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2 第五單元 第14講 基因的分離定律
[考綱明細] 1.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Ⅱ) 2.基因的分離定律(Ⅱ)
考點1 一對相對性狀遺傳實驗分析和相關概念
1.孟德爾遺傳實驗的選材與雜交操作
(1)豌豆作為實驗材料的優(yōu)點
(2)孟德爾遺傳實驗的雜交操作
2.相關概念
(1)與基因相關的概念
①相同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如圖中A和A就是相同基因。
②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著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如圖中B和b、C和c、D和d就是等位基因。
③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三種,一種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如圖中A和D等;一種是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圖中C和d等;還有一種是位于一條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圖中c和d等。
(2)與性狀相關的概念
①相對性狀:同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
②顯性性狀: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純合親本雜交,F(xiàn)1顯現(xiàn)出來的性狀叫做顯性性狀。
③隱性性狀: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純合親本雜交,F(xiàn)1未顯現(xiàn)出來的性狀叫做隱性性狀。
④性狀分離: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xiàn)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xiàn)象。
(3)純合子和雜合子的概念
①純合子: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如DD、dd。
②雜合子: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個體,如Dd。
3.對“性狀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和“假說—演繹”過程
(1)觀察現(xiàn)象(提出問題)
①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圖解
②問題
a.F1全為高莖,矮莖哪里去了呢?
b.F2中矮莖又出現(xiàn)了,說明了什么?
c.為什么F2中的比例都接近3∶1?
(2)分析問題(提出假說)
①解釋(假說)
a.生物的性狀由遺傳因子決定。
b.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成對存在。
c.生物體在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配子中遺傳因子成單存在。
d.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
②對分離現(xiàn)象解釋的遺傳圖解
(3)對分離現(xiàn)象解釋的驗證(演繹推理)
①方法:測交實驗,即讓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
②實驗遺傳圖解
③預期:高莖∶矮莖=1∶1。
(4)實驗檢驗(驗證演繹推理、得出結論)
①測交實驗結果:測交后代的高莖和矮莖比接近1∶1。
②真實結果與推理結果一致,假說正確,得出基因的分離定律。
[特別提醒] 符合基因分離定律,不一定會出現(xiàn)特定的性狀分離比,原因是
(1)F2中3∶1的結果是在統(tǒng)計大量子代后得到的,子代數(shù)目較少,不一定符合預期的分離比。
(2)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導致遺傳分離比變化,如隱性致死、純合致死、顯性致死等。
(3)某些性狀遺傳為從性遺傳,基因型相同的雌雄個體表現(xiàn)型不一定相同。
4.基因的分離定律
(1)研究對象: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
(2)發(fā)生時間: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
(3)實質(zhì):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
(4)適用范圍
①一對基因控制的相對性狀的遺傳。
②細胞核內(nèi)染色體上的基因。
③進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1.(必修2 P2圖1-1)自花傳粉指兩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的過程,也叫自交。
2.(必修2 P3圖1-2)異花傳粉指兩朵花之間的傳粉過程。
3.(必修2 P5相關信息)在孟德爾提出假說時,生物學界還沒有認識到配子形成和受精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4.(必修2 P7技能訓練)本來開白花的花卉,偶然出現(xiàn)了開紫花的植株,獲得開紫花的純種方法是將獲得的紫花連續(xù)幾代自交,即將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花選育再進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現(xiàn)白花為止。
題組一 遺傳學中的基本概念
1.下列關于遺傳學基本概念的敘述中,正確的有幾項( )
①兩高莖豌豆相交屬于自交。
②生物體不能表現(xiàn)的性狀是隱性性狀。
③表現(xiàn)顯性性狀的個體的遺傳因子組成是DD或Dd。
④性狀分離是指雜種后代出現(xiàn)了不同的遺傳因子組成。
⑤表現(xiàn)隱性性狀的個體一定是純合子。
⑥含有D和d的生物細胞是雜合子。
⑦純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純合子,雜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雜合子。
⑧人的五指和多指是一對相對性狀。
⑨雜合子與純合子基因組成不同,性狀表現(xiàn)也不同。
⑩兩個雙眼皮夫婦生了一個單眼皮孩子屬于性狀分離。?A和a、A和A、a和a均為等位基因。
A.2項 B.3項
C.4項 D.5項
答案 B
解析 體細胞中含有D和d的個體為雜合子,⑥錯誤;兩個雙眼皮夫婦的后代既有單眼皮的孩子又有雙眼皮的孩子,叫做性狀分離,只有單眼皮孩子不叫性狀分離,⑩錯誤;③⑤⑧正確,B符合題意。
分離定律核心概念間的聯(lián)系
題組二 遺傳學科學實驗方法
2.(雜交過程)有些植物的花為兩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為單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關植物雜交育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對兩性花的植物進行雜交需要對父本進行去雄
B.對單性花的植物進行雜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無論是兩性花植物還是單性花植物,在雜交過程中都需要套袋
D.提供花粉的植株稱為母本
答案 C
解析 對兩性花的植物進行雜交需要對母本進行去雄,防止其自交而影響實驗結果,A錯誤;對單性花的植物進行雜交時,不需要進行去雄操作,B錯誤;無論是兩性花植物還是單性花植物在雜交過程中都需要套袋,以防止外來花粉干擾,C正確;提供花粉的植株稱為父本,D錯誤。
3.(研究方法)假說—演繹法是現(xiàn)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下列屬于孟德爾在發(fā)現(xiàn)分離定律時“演繹”過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
B.由F2出現(xiàn)了“3∶1”推測生物體產(chǎn)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
C.若F1產(chǎn)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會出現(xiàn)兩種性狀的比為1∶1
D.通過測交實驗證明測交后代出現(xiàn)兩種性狀的比接近1∶1
答案 C
解析 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這是假說的內(nèi)容,A錯誤;由F2中出現(xiàn)的分離比推測,生物體產(chǎn)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這是假說的內(nèi)容,B錯誤;演繹是根據(jù)假設內(nèi)容推測測交實驗的結果,即若F1產(chǎn)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的兩種性狀比為1∶1,C正確;通過測交實驗證明測交后代出現(xiàn)兩種性狀的比接近1∶1,這是通過測交實驗對演繹推理過程的檢驗,D錯誤。
4.(模擬實驗)在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中,將甲袋子內(nèi)的小球(D∶d=1∶1)總數(shù)增加到乙袋子內(nèi)的小球總數(shù)(D∶d=1∶1)的10倍,之后進行上百次模擬實驗,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乙袋子分別模擬的是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
B.該變化脫離了模擬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的實際情況
C.最終的模擬結果是DD∶Dd∶dd接近于1∶2∶1
D.袋子中小球每次被抓取后要放回原袋子再進行下一次抓取
答案 B
解析 甲、乙兩個袋子分別代表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生殖器官,甲、乙兩個袋子中的小球分別代表雄配子和雌配子,A正確;在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中,每個袋子中不同種類(D、d)的小球數(shù)量一定要相等,但甲袋子內(nèi)小球總數(shù)量和乙袋子內(nèi)小球總數(shù)量不一定相等,自然狀態(tài)下,雄配子數(shù)量遠遠高于雌配子數(shù)量,將甲袋子內(nèi)的小球(D∶d=1∶1)總數(shù)增加到乙袋子內(nèi)的小球總數(shù)(D∶d=1∶1)的10倍,模擬了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的實際情況,B錯誤;由于兩個袋子內(nèi)的小球都是D∶d=1∶1,所以最終的模擬結果是DD∶Dd∶dd接近于1∶2∶1,C正確;為了保證每種小球被抓取的概率相等,小球每次被抓取后要放回原袋子再進行下一次抓取,D正確。
孟德爾遺傳實驗的兩個易錯點
(1)基因型為Aa的雜合子產(chǎn)生的雌配子有兩種且A∶a=1∶1,或產(chǎn)生的雄配子有兩種且A∶a=1∶1,但是♀A∶♂A不是1∶1,一般情況下,雄配子數(shù)量遠大于雌配子。
(2)“演繹”和“驗證”不同,“演繹”不同于測交實驗,前者只是理論推導,后者則是進行實際的測交實驗驗證。
題組三 分離定律的實質(zhì)、細胞學基礎的考查和驗證
5.孟德爾在對一對相對性狀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基因的分離定律。下列有關基因分離定律的幾組比例,能直接說明基因分離定律實質(zhì)的是( )
A.F2的表現(xiàn)型比例為3∶1
B.F1產(chǎn)生配子的種類比例為1∶1
C.F2基因型的比例為1∶2∶1
D.測交后代的比例為1∶1
答案 B
解析 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zhì)是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則F1(Dd)產(chǎn)生D、d兩種配子,且比例為1∶1,可直接說明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zhì)。
6.如圖是果蠅的體細胞,1~6是常染色體,7~8是性染色體,基因在染色體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列相關基因不遵循孟德爾分離定律的是( )
①A和B基因?、贏和b基因?、跡和e基因?、馨l(fā)生交叉互換后的1號染色體上的A和a基因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孟德爾分離定律的實質(zhì)是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的分離。A和B基因雖然在同源染色體上,但不是等位基因,A和b基因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它們都不遵循孟德爾分離定律;E和e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性染色體上的基因的遺傳遵循孟德爾分離定律;發(fā)生交叉互換后的1號染色體上的A和a基因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分開,不遵循孟德爾分離定律。故選C。
7.水稻中非糯性(W)對糯性(w)為顯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藍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紅褐色。下面是對純種的非糯性與糯性水稻的雜交后代進行觀察的結果,其中能直接證明孟德爾基因分離定律的一項是( )
A.雜交后親本植株上結出的種子(F1)遇碘全部呈藍黑色
B.F1自交后結出的種子(F2)遇碘后,3/4呈藍黑色,1/4呈紅褐色
C.F1產(chǎn)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藍黑色,一半呈紅褐色
D.F1測交所結出的種子遇碘后,一半呈藍黑色,一半呈紅褐色
答案 C
解析 分離定律的直接體現(xiàn)是等位基因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去,F(xiàn)1產(chǎn)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藍黑色,一半呈紅褐色,說明F1產(chǎn)生兩種配子,比例為1∶1,能直接證明孟德爾的基因分離定律,C符合題意。
基因分離定律的驗證方法
(1)直接驗證——花粉鑒定法。雜種非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液呈現(xiàn)兩種不同顏色,且比例為1∶1,直接證明了雜種非糯性水稻在產(chǎn)生花粉的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等位基因是彼此分離的。
(2)間接驗證
①測交法——雜種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后代出現(xiàn)顯性、隱性兩種表現(xiàn)型的個體,且比例為1∶1,間接證明了雜種F1產(chǎn)生了兩種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離。
②自交法——雜種F1自交后代(F2)中出現(xiàn)了顯、隱兩種表現(xiàn)型的個體,且比例為3∶1,這也是F1產(chǎn)生了兩種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結果。
③花藥離體培養(yǎng)法——將雜種F1進行花藥離體培養(yǎng),若性狀分離比為1∶1,證明F1產(chǎn)生兩種配子,即等位基因分離的結果。
題組四 不同交配類型的判斷及應用分析
8.孟德爾在豌豆雜交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驗證假說所采用的實驗方法依次是( )
A.自交、雜交和測交 B.測交、自交和雜交
C.雜交、自交和測交 D.雜交、測交和自交
答案 C
解析 孟德爾在進行豌豆雜交實驗中,先讓豌豆雜交獲得F1,再讓F1自交得F2,發(fā)現(xiàn)問題,最后用測交實驗證明其假說,C正確。
9.測交法可用來檢驗F1是不是純合子,其關鍵原因是( )
A.測交子代出現(xiàn)不同的表現(xiàn)型
B.測交不受其他花粉等因素的影響
C.與F1進行測交的個體是隱性純合子
D.測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直接反映F1的配子類型及比例
答案 D
解析 用測交實驗來檢測F1是不是純合子,是將F1和隱性純合子雜交,由于隱性純合子只能產(chǎn)生一種類型的配子,所以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能直接反映F1產(chǎn)生配子的類型及比例,D正確。
不同交配類型的判斷及應用分析
含義
作用
雜交
基因型不同的同種生物體之間相互交配
①探索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的傳遞規(guī)律;②將不同優(yōu)良性狀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種;③顯隱性性狀判斷
自交
①植物的自花(或同株異花)傳粉;
②基因型相同的動物個體間的交配
①可不斷提高種群中純合子的比例;②可用于植物純合子、雜合子的鑒定
含義
作用
測交
雜合子與隱性純合子的交配,是一種特殊方式的雜交
①驗證遺傳基本規(guī)律理論解釋的正確性;②可用于高等動物純合子、雜合子的鑒定
正交與
反交
是相對而言的,正交中父方和母方分別是反交中母方和父方
①檢驗是細胞核遺傳還是細胞質(zhì)遺傳;②檢驗是常染色體遺傳還是性染色體遺傳
考點2 分離定律的解題方法及技巧
突破點一 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判斷方法
1.根據(jù)子代性狀判斷
(1)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子代只出現(xiàn)一種性狀?子代所出現(xiàn)的性狀為顯性性狀。(雜交法)
(2)具有相同性狀的親本雜交?子代出現(xiàn)不同性狀?子代所出現(xiàn)的新的性狀為隱性性狀。(自交法)
2.根據(jù)子代性狀分離比判斷
具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F2性狀分離比為3∶1?分離比為3的性狀為顯性性狀。
3.“實驗法”判斷性狀的顯隱性
4.根據(jù)遺傳系譜圖判斷
雙親表現(xiàn)正常,后代出現(xiàn)“患者”,則致病性狀為隱性性狀,即“無中生有為隱性”,如圖甲所示;雙親表現(xiàn)患病,后代出現(xiàn)“正?!?,則致病性狀為顯性性狀,即“有中生無為顯性”,如圖乙所示。
1.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對相對性狀。下列四組雜交實驗中能判斷顯性和隱性關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403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399紫花
④紫花×白花→198紫花+202白花
A.②和③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①和②
答案 A
解析 ②為自交法確定,③為雜交法確定。
2.某二倍體植物中,抗病和感病這對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要確定這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應該選用的雜交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純合體×感病純合體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純合體×抗病純合體,或感病純合體×感病純合體
答案 B
解析 抗病株與感病株雜交,若子代有兩種性狀,則不能判斷顯隱性關系,A錯誤;抗病純合體×感病純合體,后代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即為顯性性狀,據(jù)此可以判斷顯隱性關系,B正確;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只有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時才能判斷顯隱性,C錯誤;抗病純合體×抗病純合體(或感病純合體×感病純合體),后代肯定為抗病(或感病),據(jù)此不能判斷顯隱性關系,D錯誤。
突破點二 親子代基因型及表現(xiàn)型的互推
1.由親代基因型推斷子代的基因型、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正推法,相關基因用A、a表示)
親本組合
子代基因型
及其比例
子代表現(xiàn)型
及其比例
AA×AA
AA
全是顯性
AA×Aa
AA∶Aa=1∶1
全是顯性
AA×aa
Aa
全是顯性
Aa×Aa
AA∶Aa∶aa=1∶2∶1
顯性∶隱性=3∶1
Aa×aa
Aa∶aa=1∶1
顯性∶隱性=1∶1
aa×aa
aa
全是隱性
2.由子代表現(xiàn)型推斷親代的基因型(逆推法,相關基因用A、a表示)
(1)基因填充法
根據(jù)親子代表現(xiàn)型寫出基因型中能確定的基因,如顯性性狀可用A_表示,隱性性狀用aa表示。然后根據(jù)子代中的一對基因分別來自兩個親本,可以逆推親代基因型中未知基因,其中子代隱性個體(aa)為逆推突破口。
(2)分離比推斷法
后代表現(xiàn)型
親本表現(xiàn)型
親本基因型組合
全是顯性
親本中一定有一
個是顯性純合子
AA×AA或
AA×Aa或
AA×aa
全是隱性
雙親均為隱性純合子
aa×aa
顯性∶隱性
=1∶1
親本一方為顯性雜合
子,一方為隱性純合子
Aa×aa
顯性∶隱性
=3∶1
雙親均為顯性雜合子
Aa×Aa
3.番茄果實的顏色由一對基因A、a控制,下表是關于番茄果實顏色的3個雜交實驗及其結果。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實驗組
親本表現(xiàn)型
F1的表現(xiàn)型和植株數(shù)目
紅果
黃果
1
紅果×黃果
492
504
2
紅果×黃果
997
0
3
紅果×紅果
1511
508
A.番茄的果色中,黃色為顯性性狀
B.實驗1的親本基因型:紅果為AA,黃果為aa
C.實驗2的后代紅果番茄均為雜合子
D.實驗3的后代中黃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答案 C
解析 從實驗2中可以看出,紅果跟黃果雜交,后代只出現(xiàn)紅果沒有黃果,說明黃色為隱性性狀,紅色為顯性性狀,A錯誤;實驗1的子代紅果∶黃果=1∶1,則實驗1的親本基因型:紅果為Aa,黃果為aa,B錯誤;實驗2的親本基因型:紅果為AA,黃果為aa,則實驗2的F1中紅果番茄均為雜合子,C正確;黃果為隱性性狀,所以實驗3的后代中黃果番茄的基因型為aa,D錯誤。
4.某植物的紫花與紅花是一對相對性狀,且是由單基因(D、d)控制的完全顯性遺傳,現(xiàn)有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紅花植株作實驗材料,設計如表所示實驗方案以鑒別兩植株的基因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選擇的親本
及交配方式
預測子代表現(xiàn)型
推測親代基因型
第一種:
紫花自交
出現(xiàn)性狀分離
③
①
④
第二種:
紫花×紅花
全為紫花
DD×dd
②
⑤
A.兩組實驗中,都有能判定紫花和紅花的顯隱性的依據(jù)
B.①全為紫花,④的基因型為DD×Dd
C.②紫花和紅花的數(shù)量之比為1∶1,⑤為Dd×dd
D.③的基因型為Dd×Dd,判定依據(jù)是子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說明雙親有隱性基因
答案 B
解析 第一種紫花自交,子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可以判定出現(xiàn)的新性狀為隱性性狀,親本性狀(紫花)為顯性性狀,第二種由紫花×紅花的后代全為紫花,可以判定紫花為顯性性狀,A正確;若①全為紫花,且親本紫花自交,故④的基因型為DD×DD或dd×dd,B錯誤;紫花×紅花的后代中紫花和紅花的數(shù)量之比為1∶1時,⑤為Dd×dd,C正確;子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說明顯性性狀的雙親中都帶有隱性基因,故親代的基因型為Dd×Dd,D正確。
突破點三 分離定律應用中相關的概率計算
1.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計算
(1)加法原理:當一個事件出現(xiàn)時,另一個事件就被排除,這種互斥事件出現(xiàn)的概率,是它們各自概率之和。
(2)乘法原理:一個事件的發(fā)生不影響另一個事件的發(fā)生,這樣的兩個獨立事件同時發(fā)生或相繼發(fā)生的概率是各自發(fā)生概率的乘積。
2.用經(jīng)典公式或分離比計算
(1)概率=(某性狀或基因組合數(shù)/總組合數(shù))×100%。
(2)根據(jù)分離比推理計算
①若雙親都是雜合子(Bb),則后代表現(xiàn)型的概率:顯性占3/4,隱性占1/4;基因型的概率:BB占1/4,Bb占1/2,bb占1/4。
②若雙親是測交類型,則后代表現(xiàn)型的概率:顯性占1/2,隱性占1/2,基因型的概率:Bb占1/2,bb占1/2。
3.根據(jù)配子的概率計算
先計算出親本產(chǎn)生的每種配子的概率,再根據(jù)題目要求用相關的兩種配子的概率相乘,即可得出某一基因型的個體的概率;計算表現(xiàn)型概率時,再將相同表現(xiàn)型的個體的概率相加即可。
5.兩株高莖豌豆雜交,后代既有高莖又有矮莖,讓子代高莖豌豆自然條件下交配,則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 )
A.3∶1 B.1∶1
C.9∶6 D.5∶1
答案 D
解析 若控制豌豆莖高度的基因用D、d表示,由兩株高莖豌豆的雜交后代既有高莖也有矮莖可知,兩株豌豆的基因型均為Dd。其中子代的高莖中1/3DD,2/3Dd,由于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閉花受粉植物,因此只能自交,故子代高莖豌豆的后代中矮莖豌豆出現(xiàn)的概率=2/3×1/4=1/6,高莖豌豆出現(xiàn)的概率為5/6,因此高莖∶矮莖=5∶1。
6.(2019·安徽合肥一中開學考試)如圖是某種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圖中8號個體是雜合子的概率是( )
A.11/18 B.4/9
C.5/6 D.3/5
答案 D
解析 根據(jù)系譜圖,5號為患病女孩,其父母都正常,所以該單基因遺傳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設用A、a表示相關基因,則6號個體為1/3AA或2/3Aa,7號個體為Aa,由于8號個體是正常個體,其基因型為AA的概率是1/3×1/2+2/3×1/4=1/3,為Aa的概率是1/3×1/2+2/3×1/2=1/2,因此,8號個體是雜合子的概率是=(1/2)÷(1/3+1/2)=3/5。
“四步法”解決分離定律的概率計算
突破點四 自交和自由交配問題
1.自交類型的解題技巧
(1)雜合子Aa連續(xù)自交n次
雜合子比例為n,純合子比例為1-n,顯性純合子比例=隱性純合子比例=×。
(2)雜合子Aa連續(xù)自交且逐代淘汰隱性個體的解題方法
2.自由交配類型的解題技巧
以基因型為AA、Aa的動物群體為例,進行隨機交配,欲計算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表現(xiàn)型的概率,有以下幾種解法。
解法一:列舉法
♀
♂
AA
Aa
AA
AA
AA、Aa
Aa
AA、Aa
AA、Aa、aa
續(xù)表
♀
♂
AA
Aa
子代基因型及概率AA、Aa、aa
子代表現(xiàn)型的概率A_、aa
解法二:配子法
基因型及概率為AA、Aa、aa,表現(xiàn)型及概率為A_、aa。
解法三:遺傳平衡法
先根據(jù)“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它的純合子基因型頻率+1/2雜合子基因型頻率”推知,子代中A的基因頻率=1/3+1/2×2/3=2/3,a的基因頻率=1-2/3=1/3。然后根據(jù)遺傳平衡定律可知,aa的基因型頻率=a基因頻率的平方=(1/3)2=1/9,AA的基因型頻率=A基因頻率的平方=(2/3)2=,Aa的基因型頻率=2×A基因頻率×a基因頻率=2×2/3×1/3=4/9。
7.(2019·福州高三第一學期質(zhì)檢)某豌豆種群中只有DD和Dd兩種高莖豌豆,數(shù)量比是2∶1。通過自交繁殖一代,理論上子代中DD、Dd、dd的數(shù)量之比為( )
A.1∶2∶1 B.25∶10∶1
C.9∶2∶1 D.9∶6∶1
答案 C
解析 由于DD、Dd的數(shù)量比為2∶1,則DD占,Dd占,DD自交后代仍為DD,DD自交后代占所有后代的;Dd占,Dd自交后代基因型有三種:DD、Dd、dd,則整個后代中比例分別為DD=+×=;Dd=×=;dd=×=,因此其子代中DD、Dd、dd的數(shù)量比為9∶2∶1。
8.基因型為Aa的豌豆連續(xù)自交,同時每代淘汰隱性個體,F(xiàn)3個體中,表現(xiàn)型符合要求的個體中雜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
A.1/32 B.1/16
C.2/33 D.2/9
答案 D
解析 該題是雜合子連續(xù)自交并逐代淘汰隱性個體,直接套用公式即可得到雜合子所占的比例,即2/(23+1)=2/9。
9.現(xiàn)有一個隨機交配的動物種群,由AA、Aa、aa三種基因型個體組成的,且AA∶Aa∶aa=4∶4∶1,該種群中具有繁殖能力的個體間進行繁殖,而aa個體不具有繁殖能力。該種群繁殖一代,則子代中AA、Aa和aa的數(shù)量比可能為( )
A.4∶4∶1 B.9∶6∶1
C.4∶2∶3 D.4∶1∶4
答案 B
解析 一個隨機交配的種群由AA、Aa、aa三種基因型個體組成,且AA∶Aa∶aa=4∶4∶1,該種群中的aa個體沒有繁殖能力,則具有繁殖能力的個體中,AA占1/2,Aa占1/2,因此A的基因頻率為1/2+1/2×1/2=3/4,a的基因頻率為1/4,根據(jù)遺傳平衡定律,該種群繁殖一代,后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3/4×3/4=9/16,Aa的基因型頻率為2×1/4×3/4=6/16,aa的基因型頻率為1/4×1/4=1/16,因此子代中AA、Aa和aa的數(shù)量比可能為9/16∶6/16∶1/16=9∶6∶1。
解答Aa連續(xù)自交和自由交配類型的題時,可以發(fā)現(xiàn)以下特點:
(1)若Aa自由交配,F(xiàn)1及以后各代的基因型比例及基因頻率均不發(fā)生改變;而Aa連續(xù)自交,由于每代的雜合子自交均有純合子生成,因此純合子的比例逐漸增大,雜合子的比例逐漸減小,但每一代中的基因頻率與自由交配一樣,均不發(fā)生改變,即A的基因頻率=a的基因頻率=1/2。
(2)沒有特殊說明時,豌豆在自然條件下屬于自交,玉米在自然條件下屬于自由交配,這是題中隱含的已知條件,但常常有部分同學弄混。
(3)自交的有關計算不能用配子法。自由交配的有關計算用配子法簡捷、快速,不易出錯。在利用列舉法求解自由交配問題時,基因型不同的雙親雜交容易遺漏正交和反交中的一種情況,導致概率計算出現(xiàn)錯誤。
突破點五 純合子、雜合子的判斷
1.自交法:此法主要用于植物,而且是最簡便的方法。
待測
個體
2.測交法:一般動物用測交,并且是在已確定顯隱性性狀的條件下。
待測個體×隱性純合子
3.單倍體育種法:此法只適用于植物。
待測
個體單倍體
幼苗純合子
植株
4.花粉鑒定法:非糯性與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液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如果花粉有兩種,且比例為1∶1,則被鑒定的親本為雜合子;如果花粉只有一種,則被鑒定的親本為純合子。此法只適用于一些特殊的植物。
10.某養(yǎng)豬場有黑色豬和白色豬,假如黑色(B)對白色(b)為顯性,要想鑒定一頭黑色公豬是雜種(Bb)還是純種(BB),最合理的方法是( )
A.讓該公豬充分生長,以觀察其膚色是否會發(fā)生改變
B.讓該黑色公豬與黑色母豬(BB或Bb)交配
C.讓該黑色公豬與白色母豬(bb)交配
D.從該黑色公豬的表現(xiàn)型即可分辨
答案 C
解析 鑒定顯性表現(xiàn)型動物個體的基因型可采用測交的方法,即讓該黑色公豬與白色母豬(bb)交配,如果后代全為黑色豬,說明該黑色公豬的基因型為BB,如果后代中出現(xiàn)了白色豬,說明該黑色公豬的基因型為Bb。
11.水稻的高稈對矮稈是顯性,現(xiàn)有一株高稈水稻,欲知其是否是純合體,下列采用的方法最為簡單的是( )
A.用花粉離體培養(yǎng),觀察后代的表現(xiàn)型
B.與一株矮稈水稻雜交,觀察后代的表現(xiàn)型
C.與一株高稈水稻雜交,觀察后代的表現(xiàn)型
D.自花傳粉,觀察后代的表現(xiàn)型
答案 D
解此類題目時要注意鑒定的對象和題目的要求,避免出現(xiàn)以下錯誤:一是忽視實驗材料的特點,導致交配方式選擇錯誤,如動物一般不應采用自交法,豌豆等閉花受粉植物無法自由交配等;二是在判斷某個體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時,忽視實驗要求,如“最簡單”還是“最準確”,對自花傳粉植物而言,自交最簡單,測交最準確。
一、分離定律的致死問題
1.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時期發(fā)生作用,從而不能形成有活力的配子的現(xiàn)象。
2.合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時期或幼體階段發(fā)生作用,從而不能形成活的幼體或個體的現(xiàn)象。
(1)隱性致死:隱性基因純合時,對個體有致死作用,如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紅細胞異常,使人死亡);植物中的白化基因,使植物不能形成葉綠素,從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2)顯性致死:顯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經(jīng)膠質(zhì)癥(皮膚畸形生長,智力嚴重缺陷,出現(xiàn)多發(fā)性腫瘤等癥狀)。顯性致死又分為顯性純合致死和顯性雜合致死,若為顯性純合致死,雜合子自交后代顯∶隱=2∶1。
1.(合子致死)無尾貓是一種觀賞貓。貓的無尾、有尾是一對相對性狀,其遺傳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為了選育純種的無尾貓,讓無尾貓自交多代,但發(fā)現(xiàn)每一代中總會出現(xiàn)約1/3的有尾貓,其余均為無尾貓。由此推斷正確的是( )
A.貓的有尾性狀是由顯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現(xiàn)有尾貓是基因突變所致
C.自交后代無尾貓中既有雜合子又有純合子
D.無尾貓與有尾貓雜交后代中無尾貓約占1/2
答案 D
解析 由無尾貓自交后代,出現(xiàn)約1/3的有尾貓可知,貓的無尾是顯性性狀,且存在顯性純合致死現(xiàn)象,A錯誤;自交后代出現(xiàn)有尾貓是性狀分離所致,B錯誤;無尾貓(Aa)自交后代中的無尾貓全部是雜合子,有尾貓是隱性純合子,C錯誤;無尾貓(Aa)與有尾貓(aa)的交配屬于測交,后代中無尾貓和有尾貓各約占1/2,D正確。
2.(配子致死)鳳仙花的花瓣有單瓣和重瓣兩種,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單瓣對重瓣為顯性,在開花時含有顯性基因的精子不育而含隱性基因的精子可育,卵細胞不論含顯性還是隱性基因都可育。現(xiàn)取自然情況下多株單瓣鳳仙花自交得F1,問F1中單瓣與重瓣的比值分析中正確的是( )
A.單瓣與重瓣的比值為3∶1
B.單瓣與重瓣的比值為1∶1
C.單瓣與重瓣的比值為2∶1
D.單瓣與重瓣的比值無規(guī)律
答案 B
解析 由于單瓣對重瓣為顯性,在開花時含有顯性基因的精子不育而含隱性基因的精子可育,卵細胞不論含顯性還是隱性基因都可育,所以自然情況下多株單瓣鳳仙花的基因型都為Aa,其產(chǎn)生的雄配子只有a,而產(chǎn)生的雌配子有A和a,比例為1∶1,所以自交得F1,則F1中單瓣與重瓣的比值為1∶1。
二、復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體上同一位置的等位基因的個數(shù)在兩個以上,稱為復等位基因。復等位基因盡管有多個,但遺傳時仍符合分離定律,彼此之間有顯隱性關系,表現(xiàn)特定的性狀。如人的ABO血型,其由一對基因控制,這對基因有三種不同的形式,分別為能合成A抗原的IA基因,能合成B抗原的IB基因及不合成抗原的i基因,其中IA、IB對i是顯性。
3.在家兔的常染色體上有一系列決定毛色的復等位基因:A、a1、a2、a。其中A基因?qū)1、a2、a為顯性,a1基因?qū)2、a為顯性,a2對a為顯性。該系列基因在決定家兔毛皮顏色時其表現(xiàn)型與基因型的關系如下表。讓多只全色的家兔和多只喜馬拉雅色的家兔雜交,則不會出現(xiàn)的情況是( )
毛皮顏色表現(xiàn)型
基因型
全色
A_
青旗拉
a1_
喜馬拉雅
a2_
白化
aa
A.后代出現(xiàn)七種基因型
B.后代出現(xiàn)四種表現(xiàn)型
C.后代會產(chǎn)生基因型為a1a1的個體
D.復等位基因之間的根本區(qū)別是基因中的堿基排列順序不同
答案 C
解析 全色家兔的基因型有AA、Aa1、Aa2、Aa四種,會產(chǎn)生A、a1、a2、a四種類型的配子,喜馬拉雅色的家兔有a2a2、a2a兩種基因型,會產(chǎn)生a2、a兩種類型的配子,其雜交子代會產(chǎn)生Aa2、Aa、a1a2、a1a、a2a2、a2a、aa七種基因型,四種表現(xiàn)型,但是不會產(chǎn)生基因型為a1a1的個體,C錯誤。
4.(2019·上海浦東二模)某同學的父親是B型血,母親是AB型血,那么該同學的血型不可能是( )
A.O型 B.A型
C.B型 D.AB型
答案 A
解析 人類的血型是由等位基因IA、IB、i控制的,某同學的父親是B型血,基因型可能為IBIB、IBi,母親是AB型血,基因型為IAIB,則該同學的基因型可能為IAIB、IBIB、IAi、IBi,即其可能是A型、B型、AB型血,A符合題意。
三、不完全顯性
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后,F(xiàn)1顯現(xiàn)中間類型的現(xiàn)象。如等位基因A和a分別控制紅花和白花,在完全顯性時,基因型為Aa的個體自交后代中紅∶白=3∶1;在不完全顯性時,基因型為Aa的個體自交后代中紅(AA)∶粉紅(Aa)∶白(aa)=1∶2∶1。
5.金魚草的花色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AA為紅色,Aa為粉紅色,aa為白色。紅花金魚草與白花金魚草雜交得到F1,F(xiàn)1自交產(chǎn)生F2。下列關于F2個體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紅花個體所占的比例為1/4
B.白花個體所占的比例為1/4
C.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1/4
D.雜合子所占的比例為1/2
答案 C
解析 根據(jù)題意可以寫出遺傳圖解:F2中紅花個體(AA)所占比例為,A正確;白花個體(aa)所占比例為,B正確;純合子(AA和aa)所占的比例為,C錯誤;雜合子(Aa)所占的比例為,D正確。
6.紅茉莉和白茉莉雜交,后代全是粉茉莉,粉茉莉自交,后代中紅茉莉∶粉茉莉∶白茉莉=1∶2∶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茉莉的顏色紅、白、粉不是相對性狀
B.粉茉莉自交的結果不能用孟德爾的分離定律解釋
C.親本無論正交和反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均相同
D.粉茉莉與白茉莉測交,后代中會出現(xiàn)紅茉莉
答案 C
解析 同一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均為相對性狀,A錯誤;從粉茉莉自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判斷,可以用孟德爾的分離定律解釋這種結果,只不過紅色對白色是不完全顯性而已,B錯誤;由題意可知,茉莉的花色是由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zhì)決定的,且不存在伴性遺傳,其正交與反交的結果相同,C正確;粉茉莉測交,后代的花色只有粉色和白色,D錯誤。
四、從性遺傳從性遺傳指由常染色體上基因控制的性狀,在表現(xiàn)型上受個體性別影響的現(xiàn)象。例如,某種魚尾鰭類型受常染色體上等位基因(D、d)控制,但雌性個體均為單尾鰭,雄性個體有單尾鰭、雙尾鰭。
7.已知綿羊角的表現(xiàn)型與基因型的關系如下表,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基因型
HH
Hh
hh
公羊的表現(xiàn)型
有角
有角
無角
母羊的表現(xiàn)型
有角
無角
無角
A.若雙親無角,則子代全部無角
B.若雙親有角,則子代全部有角
C.若雙親基因型為Hh,則子代有角與無角的數(shù)量比為1∶1
D.綿羊角的性狀遺傳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
答案 C
解析 綿羊角的性狀遺傳受一對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D錯誤;無角雙親可能是Hh的母羊和hh的公羊,其后代中基因型為Hh的公羊表現(xiàn)為有角,A錯誤;有角的雙親可能是HH的母羊和Hh的公羊,其后代中基因型為Hh的母羊表現(xiàn)為無角,B錯誤;若雙親基因型為Hh,則子代HH、Hh、hh的比例為1∶2∶1,HH的表現(xiàn)有角,hh的表現(xiàn)無角,Hh的公羊有角,母羊無角,有角與無角的數(shù)量比為1∶1,C正確。
8.某種牛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體色為紅褐色,aa為紅色,基因型為Aa的個體中雄牛是紅褐色,而雌牛則是紅色。一頭紅褐色的母牛生了一頭紅色小牛,這頭小牛性別及基因型為( )
A.雌性,Aa B.雄性,Aa
C.雄性或雌性,Aa D.雌性,aa或Aa
答案 A
解析 AA的雌牛是紅褐色的,而Aa和aa的雌牛是紅色的,所以這頭紅褐色母牛的基因型為AA,它與一雄牛交配后,后代的基因型為A_,表現(xiàn)型為紅色,則這頭小牛的基因型為Aa,性別為雌性,故選A。
五、表型模擬問題
生物的表現(xiàn)型=基因型+環(huán)境,由于受環(huán)境影響,導致表現(xiàn)型與基因型不符合的現(xiàn)象。例如果蠅長翅(V)和殘翅(v)的遺傳受溫度的影響,其表現(xiàn)型、基因型與環(huán)境的關系如下表:
25 ℃(正常溫度)
35 ℃
VV、Vv
長翅
vv
殘翅
殘翅
9.果蠅的長翅(V)對殘翅(v)為顯性,將純合長翅品系的幼蟲在25 ℃條件下培養(yǎng)得到的成體果蠅為長翅,但在35 ℃條件下培養(yǎng),得到的成體果蠅為殘翅。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35 ℃條件下果蠅的長翅基因突變成了殘翅基因
B.果蠅的長翅和殘翅是由環(huán)境溫度決定的
C.在35 ℃條件下培養(yǎng)純合的長翅果蠅幼蟲,得到的殘翅性狀是不能遺傳的
D.如果有一只殘翅果蠅,只要讓其與另一只異性的殘翅果蠅交配,就能確定其基因型
答案 C
解析 35 ℃條件下,果蠅的長翅基因沒有突變成殘翅基因,只是環(huán)境影響了果蠅的表現(xiàn)型,A錯誤;果蠅的長翅和殘翅是由基因型和環(huán)境共同決定的,B錯誤;純合的長翅果蠅幼蟲在35 ℃條件下形成的殘翅性狀是由環(huán)境改變引起的,是不能遺傳的,C正確;因為溫度會改變果蠅的表現(xiàn)型,所以兩個殘翅果蠅交配,不能確定其基因型,應用該未知基因型的殘翅果蠅與殘翅果蠅vv正常交配,并將孵化出的幼蟲放在25 ℃溫度條件下培養(yǎng),后代如果全為長翅果蠅,則該殘翅果蠅的基因型為VV,后代如果全為殘翅果蠅,則該殘翅果蠅的基因型為vv,若一半殘翅,一半長翅,則該果蠅的基因型為Vv,D錯誤。
高考熱點突破
1.(2019·全國卷Ⅱ)某種植物的羽裂葉和全緣葉是一對相對性狀。某同學用全緣葉植株(植株甲)進行了下列四個實驗。
①讓植株甲進行自花傳粉,子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
②用植株甲給另一全緣葉植株授粉,子代均為全緣葉
③用植株甲給羽裂葉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緣葉與羽裂葉的比例為1∶1
④用植株甲給另一全緣葉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緣葉與羽裂葉的比例為3∶1
其中能夠判定植株甲為雜合子的實驗是( )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答案 B
解析 假設控制羽裂葉和全緣葉的相關基因是A、a。植株甲(全緣葉)自花傳粉后,子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可說明植株甲是雜合子,①符合題意;用植株甲給另一全緣葉植株授粉,子代均為全緣葉,說明雙親可能都是純合子(可能雙親都是顯性純合子,也可能雙親都是隱性純合子),或者雙親中其中一方為顯性純合子,另一方為隱性純合子或雜合子,不能判定植株甲是雜合子,②不符合題意;用植株甲給羽裂葉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緣葉與羽裂葉的比例是1∶1,只能說明一個親本為隱性純合子,另一個為雜合子,但不能判定全緣葉和羽裂葉的顯隱性,若羽裂葉為顯性性狀(Aa),則植株甲是純合子(aa),③不符合題意;用植株甲給另一全緣葉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緣葉與羽裂葉的比例是3∶1,說明全緣葉是顯性性狀,植株甲和另一全緣葉植株都是雜合子,即Aa×Aa→1AA∶2Aa∶1aa,④符合題意,B正確。
2.(2017·海南高考)遺傳學上的平衡種群是指在理想狀態(tài)下,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都不再改變的大種群。某哺乳動物的平衡種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多對黑色個體交配,每對的子代均為黑色,則說明黑色為顯性
B.觀察該種群,若新生的栗色個體多于黑色個體,則說明栗色為顯性
C.若該種群栗色與黑色個體的數(shù)目相等,則說明顯隱性基因頻率不等
D.選擇一對栗色個體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現(xiàn)為栗色,則說明栗色為隱性
答案 C
解析 多對黑色個體交配,每對的子代均為黑色,黑色可能為顯性或隱性,A錯誤;新生的栗色個體多于黑色個體,不能說明顯隱性,B錯誤;顯隱性基因頻率相等,則顯性個體數(shù)量大于隱性個體數(shù)量,故若該種群栗色與黑色個體的數(shù)目相等,則說明隱性基因頻率大于顯性基因頻率,C正確;一對栗色個體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現(xiàn)為栗色,栗色可能為顯性也可能為隱性,D錯誤。
3.(2019·全國卷Ⅲ)玉米是一種二倍體異花傳粉作物,可作為研究遺傳規(guī)律的實驗材料。玉米子粒的飽滿與凹陷是一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對性狀中,雜合子通常表現(xiàn)的性狀是________。
(2)現(xiàn)有在自然條件下獲得的一些飽滿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這兩種玉米子粒為材料驗證分離定律,寫出兩種驗證思路及預期結果。
答案 (1)顯性性狀
(2)思路及預期結果
①兩種玉米分別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則可驗證分離定律。
②兩種玉米分別自交,在子代中選擇兩種純合子進行雜交,F(xiàn)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則可驗證分離定律。
③讓子粒飽滿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雜交,如果F1都表現(xiàn)一種性狀,則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則可驗證分離定律。
④讓子粒飽滿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雜交,如果F1表現(xiàn)兩種性狀,且表現(xiàn)為1∶1的性狀分離比,則可驗證分離定律。
解析 (1)在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對性狀中,雜合子同時具有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顯性基因表達后會掩蓋隱性性狀或抑制隱性基因的表達,所以雜合子通常表現(xiàn)出的性狀為顯性性狀。
(2)玉米是異花傳粉作物,莖頂開雄花,葉腋開雌花,因此自然條件下可能是雜合的,也可能是純合的,故要用這兩種玉米子粒作為材料驗證分離定律,首先要確定飽滿和凹陷的顯隱性關系,再采用自交法和測交法驗證。①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3∶1,則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性狀由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②測交法:若測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1∶1,則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性狀由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結合本題題干提供的實驗材料,進行合理設計即可。
4.(2015·北京高考節(jié)選)野生型果蠅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剛毛,而一只突變果蠅S的腹部卻生出長剛毛。研究者對果蠅S的突變進行了系列研究,用這兩種果蠅進行雜交實驗的結果見圖。
(1)根據(jù)實驗結果分析,果蠅腹部的短剛毛和長剛毛是一對________性狀,其中長剛毛是________性性狀。圖中①、②基因型(相關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為________。
(2)實驗2結果顯示:與野生型不同的表現(xiàn)型有________種。③基因型為________,在實驗2后代中該基因型的比例是________。
(3)根據(jù)果蠅③和果蠅S基因型的差異,解釋導致前者胸部無剛毛,后者胸部有剛毛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2中出現(xiàn)的胸部無剛毛的性狀不是由F1新發(fā)生突變的基因控制的,作出這一判斷的理由是:雖然胸部無剛毛是一個新出現(xiàn)的性狀,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控制這個性狀的基因不是一個新突變的基因。
答案 (1)相對 顯 Aa、aa
(2)兩 AA 1/4
(3)兩個A基因抑制胸部長出剛毛,只有一個A基因時無此效應
(4)新的突變基因經(jīng)過個體繁殖后傳遞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現(xiàn)比例高達25%的該基因純合子
解析 (1)根據(jù)實驗2可判斷,長剛毛是顯性性狀,且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實驗1的雜交后代中顯、隱性比例為1∶1,親本雜交方式為測交,相應基因型為Aa×aa。
(2)實驗2中,與野生型不同的表現(xiàn)型有兩種,一種是腹部長剛毛、胸部短剛毛,基因型為Aa。另一種是腹部長剛毛、胸部無剛毛,基因型為AA,占全部后代的1/4。
(4)果蠅③胸部無剛毛是一個新性狀,但由于數(shù)量較多,占全部后代的1/4,說明該性狀的出現(xiàn)不是基因突變的結果,而是A基因的純合導致的。
5.(2016·天津高考)鯉魚和鯽魚體內(nèi)的葡萄糖磷酸異構酶(GPI)是同工酶(結構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兩條肽鏈構成。編碼肽鏈的等位基因在鯉魚中是a1和a2,在鯽魚中是a3和a4,這四個基因編碼的肽鏈P1、P2、P3、P4可兩兩組合成GPI。以雜合體鯉魚(a1a2)為例,其GPI基因、多肽鏈、GPI的電泳(蛋白分離方法)圖譜如下。
請回答相關問題:
(1)若一尾鯽魚為純合二倍體,則其體內(nèi)GPI類型是________。
(2)若鯉魚與鯽魚均為雜合二倍體,則鯉鯽雜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為a2a4個體的比例為________。在其雜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魚的組織進行GPI電泳分析,圖譜中會出現(xiàn)________條帶。
(3)鯉鯽雜交育種過程中獲得了四倍體魚。四倍體魚與二倍體鯉魚雜交,對產(chǎn)生的三倍體子代的組織進行GPI電泳分析,每尾魚的圖譜均一致,如下所示。
據(jù)圖分析,三倍體的基因型為________,二倍體鯉魚親本為純合體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1)P3P3或P4P4 (2)25% 3
(3)a1a2a3 100%
解析 (1)鯽魚中編碼GPI肽鏈的等位基因是a3和a4,編碼的肽鏈分別為P3和P4,其純合體(a3a3或a4a4)內(nèi)GPI類型是P3P3或P4P4。
(2)若鯉魚與鯽魚均為雜合二倍體,則其基因型分別為a1a2、a3a4,鯉鯽雜交子一代中a2a4個體所占比例為1/2×1/2=1/4,即25%;因鯉鯽雜交子一代均為雜合子,任一尾魚的組織均含有2種不同的肽鏈,其兩兩組合共有3種GPI類型,對其進行電泳分析,圖譜中會出現(xiàn)3條帶。
(3)據(jù)圖示分析,子代中出現(xiàn)了P1、P2和P3肽鏈,所以產(chǎn)生的三倍體子代的基因型為a1a2a3,因為二倍體鯉魚為三倍體提供的配子為a1或a2,所以四倍體為三倍體提供的配子為a2a3或a1a3,所以二倍體鯉魚親本必為純合子。
課時作業(yè)
一、選擇題
1.下列有關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孟德爾在豌豆開花時進行去雄和受粉,實現(xiàn)親本的雜交
B.孟德爾研究豌豆花的構造,但無需考慮雌蕊、雄蕊的發(fā)育程度
C.孟德爾根據(jù)親本中不同個體表現(xiàn)型來判斷親本是否純合
D.孟德爾利用了豌豆自花傳粉、閉花受粉的特性
答案 D
解析 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受粉,為實現(xiàn)親本雜交,應在花未成熟前去雄,雌蕊成熟時授粉,A錯誤,D正確;孟德爾研究花的構造時是考慮了雌蕊、雄蕊的發(fā)育程度的,例如雌蕊必須成熟時再傳粉,去雄要在雄蕊成熟之前進行,B錯誤;不能根據(jù)表現(xiàn)型判斷親本的純合,因為顯性雜合子和顯性純合子表現(xiàn)型一樣,C錯誤。
2.孟德爾通過豌豆雜交實驗揭示了遺傳的基本定律。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F1自交時,各種雌、雄配子結合的機會相等
B.F1自交后,各種基因型個體成活的機會相等
C.F1形成配子時,產(chǎn)生了數(shù)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D.F1形成配子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組合進入同一配子的機會相等
答案 C
解析 F1形成配子時,產(chǎn)生的雌雄配子的數(shù)量不相等,雄配子的數(shù)量顯著多于雌配子數(shù)量。
3.(2019·黑龍江鶴崗一中月考)人類某常染色體遺傳病,基因型EE都患病,Ee有50%患病,ee都正常。一對新婚夫婦表現(xiàn)正常,妻子的母親是Ee患者,她的父親和丈夫的家族中均無該病患者,請推測這對夫婦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 )
A.1/2 B.1/4
C.1/8 D.1/12
答案 D
解析 夫妻正常,妻子的母親是Ee患者,她的父親和丈夫的家族中均無該病患者,所以妻子的父親和丈夫的基因型均為ee,妻子的基因型為1/2Ee,1/2ee。由于Ee有50%患病,ee都正常,所以妻子表現(xiàn)型正常的基因型及其比例為Ee∶ee=1∶2,這對夫婦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1/3×1/2×50%=1/12,D正確。
4.(2019·哈六中月考)下列有關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及其假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假說的內(nèi)容包括F1產(chǎn)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
B.正交和反交實驗的結果相同,驗證了假說是成立的
C.假說能解釋F1自交出現(xiàn)3∶1分離比的原因,所以假說成立
D.根據(jù)假說推斷,F(xiàn)1能產(chǎn)生數(shù)量比例為1∶1的雌雄配子
答案 A
解析 假說的內(nèi)容之一是F1產(chǎn)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A正確;孟德爾用測交方法驗證假說成立,B、C錯誤;F1產(chǎn)生的雌配子有兩種類型比例為1∶1,雄配子有兩種類型,比例為1∶1,但雌配子的數(shù)量遠少于雄配子,D錯誤。
5.下圖為基因型為Aa的生物自交產(chǎn)生后代的過程,基因的分離定律發(fā)生于( )
Aa1A∶1a配子間的4種結合方式子代中3種基因型、2種表現(xiàn)型
A.① B.②
C.③ D.①②
答案 A
解析 基因的分離定律發(fā)生于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配子的過程中。
6.南瓜的黃花和白花是一對相對性狀,某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三組雜交實驗,實驗結果如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合
親本
后代
組合一
白花×白花
白花
組合二
黃花×黃花
2/3黃花,1/3白花
組合三
黃花×白花
1/2黃花,1/2白花
A.組合一的親本一定為純合子
B.組合二、三均可判斷黃花是顯性性狀
C.組合二的后代中黃花個體一定是雜合子
D.組合三的后代中黃花個體的基因型與親本相同
答案 B
解析 由組合二后代出現(xiàn)了性狀分離,可判斷黃花是顯性性狀,白花是隱性性狀,而組合三屬于測交實驗,不能判斷黃花是顯性性狀,B錯誤;組合一的親本都是隱性個體,所以一定為純合子,A正確;組合二的后代中黃花∶白花=2∶1,說明顯性純合致死,所以黃花個體一定是雜合子,C正確;組合三相當于測交,其后代中黃花個體的基因型與親本相同,都是雜合子,D正確。
7.下列有關“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甲、乙兩桶內(nèi)兩種顏色小球大小須一致
B.甲、乙兩桶內(nèi)小球總數(shù)不一定要相等
C.每個小桶內(nèi)兩種顏色的小球數(shù)目一定要相等
D.抓取完一次后,將剩余小球搖勻后繼續(xù)實驗
答案 D
解析 甲、乙兩個小桶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兩桶內(nèi)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因此甲、乙兩桶內(nèi)兩種顏色小球大小須一致,甲、乙兩桶內(nèi)小球總數(shù)不一定要相等,但每個小桶內(nèi)兩種顏色的小球數(shù)目一定要相等,A、B、C正確;用不同彩球隨機組合模擬生物在生殖過程中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要隨機抓取,且抓完一次將小球放回原小桶并攪勻,D錯誤。
8.南瓜果實的顏色是由一對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一株黃果南瓜和一株白果南瓜雜交得到F1中有黃果和白果,而F1中黃果植株自交所得F2均為黃果,白果植株自交所得F2既有黃果也有白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親代、F1和F2中白果植株的基因型都是Aa
B.南瓜的白果和黃果是一對相對性狀,其中白果為顯性性狀
C.F1中白果的后代中白果∶黃果≈3∶1
D.可采用測交的方法檢測白果植株的基因型
答案 A
解析 由題意可知,F(xiàn)1中白果自交后代既有白果,又有黃果,表明白果為顯性性狀,黃果為隱性性狀,故黃果的基因型為aa,親本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F(xiàn)1中白果的基因型為Aa,F(xiàn)2中白果的基因型為Aa或AA,A錯誤,B正確;F1中白果基因型為Aa,故其后代中白果∶黃果≈3∶1,C正確;要檢測白果植株的基因型可以用測交的方法,若測交后代白果∶黃果=1∶1,則白果基因型為Aa,若測交后代只有白果,則白果基因型為AA,D正確。
9.已知小麥抗銹病是由顯性基因控制的,讓一株雜合體小麥自交獲得F1,淘汰其中不抗銹病的植株后,再自交獲得F2,從理論上計算,F(xiàn)2中不抗銹病的植株占總數(shù)的( )
A.1/4 B.1/6
C.1/8 D.1/16
答案 B
解析 由題意可知,F(xiàn)1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aa=1∶2∶1,淘汰其中不抗銹病的植株(aa)后,剩余植株中,AA占1/3,Aa占2/3。淘汰掉不抗銹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其中1/3AA自交不發(fā)生性狀分離,而2/3Aa自交發(fā)生性狀分離(AA∶Aa∶aa=1∶2∶1),所以F2中不抗銹病植株所占的比例為2/3×1/4=1/6。
10.某動物種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個體依次占25%、50%、25%。若該種群中的aa個體沒有繁殖能力,其他個體間可以隨機交配,理論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個體的數(shù)量比為( )
A.3∶3∶1 B.4∶4∶1
C.1∶2∶0 D.1∶2∶1
答案 B
解析 若該種群中的aa個體沒有繁殖能力,其他個體間可以隨機交配,就是AA、Aa這兩種基因型的雌雄個體間的隨機交配,AA占1/3、Aa占2/3,(用配子法)
產(chǎn)生雌雄配子的概率
A
a
A
AA
Aa
a
Aa
aa
理論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個體的數(shù)量比為4∶4∶1。
11.(2019·全國卷Ⅲ)假設在特定環(huán)境中,某種動物基因型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發(fā)育成個體,基因型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現(xiàn)有基因型均為Bb的該動物1000對(每對含有1個父本和1個母本),在這種環(huán)境中,若每對親本只形成一個受精卵,則理論上該群體的子一代中BB、Bb、bb個體的數(shù)目依次為( )
A.250、500、0 B.250、500、250
C.500、250、0 D.750、250、0
答案 A
解析 基因型為Bb的個體產(chǎn)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為B∶b=1∶1,若兩親本的基因型都為Bb,則產(chǎn)生的受精卵的基因型及比例為BB∶Bb∶bb=1∶2∶1,則理論上1000個受精卵發(fā)育形成的個體中BB、Bb、bb個體的數(shù)目依次為250、500、250,而在該特定環(huán)境中,基因型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A正確。
12.蘿卜的花有紅色、紫色、白色三種,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F(xiàn)選用紫花蘿卜分別與紅花、白花、紫花蘿卜雜交,F(xiàn)1中紅花、白花、紫花的數(shù)量比例分別如圖中①②③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紅花蘿卜與紅花蘿卜雜交,后代均為紅花蘿卜
B.白花蘿卜與白花蘿卜雜交,后代均為白花蘿卜
C.紅花蘿卜與白花蘿卜雜交,后代既有紅花蘿卜,也有白花蘿卜
D.可用紫花蘿卜與白花蘿卜雜交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
答案 C
解析 根據(jù)題圖中的雜交結果可知,紅花蘿卜和白花蘿卜為純合子,紫花蘿卜為雜合子。紅花蘿卜與白花蘿卜雜交,后代只有紫花蘿卜。
二、非選擇題
13.安哥拉兔的長毛和短毛是由一對基因控制(A1和A2)的性狀。用純種安哥拉兔進行雜交實驗,產(chǎn)生大量的F1和F2個體,雜交親本及實驗結果如下表。請回答:
實驗一
長毛(♀)×短毛(♂)
F1
雄兔
全為長毛
雌兔
全為短毛
實驗二
F1雌、雄個體交配
F2
雄兔
長毛∶短毛=3∶1
雌兔
長毛∶短毛=1∶3
(1)安哥拉兔控制長毛和短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或“X”)染色體上。在________(填“雌”或“雄”)兔中,長毛為顯性性狀。
(2)用多只純種短毛雌兔與F2長毛雄兔雜交,子代性狀和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哥拉兔的長毛和短毛性狀既與________有關,又與________有關。
(4)如果用A1和A2分別表示長毛基因和短毛基因,請畫出實驗二的遺傳圖解。
答案 (1)?!⌒?br />
(2)雌兔全為短毛,雄兔有長毛和短毛且比例為2∶1
(3)基因型 性別
(4)
解析 (1)根據(jù)題意和圖表分析可知:純種長毛(雌)×純種短毛(雄)的子代中,雄兔全為長毛,說明雄兔中長毛為顯性性狀;雌兔全為短毛,說明雌兔中,短毛為顯性性狀。又F1雌、雄個體交配,子代雄兔中長毛∶短毛=3∶1,雌兔中長毛∶短毛=1∶3,都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且控制長毛和短毛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2)若純種短毛雌兔的基因型為A2A2,則F2長毛雄兔的基因型為A1A1和A1A2,比例為1∶2,因此,雜交子代性狀和比例為雌兔全為短毛,雄兔有長毛和短毛且比例為2∶1。
(3)根據(jù)題意和圖表分析可知,安哥拉兔的長毛和短毛性狀既與基因型有關,又與性別有關。
14.在一個經(jīng)長期隨機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現(xiàn)型與基因型的關系如下表(注:AA純合胚胎致死)。請分析回答相關問題:
表現(xiàn)型
黃色
灰色
黑色
基因型
Aa1
Aa2
a1a1
a1a2
a2a2
(1)若親本基因型為Aa1×Aa2,則其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
(2)兩只鼠雜交,后代出現(xiàn)三種表現(xiàn)型。則該對親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它們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________。
(3)現(xiàn)有一只黃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雜交方法檢測出該雄鼠的基因型?
實驗思路:
①選用該黃色雄鼠與________雜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預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黃色∶灰色=2∶1 (2)Aa2、a1a2 1/8
(3)實驗思路:①黑色雌鼠 ②觀察后代毛色表現(xiàn)情況
結果預測:①如果后代出現(xiàn)黃色和灰色,則該黃色雄鼠的基因型為Aa1?、谌绻蟠霈F(xiàn)黃色和黑色,則該黃色雄鼠的基因型為Aa2
解析 (1)若親本基因型為Aa1和Aa2,則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為1AA(死亡)、1Aa1(黃色)、1Aa2(黃色)、1a1a2(灰色),即有黃色和灰色兩種,比例為2∶1。
(2)由后代有黑色鼠(a2a2)可推知其親本均有a2,又因為后代有3種表現(xiàn)型,所以親本的基因型為Aa2和a1a2,它們再生一只黑色鼠的概率為1/4,小鼠為雄性的概率為1/2,所以子代是黑色雄鼠的概率為1/8。
(3)要通過雜交方法檢測出黃色雄鼠的基因型,可將該黃色雄鼠與多只黑色雌鼠雜交并觀察后代毛色。如果后代出現(xiàn)黃色和灰色,則該黃色雄鼠的基因型為Aa1;如果后代出現(xiàn)黃色和黑色,則該黃色雄鼠的基因型為Aa2。
15.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研究果蠅翅型的遺傳機制,進行了如下實驗:一只長翅果蠅和一只殘翅果蠅雜交,取得受精卵。如果受精卵在25 ℃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子一代全是長翅,子二代(A)出現(xiàn)長翅和殘翅兩種性狀,且比例為3∶1;如果受精卵在35 ℃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子一代和子二代(B)全是殘翅。
(1)果蠅翅型的顯性性狀是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決定的。
(2)子二代(A)中的長翅果蠅自由交配,受精卵在25 ℃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子三代中長翅和殘翅果蠅的比例大約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長翅果蠅中純合子的比例為________。
(3)為了確定子二代(B)中某只果蠅的基因型,甲、乙兩位同學的設計如下
甲:取子二代(B)中一只殘翅異性果蠅和其交配,受精卵在25 ℃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觀察后代的性狀分離比。
乙:取子二代(A)中一只殘翅異性果蠅和其交配,受精卵在25 ℃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觀察后代的性狀分離比。
比較甲乙同學實驗設計的優(yōu)劣,并陳述理由。
答案 (1)長翅 基因和環(huán)境共同
(2)8∶1 1/2(50%)
(3)乙優(yōu)于甲。甲同學從子二代(B)中取的異性果蠅基因型不確定,如果基因型是顯性純合時,不管待測果蠅的基因型如何,后代的性狀都是長翅;而乙同學從子二代A中取的殘翅異性果蠅的基因型確定是隱性純合子,和待測果蠅交配后,通過后代的性狀及比例就可以確定其基因型。
解析 (1)由題干可知,長翅果蠅與殘翅果蠅雜交,子一代全是長翅,子二代出現(xiàn)長翅和殘翅兩種性狀,且比例為3∶1,說明長翅為顯性性狀,35 ℃環(huán)境下,性狀發(fā)生變化,說明果蠅翅型變化由基因和環(huán)境共同決定。
(2)設果蠅的翅型由一對基因B、b決定,長翅為顯性性狀,25 ℃環(huán)境下長翅果蠅與殘翅果蠅雜交,子一代全是長翅,則親本的基因型為BB和bb,子一代的基因型為Bb,子二代的基因型為BB、Bb和bb,比例為1∶2∶1,子二代(A)中的長翅果蠅中BB占1/3,Bb占2/3,則B的基因頻率為2/3,b的基因頻率為1/3,自由交配后子三代中殘翅果蠅(bb)占1/3×1/3=1/9,長翅果蠅(BB、Bb)占1-1/9=8/9,因此子三代中長翅和殘翅果蠅的比例大約是8∶1,其中長翅果蠅中純合子占1/2。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