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30小題,共60.0分)
在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中,最能說明自由組合定律實質(zhì)的是
A. F2的性狀表現(xiàn)比為9:3:3:1B. F1產(chǎn)生配子的比為1:1:1:1
C. 測交后代的比為1:1:1:1D. F2的遺傳因子組成有9種
馬的黑色與棕色是一對相對性狀,現(xiàn)有黑色馬與棕色馬交配的不同組合及結(jié)果如下
①黑×棕→1匹黑 ②黑×黑→2匹黑 ③棕×棕→3匹棕 ④黑×棕→1匹黑+1匹棕。根據(jù)上面的結(jié)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根據(jù)組合①可判斷黑色是顯性性狀 B. 根據(jù)組合②可判斷黑色是顯性性狀
C. 根據(jù)組合③可判斷棕色是隱性性狀 D. 根據(jù)組合①②③④都無法判斷顯隱性
具有兩對等位基因的完全雜合體(獨立分配)與雙隱性類型測交,后代表現(xiàn)出新類型的個體占總數(shù)的
A. 0B. 25%C. 50%D. 75%
蝴蝶的體色黃色(Y)對白色(y)為顯性,而雌性不管是什么基因型都是白色的。棒型觸角沒有性別限制,雄蝶和雌蝶都可以有棒型觸角(a)或正常類型(A)。據(jù)下面雜交實驗結(jié)果:
親代:白色、正常觸角(父本) × 白色、棒型觸角(母本)
雄子代:都是黃、正常 雌子代:都是白、正常
推導出親本的基因型是
A. Yyaa(父)×YyAa(母)B. yyAa(父)×YyAa(母)
C. yyAA(父)×YYaa(母)D. YyAA(父)×Yyaa(母)
人類多指(T)對正常指(t)是顯性,正常(A)對白化(a)是顯性,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一個家庭中父親多指,母親正常,他們有一個白化病正常指的孩子,則下一個孩子正常的概率是
A. 1/8B. 3/8C. 1/4D. 3/4
D、d和T、t是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兩對相對性狀。若兩個純合親本雜交得到F1的基因型為DdTt,F(xiàn)1自交得到F2.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F2中不能穩(wěn)定遺傳的個體占
B. F2中重組類型占或
C. 后代的表現(xiàn)型數(shù)量比接近為1:1:1:1,則兩個親本的基因型一定為DdTt和ddtt
D. 基因型為DdTt的個體,如果產(chǎn)生有tt的配子類型,則可能發(fā)生了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
將基因型為AaBbDd和AABbDd的小麥雜交,按自由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型為AaBbDD的個體所占比例應為
A. 1/8B. 1/16C. 1/32D. 1/64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種子粒長主要由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顯性基因可促進種子粒長變長,且兩顯性基因的促進效果相同,并具有累加效應。若以粒長最長和最短的兩純合植株為親本雜交,F(xiàn)1植株自交,下列相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
A. F1的粒長為兩親本粒長的平均值
B. F2中會出現(xiàn)9種基因型,5種表現(xiàn)型
C. F2中粒長與親本不同的個體占F2的比例為
D. 若讓F1與粒長最短的植株雜交,則子代中粒長有3種
下列關(guān)于生物遺傳、變異和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如果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雜交實驗中,F(xiàn)2的性狀分離比分別為9:7,9:6:1和15:1,那么F1與隱性個體測交得到的性狀分離比將分別是1:3,1:2:1和1:1
B. 某植物種群中,AA個體占16%,aa個體占36%,該種群隨機交配產(chǎn)生的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將保持不變
C. 二倍體水稻的花藥經(jīng)離體培養(yǎng),可得到單倍體水稻,稻穗、米粒均變小
D. 無籽西瓜與無籽番茄都屬于無籽果實,但二者培育的原理不同;無籽西瓜的無籽性狀不能遺傳下去,而無籽番茄的無籽性狀則能遺傳下去
下列關(guān)于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的敘述,錯誤的是
A. 精原細胞和卵原細胞經(jīng)減數(shù)分裂最終產(chǎn)生的子細胞數(shù)目相等
B. 卵細胞形成過程發(fā)生了 2次細胞質(zhì)不均等分裂
C. 卵細胞形成過程中也有細胞發(fā)生細胞質(zhì)均等分裂的
D. 卵細胞含有的四分體數(shù)目是卵原細胞的一半
A,a和B,b是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位于1號和2號這一對同源染色體上,1號染色體上有部分來自其他染色體的片段,如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敘述不正確的是
A. 染色體片段移接到1號染色體上的現(xiàn)象稱為基因重組
B. A和a、B和b均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
C. 可以通過顯微鏡來觀察這種染色體移接現(xiàn)象
D. 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交叉互換后可能產(chǎn)生4種配子
下列有關(guān)細胞分裂和染色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均可發(fā)生基因突變,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但有絲分裂過程中不能發(fā)生染色體結(jié)構(gòu)的變異
B. 有絲分裂及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細胞中均無同源染色體
C. 在減數(shù)分裂模型制作研究中,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完成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的紡錘體應以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紡錘體的每一極為中心,且與第一個紡錘體垂直
D. 三倍體西瓜高度不育是因為減數(shù)分裂時同源染色體不配對
下列關(guān)于二倍體動物細胞分裂的敘述錯誤的是
①若正常分裂的細胞中有2條Y染色體,則該細胞一定不是初級精母細胞
②若正常細胞分裂后期有10條染色體,則該細胞的分裂方式為減數(shù)分裂
③若正常分裂細胞內(nèi)基因A和A正在分別移向細胞兩極,該細胞一定處于有絲分裂后期
④若正常分裂的細胞中有2條X染色體,則該細胞一定不是次級精母細胞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基因型為 AaXBY 的小鼠因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未正常分離,而產(chǎn)生一個AaXB配子。等位基因 A,a 位于 2 號染色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2 號染色體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未分離
②2 號染色體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未分離
③B基因存在于X和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
④同時產(chǎn)生的其它三個配子分別是AaXB,Y,Y
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在沒有發(fā)生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的情況下,下列結(jié)構(gòu)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
①一個四分體②兩條姐妹染色單體③一個 DNA分子的兩條脫氧核苷酸鏈④一對同源染色體⑤兩條非同源染色體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⑤
有關(guān)DNA、基因和染色體的敘述,錯誤的是
A. 位于同一染色體上的多個基因不重疊、不重復
B. 基因在染色體上線性排列,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可能改變
C. 染色體是DNA的主要載體,每條染色體中含有1或2個DNA分子
D. 真核細胞中所有基因都是成對存在的
人類紅綠色盲的基因(A,a)位于X染色體上,禿頂?shù)幕?B,b)位于常染色體上,Bb和BB的女性表現(xiàn)為非禿頂,而只有BB的男性才表現(xiàn)為非禿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色盲和禿頂都與性別相關(guān)聯(lián),所以都屬于伴性遺傳
B. 女性中禿頂?shù)母怕实扔诨騜的基因頻率
C. 男性中色盲的發(fā)病率等于色盲基因a的基因頻率
D. 某色盲女性,其色盲基因有可能來自她的祖父
人類的正常色覺與紅綠色盲由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紅細胞形態(tài)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 (H、h)控制.鐮刀形細胞貧血癥有關(guān)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如下表:
現(xiàn)有一對色覺正常且有部分鐮刀形紅細胞的夫婦,生了一個男孩--李某.這對夫婦的父母色覺均正常,妻子的弟弟是紅綠色盲癥患者.下列有關(guān)判斷錯誤的是
A. 性狀的顯隱性關(guān)系不是絕對的
B. 李某不患鐮刀形細胞貧血癥的概率是
C. 妻子的基因型是HhXBXB或HhXBXb
D. 色覺和紅細胞形態(tài)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下列關(guān)于人類探索遺傳奧秘歷程中的方法、材料及技術(shù)的敘述,錯誤的是
A. 沃森和克里克在發(fā)現(xiàn)DNA的雙螺旋結(jié)構(gòu)過程中使用了模型建構(gòu)法
B. 薩頓根據(jù)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平行關(guān)系,類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C. 赫爾希和蔡斯利用肺炎雙球菌研究遺傳物質(zhì)時,運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
D. 摩爾根以果蠅為材料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運用了假說-演繹法
具有1000個堿基的一個DNA分子區(qū)段,內(nèi)含200個T,如果連續(xù)復制兩次,則需要游離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
A. 300個B. 900個C. 800個D. 2400個
用32P標記S型肺炎雙球菌的DNA,35S標記其蛋白質(zhì),將其加熱殺死后與未標記的R活細菌混合并注入小鼠體內(nèi)。一段時間后,從死亡的小鼠體內(nèi)提取到的活的S型和R型細菌。下列有關(guān)元素分布的分析,最可能的情況是
A. 部分S型細菌含有32P,不含35SB. 部分R型細菌含有32P和35S
C. 所有S型細菌都含有32P,不含35SD. 所有R型細菌都含有35S,不含32P
下列有關(guān)遺傳密碼的敘述,錯誤的是
A. 能與 DNA 模板鏈上對應的 3 個相鄰脫氧核苷酸互補配對
B. 能與 tRNA 上對應的 3 個相鄰核糖核苷酸互補配對
C. 能與 rRNA 上對應的 3 個相鄰核糖核苷酸互補配對
D. 由 mRNA 上 3 個相鄰核糖核苷酸組成
DNA模板鏈的一段堿基序列為5'-TACAGACGA-3',正好決定一個三肽,與此對應的信使RNA的堿基順序為
A. 5'-UCGUCUGUA-3' B. 5'-AUGUCUGCU-3'C. 5'-UACAGACGA-3'D. 5'-ATGGCTTCT-3'
下列有關(guān)遺傳信息傳遞過程的敘述中,一般不可能發(fā)生的是
A. DNA復制、轉(zhuǎn)錄及翻譯過程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B. 核基因轉(zhuǎn)錄形成的mRNA穿過核孔進入細胞質(zhì)中參與翻譯過程
C. DNA復制、轉(zhuǎn)錄和翻譯的原料依次是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D. DNA復制、轉(zhuǎn)錄都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翻譯則以mRNA為模板
如圖為原核生物某基因控制蛋白質(zhì)合成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①過程DNA分子的兩條鏈可分別作模板以提高合成蛋白質(zhì)的效率
B. ②過程中mRNA翻譯能得到兩條不一樣的多肽鏈
C. ①②過程都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配對方式均為A和U、G和C
D. ①過程需要RNA聚合酶參與,此酶能識別DNA中特定的堿基序列
如圖中字母代表正常細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③為多倍體,通常莖稈粗壯、子粒較大
B. ④為單倍體,植株莖稈弱小、高度不育
C. 若①和②雜交,后代基因型分離比為1:4:4:1
D. ①②③④細胞所代表的個體分別是四倍體、二倍體、三倍體和單倍體
下列關(guān)于遺傳病調(diào)查和分析敘述,正確的是
A. 在患者的家系中調(diào)查并計算發(fā)病率 B. 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diào)查以確定遺傳方式
C. 遺傳咨詢和產(chǎn)前診斷可減少遺傳病發(fā)生 D. 近親結(jié)婚會增加顯性遺傳病的發(fā)病率
下列關(guān)于單倍體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含有奇數(shù)染色體組的生物體一定是單倍體
B. 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生物體不可能是單倍體
C. 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fā)育成的生物體都是單倍體
D. 普通六倍體小麥花藥離體培養(yǎng)所獲得的植株不是單倍體
一條正常染色體的基因排列順序為ABCD·EFGH,“·”表示著絲粒,字母代表不同的基因。下列基因的排列順序發(fā)生了倒位且倒位片段包含著絲粒的是
A. ABCFE·DGHB. ABCD·EFEFGHC. CDAB·EFGHD. ABCD·GHEF
下列關(guān)于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對物種形成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 物種的形成都是經(jīng)過長期的地理隔離,最后出現(xiàn)生殖隔離而形成的
B. 自然選擇是物種形成的外因
C. 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D. 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物種形成的內(nèi)因
二、識圖作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40.0分)
下圖甲表示人類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病因,乙是一個家族中該病的遺傳系譜圖(控制基因用B、b表示)。已知谷氨酸的密碼子是GAA、GAG,請據(jù)圖回答:
(1)圖甲中①表示遺傳信息傳遞過程中發(fā)生了_____________;過程①容易發(fā)生在細胞分裂_____________________過程中。
(2)α鏈堿基組成是_______________,β鏈堿基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鐮刀型細胞貧血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屬于_____________性遺傳病。
(4)圖乙中,Ⅱ6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要保證Ⅱ9婚配后代不患此病,理論上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須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圖表示利用某二倍體農(nóng)作物①、②兩個品種培育④、⑤、⑥三個新品種的過程,Ⅰ→Ⅴ表示育種過程,兩對基因獨立遺傳,請分析回答:
(1)由圖中Ⅰ→Ⅱ獲得④稱為_______育種,其育種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2)由圖中Ⅰ→Ⅲ→Ⅳ獲得④過程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育種,其育種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Ⅲ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術(shù)。
(3)由圖中Ⅰ→Ⅱ獲得④時,AAbb所占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
(4)圖中Ⅳ、Ⅴ過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 5)品種⑥為________________倍體,品種④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甲、乙表示某二倍體動物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分裂。圖丙表示圖甲細胞分裂不同時期每條染色體中DNA含量的變化情況。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該動物為_____(填“雌”或“雄”)性。
(2)圖甲所示細胞的分裂方式為_______分裂
(3)乙圖細胞內(nèi)有_____對同源染色體。
(4)乙細胞的名稱是___________細胞。
(5)圖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de段對應的細胞圖像應該是________。
下圖為甲、乙兩種遺傳病(其中一種為伴性遺傳)的某遺傳家系圖,家系中無基因突變發(fā)生,且Ⅰ4無乙病基因。人群中這兩種病的發(fā)病率均為1/625。
(1)甲病的遺傳方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乙病的遺傳方式為______________。
(2)若Ⅳ2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Y,則該染色體畸變的發(fā)生與_____________(填“Ⅲ4”,“Ⅲ5”或“Ⅲ4或Ⅲ5”)有關(guān)。
(3)若Ⅲ4與Ⅲ5再生1個孩子,患甲病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患乙病概率是_____________。
(4)只考慮甲乙兩病所對應的基因,Ⅱ1與Ⅳ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Ⅱ1與Ⅲ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
下圖表示細胞內(nèi)基因控制蛋白質(zhì)合成的過程,請根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方框內(nèi)所示結(jié)構(gòu)是________的一部分,在________的催化下合成的。
(2)圖2中以d為模板合成物質(zhì)e的過程稱為________,完成此過程的場所是________,所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
(3)從化學組成分析,下列生物中與圖2中結(jié)構(gòu)f的化學組成最相似的是________。
A.乳酸桿菌 B.噬菌體 C.染色體 D.HIV
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患者的血紅蛋白多肽鏈中,一個氨基酸發(fā)生了替換。下圖是該病的病因圖解?;卮鹣铝袉栴}:
(1)圖中②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按照____________原則,合成mRNA的過程,遺傳學上稱為___________。
(2)圖中③的過程稱為___________。
(3)人的血紅蛋白是由4條多肽鏈574個氨基酸構(gòu)成,在完成③過程時,至少脫去________個水分子。編碼血紅蛋白的基因中至少有_______個核苷酸。
渭濱區(qū)2020-2021-2高一生物答案
1. B2. D3. C4. C5. B6. C7. B
8. C9. B10. D11. A12. C13. B14. D
15. B16. D17. C18. B19. C20. B21. A
22. C23. A24. D25. D26. B27. C28. C
29. A30. A
31. (7分)(1)基因突變; DNA復制
(2)CAT; GUA
(3)隱
(4)Bb; BB
32. (9分)(1)雜交;基因重組
(2)單倍體;染色體變異;花藥離體培養(yǎng)
(3)
(4)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
(5)四;不會發(fā)生性狀分離(能夠穩(wěn)定遺傳)
33. (6分)(1)雄
(2)有絲
(3)2
(4)初級精母
(5)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 甲
34. (7分)(1)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伴Y染色體遺傳病
(2) Ⅲ4或Ⅲ5
(3) 1/26 ; 25/52
(4)2/3 ; 14/39
35. (6分)(1)RNA(mRNA); RNA聚合酶
(2)翻譯;核糖體;氨基酸(或:游離的氨基酸)
(3)D
36. (5分)(1)堿基互補配對;轉(zhuǎn)錄
(2)翻譯
(3)570; 3444HH
Hh
hh
紅細胞形態(tài)
全部正常
部分鐮刀形,部分正常
全部鐮刀形
臨床表現(xiàn)
不患貧血癥
不患貧血癥
患貧血癥
這是一份陜西省寶雞市渭濱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Word版附解析),共3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陜西省寶雞市隴縣中學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共7頁。
這是一份陜西省寶雞市渭濱區(qū)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檢測生物試題,文件包含陜西省寶雞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檢測生物docx、陜西省寶雞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檢測生物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2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