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核酸、蛋白質(zhì)、糖類     B.糖類、蛋白質(zhì)、核酸
C.蛋白質(zhì)、核酸、糖類     D.蛋白質(zhì)、核酸、脂質(zhì)3.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單體的形成和出現(xiàn)分別發(fā)生于下列哪個時期(     A. 產(chǎn)生于間期,出現(xiàn)于前期          B. 產(chǎn)生于前期,出現(xiàn)于前期和中期C. 產(chǎn)生于間期,出現(xiàn)于前期和中期    D. 產(chǎn)生于后期,出現(xiàn)于中期和后期4.下列關于氨基酸和蛋白質(zhì)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 , 則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
B.酪氨酸幾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這種差異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
C.n個氨基酸共有m個氨基,則這些氨基酸縮合成的一個多肽中的氨基數(shù)必為mn
D.甜味肽的分子式為C13H16O5N2 , 則甜味肽一定是一種二肽5.動物卵細胞的形成與精子形成過程的不同點是(     )
次級卵母細胞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體數(shù)目暫時加倍
一個卵原細胞最終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一個卵原細胞經(jīng)復制后形成一個初級卵母細胞
卵細胞不經(jīng)過變形階段
一個初級卵母細胞分裂成的兩個細胞大小不等
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是初級卵母細胞的一半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6.1ATP的結構,圖2ATPADP相互轉(zhuǎn)化的關系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1A代表腺苷,b、c為高能磷酸鍵
B.2中反應向右進行時,圖1中的b、c鍵斷裂并釋放能量
C.2ADP轉(zhuǎn)化為ATP的能量可來自光能或化學能
D.2中酶1和酶2的的功能相同,化學結構也相同7.細菌在15N培養(yǎng)基中繁殖數(shù)代后,使細菌DNA的含氮堿基皆含有15N,作為親代.然后再移入14N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抽取其子代的DNA經(jīng)高速離心分離,如圖為可能的結果,黑色帶的寬窄代表DNA量的多少,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應為
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DNA應為
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應為
D.親代的DNA應為8.研究者探究不同光照條件下,兩種不同濃度CO2對某種藍藻生長的影響,結果如圖所示.下列關于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分別表示高濃度和低濃度CO2下的測量結果
B.若相同條件下測量O2的釋放量,可得到相似的實驗結果
C.低光強時,不同的CO2濃度對干重增加的影響不顯著
D.高濃度CO2時,不同的光強對干重增加的影響不顯著9.下列關于研究的方法及結論的敘述,錯誤的是(  
A.采用肺炎雙球菌轉(zhuǎn)化實驗和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
B.采用人工雜交的方法,發(fā)現(xiàn)了基因分離與自由組合定律
C.采用同位素標記的方法證明DNA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的復制
D.薩頓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10.下列關于人體細胞代謝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酶是細胞代謝的重要催化劑,可附著在生物膜結構上
B.細胞代謝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與酶的專一性分不開
C.細胞代謝旺盛時,ATP的合成和分解速率都會加快
D.人劇烈運動消耗葡萄糖時,產(chǎn)生的CO2大于消耗的O211.下列有關遺傳和進化問題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變異和進化的方向B.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型頻率的改變C.種群內(nèi)基因頻率的改變在世代間具有連續(xù)性D.種群內(nèi)基因頻率改變的偶然性隨種群數(shù)量下降而減小12.關于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A. 脂質(zhì)和蛋白質(zhì)是組成細胞膜的主要物質(zhì)B. 當細胞衰老時,其細胞膜的通透性會發(fā)生改變C. 甘油是極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通過細胞膜D. 細胞產(chǎn)生的激素與靶細胞膜上相應受體的結合可實現(xiàn)細胞間的信息傳遞13.關于高等植物葉綠體中色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葉綠體中的色素能夠溶解在有機溶劑乙醇中B.構成葉綠素的鎂可以由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C.通常,紅外光和紫外光可被葉綠體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D.黑暗中生長的植物幼苗葉片呈黃色是由于葉綠素合成受阻引起的14.在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中,必須對母本采取的措施是開花前人工去雄     開花后人工去雄     去雄后自然授粉去雄后人工授粉     授粉后套袋隔離     授粉后自然發(fā)育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⑤⑥15.下列有關細胞呼吸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需氧呼吸產(chǎn)生二氧化碳,厭氧呼吸不產(chǎn)生二氧化碳B.需氧呼吸產(chǎn)生的[H]在線粒體基質(zhì)中與氧結合生成水C.厭氧呼吸不需要氧氣的參與,該過程有[H]的積累D.相同質(zhì)量的油脂和糖元徹底氧化分解,油脂釋放的能量多16.下列不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是(    A.溶酶體    B.高爾基體    C.中心體    D.內(nèi)質(zhì)網(wǎng)17.只有在保持細胞活性的條件下,才能顯示細胞中某種物質(zhì)或結構的實驗是(    A. 蘇丹染液染色觀察花生種子子葉細胞中的脂肪B. 健那綠染液染色觀察動物細胞中的線粒體C. 雙縮脲試劑染色觀察雞蛋清中的蛋白質(zhì)D. 甲基綠、吡羅紅染色觀察動物細胞中的DNARNA18.已知某條肽鏈由88個氨基酸縮合而成,其中共有氨基6個,甲硫氨酸5個且在肽鏈中的位置為3、25、56、78、88,甲硫氨酸的分子式為C5H11O2NS,以下敘述錯誤選項是(        合成該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數(shù)目94若去掉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鍵數(shù)目會減少10若去掉該多肽中的甲硫氨酸,氨基和羧基均分別增加5若去掉該多肽中的甲硫氨酸,新形成的多肽中氧原子數(shù)目比原來減少1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19.圖表示雄果蠅體內(nèi)某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內(nèi)每條染色體DNA含量變化(甲曲線)及與之對應的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乙曲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CDFG對應的時間段,細胞中均含有兩個染色體組
B.D點所對應時刻之后,單個細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體
C.EF所對應的時間段,DNA含量的變化是由于同源染色體的分離
D.BD對應的時間段,可發(fā)生姐妹染色單體相同位點上的基因變化20.研究發(fā)現(xiàn)果蠅有一種儲存及利用能量的基因(Indy基因),該基因變異后,可以對果蠅細胞級別的能量吸收進行限制,即讓果蠅的細胞節(jié)食,進而使果蠅的壽命明顯的延長。而人類有著和果蠅類似的DNA序列。關于上述研究成果的敘述,正確的是(     
A.Indy基因變異后,果蠅體內(nèi)細胞將不再衰老
B.Indy基因進行誘變,一定可以使果蠅壽命明顯延長
C.Indy基因的正常表達能限制果蠅細胞級別的能量吸收
D.人類有可能研制出一種既能延長壽命又能控制體重的藥物21.用某紅色溶液處理苔蘚小葉后在顯微鏡下很快觀察到如圖現(xiàn)象,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紅色區(qū)域溶液的滲透壓大于綠色區(qū)域        B.綠色是由于與試劑反應所致
C.細胞已經(jīng)死亡,細胞膜解體                D.RNA主要存在于細胞質(zhì)中22.下圖是在不同情況下成熟植物細胞的細胞液濃度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曲線。下列關于甲乙丙丁四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圖中AB時間內(nèi)植物細胞逐漸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C點時細胞液濃度等于外界溶液的濃度
B.乙圖中b點之后細胞液濃度下降速度減慢的原因可能是細胞壁的限制
C.丙圖中AB時間內(nèi)細胞液濃度大于外界溶液濃度
D.丁圖可表示質(zhì)壁分離自動復原的過程,C點后細胞開始從外界溶液吸收溶質(zhì)23.下圖為某植物細胞一個DNA分子中ab、c三個基因的分布狀況,圖中、為無遺傳效應的序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span>

A.a中堿基對缺失,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B.c中堿基對若發(fā)生變化,生物體性狀不一定會發(fā)生改變
C.在減數(shù)分裂的四分體時期,b、c之間可發(fā)生交叉互換
D.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碼子24.下圖是先天聾啞遺傳病的某家系圖,II2的致病基因位于1對染色體,II3II6的致病基因位于另1對染色體,這2對基因均可單獨致病。II2不含II3的致病基因,II3不含II2的致病基因。不考慮基因突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II3II6所患的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II2所患的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III2不患病的原因是無來自父親的致病基因
C.II2所患的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III2與某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則子女患先天聾啞的概率為1/4
D.II2II3生育了 1個先天聾啞女孩,該女孩的1X染色體長臂缺失,則該X染色體來自母親25.以二倍體植物甲(2 N=10)和二倍體植物乙(2n=10)進行有性雜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理撞擊的方法使F1在減數(shù)分裂時整套的染色體分配至同一個配子中,再讓這樣的雌雄配子結合產(chǎn)生F2。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植物甲和乙能進行有性雜交,說明它們屬于同種生物B. F1體細胞中含有四個染色體組,其染色體組成為2N+2nC. 若用適宜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F1幼苗,則長成的植株是可育的D. 物理撞擊的方法導致配子中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產(chǎn)生的F2為二倍體 II卷(非選擇題  5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滿分50分)26. 10分)下圖表示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的部分組成在結構與功能上的聯(lián)系。請據(jù)圖回答以下問題。1)溶酶體起源于乙____________(細胞器名稱)。2)為了研究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向細胞中注射3H標記的亮氧酸,放射性依次出現(xiàn)在____________→ __________→高爾基體細胞膜及分泌物中。若3H標記的氨基酸縮合產(chǎn)生了3H2O,那么水中的O可能來自于氨基酸的_________(填寫基團)。3)能夠大大增加細胞內(nèi)膜面積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寫細胞器),它是細胞內(nèi)蛋白質(zhì)合成和加工以及_________合成的車間。細胞器膜、_________以及細胞膜共同構成了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4)囊泡與細胞膜融合過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結構上具有____________特點。該細胞分泌出的蛋白質(zhì)在人體內(nèi)被運輸?shù)桨屑毎麜r,與靶細胞膜上的____________結合,引起靶細胞的生理活動發(fā)生變化。此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27. 12分)肉毒梭菌(厭氧性梭狀芽抱桿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體之,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產(chǎn)生的神經(jīng)麻痹毒素,即肉毒類毒素。它是由兩個亞單位(每個亞單位為一條鏈盤曲折疊而成)組成的一種生物大分子,lmg可毒死20億只小鼠。煮沸lmin75下加熱5—10min,就能使其完全喪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臘腸、火腿、魚及魚制品、罐頭食品、臭豆腐、豆瓣醬、面醬、豆豉等。下面是肉毒類毒素的局部結構簡式:請據(jù)此回答:1)肉毒類毒素的化學本質(zhì)是____________,其基本組成單位的結構通式是____________。2)高溫可使肉毒類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上圖可知,該片段由____________種單位組成。4分子肉毒類毒素至少含有____________個羧基。5)肉毒類毒素可用    ____________(填試劑名稱)鑒定。6)現(xiàn)另有一個含2條環(huán)肽的蛋白質(zhì),其是由800個氨基酸合成的,其中氨基總數(shù)為810個,竣基總數(shù)為808個,該蛋白質(zhì)中共有____________個肽鍵和____________個氨基。28. 14分)某科學家欲探究甲苯對小鼠精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的影響,設計了如下實驗。請完成相關問題:實驗課題:探究甲苯溶液的濃度大小對小鼠精母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的抑制性強弱。實驗材料:濃度為1.6 μg/g、3.2 μg/g、4.8 μg/g的甲苯溶液、生理鹽水、育齡相同的雄性小鼠若干、秋水仙素等。實驗步驟:將小鼠隨機等分成四組,分別皮下注射等量的三種濃度的甲苯溶液和生理鹽水。48 h后注射秋水仙素并處死小鼠,剝離小鼠睪丸曲細精管,將其搗碎、離心、染色,制成臨時裝片,觀察小鼠減數(shù)分裂相。實驗結果如下表。由此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分析:(1)該實驗中,實驗的自變量為__________;因變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2)處死小鼠前,注射秋水仙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該實驗可選用_____作為染色試劑。 (4)從機理上推測,甲苯作用于精母細胞,可能抑制了_______。 (5)甲苯是致癌劑,從實驗結果上看,過量接觸甲苯易造成機體_____功能減退。29. 14分)下圖顯示一種單基因遺傳病(甲病Gg)在兩個家族中的遺傳系譜,其中,—9不攜帶致病基因,—14是女性。(1)甲病的遺傳方式是________。–14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2)除患者外,–13的直系血親中,攜帶有甲病基因的是________。下圖顯示–14細胞內(nèi)9號染色體及其在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配子過程中的變化。A、B、CD、E是位于染色體上的基因,其中Aa控制乙病,乙病為顯性遺傳病。(3)上圖甲表示的過程顯示9號染色體的結構發(fā)生了變異,這種結構變異的類型是____________。上圖乙的過程中,染色體發(fā)生的行為有________(多選)。A.螺旋化  B.交換     C.聯(lián)會    D.自由組合(4)下列對甲病和乙病致病基因的描述中,正確的是________(多選)A.兩者的脫氧核苷酸序列不同B.各自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遺傳C.兩者之間能發(fā)生基因重組D.致病基因僅由母親傳遞(5)–14與健康的–13生育一個患甲乙兩種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參考答案】1.C  2.C  3.C  4.C  5.A  6.C  7.A  8.D  9.D  10.D11.C  12.C  13.C  14.A  15.D  16.C  17.B  18.A  19.C  20.D21.A  22.B  23.B  24.D  25.C26.  高爾基體  核糖體  內(nèi)質(zhì)網(wǎng)  —COOH(或羧基)  內(nèi)質(zhì)網(wǎng)  脂質(zhì)  核膜  一定流動性  受體  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27.  蛋白質(zhì)(多肽)    高溫使蛋白質(zhì)空間結構被破壞  5  2  雙縮脲試劑  800  1028.  甲苯溶液的濃度越高,對小鼠精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的抑制作用越強  甲苯溶液的濃度  減數(shù)分裂進行的情況  抑制紡錘體的形成,讓減數(shù)分裂停止在某一時刻  龍膽紫溶液(醋酸洋紅液)  DNA的復制或蛋白質(zhì)的合成  生殖29.  X隱性遺傳/X連鎖隱性遺傳  XGXGXGXg  –2–7  倒位  ABC  ABC  12.5%(1/8) 

英語朗讀寶
相關資料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開學考專區(qū)
  • 精品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