;
、圖象中段是圓柱體完全浸入水中的情況,此時圓柱體受到的拉力,
則圓柱體受到的浮力。
圓柱體受到的浮力:,物體的體積:
,
由公式可求出物體的質量,
則圓柱體密度,故正確。
、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故錯誤;
故選:。
【點評】本題用到的知識點有重力、質量、密度、二力平衡、受力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壓強的計算等,考查學生結合圖象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難度較大。
9.(2021?紅橋區(qū)模擬)在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個實心小球,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把實心小球浸沒在密度為的油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受到的浮力是 B.小球的質量是
C.小球的體積是 D.小球的密度是
【考點】:浮力大小的計算;: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密度的計算
【專題】12:應用題;563:密度及其應用;583:浮力
【分析】根據小球的受力情況分析,稱重法求出小球所受浮力;運用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小球體積。
再根據,以及密度公式,可求出質量和密度。
【解答】解:
、由題意可知,小球的重力為,浸沒在油中小球受到的拉力為;
故小球受到的浮力為:;故錯誤;
、根據可得,小球的質量:;故錯誤;
、根據可得,小球體積:
;故正確;
、小球的密度為:;故錯誤。
故選:。
【點評】本題考查密度、浮力的計算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準確分析物體受力,熟練運用阿基米德原理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10.(2021?齊河縣一模)如圖是關于浮力知識的應用實例,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浸沒在水中的潛水艇在下潛過程中所受浮力逐漸變大
B.圖中巨輪之所以能夠浮在水面是因為用空心的辦法增大了排開液體的體積
C.圖中液體的密度越大密度計漂浮時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D.圖中氣球是利用填充氣體密度大于空氣密度的原理上浮
【考點】浮力的利用
【專題】應用題;浮力;浮沉的應用
【分析】(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受到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有關;
(2)將物體做成中空的可以通過增大排開液體的體積增大浮力;
(3)密度計是用來測量液體密度的工具,是根據物體漂浮時浮力與重力相等的原理制成的;
(4)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施加的豎直向上的浮力,當物體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或者物體密度小于氣體密度時,物體上浮。
【解答】解:
.浸沒在水中的潛水艇在下潛過程中,水密度和排開水的體積不變,由可知,所受的浮力不變,故錯誤;
.巨輪之所以能夠浮在水面上,是利用空心的方法來增大排開液體的體積來增大浮力,故正確;
.密度計測液體密度時,都是漂浮的,所以浮力都等于重力,在不同液體中,密度計所受浮力不變,故錯誤;
.氣球是利用在空氣中的浮力來工作的,當氣體的密度小于空氣的密度時,才可以升空,故錯誤。
故選:。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增大浮力的方法、物體浮沉條件的理解與掌握,是一道浮力應用的綜合題。
二.填空題(共10小題)
11.(2020?郴州模擬)如圖所示,置于桌面上的甲、乙兩容器質量相等,底面積相等,注入等質量的同種液體,則液體對甲容器底部的壓力  液體對乙容器的壓力,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容器對桌面的壓強  ,容器對桌面的壓力  。(以上4個空都填“”、“ ”或“”

【考點】壓強大小比較;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
【專題】壓強、液體的壓強
【分析】如圖所示,注入等質量的同種液體,由于容器形狀不同,液體的深度不同,利用液體壓強計算公式,可以判定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大??;再根據兩容器底面積的大小關系,判斷出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大小關系。
兩個容器的質量相同,又分別注入等質量的液體,則甲、乙容器的總質量相同,重力相同;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由此可判斷兩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大小關系,再結合甲、乙容器的底面積,由求得壓強的大小關系。
【解答】解:(1)如圖所示,,
所以,根據可知:
甲、乙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大小關系為:;
已知甲、乙容器的底面積相同,即:;
由可知:液體對甲、乙容器底的壓力大小關系:;
(2)已知:兩容器的質量相同,又注入等質量的液體,則甲乙兩容器的總質量相同,即:
,由得:;
所以兩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大小關系為:;
已知:,由知:
甲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強:。
故答案為:;;;。
【點評】要注意區(qū)分: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和壓強與容器對支持面的壓力和壓強不是一回事,一個是液體壓強,另一個是固體壓強。
12.(2021?南城縣模擬)如圖所示的是道路改建時常用的路面鉆機,俗稱“啄木鳥”,該機械利用鉆頭很容易破壞水泥路面,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形狀 ,鉆頭做成啄木鳥嘴狀是為了  。

【考點】:力的作用效果;84:增大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
【專題】12:應用題;62:應用能力;581:壓強、液體的壓強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①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即使物體發(fā)生形變;②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包括物體的運動速度大小發(fā)生變化、運動方向發(fā)生變化;
(2)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在受力面積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
【解答】解:該機械利用鉆頭很容易破壞水泥路面,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體現了力的作用效果;
鉆頭做成啄木鳥嘴狀是為了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鉆頭對路面的壓強。
故答案為:形狀;增大壓強。
【點評】此題考查了學生對力的作用效果和增大壓強的方法的了解與掌握,要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13.(2017?無錫)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分別采用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方法。用兩只手的食指分別壓在鉛筆兩端。
(1) 乙 的方法不合理,該方法未控制  相等。
(2)圖甲中。鉛筆筆尖面積是,兩手指均用的力對壓鉛筆兩端。則筆尖對手指的壓強為  。

【考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
【專題】控制變量法;壓強、液體的壓強;探究型實驗綜合題
【分析】(1)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應控制壓力不變,據此分析答題。
(2)已知壓力和受力面積,根據壓強公式求解。
【解答】解:
(1)為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應當控制壓力大小不變,而乙圖中鉛筆豎直放置時,由于鉛筆的重力會導致下面手指受的壓力增大,即沒有控制壓力相等,所以乙的方法不合理。
(2)筆尖對手指的壓強為:

故答案為:(1)乙;壓力;(2)。
【點評】本題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考查控制變量法的運用及壓強的計算。
14.(2020?長春一模)彈簧秤下吊著重為的正方形金屬塊,當它完全浸沒在水中時,彈簧秤的示數為,則金屬塊排開水的重力為 4.9?。艚饘賶K上表面所受水的壓力為,則金屬塊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力為  。
【考點】浮力產生的原因
【專題】計算題
【分析】已知金屬塊在空氣中的重力和浸沒水中的重力,根據可求浮力;
已知浮力,根據變形后計算得出。
【解答】解:金屬塊受到的浮力為:;物體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
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力為;
故答案為:4.9;24.5。
【點評】本題考查對浮力計算公式的綜合應用,知道浮力等于自身重力與彈簧測力計讀數之差;還可以等于金屬塊上下表面所受的水的壓力之差。
15.(2020?渠縣一模)如圖所示,將兩端蒙上繃緊程度相同的橡皮膜的玻璃圓筒浸沒在水中,當玻璃圓筒沿水平方向放置時,水對玻璃圓筒兩端的橡皮膜的壓力和的大小關系是 等于?。ㄌ睢按笥凇薄暗扔凇被颉靶∮凇?;當玻璃圓筒沿豎直方向放置時,水對玻璃圓筒兩端的橡皮膜的壓力和的大小關系是 ?。ㄌ睢按笥凇?、“等于”或“小于” ;通過以上探究,你認為浮力產生的原因是  。

【考點】浮力產生的原因
【專題】應用題;浮力
【分析】物體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物體將受到的液體(或氣體)對它產生的壓力,求出合力,即受到的浮力,從而得出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或氣體)對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解答】解:
(1)當玻璃圓筒沿水平方向放置時,由于在同一深度,由可知,液體壓強相等,又因為受力面積相等,由可知,水對玻璃圓筒兩端的橡皮膜的壓力和的大小相等,水平方向的合力為0;
(2)當玻璃圓筒沿豎直方向放置時,大于,由可知,大于,又因為受力面積相等,由可知,水對玻璃圓筒兩端的橡皮膜的壓力大于,此時豎直方向的合力不為0,方向豎直向上;
因此液體會對玻璃圓筒產生向上的和向下的壓力不相等,壓力差,即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對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
故答案為:等于;大于;液體對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
【點評】此題綜合考查了學生對浮力產生的原因的理解,實際考查了壓強公式、液體壓強公式的應用。
16.(2021?臥龍區(qū)校級一模)某物重,若將它浸沒到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溢出的水重為,它受到的浮力是 4 ,由此可以判定,放手后該物體將   (上浮懸浮下沉),該物體靜止時受到的浮力為   。
【考點】: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專題】11:計算題
【分析】由題知,從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溢出的水重(物體排開的水重),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體受到的浮力;
物體浸沒水中,和物體重比較,根據物體的浮沉條件判斷物體會上浮或下沉,進而判斷放手后物體所處的狀態(tài)及靜止時受到的浮力。
【解答】解:由題知,物體浸沒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
,
,
物體將上浮,
放手后,當物體靜止時,物體漂浮,
。
故答案為:4;上??;3。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的掌握和運用,認真審題(將物體浸沒到裝滿水的溢水杯中)得出是本題的關鍵。
17.(2021?永年區(qū)校級三模)如圖所示,一艘貨船的排水量為,該船滿載時受到的浮力為  ,當這艘船從海河駛入渤海,它所受到的浮力將  (選填“增大”、“變小”或“不變”

【考點】: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專題】12:應用題;584:浮沉的應用;583:浮力
【分析】(1)知道貨船的排水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受到的浮力;
(2)當這艘船從海河駛入渤海時,始終處于漂浮狀態(tài),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分析重力得出浮力的關系。
【解答】解:(1)該船滿載時受到的浮力:

(2)當這艘船從海河駛入渤海時,始終處于漂浮狀態(tài),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因這艘船的重力不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變。
故答案為:;不變。
【點評】本題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明白排水量的含義是關鍵。
18.(2021?鐵東區(qū)模擬)2020年7月通車的滬蘇通長江大橋在施工時,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構件。如圖甲所示,假設一正方體構件從江面被勻速吊入江水中,在沉入過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離逐漸增大,構件所受浮力、鋼繩拉力隨的變化如圖乙所示取。
(1)構件的邊長為 2 ,密度為  ,所受的最大浮力為 ??;
(2)當構件的下表面距江面深時,構件上表面受到江水的壓強為  。

【考點】浮力大小的計算;密度的計算;液體的壓強的計算
【專題】應用能力;獲取知識解決問題能力;計算題;其他綜合題;分析、綜合能力
【分析】(1)當構件完全淹沒時的高度則為構件的邊長;
由圖可知,構件在浸入水的過程中排開水的體積逐漸變大,所以浮力也逐漸變大,則鋼絲繩的拉力逐漸減??;當構件浸沒后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所以浮力不變,鋼絲繩的拉力也不變;
利用體積公式求出其體積,根據圖中可知構件完全浸沒時的拉力,此時構件受到的浮力、重力以及拉力的關系為,然后將密度和體積代入可得,將已知數據代入即可求出構件的密度。
根據密度公式求得構件密度,然后可求得其重力。當構件全部淹沒時,排開水的體積最大,則構件受到的浮力最大,據此分析解答。
(2)利用即可求出構件上表面受到江水的壓強。
【解答】解:(1)從乙圖中可以看出,當構件完全淹沒時的高度為,則構件邊長為。
由圖可知,構件在浸入水的過程中排開水的體積逐漸變大,所以浮力也逐漸變大,則鋼絲繩的拉力逐漸減?。划敇嫾]后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所以浮力不變,鋼絲繩的拉力也不變,因此反映鋼絲繩拉力隨變化的圖線是①,構件所受浮力隨變化的圖線是②。
由圖線知,構件完全淹沒時,拉力,
構件體積:,
構件完全淹沒時,,則有:
,即:,
代入數值可得:
,
解得,構件的密度為:。
從乙圖中可以看出,當構件完全淹沒時的高度為,則構件邊長為,構件體積,
由可得,構件的質量:,
則構件的重力:。
當構件完全淹沒時受到的浮力最大,從乙圖中可以看出,構件所受的最大浮力為:。
(2)當構件的下表面距江面深時,構件上表面距江面,
構件上表面受到江水的壓強為:。
故答案為:(1)2;;;(2)。
【點評】本題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重點是能從圖中得出相關信息,難點是利用浮力、拉力以及構件重力的關系求構件的密度。
19.(2021?高州市模擬)一個重的實心金屬塊用細線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它浸沒水中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它浸沒水中后受到的浮力是 2 ,體積為  ,將實心金屬塊浸沒在另一種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該液體的密度為  取
【考點】浮力大小的計算;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
【專題】應用題;應用能力;浮力;計算題
【分析】(1)根據稱重法求出它浸沒水中后受到的浮力;
(2)因為金屬塊浸沒水中,金屬塊排開水的體積等于金屬塊的體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金屬塊的體積;
(3)將實心金屬塊浸沒在另一種液體中時,根據稱重法求出浮力,金屬塊體積不變,再利用可求得該液體的密度。
【解答】解:(1)金屬塊受到水的浮力:
;
(2)由得金屬塊的體積為:

(3)金屬塊浸沒另一種液體中受到液體的浮力:
;
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由得液體的密度
。
故答案為:2;;1.8。
【點評】本題考查浮力的計算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關鍵是公式及其變形的靈活運用,難點是求金屬塊的體積。
20.(2021?荊門一模)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均勻實心正方體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們的邊長之比.將乙疊放在甲上方時,物塊甲對桌面的壓強為,拿走物塊乙,甲對桌面的壓強為,已知,則是  ,是  ,若將甲疊放在乙上方時,物塊乙對桌面的壓強為,則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考點】:密度公式的應用;78:重力的計算;86: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專題】11:計算題;34:比較思想;563:密度及其應用;573:重力、彈力、摩擦力;581:壓強、液體的壓強
【分析】(1)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其自身重力,據此利用、、和列出等式,求解兩物體的重力和密度之比;
(2)將甲疊放在乙上方時,物塊乙對桌面的壓力,將乙疊放在甲上方時,物塊甲對桌面的壓力都等于物塊甲和物塊乙的重力之和,得出兩種情況下受力面積的大小,然后根據壓強公式作出判斷。
【解答】解:(1)甲、乙兩個均勻實心正方體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力,
因為、,
所以,根據題意可得:
,
解得:,;
(2)將甲疊放在乙上方時物塊乙對桌面的壓力,將乙疊放在甲上方時物塊甲對桌面的壓力,都等于物塊甲和物塊乙的重力之和,
因為,
所以,,
根據可知,大于。
故答案為:;;大于。
【點評】此題考查重力、壓強的大小計算和比較,涉及到重力、密度公式的應用,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題目,難度較大,關鍵是知道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其自身重力,并靈活運用相關公式。
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
21.(2018?湘西州)如圖,一個長方體小木塊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要測出它對桌面的壓強,老師提供的器材有:直尺、天平、量筒。請你選擇實驗器材,完成下列實驗步驟。
(1)測出小木塊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用 直尺 測量小木塊的長和寬,再計算出它的底面積;
(2)用  測量小木塊的質量;
(3)根據上面的測量結果,寫出計算小木塊對桌面壓強的表達式:  。

【考點】壓強
【專題】測量型實驗綜合題;實驗題
【分析】(1)直尺是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2)天平是測量物體質量的工具;
(3)小木塊對桌面壓力等于其自身重力,根據計算小木塊對桌面壓強。
【解答】解:(1)用直尺測出小木塊的長和寬,再計算出它的底面積;
(2)小木塊的質量應該用天平測量;
(3)小木塊對桌面壓力:,
故小木塊對桌面壓強:。
故答案為:(1)直尺;(2)天平;(3)。
【點評】此題考查壓強的測量實驗,難度不大,關鍵是知道小木塊對桌面壓力等于其自身重力。
22.(2021?東莞市一模)(1)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實驗課上,小芳和小華同學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兩種實驗方案
①在小芳設計的甲,乙、丙實驗中,通過觀察海綿的 凹陷程度 來反映壓力的作用效果,這里采用的研究方法也用于以下 ?。ㄟx填序號)實驗中。
用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滑塊從斜面上滑下,通過其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來判斷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②比較乙圖和丙圖所示實驗現象,可以得到壓力的作用效果與  的大小有關。
③小華根據丁圖的兩次實驗得出: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顯。小芳卻指出該實驗結論是錯誤的,理由是:實驗過程中,沒有控制  相同。
(2)小明用如圖2所示的裝置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①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沿水平方向做  直線運動,利用此時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對 ?。ㄟx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來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②比較圖2中  兩圖所示實驗現象,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大小有關。比較甲圖和丙圖所示實驗可知:當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  (選填“大”或“小” 。
③在實驗結束后,小明改用拉力傳感器水平拉動木塊由靜止變?yōu)閯蛩僦本€運動,得到了拉力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3所示,時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分析圖像可知:當木塊所受的拉力,則木塊受到摩擦力的大小為  (選填序號)。


或者
【考點】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
【專題】重力、彈力、摩擦力;實驗題;壓強、液體的壓強;分析、綜合能力
【分析】(1)①本實驗通過海綿的凹陷程度來反映壓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轉換法;
②③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實驗時應采用控制變量法;
(2)
①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②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根據圖中現象得出結論;
③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解答】解:(1)①實驗中通過觀察海綿的凹陷程度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轉換法:
.在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研究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滑塊從斜面上滑下,通過其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來判斷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采用了轉換法;
②比較乙圖和丙圖所示實驗現象可知,壓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積的大小不同,海綿的凹陷程度不同,則可以得到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③根據圖示的實驗可知,兩次實驗中的被壓物體是不同的,則力的效果不同,故實驗中的錯誤是:沒有控制被壓物體相同;
(2)①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在滑動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與拉力都作用在木塊上,是一對平衡力;
②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的大小有關,要控制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的大小,故進行甲、乙兩次實驗;根據圖像可知,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③由圖像戊分析可知,當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滑動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可知,這兩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滑動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與拉力的大小無關,故拉力,則木塊受到摩擦力的大小為;
當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時,物體受力平衡,拉力為,則靜摩擦力為,故正確。
故答案為:(1)①凹陷程度;;②受力面積;③被壓物體;(2)①勻速;平衡力;②甲、乙;大;③。
【點評】本題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考查實驗原理及控制變量法的運用,體現了對過程和方法的考查。
23.(2021?湖北模擬)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當物塊浸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時,水會流入空桶,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所示,當物塊浸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時,水對溢水杯底部的壓強將會 不變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根據圖中數據可知,實驗中物塊所受浮力是  ,排開水的重力是  。
(2)如果實驗前溢水杯未裝滿水,實驗測得的  (選填“浮力”或“排開水的重力” 將會 ?。ㄟx填“偏大”或“偏小” 。
(3)若換用酒精代替水進行實驗,則的大小將變?yōu)椤 ?,?br />
【考點】: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
【專題】63:分析、綜合能力;13:實驗題;11:計算題;583:浮力
【分析】(1)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深度有關,深度越大,產生的壓強越大;
根據稱重法,,可計算物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物塊排開水所受的重力等于桶和排開水的總重減去空桶的重;
(2)根據物塊排開水所受的重力等于桶和排開水的總重減去空桶的重即可分析判斷;
(3)根據求出物塊浸沒在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即物塊的體積,然后根據求出物塊浸沒在酒精中時受到的浮力;根據稱重法即可求出測力計示數。
【解答】解:(1)物塊浸沒水中后,隨著深度的增加,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液體的深度不變,故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不變;
由左圖知:物體的重力,由右圖知,物體浸沒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圓柱體物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
物塊排開水所受的重力等于桶和排開水的總重減去空桶的重,由左圖知:空桶的重力為:,由右圖知,桶和排開水的總重為,

(2)根據實驗數據可得出:物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物塊排開水所受的重力,比較與,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塊排開水所受重力的關系。
物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根據稱重法得出的;溢水杯未裝滿水,對于的測量結果沒有影響;所以,測出的浮力不變;
物體放入水中前,溢水杯應該是滿水的,否則小桶內所盛的水將小于物體排開水的體積,物塊排開水所受的重力變小,所以,排開水的重力會偏?。?br /> (3)根據可知:
物塊體積,
則物塊浸沒在酒精中時受到的浮力;
,
所以若換用酒精代替水進行實驗,則的大小為:。
故答案為:(1)不變;0.5;0.5;(2)排開水的重力;偏?。唬?)1.6。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實驗、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等知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實驗中,用“稱量法”測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即。
四.計算題(共3小題)
24.(2019?南關區(qū)校級模擬)如圖所示,在一個封閉薄容器中裝滿體積為的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容器的質量為,容器的下底面積為,高為。取求:
(1)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和壓強;
(2)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和壓強。

【考點】81: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89:液體的壓強的計算;86: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專題】581:壓強、液體的壓強;11:計算題
【分析】(1)水對容器底的:先計算壓強,后計算壓力;
(2)容器對桌面的:先計算壓力,后計算壓強。
【解答】解:(1)水對容器底的壓強:
水對容器底的壓力:
(2)容器重:
水重:
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力:
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強:。
答:(1)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和壓強分別為和;
(2)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和壓強分別為和。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液體壓強和固體壓強的計算方法,同時出現固、液體壓力壓強,要注意先后順序:液體,先計算壓強,后計算壓力;固體:先計算壓力,后計算壓強。
25.(2021?河北模擬)如圖甲所示,在一個圓柱形的玻璃筒內放入一個圓柱體鋁塊,鋁塊的橫截面積為,現以恒定的速度向筒內注水直到筒注滿,筒內水的高度與注水時間的關系圖象如圖乙所示。求:
(1)當注水時,剛好將鋁塊浸沒,則此時水對筒底的壓強是多少?鋁塊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注滿水時筒內水的總質量是多少?

【考點】89:液體的壓強的計算
【專題】11:計算題;581:壓強、液體的壓強
【分析】(1)根據圖象中曲線的變化判斷出圓柱體鋁塊的高度,利用可求得水對筒底的壓強;
注水時,根據圖象圓柱體鋁塊浸入的深度,求出排開水的體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木塊受到水的浮力;
(2)先根據筒內水的高度與注水時間的關系判斷出水的體積與圓柱體鋁塊體積的關系,從而求出注滿水時水的體積,利用即可求出水的質量。
【解答】解:(1)由圖乙可知,注水時,筒內水深,
則水對筒底的壓強;
鋁塊排開水的體積為
,
鋁塊受到的浮力;
(2)由于均勻地注水,故前、后注入水的體積相等;由圖乙可知,后水升高的高度為,則,



,
水的總體積,
水的總質量為;
答:(1)當注水時,剛好將鋁塊浸沒,則此時水對筒底的壓強是;鋁塊受到的浮力是;
(2)注滿水時筒內水的總質量是。
【點評】本題考查了液體壓強的計算、阿基米德原理、液體壓強的計算,知識點多、綜合性強,屬于難題。由函數變化關系研究事件變化情況及準確的關系式。
26.(2020?安丘市一模)我國首臺載人潛水器“蛟龍?zhí)枴笔鞘澜缟舷聺撟钌畹淖鳂I(yè)型深海潛水器。它空載時的質量約為,體積約為,最大荷載。
(1)“蛟龍?zhí)枴笨蛰d漂浮在水面時受到的浮力為多大?
(2)若“蛟龍?zhí)枴蹦炒螡M載時下沉是采用注水方式實現的,則至少注入多少立方米的水?(海水密度取,取
【考點】: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專題】32:定量思想;584:浮沉的應用;62:應用能力
【分析】(1)蛟龍?zhí)枴笨蛰d漂浮在水面時,根據漂浮條件即可求出浮力;
(2)已知潛艇的總體積,根據浮力公式從而求出浮力,根據滿載時需要下沉時潛水器的總重力,然后求出需要注入的海水重力,利用求出水的體積。
【解答】解:
(1)蛟龍?zhí)枴笨蛰d漂浮在水面時,根據漂浮條件可知潛艇受到浮力:

(2)滿載時需要下沉時潛水器排開海水的體積,
此時,
滿載總重力,

則由可得注入水的體積:
。
答:(1)“蛟龍?zhí)枴笨蛰d漂浮在水面時受到的浮力為;
(2)若“蛟龍?zhí)枴蹦炒螡M載時下沉是采用注水方式實現的,至少注入的水。
【點評】本題考查了重力公式、物體的沉浮條件、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要求認真審題靈活應用相關公式。

考點卡片
1.密度的大小比較
【知識點的認識】
密度大小由物質決定;要比較物質密度的大小:
(1)從單位上:主單位:kg/m3,( 讀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單位:g/cm3. (讀作:克每立方厘米) 單位換算:1 g/cm3=1000 kg/m3 (說明:兩個單位比較:g/cm3單位大)
(2)從性質上:一桶水和一滴水哪個密度大?
(3)從函數圖上那種物質的密度大?

【命題方向】
單位換算,用函數圖來出密度大小的比較.
例1:A、B、C三種物質的質量m與體積V的關系圖象如圖所示.由圖可知A、B、C三種物質的密度ρA、ρB、ρC和水的密度ρ水之間的關系是( ?。?br /> A.ρA>ρB>ρC且ρA>ρ水 B.ρA>ρB>ρC且ρA<ρ水
C.ρA<ρB<ρC且ρA>ρ水 D.ρA<ρB<ρC且ρA<ρ水
分析:由m﹣V圖象得出某體積A、B、C的質量,利用密度公式ρ=計算出A、B、C三種物質的密度,然后判斷各個選項的正誤.
解:由圖象可知,當VA=10cm3時,mA=20g;當VB=10cm3時,mB=10g;當VC=20cm3時,mC=10g,
所以ρA===2g/cm3;
ρB===1g/cm3;
ρC===0.5g/cm3.
由計算可得:ρA>ρB>ρC且ρA>ρ水.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密度的計算,能從m﹣V圖象得出相關信息是本題的關鍵.

例2:往甲、乙、丙三個同樣的量筒里分別倒入等量的水,將同樣質量的鋁塊、銅塊、鉛塊分別依次放入甲、乙、丙三個量筒中,若水沒有溢出,則三個量筒水位由低到高依次是 丙 、 乙 、 甲?。?br /> 分析:根據密度的變形式可結合題意直接判斷.
解:根據密度公式ρ=可知,V=,
由題意可知,m鋁=m銅=m鉛,
∴V甲>V乙>V丙,又知甲、乙、丙三個量筒完全相同,
∴三個量筒水位由低到高依次是丙,乙,甲.
故分別填:丙;乙;甲.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密度公式及其變形和密度大小的比較的理解和掌握.

【解題方法點撥】
運用圖象法解答問題的一般步驟是:
(1)明確圖象中橫縱坐標表示的物理量分別是什么;
(2)注意認清橫坐標和縱坐標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數值大小和單位;
(3)明確圖象所表示的物理意義;
(4)根據圖象對題目提出的問題作出判斷,得到結論.

2.密度的計算
【知識點的認識】
(1)密度的公式:ρ=(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2)密度公式變化:m=ρV、V=

【命題方向】
利用公式計算出密度來鑒別物質,利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函數圖來比較密度的大?。?br /> 例1:有不同物質組成的甲乙兩個體積相同的實心物體,質量之比是2:3,這兩種物質的密度值比是( ?。?br /> A.2:3 B.3:2 C.1:1 D.以上答案都不對
分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學生明確甲乙兩個體積相同,根據密度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解:由V甲=V乙,=可得=,故選項A正確;故選A.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密度公式的理解與掌握,此題比較簡單,是密度計算題的基礎,因此是一道基礎題.

例2:小明郊游時撿到一塊外形不規(guī)則的石頭.為了測定它的密度,小明稱出石頭和一個盛滿水的容器的質量 分別為0.56kg、2kg,然后將石頭輕輕放入容器中,又測出了容器的總質量為2.36kg.(石頭吸水不計,g取10N/kg)求:
(1)石頭的體積;
(2)石頭的密度;
(3)若石頭吸水,所測石頭的密度是偏大還是偏小,為什么?
分析:由題意可知,石頭的體積等于它排開水的體積,所以根據盛滿水的容器溢出的水求出石頭的體積;根據密度公式求出石塊的密度;若石頭吸水,則石塊排開水的體積減小,由此判斷所測石頭的密度值的情況.
解:(1)排出水的質量為:
m排=(0.56kg+2kg)﹣2.36kg=0.2kg;
∵石塊完全浸沒
∴V石=V排===2×10﹣4m3;
(2)石頭的密度:
ρ石===2.8×103kg/m3;
(3)由于石塊吸水,導致排出水的體積小于石頭的體積;
根據ρ=可知,石頭的密度偏大.
答:(1)石頭的體積為2×10﹣4m3;(2)石頭的密度為2.8×103kg/m3;(3)偏大,由于石塊吸水,導致排出水的體積小于石頭的體積,根據ρ=可知,石頭的密度偏大.
點評:本題考查了密度公式的應用.關鍵是知道石頭浸沒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等于石頭的體積;石頭吸水時,排出水的體積小于石頭的體積.

【解題方法點撥】
對于密度公式,還要從以下四個方面理解:
(1)同種物質,在一定狀態(tài)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隨質量大小或體積大小的改變而改變.當其質量(或體積)增大幾倍時,其體積(或質量)也隨著增大幾倍,而比值是不變的.因此,不能認為物質的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
(2)具有同種物質的物體,在同一狀態(tài)下,體積大的質量也大,物體的體積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3)具有不同物質的物體,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密度大的質量也大,物體的質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
(4)具有不同物質的物體,在質量相同的條件下,密度大的體積反而小,物體的體積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3.密度公式的應用
【知識點的認識】
利用公式ρ=及它的變形公式V=,m=ρV,可以解決一些實際應用中的問題。
(1)根據公式ρ=來鑒別物質。測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運用公式ρ=求出物質的密度,然后對照密度表就可以知道該物質的種類。
(2)利用公式V=計算不便測量的物體的體積。測出物體的質量,利用密度表查出該種物質的密度,利用公式V=就可以計算出物體的體積。
(3)利用m=ρV計算不便測量的物體的質量。測出物體的體積,利用密度表查出該種物質的密度,利用公式m=ρV就可以計算出物體的質量。
(4)空、實心的判斷:通過對物體的密度、質量、體積的比較,可判斷物體時空心的還是實心的,即當ρ物=ρ為實心,ρ物<ρ為空心;m物=m為實心,m物<m為空心;V物=V為實心,V物>V為空心。

【命題方向】
利用密度知識直接求物體質量,求物體的體積。對一些體積龐大的物體,質量不便測量??梢詼y量出它的體積,從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計算出它的質量;有的物體、體積不規(guī)則,不便于直接測量,可以測出它的質量,從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計算出它的體積。判斷這個球是空心還是實心問題。
例1:圖所示三個規(guī)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別裝有質量相等的水、鹽水和煤油。(鹽水的密度1.1×103kg/m3,煤油的密度0.8×103kg/m3)根據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A.甲杯是水,乙杯是鹽水
B.甲杯是鹽水,乙杯是煤油
C.乙杯是鹽水,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分析: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大小與體積成反比。據此分析判斷。
解:
已知三種液體的質量相同,由圖知:甲液體的體積最大,乙液體的體積最小,丙液體的體積居中,根據公式ρ=得:甲液體密度最小,為煤油;乙液體密度最大,是鹽水;丙液體密度居中,是水。
故選C。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對密度公式的理解和應用。對同種物質,密度與質量、體積無關;對不同物質,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

例2:我省富“硒”的礦泉水資源非常豐富,如果要將其開發(fā)為瓶裝礦泉水,且每瓶凈裝550g,則:
(1)每個礦泉水瓶的容積至少要多少mL?
(2)若用該礦泉水瓶來裝家庭常用的醬油,裝滿后至少能裝多少mL的醬油?(ρ礦泉水=1.0×103kg/m3,ρ醬油=1.1×103kg/m3)
分析:瓶子能裝液體的體積是相同的,利用密度公式的變形公式V=求出能裝水的體積(瓶子的容積),能裝醬油的體積就等于瓶子的容積。
解:(1)V水===550cm3=550mL,
(2)∵瓶子能裝液體的體積是相同的,
∴V醬油=V水=550mL。
答:(1)每個礦泉水瓶的容積至少要550mL;
(2)若用該礦泉水瓶來裝家庭常用的醬油,裝滿后至少能裝550mL的醬油。
點評:本題考查了密度公式的應用,計算時注意單位換算:1cm3=1mL,1×103kg/m3=1g/cm3。

【解題方法點撥】
熟練運用密度公式及其變形進行計算。判斷這個球是空心還是實心有密度比較法、質量比較法、體積比較法三種。

4.力的作用效果
【知識點的認識】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①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一是指物體運動速度大小發(fā)生了改變.如物體從快到慢、從慢到快、從靜止到運動和從運動到靜止都是速度大小在改變;二是指物體運動方向發(fā)生了改變,如左轉彎、右轉彎等都是說明其運動方向在改變;三是指物體運動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同時發(fā)生了改變.
②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并不是說物體只要受力,其運動狀態(tài)就一定要改變,“可以”不是“一定”.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用手拉彈簧使彈簧變長了;揉面時,面團形狀不斷變化;刀片能劃破紙等,都表面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fā)生改變.

【命題方向】
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的現象有哪些,判斷其是改變運動狀態(tài)還是形狀都是中考的命題方向
例1:下列過程中,有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其他三個不同類,它是( ?。?br />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進站的火車受阻力緩緩停下
C.蘋果受重力豎直下落
D.用力把鉛球推出
分析;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包括:速度大小的改變和運動方向的改變.
解: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狀發(fā)生變化,所以選項A屬于力改變物體的形狀;
B、進站的火車受阻力緩緩停下,速度在減小,所以選項B屬于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C、蘋果受重力豎直下落,蘋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來越快,所以選項C屬于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D、用力把鉛球推出,鉛球在重力作用下,運動速度和運動方向都在發(fā)生改變,所以選項D屬于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這兩個作用效果有明顯的不同,比較容易辨別.

例2:下列事例中,在力的作用下使物體的形狀發(fā)生變化的是( ?。?br /> A.緊急剎車
B.騎自行車加速前進
C.做直線運動的足球,碰到球員后,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
D.兩手用力扳竹條,使其彎曲
分析: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物體的形變包括:形狀的變化和體積的變化.
解:A、緊急剎車時,剎車皮和輪胎內圈之間的摩擦力使輪胎由運動變?yōu)殪o止,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B、騎自行車加速運動,對自行車施加的作用力改變了自行車的運動速度,速度的改變是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一種;
C、運動方向的改變就是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一種;
D、兩手對竹條的作用力是竹條的形狀變彎了.
故選D.
點評:此題考查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是一道基礎題.

【解題方法點撥】
(1)一個物體只要發(fā)生了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或形狀的改變,這個物體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一個物體若受到了力的作用,則物體要么改變了形狀,要么改變了運動狀態(tài),要么兩者都發(fā)生了改變,要根據題意判斷是哪一種情況,不能盲目地下結論.
5.重力的計算
【知識點的認識】
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公式G=mg,其中G表示重力,單位是N;m表示質量,單位是kg;g取9.8N/kg,粗略計算時,可取g=10N/kg.

【命題方向】
中考命題方向:(1)公式的表述:重力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不能反過來表述:物體的質量跟重力大小成正比.(2)直接利用公式進行重力、質量的計算.(3)由質量計算出重力或直接計算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4)與力的合成或平衡力結合出題.
例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G=mg”表明: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B.“m=”表明:物體的質量跟它的重力成正比
C.“g=”表明:g值大小等于物體受的重力跟它質量的比值,且是一個恒定的值
D.上述說法都正確
分析:理解重力公式及其變形的物理意義;對各個選項逐一分析.
解:A、公式G=mg表示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正確;
B、物體的質量是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與重力沒有關系,故B錯誤;
C、g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大小不同,所以不能說是一個恒定的值,故C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重力、質量、g的含義,關鍵是明白他們所表示的物理意義.

例2:甲、乙兩人受到的重力之比是5:4,甲的質量是60kg,則乙的質量和重力分別是( ?。?br /> A.48kg,470.4N B.470.4kg,470.4N C.48kg,48N D.75kg,735N
分析:重力大小跟質量的關系是: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知道甲、乙兩人受到的重力之比,從而可以計算甲、乙兩人的質量之比,又知道甲的質量,可求乙的質量,再利用公式G=mg計算乙的重力.
解: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甲、乙兩人受到的重力之比是5:4,
∴甲、乙兩人的質量之比是5:4,
又∵m甲=60kg,
∴==,
從而可知,m乙=48kg,
∴乙的重力為:G乙=m乙g=48kg×9.8N/kg=470.4N.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重力公式的應用,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而且比值是個定值,等于9.8N/kg.

【解題方法點撥】
理解公式的含義,注意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6.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
【知識點的認識】
提出問題: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在水平面上移動越重的物體,所用的力就要越大;在不同的物體表面上推動同一物體,所用的力也不一樣;由此我們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物體之間的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呢?
實驗器材:一個木塊、一塊長木板、一塊長玻璃板、一條長毛巾、一個彈簧測力計、砝碼若干
實驗步驟:如圖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從而測出木塊和木板、木塊和毛巾、木塊和玻璃板之間的摩擦力,在木塊上加砝碼,改變壓力,再測出木塊和木板之間的摩擦力,并且記下各種情況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摩擦力的大小,填在表格中

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
實驗數據:
實驗序號
實驗條件
摩擦力f/N
壓力情況
接觸面情況
1
木塊
木板表面
0.9
2
木塊
毛巾表面
2.6
3
木塊
玻璃板表面
0.6
4
木塊和砝碼
木板表面
2.1
分析論證:
(1)為了保證壓力等于木板上物體的重力,必須在水平桌面上做實驗
(2)實驗時所用的木板要足夠長,以保證木塊在上面畫的時有勻速運動的過程
(3)彈簧測力計拉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目的是使木塊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構成平衡力,這樣讀出拉力的大小,就可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了.由此推理可知,當物體在同一直線上的摩擦力和拉力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可利用平衡力的知識求摩擦力的大?。?br /> 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命題方向】
題目以考查滑動摩擦力的測量方法和控制變量法的運用進行命題
例:用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摩擦力跟壓力大小的關系.

(1)實驗時,拉動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因為這時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 平衡 力.
(2)某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如圖1所示,它的示數是 1.6 N.
實驗次數
1
2
3
4
5
壓力F/N
3
4
5
6
7
摩擦力f/N
0.6
0.8
1.0
1.2
1.4
(3)改變木塊上所加鉤碼的個數進行多次實驗,記錄的數據如表所示,請根據表中的數據,在圖2中畫出摩擦力隨壓力大小變化的關系圖象.
(4)分析圖象可知: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摩擦力跟壓力的大小成 正比?。?br /> (5)實驗結束后,小麗同學想探究摩擦力是否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她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摩擦力,然后將木塊沿豎直方向鋸掉一半,測得摩擦力的大小也變?yōu)樵瓉淼囊话耄纱说贸觯寒斀佑|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接觸面越小,摩擦力越?。阏J為她的結論正確嗎? 不正確 ,理由是: 沒有控制壓力大小不變?。?br /> 分析:(1)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可知,要讓木塊在水平板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只有這樣才可以測出摩擦力;
(2)彈簧測力計讀數要首先明確刻度的標注方向,讀數時應從小刻度向大刻度方向觀察,同時認清分度值,并細心數格,才能保證讀數的正確性;
(3)利用描點法,橫坐標對應壓力,縱坐標對應摩擦力,繪制出圖象;
(4)從數據上看,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5)滑動摩擦力大小跟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跟接觸面積大小的關系時,控制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
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5)滑動摩擦力大小跟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跟接觸面積大小的關系時,控制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
解:(1)摩擦力和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是水平方向上一對方向相反的力,若木塊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就是一種平衡狀態(tài),此時摩擦力和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就是水平方向的一對平衡力,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等于摩擦力;
(2)讀圖可知,彈簧測力計把1N分成了5份,其分度值為0.2N,故該測力計的示數為1N+0.2N×3=1.6N;
(3)圖中橫坐標對應的是壓力,縱坐標對應的是摩擦力,把表中的數據用描點法繪制圖象如下:

(4)從圖象上看出,這是個正比例函數圖象,在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成正比;
(5)因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在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跟接觸面面積的關系時,應保持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小麗將木塊沿豎直方向截去一半后,雖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沒變,但木塊對接觸面的壓力減小了一半,所以得出了錯誤的結論.
故答案為:(1)平衡;
(2)1.6;
(3)如上圖;
(4)正比;
(5)不正確;沒有控制壓力大小不變.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實驗,涉及到的知識點比較多,有:平衡力、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數據的分析能力、圖象的分析能力,實驗中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是中考??嫉膶嶒炛?,是一道綜合題,也是一道好題.

【解題方法點撥】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不能直接測量,只能通過測量拉力的方法間接測量.只有把物體放在水平支持面上,讓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物體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彈簧測力計示數.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決定因素是接觸面間的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與接觸面積大小無關,與運動速度的大小無關,與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無關,與拉力的大小等因素無關.
7.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
【知識點的認識】
(1)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2)產生的條件:壓力是相互接觸的物體因相互擠壓使物體發(fā)生形變時在接觸面之間產生的力.
(3)方向:壓力的方向與受力物體的表面垂直且指向受壓物體.例如按圖釘,其方向可以與墻面垂直,與天花板垂直,也可以與水平桌面垂直,無論這個面如何放置,壓力的方向總是要與接觸面垂直的.
(4)作用點:壓力的作用點在受壓物體的表面上.
(5)辨析:重力和壓力的區(qū)別

重力
壓力
定義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產生原因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
由于物體對物體的擠壓而產生
方向
總是豎直向下
垂直于受壓面且指向被壓物體
作用點
物體的重心
在受壓物體的表面上
施力物體
地球
對受力物體產生擠壓作用的物體
聯系
在通常情況下,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其重力等于物體對地面的壓力
注意點
壓力不一定是由于物體受到重力而引起的
物體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可以產生壓力,但壓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
(6)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壓力和受力面積.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命題方向】
主要從這幾個方面命題:(1)壓力與重力的區(qū)別方面出選擇題;(2)利用壓力的作用效果方面來體現控制變量法;(3)作圖題:重力、壓力的示意圖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對桌面有壓力,下列有關“茶杯對桌面壓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r /> A.茶杯對桌面的壓力就是重力
B.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
C.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由于茶杯發(fā)生形變而產生的
D.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由于桌面發(fā)生形變而產生的
分析:物體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物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但不能說就是重力.壓力是由于物體的形變而產生的.
解:A、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施力物體是茶杯,受力物體是桌面;茶杯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受力物體是茶杯.兩個力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都不相同,所以這兩個力不是同一個力,但兩者大小相等;故A錯誤;
B、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茶杯對桌面施加了一個作用,故施力物體是茶杯,受力物體是桌面.故B錯誤.
CD、當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時,由于桌面對茶杯施加了一個向上的支持力,使茶杯底部發(fā)生微小的彈性形變,從而使茶杯對桌面產生了向下的彈力,即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點評:(1)此題考查了彈力的產生、壓力與重力的區(qū)別、力的定義等知識點.
(2)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物體的重力,但壓力永遠不會是重力.
(3)哪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加了壓力,該物體就發(fā)生了彈性形變.

例2: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著甲、乙、丙三個底面積相同的容器,若在三個容器中裝入質量相等的水,三個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壓力( ?。?br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樣大
分析:由圖可知,知道裝入水的質量相等,可知各容器內水的深度關系,然后根據液體壓強的公式分析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的大小關系;然后利用p=分析三個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壓力關系.
解:如圖三容器裝入相同質量的水,
∵容器的底面積相同,
∴三容器內水的深度:h甲>h乙>h丙,
又∵p=ρgh,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p甲>p乙>p丙;
∴由p=得F=pS可知,三個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壓力甲最大.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壓強公式和液體壓強公式的掌握和運用,對液體壓強大小變化分析關鍵是確定深度大小,對固體壓強的大小情況分析關鍵是確定壓力和受力面積的大?。?br />
【解題方法點撥】
注意壓力的概念,理解壓力與重力的區(qū)別于聯系,學會控制變量法分析問題,控制變量法:物理學中對于多因素(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因素(變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它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科學探索和科學實驗研究之中.

8.壓強
【知識點的認識】
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形變效果)的物理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壓強的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這是為了紀念法國科學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而命名的),即牛頓/平方米.壓強的常用單位有千帕、千克力/平方厘米、托.一般以英文字母「p」表示.對于壓強的定義,應當著重領會四個要點:
(1)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強隨著壓力的增大而增大.(此時壓強與壓力成正比)
(2)同一壓力作用在支承物的表面上,若受力面積不同,所產生的壓強大小也有所不同.受力面積小時,壓強大;受力面積大時,壓強?。?
(3)壓力和壓強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壓力是支持面上所受到的并垂直于支持面的作用力,跟支持面面積,受力面積大小無關.
  壓強是物體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跟受力面積有關.
(4)壓力、壓強的單位是有區(qū)別的.壓力的單位是牛頓,跟一般力的單位是相同的.壓強的單位是一個復合單位,它是由力的單位和面積的單位組成的.在國際單位制中是牛頓/平方米,稱“帕斯卡”,簡稱“帕”.

【命題方向】
命題點:(1)壓強的物理意義(2)壓強的單位及單位換算(3)壓力與壓強的理解.
例1:對于壓強公式p=的理解,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 /> A.物體受到的重力越大,產生的壓強越大
B.物體受到的壓力越大,產生的壓強就越大
C.受力面積越大,產生的壓強就越大
D.受力面積不變時,產生的壓強與壓力的大小成正比
分析:壓強指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據此分析判斷.
解:A、壓強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與物體的重力沒有直接關系;故A錯誤;
B、當受力面積相同時,物體受到的壓力越大,產生的壓強才越大;故B錯誤;
C、在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大,產生的壓強越??;故C錯誤;
D、由p=可知,當受力面積不變時,壓強與壓力的大小成正比,故D正確;
故選D.

例2:近年來,汽車超載現象異常突出,公路損壞嚴重.你認為超載汽車對公路的損壞主要取決于(  )
A.汽車的大小 B.汽車對公路的壓強 C.汽車的速度 D.汽車的慣性
分析:汽車超載對公路的壓力就越大,壓力大對路面產生的壓強就越大;壓強大就標志著壓力的作用效果明顯﹣﹣對公路損壞就越嚴重.
解:汽車超載現象異常突出,超載導致對地面的壓力增大(壓力F=G),壓強是指壓力的作用效果,就此題來說,效果越明顯則對路面的損壞就越嚴重;而壓力越大壓強越大;故超載汽車對公路的損壞主要取決對公路的壓強;故B正確;
而汽車的大小、速度、慣性不是對公路損壞的主要原因;
故選B.
點評:明確壓強的物理意義﹣﹣壓力的作用效果.

【解題方法點撥】
學會用表述法表述物理量,熟記壓強的單位及壓力與壓強的區(qū)別.
9.壓強大小比較
【知識點的認識】
(1)固體壓強的比較
準確判斷壓力、受力面積及其變化:固體壓強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有關。中考中對于壓強的考查,往往在同一情境中出現多個力、多個面積發(fā)生變化的情景。要想準確的比較、計算壓強的大小,找準產生壓強的壓力和該壓力的受力面積是關鍵。我們審題時要抓住“誰對誰的壓強”,找到壓力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以及這兩個物體的接觸面積就可以準確判斷壓力和受力面積。利用公式p=,采用控制變量法:
(2)液體壓強的比較
液體內部的壓強主要與液體的密度、深度有關要比較其大小一定采取控制變量法來分析,利用公式采用密度比較法和深度比較法。

【命題方向】
比較壓強的大小是各省、市中考物理的熱點,考題常以填空、選擇等形式出現。只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全面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在中考時取得好成績。
例1: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兩個容器分別裝有相同高度的純水和鹽水(ρ鹽水>ρ水),下面關于液體中a、b、c三點(其中b、c兩點在同一水平面上)壓強大小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br /> A.pa>pb>pcB.pc>pb>paC.pb>pa>pcD.pc>pa>pb
分析;液體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密度越大,深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
解:由b、c兩點可知,深度相同,由于鹽水的密度大于純水的密度,所以pc>pb;
a、b兩點可知,同種液體中,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pb>pa;綜上所述,pc>pb>pa。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注意液體壓強與密度和深度有關。

例2: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裝滿豆?jié){的密閉杯子,以下列四種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杯子上表面面積是下表面面積的2倍,它們對桌面的壓強大小分別是p甲、p乙、p丙、p丁,則(  )

A.p甲<p乙<p丙<p丁B.p乙<p甲<p?。紁丙C.p乙<p甲=p?。紁丙D.p丙<p乙<p?。絧甲
分析:杯子放在水平地面上,杯子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等于杯子自身的重力;
地面的受力面積等于杯子和桌面的接觸面積;
可以設一個杯子的重力為G,杯子的下表面積為S1,杯子的上表面積為S2;
根據壓強的計算公式P=求出各種情況下的壓強,進行比較得出結論。
解:兩個裝滿豆?jié){的密閉杯子的重力是一定的,杯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對水平地面的壓力就等于杯子的重力;
設一個裝滿豆?jié){的杯子的重力為G,杯子正放時地面的受力面積等于杯子的下表面積S1,倒放時地面的受力面積等于杯子的上表面積S2,S2=2S1;
甲圖中地面受到的壓強p甲==;
乙圖中地面受到的壓強p乙===;
丙圖中地面受到的壓強p丙==;
丁圖中地面受到的壓強p丁====。
通過比較可知,p乙<p甲=p?。紁丙。
故選C。
點評:解答此題我們需要知道:
①某種情況下,物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等于物體的自身重力;
②受力面積等于物體和被壓物體表面的接觸面積;
③壓強的計算公式為p=。

【解題方法點撥】
在解題中要注意控制變量法的使用,控制變量法﹣﹣物理學中對于多因素(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因素(變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它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科學探索和科學實驗研究之中。

10.增大壓強的方法及其應用
【知識點的認識】
利用公式:p=來分析增大壓強方法:
(1)壓力一定,減小受力面積;
(2)受力面積一定,增大壓力;
(3)同時增大壓力,減小受力面積.
應用:①速滑運動員的冰鞋裝有冰刀;②投向靶盤的飛鏢;③用力剎車.

【命題方向】
生活中那些是增大壓強的現象,是命題方向.
例1:如圖所示的事例中,屬于增大壓強的是( ?。?br /> A. B. C. D.
書包背帶做得較寬 切蘋果器的刀片做得較薄 鐵軌鋪在枕木上“好奇”號火星車模型輪子大而寬
分析:(1)壓強大小的影響因素: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br /> (2)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
(3)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
解答:解:A、書包帶子做的寬一些,是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通過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不符合題意;
B、切蘋果器的刀片做得較薄,是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通過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符合題意;
C、軌道鋪在枕木上,是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通過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不符合題意;
D、“好奇”號火星車模型輪子大而寬,是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通過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這是一道與生活聯系非常密切的物理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增大或減小壓強,要學會學以致用,活學活用,這才是學習物理的真正意義.解答時,要注意使用控制變量法.

例2:在一些公共汽車上配備逃生錘,遇到緊急情況時,乘客可以用逃生錘打破玻璃逃生,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錘外形應選擇圖中的( ?。?br /> A. B. C. D.
分析:(1)壓強大小跟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2)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
解:在壓力一定時,減小逃生錘和玻璃的受力面積,可以增大逃生錘對玻璃的壓強,以便打破玻璃順利逃生.
故選C.
點評:掌握壓強大小的影響因素,利用控制變量法解釋生活中有關增大和減小壓強的問題.

【解題方法點撥】
利用公式:p=采用控制變量法(控制變量法﹣﹣物理學中對于多因素(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因素(變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它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科學探索和科學實驗研究之中)來分析增大壓強方法.
11.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知識點的認識】
(1)壓強定義或解釋
①垂直作用于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力叫做壓力.
②物體的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的大小叫做壓強.
(2)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壓強的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即牛頓/平方米.壓強的常用單位有千帕、標準大氣壓、托、千克力/厘米2、毫米水銀柱等等.(之所以叫帕斯卡是為了紀念法國科學家帕斯卡)
(3)公式:p=F/S
p表示壓強,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 F表示壓力,單位牛頓(N) S表示受力面積,單位平方米
(4)補充說明:
對于(3)所寫的為定義式,任何壓強都可以用.但是對于液體和氣體壓強,還有推導公式:

【命題方向】
壓強的計算,主要是運用公式及其變形解決有關問題.題型常見的有填空、選擇、計算及探究題.壓強的定義式p=F/S,經驗表明,不少學生在學習了這一部分內容后,一般會記住公式,但理解往往是片面的,有時甚至是錯誤的.因此,學習中要注意對壓強公式的理解,除明確各物理量間的數學關系(學生往往重視這一點),明確各量的單位,最重要的是要明確公式所表達的物理意義(學生往往忽略這一點).進行計算時,要能正確地確定壓力、確定受力面積.除此以外,還要明確,由于固體不具有流動性,而液體具有流動性,造成了計算固體對水平支持面的壓力壓強的方法,與計算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壓強的方法一般不同.另外,壓強的計算常常與密度公式,重力公式相聯系,體現了知識的綜合性,所以常成為中考的熱點.
例1:如圖為站在沙地上的一名初三同學要搬走木箱,已知他一只鞋底的面積為200cm2,請你估計木箱對地面的壓強約為(  )
A.1000Pa B.7000Pa C.10000Pa D.20000Pa
分析:求木箱對地面的壓強,而沒有告知木箱對地面的壓力和受力面積的大小,因此只有通過比較人和木箱在沙地上的凹陷程度來間接判斷.那么就必須先求出人對地面的壓強,首先估算人的重力,然后算出兩個鞋底的面積,再由壓強公式可得出人對沙地的壓強,至此題目的未知量就已求出.
解:人的質量大約為60kg,那么其重力約為:G=mg=60kg×10N/kg=600N;
人和地面的接觸面積為:S=2×200cm2=400cm2=400×10﹣4m2;
那么人對地面的壓強約為:p人===12500Pa;
由圖片知:木箱在沙地中的凹陷程度要大于人在沙地中的凹陷程度,因此木箱對地面的壓強要遠大于人對地面的壓強,即:p木箱>p人;
在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D選項符合這個條件,故選D.
點評:在此題中,與所求內容相關的物理量沒有直接給出,所以能夠從人和木箱在沙地中的不同凹陷程度入手來得出兩個壓強的大小關系,是解答此題的突破口,也是難點所在.

例2:一長方體木塊平放和側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其受力面積之比為3:1,則平放和側放時,對地面的壓強之比是 1:3 ,壓力之比是 1:1?。?br /> 分析:木塊平放和側放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重力不變,壓力不變;根據壓強公式求出兩者對地面的壓強之比.
解:∵木塊平放和側放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木塊的重力G不變時,壓力F不變,即兩種情況下對地面的壓力之比為1:1;
∵p=,且S平:S側=3:1,
∴====.
故答案為:1:3;1:1.

【解題方法點撥】
壓強的計算,需要確定壓力、面積.要注意面積的計算與單位,其中壓力的確定是難點.正確判斷物體間的壓力,進行受力分析是關鍵;物體間接觸部分的面積,一般與較小的物體面積相同.

1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
【知識點的認識】
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小明和小華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綿、砝碼、木板)設計了圖(a)、(b)兩個實驗,通過觀察圖(a)、(b)后得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的結論.此后小華把小桌挪放到一塊木板上,發(fā)現小桌對木板的壓力效果不夠明顯,如圖(c)所示.通過對圖(a)、(c)的比較又得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顯”的結論.

請你根據已學過的壓強知識分析:
(1)小明和小華是根據  的現象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兩個結論不一致的原因是.
(3)設圖(b)中小桌對海綿的壓強是Pb,圖(c)中小桌對木板的壓強是Pc,則Pb  Pc.
(4)比較圖(b)和圖(c)可知,根據壓力的作用效果比較壓強的大小需要滿足的條件是:.
答案:(1)受力面(海綿和木板表面)的形變程度
(2)前后兩次受力面的材料不同
(3)“=”
(4)必須在相同的物體表面(或相同的材料)的情況下進行比較.

【命題方向】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是中考命題的重要知識點,尤其來考查控制變量法的典型實驗.
例: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某同學作了如圖所示的三個實驗:

(1)通過觀察三次實驗時泡沫塑料的 形變量 ,顯示壓力作用的效果;
(2)比較 a 與 c 兩圖所示實驗,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3)比較 a 與 b 兩圖所示實驗,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4)該實驗說明了:壓力的作用效果與 壓力大小 、 受力面積 有關.
分析: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物體的形變量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圖示實驗,根據實驗控制的變量與實驗現象,然后得出實驗結論.
解:(1)通過觀察三次實驗時泡沫塑料的形變量(凹陷程度),顯示壓力作用的效果;
(2)由圖a與c所示實驗可知,兩實驗中受力面積相同為壓力不同,泡沫塑料的形變量不同,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3)由圖a與b所示實驗可知,物體間的壓力相同為受力面積不同,泡沫塑料的形變量不同,壓力作用效果不同,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4)該實驗說明了: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受力面積有關.
故答案為:(1)形變量;(2)a;c;(3)a;b;(4)壓力大?。皇芰γ娣e.
點評:本題考查了壓力作用效果實驗,實驗應用了控制變量法,正確應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圖示實驗現象即可正確解題.

【解題方法點撥】
在解題時要注意物理學方法:控制變量法﹣﹣﹣物理學中對于多因素(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因素(變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它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科學探索和科學實驗研究之中)來分析增大壓強方法.
13.液體的壓強的特點
【知識點的認識】
1.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液體受重力的作用.若液體在失重的情況下,將無壓強可言.
2.由于液體具有流動性,它所產生的壓強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液體除了對容器底部產生壓強外,還對“限制”它流動的側壁產生壓強.固體則只對其支承面產生壓強,方向總是與支承面垂直.
(2)在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在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同種液體,深度越深,壓強越大.
(3)計算液體壓強的公式是p=ρgh.可見,液體壓強的大小只取決于液體的種類(即密度ρ)和深度h,而和液體的質量、體積沒有直接的關系.
(4)密閉容器內的液體能把它受到的壓強按原來的大小向各個方向傳遞.
液體壓強與重力的關系
3.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力跟液體的重力不一定相等.

【命題方向】
命題知識點:(1)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2)液體壓強的特點(3)利用公式p=ρgh分析壓強的大?。?br /> 例1:潛水員由水面下2m深處潛入水面下20m深處的過程中,他受到的壓強、浮力變化情況是( ?。?br /> A.壓強增大,浮力增大 B.壓強增大,浮力不變
C.壓強不變,浮力增大 D.壓強減小,浮力不變
分析:①由于潛水員是完全潛入水中,潛水員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溅岩篻V排可知浮力的變化.
②潛水員在下潛過程中,深度越來越大,由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可知所受液體壓強的變化.
解:
①由于潛水員是完全潛入水中,潛水員排開水的體積不變,而液體的密度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溅岩篻V排可知,在潛水員繼續(xù)下潛過程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變;
②潛水員在下潛過程中,深度越來越大,由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可知,潛水員在下潛過程中,所受的壓強逐漸增大.
故選B.
點評:題考查液體壓強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關鍵知道影響浮力的因素是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是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抓住下潛時深度變大、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是本題的關鍵.

例2:在公園平靜的湖水中,有一小氣泡從湖底向上升.則小氣泡在水中向上運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 /> A.氣泡所受的液體壓強不變
B.氣泡所受的液體壓強變大
C.氣泡所受的液體壓強變小
D.氣泡所受的浮力變小
分析:(1)液體壓強跟液體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在液體密度一定時,液體深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在液體深度一定時,液體密度越大,液體的壓強越大.
(2)浮力大小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在液體密度一定時,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在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一定時,液體密度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
解:小氣泡在水中向上運動的過程中,水的密度不變,氣泡深度減小,根據p=ρgh得,氣泡受到的壓強減小,氣泡受到的壓強減小,氣泡體積增大,根據F?。溅阉甮V排得,氣泡受到的浮力變大.
故選C.
點評:掌握液體壓強和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利用控制變量法探究液體壓強和浮力大小的變化.

【解題方法點撥】
記憶性的知識點,要熟記.
14.液體的壓強的計算
【知識點的認識】
計算液體壓強的公式是p=ρgh.可見,液體壓強的大小只取決于液體的種類(即密度ρ)和深度h,而和液體的質量、體積沒有直接的關系。運用液體壓強的公式計算時,必須注意相關知識理解,以免造成干擾。確定深度時要注意是指液體與大氣(不是與容器)的接觸面向下到某處的豎直距離,不是指從容器底部向上的距離(那叫“高度”)。

【命題方向】
液體壓強的計算,題型常見的有填空、選擇、計算及探究題。
例1:如圖所示三個規(guī)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別裝有水、鹽水和煤油。它們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同,根據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é延停鸡阉鸡邀}水)
A.甲杯是水,乙杯是鹽水
B.甲杯是鹽水,乙杯是煤油
C.乙杯是鹽水,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分析:根據液體壓強計算公式可知,壓強相等時密度越大深度越小。
解:根據p=ρgh可知,壓強相等時,密度越大深度越小,因為鹽水密度最大,所以深度最小的是鹽水,其次是水,最多的是油。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液體壓強公式的應用和計算。

【解題方法點撥】
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深度和密度有關,因此計算時關鍵找到“液體”的深度和密度。當容器是柱形容器時,液體對容器底部壓力等于液體重力時,先判斷壓力等于重力后利用p=F/S求壓強。

15.浮力產生的原因
【知識點的認識】
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產生原因是因為物體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壓力大于物體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壓力.

【命題方向】
浮力產生的原因,作浮力的示意圖.
例:浮力產生的原因是由于( ?。?br /> A.液體(或氣體)對物體有壓力
B.液體(或氣體)對物體有壓力差
C.液體(或氣體)有質量
D.物體對液體(或氣體)有壓力
分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求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液體(或氣體)對它產生的壓力的合力,從而找出浮力產生的原因,
解:假設物體為一正方體,浸沒在液體(或氣體)中,正方體的上表面與液體(或氣體)表面相平,
這時正方體的六個表面都受到液體(或氣體)的壓力作用如右圖:
正方體的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處在液體(或氣體)中的同一深度處.則h前=h后,h左=h右,
所以由F=Ps=ρ液ghs可得:F前=F后,F左=F右.
即正方體的前面和后面受到的壓力、左面和右面受到的壓力是平衡力,合力為零.
而上、下表面都受到液體(或氣體)的壓力,由于上下表面所處的深度不同,即:h下>h上.
∵F下=Ps=ρ液gh下s,F上=Ps=ρ液gh上s.
∴F下>F上
∴下表面受到液體(或氣體)的壓力比上表面大,其合力F合=F下﹣F上.
由此可知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的上、下表面的壓力的合力,這個合力就叫浮力.
這就是浮力產生的原因,所以選項A、C、D錯誤.
故選B.
點評:此題綜合考查學生對浮力產生的原因,但同時主要考查二力平衡的條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且在同一條直線上; 辨別時四個條件缺一不可.

【解題方法點撥】
理解上下表面的壓力差利用總結的公式解題: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

16.阿基米德原理的應用
【知識點的認識】阿基米德定律是物理學中力學的一條基本原理。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該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力。其公式可記為F?。紾排=ρ液?g?V排液。

【命題方向】
直接用阿基米德原理來解題,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解決與浮力有關的問題。
例:將一鐵塊第一次浸沒于水中,第二次浸沒于煤油中,比較鐵塊在兩種液體中所受到的浮力,正確的是( ?。?br /> A.鐵塊浸沒于水中受到的浮力大
B.鐵塊浸沒于煤油中受到的浮力大
C.兩次鐵塊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D.無法比較兩次鐵塊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分析:同一鐵塊浸沒于水中和煤油中,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判斷鐵塊所受浮力大小關系。
解:∵鐵塊浸沒于水和煤油中,
∴鐵塊排開水和煤油的體積相同,
∵F?。溅裧V排,水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
∴浸沒在水中的鐵塊受到的浮力大。
故選A。
點評:本題關鍵是知道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本題的影響因素是液體的密度,本題隱含的條件是鐵塊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

【解題方法點撥】
解題時注意找物理量,分析問題時要注意控制變量法:物理學中對于多因素(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因素(變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它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科學探索和科學實驗研究之中)來分析增大壓強方法。
17.浮力大小的計算
【知識點的認識】
浮力大小的計算方法:
(1)兩次稱量求差法 F浮=F1﹣F2
(2)二力平衡法 F?。紾物
(3)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G排

【命題方向】
利用公式計算或綜合性題目,即浮力與密度、壓強、二力平衡條件和杠桿等相結合類題目。
例:一個邊長為a的立方體鐵塊從圖(甲)所示的實線位置(此時該立方體的下表面恰與水面齊平),下降至圖中的虛線位置,則能正確反映鐵塊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F和鐵塊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關系的圖象是(  )
A. B.
C. D.
分析:根據公式F?。溅裧V排可知,物體排開水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完全浸沒后物體排開水的體積不再變化,所受浮力不再變化。
解:鐵塊在沒有完全浸沒時,根據公式F?。溅裧V排可知,物體所受浮力隨浸沒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為浸沒的深度越大,排開水的體積越大;當完全浸沒后,排開水的體積不再變化,不管浸入多深,所受浮力將不再改變。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深度的關系,關鍵知道完全浸沒前和完全浸沒后的區(qū)別,還要知道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解題方法點撥】
要靈活運用以上各種方法例如:
1.兩次稱量求差法
由上面的分析知道,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與重力的方向剛好相反,所以先用彈簧測力計稱出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力F1,然后把物體浸入液體中,這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F2,則。
2.二力平衡法
把一個物體浸沒在液體中讓其從靜止開始自由運動,它的運動狀態(tài)無非有三種可能:下沉、不動或上浮。物體浸沒在液體中靜止不動,叫做懸浮,上浮的物體最終有一部分體積露出液面,靜止在液面上,叫做漂浮。下沉的物體最終沉入液體的底部。根據物體的受力平衡可知,懸浮和漂浮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
3.阿基米德原理法
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是: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18.浮力的利用
【知識點的認識】
(1)如何調節(jié)浮力的大小,采用“空心”增大體積,從而增大浮力,使物體能漂浮在液面上。
(2)輪船采用了把它做成空心的辦法,使它能夠排開更多的水,增大浮力,使輪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3)潛水艇:潛水艇的下潛和上浮是靠改變自身重來實現的。
(4)氣球和氣艇:氣球和飛艇,體內充有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氫氣、氦氣、熱空氣),從浮力與重力的大小關系來解釋氣球升空
(5)密度計是利用物體浮在液面的條件來工作的6.湯圓剛放入水中時,湯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湯圓煮熟時,它的體積增大,浮力也隨之增大。

【命題方向】
輪船、氣球、氣艇、潛水艇等浮沉原理是命題方向
例1:如圖所示的四個場景中,主要依靠空氣浮力而“飛天”的是( ?。?br /> A. B.
翟志剛“行走”太空 李寧點燃奧運圣火炬
C. D.
熱氣球冉冉升空 飛機翱翔藍天
分析:太空是真空,人在真空中不受任何重力,李寧點燃奧運圣火炬借助的是外力,不是空氣浮力,熱氣球冉冉升空是因為熱空氣密度小于空氣的密度,飛機靠機翼的上下表面產生的壓力差升空。
解:主要依靠空氣浮力而“飛天”的是熱氣球,因為熱空氣密度小于空氣的密度,
翟志剛“行走”太空是因為太空是真空,
李寧點燃奧運圣火炬借助的是鋼絲的拉力,
飛機靠機翼的升力升空,應用的是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浮力的利用,關鍵知道人類利用空氣浮力制成了熱氣球,還要知道一些物體升空的原理,有助于我們開拓知識面。

例2:將一冰塊用細線拴住慢慢地浸入到酒精中,并保持懸置狀態(tài)(如圖),在冰塊浸入的過程中,臺秤的讀數將 增大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在冰塊熔化過程中,容器內液面將 下降?。ㄟx填“上升”、“下降”或“不變”),臺秤的讀數將 增大?。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已知:冰的密度為0.9×103kg/m3,酒精的密度為0.8×103kg/m3;整個過程中無液體溢出。)
分析:由題目的信息可知:在冰塊浸入的過程中,臺秤的讀數將增大,因為在酒精中又增加了冰塊的質量;在冰塊熔化過程中,容器內液面將下降,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水分子運動到酒精分子的間隔中去了。
解:在冰塊浸入的過程中,臺秤的讀數將增大,因為在酒精中又增加了冰塊的質量;在冰塊熔化過程中,因為冰熔化成等質量的水后體積變小,所以容器內液面將下降,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水分子運動到酒精分子的間隔中去了;或將冰塊、酒精、杯子視為一個整體,冰熔化前,該整體的重力由臺秤和繩子共同承擔,冰熔化后,繩子將不再有拉力,該整體的重力完全由臺秤承擔,由于該整體的重力不變,臺秤承擔的份額增加,所以臺秤的示數變大。
故答案為:增大;下降;增大。
點評:本題考查了物質的三態(tài)變化和分子的性質,基礎性比較強,要加強記憶,理解應用。

【解題方法點撥】
要會知道利用浮力使物體上浮、下沉、懸浮或漂浮的原理。

19.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知識點的認識】
物體在液體中的浮沉條件
上?。篎?。綠 懸?。篎?。紾 漂浮:F?。紾
下沉:F?。糋 沉底:F浮+N=G
理解:研究物體的浮沉時,物體應浸沒于液體中(V排=V物),然后比較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與重力的關系。如果被研究的物體的平均密度可以知道,則物體的浮沉條件可變成以下形式:①ρ物<ρ液,上浮 ②ρ物=ρ液,懸浮 ③ρ物>ρ液,下沉
浮沉條件的應用
潛水艇是通過改變自身的重來實現浮沉的;熱氣球是通過改變空氣的密度來實現浮沉的;密度計的工作原理是物體的漂浮條件,其刻度特點是上小下大,上疏下密;用硫酸銅溶液測血液的密度的原理是懸浮條件。此外,輪船、氣球、飛艇等都是利用了沉浮條件的原理而設計的。

【命題方向】
主要以選擇題、計算題的形式考查:物理的浮沉,如何控制物體的浮沉,怎樣運用物體的浮沉原理解釋問題等。
例1:質量相同的甲、乙、丙、丁4個小球,分別靜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處,如圖所示,則這4個小球在水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br /> A.甲 B.乙 C.丙 D.丁
分析;由圖知,甲、乙球為漂浮,丙球為懸浮,丁球沉入容器底部,根據浮沉條件得出球受到的浮力與重力的關系,而4個小球的質量相同、重力相同,可得4個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關系。
解:由圖知,甲、乙球為漂浮,丙球為懸浮,丁球沉入容器底部,
∵漂浮和懸浮時,F?。紾=mg,4個小球的質量相同
∴甲、乙、丙球受到的浮力:
F浮甲=F浮乙=F浮丙=G,
丁球沉入容器底部時,F浮?。糋,
∴F浮甲=F浮乙=F浮丙>F浮丁,
則丁球的浮力最小。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重力的公式、物體的浮沉條件,利用好漂浮和懸浮條件是本題的關鍵。

例2:一艘遠洋輪船裝上貨物后,發(fā)現船身下沉了一些,則它受到的浮力 變大?。ㄌ睢白兇蟆?、“變小”“不變”)。當船由內河駛入大海后,船受到的浮力 不變 (填“變大”、“變小”“不變”),船身相對于水面將 上浮?。ㄌ睢吧细 ?、“下沉”“不變”)。
分析:貨輪在裝上貨物后,船身下沉,說明排開水的體積變大,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船受到浮力的變化情況;
當船由長江駛入大海后,都是漂浮,根據漂浮條件分析船受到浮力的變化情況,再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判斷排開水的體積的變化,從而得出船是上浮還是下沉。
解:由題知,貨輪在裝上貨物后,船身下沉,排開水的體積V排變大,
∵F?。溅阉甐排g,
∴船受到水的浮力變大;
當船由內河駛入大海后,都是漂浮,
船受到的浮力:F?。紾,
∵船受到的重力不變,
∴船受到的浮力不變;
∵F?。溅岩篤排g,ρ河水<ρ海水,
∴排開河水的體積大于排開海水的體積,船將上浮一些。
故答案為:變大,不變,上浮。
點評:本題關鍵有二,一是漂浮條件的使用,二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時要同時考慮影響浮力的兩個因素(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

【解題方法點撥】
判斷物體浮沉(狀態(tài))有兩種方法:比較F浮與G或比較ρ液與ρ物。

聲明: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日期:2021/6/29 10:18:14;用戶:JY-霧離;郵箱:zybzb2@xyh.com;學號:40292133

相關試卷

2021年新初三物理北師大新版專題復習《功與機械》:

這是一份2021年新初三物理北師大新版專題復習《功與機械》,共7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力臂的畫法正確的是,,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1年新初三物理北師大新版專題復習《物態(tài)變化》:

這是一份2021年新初三物理北師大新版專題復習《物態(tài)變化》,共6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關于熱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如圖表示非晶體凝固圖象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1年新初三物理北師大新版專題復習《光與透鏡》:

這是一份2021年新初三物理北師大新版專題復習《光與透鏡》,共5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光現象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1年新初三物理北師大新版專題復習《質量與密度》

2021年新初三物理北師大新版專題復習《質量與密度》

2021年新初三物理北師大新版專題復習《運動和力》

2021年新初三物理北師大新版專題復習《運動和力》

2021年新初三人教新版專題復習《壓強與浮力》

2021年新初三人教新版專題復習《壓強與浮力》

北師大新版物理八年級下冊專題復習《壓強與浮力》(含答案)

北師大新版物理八年級下冊專題復習《壓強與浮力》(含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