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小蘭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時,發(fā)現(xiàn)進入集氣瓶里的水的體積遠大于集氣瓶剩余容積的。針對這一事實,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 )
A.沒有預先檢查裝置氣密性
B.取用紅磷的量太多
C.實驗時忘記事先夾緊止水夾
D.實驗后未等瓶內氣體冷卻至室溫,就打開了止水夾
2.有關如圖所示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紅磷會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氣,白磷會燃燒
C.熱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熱量
D.溫度達到著火點可燃物即可燃燒
3.1800年,人類電解水獲得成功。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該實驗時,發(fā)現(xiàn)左右兩側試管內氣體體積比略大于2: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已知:①相同條件下,氣體的體積比等于氣體的分子個數(shù)比;
②常溫常壓時,1L水可溶解0.031L、0.57L。
A.水在通電時能發(fā)生化合反應
B.實驗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則導電性增強
C.從實驗結果可以確定,相同條件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的小
D.若右側試管內產生少量,也會使左右兩側試管內氣體體積比略大于2:1
4.如圖是木炭與氧化銅反應的實驗裝置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給酒精燈加網(wǎng)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溫度
B.實驗過程中,可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碳在反應中發(fā)生了氧化反應,表現(xiàn)出還原性
D.實驗結束后,應先停止加熱,再將導氣管從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5.下列實驗方案與實驗結論相對應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實驗題
6.火的利用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觀察圖并回答下列問題:(4空×2分=8分)

(1)圖1所示實驗說明燃燒應具備的條件是______。
(2)圖2燒杯中蠟燭漸漸熄滅,說明滅火的原理可以是______。
(3)圖3燒杯中熱水的作用是______。
(4)圖3實驗中所用藥品的保存方法不正確的是______(填圖4中的字母序號)。
7.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請根據(jù)下圖回答問題。
(1)用圖A所示裝置蒸發(fā)食鹽水時,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用圖B所示裝置在空氣中點燃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在點燃氫氣等可燃性氣體前,一定要先_____。
(3)圖C所示裝置是探究銅生銹的部分實驗,銅銹的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實驗所用銅片形狀、大小相同。一段時間后,試管①中銅片保持光亮,試管②中銅片出現(xiàn)綠色銹跡。對比試管①②的實驗現(xiàn)象,得出的結論是_____。
(4)甲同學用圖D所示裝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與氫氧化鈉發(fā)生反應。他向盛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中倒入10%的氫氧化鈉溶液50mL,迅速擰緊瓶蓋,振蕩,觀察到軟塑料瓶變癟。由此得出結論: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發(fā)生反應。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實驗方案不嚴謹,理由是_____。乙同學利用圖D所示裝置,補做一個對比實驗:將甲同學實驗中的_____換成_____,實驗操作與甲同學完全相同,對比兩個實驗的現(xiàn)象得出結論: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發(fā)生反應。
8.請根據(jù)下列各圖中有關信息回答問題。
(1)寫出儀器a、b的名稱:a_____,b_____。
(2)若用裝置A制取氧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該裝置中棉花的作用是_____。若要收集到較純凈的氧氣,收集裝置應選_____。某同學用收集好的氧氣做鐵絲燃燒實驗時發(fā)現(xiàn)集氣瓶炸裂,原因可能是_____。
(3)實驗室制取,為了控制反應的發(fā)生與停止,最佳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若用G裝置收集,氣體應從_____(填“c”或“d”)端進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欲使用下圖裝置將以上雜質氣體除去,則裝置正確的連接順序是:產生氣體→_____→_____→_____→_____→E(用導氣管端口序號表示)。
9.“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和“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是兩個重要的化學實驗。
(1)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去除的主要操作順序為_______(填序號)。
(2)用提純得到的精鹽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氯化鈉溶液。在稱量精鹽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天平指針向左偏轉,接下來的操作是_______(填序號)。
A.向右移動游碼
B.減少精鹽
C.增加砝碼
(3)配制完成后經檢測發(fā)現(xiàn)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小于10%,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序號)。
①量取水時仰視讀數(shù)
②轉移固體時損失
③砝碼生銹
④量好的水轉移時灑出
⑤配好的溶液灑出一部分
⑥量取水時俯視讀數(shù)
三、填空題
10.如圖是初中化學的一些基本實驗:
(1)上述實驗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填字母),理由是 。
(2)A中可燃物應取過量的原因是 ;
(3)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一段時間后,C中的實驗現(xiàn)象為 ;
(5)D中硬質玻璃管內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酒精燈的作用是 。
參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若裝置漏氣,會有部分空氣進入,則最后進入的水的量會偏少,A錯誤;取用紅磷的量再多也只能消耗掉全部的氧氣,對進入的水量沒有影響,B錯誤;實驗時忘記事先夾緊止水夾,紅磷燃燒時氣體膨脹,部分氣體會從導管中逸出,最后進入的水量偏多,C正確;實驗后未等瓶內氣體冷卻至室溫,就打開止水夾,由于集氣瓶內溫度高時氣體膨脹,會使進入的水量偏少,D錯誤。
2.答案:B
解析:銅片上的紅磷雖然與氧氣接觸,但是溫度沒有達到紅磷的著火點,所以紅磷不會燃燒,A錯誤;熱水中的白磷溫度達到了著火點,若再向水中白磷通氧氣,白磷會燃燒,B正確;在該實驗中,熱水的作用是隔絕氧氣和提供熱量,C錯誤;可燃物燃燒需要同時具備兩個條件: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D錯誤。
3.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水的電解實驗及誤差分析、溶液的性質。電解水是“一變多”的變化,屬于分解反應,A錯誤;氫氧化鈉溶于水能產生自由移動的離子,增強水的導電性,B正確;結合題中信息,產生的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1,可以推知氫氣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氣小,C正確;若右側試管內產生少量,則右側試管內氣體分子總數(shù)會變小,且溶解性比強,依據(jù)題中信息可以判斷,左、右兩側氣體體積比會略大于2:1,D正確。
4.答案:D
解析:實驗結束后,應先將導氣管從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熱,以防液體倒流引起試管炸裂,D錯誤。
5.答案:C
解析: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呼出氣體中含量較空氣中的多,應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錯誤;
②一段時間后,燒杯中的酚酞溶液變紅色,而兩者沒有直接接觸,說明氨分子運動到了酚酞溶液中,故錯誤;
③加熱液態(tài)水,沸騰時試管口有水蒸氣出現(xiàn);遇玻璃片冷凝成水霧,說明液態(tài)水與氣態(tài)水可以相互轉化,故正確;
④用火柴去點燃,會使蠟燭重新燃燒,說明白煙和蠟燭均具有可燃性,本實驗說明白煙的成分不是二氧化碳,故正確。
故選:C。
6.答案:(1)可燃物(2)隔絕氧氣(或空氣)(3)提供熱量和隔絕氧氣(4)C
解析:

7.答案:(1)攪拌,使蒸發(fā)皿中液體受熱均勻,防止四濺
(2);驗純
(3)銅生銹需要氧氣的參與
(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使壓強減小,塑料瓶變癟;氫氧化鈉溶液;水
解析:本題考查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實驗探究。(1)蒸發(fā)操作中,需用玻璃棒攪拌,使蒸發(fā)皿中液體受熱均勻,防止四濺。
(2)氫氣燃燒生成水,化學方程式為;點燃氫氣等可燃性氣體與空氣的混合物,可能會發(fā)生爆炸,所以在點燃之前,必須檢驗可燃性氣體的純度。
(3)對比兩支試管可以發(fā)現(xiàn)實驗的變量是氧氣,即證明銅生銹需要氧氣的參與。
(4)二氧化碳溶于水時也能使容器內壓強變小,導致塑料瓶變癟,不能說明容器內壓強的減小一定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造成的;利用原裝置進行對比實驗,可以排除水溶解二氧化碳造成的干擾,只需將氫氧化鈉溶液換成等體積的蒸餾水,再觀察塑料瓶變癟的程度即可得出結論。
8.答案:(1)試管;長頸漏斗
(2);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D;集氣瓶中沒有鋪一層細沙(或集氣瓶中沒有存少量水,或鐵絲與集氣瓶內壁接觸)
(3)C;c;③;④;①;②
解析:
9.答案:(1)BDC
(2)B
(3)①②
解析:(2)在稱量精鹽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天平指針向左偏轉,說明精鹽多了,應該取出部分精鹽,使天平達到平衡狀態(tài)。
(3)①量取水時仰視讀數(shù),使量取的水的體積大于實際所需水的體積,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小;②轉移固體時損失,使所取固體質量減小,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虎垌来a生銹,砝碼質量變大,使稱量的氯化鈉的質量變大,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大;④量好的水轉移時灑出與⑥量取水時俯視讀數(shù)都使水變少,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都變大;⑤配好的溶液灑出一部分,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不變。
10.答案:(1)A;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裝置內的壓強不變;
(2)確保集氣瓶中的氧氣完全反應;
(3)攪拌、散熱;
(4)鐵絲生銹,U型管中液面左高右低;
(5);點燃未反應的CO,防止其污染空氣;
選項




方案
現(xiàn)象
裝有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的小木條熄滅,裝有空氣的集氣瓶中的小木條無明顯變化
A燒杯中的酚酞試液變紅,B燒杯中的濃氨水無明顯變化
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現(xiàn)
蠟燭產生的白煙被火柴點燃,使蠟燭重新燃燒
結論
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氣中的多
氨分子在不斷運動,而酚酞分子不運動
液態(tài)水和氣態(tài)水可以相互轉化
白煙的成分不是二氧化碳

相關試卷

中考化學一輪復習核心素養(yǎng)專練:教材基礎實驗專練 (含答案):

這是一份中考化學一輪復習核心素養(yǎng)專練:教材基礎實驗專練 (含答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實驗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途徑,請結合如圖所示實驗回答相關問題,請根據(jù)如圖回答相關問題,根據(jù)下圖所示的實驗回答問題,結合下圖有關實驗,回答問題,實驗小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對比是化學實驗常用的科學方法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中考化學一輪復習課時練:教材基礎實驗專練 (含答案):

這是一份中考化學一輪復習課時練:教材基礎實驗專練 (含答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實驗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途徑,請結合如圖所示實驗回答相關問題,請根據(jù)如圖回答相關問題,根據(jù)下圖所示的實驗回答問題,結合下圖有關實驗,回答問題,實驗小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對比是化學實驗常用的科學方法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化學中考復習 2021屆中考化學核心素養(yǎng)專練:教材基礎實驗專練:

這是一份初中化學中考復習 2021屆中考化學核心素養(yǎng)專練:教材基礎實驗專練,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實驗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途徑,請結合如圖所示實驗回答相關問題,請根據(jù)如圖回答相關問題,根據(jù)下圖所示的實驗回答問題,結合下圖有關實驗,回答問題,實驗小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對比是化學實驗常用的科學方法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中考化學--綜合實驗題專練

中考化學--綜合實驗題專練

2021屆中考化學實驗題專練(六)微型創(chuàng)新實驗

2021屆中考化學實驗題專練(六)微型創(chuàng)新實驗

2021屆中考化學實驗題專練(四)壓強相關實驗

2021屆中考化學實驗題專練(四)壓強相關實驗

2021屆中考化學實驗題專練(五)核心裝置實驗

2021屆中考化學實驗題專練(五)核心裝置實驗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中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