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山西省平遙中學校2018-2019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試卷
展開
山西省平遙中學校2018-2019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試卷本試卷滿分100分 考試時間90分鐘 一、選擇題(共60分,每小題2分)1.在制果酒、果醋、泡菜時,發(fā)酵過程中對氧氣的需求情況分別是 A.無氧、有氧、無氧 B.有氧、無氧、無氧C.無氧、有氧、有氧 D.兼氧、無氧、有氧2.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中,用到的微生物分別是A.酵母菌、酵母菌、毛霉、乳酸菌 B.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C.毛霉、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 D.酵母菌、乳酸菌、毛霉、醋酸菌3.下列關于腐乳制作過程相關的操作,錯誤的是A.在腐乳制作過程中要有能產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參與B.豆腐塊裝瓶時,為了避免影響口味,逐層加鹽量應大致相等C.加鹽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D.裝瓶時,要將瓶口通過酒精燈火焰,迅速用膠條密封保存4.豆腐上長出了毛霉之后,下一步要加鹽腌制,其中不屬于加鹽作用的是A.調味 B.可使豆腐析出水分,使豆腐塊變硬C.促進毛霉的繼續(xù)生長 D.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避免豆腐變質5.在家庭中用鮮葡萄制作果酒時,正確的操作是 A.必須讓發(fā)酵裝置接受光照 B.給發(fā)酵裝置適時排氣C.向發(fā)酵裝置通入空氣 D.將發(fā)酵裝置放在45℃處6.測定泡菜樣品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時,氫氧化鋁乳液的作用是A.與亞硝酸鹽發(fā)生顏色反應B.提取泡菜樣品中的亞硝酸鹽C.吸附泡菜汁中的雜質,使泡菜汁透明澄清D.用于制備標準顯色液7.測定泡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的操作中,用不到的試劑是A.對氨基苯磺酸溶液 B.N-1-萘基乙二銨鹽酸鹽溶液C.氯化鎘和氯化鋇溶液 D.班氏溶液8.市售腐乳有時口感不好,豆腐較硬,產生此現(xiàn)象的原因不包括A.豆腐塊的含水量太低 B.發(fā)酵時間太長
C.調味品加入量不足等 D.菌種不純、菌種變異、菌種老化等9.關于亞硝酸鹽含量測定原理的正確描述是 A.重氮化→酸化→顯色→比色 B.重氮化→酸化→比色→顯色C.酸化→重氮化→顯色→比色 D.酸化→重氮化→比色→顯色10.下圖為蘋果酒的發(fā)酵裝置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發(fā)酵過程中酒精的產生速率越來越快
B.集氣管中的氣體是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的 CO2
C.發(fā)酵過程中酵母種群呈“J”型增長
D.若發(fā)酵液表面出現(xiàn)菌膜,最可能原因是發(fā)酵瓶漏氣 11.下列關于滅菌和消毒的理解,正確的是A.醫(yī)務人員進入工作區(qū)要全身滅菌B.接種疫苗前要對注射區(qū)域進行消毒C.消毒與滅菌的含義本質是相同的D.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灼燒法和高壓蒸汽法12.下表是培養(yǎng)炭疽桿菌的血瓊脂培養(yǎng)基成分,據表分析“血瓊脂培養(yǎng)基”屬于蛋白胨10g牛肉粉3g氯化鈉5g脫纖維羊血(含多種生長因子)50mL瓊脂15g去離子水1000mLA.鑒別培養(yǎng)基 B.選擇培養(yǎng)基C.固體培養(yǎng)基 D.液體培養(yǎng)基13.下列關于培養(yǎng)基的敘述,錯誤的是
A.氮源、無機鹽、水等是微生物生長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要素
B.根據微生物對碳源需要的差別,使用不同碳源的培養(yǎng)基
C.可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磷酸氫二鉀或磷酸二氫鉀,用于維持pH的相對穩(wěn)定
D.制備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培養(yǎng)基的操作順序為計算、稱量、溶化、倒平板、滅菌14.下列分離纖維素分解菌的實驗過程中操作有誤的是
A.經選擇培養(yǎng)后將樣品涂布到鑒別纖維素分解菌的培養(yǎng)基上
B.選擇培養(yǎng)這一步可省略,但培養(yǎng)的纖維素分解菌少
C.加剛果紅染色后,可在實驗組菌落周圍出現(xiàn)明顯的透明圈
D.對照組可用同樣的培養(yǎng)液涂布到不含纖維素的培養(yǎng)基上15.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分別是A.CO2和N2 B.葡萄糖和NH3 C.CO2和尿素 D.葡萄糖和尿素16.平板冷凝后,要將平板倒置,其原因是A.接種時再拿起來方便 B.在皿底上標記日期等方便C.正著放置容易破碎 D.防止皿蓋上的冷凝水落入培養(yǎng)基造成污染17.某生物興趣小組以帶有落葉的表層土壤(深5cm左右)為實驗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適宜溫度下的分解作用,對土壤處理情況見下表。與此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1組2組3組4組土壤處理滅菌不滅菌滅菌不滅菌濕潤濕潤較干燥較干燥A.探究的問題是不同土壤溫度條件下,土壤微生物對落葉的分解作用B.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是否滅菌,4個實驗組相互對照C.作為實驗材料的落葉需經過滅菌處理,因為落葉上有微生物,可分解自身D.預期結論是1、3組的落葉被不同程度的分解,2、4組中的落葉不被分解18.關于實驗室培養(yǎng)和純化大腸桿菌過程中的部分操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配制培養(yǎng)基、倒平板、接種需要在酒精燈火焰旁進行B.倒平板時,倒入的培養(yǎng)基冷卻后蓋上培養(yǎng)皿的皿蓋C.劃線接種時,灼燒接種環(huán)后立即進行再次劃線D.劃線接種結束后,需將平板倒置后放入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19.用平板劃線法或稀釋涂布平板法純化大腸桿菌時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養(yǎng)基 ②都需要使用接種針進行接種 ③都需要在火焰旁進行接種 ④都可以用來計數(shù)活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下列關于纖維素分解菌分離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通常采用剛果紅染色法篩選纖維素分解菌B.當纖維素被纖維素分解菌釋放的纖維素酶分解后,培養(yǎng)基中會出現(xiàn)透明圈C.該實驗選擇培養(yǎng)用的培養(yǎng)基為選擇培養(yǎng)基D.在用剛果紅染色時只能先培養(yǎng)微生物再加入剛果紅,不能在倒平板時加入21.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測定同一土壤樣品中的細菌數(shù),在對應稀釋倍數(shù)為10的培養(yǎng)基中得到以下幾種統(tǒng)計結果,正確的是A.涂布了1個平板,統(tǒng)計菌落數(shù)230B.涂布了2個平板,統(tǒng)計菌落數(shù)215和260,取平均值為238C.涂布了3個平板,統(tǒng)計菌落數(shù)21、212和256,取平均值為163D.涂布了3個平板,統(tǒng)計菌落數(shù)210、240和250,取平均值為23322.下列關于果膠酶說法正確的是 A.果膠酶可以分解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纖維素B.果膠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種高分子化合物C.果膠酶不特指某種酶,而是分解果膠的一類酶的總稱D.果膠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或RNA23.在果膠酶處理果泥時,為了使果膠酶能夠充分地催化反應,應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蘋果泥用量 B.加大果膠酶用量 C.進一步提高溫度 D.用玻璃棒進行攪拌 24.某興趣小組設計實驗探究蛋白酶洗衣粉洗滌效果,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本實驗的自變量只有溫度一個B.可用毛衣上的油漬為實驗材料C.蛋白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一定比普通洗衣粉好D.本實驗的觀察指標可能是單位時間內污漬殘留量25.下列關于固定化酶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固定化酶易溶于水B.固定化酶可再次利用,降低了生產成本C.固定后的酶既能與反應物接觸,又能與反應物分離D.固定化酶是一種新型酶制劑26.下列有關固定化酵母細胞制備步驟不恰當?shù)氖?/span>A.應使干酵母與水混合并攪拌,以利于酵母菌活化B.配制海藻酸鈉溶液時要用小火間斷加熱方法C.向剛溶化好的海藻酸鈉溶液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細胞,充分攪拌并混合均勻D.將與酵母混勻的海藻酸鈉液注入CaCl2溶液中,會觀察到CaCl2溶液有凝膠珠形成27.下列關于電泳技術分離蛋白質原理的敘述,正確的是
A.蛋白質中含有游離的氨基,是堿性電解質
B.蛋白質中含有游離的羧基,是酸性電解質
C.蛋白質在電場中可以向與其自身所帶電荷相同的電極方向移動
D.蛋白質在電場中可以向與其自身所帶電荷相反的電極方向移動28.下列有關“DNA粗提取與鑒定”實驗原理的敘述正確的是 A.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隨NaCl溶液濃度的降低而減小 B.利用DNA不溶于酒精的性質,可除去細胞中溶于酒精的物質而得到較純的DNA C.DNA是大分子有機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某些有機溶劑 D.在沸水中,DNA遇二苯胺會出現(xiàn)紫色反應29.凝膠色譜法分離蛋白質的主要依據是A.溶解度大小 B.相對分子質量大小C.吸附性質 D.所帶電荷的性質和多少30.如圖是微生物平板劃線示意圖,劃線的順序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確的是A.操作前要將接種環(huán)放在火焰邊灼燒滅菌B.劃線操作須在火焰上進行C.在5區(qū)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D.在12345區(qū)域中劃線前后都要對接種環(huán)滅菌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15分)圖示某實驗小組從土壤中篩選能高效降解地溝油細菌的過程。請回答:(1)土壤樣品應該采集自 的土壤中。(2)圖中的細菌培養(yǎng)基中主要物質有水、無機鹽、 、 ,從培養(yǎng)基的物理狀態(tài)分析,在該培養(yǎng)基的配制過程中,還需要加入 。(3)圖中的選擇培養(yǎng)基應以 為唯一碳源。在鑒別培養(yǎng)基中可加入適量的________________(試劑)于平板中的菌落周圍,洗去浮色后,如果菌落周圍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則說明此菌株能夠降解地溝油中的脂肪。(4)若使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對菌液中細菌進行計數(shù),需先將菌液進行 ,然后將不同濃度的菌液用 涂布到固體培養(yǎng)基表面,培養(yǎng)后計數(shù)。采用這種計數(shù)方法統(tǒng)計到的細菌數(shù)目往往比實際數(shù)目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為了排除________________,需設置接種等量無菌水的培養(yǎng)基作為空白對照。32.(10分) 根據材料回答下列有關問題。Ⅰ.某大學科研人員利用雙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聯(lián)劑(使酶相互連接),海藻酸鈉來包埋小麥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質,并對其最佳固定條件進行了探究。下圖顯示的是部分研究結果。(注:酶活力為固定化酶催化化學反應的總效率,包括酶的活性和酶的數(shù)量)(1)從圖1可以看出:固定化小麥酯酶比游離的小麥酯酶對溫度變化的適應性更_______。(2)從圖2可以看出:海藻酸鈉濃度為______________時的小麥酯酶活力最強。當海藻酸鈉濃度較低時,酶活力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Ⅱ.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的過程為 (3)活化就是讓處于休眠狀態(tài)的微生物重新恢復 狀態(tài)。(4)此固定酵母細胞的方法是 ,固定化酵母細胞的優(yōu)點是 。(5)制備固定化酶則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 33.(10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這是唐詩中提及的葡萄酒。19世紀,法國的巴斯德發(fā)現(xiàn)葡萄汁“變”酒是酵母菌的發(fā)酵作用。(1)在無氧的條件下,酵母菌能進行酒精發(fā)酵,反應式是 。(2)研究表明,酵母菌也可以在有氧條件下進行呼吸作用,說明酵母菌是一種 微生物。葡萄汁發(fā)酵后是否有酒精產生可以用重鉻酸鉀來檢驗,在酸性條件下,重鉻酸鉀與酒精反應呈現(xiàn) 色。(3)酵母菌的酒精發(fā)酵過程一般控制在 溫度范圍,請簡要說明理由 。(4)葡萄酒呈現(xiàn)紅色的原因 ,為提高水果的出汁率,使果汁變得澄清,在果汁生產中常用到 。34.(5分)紅細胞含有大量的血紅蛋白,我們可以選用豬、牛、羊或其他哺乳動物的血液來提取和分離血紅蛋白,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實驗前取新鮮的血液,要切記在采血容器中預先加入檸檬酸鈉,取血回來,經處理并離心,收集血紅蛋白溶液①加入檸檬酸鈉的目的是________。②以上所述的過程為樣品處理,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分離血紅蛋白溶液。(2)收集的血紅蛋白溶液可以在透析袋中透析,這就是樣品的粗分離。①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②透析過程中需要用到________緩沖液。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0分,每小題2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ABBCBCDBCD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DADDCDCD題號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CDDACDBBD二、 非選擇題(共40分)31.(15分,除標注外每空1分)(1)被地溝油污染(2)碳源 、 氮源(順序可換),瓊脂(3)地溝油 , 蘇丹Ⅲ或蘇丹Ⅳ,出現(xiàn)透明圈(4)(一系列)梯度稀釋(2分), 涂布器, 少, 兩個或多個細菌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2分)。實驗組中非測試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2分)(其余合理答案可給分)32.(10分,除標注外每空1分)Ⅰ.(1)強 (2)3% 酶的數(shù)量不足 (2分)Ⅱ.(3)正常生活(4)包埋法 可以重復使用 (2分)(5)酶分子很小,容易從包埋的材料中漏出(2分)33.(10分,除標注外每空1分)(1)C6H12O62C2H5OH+2C^2+少量能量 (2分)(2)兼性厭氧型 灰綠 (3)18℃~25℃ 在此溫度下,酶的活性最強,代謝最旺盛(2分)(4)紅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發(fā)酵液中 (2分) 果膠酶34.(5分,每空1分)(1)①防止血液凝固 ②紅細胞的洗滌 血紅蛋白的釋放(2)①去除分子量較小的雜質 ②磷酸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