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對原子質(zhì)量:H: 1 C: 12 O: 16
第I卷(選擇題共48分)
一、選擇題(本部分包括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測定鹽酸和NaOH溶液反應(yīng)的中和熱時,每次實驗均應(yīng)測量三個溫度,即鹽酸的起始溫度、NaOH溶液的起始溫度和反應(yīng)后的終止溫度
B.HCl和NaOH反應(yīng)的中和熱ΔH=?57.3 kJ·mol?1,則稀H2SO4和稀Ca(OH)2溶液反應(yīng)的中和熱 ΔH=?2×57.3 kJ·mol?1
C.燃燒熱是指在101 kPa時可燃物完全燃燒時所放出的熱量
D.S(s)+O2(g)SO3(g) ΔH=?315 kJ·mol?1(燃燒熱)
2.如圖表示某反應(yīng)的能量變化,對于該圖的理解,你認為一定正確的是
A.曲線Ⅰ和曲線Ⅱ分別表示兩個化學反應(yīng)的能量變化
B.曲線Ⅱ可表示反應(yīng)2KClO32KCl+3O2↑的能量變化
C.該反應(yīng)不需要加熱就能發(fā)生
D.該反應(yīng)的ΔH=E2?E1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ΔH0的反應(yīng)在溫度低時不能自發(fā)進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ΔH=+185.57 kJ/mol能自發(fā)進行,原因是體系有自發(fā)地向混亂度增加的方向轉(zhuǎn)變的傾向
C.過程的自發(fā)性不僅能用于判斷過程的方向性,而且能確定過程是否會發(fā)生
D.在其他外界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使用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yīng)進行的方向
4.一定條件下反應(yīng)N2+3H22NH3 △H<0達平衡時,當單獨改變下述條件后有關(guān)敘述 一定錯誤是
A.加催化劑,v(正)和v(逆)都發(fā)生變化,且變化的倍數(shù)相等
B.加壓,v(正)和v(逆)都增大,且v(正)增加倍數(shù)大于v(逆)增加倍數(shù)
C.降溫,v(正)和v(逆)都減少,且v(正)減少倍數(shù)大于v(逆)減少倍數(shù)
D.增加c(N2),瞬間后v(正)和v(逆)都增大,且v(正)增加倍數(shù)大于v(逆)增加倍數(shù)
5.已知NaHSO4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為:NaHSO4===Na++H++SO。某溫度下,向pH=6 的蒸餾水中加入NaHSO4晶體,保持溫度不變,測得溶液的pH為2。下列對該溶液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該溫度高于25℃
B.由水電離出來的H+的濃度是1.0×10-10mol·L-1
C.NaHSO4晶體的加入抑制了水的電離
D.該溫度下加入等體積pH為12的NaOH溶液可使該溶液恰好呈中性
6.已知:t℃下的某一氣態(tài)平衡體系中含有X(g)、Y(g)、Z(g)、W(g)四種物質(zhì),此溫度下發(fā)生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K=,有關(guān)該平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升高溫度,平衡常數(shù)K變大
B.增大壓強,W(g)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變大
C.升溫,若混合氣體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變小,則逆反應(yīng)放熱
D.增大Z濃度,平均向正反應(yīng)方向移動
7.下列溶液中微粒濃度關(guān)系一定正確的是
A.氨水與氯化銨的pH=7的混合溶液中:[Cl-]>[NH4+]
B.pH = 4.5的番茄汁中c(H+)是pH = 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
C.0.1 mol·L-1的硫酸銨溶液中:[SO42-] > [NH4+]>[H+]
D.0.1 mol·L-1的硫化鈉溶液中:[OH-]=[H+]+[HS-]+[H2S]
8.常溫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Na2CO3溶液加水稀釋后,恢復(fù)至原溫度,溶液pH和c(CO)均減小
B.將pH=5的硫酸稀釋,體積變?yōu)樵瓉淼?00倍,稀釋后c(SO)與c(H+)之比約為1∶ 10
C.中和10 mL 0.1 mol·L-1醋酸溶液與100 mL 0.01 mol·L-1醋酸溶液所需的NaOH物質(zhì)的 量不同
D.0.1 mol·L-1的氯化銨溶液與0.05 mol·L-1的氫氧化鈉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混合溶液中有:c(Cl-)>c(NH)>c(Na+)>c(OH-)
9.下列各表述與示意圖一致的是( )
A.圖①表示25 ℃時,用0.1 mol·L-1鹽酸滴定20 mL 0.1 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隨加入鹽酸體積的變化
B.圖②中曲線表示反應(yīng)N2(g)+O2(g)2NO(g)
ΔH>0,正、逆反應(yīng)速率隨溫度的變化
C.圖③中曲線表示10 mL 0.01 mol·L-1醋酸的電離度α隨加水量的變化
D.圖④中曲線表示AgCl的溶度積Ksp隨鹽酸濃度c(HCl)的變化
10.常溫下,有關(guān)物質(zhì)的溶度積如下表所示。
物質(zhì)
CaCO3
MgCO3
Ca(OH)2
Mg(OH)2
Fe(OH)3
Ksp
4.96×10-9
6.82×10-6
4.68×10-6
5.61×10-12
2.64×10-39
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常溫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雜質(zhì),選用NaOH溶液比Na2CO3溶液效果好
B.常溫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雜質(zhì),選用Na2CO3溶液比NaOH溶液效果好
C.常溫下,向含有Mg2+、Fe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當兩種沉淀共存且溶液的pH=8時,c(Mg2+)∶c(Fe3+)=2.125×1021
D.無法利用Ca(OH)2制備NaOH
11.已知:pAg=-lg{c(Ag+)},Ksp(AgCl)=1×10-12。如圖是向10 mL AgNO3溶液中逐漸加入0.1 mol·L-1的NaCl溶液時,溶液的pAg隨著加入NaCl溶液的體積(單位:mL)變化的圖像(實線)。根據(jù)圖像所得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提示:Ksp(AgCl)>Ksp(AgI)]( )
A.原AgNO3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1 mol·L-1
B.圖中x點的坐標為(100,6)
C.圖中x點表示溶液中Ag+被恰好完全沉淀
D.把0.1 mol·L-1的NaCl換成0.1 mol·L-1 NaI則圖像在終點后變?yōu)樘摼€部分
12.某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對電解質(zhì)溶液作如下的歸納總結(jié)(均在常溫下),其中正確的個數(shù)是( )
①pH=1的強酸溶液加水稀釋后,溶液中各離子濃度一定減小
②室溫下,pH=3的CH3COOH溶液與pH=11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溶液pH>7
③pH相等的四種溶液a.CH3COONa、b. NaClO、c.NaHCO3、d.NaOH,其溶質(zhì)物質(zhì)的量濃度由小到大的順序為dc(CH3COO-)>c(ClO-)>c(OH-)>c(H+)
D.在該溫度下,CH3COONa的水解常數(shù)為
16.常溫下,將NaOH溶液分別滴加到HX、HY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與粒子濃度變化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已知:Ka(HX)>Ka(HY)。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Ka(HX)數(shù)量級為10-5
B.曲線N表示pH與 的變化關(guān)系
C.升高溶液溫度,可使溶液由a點變到b點
D.向HX、HY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時,
溶液中c(Na+)=c(X-)+c(Y-)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
二、填空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52分)
17.(11分)鹽酸和氫氧化鈉是工業(yè)上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實驗室里常見的試劑.
Ⅰ.測定中和熱.
(1)寫出稀鹽酸和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yīng)表示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和熱數(shù)值為57.3kJ/mol)。
(2)取50mL 0.5mol/L HCl溶液與50mL0.55mol/L NaOH溶液進行測定,但實驗數(shù)值小于57.3kJ/mol,原因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A.用溫度計測定NaOH溶液起始溫度后直接測定鹽酸的溫度
B.量取鹽酸的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鹽酸的小燒杯中
D.實驗裝置保溫、隔熱效果差
Ⅱ.酸堿中和滴定.
欲測定某NaOH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可用0.1000 mol·L-1 HCl標準溶液進行中和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劑)。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甲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記錄滴定前滴定管內(nèi)液面讀數(shù)為1.10 mL,滴定后液面如圖,則此時消耗標準溶液的體積為_________________。
(2)乙學生做了三組平行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實驗序號
待測NaOH溶液的體積/mL
0.1000mol·L-1HCl溶液的體積/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0.00
26.11
2
25.00
1.56
31.30
3
25.00
0. 22
26.31
選取上述合理數(shù)據(jù),計算出待測NaOH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________________(小數(shù)點后保留四位)。
(3)下列哪些操作會使測定結(jié)果偏高___________(填序號)。
A.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凈后再用待測液潤洗
B.酸式滴定管用蒸餾水洗凈后再用標準液潤洗
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端氣泡未排除,滴定后氣泡消失
D.滴定前讀數(shù)正確,滴定后俯視滴定管讀數(shù)
滴定終點的判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6分)氮、磷、硫及其化合物在生產(chǎn)、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卮鹣铝袉栴}:
(1)磷酸是三元中強酸,其第二級的電離方程式為 。
(2)硝酸和硝酸銨都是軍事和國防工業(yè)中不可缺的物質(zhì)。
①稀硝酸和硝酸銨溶液均可使甲基橙變紅,用離子方程式解釋后者變紅的原因 。
②汽車尾氣中的SO2可用石灰水來吸收,生成亞硫酸鈣濁液。常溫下,測得某純CaSO3與水形成的濁液pH為9,已知Ka1 (H2SO3)=1.8×10-2,Ka2(H2SO3)=6.0×10-9,忽略SO32-的第二步水解,則Ksp(CaSO3)=________________。
19.(8分) (1) 石灰工業(yè)對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意義重大,在制石灰的重要工業(yè)反應(yīng)中包含著下列化學平衡:CaCO3(s) CaO(s) + CO2(g) △H = +178.32 kJ/mol
現(xiàn)在800℃時,將CO2(g)、CaCO3(s)和CaO(s)按下列A~E不同的投料方式,放入一個10 L的密閉容器中,經(jīng)過足夠長時間且維持溫度不變,容器中CaCO3(s)的質(zhì)量增加的有
_____________;體系處于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有_____________(均填序號)。(已知800℃時,該反應(yīng)平衡常數(shù)K=0.003。)
序號
CaCO3/ mol
CaO/ mol
CO2/ mol
A
0.02
0.02
0.05
B
0.02
0.02
0.03
C
0.02
0.02
0.01
D
0.02
0
0.05
E
0.02
0.02
0
(2)在巖洞、鐘乳石的形成過程中包含下列反應(yīng):
CaCO3(s) + H2O(l) + CO2(g) Ca2+(aq) + 2HCO3- (aq) △H = —321.7 kJ/mol
用一個不含c (Ca2+)、c (HCO3-)的表達式表示Ca (HCO3)2 溶液中的c (OH—)與其它粒子濃度間的關(guān)系:c (OH—)=____________ __
(3)美麗的珊瑚礁和珍珠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鈣,而便宜的“珊瑚礁”是用一種紅色的石膏(CaSO4·2H2O)制成的,請設(shè)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方案區(qū)分真假珊瑚礁,簡述實驗操作和相關(guān)結(jié)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為除去鍋爐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某溶液處理,使之轉(zhuǎn)化為疏松、易溶于酸的物質(zhì),該轉(zhuǎn)化的離子方程式是:
_ ___ _ ___ _
20.(12分)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數(shù)字化信息系統(tǒng)研究酸堿中和反應(yīng)的有關(guān)規(guī)律。
試劑:0.1000mol·L-1的NaOH標準液,某一元酸HA待測液和CH3COOH待測液(兩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同)。
實驗一: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分別滴定20.00mLHA溶液和20.00mL
CH3COOH溶液,溶液pH的變化情況分別如圖Ⅰ和圖Ⅱ所示。
實驗二: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CH3COOH溶液,溶液的導(dǎo)電能力變化情況如圖Ⅲ所示。
分析通過實驗得出的數(shù)字化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一中,圖Ⅰ和圖Ⅱ中兩曲線的起點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二中,若盛CH3COOH溶液的錐形瓶中含有少量蒸餾水,對圖Ⅲ中c點橫坐標對應(yīng)的值V3是否會有影響__________(填“影響”或“不影響”)
(3) 圖Ⅱ中,關(guān)于該滴定實驗,從下列選項中選出最恰當?shù)囊豁梍_______(填字母)。
錐形瓶中溶液
滴定管中溶液
選用指示劑
選用滴定管
A
堿
酸
酚酞
(乙)
B
酸
堿
甲基橙
(甲)
C
堿
酸
酚酞
(甲)
D
酸
堿
酚酞
(乙)
(4)圖Ⅰ、圖Ⅱ和圖Ⅲ中的V1、V2和V3的大小關(guān)系為______________。
(5)圖Ⅲ中c點對應(yīng)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排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常溫下,圖Ⅱ中a點對應(yīng)溶液的pH=8,則溶液中c(Na+)-c(CH3COO-)的精確值為__________mol·L-1。
(7)根據(jù)題中的數(shù)據(jù),CH3COOH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c(CH3COOH)=____________。
21.(15分)CO+H2的混合氣體又稱“合成氣”,在合成有機物中應(yīng)用廣泛。工業(yè)上常采用天然氣與水蒸氣或二氧化碳反應(yīng)等方法來制取合成氣。請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在一定條件下,0.25molCH4?與水蒸氣完全反應(yīng)制備“合成氣”時吸收51.5kJ?的熱量,請寫出該反應(yīng)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然氣與CO2反應(yīng)也可制備合成氣,在10L?密閉容器中通入lmolCH4?與1molCO2,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yīng),測得CH4的平衡轉(zhuǎn)化率與溫度及壓強的關(guān)系如下圖1所示。
①1100℃、P2時氣體混合后反應(yīng)經(jīng)過10min?至x點的平衡,用CO的變化量表示反應(yīng)速率v(CO)=_____________;
②下列選項中能表示該反應(yīng)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_________;
A.v(H2)逆=3v(CO)正 B.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
C.密閉容器中總壓強不變 D.c(CH4)=c(CO)
③由圖1可知,壓強P1_______P2?(填“大于”或“小于”);壓強為P2時,在y點:?v(正)____?v(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求y點對應(yīng)溫度下的該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K=?___。
(3)天然氣中的H2S?雜質(zhì)常用氨水吸收,產(chǎn)物為NH4HS。
已知:?25℃時,NH3·H2O?的電離常數(shù)K=1.8×10-5, H2S的兩步電離常數(shù)分別為Ka1=1.3×10-7,Ka2=7.1×10-15。求NH4HS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關(guān)系_________(由大到小)。
(4)?合成氣制甲醚的反應(yīng)方程式為2CO(g)+4H2(g)CH3OCH3(g)+H2O(g)
△H=bkJ/mol。有研究者在催化劑、壓強為5.0MPa的條件下,由H2和CO直接制備甲醚,結(jié)果如圖2所示。
①290℃前,CO轉(zhuǎn)化率和甲醚產(chǎn)率的變化趨勢不一致的原因是________;
②b______0,(填“?>”或“c(H+) (2分)
(6)9.9×10-7(2分)
(7) mol·L-1(2分)
21.(15分)(1)CH4(g)+H2O(g)=CO(g)+3H2(g) △H= + 206 kJ/mol (2分)
(2) ①0.016mol/(L·min) (1分)
②C (2分)
③小于 (1分); 大于 (1分); 1.6384 mol2/L2 (保留小數(shù)點后1位、2位或3位均可,未帶單位不扣分) (2分)
(3) c(NH4+)>c(HS—)>c(OH—)>c(H+)>c(S2—) (2分)
(4) ①有副反應(yīng)發(fā)生 (1分)
②< (1分);平衡后,升高溫度,甲醚的產(chǎn)率降低; (2分)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