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19自貢)炒菜時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其主要的滅火原理是( )
A. 隔絕空氣 B. 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C. 清除可燃物 D. 升高可燃物的著火點
2. (2019常州)將酒精燈的燈芯撥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燒更旺的原因是( )
A. 減少酒精的揮發(fā) B. 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C. 增加空氣中氧氣含量 D. 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3. (2019成都)下列熄滅蠟燭的方法,其對應原理錯誤的是( )
A. 扇滅——隔絕氧氣 B. 剪掉燭芯——隔離可燃物
C. 濕抹布蓋滅——隔絕氧氣 D. 水澆滅——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4. (2019蘭州)2019年3月30日,四川涼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擊起火而引發(fā)森林火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云南松為可燃物
B. 雷擊使溫度達到云南松的著火點
C. 開辟隔離帶使可燃物與空氣隔絕
D. 可以噴灑干粉(NaHCO3)進行滅火
5. (2019南京)下列有關滅火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隔絕氧氣能達到滅火的目的
B. 清除可燃物能達到滅火的目的
C. 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能達到滅火的目的
D. 圖書失火可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
6. (2019山西)土星是太陽系里的氣態(tài)行星,約含有92.4%的H2、7.4%的He和0.2%的CH4等,平均溫度為-150 ℃。它沒燃燒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種類太多②氦氣含量太高③沒有適宜的溫度④沒有支持燃燒的氧氣。其中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2019安徽)某同學用一系列實驗探究物質(zhì)的燃燒,得到下列結論,其中不正確的是( )
A. 鎂條在氧氣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燒,說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氣
B. 玻璃棒不能燃燒而火柴棒可以燃燒,說明燃燒與物質(zhì)本身性質(zhì)有關
C. 蠟燭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說明燃燒與氧氣的濃度有關
D. 燃燒是一種化學反應,需考慮兩方面因素:反應物(內(nèi)因)和反應條件(外因)
8. (2019廣州)燃料和能源與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石油是—種清潔能源,也是一種可再生能源
B. 炒菜時油鍋著火,應立即用水澆滅
C. “鉆木取火”的原理是通過摩擦生熱提高木材的著火點
D. 燃氣灶火焰出現(xiàn)黃色,鍋底出現(xiàn)黑色時,可增大灶具進風口
9. (2019淮安改編)下列有關燃燒與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可燃物與氧氣接觸就可以發(fā)生燃燒
B. 將木柴緊密堆積有利于其完全燃燒
C. 電烤爐著火時,用水澆滅
D. 將煤加工成粉末狀,可使其燃燒更充分
10. (2019重慶B)打火機的使用過程為按下開關釋放液態(tài)丁烷,電火花引燃丁烷氣體。松開開關停止釋放丁烷,火焰熄滅。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松開開關時,丁烷分子停止運動
B. 按下開關時,丁烷分子的質(zhì)量變大
C. 火焰熄滅是因為氣態(tài)丁烷變成了液態(tài)丁烷
D. 電火花引燃丁烷時,溫度達到了丁烷的著火點
11. (2019泰安)下列關于燃燒現(xiàn)象的解釋或分析正確的是( )
第11題圖
A. 圖a中將煤球變成蜂窩煤后再燃燒,其目的是延長煤燃燒的時間
B. 圖b中火柴頭斜向下時更容易燃燒,是因為降低了火柴梗的著火點
C. 圖c中蠟燭火焰很快熄滅,是因為金屬絲圈阻礙空氣的流動
D. 由圖d中的現(xiàn)象可知,金屬鎂燃燒的火災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
12. (2019益陽)合理運用燃燒與滅火的原理,對保障生命財產(chǎn)安全至關重要。
(1)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滅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實驗時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面燃燒起來,可用的滅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著火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勢跑離著火區(qū)域逃生,理由是________(選擇序號填空)。
A.濕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熱的氣體灼傷呼吸道
B.濕毛巾會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氣體相對較少
13. (2019湘西)2019年3月30日,四川涼山森林火災;2019年4月15日,法國巴黎圣母院燒毀?;馂牡念l繁發(fā)生,對社會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針對以下滅火方式,寫出相應的滅火原理。
(1)將森林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掉,其滅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油罐著火時用水噴淋滅火,其滅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炊時用沙土將火堆掩埋,其滅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2019河北)如圖所示為粉塵爆炸的實驗裝置。用打氣筒向容器內(nèi)打氣吹散面粉,瞬間發(fā)生爆炸,軟橡膠片被沖飛,蠟燭熄滅。
第14題圖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____________的接觸面積。
(2)軟橡膠片被沖飛時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______________。
(3)蠟燭熄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 (2019南充)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滅火彈”是一種常見的滅火器材,主要分為沙石滅火彈和干粉滅火
彈。目前市場上的滅火彈主要以干粉為主。超細干粉滅火劑是目前國內(nèi)
外已查明的滅火劑中,滅火濃度最低,滅火效能最高,滅火速度最快的 一
種。超細干粉滅火劑單位容積滅火效率是哈龍滅火劑的2~3倍,是普通
干粉滅火劑的6~10倍,是七氟丙烷滅火劑的10倍以上,是二氧化碳的
15倍;超細干粉滅火劑對大氣臭氧層耗減潛能值(ODP)為零,溫室效應潛能值(GWP)為
零,對人體皮膚無刺激,對保護物無腐蝕,無毒無害;超細干粉滅火劑滅火后殘留物易
清理,不會造成火場中人員中毒或窒息死亡。同時,超細干粉滅火劑儲存期限可達10
年,不需頻繁更換及維護。
“滅火彈”具有兩種引爆方式供使用者選擇,一種是拉發(fā)式(又稱主動式),用力拉出拉索后延時七秒鐘即爆炸;另一種是引燃式(又稱被動式),使用時只須撕開封皮掏出超導熱敏線用力投入火場即可。
在撲滅森林大火時,由于人員多,接受滅火彈使用方法培訓的專業(yè)人員少,因而應該選用引燃式超細干粉滅火彈,這種滅火彈只要投入火場,成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能顯著減少撲救人員的傷亡。而在應用于其它方面的滅火,則可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選用,比如一些狹小場所或投擲不準的失火點、火災場所會導致滅火彈滾動而不易被火苗點燃滅火彈的情況,適宜于使用拉發(fā)式滅火彈。
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回答下列問題:
(1)常見滅火彈主要分為沙石滅火彈和______________。
(2)下列關于超細干粉滅火劑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
A. 是滅火效能最高的一種滅火劑
B. 對大氣臭氧層耗減潛能值為零
C. 滅火后殘留物易清理
D. 會造成火場中人員中毒或窒息死亡
(3)某種干粉滅火劑的主要成分是NaHCO3,遇熱時NaHCO3會分解生成Na2CO3并放出CO2氣體,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狹小場所或投擲不準的失火點滅火時,適用于使用_____(填“拉發(fā)式”或“引燃式”)滅火彈。
(5)“森林防火,人人有責”。請你對預防森林火災提一條建設性意見_______________。
命題點2 燃燒條件的探究
16. (2019德州)根據(jù)如圖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第16題圖
A. ①②對比說明物質(zhì)燃燒需要與空氣接觸
B. ①中使溫度達到白磷著火點是利用了銅的導熱性
C. 燒杯中的熱水只起提高溫度的作用
D. ①③對比說明紅磷著火點高于白磷
17. (2018岳陽)下列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中,只能得出“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的是( )
18. (2018北京)用如圖所示實驗驗證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第18題圖
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 ℃。
(1)設計B、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O2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中,可不做的實驗是________(填序號)。
19. 用如圖裝置(夾持儀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 實驗過程:①通入 N2,將 W 管右側(cè)部分放入熱水中,a、b 處白磷均不燃燒;②通入O2,a 處白磷不燃燒,b 處白磷燃燒。
資料:白磷的著火點為 40 ℃,P2O5 能與 H2O 反應。
(1)實驗過程中,能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關于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_(填序號)。
A. 濕棉花可以吸收白煙
B. 燒杯中熱水的作用是提供熱量
C. ②中,a 處白磷不燃燒的原因是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
20. 研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已知:酒精燈火焰的溫度約為500 ℃,一些物質(zhì)的著火點如下表所示。
第20題圖
(1)實驗1:在銅片兩端分別放置木塊和無煙煤塊,點燃酒精燈加熱一段時間,能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2:將紅磷置于銅片上,用沙土覆蓋,點燃酒精燈持續(xù)加熱,紅磷始終不燃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2019常德)設計簡單實驗證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或空氣)(寫出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命題點3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識
22. (2019株洲)下列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中不正確的是( )
23. (2019南京)下列氣體與空氣混合后遇明火,可能發(fā)生爆炸的是( )
A. 氮氣 B. 氫氣 C. 氦氣 D. 二氧化碳
24. (2019成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隨身攜帶的物品是( )
A. 食鹽 B. 煙花爆竹 C. 汽油 D. 罐裝液化石油氣
25. (2019宜昌)危險化學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給我們敲響安全警鐘,操作不當就會存在安全隱患。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
A. 點燃氫氣,提前驗純 B. 燃氣泄漏,點火檢查
C. 礦井作業(yè),注意通風 D. 油庫重地,嚴禁煙火
26. (2019東營)近期發(fā)生的火災和爆炸事件給人們敲響了安全警鐘,下列說法或做法不正確的是( )
A. 對發(fā)生的火災,首先要嘗試用水撲滅,同時考慮其它辦法
B. 只要控制好燃燒和爆炸的條件,就能使之為我所用,造福人類
C. 加油站、加氣站內(nèi)撥打電話可能引發(fā)燃燒或爆炸
D. 明火附近避免噴灑空氣清新劑或殺蟲劑,以免引發(fā)火災
27. (2019濱州改編)2019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1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筑生命安全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第27題圖
A. 只要溫度達到著火點,可燃物一定會燃燒
B. 油庫、面粉加工廠、紡織廠等場所要嚴禁煙火
C. 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車
D. 夜晚發(fā)現(xiàn)家中燃氣泄漏,立即關閉閥門并開窗通風
命題點4 化石燃料與新能源
28. (2019蘭州)下列不屬于化石能源的是( )
A. 石油 B. 天然氣 C. 地熱能 D. 煤
29. (2019株洲)將石油加熱煉制,不可能得到的產(chǎn)品是( )
A. 煤焦油 B. 潤滑油 C. 柴油 D. 煤油
30. (2019青島)下列關于能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氫氣是21世紀的理想能源
B. 科技發(fā)展可促進能源的開發(fā)利用
C. 煤、石油和天然氣都屬于可再生能源
D. 能源結構向多元、清潔和低碳方向轉(zhuǎn)型
31. (2019常德改編)2019年5月23日,《××日報》刊發(fā)新聞:“水氫發(fā)動機下線,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引發(fā)公眾廣泛質(zhì)疑。該技術實質(zhì)是:水和鋁反應制取氫氣組成燃料電池驅(qū)動汽車行駛,但其使用成本是燃油的30~40倍。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氫氣是一種理想的、清潔的、高能燃料
B. 該技術制取氫氣成本低廉、節(jié)能環(huán)保、無副產(chǎn)品
C. 多數(shù)燃油汽車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們?nèi)紵龝r產(chǎn)生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污染物
D. 該事件中“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的宣傳是違反能量守恒定律的偽科學
32. (2019溫州)2019年5月,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液體火箭發(fā)動機試驗成功,該發(fā)動機用甲烷作燃料。
(1)甲烷(CH4)屬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_。
(2)用甲烷作燃料,具有清潔無毒的特點,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2019長沙)隨著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長,可燃冰的開采、氫氣的開發(fā)和利用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我國在可燃冰的試開采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國際領先的新型試采工藝。
(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甲烷(CH4)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
(2)氫氣不便于貯存,可將其轉(zhuǎn)化為固態(tài)氫化物(如氫化鈉等)。氫化鈉(NaH)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2019鐵嶺)能源、環(huán)境與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
(1)煤的使用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對環(huán)境造成了不良影響,含硫煤不完全燃燒產(chǎn)生的氣體污染物有______。因此應大力提倡使用新能源,下列不屬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太陽能 B. 風能 C. 石油
(2)乙醇汽油作為燃料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答一點即可)。
(3)二甲醚(CH3OCH3)被認為是21世紀新型燃料,二甲醚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2019遵義節(jié)選)科學家認為:“氫能將成為未來的主要能源”。2017年10月世界首列使用氫燃料電池的有軌電車在河北唐山投入商業(yè)運營,標志著我國氫能源的利用上了一個新臺階。
(1)氫燃料電池是將________能轉(zhuǎn)化為電能。
(2)氫氣被稱為“綠色能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圖是實驗中的常用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第35題圖
①寫出儀器a的名稱________;
②實驗室常用圖一裝置來制取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裝置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稀鹽酸制取氫氣,會含有少量雜質(zhì),用圖二裝置可得到干燥、純凈的氫氣,導管氣流方向連接順序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1. A 【解析】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主要的滅火原理是隔絕空氣,故選A。
2. D 【解析】物質(zhì)燃燒的劇烈程度與可燃物和空氣(或氧氣)的接觸面積有關,將酒精燈的燈芯撥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燒更旺是因為增大了可燃物與空氣(或氧氣)的接觸面積,故選D。
3. A 【解析】扇滅蠟燭是利用空氣流動帶走熱量使燭芯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使其熄滅,不是隔絕氧氣,故選A。
4. C 【解析】開辟隔離帶是通過清除可燃物以達到滅火的目的,C不正確。
5. C 【解析】由滅火的原理可知,隔絕氧氣可以滅火,A正確;清除可燃物可以滅火,B正確;著火點是物質(zhì)的固有屬性,一般不會改變,C不正確;圖書失火時,為使圖書不被損壞,應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D正確。
6. D 【解析】分析該行星含有的氣體成分及溫度條件可知,氫氣、甲烷都是可燃性氣體,分析沒有燃燒的原因應結合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即缺少氧氣和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故選D。
7. A 【解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1個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二氧化碳分子中不含氧氣,A錯誤;玻璃棒不能燃燒而火柴棒可以燃燒,是因為玻璃棒不屬于可燃物,火柴棒屬于可燃物,說明燃燒與物質(zhì)本身的性質(zhì)有關,B正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21%,蠟燭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說明燃燒與氧氣的濃度有關,C正確;化學反應的進行與反應物(內(nèi)因)和反應條件(外因)有關,燃燒是一種劇烈的氧化反應,故需考慮這兩方面因素,D正確。
8. D 【解析】石油不是清潔能源且是不可再生能源,A錯誤;炒菜時油鍋著火應立即用鍋蓋蓋滅,B錯誤;“鉆木取火”的原理是通過摩擦生熱提高木材的溫度,而不是著火點,C錯誤;燃氣灶火焰出現(xiàn)黃色,鍋底出現(xiàn)黑色時,說明燃燒不充分,可增大灶具進風口,增加氧氣的量,D正確。
9. D
10. D 【解析】不論開關是否松開,丁烷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A錯誤;按下開關時丁烷從液態(tài)轉(zhuǎn)化為氣態(tài),分子質(zhì)量不變,B錯誤;火焰熄滅是因為可燃物停止釋放,隔離了可燃物,C錯誤;電火花引燃丁烷,是因為溫度達到丁烷的著火點,D正確。
11. D 【解析】煤球變成蜂窩煤,增大了煤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其目的是促進煤的充分燃燒,A錯誤;火柴頭向下更容易燃燒,是因為燃燒釋放的熱量能持續(xù)給火柴梗提供熱量,使溫度達到火柴梗的著火點,B錯誤;由于熱空氣上升,金屬絲圈吸熱,使蠟燭的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而熄滅,C錯誤;鎂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和碳,所以鎂燃燒的火災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D正確。
12. (1)使燃燒物的溫度降至著火點以下 用濕抹布蓋滅 (2)AC
【解析】(1)用高壓水槍噴水,通過水大量蒸發(fā)吸熱迅速降低燃燒物的溫度,故滅火原理是使燃燒物的溫度降至著火點以下;用濕抹布撲蓋可使酒精與氧氣隔絕,又能起到降溫的作用,可以達到滅火目的。(2)濕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熱的氣體,不會吸收一氧化碳,因為一氧化碳難溶于水;熱空氣密度較小會上升,地面附近的有毒氣體相對較少,故選AC。
13. (1)清除可燃物 (2)降低溫度至可燃物著火點以下 (3)隔絕氧氣(或空氣)
14. (1)面粉與氧氣(或空氣) (2)機械能 (3)氧氣被消耗完(合理即可)
15. (1)干粉滅火彈 (2)ABC (3)2NaHCO3eq \(=====,\s\up7(△)) Na2CO3+H2O+CO2↑ (4)拉發(fā)式 (5)禁止帶火種進入林區(qū)(或嚴禁煙火等合理即可)
【解析】結合題給資料信息進行分析解答。(1)常見的滅火彈主要分為沙石滅火彈和干粉滅火彈。(2)超細干粉滅火劑不會造成火場中人員中毒或窒息死亡,D錯誤。(3)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據(jù)此完成化學方程式。(4)根據(jù)資料信息可知:由于一些狹小場所或投擲不準的失火點滅火時,會導致滅火彈滾動而不易被火苗點燃滅火彈的情況,適宜于使用拉發(fā)式滅火彈。(5)預防森林火災要從小事做起,如禁止帶火種進入林區(qū)、嚴禁煙火等。
16. C 【解析】該實驗燒杯中的熱水既有提高溫度的作用,又有隔絕空氣的作用,C錯誤。
17. B 【解析】A中小木條燃燒,玻璃棒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B中小木條在酒精燈上先被點燃,而小煤塊后被點燃,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C中銅片上白磷燃燒,水中白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氧氣或空氣;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D中扣在燒杯里的蠟燭過一段時間會熄滅,外面的蠟燭正常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氧氣;故選B。
18. (1)驗證燃燒的條件: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C中的白磷不燃燒,D中的白磷燃燒 (3)A
【解析】(1)B和D只有溫度不同,是為了驗證燃燒的條件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著火點。(2)要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只需要使兩個實驗中的白磷溫度在40 ℃以上,其中一個有氧氣能夠燃燒,另一個沒有氧氣不能燃燒,就可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通過C中的白磷不燃燒、而D中的白磷燃燒可以驗證。(3)四個實驗中B、D探究溫度需要達到著火點,C、D探究需要氧氣,A可以不做。
19.(1)通入N2時,b處白磷不燃燒,通入O2時,b處白磷燃燒 (2)ABC
【解析】(1)對比實驗過程①②中b處白磷的現(xiàn)象,通入N2時,b處白磷不燃燒,通入O2時,b處白磷燃燒,實驗變量是氧氣,觀察到了不同的現(xiàn)象,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2)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P2O5固體),P2O5能與H2O反應,所以濕棉花可以吸收白煙;燒杯中熱水的作用是給b處白磷提供熱量;②中,a處白磷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所以不燃燒。
20. (1)木塊燃燒,無煙煤塊不燃燒 (2)沒有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解析】(1)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需控制相同溫度下不同可燃物的燃燒情況不同,據(jù)表可知,木材的著火點低于無煙煤的著火點,所以在相同溫度下木塊燃燒而無煙煤塊不燃燒。(2)沙土覆蓋在紅磷上,使紅磷不能與氧氣(或空氣)接觸,缺少燃燒的條件之一,燃燒不能發(fā)生。
21. 實驗操作:分別點燃兩支蠟燭,將其中一支用燒杯扣住,觀察現(xiàn)象(合理即可)
實驗現(xiàn)象:扣在燒杯下的蠟燭燃燒一會兒后熄滅,沒扣住的正常燃燒(合理即可,需與實驗操作對應)
實驗結論: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或空氣)
【解析】分別點燃兩支蠟燭,將其中一支用燒杯扣住,可觀察到扣在燒杯下的蠟燭燃燒一會兒后熄滅,沒扣住的蠟燭正常燃燒,因為蠟燭燃燒消耗氧氣,當燒杯內(nèi)氧氣消耗完后,蠟燭熄滅,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只需控制是否與氧氣接觸其余合理設計均可。
22. C 【解析】C為禁止攜帶火種圖標,C不正確。
23. B 【解析】爆炸是由于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急劇地燃燒而引起的,因此氣體必須是可燃性氣體。氮氣不具有助燃性,也不具有可燃性,A錯誤;氫氣具有可燃性,因此氫氣與空氣混合后遇明火可能發(fā)生爆炸,B正確;氦氣不具有助燃性,也不具有可燃性,C錯誤;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D錯誤。
24. A 【解析】煙花爆竹、汽油、罐裝液化石油氣屬于易燃易爆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不可隨身攜帶,故選A。
25. B 【解析】點燃氫氣,提前驗純可防止發(fā)生爆炸,A正確;燃氣泄漏時點火檢查會發(fā)生爆炸,B錯誤;礦井作業(yè)注意通風,能預防瓦斯爆炸,C正確;油庫重地嚴禁煙火,能預防燃油燃燒或爆炸,D正確。
26. A 【解析】對發(fā)生的火災首先要考慮是什么可燃物燃燒,再選擇合適的滅火方法,不能先用水滅火,A不正確;控制好燃燒和爆炸的條件,就能使之為我所用,造福人類,B正確;在加油站等場所打電話可能會因產(chǎn)生電火花而引燃可燃性氣體,發(fā)生爆炸,C正確;空氣清新劑中含有易燃性物質(zhì),遇明火容易引起火災,D正確。
27. A 【解析】物質(zhì)發(fā)生燃燒需要三個條件:物質(zhì)具有可燃性、與空氣(或氧氣)接觸、達到物質(zhì)燃燒的最低溫度(著火點),三者缺一不可,A錯誤;在油庫、面粉加工廠、紡織廠等場所,空氣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粉塵或氣體,遇到煙火可能會發(fā)生爆炸,故要嚴禁煙火,B正確;乘坐火車時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C正確;燃氣屬于可燃性氣體,泄漏后應立即關閉閥門并開窗通風,D正確。
28. C
29. A 【解析】煤焦油是煤煉制得到的產(chǎn)品,不可能由石油煉制得到,A正確。
30. C 【解析】氫氣燃燒的熱值比化石燃料高,而且氫氣可以由水分解制得,燃燒后產(chǎn)物是水,不污染環(huán)境,因此氫氣是 21 世紀的理想能源,A正確;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不斷促進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和潮汐能等逐步走進我們的生活,新能源的開發(fā)利用,使能源結構向多元、清潔和低碳方向轉(zhuǎn)型,B、D正確;煤、石油和天然氣屬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C錯誤。
31. B 【解析】由題中信息可知該技術制取氫氣的成本高,是使用燃油的30~40倍,故B不正確。
32. (1)有機物 (2)燃燒產(chǎn)物為二氧化碳和水
33. (1)CH4+2O2eq \(=====,\s\up7(點燃)) CO2+2H2O (2)NaH+H2O=== NaOH+H2↑
34. (1)SO2、CO(合理即可) C (2)節(jié)約石油資源(或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CH3OCH3+3O2eq \(=====,\s\up7(點燃)) 2CO2+3H2O
【解析】(1)含硫煤不完全燃燒產(chǎn)生的氣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太陽能、風能都屬于新能源,而石油是化石能源,不屬于新能源。(2)乙醇是再生能源,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可以節(jié)約石油資源,緩解化石燃料緊缺的局面,同時乙醇充分燃燒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汽油燃燒產(chǎn)物中有氮的氧化物,所以可以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3)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和二甲醚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水的信息完成化學方程式。
35. (1)化學 (2)燃燒產(chǎn)物是水,對環(huán)境無任何污染
(3)①錐形瓶 ②Zn+H2SO4=== ZnSO4+H2↑ 可控制反應速率 ③efdc
物質(zhì)
紅磷
木材
無煙煤
著火點/℃
240
250~330
700~750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這是一份備戰(zhàn)中考化學考點總復習 專題14 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考點鞏固】(全國通用)(原卷版+解析版),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化學二輪復習滿分練習專題4.1 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含解析),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1 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認識燃料完全燃燒的重要性,知道化石燃料,了解我國能源與資源短缺的國情,知道水對生命活動的重大意義,了解氫氣的制法、可燃性和用途,下列做法不科學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學一輪基礎知識專題練習 專題十五 燃燒與滅火 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無答案),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燃燒、滅火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晉·陳壽《三國志》記載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