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師大附中2019-2020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
高一地理試卷
試卷說明:
(1)本卷共兩大題,57小題,解答寫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試結束后,只交答卷。
(2)考試過程中不得使用計算器或具有計算功能的電子設備。
第Ⅰ卷(選擇題,共6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其中1~48題,每小題1分,共48分;49~54題,每小題2分,共12分。
1.下列屬于天體的是 ( )
①在太空飛行期間的“神舟”七號飛船?、诖l(fā)射的宇宙飛船?、?009年2月15日,美俄衛(wèi)星太空相撞產(chǎn)生的碎片?、茱w行在太空中的“神舟”七號飛船的伴飛小衛(wèi)星?、萏炜罩酗h動的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詳解】在太空飛行期間的“神舟”七號飛船,屬于人工天體,①符合題意;待發(fā)射的宇宙飛船只是地球的一部分,不屬于天體,②不符合題意;美俄衛(wèi)星太空相撞產(chǎn)生的碎片,屬于人工天體,③符合題意;飛行在太空中的“神舟”七號飛船的伴飛小衛(wèi)星,屬于人工天體,④符合題意;天空中飄動的云,屬于地球大氣層,只是地球天體的一部分,不屬于天體,⑤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選項C符合題意,排除A、B、D。故選C。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 圖中太陽電池的運行軌道屬于( )
A. 恒星軌道 B. 彗星軌道
C. 行星軌道 D. 衛(wèi)星軌道
3. 圖中開發(fā)的能源類型是 ( )
A. 太陽風 B. 核能 C. 太陽能 D. 光能
【答案】2. D 3. C
【解析】
【2題詳解】
圖中顯示,太陽電池的運行軌道以地球為中心,地球為行星,環(huán)繞行星公轉的天體為衛(wèi)星,因此太陽電池的運行軌道屬于衛(wèi)星軌道,選項D符合題意。恒星軌道不可能環(huán)繞行星,排除A,彗星軌道是以恒星為中心的,排除B。行星軌道是以恒星為中心的,排除C。故選D。
【3題詳解】
圖中“日光”、“太陽能電池”這些信息表明,圖中開發(fā)的能源類型是太陽能,選項C符合題。太陽風為高能帶電粒子流,太陽電池很難利用,排除A。核能一般指原子核裂變產(chǎn)生的能量,而太陽能為核聚變產(chǎn)生的能量,排除B。光能一般指可見光的能量,而太陽能中有近一半不是可見光,天然電池也能利用,因此排除D。故選C。
讀下表,完成下列各題
4. 從表中可以看出地球與火星 ( )
A. 質量相近 B. 體積接近 C. 公轉周期最為接近 D. 自轉周期相近
5. 材料中所反映的太陽系的眾行星,其繞日公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 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轉方向都與地球的公轉方向相同
B. 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轉軌道面與黃道面在同一平面
C. 近圓性——各行星繞日公轉的軌道都為近似正圓的橢圓
D. 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軌道上按一定規(guī)律繞日運轉,各行其道,互不干擾
【答案】4. D 5. B
【解析】
考查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公轉特征。
【4題詳解】
讀表格,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地球與火星的最相近的是自轉周期,D正確;質量、體積相差近10倍,公轉周期差1倍,差距相對較大,ABC錯誤。故選D。
【5題詳解】
材料中行星繞日公轉方向具有共同性,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轉方向都與地球的公轉方向相同,都為自西向東繞日公轉,A正確;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轉軌道面與黃道面幾乎在同一平面,B錯誤;近圓性是指各行星繞日公轉的軌道都為近似正圓的橢圓,C正確;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軌道上按一定規(guī)律繞日運轉,各行其道,互不干擾,D正確。本題要求選擇不正確選項,故選B。
6.太陽源源不斷地向外輻射能量,雖然到達地球的能量只占22億分之一,但對地球的影響卻是巨大的。有關太陽輻射及其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太陽輻射能來自放射性元素衰變產(chǎn)生的熱能
B. “萬物生長靠太陽”
C. 不同緯度地區(qū)有不同的植被帶
D. 中緯度地區(qū)夏季午后的暴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太陽輻射的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理環(huán)境形成變化的影響。
【詳解】太陽輻射的能量來源于太陽內(nèi)部的核聚變反應,A敘述不正確;太陽輻射提供光、熱資源,促進萬物生長,B敘述正確;太陽輻射在不同緯度的分布,使不同緯度有不同的植被類型,C敘述正確;太陽輻射能為地球上的水循環(huán)、大氣運動提供動力,夏季午后,太陽輻射較強,氣溫高,水汽蒸發(fā)、蒸騰量大,水汽上升遇冷凝結形成暴雨,D敘述正確。故選A。
在德國和日本,廠房和大樓屋頂?shù)暮谏肮璋濉彪S處可見,這就是太陽能屋頂。白天,“屋頂”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把富余的電能送入電網(wǎng)。我國有關專家指出:上海沒有油田和煤礦,但有兩億平方米的屋頂,不能浪費了屋頂上這片免費的陽光。據(jù)此回答下列各題。
7. 上海的太陽年總輻射量高于德國和日本,這是因為
A. 地勢高,空氣稀薄
B. 河湖縱橫,太陽有效輻射強
C. 地面裸露,比熱容大
D. 緯度偏低,晴天多
8. 上海積極推廣“太陽能屋頂計劃”是因為
A. 常規(guī)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B. 上海是我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
C. 太陽能資源清潔、可再生、能量集中
D. 上海人口稠密,經(jīng)濟發(fā)達,能源蘊藏量大
【答案】7. D 8. A
【解析】
考查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和影響太陽能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原因。
【7題詳解】
德國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日本為海洋性季風氣候,雨日天數(shù)多。而上海緯度低,正午太陽高度角較大,降水天數(shù)較德國、日本少,晴天多,太陽能資源較豐富,D正確。故本題選擇D選項。
【8題詳解】
上海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達,常規(guī)能源缺乏,A正確;我國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qū)位于青藏高原,B錯;太陽能資源清潔、可再生,但是能量較為分散,C錯;上海能源貧乏需跨區(qū)域調(diào)入,D錯。故選A。
太陽活動爆發(fā)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太陽發(fā)脾氣”。2012年正值太陽活動的高峰期。據(jù)此完成下列各題。
9. 如果2011~2012年是“太陽發(fā)脾氣”強烈的時段,那么上一個“太陽發(fā)脾氣”強烈時段約是
A. 2000~2001年 B. 2022~2023年
C. 2006~2007年 D. 2087~2088年
10. 本次太陽活動所產(chǎn)生的帶電粒子流到達地球后,對地球可能造成的影響有
①地球各地出現(xiàn)極光現(xiàn)象②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③GPS定位系統(tǒng)將受到干擾④我國北方會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
A. ③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9. A 10. D
【解析】
【9題詳解】
太陽活動的周期為11年,2011~2012年是太陽活動強烈的時段,由此向前推11年,則上一個活動強烈時段約是2000~2001年。故選A。
【10題詳解】
太陽活動所產(chǎn)生的帶電粒子流會引起電離層的擾動,進而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太陽活動會影響地球磁場,發(fā)生磁暴、極光現(xiàn)象,太陽活動強烈時地球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GPS定位系統(tǒng)將受到干擾;太陽活動還會引起地球氣候發(fā)生異常。故選D。
幻日奇觀是大氣的一種光學現(xiàn)象,在天空出現(xiàn)的半透明薄云里面,有許多飄浮在空中的六角形柱狀的冰晶體,偶爾它們會整整齊齊地排列在空中。當太陽光射在這一根根六角形冰柱上,就會發(fā)生非常規(guī)律的折射現(xiàn)象。
讀2018年2月18日,呼倫貝爾出現(xiàn)的幻日奇觀圖,回答下面小題。
11. 幻日奇觀往往出現(xiàn)在( )
A. 日出不久 B. 正午時分 C. 午后時分 D. 午夜時分
12. 呼倫貝爾幻日現(xiàn)象發(fā)生頻率相對較高,以此推斷幻日出現(xiàn)的天氣條件為( )
A. 晴空萬里 B. 低溫薄云 C. 狂風暴雨 D. 干燥無風
【答案】11. A 12. B
【解析】
【11題詳解】
材料信息表明,幻日奇觀出現(xiàn)的半透明薄云里面,薄云中有許多飄浮在空中的六角形柱狀的冰晶體,說明幻日奇觀出現(xiàn)在低溫時刻,日出不久,往往是一天中出現(xiàn)最低氣溫時刻后不久,可能滿足幻日奇觀的天氣條件,選項A符合題意。正午時分和午后時分往往氣溫較高,太陽高度太大,太陽光線太強,不容易出現(xiàn)幻日現(xiàn)象,排除B、C。午夜時分沒有太陽光照射,不會出現(xiàn)幻日現(xiàn)象,排除D。故選A。
【12題詳解】
從材料信息可知,幻日奇觀是一種太陽光的折射現(xiàn)象,需要天空中有薄云,薄云中有大量六角形柱狀冰晶體,由此可知,低溫薄云可能是幻日出現(xiàn)的天氣條件。呼倫貝爾緯度較高,容易出現(xiàn)低溫現(xiàn)象,呼倫貝爾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不多,臨近季風區(qū),容易出現(xiàn)薄云,相對較高,以此推斷幻日出現(xiàn)的天氣條件為低溫薄云,選項B符合題意。晴空萬里,則無云,不容易發(fā)生折射現(xiàn)象,排除A??耧L暴雨,則云厚,光線不易透過云層發(fā)生折射現(xiàn)象,排除C。干燥無風,不容易產(chǎn)生薄云,排除D。故選B。
【點睛】“幻日”現(xiàn)象一般會出現(xiàn)在早晨5時30分至6時之間或者上午9時左右,傍晚也會出現(xiàn)。但一般不會出現(xiàn)在正午,因為正午太陽高度太大,不滿足折射的條件。而且中午的太陽光線太強烈,即便有這個現(xiàn)象,肉眼也不可能觀測到。出現(xiàn)“幻日”現(xiàn)象需要滿足非常嚴苛的條件。首先要有卷層云,有云才會形成冰晶;其次云層要薄,透光率要好,這樣才能把太陽光折射出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太陽與冰晶以及觀察者之間的角度要正好,稍微偏一點就看不到。因此,“幻日”這種大氣光學現(xiàn)象極為罕見。
13.下列如圖中的陰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晨線的線段數(shù)字是( ?。?br />
A. ①③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
試題考查地球自轉意義。
【詳解】圖中①、②所在圖為側視圖,順自轉方向過①進入晝,①為晨線,過②進入夜,②為昏線;③、④所在圖為俯視圖,順地球自轉方向,過③進入晝,③為晨線,過④進入夜,④為昏線;⑤、⑥所在圖為展示圖,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順地球自轉方向,過⑤進入晝,⑤為晨線,過⑥進入夜,⑥為昏線,B正確。
讀下邊的日照圖,完成下列各題。
14. 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D點即將進入白晝 B. C點地方時為2時
C. AB線是晨線 D. D、E兩點的時間相同
15. 此時國際標準時間(0°)為
A. 20時 B. 8時 C. 16時 D. 4時
【答案】14. D 15. A
【解析】
考查地方時及計算。
【14題詳解】
讀圖可知,D點隨著地球自轉,將由夜半球進入晝半球,位于晨線上,A對。C點位于晨線與赤道交點D所在經(jīng)線以西60個經(jīng)度,晚4小時,為地方時2點,B對。AB線上點隨著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將進入晝半球,為晨線,C對。DE不位于同一經(jīng)線上,地方時不同,D錯。故選D。
【15題詳解】
讀圖可知,D位于晨線與赤道的交點,此時D點地方時為6時,且該地位于180°經(jīng)線以西30°,為東經(jīng)150°,計算可得,國際標準時間為20點,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6.“太陽大,地球小,太陽帶著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帶著月球跑?!蓖{中的天體類型包括
A. 恒星、行星、小行星 B. 恒星、行星、彗星
C. 恒星、小行星、流星體 D. 恒星、行星、衛(wèi)星
【答案】D
【解析】
【詳解】“太陽大,地球小,太陽帶著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帶著月球跑?!蓖{中,太陽屬于恒星;地球為環(huán)繞恒星公轉的行星;月球為環(huán)流行星公轉的衛(wèi)星,因此童謠中的天體類型包括恒星、行星、衛(wèi)星,選項D符合題意。童謠中沒有小行星、彗星和流星體,因此排除A、B、C。故選D。
17.當月球運行到恒星或行星前面時,會將其遮掩起來,這種現(xiàn)象稱為“月掩星”。根據(jù)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判斷,下列最不易被人們在暗夜中觀測到“月掩星”現(xiàn)象的行星是( )
A. 土星 B. 火星 C. 金星 D. 木星
【答案】C
【解析】
【詳解】材料信息表明,“月掩星”現(xiàn)象是指當月球運行到恒星或行星前面時,會將其遮掩起來,由此判斷,“月掩星”現(xiàn)象發(fā)生時,月球應位于地球與被遮掩天體之間。由于金星為地內(nèi)行星,月球位于地球與金星之間時,地球面對月球、金星方向也面對太陽,能觀察到月球和金星的地方大多處于白天,因此金星是最不易被人們在暗夜中觀測到“月掩星”現(xiàn)象的行星之一,選項C符合題意。土星、火星和木星為地外行星,在背對太陽的地區(qū)(黑夜地區(qū)),可以面對月球和這些行星,因此容易在黑夜中觀測到月球遮掩這些行星的“月掩星”現(xiàn)象,排除A、B、D。故選C。
北京時間2015年2月19日零點鐘聲敲響時,某工程師在南極長城站參與了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微信搶紅包活動。下圖為長城站位置示意圖。
回答下面小題。
18. 工程師微信搶紅包的當?shù)貢r間是( ?。?br />
A. 2月18日12時 B. 2月18日20時
C. 2月19日4時 D. 2月19日12時
19. 5月23日,當太陽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時,北京時間是( )
A. 22日2時52分 B. 23日3時08分
C. 24日2時08分 D. 24日2時52分
20. 上圖某河流剖面圖,面對河流下游,左手方視為左岸,右手方視為右岸。據(jù)此判斷該河流位于( )
A. 回歸線上 B. 赤道上 C. 北半球 D. 南半球
【答案】18. A 19. D 20. C
【解析】
【18題詳解】
圖中顯示,全球經(jīng)度被經(jīng)線平分為12等份,每等份為30°,中心極點為南極點,順時針自轉,長城站位于0°經(jīng)線以西兩等份,由此判斷長城站的經(jīng)度應為60°W附近,即西四區(qū)。西四區(qū)位于東八區(qū)以西12個時區(qū),即晚12小時,當北京時間2015年2月19日零點時,西四區(qū)的時間為2月18日12時,因此工程師微信搶紅包的當?shù)貢r間是2月18日12時,選項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
【19題詳解】
5月23日,當太陽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時,即103°W的地方時為12時,北京時間是120°E的地方時,120°E位于103°W以東223°,即早14小時52分,則北京時間為5月23日26時52分,即5月24日2時52分,選項D符合題意,排除A、B、C。故選D。
【20題詳解】
受地球自轉影響,地球表面運動的物體在北半球向右偏轉,在南半球向左偏轉,赤道不偏轉。某河流剖面圖中,面對河流下游(即順著河水流動方向),右岸侵蝕為主,河床較深,說明河水順著運動方向向右偏轉。由此判斷,該河流位于北半球,選項C符合題意,排除A、B、D。故選C。
21.地質學家常利用地震波來尋找地下油氣礦藏,下圖所示地震波示意圖中表示可能儲有石油的是
A. A圖 B. B圖 C. C圖 D. D圖
【答案】A
【解析】
【詳解】地震波有橫波縱波之分,縱波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橫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石油屬于液體,橫波不能傳播,所以圖中橫波消失,縱波沒有消失且速度突然減慢,表示儲有石油。A圖符合,故選A。
下圖為某地地震波速度隨深度的變化圖,回答下面小題。
22. 該地莫霍界面大約位于地下( )
A. 5千米處 B. 17千米處 C. 33千米處 D. 2 900千米處
23. 該地最可能位于 ( )
A. 非洲東非大裂谷 B. 青藏高原 C. 吐魯番盆地 D. 太平洋
【答案】22. A 23. D
【解析】
【22題詳解】
圖中顯示,該地地震波在地下5千米處波速明顯開始增大,該不連續(xù)面應為莫霍界面,因此該地莫霍界面大約位于地5千米處,選項A符合題意。17千米為全球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33千米為陸地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都不是圖示地區(qū)的深度,排除B、C。地下2 900千米處為古登堡面,不是莫霍界面,排除D。故選A。
【23題詳解】
根據(jù)上題判斷可知,該地莫霍界面的深度為5千米,即該地地殼厚度約為5千米。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陸地地殼平均厚度為33千米,海洋地殼平均厚度為6千米,因此該地最可能位于海洋,選項D符合題意。非洲東非大裂谷、青藏高原、吐魯番盆地位于陸地,地殼厚度不可能只有5千米,排除A、B、C。故選D。
下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4. 圖中數(shù)碼所代表的地球圈層正確的有( )
A. ①為地殼 B. ②為巖石圈
C. ③為軟流層 D. ④為下地幔
25. 下列有關地球圈層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有( )
A. ①圈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B. ②圈層的厚度陸地較海洋大
C. ③圈層橫波不能穿過 D. ④圈層的物質狀態(tài)為固體
【答案】24. C 25. B
【解析】
【24題詳解】
圖中顯示,①位于地面以上12~55千米間,應為大氣圈的平流層,不是地殼,A錯。②位于陸地表面至33千米處,應為地殼,只是巖石圈的一部分,B錯。③位于地表以80~400千米,應為軟流層,C對。④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即古登堡面以下,應為外核,不是下地幔,D錯。
【25題詳解】
①圈層為平流層,因含臭氧可直接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增加,A錯誤。②圈層為地殼,陸地地殼平均厚度約為33千米,海洋地殼平均厚度約為6千米,地殼的厚度陸地較海洋大,B正確。③圈層為軟流層,因高溫可塑性強,但不都是液態(tài),因此橫波能夠穿過,C錯誤。④圈層為外核,橫波不能通過,物質狀態(tài)為液態(tài),D錯誤。
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6. 青藏高原氣溫比同緯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和②較小 B. ②和③較小
C. ③和④較小 D. ③和⑤較小
27. 與青藏高原小麥穗大粒飽,產(chǎn)量高、質量好有關的是( )
A. ①?、诖?B. ①大③小
C. ③小⑦大 D. ④大⑥小
【答案】26. D 27. B
【解析】
考查大氣的受熱過程。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大氣熱力作用的過程及對氣溫、晝夜溫差的影響。
【26題詳解】
根據(jù)圖示的大氣熱力作用過程判斷:⑦為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①為到達地面的為太陽輻射,②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⑤為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⑥為射向宇宙空間的地面輻射;③為大氣逆輻射;④為大氣輻射射向宇宙空間的部分;青藏高原地勢高,到達的地面輻射⑤少,空氣稀薄,晴日多,大氣逆輻射③較小,使得其氣溫比同緯度的四川盆地低。故選D。
【27題詳解】
青藏高原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故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①大;而大氣逆輻射③小,故使該地區(qū)光照強,晝夜溫差大,而使得小麥產(chǎn)量高質量好,B正確。故選B。
28.讀下圖等壓線分布示意圖,正確的是( ??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等壓面的判讀。
【詳解】
讀圖,等壓線向上凸為高壓區(qū),等壓線向下凹為低壓區(qū);冷熱不均造成空氣垂直運動,導致同一水平面產(chǎn)生氣壓差異,在近地面,受熱地點空氣上升,受熱地點的近地面空氣密度減小,形成低氣壓,冷卻地點因有下沉氣流,則近地面形成高氣壓,高空氣壓狀況與地面相反;綜上所述,②和③為正確的等壓線分布示意圖。故選B。
29.下圖表示的熱力環(huán)流中,錯誤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解析】
【詳解】A、甲圖中,地面熱的地方,氣流垂直上升,冷的地方,氣流垂直下沉,造成同一水平面的氣壓差異,再促進大氣的水平運動,形成順時針的環(huán)流圈,A正確;
B、乙圖中,白天同海拔的山谷上空與山坡上的空氣比較,山坡附近的空氣更接近地面,增溫快,溫度高,氣流上升,而相對而言山谷中的空氣溫度較低,氣流下沉,形成谷風,B正確;
C、丙圖中,白天,陸地的溫度比海洋的溫度要高,氣流是上升的,形成順時針的大氣環(huán)流圈,C錯誤;
D、丁圖中,城市形成熱島效應,溫度高,氣流是上升的,與郊區(qū)之間形成城市環(huán)流,D正確。
本題要求選擇錯誤答案,故選C。
【點睛】解答時應注意本題要求選擇錯誤項。
下圖示意某區(qū)域某日近地面等壓線圖,圖中N地氣壓高于P地。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30. N地風向( )
A. 東南風 B. 東北風
C. 西北風 D. 西南風
31. M、N、P、Q四地中,風力最強的是( )
A. M地 B. N地
C. P地 D. Q地
【答案】30. B 31. D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等值線基礎知識及在等壓線圖上繪制實際風向的能力。
【30題詳解】
結合題干中的“N地氣壓高于P地”,可在N點畫出氣壓梯度力的方向箭頭,由高壓指向低壓且與N點處等壓線垂直,再結合圖中緯度知此地位于北半球,在向右的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響下,形成東北風,故B正確。
【31題詳解】
四地中,Q地等壓線密集,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大,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強。故D正確。
【點睛】確定空氣流向,要注意高空與近地面風向與受力的差異。
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32. 若此圖為對流層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則一般情況下表述錯誤的是( )
A. 甲處以晴天為主 B. 甲處氣溫比丁地低
C. 甲處氣溫比丙地高 D. 甲處的氣溫較乙地低
33. 若此圖為北半球三圈環(huán)流的中緯環(huán)流側視圖,甲、乙為近地面,丙、丁為高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a為副熱帶高氣壓帶 B. a地風向為西南風
C. 乙為赤道低氣壓帶 D. a地風向為西北風
【答案】32. B 33. B
【解析】
【32題詳解】
若此圖為對流層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甲地為下沉氣流,下沉氣流很難成云致雨,因此甲處以晴天為主,A不符合題意。若此圖為對流層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甲地位于近地面,而丁地位于高空,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因此甲處氣溫可能比丁地氣溫高,B符合題意。若此圖為對流層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丙地位于甲地上空,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因此甲處氣溫比丙地高,C不符合題意。若此圖為對流層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甲地為下沉氣流,按照熱力環(huán)流原理,甲地應氣溫較低,空氣冷卻下沉,乙處氣溫較高,空氣受熱上升,因此甲處的氣溫較乙地低,D不符合題意。故選B。
【33題詳解】
若此圖為北半球三圈環(huán)流的中緯環(huán)流側視圖,甲、乙為近地面,丙、丁為高空,甲處為下沉氣流,應為副熱帶高氣壓帶,乙處為上升氣流,應為副極地低氣壓帶,則a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副極地低氣壓帶的西風帶,A錯誤、C錯誤。a地為北半球的西風帶,北半球的西風帶為西南風,B正確、D錯誤。故選B。
34.讀“地球近地面主要風帶示意圖”,箭頭代表風向,完成下題。
終年受圖①風帶與圖②風帶之間的氣壓帶控制的地區(qū),氣候特點是(? ?)
A. 終年溫和濕潤 B. 終年高溫多雨
C. 終年炎熱干燥 D.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和影響。
【詳解】讀圖可知,①中30°緯線南側是東北風,符合北半球東北信風的規(guī)律。②中北側是東南風,符合南半球東南信風的規(guī)律。而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之間的是赤道低壓帶,終年受其控制下的是熱帶雨林氣候,其氣候特點是終年高溫多雨,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本題關鍵是熟記全球的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地球上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的分布規(guī)律,可歸納為:“高壓低壓相間插,北撇南捺向低壓”。“高壓低壓相間插”,意思是南北半球的氣壓帶都是一高一低相間分布的。“北撇”是指北半球的三個風帶風向都是一撇,“南捺”是指南半球的三個風帶風向都是一捺?!跋虻蛪骸笔侵复_定風向(“撇、捺”上的箭頭)要指向低壓,不能指向高壓。
下圖示意某一等高面。M、N為等壓線,其氣壓值分別為PM、PN,M、N之間的氣壓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慮水平受力,不計空氣垂直運動時,O點空氣運動的可能方向?;卮鹨韵聠栴}。
35.若此圖表示北半球,PM>PN,則O點風向為( )
A. ⑥或⑦ B. ②或⑥
C. ④或⑧ D. ③或④
36.若此圖表示高空等高面,PMA>B>D (9). 先變慢,后變快 (10). 東 (11). 0° (12). 3 (13). 18小時 (14). 按照要求作出即可
【解析】
【分析】
本大題以“以極地為中心的光照圖和地球公轉圖”為材料,設置六道小題,涉及時刻判斷、晝夜長短及變化、地球公轉位置、直射點位置、晨昏線判斷、自轉線速度和公轉速度判斷、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太陽高度、日出時間及光照圖繪制等相關內(nèi)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詳解】(1)圖中顯示,全球經(jīng)度被經(jīng)線平分為8等份,每等份為45°。圖中與太陽光線平行、面對太陽光的經(jīng)線為白晝中央經(jīng)線,地方時應為12時,A位于該經(jīng)線以東45°,即早3小時,因此此時A點是15時。圖中顯示,A、D、C三點中,D點所在緯線圈全球位于白天,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晝長達24小時,白晝最長。圖中顯示,C點還旋轉270°才能進入子夜(零點),即再過18小時。
(2)根據(jù)自轉方向(逆時針)判斷,左圖為北半球俯視圖,圖中顯示,北極圈出現(xiàn)極晝,應為夏至日。根據(jù)地理公轉軌道位置上的傾斜形態(tài)和公轉方向判斷,右圖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和冬至日。因此此時地球所處位置是在右圖中的②點。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根據(jù)圖中180°經(jīng)線推斷,太陽直射經(jīng)線45°W,因此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23°26′N,45°W)。
(3)根據(jù)自轉方向判斷,圖中弧ED表示昏線。地球自轉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因此此時A、B、C、D四點的自轉線速度從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C>A>B>D。根據(jù)前面判斷,①為春分日,②為夏至日,③為秋分日,從①到③過程中會經(jīng)歷7月初的遠日點,遠日點地球公轉速度最慢,因此從①到③過程中的地球公轉速度變化先變慢、后變快。
(4)根據(jù)自轉方向判斷,A、H所在半球為北半球,有一發(fā)炮彈從A點射向H點方向(向北),炮彈會向右偏轉,炮彈將落在A、H所在經(jīng)線東側。
(5)圖中顯示,B點位于晨昏線上,晨昏線上各點太陽高度角均為0。因此B點的太陽高度角0。B點此時位于昏線上,正值日落,讀出此時B點的時刻為21時,由此推算出B點的日出時間是3時(日出日落地方時刻之和為24)。B點的晝長是18小時(日落時刻減去日出時刻)。
(6)根據(jù)在地球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和地軸傾斜方向判斷,②位置表示夏至日,夏至日北極圈出現(xiàn)極晝、南極圈出現(xiàn)極夜,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上。畫圖如下。
56.“下圖是我國東部沿海某地由熱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壓面示意圖”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A、B兩地的受熱的是__,空氣___;冷卻的是_____,空氣___。
(2)地面A比 B的氣壓___(高或低),B地比④地的氣壓___高或低);圖中①、②、③、④、⑤四點的氣壓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為____。
(3)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陸地,則此時應該是_______(白天或夜晚)
【答案】 (1). B (2). 膨脹上升 (3). A (4). 收縮下沉 (5). 高 (6). 高 (7). ④>①=②=③>⑤ (8). 白天
【解析】
【分析】
本大題以我國東部沿海某地由熱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壓面示意圖為材料,設置三道小題,涉及熱力環(huán)流中氣溫、氣壓差異、氣流方向及熱力環(huán)流的應用等相關內(nèi)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詳解】(1)題意表明,圖中等壓面為高空等壓面,近地面等壓面與之相反,因此A處等壓面向上凸,表示氣壓高,近地面氣壓高處應冷卻下沉;B處應等壓面向下彎曲,表示氣壓低,近地面氣壓低處應受熱上升。因此A、B兩地的受熱的是B,空氣膨脹上升;冷卻的是A,空氣收縮下沉。
(2)根據(jù)前面判斷可知,地面A比 B的氣壓高;因④地位于B地高空,海拔越高,氣壓越低,因此B地比④地的氣壓高。圖中顯示,①、②、③三點位于同一個等壓面上,氣壓相等;⑤位于高空等壓面之上,氣壓低于等壓面的氣壓值,④位于高空等壓面之下,氣壓高于等壓面的氣壓值,因此圖中①、②、③、④、⑤四點的氣壓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為④>①=②=③>⑤。
(3)根據(jù)前面的判斷可知,A地氣溫低,B地氣溫高,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陸地,即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則此時應該是白天。
【點睛】等壓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氣壓比四周(兩側)高。等壓面凹下,表示同一高度上,氣壓比四周(兩側)低。
57.讀“北半球氣壓帶、風帶示意圖”和 “甲、乙兩城市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回答下列問題。
(1)氣壓帶A的名稱是____,其形成原因是終年高溫,盛行____氣流,其形成的主要氣候類型是_____。
(2)左圖中G帶的風向是_____,右圖中位于亞歐大陸西岸全年受該風帶控制的是___(甲/乙)城市,其氣候特點是_____。
(3)由于氣壓帶、風帶隨____南北移動而移動,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左圖中的____(填字母)控制,形成的氣候特征是:______。
(4)B帶所處的亞歐大陸東岸形成雨熱同期的________氣候。當南半球地中海氣候多雨時,南亞盛行____季風,其主要成因是_______和_____。
【答案】 (1). 赤道低氣壓帶 (2). 上升 (3). 熱帶雨林氣候 (4). 西南風 (5). 乙 (6). 終年溫和濕潤 (7). 太陽直射點 (8). B (9). 炎熱干燥 (10). 亞熱帶季風 (11). 西南季風 (12).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13).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解析】
【分析】
本大題以北半球氣壓帶、風帶示意圖和甲、乙兩城市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為材料,設置四道小題,涉及氣壓帶名稱、成因及對氣候的影響、風帶風向及對氣候的影響、氣候類型判斷、氣壓帶和風帶移動及對氣候的影響、季風環(huán)流及成因等相關內(nèi)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詳解】(1)左圖中顯示,氣壓帶A位于赤道附近,其名稱應是赤道低氣壓帶,其形成原因是終年高溫,空氣膨脹上升,盛行上升氣流。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形成全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
(2)左圖中G帶位于中緯度,應為北半球的中緯西風帶,其風向為西南風。根據(jù)右圖中氣溫和降水特征判斷,甲為地中海氣候、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其中位于亞歐大陸西岸全年受該風帶控制的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即乙城市,其氣候特點是終年溫和濕潤。
(3)由于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而移動,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副熱帶高氣壓帶分布在30°緯度附近,因此左圖中的B表示副熱帶高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很難成云致雨,又處于夏季,因此形成炎熱干燥的氣候特征。
(4)圖中顯示,B帶位于30°附近,所處的亞歐大陸東岸受季風影響,形成雨熱同期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當南半球地中海氣候多雨時,南半球處于冬季,北半球處于夏季,南亞應盛行夏季風——西南季風,西南季風的形成,與印度低壓形成有關,印度低壓主要是因為大陸比海洋熱而形成的熱低壓,因此西南季風的主要成因之一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同時隨著氣壓和風帶的北移動,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向右偏轉形成西南季風,因此西南季風的主要成因之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點睛】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和分布,是以太陽直射赤道為前提的。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太陽直射點有規(guī)律地南北移動,由此產(chǎn)生了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現(xiàn)象。就北半球來說,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則恰好相反。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