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古人讀書都要自己斷句。通常,一句話的結尾用“?!睌嚅_,叫句;一句之內(nèi)的語氣停頓用“,”斷開,叫讀。給古文斷句叫“斷句讀”。
句中的停頓以詞或詞組為單位,根據(jù)句子成分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來劃分語氣停頓。
句間的停頓以句子為單位,根據(jù)句中主語、謂語的變化來劃分語氣停頓。
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內(nèi)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段。
根據(jù)句子成分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分析
為下列語句劃出句讀,并找出規(guī)律。
若夫淫雨霏霏 《岳陽樓記》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送東陽馬升序》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事哉 《捕蛇者說》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出師表》雖人有百手 ??????????? 《口技》
句首虛詞(發(fā)語詞、語氣詞、關聯(lián)詞)后需停頓。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可以一戰(zhàn) 《曹劌論戰(zhàn)》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口技》今齊地方千里 《鄒忌諷齊王納諫》
古今異義詞中的“古二今一”詞需從中間斷開停頓。 古代漢語中,兩個漢字各表示一個語義; 現(xiàn)代漢語中,這兩個漢字表示一個語義。
“而”字在句中,在之前停頓;“而”字在句首,在之后停頓。
人不知而不慍 《論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 《捕蛇者說》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用特殊詞語判斷句中的停頓
1 句首虛詞(發(fā)語詞、語氣詞、關聯(lián)詞)例如:至、至若、至于、夫、若夫、蓋、然、然則、豈若、誠宜、其、故、且、雖、因等。2 古今異義詞中的“古二今一”詞3 句中的“而”字
主語和謂語之間應停頓。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師表》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吾視其轍亂 《曹劌論戰(zhàn)》佳木秀而繁陰 《醉翁亭記》
謂語和賓語之間應停頓。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出師表》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岳陽樓記》忘路之遠近 《桃花源記》
后置的介賓短語之前要停頓。
受任于敗軍之際 《出師表》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岳陽樓記》還自揚州 《傷仲永》
3、后置的介賓短語之前要停頓。①頹然/乎其間者。(《醉翁亭記》)②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岳陽樓記》)①句中“乎其間者”是后置的介賓短語,②句中“于其上”是后置的介賓短語,它們分別和前面的謂語或賓語中心詞“頹然” “唐賢今人詩賦”之間要停頓。
狀語放在句首,狀語后需要停頓。
鄉(xiāng)吾不為斯役 《捕蛇者說》俄而百千人大呼? ????????????《口技》先天下之憂而憂 ?????????? 《岳陽樓記》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送東陽馬生序》
4、句首狀語之后要停頓。①已而/夕陽在山。(《醉翁亭記》)②中/軒敞者為艙。(《核舟記》)①中“已而”是狀語,表時間;②“中”是狀語,表方位。5、并列短語之間要停頓。①山肴/野蔌。(《醉翁亭記》)②沿/溯阻絕。(《三峽》)
節(jié)奏停頓要體現(xiàn)出省略成分。
便要還家 《桃花源記》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桃花源記》一鼓作氣,再而衰 ,三而竭?!恫軇フ搼?zhàn)》
用句子成分判斷句中的停頓
1 主謂賓之間應停頓。2 賓語后置的文言句式,在狀語前面應停頓。3 狀語放在句首,狀語后需要停頓。4 節(jié)奏停頓要體現(xiàn)出省略成分。
※看清題目要求,并綜合運用以上方法。
1 偏正短語間不可停(如用結構助詞“之”相連的短語、定語與中心詞之間 )前人/之述備矣(x)2 介賓短語間不可停以是人多以/書假余,(x) 有朋自/遠方來 (x)3 充當狀語的名詞和中心詞之間 山/行六七里(x)
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那么,你認為標志有哪些呢?
文言文中,名詞(代詞)常作主語、賓語。主語前與賓語后一般要斷開,但主謂一般不分開,定語和中心語之間也不斷句。代詞包括人稱代詞、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
例如: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小竅門:多個名詞(代詞)連續(xù)出現(xiàn),常常要斷句。
主語和賓語:由名詞(代詞或名詞短語)充當,就文言文而言,包括朝代、國名、人名、地名、官職、謚號等; 自、吾、余、我、予、爾、汝、彼 寡人、臣、妾、朕、孤 君、公、卿、子、先生、足下 注意:文言文中的人名第一次出現(xiàn)時往往用全稱,以后再出現(xiàn)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呂 蒙 正 以 寬 厚 為 宰 相 太 宗 尤 所 眷 遇 有 一 朝 士 家 藏 古 鏡 自 言 能 照 二 百 里 欲 因 公 弟 獻 以 求 知 其弟 伺 間 從 容 言 之 公 笑 曰 吾 面 不 過 碟 子 大 安 用 照 二 百 里
2 找動詞(曰、道、云、言、白等)
上 問 曰 如 我 能 將 幾 何 信 曰 陛 下 不 過 能 將 十 萬 上 曰 于 君 何 如 曰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上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為 為 我 禽 信 曰 陛 下 不 能 將 兵 而 善 將 將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為 陛 下 禽 也
①句首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今夫”等前面可斷句,而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后都可斷句。
②句末語氣詞:“也、焉、兮、耳、矣、與(歟)、哉、乎、耶(邪)、而已”等后面可斷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lián)詞: 文言文中“故”字常領起推論句或結論;“然”“然而”領起轉(zhuǎn)折句,根據(jù)這些特征可以斷句,此外還有“豈、茍、縱、縱使、向使、是故、是以、于是、無論、至若、而況、繼而、然則、雖然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
④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久之、未幾、已而、斯須 、既而(已)、俄而、是時、后、昔者、乃今”等,也可以幫助斷句。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判斷句式:…者…也;……者也等反問句式:不亦…乎;何…為;豈…哉; 安…哉(也);孰與……乎等被動句式:為…所…;受…于…等其它固定句式:況…乎;奈…何;(若)…何;得無(無乃)…乎;何以…為;與其…;孰若…等
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5 找修辭(頂真、反復、對偶、排比)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做完檢查很重要,多讀細查不可少,語義通順又合理,字跡清楚保得分。
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練一練(共劃分15處)

相關課件

中考語文復習四文言斷句(劃分朗讀節(jié)奏)稱移訓練教學課件: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復習四文言斷句(劃分朗讀節(jié)奏)稱移訓練教學課件,共13頁。

中考語文復習專題文言文閱讀(四)文言斷句(劃分朗讀節(jié)奏)遷移訓練教學課件: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復習專題文言文閱讀(四)文言斷句(劃分朗讀節(jié)奏)遷移訓練教學課件,共14頁。

句子成分劃分課件:

這是一份句子成分劃分課件,共4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成分口訣,枝葉分清楚,定語常在主賓前,謂后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課件 更多

2022年中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文言文劃分句子節(jié)奏  課件(18張PPT)

2022年中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文言文劃分句子節(jié)奏 課件(18張PPT)

《劃分句子成分》詳解課件PPT

《劃分句子成分》詳解課件PPT

2018屆中考語文總復習課件:第二篇  古詩文閱讀與積累 第二章1  劃分朗讀節(jié)奏

2018屆中考語文總復習課件:第二篇 古詩文閱讀與積累 第二章1 劃分朗讀節(jié)奏

中考復習:文言文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共28張PPT)

中考復習:文言文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共28張PPT)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素材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