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礎(chǔ)篇
高考無論怎么考查,其實質(zhì)都是對文言詞、句的考查。對文言詞、句的理解,七分靠積累,三分靠技巧。本部分通過對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進行歸納梳理,旨在讓考生系統(tǒng)掌握用法規(guī)律,把握方法技巧,把知識學(xué)通學(xué)透,方法用熟用活。

??嘉难詫嵲~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偏義復(fù)詞5大類,其中對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義復(fù)詞相對較少。

一、“5類文言實詞”系統(tǒng)歸納
(一)通假字
“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假”就是“借”的意思)。所謂通假,就是兩字通用或這個字借用為那個字。它的分類如下:
類別
釋 義
示 例
通用字
兩個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寫這個,也可以寫那個。
《燭之武退秦師》中“失其所與,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這兩個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現(xiàn)代一般認(rèn)為“知”通“智”。
假借字
兩個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時也可以假借。
《鴻門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的“蚤”,本義是跳蚤,因為它和“早”讀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義。“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義;“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古今字
一個漢字(古字)原有幾個意義,后為區(qū)別,另造一個新字(今字)來表示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意義。
《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受”通“授”。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jié)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
(節(jié)選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
指出下列各句中所含的通假字并解釋。
(1)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2)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3)女忘會稽之恥邪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4)厚遇賓客,振貧吊死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反 返 返回 (2)坐 座 座位 (3)女 汝 你 (4)振 賑 救濟
【參考譯文】 
吳王赦免了越王(讓他回了越國)以后,越王勾踐時時刻刻想著如何復(fù)國,于是就每天讓自己的身體勞累,讓自己焦慮地思索,還把一個苦膽掛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覺之前都要看苦膽,吃飯喝水之前也要先嘗嘗苦膽。(他常常對自己)說:“你難道已經(jīng)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受的恥辱了嗎?”他親自到田間種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織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頓飯里幾乎沒有肉菜,穿的衣服沒有鮮艷的顏色,他對待賢明的人畢恭畢敬,對待賓客厚禮相贈,救濟貧困的人,哀悼死難的人,和百姓們一同勞苦工作。
(二)一詞多義
一詞多義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相當(dāng)普遍。把握一詞多義,要注意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
1.本義
詞的本義,就是詞的本來意義,即詞產(chǎn)生時的最初的根本的意義。如“本”的本義是“草木的莖或根”,“道”的本義是“路,道路”。
2.引申義
詞的引申義,就是詞由本義派生出的與本義相關(guān)的其他意義。如“本”的引申義為“根本、本來、原本、基本”;“道”的引申義為“方法、道理、主張”。
3.比喻義
詞的比喻義,就是詞建立在比喻基礎(chǔ)上所產(chǎn)生的意義。如“爪牙”的本義是“鳥獸的爪子和牙齒”,比喻義是“武臣、重臣”,現(xiàn)在屬貶義詞;“草菅人命”的“草菅”,本義是“野草”,比喻義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4.假借義
詞的假借義,就是因假借而產(chǎn)生的含義。(見“通假字”部分)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申徽,字世儀,魏郡人也。性審慎,不妄交游。元顥入洛,以元邃為東徐州刺史,邃引徽為主簿。顥敗,邃被檻車送洛陽,故吏賓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廣集賓友,嘆徽有古人風(fēng)。尋除太尉府行參軍。
孝武初,周文(帝)與語,奇之。周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為大行臺郎中。時軍國草創(chuàng),幕府務(wù)殷,四方書檄皆徽之辭也。河橋之役,大軍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眾,徽獨不離左右,魏帝稱嘆之。(大統(tǒng))十年,遷給事黃門侍郎。
頻征,(劉彥)不奉詔,又南通吐谷渾,將圖叛逆。周文(帝)難于動眾,欲以權(quán)略致之,乃以徽為河西大使,密令圖彥。徽輕以五十騎行,既至,止于賓館。彥見徽單使,不以為疑?;漳饲惨蝗宋駨w朝,以揣其意,彥不從。徽又使贊成其住計,彥便從之,遂來至館?;障扰c瓜州豪右密謀執(zhí)彥,遂叱而縛之。彥辭無罪,徽數(shù)之曰:“君無尺寸之功,濫居方岳之重,恃遠背誕,不恭貢職,戮辱使人,輕忽詔命。計君之咎,實不容誅。但受詔之日,本令相送歸闕,所恨不得即申明罰,以謝邊遠耳?!庇谑切t慰勞吏人及彥所部,復(fù)云大軍續(xù)至,城內(nèi)無敢動者。
(節(jié)選自《北史·列傳第五十七》,有刪改)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①故吏賓客并委去 委:________
②每事信委之 委:________
③曷不委心任去留 委:________
(2)①徽乃遣一人微勸彥歸朝 微:________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________
③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 微:________
(3)①以謝邊遠耳 謝:________
②乃令張良留謝 謝:________
③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謝:________
[答案] (1)①拋棄?、谖小、垭S從,順從 (2)①暗中?、?如果)沒有?、郾拔ⅰ?3)①道歉,謝罪?、谵o謝 ③稱謝
【參考譯文】
申徽,字世儀,魏郡人。性情慎重,不亂與人交往。元顥進入洛陽,任用元邃做東徐州刺史,元邃召引申徽做主簿。元顥失敗,元邃被裝入囚車押送到洛陽,元邃原先的官吏賓客都拋棄他而離開,只有申徽去送別他。等元邃得到赦免,就廣召賓客朋友聚會,贊嘆申徽有古人風(fēng)骨。不久就任命他做太尉府行參軍。
孝武初年,周文帝和他交談,認(rèn)為他是個奇才。周文帝觀察申徽深沉細(xì)密有度量,每逢有事都很信任地委托他去辦,于是做了大行臺郎中。當(dāng)時軍隊和國家剛剛建立,幕府的事務(wù)很多,四方文書檄文都是申徽寫的。河橋之戰(zhàn),朝廷的大軍出師不利,近侍官吏逃散得很多,只有申徽不離左右,魏帝稱贊他。(大統(tǒng))十年,升任給事黃門侍郎。
多次征召,劉彥不接受征召命令,又在南方勾結(jié)吐谷渾,將要圖謀叛亂。文帝動用大軍鎮(zhèn)壓比較困難,想用靈活的謀略擒拿他。于是讓申徽做河西大使,秘密命令申徽謀取劉彥。申徽率輕騎五十人出發(fā),到了以后,住在賓館。劉彥見申徽單獨一人做河西大使,就不懷疑他。申徽就派一個人暗暗地勸劉彥歸附朝廷,用來揣測劉彥的意圖,劉彥不聽從。申徽又派人幫助促成劉彥到賓館議事,劉彥就聽從了他,于是到賓館。申徽先前已和瓜州的豪門大戶秘密商議捉拿劉彥,于是就呵叱捆綁了劉彥。劉彥說自己沒有罪,申徽一一列舉他的罪狀說:“你沒有一點點的功勞,卻濫用著一方重要的權(quán)力,依仗著地方偏遠做一些違背欺騙朝廷的事,不恭敬地履行自己的職責(zé),卻殺害朝廷派來的人,輕視朝廷的命令。統(tǒng)計你的罪行,實在是殺了你也抵不了你的罪行。但在我接受朝廷的命令那天,本是要我把你送到朝廷,遺憾的是我不能立即申明法度將你懲處,向邊地的百姓謝罪?!庇谑切x詔書慰問官吏、老百姓和劉彥的下屬,又說大軍接著就到,城內(nèi)沒有一個人敢鬧事。
(三)古今異義
“古今異義”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義和用法不同的詞語。這種意義和用法的差異是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zhuǎn)移、詞義弱化、詞義強化、感情色彩變化等六種。如下面的表格所示:

類別
釋 義
示 例
詞義
擴大
古義的范圍小于今義。
“河”,古義專指“黃河”;現(xiàn)泛指河流。
詞義
縮小
古義的范圍大于今義,今義一般包含在古義之中。
“谷”,古義是糧食作物的總稱,故有“五谷”“百谷”之說;今義在北方專指“小米”,在南方專指“稻谷”。
詞義
轉(zhuǎn)移
詞義由表示甲事物變?yōu)楸硎疽沂挛铩?br /> “孫子臏腳”的“腳”,古義指“小腿”;現(xiàn)在專指“足”。
詞義
弱化
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表示的語義較強,現(xiàn)在表示的語義較弱。
“病”,古代的基本義是“重病”,輕微的病一般用“疾”;而現(xiàn)在,只要是生理上或心理上出現(xiàn)不正常的情況,都統(tǒng)稱為“病”,不再單純表示“重病”這個意思。
詞義
強化
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表示的語義較弱,現(xiàn)在表示的語義增強。
“宣言”,古義是“揚言”;今義是“宣告、聲明”。
感情色
彩變化
詞語在使用過程中,感情色彩發(fā)生了變化。
“逢迎”,古義是“迎接”,中性詞;今義是“迎合”,貶義詞。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周經(jīng),字伯常,刑部尚書瑄子也。天順?biāo)哪赀M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成化中,歷侍讀、中允,侍孝宗于東宮。經(jīng)剛介方正,好強諫,雖重忤旨不恤?;鹿佟①F戚皆憚而疾之。太監(jiān)李廣死,帝得朝臣與饋遺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諸臣交通狀,有及經(jīng)者。經(jīng)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競李廣,闌入臣名。雖蒙恩不問,實含傷忍痛,無以自明。夫人奔競李廣,冀其進言左右,圖寵眷耳。陛下試思廣在時,曾言及臣否。且交結(jié)饋遺簿籍具在,乞檢曾否有臣姓名。更嚴(yán)鞫廣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結(jié)之罪,斬首市曹,以為奔競無恥之戒。若無干涉,亦乞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體,終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溝壑,目且不瞑?!钡畚看鹬J?,星變,自陳乞休。報許,賜敕馳驛,加太子太保,以佀鐘代。
(節(jié)選自《明史·列傳七十一》,有刪改)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改庶吉士,授檢討 檢討:________
(2)經(jīng)剛介方正 方正:________
(3)科道因劾諸臣交通狀 交通:________
(4)以為奔競無恥之戒 以為:________
(5)若無干涉,亦乞為臣洗雪 干涉:________
[答案] (1)官職名,明屬翰林院 (2)正直,端正不偏 (3)暗中勾結(jié) (4)把……作為 (5)關(guān)聯(lián),牽涉
【參考譯文】
周經(jīng),字伯常,刑部尚書周瑄的兒子。天順?biāo)哪昕贾羞M士。改任庶吉士,授予檢討職務(wù)。成化年間,擔(dān)任過侍讀、中允等官職,在東宮侍奉孝宗。周經(jīng)倔強耿直,喜歡勉力勸諫,即使深深觸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顧及?;鹿佟①F戚都害怕他并且忌恨他。太監(jiān)李廣死了,皇帝得到朝中大臣參與贈送李廣財務(wù)的賬簿,非常生氣??频拦賳T趁機彈劾大臣暗中勾結(jié)李廣的情狀,有人提到了周經(jīng)。周經(jīng)上疏辯解說:“昨天科道官員彈劾大臣爭著投靠李廣,擅自寫上了我的名字。雖然蒙受皇上恩德沒有過問,我實在是感到無比冤枉,含傷忍痛,沒有辦法來自己說明情況。人們爭相投靠李廣,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多說好話,圖的就是您的寵幸眷顧啊。陛下您試著想想李廣活著的時候,曾經(jīng)談到我沒有。況且交結(jié)李廣饋贈物品的賬簿就在您的跟前,請求檢查有沒有我的姓名。還應(yīng)該嚴(yán)厲審問李廣的家人,我只要有寸金、尺帛財務(wù)進獻李廣,就懲治我交結(jié)李廣的罪過,在集市上斬首,作為對爭著投靠李廣等無恥行為的警戒。如果沒有關(guān)涉牽連,也請皇上替我洗脫恥辱,或許能讓我舒展四肢,終生侍奉圣明的主上。如果讓我?guī)е耆枞淌茉嵙R,即使我死了,我的眼睛也不能閉上?!被实郯参坎⒋饛?fù)了他。弘治十三年,星宿變化,自己陳說請求退休。上報后被許可,皇上下詔賞賜可以使用驛站,加封太子太保,讓佀鐘代替他。
(四)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是指某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具有的某種新的語法功能,而這種語法功能與現(xiàn)代漢語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詞類活用主要包括名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3類。
1.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凡是謂語前面的名詞如果不是主語,則必然活用作了狀語。
類 型
示例(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表動作行為的狀態(tài)、所涉及的方式與工具,譯為“像……一樣”“在……”“用……”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②表動作行為的方位、地點,譯為“在……”“向……”“從……”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上
③表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譯為“每……”“在……”
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日:每天
(2)名詞用作動詞。文言文中名詞后面帶了賓語,該名詞活用作了動詞。如果名詞緊跟在能愿動詞后面,該名詞也用作動詞。
類 型
示例(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名+名(代)
a.籍吏民,封府庫
籍:登記
b.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名:命名
②能愿動詞+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
③副詞+名
左右欲刃相如
刃:殺
④名詞+補語(介賓補語)
沛公軍霸上
軍:駐扎、駐軍
(3)名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名詞用作使動詞,是指這個名詞帶了賓語,并且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變成了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名詞用作意動詞,是把它后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示例(解釋加點的詞語)
規(guī)律總結(jié)
①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封:使……成為邊境

②徐孺下陳蕃之榻
下:使……放下
③越國以鄙遠
鄙:把……作為疆界
判斷方法:首先判定這個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然后再看它是否具有認(rèn)為賓語怎么樣的意思。
翻譯方法:a.主語認(rèn)為賓語是[名詞];b.主語把賓語當(dāng)成[名詞]。
④侶魚蝦而友麋鹿
侶:以……為侶
友:以……為友
2.動詞的活用
(1)動詞用作名詞。當(dāng)這個動詞在句子中具有明顯的表示人與事物的意義時,即活用作名詞。
示例(解釋加點的詞語)
規(guī)律總結(jié)
①追亡逐北
亡:逃亡的人
動詞的主要作用是充當(dāng)謂語,但有時也出現(xiàn)在主語或賓語的位置上(有時前邊有“其”或“之”),表示與這個動詞的動作行為有關(guān)的人或事,這時它就活用為名詞了。
②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出:出產(chǎn)的東西
入:收入的東西
③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達的人
(2)動詞的使動和為動用法。動詞的使動或為動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于使動或為動時,后面就可以帶賓語。
示例(解釋加點的詞語)
規(guī)律總結(jié)
①寧許以負(fù)秦曲
負(fù):使……擔(dān)負(fù)

②項伯殺人,臣活之
活:使……活
③后秦?fù)糈w者再,李牧連卻之
卻:使……退卻
④等死,死國可乎
死:為……而死
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發(fā)出的。
⑤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哀:為……哀嘆
3.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用作名詞。當(dāng)形容詞處在句中主語或賓語的位置,它已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質(zhì)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時,即活用為名詞。
類 型
示例(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形容詞用在“其”“之”后充當(dāng)中心語時,活用為名詞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乏困:缺少的東西
②形容詞作主語、賓語時,活用為名詞
a.群賢畢至
賢:賢能的人
b.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
③形容詞用在數(shù)詞后面作中心語,活用為名詞
四美具,二難并
美:美好的事物
難:難得的賢主和嘉賓
(2)形容詞用作動詞。指形容詞帶賓語后,具有了動詞的性質(zhì),它和賓語的關(guān)系是動賓關(guān)系。
類 型
示例(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能愿動詞+形容詞
火足以明也
明:照明
②形容詞+名(代)
(項伯)素善留侯張良
善:與……交好
③形容詞表示某種動態(tài)
不知東方之既白
白:顯出白色
(3)形容詞的使動和意動用法。形容詞帶上賓語后,使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這就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就是把形容詞放在賓語前面,表示主觀上認(rèn)為(覺得)賓語所表示的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
示例(解釋加點的詞語)
規(guī)律總結(jié)
①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
綠:使……變綠

②大王必欲急臣
急:使……急
③既來之,則安之
安:使……安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以……為美

⑤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羞:以……為羞(覺得羞恥)
⑥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xué)于師
恥:以……為恥(把……當(dāng)作恥辱)
(五)偏義復(fù)詞
“偏義復(fù)詞”是指由兩個意義相近或相對的語素構(gòu)成,而詞義卻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一個語素只起陪襯作用。雖然它在古漢語中很少出現(xiàn),但如果不了解、掌握它,就會成為閱讀的障礙。
推斷技巧
示 例
①弄清兩個語素的構(gòu)成方式
意義相近
“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東南飛 并序》)中的“父兄”,偏義在“兄”,“父”是襯字。
意義相對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桃花源記》)中的“遠近”,偏義在“遠”,“近”是襯字。
②在語境中辨別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中的“出入”,結(jié)合前文的語境可知其偏指“入”。
③從語法及角度分析
“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孔雀東南飛 并序》)中的“作息”,從句中的“勤”分析,與之搭配的應(yīng)是“作”,而不是“息”,由此可判定“作息”偏指“作”。
偏義復(fù)詞具有臨時、動態(tài)、借用的性質(zhì),因此一定要借助語境判斷。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憲宗立,轉(zhuǎn)膳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出為唐州刺史。節(jié)度使于素聞其名,既謁見,群危言激切,甚悅,奏留充山南東道節(jié)度副使、檢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賜紫金魚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皆愛重之,召入為吏部郎中。元衡輔政,舉群代己為中丞。群奏刑部郎中呂溫、羊士諤為御史,吉甫以羊、呂險躁,持之?dāng)?shù)日不下,群等怒怨吉甫。
群性狠戾,頗復(fù)恩讎,臨事不顧生死。是時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懼駭,聞其卒方安。
(節(jié)選自《舊唐書·竇群傳》,有刪改)
下列對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吉甫以羊、呂險躁 險躁:輕薄浮躁
B.群等怒怨吉甫 怒怨:怨恨
C.群性狠戾,頗復(fù)恩讎 恩讎:恩澤和仇恨
D.臨事不顧生死 生死:死的危險
C [A項,是同義復(fù)詞,從上下文看,應(yīng)該是形容兩人性格方面的不足,“躁”是“浮躁”的意思,“險”有“冒險,犯險”之意,都指性格不穩(wěn)重,即“輕薄浮躁”。該項解釋正確。B項,是同義復(fù)詞,從上下文看,任命被李吉甫壓下,竇群等人心里當(dāng)然不高興。“怒”是“發(fā)怒”的意思,而“怨”有“怨恨”的意思,二者意思相近。該項解釋正確。C項,是偏義復(fù)詞,“頗復(fù)恩讎”中的“復(fù)”是“報復(fù)”的意思,因此“恩讎”一詞,更偏向“讎”,即“仇恨”的意思。該項解釋不正確。D項,是偏義復(fù)詞,“生死”更偏向“死”,就是不顧及自己會遭遇“死的危險”。該項解釋正確。]
【參考譯文】
憲宗即位,調(diào)他擔(dān)任膳部員外郎,兼任侍御史掌管雜事。后又調(diào)出京城任唐州刺史。節(jié)度使于素來聞知他的名聲,等到見面時,竇群言語率直激切,于很喜歡,奏請朝廷授竇群留任山南東道節(jié)度副使、檢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賜紫服金魚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都喜歡和器重竇群,召他入朝任吏部郎中。后武元衡任輔政大臣,舉薦竇群頂替自己做御史中丞。竇群奏請刑部郎中呂溫、羊士諤為御史,李吉甫認(rèn)為羊、呂二人陰險浮躁,接到奏表數(shù)日不予批復(fù),竇群等人因此怨恨李吉甫。
竇群性情兇狠暴戾,喜歡刻意復(fù)仇,碰到事情不考慮死的危險。當(dāng)時召他入朝,說要重用,朝中人人驚駭,聽說他死了方才心安。
二、“5大推斷技法”邊練邊悟
[文言精讀]
(2019·全國卷Ⅲ,改編)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推斷文中實詞的含義。
吳起者,衛(wèi)人也,事①魯君。齊人攻魯,將②而攻齊,大破之。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③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④之謝⑤吳起吳起于是聞⑥魏文侯賢,欲事⑦之。魏文侯以為將,擊秦,拔⑧五城。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⑨者同衣食,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⑩之。卒母聞而哭之,曰:“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zhàn)不旋踵,遂?死于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蔽暮钜詤瞧鹕朴帽?,廉平?,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昔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jīng)?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蔽浜钤唬骸吧??!眳瞧馂槲骱邮兀跤新暶?。魏置?相,相?田文。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文曰:“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于子乎?屬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蔽脑唬骸按四宋崴跃幼又弦病!眳瞧鹉俗灾ト缣镂?。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而害吳起。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聞起賢,至則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尸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節(jié)選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自主推斷]
①事:__________ ②將:__________
③圖:__________ ④疑:__________
⑤謝:__________ ⑥聞:__________
⑦事:__________ ⑧拔:__________
⑨下:__________ ⑩吮:__________
?遂:__________ ?廉平:________
?拒:__________ ?既:__________
?顧:__________ ?固:__________
?經(jīng):__________ ?置:__________
?相:__________ ?悅:__________
附:__________ 信:__________
是:__________ 屬:__________
默然:________ 弗如:________
既:__________ 尚:__________
害:__________ 懼:__________
遂:__________ 去:__________
素:__________ 相:__________
卻:__________ 患:__________
害:__________ 走:__________
坐:__________
[答案]?、賱釉~,侍奉 ②名詞作動詞,率領(lǐng)?、蹌釉~,謀算?、軇釉~,懷疑?、輨釉~,疏遠?、迍釉~,聽說?、邉釉~,侍奉?、鄤釉~,攻取?、嵝稳菰~,下等?、鈩釉~,吮吸 ?連詞,于是 ?形容詞,廉潔公平 ?動詞,抵御 ?副詞,以后 ?動詞,回頭 ?形容詞,險要堅固 ?動詞,流經(jīng) ?動詞,設(shè)置 ?名詞作動詞,任命……為相 ?形容詞,高興 動詞,親附 動詞,信任 代詞,這 動詞,交 形容詞,沉默的樣子 動詞,比不上 副詞,以后 動詞,娶 動詞,嫉恨 動詞,害怕 連詞,于是 動詞,離開 副詞,一向 名詞作動詞,任相國 動詞,擊退 動詞,擔(dān)心,憂慮 動詞,謀害 動詞,逃跑 動詞,犯……罪
【參考譯文】
吳起,是衛(wèi)國人,侍奉魯國國君。齊人攻打魯國,吳起率領(lǐng)軍隊攻打齊國,大敗齊軍。魯國有人說:“魯國是小國,卻有戰(zhàn)勝國的名聲,那么諸侯各國就要謀算魯國了。況且魯國和衛(wèi)國是兄弟般的國家,而魯君起用吳起,就是舍棄了衛(wèi)國?!濒斁龖岩蓞瞧穑?就)疏遠了吳起。吳起這時聽說魏文侯賢德,想去侍奉他。魏文侯任命吳起為將領(lǐng),攻打秦國,奪取了五座城池。吳起做將領(lǐng),同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飯,替士兵分擔(dān)勞苦。有個生毒瘡的士兵,吳起替他吮吸毒汁。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后哭了起來,說:“往年吳公替他父親吮吸毒瘡,他父親作戰(zhàn)時不退縮,于是死在敵人手里。吳公現(xiàn)在又替我兒子吮吸毒瘡,我不知道他會死在哪里啊?!蔽何暮钜驗閰瞧鹕朴谟帽?,廉潔公平,能取得所有士卒的忠心,于是就任命吳起為西河郡守,來抵御秦國、韓國。魏文侯死后,吳起侍奉他的兒子武侯。武侯在西河泛舟順流而下,行到中途,回頭對吳起說:“太美了,山川是如此險要,這是魏國的瑰寶啊!”吳起回答說:“從前殷紂的國都,左邊有孟門山 ,右邊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邊,黃河流經(jīng)它的南面,他不施行德政,武王殺了他。 由此看來,政權(quán)穩(wěn)固在于推行德政而不在于地理形勢險要?!蔽浜钫f:“好?!眳瞧鹱鑫骱涌な兀苡新曂?。魏國設(shè)置了相位,任命田文為相國。吳起不高興,對田文說:“請讓我跟您比一比功勞,可以嗎?”田文說:“國君年輕,國人疑慮不安,大臣不親附,百姓不信任,正處在這個時候,是應(yīng)把政務(wù)交給你呢,還是應(yīng)交給我呢?”吳起沉默了許久,說:“應(yīng)該交給您啊?!碧镂恼f:“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眳瞧鸩抛灾炔簧咸镂?。田文死后,公叔任相國,娶了魏國公主,卻嫉恨吳起。吳起怕招來災(zāi)禍,于是離開(魏國),隨即到了楚國。楚悼王一向聽說吳起賢德,吳起一到楚國就被任命為相國(令尹)。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陳國和蔡國,擊退三晉的軍隊;向西討伐秦國。諸侯都因楚國的強大而憂慮。楚國昔日君主的內(nèi)外親族都想謀害吳起。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亂而攻擊吳起,吳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體上。攻擊吳起的那些人趁機用箭射吳起,同時也射中了悼王的尸體。悼王下葬后,太子即位,于是命令尹把射殺吳起時射中悼王尸體的人全部處死。因射殺吳起而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
[技法歸納]
文言實詞推斷“5技法”
(一)語境推斷法
利用語境(句內(nèi)語境和句外語境)來推斷實詞的含義,這是最主要的推斷方法。如上文(文本見“[文言精讀]”)“公叔為相,尚魏公主”中的“尚”,借助語境可推斷為“娶”的意思。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晉江人。舉進士甲科,知會稽縣。民田鏡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門,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學(xué)士知鄭州,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彼髦?。公亮明練文法,更踐久,習(xí)知朝廷臺閣典憲,首相韓琦每咨訪焉。仁宗末年,琦請建儲,與公亮等共定大議。密州民田產(chǎn)銀,或盜取之,大理當(dāng)以強。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雖強,與盜物民家有間矣?!惫虪幹煜掠兴咀h,比劫禁物法,盜得不死。
(1)民田鏡湖旁,每患湖溢 患:________
(2)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利:________
(3)嘗有使客亡橐中物 亡:________
(4)與盜物民家有間矣 間:________
(5)遂下有司議,比劫禁物法 比:________
[解析] (1)結(jié)合語境看,“老百姓在鏡湖旁種田”,所以會“擔(dān)心”鏡湖的水泛濫。(2)語境中上文曾公亮設(shè)立了閘門擋水,且將湖水排到曹娥江,這一做法肯定有好處,據(jù)此,“利”應(yīng)理解為“好處,利益”。(3)結(jié)合本句后面的語境:使者遞送文書要求查辦盜賊,曾公亮回答說境內(nèi)沒有盜賊,并且懷疑為同行人所為,果然從同行人那里搜查到東西,由此可知上文“亡橐中物”中的“亡”應(yīng)該為“丟失”的意思。(4)結(jié)合語境:曾公亮認(rèn)為偷取銀子的做法與到百姓家盜取財物是有區(qū)別的,以此來為偷取銀子之人開脫罪責(zé),并且下文中也證實了曾公亮的說法正確,故此處的“間”,應(yīng)該是“差別”的意思。(5)結(jié)合語境來分析,針對偷取銀子一事,皇帝讓手下人討論,如何裁決,最終強盜沒有被處死?!氨取比粢馈氨日铡敝?,則可能有“強盜被處死”的過重處理,只有“按照”法律處理,強盜才得以不死。
[答案] (1)擔(dān)心 (2)好處,利益 (3)丟失 (4)差別,不同 (5)依照,按照
【參考譯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晉江人。考中為進士甲科,做會稽縣知縣。老百姓在鏡湖旁種田,常常擔(dān)心鏡湖泛濫。曾公亮設(shè)置閘門,將湖水排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了好處。(曾公亮)以端明殿學(xué)士的身份主政鄭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聲名在外,盜賊全部逃竄到其他州縣,以至于晚上不用關(guān)閉大門。曾經(jīng)有使者丟失袋中財物,遞送文書要求查辦盜賊,曾公亮上報:“我所管轄的境內(nèi)不窩藏盜賊,恐怕是同行的人藏起來了吧?!边M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悉法令條文,久經(jīng)歷練,熟悉懂得了朝廷官府的規(guī)章制度,位居首位的宰相韓琦經(jīng)常咨詢訪問他。仁宗末年,韓琦請求確立儲君,與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計。密州民田盛產(chǎn)銀子,有人偷取銀子,大理寺把他們當(dāng)作強盜。曾公亮說:“這是禁物,偷取銀子雖然是強盜行為,但與從百姓家中盜取財物有區(qū)別?!睘榇耸聢猿终归_爭論,于是(皇帝)就下交有關(guān)部門討論,按照搶劫禁物的法律,強盜得以不死。
(二)聯(lián)想推斷法
高考試題中考查的實詞,其意義都能在所學(xué)課文中找到印證。因此,我們要善于聯(lián)系課內(nèi)所學(xué)實詞的含義,推斷試題中實詞的含義。如上文(文本見“[文言精讀]”)“擊秦,拔五城”中的“拔”,可聯(lián)想到教材《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推斷其意義為“攻取”。
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因此我們還可以聯(lián)系成語的意義、用法,推斷文言實詞的含義。如上文(文本見“[文言精讀]”)中“楚悼王素聞起賢”的“素”,聯(lián)系成語“素不相識”可推斷為“一向”。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盧象昇,宜興人。象昇雖文士,善射,嫻將略。(崇禎)六年,賊流入畿輔,據(jù)西山,象昇擊卻之。賊走還西山,圍冷水村,象昇設(shè)伏大破之。象昇每臨陣,身先士卒,與賊格斗,刃及鞍勿顧,失馬即步戰(zhàn)。逐賊危崖,一賊自巔射中象昇額,象昇提刀戰(zhàn)益疾。賊駭走,相戒曰:“盧廉使遇即死,不可犯?!?br /> (1)善射,嫻將略 嫻:________
(2)象昇擊卻之 卻:________
(3)逐賊危崖 危:________
(4)象昇提刀戰(zhàn)益疾 益:________
(5)盧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犯:________
[解析] (1)“嫻”可聯(lián)想到現(xiàn)代漢語中詞語“嫻熟”與《屈原列傳》中的“嫻于辭令”來判斷,此處的“嫻”應(yīng)為“熟習(xí)”。(2)“卻”可聯(lián)想到課文《過秦論》中的語句“卻匈奴七百余里”中的“卻”,意為“擊退”。(3)“危”可聯(lián)想到李白的詩句“危樓高百尺”,推斷為“高峻”之意。(4)“益”可聯(lián)想到課文《師說》中的語句“圣益圣,愚益愚”中的“益”,意為“更加”;還可聯(lián)想到成語“多多益善”“精益求精”中的“益”均為“更加”之意。(5)“犯”可聯(lián)想到詞語“進犯”“來犯之?dāng)场薄扒锖翢o犯”中的“犯”,解釋為“侵犯”。
[答案] (1)熟習(xí) (2)擊退 (3)高峻 (4)更加 (5)侵犯
【參考譯文】
盧象昇,宜興人。象昇雖然是一個文人,但善于射箭,熟習(xí)用兵的謀略。(崇禎)六年,賊兵涌入京師郊區(qū),占領(lǐng)了西山,象昇擊退了他們的進攻。賊兵逃回西山,包圍了冷水村,象昇設(shè)下埋伏,大敗賊兵。象昇每次上戰(zhàn)場,都身先士卒,跟賊兵搏斗,(賊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馬鞍他都不顧,失去戰(zhàn)馬就步行作戰(zhàn)。有一次他在高峻的山崖邊追趕賊寇,一名賊兵從山頂上放箭射中了象昇的額頭,象昇提刀更加勇猛地作戰(zhàn)。賊兵嚇得逃走了,相互告誡說:“盧廉使這個人,誰撞上誰死,不可碰他?!?br /> (三)句式推斷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句對舉的語言現(xiàn)象很多。在對舉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或相反,因此,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進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義、詞性。如2018年全國卷Ⅱ“州舉茂才,除溫令”一句中的“舉茂才”“除溫令”為相同句式,句中的“舉(舉薦)”和“除”處于同一位置,在詞性上皆為動詞,由詞義相近的角度可推斷“除”的詞義為“任命”。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陸賈從高祖定天下,名為有口辯士,居左右,常使諸侯。及高祖時,中國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陸賈賜尉佗印,為南越王?!騿栮懮唬骸拔沂肱c蕭何、曹參、韓信賢?”陸生曰:“王似賢?!睆?fù)問:“我孰與皇帝賢?”陸曰:“皇帝起豐、沛,討暴秦,誅強楚,為天下興利除害,繼五帝、三王之業(yè),統(tǒng)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居天下之膏腴,人眾車輿,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嘗有也。今王眾不過數(shù)十萬,皆蠻夷,踦山海之間,譬若漢一郡,何可乃比于漢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遽不若漢!”乃大悅陸生,留與飲數(shù)月。
(節(jié)選自《說苑·奉使》)
(1)討暴秦,誅強楚 暴:________
(2)為天下興利除害 利:________
(3)人眾車輿,萬物殷富 輿:________
[解析] (1)(2)(3)中“暴”“利”“輿”皆可根據(jù)文言中句式整齊的方法,依前面或后面相同或相反的意義來推斷。
[答案] (1)暴虐的 (2)有利的事情 (3)眾多
【參考譯文】
陸賈跟隨高祖平定天下,人們稱他是很有口才的說客,他伴隨在高祖的身邊,常常出使各個諸侯國。等到高祖時期,高祖剛把中原平定,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為王。高祖讓陸賈為使者賜給尉佗大印,任命尉佗為南越王?!?尉佗)接著問陸賈:“我和蕭何、曹參、韓信相比,誰更賢能呢?”陸賈說:“您似乎比他們賢能?!蔽举⒂謫枺骸澳俏液突实巯啾饶兀俊标戀Z說:“皇帝從豐、沛之地起兵,討伐暴虐的秦朝,掃平強大的楚國,為天下人興利除害,繼承了五帝、三王的宏偉業(yè)績,統(tǒng)轄治理整個中原,中原的人口以億來計算,土地方圓萬里,處于天下最富饒的地域,人多車多,物產(chǎn)豐富,政令出于一家,(這種盛況是)從開天辟地以來,從未有過的。而現(xiàn)在您的人口不過幾十萬,都是邊遠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又處在這地勢不平的荒遠偏僻之處,只不過如同漢朝的一個郡罷了,您怎么能同漢王相比!”尉佗聽了哈哈大笑,說道:“我沒有從中原起兵,所以在這里稱王;假如我身處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漢王!”尉佗非常喜歡陸賈,留下他和自己飲酒作樂好幾個月。
(四)語法推斷法
句子的結(jié)構(gòu)是固定的,組合也是有規(guī)律的。詞在句中所處的語法位置,為我們推斷詞義提供了依據(jù)。主語、賓語一般由名詞、代詞充當(dāng),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dāng),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dāng)。如上文(文本見“[文言精讀]”)“至則相楚”中的“相”在句中作謂語,由此推斷“相”應(yīng)為動詞,意思是“輔佐”。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訓(xùn)矣。蓋一家之事,無緩急巨細(xì),皆所當(dāng)知。有所不知,則有所不治也。況牧民之長,百責(zé)所叢,若庠序,若傳置,若倉廥,若囹圄,若溝洫,若橋障,凡所司者甚眾也。相時度力,敝者葺之,污者潔之,堙者疏之,缺者補之,舊所無有者經(jīng)營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預(yù)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為?此念一萌,則庶務(wù)皆隳矣。前輩謂公家之務(wù),一毫不盡其心,即為茍祿,獲罪于天。
(1)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訓(xùn)矣 訓(xùn):________
(2)無緩急巨細(xì),皆所當(dāng)知 知:________
(3)相時度力,敝者葺之 相:________
(4)即為茍祿,獲罪于天 祿:________
[解析] (1)分析句子結(jié)構(gòu)可以看出,“訓(xùn)”的前面為代詞“是(這樣)”,“是訓(xùn)”共同構(gòu)成“有”的賓語,“訓(xùn)”應(yīng)當(dāng)解釋為名詞“訓(xùn)誡”。(2)本句主語為前面的“事”,句中的“知”雖為動詞,但不能作謂語,只能和“所”構(gòu)成名詞性短語共同作賓語,故解釋為“知道”。(3)本句主語為承前省略的“牧民之長”,句中的“相”與“度”均為動詞,后面分別帶有賓語“時”與“力”,故作謂語,不能當(dāng)作名詞來看待,應(yīng)解釋為“觀察、察看”。(4)分析句子結(jié)構(gòu)可以看出,“為”是動詞,譯為“是”,“祿”為名詞,若作賓語,可譯為“就是茍且俸祿”,語意不通,那么“祿”只能解釋為“享受俸祿”。
[答案] (1)名詞,教導(dǎo)、訓(xùn)誡 (2)動詞,知道 (3)動詞,觀察 (4)享受俸祿
【參考譯文】
治理百官如同治理一個家庭,古人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教導(dǎo)。作為一個家庭主事的人,不論事情是緩還是急,是大還是小,都應(yīng)當(dāng)知道。有不知道的情況,就不能治理好(這個)家庭。何況治理百姓的行政長官,有很多責(zé)任集于一身,像學(xué)校,像驛站,像糧倉,像監(jiān)獄,像農(nóng)田水利,像橋梁堤壩等各種工程,總共主管的工作太多了。觀察時機,估量能力,破損的要修理它,骯臟的清掃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補上它,以前所沒有的要謀劃它。有人說它們不被修治,與我有什么關(guān)系,任期很快過去,自找苦吃干什么?這樣的念頭一旦萌生,那么各種政務(wù)都會懈怠。前人說過,公家的事務(wù),有一絲一毫不盡心盡力,就是茍且享受俸祿,要遭到上天的懲罰。
(五)通假推斷法
當(dāng)遇到一個句子中某詞的本義、引申義都講不通時,便可以從通假字的角度考慮。然后根據(jù)通假字與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點推知本字。如2018年全國卷Ⅱ“后坐考妖言不實論”一句中的“考”,通“拷”,意思是“拷問”。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為中大夫。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fù)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無何,梁內(nèi)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nèi)史,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走。建元六年,安國為御史大夫。匈奴來請和親,天子下議。大行王恢議曰:“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shù)歲即復(fù)倍約。”安國曰:“今匈奴負(fù)戎馬之足,懷禽獸之心,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為廣,有其眾不足以為強,自上古不屬為人。漢數(shù)千里爭利,則人馬罷,虜以全制其敝。且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擊之不便,不如和親。”于是上許和親。
(1)死灰獨不復(fù)然乎 然:________
(2)率不過數(shù)歲即復(fù)倍約 倍:________
(3)則人馬罷 罷:________
(4)虜以全制其敝 敝:________
[解析] (1)據(jù)上文“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用“死灰會復(fù)燃”的道理來回應(yīng)獄吏的羞辱,“然”不能解釋為“這樣”,但本身沒有“燃燒”之意,只能看作通假字“燃”,解釋為“燃燒”。(2)據(jù)上文“匈奴來請和親,天子下議”語句,可知大行王恢議論匈奴和親的做法,最終會背棄、違背盟約,此處若將“倍”理解為“更加”,放在句中解釋,顯然文意不通,聯(lián)系下文“今匈奴負(fù)戎馬之足……難得而制也”,可推知此處的“倍”應(yīng)作通假解釋,通“背”,意為“背棄、違背”。(3)根據(jù)前句“漢數(shù)千里爭利”,那么人馬就會疲憊,而“罷”本身沒有“疲憊”之意,只能從通假來解釋,通“?!?。(4)從上文兩句“漢數(shù)千里爭利,則人馬罷”來分析,此句應(yīng)為敵人會全力以赴地來對付我們的弱點,而“敝”沒有此意,若把它看作通假,通“弊”,解釋為“弊端、缺點”,則文意就能講得通。
[答案] (1)通“燃”,燃燒 (2)通“背”,背棄、違背
(3)通“?!保凇?4)通“弊”,害處、缺點
【參考譯文】
御史大夫韓安國,是梁國成安縣人。事奉梁孝王,擔(dān)任中大夫。韓安國因犯法被判罪,蒙縣的獄吏田甲侮辱韓安國。韓安國說:“死灰難道就不會復(fù)燃嗎?”田甲說:“要是再燃燒就撒一泡尿澆滅它?!边^了不久,梁國內(nèi)史的職位空缺,漢朝廷派使者任命韓安國為梁國內(nèi)史,由囚徒(直接)擔(dān)任二千石級的官員。田甲棄官逃跑了。建元六年,韓安國擔(dān)任御史大夫。匈奴派人前來請求和親,皇上交由朝臣討論。大行王恢議論說:“漢朝和匈奴和親大抵都過不了幾年匈奴就又背棄盟約?!表n安國說:“現(xiàn)在匈奴依仗軍馬的充足,懷著禽獸般的心腸,遷移如同群鳥飛翔,很難控制他們。我們得到他們的土地也不能算開疆拓土,擁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強大,從上古起他們就不屬于我們的百姓。漢軍到幾千里以外去爭奪利益,那就會人馬疲憊,敵人就會憑借全面的優(yōu)勢對付我們的弱點。況且強弩之末連魯?shù)厮a(chǎn)的最薄的白絹也射不穿,發(fā)兵攻打匈奴實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們和親。”于是皇上便同意與匈奴和親。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資料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rèn)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xí)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xí)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xí)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