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一、選擇題
1.下列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生物學知識中,說法正確的是
A. 膽固醇是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參與血液中脂質(zhì)的運輸,過多攝入有益無害
B.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雖然受到嚴格限制,但不具甜味的米飯、饅頭等可隨意食用
C. 患急性腸炎的病人脫水時,輸入葡萄糖鹽水是常見的治療方法
D. 雞蛋煮熟后,蛋白質(zhì)發(fā)生了變性,不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雞蛋難消化
【答案】C
【解析】
【詳解】A、膽固醇是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參與血液中脂質(zhì)的運輸,過多攝入可能會導致血管硬化等問題,A錯誤;
B、米飯、饅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經(jīng)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被吸收,也會使糖尿病人血糖濃度升高,從而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應控制米飯、饅頭的攝入量,B錯誤;
C、患急性腸炎的病人脫水時,小腸吸收功能受到影響,靜脈輸入葡萄糖鹽水可補充葡萄糖、水和無機鹽,C正確;
D、雞蛋煮熟后,蛋白質(zhì)發(fā)生了變性,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雞蛋易消化,D錯誤。
故選C。
2.一場“毒黃瓜”引起的病疫曾在德國蔓延并不斷擴散至各國,歐洲一時陷入恐慌。經(jīng)科學家實驗查明,這些黃瓜其實是受到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污染”,食用后可引發(fā)致命的溶血性尿毒癥,同時可影響到血液、腎以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對這種可怕病原體的描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該病原體為原核細胞,無細胞壁
B. EHEC細胞的遺傳物質(zhì)中含有的核苷酸種類是8種
C. EHEC細胞的核糖體在合成蛋白質(zhì)時可能以20種氨基酸為原材料
D. 一個EHEC在生命系統(tǒng)中只屬于細胞層次
【答案】C
【解析】
【詳解】A. 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有細胞壁,A錯誤;
B. EHEC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含有4種核苷酸,B錯誤;
C. 組成生物體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約有20種,因此EHEC細胞的核糖體在合成蛋白質(zhì)時可能以20種氨基酸為原材料,C正確;
D. 一個EHEC既屬于細胞層次,也屬于個體層次,D錯誤。
3.下列關于人體細胞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和功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胰腺細胞:發(fā)達的內(nèi)質(zhì)網(wǎng)和高爾基體,與分泌功能有關
B. 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細胞膜向腸腔突起,增加吸收面積
C. 成熟紅細胞:沒有細胞核,為運輸氧氣提供更多的空間
D. 卵細胞:體積大,有利于細胞與環(huán)境進行物質(zhì)交換
【答案】D
【解析】
胰腺細胞能分泌胰液,含有多種消化酶,所以含有發(fā)達的內(nèi)質(zhì)網(wǎng)和高爾基體,A正確。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的細胞膜向腸腔突起形成皺褶,增加了吸收面積,B正確。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可以為運輸氧氣提供更多的空間,C正確。卵細胞體積大,儲存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多,但不利于細胞與環(huán)境進行物質(zhì)交換,D錯誤。
點睛:結(jié)構(gòu)與功能相適應,結(jié)構(gòu)決定了功能,有什么樣的結(jié)構(gòu)就具備什么樣的功能。
4.甲、乙、丙是科研人員從哺乳動物早期的細胞中分離出的部分細胞結(jié)構(gòu),并對其核酸分子進行分析,結(jié)果如表所示,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細胞結(jié)構(gòu)



DNA含量%
99.%
30
0
RNA含量%
0.1
70
100
A. 甲是細胞代謝中心和控制遺傳的中心
B. 在低倍光學顯微鏡不能觀察到丙結(jié)構(gòu)
C. 乙是未成熟紅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D. 差速離心法能夠分離出甲、乙、丙三種結(jié)構(gòu)
【答案】A
【解析】
【詳解】A、甲結(jié)構(gòu)中含有大量的DNA,少量的RNA,為細胞核,故甲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A錯誤;
B、丙不含DNA,只含RNA,為核糖體,核糖體在低倍顯微鏡下不能觀察到,B正確;
C、乙含有較多的RNA,也含有DNA,可能為線粒體,是早期紅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C正確;
D、要分離細胞中的各種細胞器和細胞核,可以用差速離心法,D正確。
故選A。
5.線粒體中的琥珀酸脫氫酶催化琥珀酸脫氫,脫下的氫可將藍色的甲烯藍還原成無色的甲烯白。丙二酸與琥珀酸結(jié)構(gòu)相似,可與琥珀酸脫氫酶結(jié)合,但不會脫氫。為探究丙二酸對琥珀酸脫氫反應是否有抑制作用,進行實驗設計。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
A. 實驗假設:丙二酸對琥珀酸脫氫反應有抑制作用
B. 實驗取材:大白鼠心肌細胞含有較多的線粒體,可從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脫氫酶
C. 實驗分組:對照組加琥珀酸、實驗組加丙二酸,兩組都加入甲烯藍和琥珀酸脫氫酶
D. 觀察指標:藍色的甲烯藍還原成無色的甲烯白時間的長短
【答案】C
【解析】
【詳解】A. 實驗可假設丙二酸對琥珀酸脫氫反應有抑制作用,A正確;
B. 線粒體中含琥珀酸脫氫酶,故可選擇大白鼠心肌細胞,從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脫氫酶,B正確;
C. 對照組和實驗組中都要加入琥珀酸,實驗組還需加丙二酸,兩組都加入甲烯藍和琥珀酸脫氫酶,C錯誤;
D. 琥珀酸脫氫酶催化琥珀酸脫氫,脫下的氫可將藍色的甲烯藍還原成無色的甲烯白,而丙二酸可與琥珀酸脫氫酶結(jié)合,但不會脫氫,故不會能藍色的甲烯藍還原成無色的甲烯白,因此可通過觀察藍色的甲烯藍還原成無色的甲烯白時間的長短來判斷假設是否正確,D正確。
6.圖甲為人的成熟紅細胞膜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運輸情況,圖乙表示物質(zhì)運輸 曲線。圖丙中 A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 為1mol/L 的乳糖溶液,半透膜上有圖甲中的蛋白質(zhì)。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圖甲中乳酸和葡萄糖跨膜運輸均與氧氣濃度有關
B. 圖甲中葡萄糖的運輸可以用圖乙中的 M 表示
C. 葡萄糖和乳酸的運輸與細胞膜的流動性無關
D. 圖丙的液面不再變化時,右側(cè)液面高于左側(cè)液面
【答案】D
【解析】
【詳解】A、圖甲中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方式為協(xié)助擴散,不耗能,與氧氣濃度無關;紅細胞無氧呼吸產(chǎn)生的乳酸出來細胞的方式為主動運輸,耗能,故乳酸跨膜運輸與氧氣濃度有關,A錯誤;
B、圖甲中葡萄糖的運輸可以用圖乙中的 N 表示,B錯誤;
C、葡萄糖和乳酸的運輸都需要載體的協(xié)助,故都與細胞膜的流動性有關,C錯誤;
D、圖丙中由于葡萄糖可以向B側(cè)轉(zhuǎn)運,而乳酸不能向A側(cè)轉(zhuǎn)運,故B側(cè)的液面上升,當液面不再變化時,右側(cè)液面高于左側(cè)液面,D正確。
故選D。
7.下列關于實驗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 脂肪鑒定:取材→染色→去浮色→制片→觀察
B. 觀察葉綠體的形態(tài):取材(蘚類小葉)→制片→染色→觀察
C. 質(zhì)壁分離現(xiàn)象:取材→制片→觀察→滴加質(zhì)量濃度為0.3g/ml的蔗糖溶液→觀察
D.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取材→制片→水解→沖洗涂片→染色→觀察
【答案】B
【解析】
脂肪鑒定時,制作臨時裝片的步驟是切取葉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觀察,故A正確;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不需要染色,故B錯誤;觀察質(zhì)壁分離現(xiàn)象時,撕取鱗片葉表皮細胞→制片→觀察→滴加30%的蔗糖溶液→觀察,故C正確;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取材→制片→水解→沖洗涂片→染色→觀察,故D正確。
8.在用酵母菌進行家庭釀酒的過程中,從密閉的發(fā)酵罐中檢測到3種化學物質(zhì),其濃度變化如下圖,圖中P、Q、R三曲線依次代表

A. C2H5OH、CO2、O2 B. C2H5OH、O2、CO2
C. CO2、O2、C2H5OH D. CO2、C2H5OH、O2
【答案】D
【解析】
【詳解】密封發(fā)酵罐中的酵母菌先利用密閉的發(fā)酵罐內(nèi)的氧氣進行有氧呼吸繁殖,所以發(fā)酵罐內(nèi)的O2濃度逐漸降低,CO2逐漸增加;之后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產(chǎn)生C2H5OH和CO2,所以在此過程中C2H5OH和CO2的濃度逐漸增多。綜上所述,圖中P、Q、R三曲線依次代表CO2、C2H5OH、O2,故選D。
9.下面關于光合作用的幾個著名實驗中,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普里斯特利的實驗證明了植物可以通過產(chǎn)生氧氣來更新空氣
B. 薩克斯的實驗的自變量是有無淀粉,所以要暗處理
C. 恩格爾曼的實驗定量分析了水綿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氣量
D. 魯賓和卡門,用18O分別標記H2O和CO2,證明了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氧來源于水
【答案】D
【解析】
【詳解】A、普里斯特利的實驗證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氣,但沒有提出植物能產(chǎn)生氧氣,A錯誤;
B、薩克斯的實驗的自變量是有無光照,B錯誤;
C、恩格爾曼的實驗發(fā)現(xiàn)了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C錯誤;
D、魯賓和卡門,用18O分別標記H2O和CO2,證明了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氧來源于水,D正確。
故選D。
10.某生物興趣小組從湖泊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樣,封裝于6對密封的黑白瓶中(白瓶為透明瓶,黑瓶為不透光瓶),剩余的水樣測得原溶氧量為10mg/L。將6對密封黑白瓶分別置于6種不同的光照條件下(由a→c逐漸加強),其他條件相同,24小時后,實測獲得6對黑白瓶中溶氧量,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光照強度(klx)
0(黑暗)
b
d
c
d
e
白瓶溶氧量mg/ L
3
10
16
24
30
30
黑瓶溶氧量mg/L
3
3
3
3
E
E
A. 瓶中所有生物正常生活所需耗氧量在24h內(nèi)為7mg/L
B. 光照強度為d、e時,黑瓶中溶氧量應為3 mg/L
C. 光照強度為c時,在24h內(nèi)白瓶中植物產(chǎn)生的氧氣量為17 mg/L
D. 光照強度為d時,再增加光照強度,白瓶中溶氧量也不會增加
【答案】C
【解析】
【詳解】A.分析黑瓶可知,24h氧氣的消耗量是10-3=7(mg/L),即瓶中所有生物正常生活所需耗氧量在24h內(nèi)為7mg/L,A正確;
B.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光照強度變化,消耗的氧氣不變,因此光照強度為d、e時,黑瓶中溶氧量應為3mg/L,B正確;
C.光照強度為c時,24h氧氣的増加量是24-10=14(mg/L),呼吸消耗量是7mg/L,因此在24h內(nèi)白瓶中植物產(chǎn)生的氧氣量為14+7=21(mg/L),C錯誤;
D.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d之后再增加光照強度,白瓶中溶氧量也不會增加,D正確。
故選C。
11.如圖是夏季連續(xù)兩晝夜內(nèi),某野外植物CO2吸收量和釋放量的變化曲線圖。S1~S5表示曲線與橫軸圍成的面積。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圖中B點和I點,該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和呼吸作用強度相同
B. 圖中DE段不是直線的原因是夜間溫度不穩(wěn)定,影響植物的呼吸作用
C. 如果S1+S3+S5>S2+S4,表明該植物在這兩晝夜內(nèi)有機物的積累量為負值
D. 圖中S2明顯小于S4,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濃度
【答案】D
【解析】
【詳解】A、B和Ⅰ點植物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釋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為光補償點,A正確;
B、圖中DE段植物只進行細胞呼吸,不是直線的原因是夜間溫度不穩(wěn)定,溫度影響酶的活性,進而影響植物的呼吸作用強度,B正確;
C、S1+S3+S5為無光時呼吸的消耗量,S2+S4為有光時凈光合量,若前者大于后者,則有機物積累量為負,C正確;
D、圖中S2明顯小于S4,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光照強度不同,D錯誤。
故選D。
12.如圖為某動物體內(nèi)細胞分裂的一組圖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上述①、②、③細胞中染色體與DNA分子數(shù)目比例為1∶2
B. 細胞①、②、③、⑤產(chǎn)生的子細胞中均有同源染色體
C. 表示有絲分裂的細胞及分裂的順序是③→②→①
D. ④細胞前一個時期,細胞中染色體與DNA分子數(shù)目比例為1∶2
【答案】D
【解析】
【詳解】細胞中染色體與DNA分子數(shù)目的比例為1∶2的圖形中,應有染色單體,據(jù)圖可知①中無染色單體,只有②③符合,A錯誤;有絲分裂是產(chǎn)生體細胞的分裂方式,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離,因此細胞①③產(chǎn)生的子細胞有同源染色體,②產(chǎn)生的子細胞無同源染色體,而⑤圖是分裂間期,看不出是有絲分裂間期還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B錯誤;①為有絲分裂后期,②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為有絲分裂中期,C錯誤;④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此細胞分裂前,細胞中有染色單體,染色體與DNA分子數(shù)目比例為1∶2,D正確;故選D。
13. 下圖表示雄果蠅細胞分裂過程中DNA含量的變化。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 若圖1表示減數(shù)分裂,則圖1的CD段表示同源染色體分開
B. 若圖1表示減數(shù)分裂,則圖1的BC段一個細胞中可能含有1條或0條Y染色體
C. 若兩圖均表示有絲分裂,則兩圖的DE段一個細胞內(nèi)均只含2個染色體組
D. 若圖1表示減數(shù)分裂、圖2表示有絲分裂,則兩圖的CD段都發(fā)生著絲點分裂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圖1可以表示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DNA和染色體數(shù)量關系。由C到D的原因是由于著絲點的斷裂造成的,A錯誤;對于減數(shù)分裂來說,BC階段可以認為是復制完成到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的過程,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為1條Y染色體,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中由于同源染色體分離,造成一個次級精母細胞中含1條Y染色體,而另一個含有1條X染色體,B正確;若為有絲分裂,則第一個圖DE階段表示后期和末期,一個細胞內(nèi)可能含有2個或4個染色體組,而第二個圖表示末期,每個細胞則含有2個染色體組(注意縱坐標為核內(nèi)DNA的含量),C錯誤;若圖1表示減數(shù)分裂,CD段發(fā)生著絲點分裂,若圖2表示有絲分裂,,則CD階段表示DNA分配到兩個子細胞,為兩個新的細胞核重新形成,D錯誤。
14.在“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三位實驗人員制作洋蔥根尖裝片的操作步驟如表所示(“+”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
實驗人員
操作
取材
解離
漂洗
染色
制片

根尖1~3 mm處





根尖1~3 mm處





根尖5~7 mm處




則甲、乙、丙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分別是(  )
A. 細胞重疊、染色體著色很淺不清楚、細胞分散染色體清楚
B. 細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體、染色體著色清楚、細胞分散染色體清楚
C. 細胞重疊、染色體著色很淺不清楚、細胞著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體
D. 染色體著色很淺不清楚、細胞分散染色體清楚、細胞分散染色體清楚
【答案】C
【解析】
【詳解】根據(jù)題意和圖表分析可知:由于甲沒有進行解離,所以細胞與細胞沒有分離開來而重疊在一起;由于乙沒有進行漂洗,解離液會與染色劑發(fā)生反應,導致染色效果不好,所以染色體著色很淺不清楚;由于丙取材是在根尖5~7mm處,此處已不是分生區(qū),細胞不進行有絲分裂,所以染色質(zhì)不會變成染色體,但操作過程正確,所以細胞著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體,綜上分析,C正確。故選C。
15. 下圖為人體某細胞所經(jīng)歷的生長發(fā)育各個階段示意圖,圖中①~⑦為不同的細胞,a~c表示細胞所進行的生理過程。據(jù)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與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強,分化能力減弱
B. 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細胞內(nèi)的蛋白質(zhì)種類和數(shù)量也相同
C. ②③④細胞的形成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分離和自由組合
D. 進入c過程的細胞,酶活性降低,代謝減慢繼而出現(xiàn)凋亡小體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細胞分化以后,分裂能力下降或失去分裂能力,②③④的分裂能力應低于①,A錯誤;細胞在分裂分化過程中遺傳物質(zhì)保持不變,但在分化過程中基因進行選擇性表達,因此不同種類的細胞中蛋白質(zhì)的種類和數(shù)量不同,B錯誤;基因分離和自由組合只發(fā)生于減數(shù)分裂,而①通過有絲分裂形成②③④,C錯誤;酶活性降低,代謝減慢是細胞衰老的特性,衰老后的細胞將逐漸形成凋亡小體而凋亡,D正確。
16.某研究小組從蛙的精巢中提取一些細胞,測定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無突變發(fā)生),將這些細胞分為三組,每組的細胞數(shù)如圖所示。從圖中所示結(jié)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 乙組細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進行DNA的復制
B. 丙組細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發(fā)生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組合
C. 乙組細胞中既有進行有絲分裂的細胞也有進行減數(shù)分裂的細胞
D. 用藥物阻斷DNA復制會減少甲組細胞的生成
【答案】B
【解析】
【詳解】乙組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和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一致,可能處于間期,有絲分裂前、中和末期,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確;丙組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是體細胞的兩倍,處于有絲分裂后期,不會發(fā)生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組合(只能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B錯誤;乙組細胞可能處于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能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C正確;用藥物阻斷DNA復制,則細胞停留在間期,不能繼續(xù)分裂,所以會減少甲組細胞的生成,D正確。
17.下圖為某哺乳動物體內(nèi)的一組細胞分裂示意圖,據(jù)圖分析正確的是( )

A. 圖中屬于體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有①③⑤
B. 圖③中有2對同源染色體,2個四分體
C. 圖②產(chǎn)生的子細胞一定為精細胞
D. 圖示5個細胞均具有同源染色體
【答案】C
【解析】
【詳解】A、由分析可知:圖中屬于體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有③⑤,A錯誤;
B、圖③為有絲分裂中期,其中有2對同源染色體,0個四分體,B錯誤;
C、圖②為次級精母細胞,產(chǎn)生的子細胞一定為精細胞,C正確;
D、圖示5個細胞中,除了圖②外均具有同源染色體,D錯誤。
故選C。
18.如圖表示細胞分裂和受精作用過程中,核DNA含量的變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a、b、c分別進行減數(shù)分裂、受精作用、有絲分裂
B. CD與OP的染色體數(shù)相同
C. JK發(fā)生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與分開
D. 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發(fā)生了受精作用
【答案】B
【解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a階段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含量變化規(guī)律;b階段表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DNA含量變化規(guī)律;c階段表示受精作用(ML)和有絲分裂過程中DNA數(shù)目變化規(guī)律。
a階段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含量變化規(guī)律,b階段表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DNA含量變化規(guī)律,c階段表示受精作用和有絲分裂,A錯誤;圖中CD和OP都表示有絲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所以CD與OP的染色體數(shù)相同,B正確;JK發(fā)生細胞分裂,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末期,而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與分開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C錯誤;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發(fā)生了DNA的復制,D錯誤。
19.薺菜果實性狀——三角形和卵圓形由位于兩對染色體上的基因A、a和B、b決定。AaBb個體自交,F(xiàn)1中三角形:卵圓形=301:20。在F1的三角形果實薺菜中,部分個體無論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為三角形果實,這樣的個體在F1三角形果實薺菜中所占的比例為( )
A. 1/15 B. 7/15 C. 3/16 D. 7/16
【答案】B
【解析】
【詳解】由以上分析可知,F(xiàn)1中三角形個體的基因型及比例為9/16A_B_(1/16AABB、2/16AABb、2/16AaBB、4/16AaBb)、3/16A_bb(1/16AAbb、2/16Aabb)、3/16aaB_(1/16aaBB、2/16aaBb),其中1/16AABB、2/16AABb、2/16AaBB、1/16AAbb、1/16aaBB無論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為三角形果實,比例為1/16+2/16+2/16+1/16+1/16=7/16,F(xiàn)1三角形果實薺菜的比例為15/16,故這樣的個體在F1三角形果實薺菜中所占的比例為7/16╳16/15=7/15。
故選B。
20.一種長尾小鸚鵡的羽色由位于兩對常染色體上完全顯性的等位基因B、b和Y、y控制,其中B基因控制產(chǎn)生藍色素,Y基因控制產(chǎn)生黃色素,藍色素和黃色素混在一起時表現(xiàn)為綠色。兩只綠色鸚鵡雜交,F(xiàn)1出現(xiàn)綠色、藍色、黃色、白色四種鸚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親本兩只綠色鸚鵡的基因型相同
B. F1綠色個體的基因型可能有四種
C. F1藍色個體自由交配,后代藍色個體中純合子占1/2
D. F1中藍色個體和黃色個體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個體占2/9
【答案】D
【解析】
【詳解】根據(jù)以上分析已知,親本兩只綠色鸚鵡的基因型都是YyRr,A正確;子一代綠色的基因型共有四種,分別是YYRR、YYRr、YyRR、YyRr,B正確;F1藍色個體基因型及其比例為BByy:Bbyy=1:2,產(chǎn)生的配子的種類及其比例為By:by=2:1,因此F1藍色個體自由交配,后代藍色個體中純合子占(2/3×2/3)÷(1-1/3×1/3)=1/2,C正確;F1中藍色個體(B_yy)和黃色個體(bbY_)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bbyy)個體占1/3×1/3=1/9,D錯誤。
21.在阿拉伯牽?;ǖ倪z傳實驗中,用純合紅色牽?;ê图兒习咨珷颗;s交,F(xiàn)1 全是粉紅色牽?;ǎ畬?F1 自交后,F(xiàn)2 中出現(xiàn)紅色、粉紅色和白色三種類型的牽?;?,比例為 1:2:1,如果將 F2 中的所有粉紅 色的牽牛花和白色的牽?;ň鶆蚧旌戏N植,進行自由授粉,則后代中紅色花所占比例為( )
A. 1/2 B. 1/4 C. 1/6 D. 1/9
【答案】D
【解析】
【詳解】根據(jù)基因的分離定律:假設紅色牽?;ɑ蛐蜑锳A、粉紅色牽?;ɑ蛐蜑锳a,F(xiàn)2中白色、粉紅色牽?;ǖ谋壤╝a:Aa)為1:2,即a的基因頻率為1/3aa+1/2×2/3Aa=2/3,A的基因頻率為1/3,子代中aa占2/3×2/3=4/9,Aa占2×2/3×1/3=4/9,AA占1/3×1/3=1/9,即后代中紅色花(AA)所占比例為1/9.故選D。
22.用小球做遺傳規(guī)律模擬實驗,每個桶中兩種球的數(shù)量相等。每次分別從Ⅰ、Ⅱ、Ⅲ三個小桶中的某兩個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多次重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用Ⅰ、Ⅱ兩桶中抓的球做統(tǒng)計可模擬兩種類型的雌雄配子隨機結(jié)合的過程
B. 用Ⅱ、Ⅲ兩桶中抓的球做統(tǒng)計可模擬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的過程
C. Ⅰ、Ⅱ兩桶中小球的總數(shù)不相等不影響實驗結(jié)果
D. 每次將抓取的小球放在另外一個小桶中進行統(tǒng)計、匯總
【答案】D
【解析】
【詳解】A、Ⅰ、Ⅱ小桶可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從Ⅰ、Ⅱ小桶各拿一個小球模擬遺傳因子的分離即D與d分離,把兩個小球放在一起模擬雌雄配子隨機結(jié)合的過程,即D與D、D與d、d與d隨機結(jié)合,A正確;
B、II、Ⅲ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兩對等位基因,如果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則可模擬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的過程,B正確;
C、每只小桶內(nèi)兩種小球的數(shù)量必須相等,表示兩種配子的比是1:1,但生物的雌雄配子數(shù)量不一定相同,一般雄性多于雌性,所以每只小桶內(nèi)小球的總數(shù)不一定要相等,C確;
D、每次將抓取的小球放回原小桶中,搖勻,保證隨機抓取每種小球的概率是相等的,D錯誤。
23.馬的黑色與棕色是一對相對性狀,現(xiàn)有黑色馬與棕色馬交配的不同組合及結(jié)果如下
①黑×棕→1匹黑
②黑×黑→2匹黑
③棕×棕→3匹棕
④黑×棕→1匹黑+1匹棕
根據(jù)上面的結(jié)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黑色是顯性性狀,棕色是隱性性狀
B. 棕色是顯性性狀,黑色是隱性性狀
C. 交配的不同組合中的黑馬和棕馬肯定都是純合子
D. 無法判斷顯隱性,也無法判斷哪種馬是純合子
【答案】D
【解析】
【詳解】由于產(chǎn)生的后代數(shù)目少,存在偶然性,所以①組雖然是表型不同個體交配,后代出現(xiàn)一種表型,但無法判斷顯隱性,②③組是相同表型個體交配,后代只有和親本表型相同個體,無法判斷顯隱性,④組只能說明一個親本是隱性純合子,一個是顯性雜合子,但無法判斷什么性狀是顯性,綜合分析D正確。
故選D。
24.一株基因型為Dd的雜合植株自交時,含有隱性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則自交后代的DD、Dd、dd三種基因型比例是( )
A. 1:1:1 B. 4:4:1 C. 2:3:1 D. 1:2:1
【答案】C
【解析】
Dd植株中雌配子有1/2D+1/2d,雄配子d有50%的致死,說明雄配子是1/2D+1/2×1/2d,也就是雄配子中有2/3D+1/3d。所以后代各種基因型的頻率:
雌雄配子以及后代基因型概率
2/3D
1/3d
1/2D
1/3DD
1/6Dd
1/2d
1/3Dd
1/6dd
故后代各種基因型所占的比例為:DD:Dd:dd=2:3:1,故C正確。
25.人類的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在一家系中,某女子正常,其弟是白化?。涣硪患蚁抵校衬姓?,其母是白化病。家系其他成員均正常,試分析他們?nèi)绻榕?,生下一個白化病孩子的概率為
A. 0 B. 1/3 C. 1/6 D. 1/12
【答案】C
【解析】
【詳解】根據(jù)題意可知,家系中其他成員均正常,在一家系中,某女子正常,其弟白化?。╝a),則雙親均為Aa,因此女子的基因型為1/3AA、2/3Aa;另一家系中,某男正常,其母是白化?。╝a),因此該男子的基因型為Aa,因此該女子和該男子婚配,生下一個白化病孩子(aa)的幾率=2/3×1/4=1/6,C正確。
26.已知A與a、B與b、C與c3對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都是完全顯性,基因型為 AaBbCc的個體自交。下列關于其自交后代的推測,正確的是( )
A. 表現(xiàn)型有8種,基因型有3種, AaBbCc個體的比例為1/16
B. 表現(xiàn)型有4種,基因型有6種, aabbcc個體的比例為3/64
C. 表現(xiàn)型有8種,基因型有8種, Aabbcc個體的比例為1/27
D. 表現(xiàn)型有8種,基因型有27種,aaBbCc個體的比例為1/16
【答案】D
【解析】
【詳解】A、由于Aa自交產(chǎn)生的表現(xiàn)型有兩種,基因型有三種,根據(jù)自由組合定律可知,AaBbCc的個體自交產(chǎn)生的后代的表現(xiàn)型有23=8種,基因型有33=27種, AaBbCc個體的比例為:(1/2)3=1/8,A錯誤;
B、根據(jù)A項分析可知:表現(xiàn)型有23=8種,基因型有33=27種, aabbcc個體的比例為(1/4)3=1/64,B錯誤;
C、根據(jù)A的分析可知,表現(xiàn)型有8種,基因型有27種, Aabbcc個體的比例為1/2×1/4×1/4=1/32,C錯誤;
D、表現(xiàn)型有8種,基因型有27種,aaBbCc個體的比例為1/4×1/2×1/2=1/32=1/16,D正確。
故選D。
27.早金蓮由三對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長度,這三對基因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作用相等且具疊加性。已知每個顯性基因控制花長為5mm,每個隱性基因控制花長為2mm。花長為24mm的同種基因型個體相互授粉,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其中與親本具有同等花長的個體所占比例是
A. 1/16 B. 2/16 C. 5/16 D. 6/16
【答案】D
【解析】
【詳解】根據(jù)題意花長為24mm的個體中應該有(24-12)÷3=4個顯性基因,且后代有性狀分離,不可能是純合子,所以基因型可能是AaBbCC、AaBBCc、AABbCc。以AaBbCC為例,其自交后代含有4個顯性基因的比例為1/4×1/4×1+1/4×1/4×1+1/2×1/2×1=6/16。
28.已知紅玉杏花朵顏色由A、a和B、b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共同控制,基因型為AaBb的紅玉杏自交,子代F1中的基因型與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 _
表現(xiàn)型
深紫色3/16
淡紫色6/16
白色7/16
A. F1中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與aabh植株雜交,子代中開白色花的個體占1/4
B. F1中淡紫色的植株自交,子代中開深紫色花的個體占5/24
C. F1中深紫色的植株自由交配,子代深紫色植株中純合子為5/9
D. F1中純合深紫色植株與F1中雜合白色植株雜交,子代中基因型AaBb的個體占1/8
【答案】B
【解析】
【詳解】A、F1中AaBb的植株與aabh植株雜交,子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1:1:1:1,其中中開白色花的個體aaBb、aabb共占2/4 ,A錯誤;
B、F1中淡紫色的植株(AaBb:AABb=2:1)自交,子代中開深紫色花的個體占2/3×3/4×1/4+1/3×1×1/4=5/24 ,B正確;
C、F1中深紫色的植株(AAbb:Aabb=1:2)自由交配,1/3AAbb與2/3Aabb產(chǎn)生的配子比例為2/3Ab和1/3ab,1/3AAbb和2/3Aabb自由交配產(chǎn)生的深紫色植株為AAbb=2/3×2/3=4/9,Aabb=2×2/3×1/3=4/9,所以深紫色植株中純合子為4/8,即1/2,C錯誤;
D. F1中純合深紫色植株(AAbb)與F1中雜合白色植株(AaBB:aaBb=1:1)雜交,子代中基因型AaBb的個體占1/2×1/2+1/2×1/2=1/2,D錯誤。
故選B。
29.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fā)育而來的,雄蜂在產(chǎn)生精子時染色體數(shù)目不減半。蜂王和雄蜂雜交后,讓F1雌雄個體隨機交配產(chǎn)生的F2中,雄蜂基因型有AB、Ab、aB、ab四種,雌蜂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種,則親本的基因型是( )
A. aabb×AB B. AaBb×Ab
C. AAbb×aB D. AABB×ab
【答案】D
【解析】
【詳解】由于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fā)育成的,故根據(jù)后代F1中雄蜂的基因型可知親代雌蜂產(chǎn)生的配子類型為AB、Ab、aB、ab四種,據(jù)此可推測出親本中的雌蜂的基因型為AaBb,再分析F1中的雌蜂的四種基因型: AABb、AAbb、AaBb、Aabb,由于雌蜂是由受精卵發(fā)育來的,我們把其中雌性配子的基因型去掉,不難看出親本雄蜂提供了一種類型的精子,基因型為ab,即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ab,D正確。
故選D。
30.用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與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雜交得F1,F(xiàn)1自交得F2,F(xiàn)2的性狀分離比為3:1。假如這兩對基因都是完全顯性遺傳,則F1中兩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最可能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詳解】A、細胞中G和H、g和h為非等位基因,不會出現(xiàn)在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上,A錯誤;
B、細胞中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它們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自交后代會出現(xiàn)9:3:3:1的性狀分離比,不會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B 錯誤;
C、細胞中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它們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自交后代出現(xiàn)1:2:1的性狀分離比,不會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C錯誤;
D、細胞中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它們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自交后代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D正確。
故選D。
二、非選擇題
31.黃瓜是雌雄同株、異花授粉的二倍體植物,果皮顏色(綠色和黃色)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為了判斷這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某同學分別從某種群中機選取兩個個體進行雜交實驗,請回答:
(1)孟德爾在發(fā)現(xiàn)分離定律的過程中運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同學做的兩個實驗,實驗一:綠色果皮植株自交;實驗二:上述綠色果皮植株做父本、黃色果皮植株母本進行雜交,觀察F1的表現(xiàn)型。
實驗一后代有性狀分離,即可判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顯性。
實驗一后代沒有性狀分離,則需通過實驗二進行判斷。
若實驗二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則綠色為顯性:
若實驗二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黃色為顯性。
【答案】 (1). 假說—演繹法 (2). 綠色 (3). 全部為綠色 (4). 全部為黃色 或 黃色:?綠色=1:1
【解析】
【詳解】(1)孟德爾在發(fā)現(xiàn)分離定律的過程中運用的方法是假說—演繹法。
(2)正交與反交實驗可以判斷是細胞核遺傳還是細胞質(zhì)遺傳,或者是判斷是常染色體遺傳還是伴性遺傳,如果顯性性狀是雜合子,則不能判斷顯隱性關系。
①綠色果皮植株自交,如果后代發(fā)生性狀分離,說明綠色果皮的黃瓜是雜合子,雜合子表現(xiàn)的性狀是顯性性狀,因此可以判斷綠色是顯性性狀。
②若實驗一后代沒有性狀分離,說明綠色是純合子,可能是顯性性狀(AA,用A表示顯性基因,a表示隱性基因),也可能是隱性性狀(aa),則需通過實驗二進行判斷:
如果綠色果皮是顯性性狀,上述綠色果皮植株做父本,黃色果皮植株做母本進行雜交,雜交后代都是綠色果皮,也就是AA(綠色)×aa(黃色)→Aa(綠色)。
如果黃色是顯性性狀,則綠色(aa)與黃色果皮(A_)植株雜交,則雜交后代會出現(xiàn)黃色果皮(Aa)。也即如果黃色個體為純合子(AA),則其后代都是黃色,如果是雜合子(Aa),則其后代黃色:綠色=1:1。
32.下圖1是某二倍體生物的細胞分裂示意圖,圖2表示細胞分裂過程中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的變化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甲細胞的名稱是_______,含_____條染色單體、____個核DNA分子。
(2)圖1中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是_________。圖1中處于減數(shù)分裂時期的細胞是______。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圖1中的___________細胞。
(3)圖2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4)圖1中____________細胞中每條染色體上的DNA含量對應圖2中的cd段。
【答案】 (1). 初級精母細胞 (2). 8 (3). 8 (4). 甲、乙 (5). 甲、丙 (6). 甲 (7). DNA復制 (8). 著絲點分裂 (9). 甲
【解析】
【詳解】(1) 圖1中甲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其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nèi)凹陷,所以甲細胞的名稱是初級精母細胞。甲細胞含4條染色體,每條染色體含有2條染色單體、2個DNA分子,因此共含有8條染色單體、8個核DNA分子。
(2) 圖1中的甲、乙細胞都含有同源染色體。圖1中的甲、丙細胞分別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即發(fā)生在圖1中的甲細胞。
(3) 圖2顯示:bc段每條染色體的DNA含量增倍,形成的原因是DNA復制;de段每條染色體的DNA含量減半,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
(4) 圖2中的cd段每條染色體的DNA含量為最大值,說明存在染色單體,因此圖1中甲細胞中每條染色體上的DNA含量對應圖2中的cd段。
33.某種動物的體色由兩對等位基因D、d和T、t控制,D和d分別控制黑色和白色,并且當T基因存在時,D基因不能表達。某人做了相關的雜交實驗,其部分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親本組合
子一代(F1)
子二代(F2)
純合白色×純合白色
白色
白色:黑色=13:3
(1)該實驗說明體色基因的遺傳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2)兩親本白色個體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____。
(3)現(xiàn)讓F2中黑色個體自由交配,則產(chǎn)生的后代中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為____________。
(4)已知該動物的眼色和毛的長短由另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如下表),且均位于常染色體上,其中A、a位于該動物的3號常染色體上。
眼色
黑色
A
毛的長短

長毛
B
棕色
a
短毛
b
現(xiàn)有一只基因型為AaBb的該雄性動物,及多只表現(xiàn)型為黑眼長毛和棕色眼短毛的純種雌性動物,現(xiàn)在要確定另一對等位基因是否位于3號染色體,請設計雜交實驗,并預測實驗的結(jié)果和結(jié)論。
實驗步驟:
①讓基因型為AaBb的該雄性動物與多只表現(xiàn)型為____________的雌性動物交配。
②統(tǒng)計子代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
實驗結(jié)果分析:
①若子代中出現(xi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B、b基因不在3號染色體上。
②若子代中出現(xi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B、b基因位于3號染色體上。
【答案】 (1). 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2). ddtt和DDTT (3). (黑色):(白色)=8:1 (4). 棕色眼短毛 (5). 四種表現(xiàn)型,黑色眼長毛、棕色眼短毛、黑色眼短毛、棕色眼長毛,且比例為1:1:1:1。 (6). 兩種表現(xiàn)型,黑色眼長毛和棕色眼短毛或黑色眼短毛、棕色眼長毛,且比例為1:1。
【解析】
【詳解】(1)由子二代中的性狀分離比可知該動物體色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2)兩親本白色個體的基因型分別為ddtt和DDTT。
(3)F2中黑色個體的基因型為DDtt或Ddtt,比例為1:2,則讓F2中黑色個體自由交配,在計算時可以只計算D和d這一對相關基因即可,則黑身個體自由交配產(chǎn)生dd的概率為2/3×2/3×1/4=1/9,則D—的比例為1-1/9=8/9,綜合分析可推測產(chǎn)生的后代中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為8/9D—tt(黑色):1/9ddtt(白色)=8:1。
(4)現(xiàn)有一只基因型為AaBb雄性動物,表現(xiàn)型為黑眼長毛,及多只表現(xiàn)型為黑眼長毛(AABB)和棕色眼短毛(aabb)的純種雌性動物,為了檢驗親本中的雄性個體產(chǎn)生的配子類型應該選擇測交的方法,即應該選擇棕色眼短毛(aabb)的純種雌性動物與該雄性動物進行交配。
實驗結(jié)果分析:
若子代中出現(xiàn)四種表現(xiàn)型,黑色眼長毛、棕色眼短毛、黑色眼短毛、棕色眼長毛,且比例為1:1:1:1,則說明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即B、b基因不在3號染色體上。
②若子代中出現(xiàn)兩種表現(xiàn)型,黑色眼長毛和棕色眼短毛或黑色眼短毛、棕色眼長毛,且比例為1:1。,則可說明兩對基因的遺傳不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即B、b基因位于3號染色體上。
34.生物是一門實驗學科,某中學的同學在高一時用牽?;ㄗ鲭s交實驗,高二時得到子代,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

父本
母本
子代
一班
1朵紅花
1朵紅花
298朵紅花、101朵藍花
二班
1朵藍花
1朵藍花
紅花、藍花(沒有意識到要統(tǒng)計數(shù)量比)
三班
1朵紅花
1朵藍花
紅花、藍花(沒有意識到要統(tǒng)計數(shù)量比)
四班
1朵紅花
1朵紅花
全紅花
(1)若四個班的同學沒有進行交流,且均以為花色僅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則________班和________班對顯隱性的判斷剛好相反。四個班經(jīng)過交流后,對該現(xiàn)象提出了兩種可能的假說:
假說一:花色性狀由三個復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決定藍色,A+和a都決定紅色,A+相對于A、a是顯性,A相對于a是顯性。若該假說正確,則一班同學所用的兩朵親代紅花的基因型組合方式可能為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兩種情況。
假說二:花色性狀由三個復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1和a2在一起時,才會表現(xiàn)為藍色,其他情況均為紅色,A相對于a1、a2為顯性。能否僅根據(jù)一班F1的數(shù)量比判斷哪種假說是正確的?________(填“能”或“不能”)。
(2)將一班F1中的藍色花進行自交得一班F2,將二班F1中的紅色花自交得二班F2。到了高三,統(tǒng)計得到一班F2中紅花個體和藍花個體各占一半,則一班同學可以據(jù)此判斷自己高一時所用的兩朵紅花親本的基因型為________,并且可推測二班F2中的花色比例應為________。
【答案】 (1). 一 (2). 二 (3). A+A (4). A+A (5). A+A (6). A+a (7). 不能 (8). Aa1和Aa2 (9). 紅∶藍=1∶0(全為紅花)
【解析】
【詳解】(1)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若四個班的同學沒有進行交流,且均以為花色僅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則一班和二班對顯隱性的判斷剛好相反。四個班經(jīng)過交流后,對該現(xiàn)象提出了兩種可能的假說:
假說一:花色性狀由三個復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決定藍色,A+和a都決定紅色,A+相對于A、a是顯性,A相對于a是顯性??芍t花的基因型為A+_和aa,藍花的基因型為A_。若該假說正確,則一班同學所用的兩朵親代紅花的基因型組合方式可能為①A+A×A+A,②A+A×A+a 兩種情況。前一種情況的后代為(1A+A+、2 A+A):1AA=3:1,后一種情況的后代為(1A+A+、1A+a、1A+A):1Aa=3:1
假說二:花色性狀由三個復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1和a2在一起時,才會表現(xiàn)為藍色,其他情況均為紅色,A相對于a1、a2為顯性。則Aa1×Aa2的后代為(1AA、1Aa1、1Aa2):a1a2=3:1。因此,兩種假說都有可能,所以不能僅根據(jù)一班Fl的數(shù)量比判斷哪種假說正確。
(2)將一班F1中的藍色花進行自交得一班F2,將二班F1中的紅色花自交得二班F2。到了高三,統(tǒng)計得到一班F2中紅花個體和藍花個體各占一半,(這說明假說一是錯誤的,因為如果根據(jù)假說一,F(xiàn)2中紅花個體和藍花個體不會出現(xiàn)各占一半,也即不會得到這一結(jié)果,但根據(jù)假說二,F(xiàn)1的基因型是a1a2,讓其自交,后代是a1a1、a2a2和a1a2、a1a2、其中a1a1、a2a2是紅色,a1a2、a1a2是藍色,與結(jié)果吻合)。所以一班同學可以據(jù)此判斷自己高一時所用的兩朵紅花親本的基因型為Aa1和Aa2。同樣可知二班F1中紅花的基因型為a1a1或a2a2。讓這樣的紅花自交,后代花色將是紅∶藍=1∶0(全為紅花)。
35. 某種植物的花色有紫、紅、白三色,該花色受三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基因與花色的關系如下圖,只要有A或B基因,白色前體物質(zhì)就可合成紅色素,回答下列問題:

(1)純合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種,寫出純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  。
(2)純合紅花植株甲與純合紅花植株乙雜交,F1全為紅花,F1自交,F2中紅花∶白花=15∶1,則甲的基因型為  。
(3)讓純合白花植株與(2)題中的F1雜交,子代中出現(xiàn)紫花,則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  。
(4)現(xiàn)有一紫花植株,讓其自交,所結(jié)種子再種植,植株中紫花∶紅花∶白花=45∶15∶4,則該紫花植株的基因型為    。
【答案】(1)三 aabbCC、aabbcc
(2)AAbbcc或aaBBcc
(3)紫花∶白花=3∶1
(4)AaBbCc
【解析】
【詳解】(1)純合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共三種,純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aabbCC、aabbcc有共兩種。
(2)純合紅花植株甲與純合紅花植株乙雜交,F(xiàn)1全為紅花,F(xiàn)1自交,F(xiàn)2中紅花:白花=15:1,說明F1的基因型為AaBbcc.因此,純合紅花植株甲的基因型為AAbbcc或aaBBcc,與甲雜交的純合紅花植株乙的基因型為aaBBcc或AAbbcc。
(3)由于純合白花植株與(2)題中的F1AaBbcc雜交,子代中出現(xiàn)紫花,說明純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CC.因此,子代的基因型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紫花:白花=3:1。
(4)根據(jù)紫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___C_或__B_C_,自交后代有紅花,說明含有c基因,后代有白花,說明有a和b基因。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Cc或aaBbCc,自交后代不可能出現(xiàn)紫花:紅花:白花=45:15:4,所以該紫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Cc。

英語朗讀寶
相關資料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