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五年(2016-2020) 湖南省化學中考真題試卷匯編(含答案)
2020年湖南省岳陽市中考化學試題(解析版)
展開
湖南省岳陽市2020年中考化學試題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35.5 Fe-56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本題共15道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美麗生活勞動創(chuàng)造,小明喜愛勞動,做下列家務勞動時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A. 對垃圾進行分類B. 用自來水淘米C. 用清水擦洗家具D. 用醋清洗水垢【答案】D【解析】【詳解】A、對垃圾進行分類,只是把垃圾按類分開,沒有新物質生成,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B、用自來水淘米,只是用水把米中的雜質清理干凈,沒有新物質生成,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C、用清水擦洗家具,只是用水把家具表面的污物清除,沒有新物質生成,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D、用醋清洗水垢,醋能與水垢中的碳酸鈣等物質反應,生成可溶性物質而除去,有新物質生成,發(fā)生的是化學變化,符合題意。故選D。2.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有關空氣成分的描述正確的是A. 氧氣:可以做保護氣B. 氮氣:空氣中體積分數(shù)最大的氣體C. 二氧化碳:空氣中的一種污染物D. 稀有氣體:化學性質不穩(wěn)定【答案】B【解析】【詳解】A、氧氣化學性質活潑,不可以做保護氣,說法錯誤;B、氮氣占空氣體積78%,是空氣中體積分數(shù)最大的氣體,說法正確;C、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但不是空氣中的一種污染物,說法錯誤;D、稀有氣體又稱惰性氣體,化學性質穩(wěn)定,說法錯誤。故選:B。3.如圖中和分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據(jù)圖示推斷,該反應屬于
A. 化合反應B. 分解反應C. 置換反應D. 復分解反應【答案】A【解析】【詳解】由圖可知,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故選A。4.疫情期間,小明在家用酒精進行消毒時,可聞到一股氣味,說明了A. 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B. 分子之間有間隔C. 分子是不斷運動的D.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答案】C【解析】【詳解】用酒精進行消毒時,可聞到一股氣味,說明酒精分子在不斷地運動,運動到了鼻子之中,說明了分子是不斷運動的。故選:C。5.野炊時,小明發(fā)現(xiàn)火焰很小,他將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變大,架空的目的是A. 增大木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B. 升高木柴的溫度C. 降低木柴的著火點D. 便于觀察火焰的大小【答案】A【解析】【詳解】A、野炊時,小明發(fā)現(xiàn)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將木柴架空一些,增大了木材與空氣(或氧氣)的接觸面積,使木材燃燒得更旺,火焰變大,選項A正確;B、將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并不是升高木柴的溫度,選項B不正確;C、將木柴架空不能降低木柴著火點,選項C不正確;D、將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與是否便于觀察火焰的大小無關,選項D不正確。故選A。6.化學實驗中經(jīng)常用到玻璃棒,下列有關玻璃棒用途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 溶解時,攪拌加速溶解B. 過濾時,引流C. 蒸發(fā)時,轉移固體D. 測酸堿度時,取用少量液體藥品【答案】C【解析】【詳解】A、在固體溶解時玻璃棒所起得作用是攪拌加速溶解的作用,說法正確;B、在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體流到漏斗以外,說法正確;C、在濾液蒸發(fā)時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溫度過高,使液滴飛濺,不是轉移固體,說法錯誤;D、測酸堿度時,玻璃棒用于取用少量液體藥品,沾在pH試紙上,說法正確。故選:C。7.下列有關實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A. 鐵片加入稀鹽酸中,產生氣泡,溶液變成黃色B. 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C. 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硫酸銅溶液,出現(xiàn)紅色固體D.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氣體【答案】B【解析】【詳解】A、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和氯化亞鐵,氯化亞鐵溶液呈淺綠色,選項A錯誤;B、鐵絲能在氧氣中燃燒,且生成的四氧化三鐵呈黑色,因此鐵絲在氧氣中的實驗現(xiàn)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選項B正確;C、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氫氧化銅是藍色沉淀,實驗現(xiàn)象應該是出現(xiàn)藍色沉淀,選項C錯誤;D、描述時出現(xiàn)生成物的名稱二氧化硫,該描述是實驗結論,不是實驗現(xiàn)象,選項D錯誤。故選B。8.北斗“收官之星”于6月23日成功發(fā)射,比原定計劃推遲7天的原因是控制液氧流量的穩(wěn)壓器出現(xiàn)故障,火箭推進劑中的燃料出現(xiàn)變化,螺栓出現(xiàn)輕微腐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液氧是一種化合物,推進器利用它的助燃性支持燃料充分燃燒B. N2H4常作為火箭推進劑的燃料,N2H4中氮、氫元素質量比為1∶2C. 金屬螺栓腐蝕的原因是與空氣中的氧氣、水蒸氣等發(fā)生了化學反應D. 制造火箭常用到的鈦合金是一種合成材料【答案】C【解析】【詳解】A、液氧就是液態(tài)氧氣,是氧元素組成的單質,選項A錯誤;B、由化學式可知,N2H4中氮、氫元素質量比=(14×2)∶(1×4)=7∶1,選項B錯誤;C、金屬螺栓一般是鐵合金制成的,螺栓被腐蝕的原因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水蒸氣發(fā)生了化學反應,選項C正確;D、鈦合金是一種合金,屬于金屬材料,選項D錯誤。故選C。9.下列有關教材中圖表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 元素周期表可以幫助查詢元素的符號、相對原子質量、周期表中的位置等信息B. 金屬活動順序表可以作為金屬能否在溶液中發(fā)生置換反應的一種判斷依據(jù)C. 酸、堿、鹽的溶解性表可以作為復分解反應發(fā)生條件之一的判斷依據(jù)D. 根據(jù)原子結構示意圖可以直接知道原子的中子數(shù)【答案】D【解析】【詳解】A、元素周期表可以幫助查詢元素的符號、相對原子質量、周期表中的位置等信息,故正確;B、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前面的金屬可以把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故正確;C、復分解反應能發(fā)生的條件是有氣體、沉淀或水生成,沉淀就是根據(jù)酸、堿、鹽的溶解性表來確定,故正確;D、原子結構示意圖中只能知道質子數(shù)和核外電子數(shù),不能知道中子數(shù),故錯誤。故選D。10.驗證鋁、銅、銀的金屬活動性強弱,小明設計了以下四組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通過①②實驗,可以證明金屬活動性Al>CuB. 通過①②③實驗,可以證明金屬活動性Al>Cu>AgC. 若要用實驗④證明金屬活動性Al>Cu,X可以為Al,Y為CuSO4溶液D. 若要用實驗④證明金屬活動性Cu>Ag,X可以為Cu,Y為AgNO3溶液【答案】B【解析】【詳解】A、通過①②實驗,鋁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銅不能,可以證明金屬活動性Al>Cu,說法正確;B、通過①②③實驗,鋁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銅不能,鋁能置換出硝酸銀中的銀,可以證明金屬活動性Al>Cu,Al>Ag,但還不能說明金屬活動性Cu >Ag,說法錯誤;C、若要用實驗④證明金屬活動性Al>Cu,X可以為Al,Y為CuSO4溶液,若鋁能置換出紅色的銅,則證明金屬活動性Al>Cu,說法正確;D、若要用實驗④證明金屬活動性Cu>Ag,X可以為Cu,Y為AgNO3溶液,若銅能置換出銀色的銀,則證明金屬活動性Cu>Ag,說法正確;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了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意義進行。同學們要會利用金屬活動順序表設計實驗,去驗證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氫前邊的金屬會與稀硫酸、鹽酸反應,但氫后邊的金屬不會與稀硫酸、鹽酸反應,前邊的金屬會把后邊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11.某同學需要配制50g質量分數(shù)為15%的氯化鈉溶液,步驟如下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 配制過程中出現(xiàn)了兩處操作錯誤B. 實驗操作步驟為:計算、稱量、量取、蒸發(fā)C. 若所有操作都正確,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濺出,會導致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偏小D. 配制時應稱量氯化鈉固體質量為70g【答案】A【解析】【詳解】A、配制過程中出現(xiàn)了兩處操作錯誤,一是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圖中所示操作砝碼與藥品位置放反了;二是量取液體時,視線與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圖中仰視刻度;說法正確;B.、實驗操作步驟為:計算、稱量、量取、溶解,說法錯誤;C、若所有操作都正確,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濺出,不會導致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偏小,因為形成的溶液具有均一、穩(wěn)定性,說法錯誤;D、配制時應稱量氯化鈉固體質量為50g×15%=7.5g,說法錯誤;故選:A。【點睛】本題容易出錯的地方是錯誤操作對藥品實際質量的計算,要嚴格按照公式:左物右碼:物質的質量=砝碼的質量+游碼的質量;左碼右物:物質的質量=砝碼的質量-游碼的質量。12.構建元素化合價和物質類別的二維圖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圖是小明繪制的硫元素的“價類二維圖”,圖中各點對應物質正確的是A. SO2B. SO3C. H2SO4D. Na2SO4【答案】D【解析】【詳解】A、A點表示硫單質,應為S,說法錯誤;B、B點為硫的氧化物,硫的化合價為+4,故為SO2,說法錯誤;C、C點為含硫元素的酸,硫的化合價為+4,故為H2SO3,說法錯誤;D、Na2SO4中鈉元素為+1價,氧元素化合價為-2,故硫元素為+6價,且Na2SO4屬于鹽,符合D點物質條件,說法正確;故選:D13.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實驗目的實驗操作A將硬水軟化沉淀、過濾、吸附B鑒別NaCl、NaOH、NH4NO3固體加水溶解C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溶解、加AgNO3溶液沉淀、過濾D鑒別CO2和HC1氣體將氣體通入石蕊溶液中、觀察現(xiàn)象 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詳解】A、沉淀、過濾、吸附只能除去水中難溶于水的沉淀以及色素和異味,故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錯誤;B、氯化鈉溶于水溫度幾乎不變,氫氧化鈉溶于水溫度升高,硝酸銨溶于水溫度降低,故可以鑒別,故正確;C、硝酸銀可以和氯化鈉發(fā)生反應,故錯誤;D、CO2和HC1氣體都可以使石蕊溶液變紅,故錯誤。故選B。14.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其對應變化關系的是A. 圖①:蠟燭在裝滿空氣的密閉容器中燃燒,CO2體積分數(shù)的變化B. 圖②:向等質量,等濃度的鹽酸中不斷加入Na2CO3和NaHCO3溶液,產生氣體質量的變化C. 圖③:在高溫下,向Fe2O3固體中通入CO,固體質量的變化D. 圖④:在恒溫條件下,將飽和的NaCl溶液蒸發(fā)適量水,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變化【答案】C【解析】【詳解】A、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反應開始時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不為零,選項錯誤;B、題目中沒有明確碳酸鈉與碳酸氫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所以無法判斷反應過程中參加反應的兩種溶液的質量關系,選項錯誤;C、氧化鐵與一氧化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中一氧化碳奪取氧化鐵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同時氧化鐵失去氧,固體的質量減少,反應后有鐵生成,所以反應后固體的質量不會為零,選項正確;D、恒溫條件下,將飽和的NaCl溶液蒸發(fā)適量水后形成晶體,但剩余的溶液仍為該溫度下氯化鈉的飽和溶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不變,選項錯誤,故選C。15.初中化學中幾種常見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如圖所示,“一”表示相連兩物質能發(fā)生反應,“→”表示物質之間存在轉化關系,以下說法不可能的是
A. 若甲為單質,其他物質可以氧化物B. 若甲為氧化物,其他物質可以是酸C. 若甲為酸,其他物質可以是鹽D. 甲、乙、丙、丁可分別屬于不同類別物質【答案】B【解析】【詳解】A、如果甲為碳單質,則乙與丙可以分別為氧化鐵或氧化銅中的一種,丁為一氧化碳,能夠滿足圖中的反應關系,選項正確;B、甲為氧化物,其他物質不可以都是酸,因為酸與酸之間不發(fā)生復分解反應,選項錯誤;C、若甲為鹽酸,則乙、丙可以分別為硝酸銀與碳酸鈉中的一種,丁為氯化鋇,能夠滿足圖中的反應關系,選項正確;D、題目中的甲可以為硫酸,乙為鐵,丙為氫氧化鈉,丁為硫酸銅,四種物質分別屬于不同類別物質,且能夠滿足圖中的反應關系,選項正確,故選B。二、填空題(本題共3道小題,每空2分,共26分)16.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下圖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據(jù)下表回答問題:(1)8號元素屬于______(填“金屬元素”或“非金屬元素”)。(2)11號元素與17號元素組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3)某粒子結構示童圖為,該粒子所表示的符號是:(4)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上表中的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號)。【答案】 (1). 非金屬元素 (2). NaCl (3). (4). C、H【解析】【詳解】(1)原子序數(shù)為8的元素是氧元素,氧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2)第11號元素(鈉元素)與第17號元素(氯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鈉,氯化鈉中鈉元素化價是+1,氯元素化合價是-1,根據(j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可知,氯化鈉的化學式是NaCl。(3)某粒子結構示童圖為,質子數(shù)為12,核外電子數(shù)為10,該粒子為鎂離子,符號是:。(4)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上表中C、H元素。17.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1)初中化學實驗中經(jīng)常用到水。下列實驗有關水的用途敘述正確的是______(填寫所有正確的序號)a.實驗①中熱水對銅片起到了加熱的作用b.實驗②中主要利用了氣體密度比水小c.實驗③④中水只是一種溶劑,沒有參加反應d.實驗⑤中水起到冷凝的作用(2)某同學在課外實驗中,自制簡易凈水器用到了活性炭,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作用。(3)水常用作物質溶解的溶劑,KNO3與NH4C1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一所示,請回答:①在t1℃時,KNO3與NH4C1的溶解度均為______________;②在t2℃時,將80gX物質加入到100水中,充分溶解后降溫至t1℃,溶液中析出固體質量的變化如圖二所示,則X為__________(填“KNO3”或“NH4C1”);③取t2℃時KNO3、NH4Cl飽和溶液各100g,分別降溫至t1℃,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關系為:KNO3____________NH4Cl(填“>”、“<”或“=”)。【答案】 (1). ad (2). 吸附 (3). 40g (4). KNO3 (5). =【解析】【詳解】(1)有關水的用途敘述正確的是:ad。a、實驗①是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其中熱水的作用是提供熱量對銅片加熱,同時使熱水中的白磷與氧氣隔絕,故a正確;b、實驗②是排水法收集氣體,主要利用的是這種氣體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的性質,故b錯誤;c、實驗③探究的是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的實驗,水是反應物不是溶劑,實驗④是溶解,水只是溶劑,故c錯誤;d、實驗⑤是制取蒸餾水,冷凝管中冷水從下端流入上端流出起到冷凝的作用,故d正確。(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等,因此在自制簡易凈水器實驗中用到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3)①由圖像可知,在t1℃時KNO3與NH4C1的溶解度曲線相交于一點,溶解度相等,根據(jù)該點的縱坐標可知,其溶解度均為40g。②由圖一溶解度曲線可知,t2℃時KNO3的溶解度大于80g,NH4C1的溶解度小于80g。由圖二可知,t2℃時在100g水中加入80gX,X被全部溶解,所以X是KNO3。③將t2℃時的KNO3、NH4Cl飽和溶液各100g,分別降溫至t1℃,溶解度都減小,且在t1℃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故填:“=”。18.新冠疫情期間突然鬧出來的“糧荒”,為世界糧食安全敲響了警鐘,近日,袁隆平院士團隊研究的海水稻,再次在我國青海高鹽堿地區(qū)試種(高鹽堿地士壤內水分pH超過8.5)。(1)如果試種成功,將來人們有望吃到西部海水稻大米,大米提供的主要營養(yǎng)素是_____________。(2)由于海水稻生長在堿性土壤,與普通大米相比鈉的含量較高,鈉元素是人類所需的________元素(填“常量”或“微量”)。(3)為變廢為寶,不斷改良這種鹽堿地,常在土地中施加__________(填“硫磺粉”或“熟石灰”)。(4)水稻等農作物生長期間常施加一些肥料,下列物質屬于復合肥料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號)。a. KNO3b. CO(NH2)2c. K2SO4d.Ca3(PO4)2【答案】 (1). 糖類 (2). 常量 (3). 硫磺粉 (4). a【解析】【詳解】(1)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屬于糖類,故填:糖類。(2)人體中鈉元素屬于常量元素,故填:常量。(3)當土壤顯堿性時,需要加弱酸性的物質中和,硫磺粉可調節(jié)土壤的pH,降低堿性,故鹽堿地可通過施加適量硫磺粉以降低土壤堿性,熟石灰是堿,不能降低土壤的堿性,故填:硫磺粉。(4)農作物需要的營養(yǎng)元素有氮磷鉀,含有其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營養(yǎng)元素的化合物是復合肥;a、KNO3中含有氮、磷兩種營養(yǎng)元素,故是復合肥。b、CO(NH2)2中只含有氮元素一種營養(yǎng)元素,故不是復合肥。c、K2SO4中只含有鉀元素一種營養(yǎng)元素,故不是復合肥。d、Ca3(PO4)2中只含有磷元素一種營養(yǎng)元素,故不是復合肥。故選a。三、簡答題(本題1道小題,空2分,共8分)19.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化學資源,從海水中提取金屬鎂的主要步驟如下:資料:海灘貝殼的主要成分是CaCO3(1)為節(jié)約資源,試劑A常用海灘貝殼為原料制得,則試劑X為__________(填化學式)。(2)操作Y的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熔融狀態(tài)下的MgCl2,通電后會生成鎂與一種氣體單質,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答案】 (1). (2). 過濾 (3). 【解析】【詳解】(1)為節(jié)約資源,試劑A常用海灘貝殼為原料制得,海灘貝殼的主要成分是CaCO3,煅燒CaCO3生成氧化鈣,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與硫酸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磷酸鈣,則試劑X為。(2)操作Y是將固液分離,名稱為過濾。(3)在熔融狀態(tài)下的MgCl2,通電后會生成鎂與一種氣體單質,氣體應是氯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點睛】本題主要考查海水中提取鎂的知識,解答時應該充分理解物質之間相互作用反應的情況,能夠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正確的書寫化學方程式。四、實驗與探究題(本題共2道小題,每空2分,16分)20.硫化氫(H2S)是一種密度比空氣密度大的氣體,實驗室通常用固體硫化亞鐵(FeS)和稀硫酸混合,常溫下通過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制得硫化氫氣體。試回答:
(1)實驗室制取硫化氫氣體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jù)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①制得硫化氫氣體的發(fā)生裝置可以選用___________(填序號)。該裝置在實驗室還可以用來制取氧氣,寫出用該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用C裝置收集硫化氫氣體,進氣口應為__________(填“a”或“b”)。【答案】 (1). (2). B (3). (4). b【解析】【詳解】(1)實驗室通常用固體硫化亞鐵(FeS)和稀硫酸混合,常溫下通過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制得硫化氫氣體,復分解反應是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故另一種產物是硫酸亞鐵,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①實驗室通常用固體硫化亞鐵(FeS)和稀硫酸混合,常溫下通過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制得硫化氫氣體,該反應屬于固液不加熱反應,發(fā)生裝置應選B;該裝置適用于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為水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硫化氫(H2S)是一種密度比空氣密度大的氣體,故若用C裝置收集硫化氫氣體,進氣口應為b。21.某化學興趣小組為驗證酸的通性,做了以下5組實驗,請分析并回答問題:【演示實驗】【提出質疑】實驗③沒有明顯現(xiàn)象,甲同學對該實驗是否發(fā)生化學反應提出質疑,并設計了以下實驗進行驗證。【實驗探究】實驗方案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一測定氫氧化鈉溶液的pH=a,滴加稀鹽酸后測得溶液pH=b,(忽略體積的變化)a ___________b(填“>”、“<”或“=”)發(fā)生了反應二向實驗③所得混合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發(fā)生了反應 【評價交流】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驗證實驗中方案二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演示實驗中有一組沒有驗證酸的通性,該組是_____________(填序號)。請你補充一個演示實驗(不改變反應物的類別)完整驗證酸的通性,該實驗的化學方程為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 (2). 稀鹽酸或氯化鈉都可以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 (3). ④ (4). Na2CO3+2HCl=2NaCl+H2O+CO2↑【解析】【詳解】[實驗探究]氫氧化鈉顯堿性pH>7,往里面加酸,酸的pH<7,二者發(fā)生中和反應,因此氫氧化鈉溶液滴加稀鹽酸后溶液的pH值會下降,故填:>。[評價交流]稀鹽酸能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稀鹽酸和氫氧化鈉中和反應生成的氯化鈉也可以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沉淀,因此無法證明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發(fā)生了反應。故填:稀鹽酸或氯化鈉都可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拓展延伸]第④組實驗中是在硝酸銀溶液中加入稀鹽酸,反應的實質是Cl-和Ag+反應生成AgCl的沉淀,并沒有體現(xiàn)酸的通性,碳酸鈉和硝酸銀都屬于鹽,物質類別相同,反應的實質是H+和CO32-反應生成H2O和CO2,能驗證酸的通性,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填:④;Na2CO3+2HCl=2NaCl+H2O+CO2↑。五、計算題22.向表面生銹的鐵片中滴加稀硫酸,產生氫氣的質量與所加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
(1)從圖中可以看出完全反應后產生氫氣的質量為 g。(2)求所加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精確到0.1%)【答案】(1)0.2g;(2)9.8%【解析】【詳解】(1)由圖可知,完全反應后,生成氫氣的質量為0.2g;(2)向表面生銹的鐵片中滴加稀硫酸,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一開始氧化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待氧化鐵完全反應后,鐵再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故一開始無氣體產生,設所加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x x=9.8%答:所加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9.8%。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