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
生物試題 2021.5

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座號填寫在相應位置,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考生號和座號,并將條形碼粘貼在指定位置上。
2.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2B鉛筆(按填涂樣例)正確填涂;非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繪圖時,可用2B鉛筆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3.請按照題號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
第I卷(選擇題)
一、 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有關于遺傳學基本概念及相關的描述,正確的是( ?。?br /> A.顯性性狀指生物體顯現(xiàn)出來的性狀,隱性性狀指生物體未顯現(xiàn)出來的性狀
B.純合體的自交后代不會發(fā)生性狀分離,雜合體的自交后代不會出現(xiàn)能穩(wěn)定遺傳的個體
C.表型正常的夫婦的孩子中出現(xiàn)了白化病患者屬于性狀分離,是相關基因遵循分離定律遺傳的結果
D.人的單、雙眼皮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狀,雙眼皮為顯性性狀,一對夫婦均為單眼皮,其孩子也一定為單眼皮
2.如圖表示孟德爾雜交實驗過程操作及理論解釋,下列選項描述錯誤的是( )

A.圖3的交配方式為測交
B.圖1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時進行,②操作后要對雌蕊進行套袋處理
C.圖2揭示了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孟德爾類比推理法的核心內容
D.圖2揭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隨同源染色體1、2的分離,等位基因D、d分離,進入不同配子
3.玉米是一種異花傳粉的農作物,玉米籽粒的飽滿與凹陷是一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的控制?,F(xiàn)有在自然條件下獲得的一些飽滿的玉米籽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籽粒,若要用這兩種玉米籽粒為材料驗證分離定律,下列做法中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br /> A.兩種玉米分別自交,某種后代中出現(xiàn)約3:1的性狀分離比
B.兩種玉米分別自交,在后代中篩選出兩種性狀的純合子進行雜交,雜交后代再進行自交,后代中出現(xiàn)約3:1的性狀分離比
C.兩種玉米雜交,后代中出現(xiàn)1:1的性狀分離比
D.分別取兩種玉米植株的花粉進行鑒定,取得的花粉中出現(xiàn)飽滿及凹陷的兩種性狀,且比例是1:1
4.孟德爾在豌豆雜交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兩大遺傳定律。下列關于孟德爾在研究過程中的分析正確的是( )
A.親本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屬于演繹的內容
B.雜合子自交產生3∶1 的性狀分離比屬于孟德爾提出的核心假說
C.兩對相對性狀雜合子產生配子時不同對的遺傳因子可以自由組合屬于演繹推理過程
D.雜合子與隱性親本雜交后代發(fā)生1∶1 的性狀分離比屬于演繹推理過程
5.基因型為AAbbCC與aaBBcc的豌豆進行雜交(這三對等位基因分別控制三對不同性狀,且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得到F1,讓F1自交得到F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F1產生的雄配子共有27種 B.F2的表現(xiàn)型有8種,基因型有18種
C.F2中AabbCc的個體占 D.F2中重組類型的個體占
6.玉米是雌雄同株異花植物。某生物興趣小組模擬玉米雜交實驗過程,他們準備了兩個大信封,每個信封中裝有寫著相應字母的卡片若干,從每個信封中各抽取一張卡片,記錄兩張卡片的字母組合,代表一次玉米雌雄配子的融合受精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在模擬雜合子玉米Yy自交產生子代時,可在兩個信封中都放入30張Y卡片和15張y卡片
B.在模擬雜合子玉米YyRr與yyrr測交產生后代時,信封1中放入YR20張、Yr20張、yR30張、yr30張,信封2中放人yr卡片50張
C.在模擬雜合子玉米Yy的雜交實驗時,F(xiàn)1雌雄配子的結合方式有4種,遺傳因子的組合形式有3種
D.從信封中抽取并記錄后的卡片,可以不再放回原信封中
7.同無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多樣性,其原因不包括是( ?。?br /> A.減數(shù)分裂形成雄配子的染色體具有多樣性
B.減數(shù)分裂形成雌配子的染色體具有多樣性
C.雌雄配子的結合具有隨機性
D.有性生殖生物更易受到環(huán)境影響
8.某科研小組對蝗蟲精巢切片進行顯微觀察,測定不同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和核DNA數(shù)目,結果如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r />

A.細胞c和細胞g都可能發(fā)生了著絲點分裂
B.細胞d、e、f中都可能發(fā)生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
C.細胞b和細胞c中都含有同源染色體
D.細胞a可能是精細胞或極體
9.下列關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結論的敘述,錯誤的是( ?。?br /> A.孟德爾以豌豆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雜交的技術,發(fā)現(xiàn)了分離定律及自由組合定律
B.魏斯曼以蝗蟲為研究材料,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精子與卵細胞成熟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減少一半
C.約翰遜將孟德爾的“遺傳因子”命名為“基因”,并且提出基因型及表型的概念
D.摩爾根等人發(fā)明了測定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的方法,繪出了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圖
10.如圖為M遺傳?。ㄒ环N單基因遺傳?。┰谝患彝ブ械倪z傳圖解,人群中M病發(fā)病率為P2。在不考慮突變情況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若1號無M遺傳病致病基因,則此遺傳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若1號有M遺傳病致病基因,則人群中男性發(fā)病率基本等于女性發(fā)病率
C.若1號無M遺傳病致病基因,則3號婚配后所生的兒子必定患M遺傳病
D.若1號有M遺傳病致病基因,則4號與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患M遺傳病孩子概率為
11.下列敘述不能說明核酸是遺傳物質的是( )
A.T2噬菌體的DNA進入大腸桿菌細胞后能合成T2噬菌體的外殼蛋白
B.S型菌的DNA進入R型菌細胞后隨該細胞的遺傳物質穩(wěn)定遺傳
C.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中,加熱殺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最終能分離出活的S型菌
D.TMV的RNA與HRV的蛋白質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煙草并增殖出完整的TMV
12.下列關于DNA分子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DNA分子的兩條鏈是反向平行的,并且游離的磷酸基團位于同一側
B.DNA分子一條鏈上的相鄰堿基通過磷酸—脫氧核糖—磷酸相連
C.沃森和克里克構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并確定DNA是染色體的組成成分
D.DNA分子中堿基對的特定排列順序,構成了DNA分子的特異性
13.DNA指紋技術是法醫(yī)物證學上進行個人認定的主要方法,DNA“指紋”是指DNA的( ?。?br /> A.雙螺旋結構 B.磷酸和脫氧核糖的排列順序
C.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D.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
14.在氮源為14N和15N的培養(yǎng)基上分別生長的大腸桿菌,其DNA分子分別為14N-DNA(相對分子質量為a)和15N-DNA(相對分子質量為b)。將在的培養(yǎng)基上連續(xù)繁殖現(xiàn)代(Ⅰ和Ⅱ),用某種離心方法分離得到的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對此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Ⅰ代細菌DNA分子中一條鏈是14N,另一條鏈是15N
B.Ⅱ代細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
C.預計Ⅲ代細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
D.預計繼續(xù)培養(yǎng)細菌,DNA分子離心后不會同時得到輕、中、重三條帶
15.圖1表示細胞內合成RNA的酶促過程;圖2表示a、b、c三個核糖體相繼結合到一個mRNA分子上,并沿著mRNA移動合成肽鏈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圖1不會發(fā)生在原核細胞中,該DNA片段至少含有2個基因
B.只要是活細胞,均能發(fā)生圖1圖2過程
C.圖2中最早與mRNA結合的核糖體是a,核糖體沿箭頭①方向移動
D.圖1堿基的配對方式為A—U、G—C、T—A,圖2為A—U、G—C
16.下列關于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br /> A.RNA聚合酶與編碼蛋白質的一段DNA結合,使得雙鏈解開暴露堿基
B.一個mRNA分子一次只能與一個核糖體結合,合成一條相應的肽鏈
C.DNA轉錄形成的mRNA,與模板鏈堿基的組成、排列順序都是相同的
D.tRNA上三個堿基作為反密碼子決定了肽鏈中氨基酸的排列順序
17.堿基互補配對發(fā)生在下列哪些生理過程或細胞( )
①種子的萌發(fā) ②DNA復制過程 ③RNA逆轉錄過程 ④翻譯合成蛋白質的過程
⑤成熟的哺乳動物紅細胞 ⑥神經細胞 ⑦蛋白質的加工和分泌過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⑥
18.下面是幾種抗菌藥物的抗菌機理以及中心法則的圖解。

①青霉素: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
②環(huán)丙沙星:抑制細胞解旋酶的活性;
③紅霉素:能與核糖體結合以阻止其發(fā)揮作用;
④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以下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環(huán)丙沙星會抑制a過程,利福平將會抑制b過程
B.除青霉素外,其他抗菌藥物均具有抑制遺傳信息傳遞和表達的作用
C.d過程涉及的氨基酸最多21種,tRNA最多有64種
D.e過程需要逆轉錄酶
19.下列有關生物性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白化病病因是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異常,導致酪氨酸不能轉變?yōu)楹谏?。說明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從而間接控制生物的性狀
B.生物性狀有的由核基因控制,有的由質基因控制
C.同一株水毛蓑,裸露在空氣中的葉和浸在水中的葉,表現(xiàn)出了兩種不同的形態(tài)。說明生物性狀由基因控制,與環(huán)境無關,所以兩種葉的基因不同
D.囊性纖維病因編碼蛋白質的基因的堿基部分缺失,導致該蛋白質結構異常而出現(xiàn)病癥。說明基因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從而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
20.用體外實驗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鏈。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碼子是UUU,若要在體外合成同位素標記的多肽鏈,所需的材料組合是
①同位素標記的tRNA②蛋白質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標記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細胞裂解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二、不定向選擇(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的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
21.如圖為一對雌雄果蠅體細胞的染色體圖解,其中Ⅱ、Ⅲ、Ⅳ、X、Y 表示染色體,基因 A、a 分別 控制紅眼、白眼,基因 D、d 分別控制長翅、殘翅。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 />
A.果蠅基因組測序的話,只需測 4 條染色體
B.圖中雄果蠅的基因型可寫成 DdXaY, 該果蠅經減數(shù)分裂可以產生 4 種配子
C.若這一對雌雄果蠅交配,F(xiàn)1的雌果蠅中雜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3/4
D.若僅考慮果蠅的翅型遺傳,讓 F1的長翅果蠅自由交配,則 F2的長翅果蠅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 是 1/2
22.下列關于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發(fā)生的異?,F(xiàn)象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錯誤的是( )
A.基因型為AaXBY的個體產生了一個不含A、a基因的XBXB型配子——減數(shù)第一次分離后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體分離都異常
B.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精原細胞產生了AB、Ab、ab、aB 4種配子——四分體時期發(fā)生了交叉互換
C.基因型為AaxBXb的個體產生了一個aXBXB型配子——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異常
D.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精原細胞只產生了2種配子——減數(shù)分裂正常
23.圖1是用DNA測序儀測出的某生物的一個DNA分子片段上被標記的一條脫氧核苷酸鏈的堿基排列順序(TGCGTATTGG),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據(jù)圖1推測,此DNA片段上的鳥嘌呤脫氧核苷酸的數(shù)量是個4個
B.根據(jù)圖1脫氧核苷酸鏈的堿基排列順序,分析圖2顯示的脫氧核苷酸鏈的堿基序列為CCAGTGCGCC(從上往下排序)。
C.圖1所測定的DNA片段與圖2所顯示的DNA片段中(A+G)/(T+C)都為1
D.若用35S標記某噬菌體,讓其在不含35S的細菌中繁殖5代,則含有35S標記的噬菌體所占比例為50%
24.在一個蜂群中,少數(shù)幼蟲一直取食蜂王漿而發(fā)育成蜂王,而大多數(shù)幼蟲以花粉和花蜜為食將發(fā)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達的一種DNA甲基化轉移酶,能使DNA某些區(qū)域添加甲基基團(如下圖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蟲將發(fā)育成蜂王,這與取食蜂王漿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br />
A.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遺傳信息發(fā)生改變,從而使生物的性狀發(fā)生改變
B.蜂群中蜜蜂幼蟲發(fā)育成蜂王可能與體內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關
C.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擾了RNA聚合酶等對DNA部分區(qū)域的識別和結合
D.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與鳥嘌呤配對
25.2020年8月,清華大學施一公院士團隊獲陳嘉庚生命科學獎,獲獎項目為“剪接體的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在真核細胞中,基因表達分三步進行,分別由 RNA聚合酶、剪接體和核糖體執(zhí)行轉錄、剪接和翻譯的過程(如圖所示)。剪接體的主要組成是蛋白質和小分子的核 RNA.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剪接體可對信使 RNA前體進行剪切和拼接,過程中涉及磷酸二酯鍵的斷裂和生成
B.剪接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是對傳統(tǒng)中心法則的重要補充,剪接體的形成與基因無關
C.若剪接體剪接位置出現(xiàn)差錯,則最終編碼的蛋白質結構可能發(fā)生改變
D.剪接體結構的揭曉,為進一步揭示與剪接體相關疾病的發(fā)病機理提供了堅實基礎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5分)
26.(14分)遺傳中很多時候有些比值因各種因素而發(fā)生變化,請回答
(1)某花的顏色為常染色體遺傳,花色有紅花和白花,有兩白花雜交,F(xiàn)1全為紅花,F(xiàn)1自交,F(xiàn)2紅花∶白花=9∶7,該花色受_____對等位基因的控制,解釋F2中紅花與白花比例為9∶7的原因_____。
(2)小鼠中黃毛(A)對灰毛(a)為顯性,短尾(B)對長尾(b)為顯性,但AA或BB會使個體死亡,請問黃毛短尾鼠的基因型是_____,如果兩只黃毛短尾鼠雜交,其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_____。
(3)人的ABO血型由3個基因決定,分別為IA、IB、i,但每個人只能有其中的2個基因,IA和IB為共顯性(即無顯隱性關系),IA和IB都對i為顯性。IAIA、IAi為A型,IBIB、IBi為B型,IAIB為AB型,ii為O型。但有一種人被稱為“孟買型”,當體內無H基因時即使有IA與IB基因也只表現(xiàn)O型。已知所有基因在常染色體上。一對基因型為HhIAi和HhIBi的夫婦,所生孩子血型及比例 _____,O型血的孩子基因型有_____種。
(4)人類皮膚中黑色素的多少由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A、a和B、b)所控制;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兩者增加的量相等,并可以累加。若一純種黑人與一純種白人婚配,F(xiàn)1膚色為中間色;若F1與同基因型的異性婚配,F(xiàn)2表現(xiàn)型的比例為_____。
27.(14分)某種二倍體野生植物屬于XY型性別決定的多年生植物,研究表明,該植株的花瓣有白色、藍色、紫色三種,花瓣的顏色由花青素決定,花青素的形成由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如圖乙所示),其中A、a基因位于圖甲中的I段上。

(1)據(jù)圖甲可知,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X與Y染色體能發(fā)生交叉互換的區(qū)段是________若Ⅲ上含有M基因,圖甲個體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2)藍花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種。
(3)若某白花雄株(BbXaY)與另一雙雜合紫花雌株雜交,則F1中的雌株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________。
(4)若某紫花雌株(BbXAXa)細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為BbXA的極體,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與其同時產生的卵細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8.(10分)圖甲表示細胞分裂和受精作用過程中核DNA分子含量和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圖乙是某一生物體中不同細胞的分裂示意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AC段和FG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L點→M點表示____________,該過程的實質是 。
(2)圖乙中的B圖為____________細胞,對應圖甲中的____________段?;虻姆蛛x和自由組合發(fā)生于圖甲中的____________段。
(3)圖乙中A細胞所處的細胞分裂時期是________________。該生物的子代間性狀差別很大,這與____________(用圖乙中的字母表示)細胞中染色體的行為關系密切。
(4)圖甲中與GH段和OP段相對應的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7分)細胞中與呼吸作用有關的某種物質的合成如下圖,①~⑤表示生理過程,Ⅰ、Ⅱ表示結構或物質。據(jù)圖回答問題:

(1)①過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③過程涉及的RNA有____________。
(2)若該細胞為胰島B細胞,則在該細胞中發(fā)生的遺傳信息傳遞過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頭的形式表示)。③過程中少量的mRNA能在短時間內指導合成大量蛋白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78年,美國科學家將人類胰島素基因拼接到大腸桿菌的DNA中,通過大腸桿菌的繁殖,生產出人類的胰島素。人的胰島素基因能在大腸桿菌細胞中表達其所攜帶的遺傳信息,說明__________。
(4)科學家在研究DNA分子復制方式時運用的主要技術是__________。DNA分子復制時的解旋在細胞中需要解旋酶的催化,延伸的子鏈緊跟著解旋酶,這說明DNA分子復制的特點是____________。DNA分子解旋在體外通過加熱也能實現(xiàn),研究發(fā)現(xiàn)有些DNA分子加熱變性時需要的溫度較高,推測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答案 2021.5
1.【答案】C
【分析】具有相對性狀的兩個純合親本雜交,F(xiàn)1顯現(xiàn)出來的性狀叫做顯性性狀,F(xiàn)1未顯現(xiàn)出來的性狀叫做隱性性狀,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xiàn)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xiàn)象叫做性狀分離。
【詳解】A、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都可以顯現(xiàn)出來,當基因為隱性純合子時,就顯現(xiàn)為隱性性狀,當含有顯性基因時,顯現(xiàn)的為顯性性狀,A錯誤;
B、純合體的自交后代不會發(fā)生性狀分離,雜合體的自交,后代會出現(xiàn)能穩(wěn)定遺傳的個體,如Dd自交,后代中DD和dd都能穩(wěn)定遺傳,B錯誤;
C、表型正常的夫婦生出患白化病的孩子,說明該夫婦的基因型均為雜合子,后代出現(xiàn)隱性性狀,屬于性狀分離,是相關基因遵循分離定律遺傳的結果,C正確;
D、人的單、雙眼皮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狀,雙眼皮為顯性性狀,一對夫婦均為單眼皮,一般情況下其孩子為單眼皮,但是生物的性狀還受環(huán)境的影響,不一定是單眼皮,D錯誤。
故選C。
2.【答案】C【分析】
1、分析圖1:圖1中①是去雄,②是授粉。
2、分析圖2:圖2中D和d是同源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
3、分析圖3:圖3表示測交實驗的遺傳圖解。
【詳解】A、圖3為測交實驗遺傳圖譜,后代兩種性狀比為1:1,A正確;
B、圖1中①是去雄,應該在花蕾期進行,而②是授粉,應該在花粉成熟后進行,且該操作后要對雌蕊進行套袋處理,防止外來花粉干擾,B正確;
C、圖2揭示了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即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而孟德爾應用的是假說-演繹法,且孟德爾時代沒有探究出分離定律的實質,C錯誤;
D、圖2揭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隨同源染色體1、2的分離,等位基因D、d分離,進入不同配子,這也是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D正確。
故選C。
3. 【答案】D
【分析】1、基因的分離定律--遺傳學三大定律之一。(1)內容: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2)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3)適用范圍:①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②細胞核內染色體上的基因;③進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4)細胞學基礎:同源染色體分離。(5)作用時間: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6)驗證實驗:測交實驗。
2、驗證分離定律的方法有兩種,即自交和測交,具體實驗思路是:①將兩種玉米分別自交,若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則某些玉米子代會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②讓飽滿的玉米子粒和凹陷的玉米子粒雜交,如果子一代表現(xiàn)出兩種性狀,且比例為1:1,說明遵循分離定律。
【詳解】A、兩種玉米分別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說明該玉米為雜合子,且等位基因發(fā)生了分離,則可驗證分離定律,A正確;
B、兩種玉米分別自交,在子代中選擇兩種純合子進行雜交,F(xiàn)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說明F1個體為雜合子,且等位基因發(fā)生了分離,則可驗證分離定律,正確;
C、兩種玉米雜交,后代中出現(xiàn)1:1的性狀分離比,屬于測交,可以驗證分離定律,C正確;
D、分別取兩種玉米植株的花粉進行鑒定,若花粉中出現(xiàn)兩種性狀,且比例是1:1,不可以驗證分離定律,D錯誤。
故選D。
4.【答案】D
【分析】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論。①提出問題(在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兩組豌豆遺傳實驗基礎上提出問題);②做出假設(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配子中的遺傳因子成單存在;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③演繹推理(如果這個假說是正確的,這樣F1會產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配子,這樣測交后代應該會產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類型);④實驗驗證(測交實驗驗證,結果確實產生了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類型);⑤得出結論(就是分離定律)。
【詳解】A、孟德爾提出的假說的內容之一是“親本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A錯誤;
B、雜合子自交產生3:1的性狀分離比屬于實驗現(xiàn)象,不屬于假說,B錯誤;
C、兩對相對性狀雜合子產生配子時不同對的遺傳因子可以自由組合屬于假說的內容,C錯誤;
D、雜合子與隱性親本雜交后代發(fā)生1:1的性狀分離比屬于演繹推理過程,D正確。
故選D。
5.【答案】C
【分析】在分析2對以上基因的自由組合問題,一般用分解組合法:①先分解,求出每一對等位基因的遺傳情況;②再組合得出題目需要的答案?;蛐蜑锳AbbCC與aaBBcc的豌豆進行雜交,得到F1(AaBbCc),讓F1自交得到F2。①先分解:Aa自交,子代有3種基因型(AA:Aa:aa=1:2:1),2種表現(xiàn)型(A-:aa=3:1);Bb自交,子代有3種基因型(BB:bb:bb=1:2:1),2種表現(xiàn)型(B-:bb=3:1);Cc自交,子代有3種基因型(CC:Cc:cc=1:2:1),2種表現(xiàn)型(C-:cc=3:1)。②再組合求解。
【詳解】A、F1(AaBbCc)產生的雄配子共有23=8種,A錯誤;
B、F2的表現(xiàn)型有2×2×2=8種,基因型有3×3×3=27種,B錯誤;
C、F2中AabbCc的個體占 1/2×1/4×1/2=1/16,C正確;
D、F2中與親本表現(xiàn)型不同的個體叫重組型,與親本相同的叫親本型。F2中親本類型的個體占3/4×1/4×3/4+1/4×3/4×1/4=12/64,F(xiàn)2中重組類型的個體,占1- 12/64=52/64,D錯誤。
故選C。
6.【答案】C
【分析】1、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2、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詳解】A、雜合子玉米Yy自交,產生的雌、雄配子都是Y:y=1:1,故在信封中放入Y、y兩種配子的卡片應該數(shù)量相等,如各30張,A錯誤;
B、雜合子玉米YyRr與yyrr測交時,雜合子YyRr產生的配子YR:Yr:yR:yr=1:1:1:1,故在信封1中放入的YR、Yr、yR、yr張數(shù)應該要相等,如YR30張、Yr30張、yR30張、yr30張,B錯誤;
C、在模擬雜合子玉米Yy的雜交實驗時,F(xiàn)1中YY:Yy:yy=1:2:1,F(xiàn)1產生的雌、雄配子還是2種Y:y=1:1,故結合方式2×2=4種,遺傳因子的組合形式是基因型種類,有3種YY、Yy、yy,C正確;
D、從信封中抽取并記錄后的卡片,需要放回原信封中,D錯誤。
故選C。
7.【答案】D
【分析】1、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由于配子種類的多樣性和受精的隨機性,使得同一雙親的后代呈現(xiàn)多樣性。
2、有性生殖是指由兩性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可以使后代產生更大的變異,使后代產生新的性狀,生活力比較強,更有利于適應環(huán)境,有利于種族的繁衍。
【詳解】AB、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由于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和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交叉互換,導致雌性和雄性配子都具有多樣性,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多樣的原因之一,AB正確;
C、雌雄配子隨機結合使后代具有多樣性,C正確;
D、有性生殖后代具有多樣性與環(huán)境沒有必然的關系,有性生殖可以使后代產生更大的變異,使后代產生新的性狀,生活力比較強,更有利于適應環(huán)境,D錯誤。
故選D。
8.【答案】A
【分析】圖中細胞a中染色體數(shù)和DNA數(shù)都是n,都是體細胞的一半,是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子細胞,細胞b中染色體是n,DNA是2n,說明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細胞c中染色體和DNA都是2n,與體細胞相同,可能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和e細胞的DNA處于2n和4n之間,說明細胞處于間期DNA復制時期,f細胞中染色體2n,DNA是4n,可能處于有絲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以及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細胞g中染色體和DNA都是4n,則為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
【詳解】A、根據(jù)分析可知細胞c可能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細胞g是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兩個時期都會發(fā)生了著絲點分裂,A正確;
B、同源染色體的聯(lián)會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細胞d、e處在間期DNA復制的時期,B錯誤;
C、細胞b處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C錯誤;
D、本題用的是蝗蟲的精巢,因此細胞a不可能是極體,D錯誤。
故選A。
9. 【答案】B
【分析】1、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測交實驗)→得出結論。
2、德國動物學家魏斯曼的預測:在精子和卵細胞成熟的過程中,必然有一個特殊的過程使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受精時,精子和卵細胞融合,染色體數(shù)目得以恢復正常。實際上這是一種特殊方式的有絲分裂,叫作減數(shù)分裂。
3、1909年,丹麥植物學家約翰遜給孟德爾的“遺傳因子”重新起名為“基因”,并提出了表現(xiàn)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4、摩爾根采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詳解】A、孟德爾以豌豆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雜交的方法發(fā)現(xiàn)了分離定律與自由組合定律,A正確;
B、魏斯曼從理論上預測在精、卵細胞成熟的過程中,有一個使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的特殊過程,而沒有發(fā)現(xiàn)精子與卵細胞成熟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減少一半,B錯誤;
C、約翰遜將孟德爾的“遺傳因子”這一名詞重新命名為“基因”,并且提出基因型及表型的概念,C正確;
D、摩爾根和他的學生發(fā)明了測定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的方法,即熒光標記法,并繪出了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圖,D正確。
故選B。
10.【答案】C
【分析】雙親都沒有病,子代出現(xiàn)患病情況,屬于“無中生有”現(xiàn)象,說明致病基因是隱性基因。圖示中只有患病男性,致病基因既可能位于性染色體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體上。
【詳解】A、若1號無M遺傳病致病基因,則此遺傳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因為若位于常染色體上,1號一定有M遺傳病致病基因,A正確;
B、若1號有M遺傳病致病基因,則此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此病在人群中男性發(fā)病率基本等于女性發(fā)病率,B正確;
C、若1號無M遺傳病致病基因,則此遺傳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則3號婚配后所生的兒子是否患病取決于與之婚配的女性,其兒子不一定患M遺傳病,C錯誤;
D、若1號有M遺傳病致病基因,則此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則4號為雜合子的概率為,人群中正常男性為雜合子的概率為,則4號與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患M遺傳病孩子概率為,D正確。故選C。
11.【答案】C
【分析】1、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包括體內轉化實驗和體外轉化實驗,其中體內轉化實驗證明S型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菌轉化為S型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2、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攪拌、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該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3、煙草花葉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實驗,證明了RNA是遺傳物質。
【詳解】A、T2噬菌體的DNA進入大腸桿菌細胞后能復制并指導合成T2噬菌體的外殼蛋白,說明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A正確;
B、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中,分離S型菌的DNA與R型菌混合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基中出現(xiàn)S型菌的菌落,說明S型菌的DNA進入R型菌細胞后隨該細胞的遺傳物質穩(wěn)定遺傳,即DNA是遺傳物質,B正確;
C、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中,加熱殺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最終能在小鼠體內分離出活的S型菌,說明S型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轉化為S細菌,但不能說明核酸是遺傳物質,C錯誤;
D、煙草花葉病毒(TMV)的RNA與車前草病毒(HRV)的蛋白質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煙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煙草花葉病毒,說明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D正確。故選C。
12.【答案】D
【分析】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 (1) 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的,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 (2) 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側。
【詳解】A、DNA分子的兩條鏈是反向平行的,并且游離的磷酸基團位于兩端,A錯誤。
B、DNA分子一條鏈上的相鄰堿基通過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相連,B錯誤。
C、確定DNA是染色體的組成成分不是由沃森和克里克完成的,C錯誤。
D、DNA分子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每個DNA分子的堿基對的排列順序是特定的,因此堿基對特定的排列順序構成了DNA分子的特異性,D正確。故選D。
13.【答案】D
【分析】1、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DNA是由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長鏈盤旋而成的雙螺旋結構;DNA的外側由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構成的基本骨架,內側是堿基通過氫鍵連接形成的堿基對,堿基之間的配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T、C-G)。
2、DNA分子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其中多樣性主要表現(xiàn)為構成DNA分子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千變萬化;特異性主要表現(xiàn)為每個DNA分子都有特定的堿基序列。
【詳解】DNA“指紋”是指DNA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的DNA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儲存的遺傳信息不同,具有特異性,為法醫(yī)物證學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而A、B、C三項為不同DNA共有的特點,不存在個體的特異性。綜上分析,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14.【答案】B
【分析】半保留復制:DNA在復制時,以親代DNA的每一個單鏈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兩個雙鏈子代DNA,每個子代DNA中都含有一個親代DNA鏈,這種現(xiàn)象稱為DNA的半保留復制。
【詳解】A、DNA復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復制。親代DNA分子均為重帶DNA,即15N15N,在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上復制一次后,形成的2個DNA分子均為中帶DNA,即14N15N;再復制一次,4個DNA分子中有2個中帶,即14N15N,2個輕帶,即14N14N,A正確;
B、Ⅱ代細菌中DNA分子為2個中帶,即14N15N,2個輕帶,即14N14N,故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2/4=1/2,B錯誤;
C、預計Ⅲ代細菌DNA分子為2個中帶,6個輕帶,可以把兩條含15N的鏈看作一個DNA分子,則DNA分子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C正確;
D、預計繼續(xù)培養(yǎng)細菌,DNA分子離心后不會同時得到輕、中、重三條帶,因為不可能形成重帶DNA分子,D正確;故選B。
【點睛】結合DNA的半保留復制方式分析實驗過程和實驗現(xiàn)象,并進一步分析選項。
15.【答案】D
【分析】分析圖1:圖1示是細胞內RNA的酶促合成過程,即轉錄過程,該過程需要原料(核糖核苷酸)、酶(RNA聚合酶)、模板(DNA分子的一條鏈)和能量;
分析圖2:圖2示表示翻譯過程,a、b、c三個核糖體相繼結合到一個mRNA分子上,并沿著mRNA移動合成肽鏈,根據(jù)多肽鏈的長度可知,核糖體沿著mRNA從左向右移動。
【詳解】A、圖1表示遺傳信息的轉錄過程,可以發(fā)生在原核細胞中,轉錄以基因為基本單位,該DNA片段至少含有2個基因,A錯誤;
B、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和細胞器,因此不能發(fā)生轉錄和翻譯過程,B錯誤;
C、根據(jù)核糖體上延伸出的肽鏈越長,該核糖體結合上mRNA的時間越久,說明越先結合上去,所以最早結合的核糖體是c,C錯誤;
D、圖1表示轉錄(以DNA為模板,合成RNA),其堿基的配對方式為A—U、G—C、T—A,圖2表示翻譯(tRNA上的反密碼子與mRNA的密碼子堿基互補),其堿基的配對方式為A—U、G—C,D正確。故選D。
16.【答案】A
【分析】基因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
(1)轉錄:是指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RNA的過程。
(2)翻譯:是指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
【詳解】A、RNA聚合酶通常帶有解旋功能,轉錄過程中,其與DNA結合,邊解旋邊合成mRNA,A正確。
B、一個mRNA分子可以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合成多條肽鏈,B錯誤。
C、DNA轉錄形成的mRNA與模板鏈堿基序列的堿基U與T存在差異,整條鏈與模板鏈互補,C錯誤。
D、反密碼子不儲存遺傳信息,不編碼肽鏈,D錯誤。
故選A。
17.【答案】B
【分析】1.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在DNA或某些雙鏈RNA分子結構中,由于堿基之間的氫鍵具有固定的數(shù)目和DNA兩條鏈之間的距離保持不變,使得堿基配對必須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這就是A(腺嘌呤)一定與T(胸腺嘧啶),在RNA中與U(尿嘧啶)配對,G(鳥嘌呤)一定與C(胞嘧啶)配對,反之亦然。堿基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叫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2.DNA復制、遺傳信息的轉錄、遺傳信息的翻譯、RNA逆轉錄等生理過程均會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
【詳解】①種子的萌發(fā)過程是細胞生長和增殖過程,有DNA分子的復制、轉錄和翻譯過程,在DNA分子的復制、轉錄和翻譯過程中會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①正確;
②DNA復制過程會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②正確;
③RNA逆轉錄過程會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③正確;
④翻譯合成蛋白質的過程會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④正確;
⑤成熟的哺乳動物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和細胞器,不能進行DNA復制、轉錄、翻譯,不會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⑤錯誤;
⑥神經細胞中會合成蛋白質,翻譯合成蛋白質的過程會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⑥正確;
⑦蛋白質的加工和分泌過程不包括氨基酸經過脫水縮合反應形成肽鏈,不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⑦錯誤。
綜上所述,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的是①②③④⑥,ACD錯誤,B正確。
18.【答案】C
【分析】據(jù)題和圖分析可知,圖示表示遺傳信息傳遞和表達的途徑,其中a為DNA的復制過程,b為轉錄過程,c為RNA的復制過程,d為翻譯過程,e為逆轉錄過程。其中c和e過程只能發(fā)生在少數(shù)病毒中。
【詳解】
A、環(huán)丙沙星能抑制細菌解旋酶的活性,因此會抑制細菌的a和b過程,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因此會抑制細菌的b過程,A正確;
B、青霉素只能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環(huán)丙沙星能抑制細菌的a和b過程,紅霉素能抑制細菌的d過程,利福平能抑制細菌的b過程。由此可見,除青霉素外,其他抗菌藥物均具有抑制遺傳信息傳遞和表達的作用,B正確;
C、d是翻譯過程,涉及的氨基酸最多21種,但tRNA最多有61種,C錯誤;
D、e是逆轉錄過程,需要逆轉錄酶,D正確。
19.【答案】C
【分析】1、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進控制細胞代謝而控制生物的性狀,也可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
2、表現(xiàn)型=基因型+環(huán)境。
【詳解】A、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異常,導致酪氨酸不能轉變?yōu)楹谏?,從而表現(xiàn)出白化病,這一事例說明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從而間接控制生物的性狀,A正確;
B、生物的性狀有的受核基因控制,有的受質基因控制,有的受核質基因共同控制,B正確;
C、同一株水毛蓑,基因型相同,裸露在空氣中的葉和浸在水中的葉,表現(xiàn)出了兩種不同的形態(tài),說明生物性狀主要由基因控制,還與環(huán)境有關,C錯誤;
D、囊性纖維病因編碼蛋白質的基因的堿基部分缺失,導致該蛋白質結構異常而出現(xiàn)病癥,這體現(xiàn)了基因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來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D正確。
20.【答案】C
【分析】分析題干信息可知,合成多肽鏈的過程即翻譯過程。翻譯過程以mRNA為模板(mRNA上的密碼子決定了氨基酸的種類),以游離的氨基酸為原料,以tRNA作為轉運氨基酸的運載體,以核糖體為合成車間,在有關酶、能量(ATP供能)及其他適宜條件(溫度、pH)作用下合成多肽鏈。
【詳解】翻譯的原料是氨基酸,要想讓多肽鏈帶上放射性標記,應該用同位素標記的氨基酸(苯丙氨酸)作為原料,而tRNA作為轉運氨基酸的運載體不需要進行標記,①錯誤、③正確;合成蛋白質需要模板,由題知苯丙氨酸的密碼子是UUU,因此可以用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作模板,同時要除去細胞中原有DNA和mRNA的干擾,④、⑤正確;除去了DNA和mRNA的細胞裂解液模擬了細胞中的真實環(huán)境,其中含有核糖體、tRNA、催化多肽鏈合成的酶等,因此不需要再加入蛋白質合成所需的酶,故②錯誤。綜上所述,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
21.【答案】BCD
【分析】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左側果蠅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屬于雌果蠅,其基因型為DdXAXa;右側果蠅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Y,屬于雄果蠅,其基因型為DdXaY。
【詳解】A、對果蠅的基因組進行測序,需要測5條染色體(3條常染色體+X+Y),A錯誤;
B、圖中雄果蠅的基因型可寫成DdXaY,該果蠅經減數(shù)分裂可以產生4種配子,即DXa、dY、DY、dXa,B正確;
C、若這一對雌雄果蠅交配,F(xiàn)1的雌果蠅中雜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1/2×1/2=3/4,C正確;
D、若僅考慮果蠅的翅型遺傳,F(xiàn)1的長翅果蠅(1/3DD、2/3Dd)產生的配子D占2/3,d占1/3,自由交配,則F2的長翅果蠅中DD占2/3×2/3=4/9,Dd占2/3×1/3×2=4/9,其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2,D正確。
22.【答案】C
【分析】減數(shù)分裂過程:
(1)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的復制。
(2)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
(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xiàn)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③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
【詳解】A、基因型為的個體產生了一個不含A、a基因的配子,可能是由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含A和a基因的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離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兩條X染色體沒有分離引起的,A項正確;
BD、正常情況下,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精原細胞可產生兩種類型的配子:AB和ab或Ab和aB,若產生了4種類型的配子,原因可能是在四分體時期發(fā)生了交叉互換,B、D項正確;
C、配子中含可能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兩條含B基因的X染色體沒有分離,C項錯誤。
故選C。
【點睛】
本題考查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變化規(guī)律,能根據(jù)分裂結果推測異常的原因,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23.【答案】AD
【分析】分析題圖:為DNA測序儀顯示的某真核生物DNA片段一條鏈的堿基排列順序圖片。圖l的堿基排列順序已經解讀,其順序是:TGCGTATTGG,所以圖中堿基序列應從上向下讀,且由左至右的順序依次是ACGT,所以圖2堿基序列為:CCAGTGCGCC。
【詳解】A、圖l的一條脫氧核苷酸鏈的堿基排列順序是TGCGTATTGG,其中鳥嘌呤脫氧核苷酸的數(shù)量是4個,此鏈有一個C,推出互補鏈中還有一個G,此DNA片段上的鳥嘌呤脫氧核苷酸的數(shù)量共5個,A錯誤;
B、根據(jù)圖1脫氧核苷酸鏈的堿基排列順序,分析圖中堿基序列應從上向下讀,且由左至右的順序依次是ACGT,故圖2顯示的脫氧核苷酸鏈的堿基序列為CCAGTGCGCC,B正確;
C、雙鏈DNA中,堿基遵循互補配對原則,A=T,C=G,嘌呤數(shù)=嘧啶數(shù),故圖1所測定的DNA片段與圖2所顯示的DNA片段中(A+G)/(T+C)都為1,C正確;
D、噬菌體侵染細菌過程,蛋白質外殼不會進入細菌內部,35S標記噬菌體的是蛋白質外殼,若用35S標記某噬菌體,讓其在不含35S的細菌中繁殖5代,則含有35S標記的噬菌體所占比例為0,D錯誤。
24.【答案】BCD
【分析】少數(shù)幼蟲一直取食蜂王漿而發(fā)育成蜂王,而大多數(shù)幼蟲以花粉和花蜜為食將發(fā)育成工蜂。這說明蜂王和工蜂的差別并不是由遺傳物質不同造成的,而是由食物的差異造成的,是環(huán)境對表型的影響。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蟲將發(fā)育成蜂王,這與取食蜂王漿有相同的效果。說明這個基因的表達產物與環(huán)境因素類似,也能改變蜜蜂的表型。
【詳解】A、從題目干中的圖示可以看出,DNA甲基化并沒有改變DNA內部的堿基排列順序,未改變DNA片段的遺傳信息,A錯誤;
B、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達的一種DNA甲基化轉移酶,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蟲將發(fā)育成蜂王,這說明蜂群中蜜蜂幼蟲發(fā)育成蜂王可能與體內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關,B正確;
C、DNA甲基化后能使DNA某些區(qū)域添加甲基基團,可能干擾了RNA聚合酶等對DNA部分區(qū)域的識別和結合,C正確;
D、從圖中可以看出,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與鳥嘌呤配對,D正確。
故選BCD。
25.【答案】ACD
【分析】真核基因包括非編碼區(qū)(啟動子、終止子)和編碼區(qū),且編碼區(qū)不連續(xù),分為內含子和外顯子;原核細胞包括非編碼區(qū)(啟動子、終止子)和編碼區(qū),且編碼區(qū)是連續(xù)的。
【詳解】A、剪接體能將前體 mRNA剪切拼接后得到成熟 mRNA,此過程涉及切斷磷酸二酯鍵,也涉及磷酸二酯鍵的形成,A 正確;
B、剪接體的主要組成是蛋白質和小分子的核RNA,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B 錯誤;
C、剪接位置出現(xiàn)差錯,形成的 mRNA 與正常的 mRNA不一樣,但最終編碼的蛋白質結構可能發(fā)生改變,也可能不變,C正確;
D、剪接體結構的揭曉,對揭示與剪接體相關遺傳病的發(fā)病機理提供了結構基礎和理論指導,D 正確。
故選ACD。
26.(14分)【答案】(1)兩對 當個體的基因型中每對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個顯性基因時(即A_B_)才開紅花,否則開白花 (2)AaBb 黃毛短尾:黃毛長尾:灰毛短尾:灰毛長尾=4:2:2:1 (3) A∶B∶AB∶O = 3:3:3:7 6種 (4) 1:4:6:4:1
【分析】1、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生配子時,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獨立遺傳給后代,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
2、顯性純合致死,則顯性個體雜交的后代顯性與隱性之比為2:1。
3、人類ABO血型是由共顯性基因控制的,同時,還受另外一對基因(H、h)的控制,若基因型為hh則無論有沒有IAIB,都表現(xiàn)為O型血。
4、人類皮膚中黑色素的多少由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A、a和B、b )所控制;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兩者增加的量相等,并可以累加。即顯性基因越多,皮膚越黑,顯性基因的數(shù)量不同,皮膚的表現(xiàn)型不同。
【詳解】
(1)F2紅花∶白花=9∶7,說明該花色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F(xiàn)2中紅花與白花比例為9∶7的原因是,當個體的基因型中每對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個顯性基因時(即A_B_)才開紅花,否則開白花;
(2)由于AA或BB會使個體死亡,則黃毛短尾鼠的基因型是AaBb,黃毛短尾鼠個體自交,即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進行自交,由于AA或BB會使個體死亡,則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黃毛短尾:黃毛長尾:灰毛短尾:灰毛長尾=4:2:2:1;
(3)HhIAi和HhIBi的夫婦,所生孩子中,若任何一對基因為隱性,則表現(xiàn)為O型血,即hh--、--ii和hhii,比例一共為7/16,其他類型3/16H-IAi(A型血)、3/16H-IBi(B型血)、3/16H-IAIB(AB型血),所以所生孩子血型及比例A∶B∶AB∶O = 3:3:3:7;
(4)由題意可知A、B控制皮膚深淺的程度相同,即兩者效果一樣,所以膚色由顯性基因的數(shù)量決定,如AABB有4個顯性基因,膚色最深為黑色; AABb、AaBB都有3個顯性基因,膚色次之; aabb沒有顯性基因,膚色最淺為白色。若某一純深色膚色(AABB)與純白色膚色的人 (aabb)婚配,后代膚色為中間色(AaBb)﹔讓該后代與同基因型的異性婚配,就是讓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人與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人結婚,根據(jù)自由組合定律其子女中顯性基因的數(shù)量可以是4個、3個、2個、1個或0個,所以子女可產生五種表現(xiàn)型,其中4個顯性基因的是AABB1/16,3個顯性基因的是AaBB2/16和AABb2/16,共4/16; 2個顯性基因的是AAbb1/16、aaBB1/16、AaBb4/16,共6/16; 1個顯性基因的是Aabb2/16和aaBb2/16,共4/16;0個顯性基因的是aabb1/16,所以出現(xiàn)的五種表現(xiàn)型的比例為1∶4∶ 6∶4∶1。
【點睛】本題考查了遺傳定律的綜合運用,理解并運用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及相關的特殊比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27.(14分)【答案】(1)Ⅱ XYM (2) bbXAXA或bbXAXa 6 (3)白∶藍∶紫=4∶1∶3 (4)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B、b基因所在的兩條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開 BbXA或Xa
【分析】
1、分析圖甲:Ⅱ表示X和Y的同源區(qū)段, I表示X染色體特有的區(qū)段,Ⅲ表示Y染色體特有的區(qū)段。
2、分析圖乙可知:基因A控制酶1合成,酶1催化白色色素合成藍色色素,基因B控制酶2的合成,酶2催化藍色色素合成紫色色素,且A、a基因位于圖甲中的I段上,故藍色基因型為bbXAX-或bbXAY,紫色基因型為B_XAX-或B_XAY,其余基因型為白色。
【詳解】
(1)圖甲中,Ⅱ表示X和Y的同源區(qū)段,該區(qū)段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聯(lián)會,可能發(fā)生交叉互換;若Ⅲ上含有M基因,圖甲個體的基因型是XYM。
(2)藍色基因型為bbXAX-或bbXAY,故藍花雌株的基因型是bbXAXA或bbXAXa;紫色基因型為B_XAX-或B_XAY,即有BBXAXA、BbXAXA、BBXAXa、BbXAXa、BBXAY、BbXAY,共6種基因型。
(3)白花雄株(BbXaY)與雙雜合紫花雌株(BbXAXa)雜交,F(xiàn)1中雌株的基因型(3/4×1/4)B-XAXa(紫色)、(3/4×1/4) B-XaXa(白色)、(1/4×1/4)bbXAXa(藍色)、(1/4×1/4)bbXaXa(白色),故白∶藍∶紫=4∶1∶3。
(4)若某紫花雌株(BbXAXa)細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為BbXA的極體,由于含有等位基因B和b,故原因可能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B、b基因所在的兩條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開,所以次級卵母細胞(或第一極體)含BbXA,第一極體(或次級卵母細胞)含Xa,若次級卵母細胞含BbXA,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基因型為BbXA的卵細胞,若第一極體含BbXA,產生的第二極體為BbXA,則次級卵母細胞含Xa,產生的卵細胞為Xa,故與其同時產生的卵細胞的基因型是BbXA或Xa。
【點睛】
解答此題需要根據(jù)題干中的信息寫出各種顏色的花對應的基因型,并明確基因與染色體的位置關系,進而分析作答。
28.(10分)【答案】(1)DNA復制 受精作用 精子的細胞核和卵細胞核的融合 (2) 次級精母 IJ GH (3)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 D (4)不同 GH段染色體數(shù)目為正常體細胞數(shù)目,OP染色體數(shù)目為正常體細胞的二倍
【分析】分析圖甲:a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核DNA含量的變化,其中AC段為分裂間期,CE段為分裂期。b表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核DNA含量的變化,其中FG段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GI段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IK段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K點→L點表示成熟的生殖細胞。L點→M點為受精作用。c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OP段表示有絲分裂的后期和末期。
分析圖乙:A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呈現(xiàn)的特點是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B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每條染色體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C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每條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D細胞呈現(xiàn)的特點是同源染色體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凹陷,該細胞為初級精母細胞,說明該生物個體的性別為雄性。
【詳解】(1)圖甲中AC段和FG段的核DNA含量均增倍,形成的原因是DNA復制。L點→M點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與體細胞中的相同,是受精作用所致,因此L點→M點表示受精作用,該過程涉及到卵細胞與精子的相互識別與融合,其實質是精子的細胞核和卵細胞核的融合(2)圖甲中FG段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GI段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IK段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圖乙中的B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D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凹陷,所以該生物為雄性動物。由此可見,B圖為次級精母細胞,對應圖甲中的IJ段?;虻姆蛛x和自由組合發(fā)生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對應于圖甲中的GH段。
(3)圖乙中A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呈現(xiàn)的特點是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該生物的子代間性狀差別很大,這與基因自由組合有關,而基因自由組合主要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即與圖2的D細胞關系密切。
(4)在圖甲中,GH段屬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與其相對應的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數(shù)目與體細胞中的相同;OP段屬于有絲分裂的后期和末期,與其相對應的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數(shù)目是體細胞中的二倍。綜上分析,GH段和OP段相對應的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不同。
【點睛】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識記和理解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與核DNA含量的變化規(guī)律,明辨圖甲曲線中各段形成的原因及對應的細胞類型與所處的時期,準確判斷圖乙中各細胞所處的時期,再結合所學的知識答題。
29. (17分)【答案】(1)脫氧核糖核苷酸 mRNA、tRNA、rRNA (2) 一個mRNA能與多個核糖體相繼結合,同時進行多條肽鏈的合成 (3) (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遺傳)密碼子 (4)同位素示蹤技術 邊解旋邊復制 G-C堿基對之間是三個氫鍵,A-T堿基對之間是兩個氫鍵,該DNA分子中G-C堿基的比例高,氫鍵較多,分子結構更加穩(wěn)定,體外解旋時需要更高的溫度(3分)
【分析】分析題圖,圖示為合成蛋白質的過程,其中Ⅰ表示核膜,Ⅱ表示線粒體內膜,其中①為DNA的復制過程,②為轉錄過程,③為翻譯過程,④為轉錄過程,⑤為翻譯過程。
【詳解】
(1)根據(jù)以上分析已知,①為DNA的復制過程,以脫氧核糖核苷酸為原料;③為翻譯過程,以mRNA為模板,tRNA為運輸氨基酸的工具,核糖體為場所,而核糖體的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質和rRNA,故涉及到的RNA有mRNA、tRNA和rRNA。
(2)③為翻譯過程,由于一條mRNA可以與多個核糖體相繼結合,同時進行多條肽鏈的合成,因此該過程中少量的mRNA能在短時間內指導合成大量蛋白質,結構Ⅱ上的基因指線粒體中的基因,屬于細胞質基因,細胞質基因的遺傳不遵循孟德爾定律。胰島B細胞為高度分化的成熟動物細胞,不再分裂,因此不能發(fā)生DNA的復制,可以發(fā)生轉錄和翻譯,因此在該細胞中發(fā)生的遺傳信息傳遞過程是:DNARNA蛋白質。
(3)1978年,美國科學家將人類胰島素基因拼接到大腸桿菌的DNA中,通過大腸桿菌的繁殖,生產出人類的胰島素。人的胰島素基因能在大腸桿菌細胞中表達其所攜帶的遺傳信息,說明(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遺傳)密碼子,因為只有不同生物共用一套密碼子的情況下,才能表現(xiàn)出相同的基因在不同的生物體內編碼出相同的蛋白質。
(4)科學家用15N標記核苷酸作為DNA復制的原材料追蹤復制的過程,再利用密度梯度離心將不同質量的DNA分子分離,所以運用了同位素示蹤技術和密度梯度離心法,主要的技術是同位素示蹤技術,解旋需要解旋酶的催化,延伸的子鏈緊跟著解旋酶,這說明DNA分子復制有邊解旋邊復制的特點,A-T堿基對有兩個氫鍵,G-C堿基對有三個氫鍵,有的DNA分子解旋需要的溫度高,是因為該DNA分子中G-C堿基的比例高,氫鍵較多,分子結構更加穩(wěn)定。
【點睛】本題結合圖解,考查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要求考生識記遺傳信息轉錄和翻譯的過程場所、條件及產物等基礎知識,能正確分析題圖,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相關試卷

山東省泰安市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含答案:

這是一份山東省泰安市2021-202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含答案,共3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實驗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北京市延慶區(qū)2020-2021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Word版含答案:

這是一份北京市延慶區(qū)2020-2021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Word版含答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請閱讀科普短文,并回答問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山東省泰安市2020-2021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生物試卷 Word版含答案:

這是一份山東省泰安市2020-2021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生物試卷 Word版含答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山東省聊城市2020-2021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word版 含答案)

山東省聊城市2020-2021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word版 含答案)

山東省濰坊市2020-2021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word版 含答案)

山東省濰坊市2020-2021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word版 含答案)

山東省聊城市2020-2021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word版 含答案)

山東省聊城市2020-2021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word版 含答案)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一中2020-2021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答案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一中2020-2021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