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項:
1.本試卷為問答分離式試卷,由問卷和答題卡兩部分組成,答案務必寫或涂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上。
2.答題前,請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座位號、姓名、準考證號等信息填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自古以來,華夏子孫以姓氏為家族延續(xù)的標志。然最初“姓”“氏”之稱是不同的,既不是一回事,也不是一個詞。姓立生于前,氏出現(xiàn)在后。
“氏”本義為根柢,人們的姓氏標志著祖宗的來源,也是一種根柢,所以“氏”順理成章地引申為姓氏的專用字。上古母系氏族社會,婦女是繁衍后代、保證氏族延續(xù)的主體,地位崇高。那時,生女則留在族里繼續(xù)生兒育女,延續(xù)族群;生男則要分出去倒插門“嫁”到別的部落另立門戶,就產(chǎn)生了“氏”。所以,“氏”是姓的分支,是用以區(qū)別子孫之所由出的。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至伏羲氏族社會時期,一祖所繁衍的子孫越來越多,一個部族往往會分成若干支系散居各地。各個分支的子孫除了保留原姓之外,為了相互區(qū)別并表示自己的特性,便要取一個稱號,這稱號就是“氏”。所以,上古有姓又有氏,姓為氏之本,氏是姓的分支,可以自立,能夠改變。
到了夏、商、周時期,氏族制度漸被階級制度代替,于是便有了“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昨之土而命之氏”的做法,就是說一個氏從大宗分出來,另立門戶要經(jīng)天子認可。至周代,由于大規(guī)模分封諸侯,這些諸侯國的后人就以封國之名為氏;而各諸侯國又以同樣的方式對國內(nèi)的卿大夫進行分封,卿大夫的后人也以受封之國的名稱為氏。三代時只有貴族才能有氏,貧賤者則有名無氏,于是“氏”就成為古代貴族表示宗族系統(tǒng)的獨有標志。一般平民,則只能以其職業(yè)相稱,如“庖丁”就是對一個叫“丁”的“廚師”的稱呼。所以《通志·氏族略》有“姓所以別婚姻,氏所以別貴賤”之說。周代姓氏制度是宗法制度的一部分,“禮不娶同姓”已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同姓同根,異氏同源,女子稱娃,男子稱氏,氏同姓不同可以通婚,姓同氏不同則不可以通婚。姓不能變而氏則可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父子兩代可以不同氏。姓氏與人名共同構成一個人的名字。例如孔子,子是姓,孔是氏,丘是名,因男子稱氏不稱姓,故稱之為孔丘,而不叫子丘。
也正由于“氏”表示根柢,古代又常用在遠古的帝王、國名國號、朝代后作為稱呼,如神農(nóng)氏、夏后氏等等。后也用在官職、姓名、親屬后表示尊稱,如太史氏、左氏、舅氏母氏等等。
姓、氏相別的制度沿用到秦朝時,由于西周封建宗法制度瓦解,舊的姓氏制度也遂被廢除。姓和氏的區(qū)別已不明顯。至司馬遷作《史記》時,干脆把姓氏混而為一,從此姓與氏合用并稱不再區(qū)分,使用起來簡單省事,無貴賤之別,皆可用以別婚姻。
但在特殊場合,姓和氏的使用仍有些區(qū)別。例如在族譜或家譜題名上,則只能題《某氏族譜》或《某氏家譜》。這是因為“氏”在古代是男子的標識符號,族譜、家譜是記錄男姓家族成員的血緣關系的圖冊,所以題名只能用“氏”。
(摘編自谷衍奎《淺說“氏”》)
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自古以來,“姓”“氏”之稱不同,出現(xiàn)時間不同,但都被中國人作為家族延續(xù)的標志。
B.上古“姓”是一個家族所有后代的共同稱號,“氏”是從姓中派生出的不同支系的稱號。
C.“氏”可以自立,也可隨著封邑、官職等的改變而改變,所以父子兩代可有不同的姓氏。
D.司馬遷在創(chuàng)作《史記》時把姓氏混而為一,借此廢除了姓氏制度,姓與氏開始合用并稱。
2.下列關于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姓氏對華夏子孫家族的延續(xù)有重要意義,這是文章論述姓氏關系及其作用的前提。
B.文章第三段以“庖丁”的稱呼為例,論證了三代時“氏所以別貴賤”的階級功用。
C.文章把父系氏族制度時期與階級制度時期進行對比,重點論證后- -時 期氏的作用。
D.文章論證結構嚴謹,首段開門見山提出論題,接著縱向深人,最后進行補充論述。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重要作用,它的產(chǎn)生、變化等均與當時特定的社會制度有關。
B.氏的本義為根柢,后作為姓氏的專用字以示區(qū)分,如孔丘、神農(nóng)氏、太史氏、左氏等。
C.氏是周代貴族表示宗族系統(tǒng)的獨有標志,既區(qū)別了子孫之所由出,也區(qū)別了不同階級。
D.族譜或家譜題名只能用“氏”,源于古代只有男子稱氏,氏體現(xiàn)男姓家族成員的血緣關系。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連日來,第十一屆“中國統(tǒng)計開放日”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宣傳月活動在全國各地火熱進行。
人口問題,在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始終處于基礎性地位。因此,人口普查意義重大。于國,通過普查獲取的人口數(shù)據(jù),可為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jù),對準確把握人口變化規(guī)律,進而深入貫徹發(fā)展理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具有深遠的意義。于民,幼兒園學位應該有多少、社區(qū)應建幾個公園,諸如此類的問題都需要借助準確數(shù)據(jù)作出決策。換言之,人口普查直接關系民生福祉,事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從1953年到2020年,從第一次到第七次,人口普查見證著時代變遷,記錄著社會發(fā)展的鏗鏘腳步。即將拉開帷幕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非同尋常。此次人口普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后的一次重大調查,站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實現(xiàn)的重要歷史節(jié)點,我們透過它可以觸摸鮮明的時代印記,感受濃郁的時代氣息。
(摘編自《人口普查見證時代變遷》,《人民日報》2020年9月25日)
材料二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逐步完善,特別是依法行政的觀念逐步深入人心,公民對自身權益的保護意識也不斷增強。2010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對普查目的、普查原則、普查任務、普查對象、普查范圍、普查的組織實施等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
根據(jù)《條例》,今年實施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將采取電子化方式開展普查登記,可以由普查員使用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入戶登記數(shù)據(jù)直接上報,也可由普查對象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自主填報。同時,此次普查還將廣泛應用部門行政記錄,通過在普查指標設置中增加公民身份號碼的方式,實現(xiàn)與公安、衛(wèi)健等部門行政記錄的比對核查。
為充分保護人口普查對象的合法權益,贏得普查對象對普查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條例》在保護人口普查對象的權利方面作了嚴格規(guī)定?!稐l例》還規(guī)定,人口普查對象應當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提供人口普查所需資料。
(摘編自《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采取電子化方式不必擔心信息泄露》,《經(jīng)濟日報》2020年6月7日)
材料三
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已經(jīng)正式開展,普查員對管轄區(qū)域內(nèi)普查對象是否在家、何時在家等情況并不了解,“敲門無人應”成了普查員在工作中面臨的最大難題。而國家電網(wǎng)公司在“網(wǎng)上國網(wǎng)”APP中推出的“e普查”輔助工具成為人口普查的“得力助手”。
經(jīng)實名認證后,普查員便可使用“e普查”掃描管轄范圍內(nèi)居民的電表,獲取該戶“用電碼”,紅、橙、綠三色分別表示近一個月未用電、間歇用電、正常用電,以精準識別空置戶、“候鳥”人群、正常戶三類情況。
(摘編自《天津:電力大數(shù)據(jù)助力人口普查“少跑腿”》,《新華網(wǎng)》2020年11月2日)
材料四
“德國人口普查推遲一年?!睋?jù)德新社11月初報道,由于新冠疫情,原定于2021年5月16日開始的人口普查推遲一年進行。俄羅斯原本要在今年進行人口普查,由于疫情,決定10月1日先在偏遠地區(qū)啟動。主要階段的工作于明年4月份開展,并計劃使用數(shù)字技術。“雖然人口普查花費巨大,但仍要定期進行?!倍怼墩胬韴蟆贩Q,“不查清相關情況就很難制定國家在各個領域的發(fā)展計劃”。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也因疫情將今年的人口普查工作推遲。
進行一次全國性人口普查耗資不菲,美國今年的普查成本估計為160億美元左右。英國甚至有可能因成本問題而打算讓2021年的人口普查成為最后一次,英國官方預計明年的人口普查成本將超過9億英鎊。
(摘編自《人口普查,世界大國扎堆“摸家底”》,《環(huán)球網(wǎng)》 2020年11月17日)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國家通過人口普查工作掌握全國人口數(shù)據(jù),把握人口變化規(guī)律,更好地貫徹和踐行發(fā)展理念和思想,以作出宏觀決策,意義深遠。
B.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根據(jù)2010年6月實施的《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展開,既保障人口普查對象的合法權益,也規(guī)定其應盡的義務。
C.我國將電力大數(shù)據(jù)用到本次人口普查工作中,通過用電量識別普查對象的居住情況,這是電子化普查方式科學高效運用的體現(xiàn)。
D.雖受疫情影響,但俄羅斯人口普查仍將進行,他們計劃分步展開,全方位使用數(shù)字技術,掌握情況以便制定各領域的發(fā)展計劃。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指出我國人口普查于國于民的重大意義:從第一次到第七次,人口普查見證著新中國的發(fā)展,也決定著我國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能否實現(xiàn)。
B.材料二體現(xiàn)出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shù)字化時代特征:普查員和普查對象均可使用電子設備上報數(shù)據(jù),還實現(xiàn)了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與部門行政記錄的關聯(lián)。
C.從材料四可以看出,摸清“人口家底”對各國制定發(fā)展計劃十分重要,但巨額普查資金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一些國家人口普查工作的進行。
D.綜合以上材料,受新冠疫情影響,德國、印度等國推遲人口普查工作,而我國則能如期、順利進行,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防疫工作效果顯著。
6.如何確保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的采集質量?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6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傻子
阿城
北京的傻子不多,多還成個什么世界?可也不少,少怎么會差不多各處都有那么一兩個?
……
吃罷飯,我站起來告辭,嚴行也說回去了,老李兩口子和小雯兒送出來。老李兩口子一疊聲地讓嚴行常來,小雯兒不說話。嚴行答應著,剛要走,忽然站住,說:“小雯兒不送送我嗎?”小雯兒一下跳下臺階兒,可著嗓子叫了一聲:“哎——”老李呵呵笑著,和愛人在門口站了許久。
(作品有刪改)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以第一人稱展開敘述,看傻子是“我”了解社會人情的一個窗口,開篇“我”對傻子的認識與區(qū)分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
B.從老李家的整潔,待客的周到,還有對傻兒的關照和對女兒相親一事的張羅上看,老李的愛人是一位勤快、賢慧的女性。
C.小說塑造人物時多采用細節(jié)描寫,比如文中傻兒突然出現(xiàn)時眾人不同的反應,就生動表現(xiàn)出在場每個人豐富的內(nèi)心活動。
D.小說通過對老李一家生活的講述,表現(xiàn)出作者對不取巧、心寬心正人格的肯定,對社會中殘疾家庭隱痛的人道主義關懷。
8.文中多次提到了“體面”,老李的“體面”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9.文中老李兩次談論“骨力”前后矛盾,你怎樣理解這種矛盾?請結合文本加以說明。(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題。
劉毅,字希樂,彭城沛人也。曾祖距,廣陵相。叔父鎮(zhèn),左光祿大夫。毅少有大志,不修家人產(chǎn)業(yè),仕為州從事。
桓玄篡位,毅與劉裕、何無忌等起義兵,密謀討玄。毅等軍至蔣山裕使羸弱登山多張旗幟玄不之測益以危懼謙等士卒多北府人素懾伏裕莫敢出斗。裕與毅等分為數(shù)隊,進突謙陣。時東北風急,義軍放火,煙塵張?zhí)?,鼓噪之音震駭京邑,謙等諸軍一時奔散。玄既西走,裕以毅為冠軍將軍、青州刺史,與何無忌等躡玄。毅乘風縱火,盡銳爭先,玄眾大潰,燒輜重夜走。
及玄死,桓振、桓謙復聚眾距毅于靈溪。玄將馮該以兵會振,毅進擊,為振所敗,退次尋陽,坐免官,尋原之。劉裕命何無忌受毅節(jié)度,無忌以督攝為煩,輒便解統(tǒng)。毅疾無忌專擅,免其瑯琊內(nèi)史,無忌遂與毅不平。毅唯自引咎,時論韙之。
初,毅丁憂在家,及義旗初興,遂墨绖從事。至是,軍役漸寧,上表乞還京口,以終喪禮,曰:“弘道為國者,理盡于仁孝。訴窮歸天者,莫甚于喪親。往年國難滔天,故志竭愚忠,靦然茍存。今皇威遐肅,海內(nèi)清蕩。乞賜余骸,終其丘墳,庶幾忠孝之道獲宥于圣世?!辈辉S。初,桓玄于南州起齋,悉畫盤龍于其上,號為盤龍齋。毅小字盤龍,至是,遂居之。俄進拜衛(wèi)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毅剛猛沈斷,而專肆很愎,與劉裕協(xié)成大業(yè),而功居其次,深自矜伐,不相推伏。及居方岳,??炜觳坏弥?,嘗云:“恨不遇劉項,與之爭中原?!北娤虗浩淞臧敛贿d。
初,江州刺史庾悅曾至京口。毅時甚屯窶,先就府借東堂與親故出射。而悅后與僚佐徑來詣堂,毅告之曰:“毅輩屯否之人,合一射甚難。君于諸堂并可,望以今日見讓。”悅不許。既而悅食鵝,毅求其余,悅又不答,毅常銜之。義熙中,故奪悅豫章,解其軍府,使人微示其旨,悅忿懼而死。
(節(jié)選自《晉書·劉毅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毅等軍至蔣山/裕使羸弱登山/多張旗幟/玄不之測/益以危懼謙等/士卒多北府人/素懾伏/裕莫敢出斗
B.毅等軍至蔣山/裕使羸弱登山/多張旗幟/玄不之測/益以危懼/謙等士卒多北府人/素懾伏/裕莫敢出斗
C.毅等軍至蔣山/裕使羸弱登山/多張旗幟/玄不之測/益以危懼謙等/士卒多北府人/素懾伏裕/莫敢出斗
D.毅等軍至蔣山/裕使羸弱登山/多張旗幟/玄不之測/益以危懼/謙等士卒多北府人/素懾伏裕/莫敢出斗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從事,官名,漢以后三公及州郡長官皆自辟僚屬,多以“從事”為稱,隋把諸州從事均改為參軍。
B.墨绖,黑色喪服。古時居喪著白色喪服,如遇戰(zhàn)爭或其它重大事故不能守喪,則以黑色麻衣代替。
C.小字,即表字,是古人在本名以外另取一個和本名意思有某種關系的名字,用于稱呼平輩或尊輩。
D.方岳,原指四方之山岳,后來以四伯掌管四岳之事,又設置八伯主事八州,因稱任專一方之重臣。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毅胸懷大志,智勇兼?zhèn)?。劉毅年少時就立下大志,不治家族產(chǎn)業(yè)。后與劉裕等起義兵討伐桓玄,在追擊時,戰(zhàn)略得當,率軍爭先,大敗敵軍。
B.劉毅重義竭忠,守禮盡孝。劉毅在國難深重時挺身而出,服喪期間為國效命,等天下安定后立即上表朝廷請求返回京口終結喪禮,但朝廷未許。
C.劉毅剛愎自用,驕矜不遜。劉毅與劉裕等共同完成恢復大業(yè),常居功自夸,不愿意推重劉裕,且口出傲慢不遜之言,認為自己可與劉、項爭雄。
D.劉毅記恨報復,器量狹小。劉毅在京口時,因兩件事對庾悅懷恨在心,后故意剝奪其權力,解散其軍府,并派卑賤之人羞辱他,使之憤懼而死。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毅疾無忌專擅,免其瑯琊內(nèi)史,無忌遂與毅不平。毅唯自引咎,時論韙之。
(2)乞賜余骸,終其丘墳,庶幾忠孝之道獲宥于圣世。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14-15題。
奉答李和甫代簡二絕句
黃庭堅
山色江聲相與清,卷簾待得月華生。
可憐一曲并船笛,說盡故人離別情。
夢中往事隨心見,醉里繁華亂眼生。
長為風流惱人病,不如天性總無情。
【注】兩首詩作于元豐六年(1083年),北宋正處于變法期,時局紛紜,新貴迭進。黃庭堅時任吉州太和縣縣令。風流:指高潔不群的品格和耿介不屈的性格。
14.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一首詩的一二兩句,詩人用生花妙筆向友人描繪了一幅月下秋江晚景圖。
B.第一首詩中,詩人以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fā)對分別已久的遠方友人的思念。
C.第二首詩前兩句感慨深沉:現(xiàn)實中只能借酒澆愁,夢中才能追尋往事和繁華。
D.詩人以詩代簡,既回復了友人的來信,也向友人盡情傾訴了自己內(nèi)心的苦悶。
15.黃庭堅的好友張耒曾頌揚他“不踐前人舊行跡,獨驚斯世擅風流”,第二首詩的最后兩句也有“獨驚斯世”的藝術效果。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酈道元《三峽》中,描寫春冬之時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 , 。
(2)《登高》中,杜甫用“ ”一句極寫自己的羈旅之愁;用“ ”一句,既道自身命運困窘,也寫國運艱危。
(3)杜牧《阿房宮賦》中的“ , ”兩句,與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名言“人類從歷史中獲得的唯一教訓就是從不吸取任何教訓”如出一轍。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
宋體字是我國印刷的基本字體之一。這種字體橫平豎直,橫細豎粗,起落筆有棱有角,字形方正,筆畫硬挺,是世界上第一種為印刷而專門設計的字體。
宋體字的 出現(xiàn)于宋朝,形成于明。在宋刻本《春秋繁露》《圖畫見聞志》中就已有此種字體,然而運用并不廣泛。到了明中葉,刻字匠們結合書寫特征與刻字的實際需求,地發(fā)展了筆畫更趨橫平豎直、橫細豎粗的宋體字。
當宋體字在明朝興盛之后,時人對它的審美評價出現(xiàn)了兩個極端。貶損者認為這種字體死板、僵硬,毫無生氣。而褒益者則不僅喜愛,更有尊崇之態(tài),認為“字貴宋體,取其端楷莊嚴,可垂永久”。而宋體字方正 ,棱角分明,結構嚴謹,整齊均勻,從而使人在閱讀時有一種舒適醒目的感覺。其筆畫盡管被有些人說成是近于“機械”的線條,但這種新字體便于印刷,易于雕刻,利于閱讀。因此在明清書籍商品生產(chǎn)的廣泛需求下,宋體字逐漸成了當時印刷出版業(yè)的 字體。
宋體字這種“通俗”字體的出現(xiàn),是書籍商品生產(chǎn)的客觀需要,也是刻工文字審美及幾百年來刻版經(jīng)驗積累所得。
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原型 推陳出新 端莊 風行
B.原型 與時俱進 莊重 風行
C.雛形 與時俱進 端莊 通行
D.雛形 推陳出新 莊重 通行
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 當?shù)囊豁検?3分)
A.有些人說盡管其筆畫是近于“機械”的線條,但這種新字體便于印刷,易于雕刻,利于閱讀。
B.盡管其筆畫被有些人說成是近于“機械”的線條,但這種新字體易于雕刻,便于印刷,利于閱讀。
C.這種新字體的筆畫盡管被有些人說成是近于“機械”的線條,但其易于雕刻,便于印刷,利于閱讀。
D.盡管有些人說其筆畫是近于“機械”的線條,但這種新字體便于印刷,易于雕刻,利于閱讀。
19.下列各句中的引號,與文中最后一段“通俗”一詞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B.每逢經(jīng)過當局批準,城里開了一個戲劇俱樂部……他總要搖搖頭,低聲說:“當然,行是行的,這固然很好,可是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br>C.(帶工)用他們多年熟練了的、可以將一根稻草講成金條的嘴巴,去游說那些無力“飼養(yǎng)”可又不忍讓他們的兒女餓死的同鄉(xiāng)。
D.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fā)揚國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 )
尚儉作為一種美德,自公元前十六、十五世紀流傳至今而不衰,不僅僅是因為它有經(jīng)濟價值, 。最早明確指出“儉”有教育人的作用、把“儉”用于育人的,是諸葛亮。他提出的“儉以養(yǎng)德”的命題,把尚儉的價值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在此之前,伊尹、周公、孔子等提出了尚儉的思想,在他們的倡導下,“儉” 這一美德逐漸被人們接受,但是“儉'與“德”之間的關系沒有被明確揭示出來??梢哉f前人 ,而沒有發(fā)現(xiàn)“儉”有更多的教育功能。但是伊尹、周公倡“儉”是為了維護政權統(tǒng)治,孔子倡“儉”是為了維護禮,只有諸葛亮不僅把“儉”視為美德, 。自此之后,歷史上眾多的家訓中幾乎都有倡“儉”的內(nèi)容。
21.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60個字。(5分)
2020年12月9日,青海格爾木至新疆庫爾勒鐵路全線通車。格庫鐵路是新疆鐵路網(wǎng)規(guī)劃“四縱四橫”主骨架建設的重要節(jié)點之一,主要經(jīng)過柴達木、塔里木兩大盆地和阿爾金山山脈,全長1206公里。
格庫鐵路自1956年起先后經(jīng)過四次大規(guī)模勘測設計與研究,是我國勘測設計歷史最長、研究次數(shù)最多的鐵路之一。2010年8月,中鐵一院承擔了格庫鐵路全線的勘察、設計、配合施工等工作。他們在線路設計中深入貫徹環(huán)保選線理念,線路設置13座隧道、127座橋梁,作為生態(tài)廊道供區(qū)域內(nèi)各種獸類遷徙穿越,最大程度減少鐵路對野生動物生存環(huán)境的影響。格庫鐵路的開通進一步完善了我國西部地區(qū)的鐵路網(wǎng)結構。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
(1)央視記者王冰冰走紅網(wǎng)絡,被稱為“央視最美女記者”。她用獨特的方式介紹前沿科技,講好中國故事,也在緊要關頭出現(xiàn)在各種洪災、火災、車禍事故、高山雪地的現(xiàn)場,進行直播報道。經(jīng)過八年的努力與沉淀,她成了真正的“全能選手”。
(2)近年來,“碩士農(nóng)夫”“博士小學教師”屢見不鮮,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人才不畏“大材小用”的冷言冷語,學以致用,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3)“時代楷?!睆埞鹈吠驹吔逃痪€40余年,在云南省華坪縣創(chuàng)辦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實現(xiàn)大學夢。她說:“個人夢想與時代信仰相契合,我相信每一個人都能用雙手創(chuàng)造自己的事業(yè)。
烏魯木齊市厚德中學擬組織以“生涯規(guī)劃”為主題的座談會,以上材料引發(fā)你怎樣的聯(lián)想、感悟與思考?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與同學們交流。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烏魯木齊地區(qū)2021年高三年級第一次質量監(jiān)測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試題中凡主觀題回答,意思對即可;若與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一、(36 分)
(一)(9分)
1.B(A項“自古以來”有誤,擴大范圍,原文是“最初‘姓’‘氏’之稱是不同的”;C項“所以父子兩代可有不同的姓氏”有誤,偷換概念,不同的是“氏”,不是“姓氏”;D項“借此廢除了姓氏制度”有誤,曲解文意。)((3分)
2.C“把父系氏族制度時期與階級制度時期進行對比”有誤,并無對比。)(3分)
3.B(“神農(nóng)氏”“太史氏”不是姓氏的專用字,“神農(nóng)氏”的“氏”是用在遠古的帝王后的稱呼,“太史氏”的“氏”是放在官職的后面表尊稱。)(3分)
(二)(12分)
4.D(“全方位使用數(shù)字技術”有誤,文中為“主要階段的工作計劃使用數(shù)字技術”。)(3分)
5.A“決定著我國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能否實現(xiàn)”有誤。)(3分》
6. 廣泛宣傳:第十一屆“中國統(tǒng)計開放日”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宣傳月活動在全國各地火熱進行。法規(guī)保障:《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對普查的相關要求和普查對象的義務做了明確規(guī)定。技術支持:采取電子化方式開展普查登記,實現(xiàn)了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與部門行政記錄的關聯(lián)。資金投入:人口普查耗資巨大,但我國的人口普查工作能如期順利完成。(答出其中三點即可)(6分)
(三)(15分)
7.A(“‘我’對傻子的認識與區(qū)分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有誤,主要是鋪墊作用。)(3分)
8.書法字體:寫得一手好顏體,認為字是人的一面旗,要漂亮、體面。生活環(huán)境:雖居住在四合院,但老李的家整潔素雅,并不雜亂。為人處世:為人樸實厚道,不搬弄是非,和鄰里相處和睦;周到照顧傻兒,雖想在外人面前盡力遮掩家有傻兒這一事實,維持“體面”,但在傻兒意外曝光后,也能“體面”處理此事。(6分)
9.第一次談論“骨力”是傻兒曝光前,此時老李重“體面”輕“骨力”,表現(xiàn)出愛面子撐體面的心理:第二次談論“骨力”是傻兒曝光后,老李與嚴行談論時看重的是“骨力”,表現(xiàn)出老李此時的釋然和對嚴行品質的認可;老李兩次談論“骨力”,表面說字,其實在說天,看似矛盾,實則體現(xiàn)出小人物在生活傷痛面前的無奈酸楚與堅忍勇敢。(6分)
二、(34分)
(一)(19分)
10.D(根據(jù)文意,應如此停頓)(3分)
11.C(小字,是古人兒時所用的乳名,與字(表字)不同。后人著作中稱人小字,往往有貶抑、蔑視之意。如曹操小字阿瞞,蜀后主劉禪小字阿斗。)(3分)
12.D(“并派卑賤之人羞辱他”有誤,劉毅只是派人向庚悅表露他的用心。(3分
13.(1)劉毅痛恨何無忌專 權擅 斷,(就)免去了他瑯球內(nèi)史的職位,何無忌便與劉毅不和。劉毅自己承認過失,當時的輿論認為他做得對。(5分)
(2)……,希望能(符合)忠孝兩全之道以得到當世(之人)的寬恕。(5分)
(二)(9分)
14. C(“繁華”不是夢中的,是現(xiàn)實(3分)
15.含意深刻:長期以來就是因為高潔不群的品格和耿介不屈的性格惹了這么多煩心事,還不如天性無情,那樣就不會有這么多痛苦了;手法獨特:運用反語,正話反說,沉痛之至,比正面直陳更具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情志不群:表達了詩人不愿阿附新晉權貴、堅守高潔品格的精神,遺世獨立,痛苦且堅定。(6分)
(三)(6分)
16. (1)(則)素湍綠潭 回清倒影 (2)萬里悲秋常作客 艱難苦恨繁霜鬢
(3)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 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每空1分,共6分)
17.C(根據(jù)詞語的意思和語境,此項最佳。)(3分)
18.B(原句中有兩處語病,均為語序不當。第一處為“其筆畫盡管”關聯(lián)詞位置不當;第二處為“便于印刷,易于雕刻,利于閱讀”語序有誤。(3分)
19.A(A項是強調,B項是直接引用,C項是特殊含義,D項是諷刺否定。)(3分)
三、(20分)
20.還因為它有教育功能只認識到“儉”是美德還認為“儉”可以養(yǎng)“德”(6分)
21.2020年12月9日,青海格爾木至新疆庫爾勒鐵路全線通車,格庫鐵路的開通進一步完善了我國西部地區(qū)的鐵路網(wǎng)結構。(5分)
四、(60分)
22,(略。請參考2020年全國高考作文評分標準。)(60分)
這是一份新疆烏魯木齊地區(qū)2024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量監(jiān)測語文試卷及答案,共13頁。
這是一份2024屆新疆烏魯木齊地區(qū)高三第一次質量監(jiān)測語文,文件包含烏魯木齊地區(qū)2024年高三年級第一次質量監(jiān)測語文試卷pdf、語文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屆新疆烏魯木齊地區(qū)高三第一次質量監(jiān)測語文試題及答案,文件包含烏魯木齊地區(qū)2024年高三年級第一次質量監(jiān)測語文試卷pdf、語文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3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