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晝夜現(xiàn)象產(chǎn)生是由于“地球不透明、不發(fā)光、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造成的。晝夜交替是地球的自轉造成的。
(2)若地球不自轉,也不公轉,有晝夜現(xiàn)象,但無晝夜交替現(xiàn)象;若地球只公轉不自轉,既有晝夜現(xiàn)象,也有晝夜交替現(xiàn)象,只不過晝夜交替的周期為一年。下圖是黃赤交角和太陽光照射地球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1. 關于黃赤交角敘述,正確的是①圖中角α是黃赤交角                 ②圖中角β是黃赤交角 ③黃赤交角目前度數(shù)為23.5°           ④黃赤交角目前度數(shù)為66.5°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12. 此時北半球正值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13. 若黃赤交角在目前的基礎上變大則A. 熱帶的范圍變大 B. 溫帶的范圍變大C. 寒帶的范圍變小 D. 極夜的范圍變小【答案】11. B    12. B    13. A【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黃赤交角。11題詳解】①圖中角α是黃道面與地軸的交角 ,故①錯誤。②圖中角β是黃道面與赤道面的交角,即黃赤交角,故②正確。 ③黃赤交角目前度數(shù)為23.5°,故③正確。          ④黃赤交角目前度數(shù)為23.5°,不是66.5°,故④錯誤。綜上,正確的是②③,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B。12題詳解】圖中有三條太陽平行光線,延長線能到地心的那一條太陽光線即為直射的那條光線,其與地表的交點為太陽直射點,我們可以看出太陽直射點與赤道面的交角正好為黃赤交角,所以直射點的緯度為23.5°N,即北回歸線,所以這一天為夏至。本題正確答案為B。13題詳解】A. 因為黃赤交角的度數(shù)與回歸線的度數(shù)是一致的,當黃赤交角變大,回歸線的度數(shù)也會變大,所以熱帶的范圍也會變大,故A正確。    B. 根據(jù)AC的解釋,黃赤交角變大,熱帶會變大,寒帶會變大,所以溫帶的范圍會變小。故B錯誤。C. 因為黃赤交角的度數(shù)與回歸線的度數(shù)是一致的,而回歸線的度數(shù)與極圈的度數(shù)是互余的,所以黃赤交角變大,極圈的度數(shù)會變小,因此寒帶的范圍變大。故C錯誤。    D. 根據(jù)C選項的分析,黃赤交角變大,極圈的度數(shù)會變小,所以出現(xiàn)極夜的范圍會變大。故D錯誤。本題正確答案為A【點睛】若黃赤交角變大(?。?,熱帶、寒帶隨之變大(?。瑴貛t變?。ù螅?/span>2012年12月21日早就過去,地球安然無恙,瑪雅預言不攻自破,但2012年太陽活動達到頂峰卻是不爭的事實。據(jù)此回答下面小題。14. 關于太陽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太陽活動是指發(fā)生在光球上的黑子現(xiàn)象B. 太陽活動發(fā)生在太陽內部C. 隨處可見的極光現(xiàn)象和太陽活動有關D. 下一次太陽活動的頂峰年份大約在2023年15. 下列不是太陽活動對地球影響的是 (    A. 干擾電離層,影響有線電短波通信B. 發(fā)生磁暴現(xiàn)象,指南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C. 美麗的極光現(xiàn)象D. 許多自然災害受到它的影響,如水旱災害【答案】14. D    15. A【解析】試題分析:14題詳解】太陽活動的類型多種多樣,黑子和耀斑是其兩種主要的類型,其中黑子發(fā)生在光球層,耀斑發(fā)生在色球層,A錯;太陽活動不僅發(fā)生在內部,太陽風出現(xiàn)在太陽的日冕層,B錯;極光是由于太陽帶電粒子(太陽風)進入地球磁場,在地球南北兩極附近地區(qū)的高空,夜間出現(xiàn)的燦爛美麗的光輝,不可能隨處可見,C錯;太陽活動的周期是11年,2012年太陽活動達到頂峰,下一次太陽活動的頂峰年份大約在2023年,D正確,故本題選D。15題詳解】太陽活動對地球的氣候、電離層及磁場都會產(chǎn)生影響。太陽活動爆發(fā)會影響地球大氣層的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當帶電粒子被地球磁場所捕獲,會產(chǎn)生磁暴現(xiàn)象,指南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高能帶電粒子與兩極稀薄大氣分子碰撞會產(chǎn)生極光;許多自然災害也受到它的影響,如水旱災害,故本題選A。考點:本題主要考查太陽對地球的影響。16.地球上經(jīng)度相同的地方,則      A. 季節(jié)相同 B. 正午太陽高度相同C. 晝夜長短相同 D. 地方時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地球自轉的意義。【詳解】同一經(jīng)線跨越南北半球,季節(jié)正好相反,A錯誤;相同緯度的地方,正午太陽高度相同,B錯誤;相同緯度的地方,晝夜長短相同,C錯誤;相同經(jīng)度的地方地方時相同,故D符合題意。故選D。17.圖中虛線表示水平運動物體的初始方向,實線表示其偏轉方向正確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根據(jù)地轉偏向力的特征,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A圖中赤道兩側分別位于南北半球,北側向右偏轉,南側應向左偏轉,A對。B圖中的北半球向左偏轉,南半球的向右偏轉,B錯。C圖中的兩物體偏轉方向北半球為向左偏轉,南半球向右偏轉,C錯。D圖中的物體北半球向左偏轉,南半球向右偏轉,D錯。故選A。【考點定位】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規(guī)律某同學9月22號2:05(當?shù)厥褂孟牧顣r,時間提前一小時)從美國洛杉磯(34°03′N,118°15′W)乘坐飛機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預估航程13小時55分。完成下面小題。18. 到達浦東國際機場的時間為(   A. 23日7:00 B. 22日7:00 C. 23日8:00 D. 22日8:0019. 要確定該城市成都的地理坐標(30°N,105°E),需要知道以下哪些信息(   )①當天該城市晝夜等長         ②當天該城市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③當天該城市太陽高度的最大值約為60°   ④當天該城市于北京時間7:00日出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答案】18. A    19. D【解析】18題詳解】美國洛杉磯使用西八區(qū)區(qū)時,浦東國際機場使用東八區(qū)區(qū)時,如果飛機由西向東飛行,兩者相差8個時區(qū),區(qū)時相差8小時。該同學9月22號2:05從美國洛杉磯起飛,航程13小時55分要加上,則到達時當?shù)貢r間為22日8:00,因為自西向東越過了日界線,日期要加一天,即22日8:00,又因為使用了夏令時,時間提前一小時,故到達浦東國際機場的時間為23日7:00。故A正確。故選A。19題詳解】結合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再根據(jù)正午太陽高度信息可以計算出當?shù)鼐暥?;根?jù)時間信息可以計算出當?shù)氐慕?jīng)度,故D③④正確;通過晝夜等長、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等信息不能計算當?shù)氐慕?jīng)度和緯度,故①②錯誤。故選D。天安門廣場上五星紅旗總是與旭日同升,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0. 下列節(jié)日中,升旗時間最早的是(    A. 國慶節(jié)(10月1日 B. 建軍節(jié)(8月1日C. 兒童節(jié)(6月1日 D. 元旦節(jié)(1月1日21. 天安門廣場上的旗桿正午時影子最短的節(jié)日是(   A. 勞動節(jié)(5月1日 B. 兒童節(jié)(6月1日C. 教師節(jié)(9月10日 D. 國慶節(jié)(10月1日【答案】20. C    21. B【解析】20題詳解】根據(jù)地球表面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可知,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時,北半球白晝時間最長,那么此時日出時間最早。結合題意可以推斷:在所給選項中,與6月22日最接近的節(jié)日升旗時間最早,國慶節(jié)是10月1日,建軍節(jié)是8月1日;兒童節(jié)是6月1日,元旦節(jié)是1月1日,兒童節(jié)距6月22日最近,故C項正確。21題詳解】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正午時刻物體的影長最短。比較題干中的四個選項可得,兒童節(jié)(6月1日)最接近夏至日,該節(jié)日正午時刻學校旗桿影子最短,故B項正確。下圖為青島—拉薩地形起伏與相應地殼厚度變化對比剖面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22. 圖中甲為(  )A. 地表 B. 軟流層 C. 莫霍界面 D. 古登堡界面23.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距離海洋越遠,地殼厚度越薄B. 地形起伏與地殼厚度變化基本呈正相關C. 地殼厚度與距大陸中心遠近呈正比D. 山地的地殼一般比平原的地殼薄【答案】22. C    23. B【解析】22題詳解】軟流層又叫軟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巖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間,是一個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內圈層;地殼厚度變化剖面圖中甲曲線為地殼底部,即為地殼和地幔的分界面稱為莫霍界面,莫霍界面在大陸地區(qū)深度約在20~70千米左右,大洋地區(qū)7~8千米;地核與地幔的分界層,人們將這個界面稱為古登堡界面,在莫霍界面之下,直至地球內部約2900公里深度的界面處。對照得知,圖中甲為莫霍界面。故本題選擇C。23題詳解】讀圖可知,距離海洋越近,地殼厚度越薄,A錯;地形起伏與地殼厚度變化基本呈正相關,B對;地殼厚度與距大陸中心遠近不呈正比,C錯;山地的地殼一般比平原的地殼厚,D錯。故本題選擇B。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24. 甲乙丙丁四地的地轉偏向力由大到小排序正確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 C. 丙>乙>?。炯?/span> D. 丁>丙>乙>甲25. 6月22日(夏至日),甲乙丙丁四點正午太陽高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確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 C. 乙>甲>丙>丁 D. ?。奖揭遥郊?/span>【答案】24. D    25. B【解析】24題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緯度越高,地轉偏向力越大,赤道上無地轉偏向力,由此可根據(jù)甲乙丙丁的緯度位置推知其地轉偏向力的大小關系為丁>丙>乙>甲,故D項正確。25題詳解】6月22日(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各點所在緯線離太陽直射緯線(北回歸線)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由此可知,此日甲乙丙丁四點正午太陽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乙>丙>甲>丁,故B項正確。某中學開展研學活動,在浙江東西巖風景區(qū)觀察地質地貌景觀。景區(qū)巖石主要由紅色砂巖組成。下圖為該景區(qū)某景觀。完成下列各題。26. 景區(qū)巖石主要成因A. 巖漿侵入 B. 碎屑物沉積并固結成巖C. 巖漿噴出 D. 海洋中溶解物化學沉積27. 峭壁中橫向裂縫產(chǎn)生的可能原因A. 變質作用 B. 巖漿活動C. 差異風化 D. 流水沉積【答案】26. B    27. 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地質構造。由于組成巖石的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的差異造成差異風化。26題詳解】景區(qū)巖石主要由紅色砂巖組成,砂巖屬于沉積巖,由碎屑物沉積并固結成巖,B正確。27題詳解】峭壁中裂縫產(chǎn)生只能外力作用產(chǎn)生,排除A、B;峭壁中流水沉積作用較弱,排除D,差異風化造成裂縫產(chǎn)生,C正確。【點睛】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基本知識的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九寨溝地處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地質條件復雜,褶皺、斷裂發(fā)育,地殼抬升幅度大,多種地質作用交錯復合,造就了多種多樣的地貌,發(fā)育了大規(guī)模喀斯特作用下的鈣華沉積地貌景觀。下圖為九寨溝鈣華沉積地貌景觀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28. 形成九寨溝鈣華地貌景觀的巖石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9. 九寨溝鈣華地貌景觀形成的地質作用過程是(   A. 流水溶蝕-流水搬運-流水堆積 B. 生物侵蝕-流水搬運-流水沉積C. 冰川侵蝕-冰川搬運-冰川堆積 D. 流水堆積-生物搬運-生物沉積.【答案】28. D    29. A【解析】【分析】本題難度較小,主要考查了地質構造和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獲取圖中信息是解題的關鍵.28題詳解】流水侵蝕形成喀斯特地貌,而“喀斯特水”沉淀析出的碳酸鈣所形成的景觀叫鈣華景觀.所以九寨溝鈣華地貌景觀的巖石是流水的沉積作用形成的沉積巖,圖中碎屑物堆積形成沉積巖,故④為沉積巖,D正確。29題詳解】流水侵蝕形成喀斯特地貌,而“喀斯特水”沉淀析出的碳酸鈣所形成的景觀叫鈣華景觀.九寨溝鈣華地貌景觀形成的地質作用過程是流水溶蝕-流水搬運-流水堆積,A正確。【點睛】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基本知識的能力,邏輯推理能力。30.據(jù)科學家測量近年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有所增加,這是因為A. 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 B. 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生長邊界C. 歐亞板塊和非洲板塊的消亡邊界 D. 歐亞板塊和非洲板塊的生長邊界【答案】A【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板塊構造學說與地貌的關系。【詳解】珠穆朗瑪峰位于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擠壓碰撞處,高度會隨著擠壓增大而增加。擠壓碰撞處屬于消亡邊界。故A正確。【點睛】板塊的擠壓碰撞處屬于消亡邊界,彼此張裂處屬于生長邊界。31.地震波中橫波表現(xiàn)為左右搖晃,縱波表現(xiàn)為上下跳動,一般認為橫波的水平晃動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壞及的人員大量傷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發(fā)生以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10多秒的時間,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在這12秒中人們可以決定是躲是逃 根據(jù)所學知識推斷“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jù)是( ?。?/span>A. 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差異 B. 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C. 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差異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數(shù)【答案】A【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地震波傳播速度的特點,需要結合基礎知識分析答題。【詳解】地震波中橫波表現(xiàn)為左右搖晃,縱波表現(xiàn)為上下跳動,一般認為橫波的水平晃動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壞及人員大量傷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差異,故地震發(fā)生以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約12秒,A正確。故選A。【點睛】地震被按傳播方式分為兩種類型:縱波、橫波??v波是推進波,地殼中傳播速度為5.5~7千米/秒,最先到達震中,又稱P波,它使地面發(fā)生上下振動,破壞性較弱。橫波是剪切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為3.2~4.0千米/秒,第二個到達震中,又稱S波,它使地面發(fā)生前后、左右抖動,破壞性較強。河流主航道一般為水流最深處的航線,下圖為北半球的某河流,箭頭表示河流流向。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32. 該河流的主航道最可能經(jīng)過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33. 近年來,甲沙洲形成速度減慢,其原因是A. 下游新建防洪大堤 B. 上游種植規(guī)模擴大C. 上游新建大型水庫 D. 下游河道疏浚暢通【答案】32. C    33. C【解析】試題考查河流地貌32題詳解】圖中③為河流凹岸,流水侵蝕作用強,水深;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向右偏,受地轉偏向力影響②處水深,結合材料“河流主航道一般為水流最深處的航線”可知,河流主航道最可能經(jīng)過②③,C正確。33題詳解】沙洲的成因與流速減慢和上游來沙量減少有關,上游新建大型水庫可發(fā)揮攔水攔沙作用,C正確;下游新建防洪大堤和下游河道疏浚暢與沙洲形成無關;上游種植規(guī)模擴大會導致植被破壞嚴重,河流泥沙量增大,加快沙洲形成。下圖為某地區(qū)地質剖面圖,其中C為沉積物,B、F、G為沉積巖,A、D為不同時期的巖漿巖,E為變質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34. 據(jù)圖判斷該地區(qū)發(fā)生過的地質作用有①外力作用     ②地殼運動        ③巖漿活動      ④變質作用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35. 圖中各類巖石形成的順序由早到晚正確的是A. A、D、G、B、F B. B、E、D、A、FC. G、F、B、D、A D. G、B、A、E、D【答案】34. D    35. 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地殼的物質循環(huán)。34題詳解】①“C為沉積物,B、F、G為沉積巖”,外力作用形成沉積物和沉積巖,說明該地區(qū)發(fā)生過外力作用,故①正確。②“B、F、G為沉積巖”且形成褶皺,說明該地區(qū)發(fā)生過水平的地殼運動,故②正確。③“A、D為不同時期的巖漿巖” 說明該地區(qū)發(fā)生過巖漿活動,故③正確?!?/span>     ④“E為變質巖”說明該地區(qū)發(fā)生過變質作用,故④正確。綜上正確的有①②③④,屬于本題正確答案為D。35題詳解】因為A、D破壞了G、B,說明G、B先形成,A、D后形成;沉積巖越往下巖層越老,因為G在B的下面,說明最靠下的沉積巖G最先形成,隨后形成B;接下來巖漿上升冷卻凝固,形成A,旁邊的巖層受巖漿高溫高壓影響,變質形成E;最后巖漿再次上升進入A,冷凝形成D。所以圖中各類巖石形成的順序由早到晚正確的是G、B、A、E、D。本題正確答案為D。第二部分  綜合題36.下圖表示北半球某地地質構造示意圖,讀圖回答以下問題。(1)甲處的地質構造為     ,甲處形成山地的原因是     (2)乙丁兩處形成的地貌分別為          ,兩處地貌均是流水     作用而形成。(3)②③兩處地下水豐富是     處,有可能找到石油是     處。(4)簡述②處適合建過江隧道的原因。【答案】(1)向斜    向斜槽部受擠壓,巖層緊實,不易被侵蝕。(2)沖積扇    河口三角洲    沉積(3)③    (4)巖層是天然拱形,結構穩(wěn)定,不易坍塌;地下水會順著巖層裂隙向兩邊流走,不易滲漏。【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地質構造。【詳解】(1)甲處巖層向下彎曲,所以地質構造為向斜,甲處形成山地,屬于地形倒置中的向斜成山,具體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擠壓,巖層緊實,不易被侵蝕,逐漸形成山地。(2)乙為山前沖積扇,丁為河口三角洲。兩處地貌均是流水沉積作用而形成。(3)因為向斜是良好的儲水構造,背斜是良好的儲油儲氣構造,所以地下水豐富是③處,有可能找到石油是②處。(4)一般選擇背斜作為隧道選址,因為背斜處巖層是天然拱形,結構穩(wěn)定,不易坍塌;地下水會順著巖層裂隙向兩邊流走,不易滲漏。②處為背斜,所以適合建過江隧道。37.下圖為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描述我國年太陽輻射的分布特點。(2)簡述①地年太陽輻射總量最高的成因。(3)簡述②地年太陽輻射總量最低的成因。【答案】(1)西部多,東部少(自東南向西北增多);青藏地區(qū)最多,四川盆地最少(2)①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磺缋侍鞖舛?,云層薄,大氣透明度高 。(3)②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勢低,地形封閉,水汽不易擴散多云、雨、霧,故年太陽輻射總量最低。【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太陽輻射的分布特點及原因。【詳解】(1)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特點一般首先說明整體變化趨勢,然后點明最值區(qū)。根據(jù)圖示,年太陽輻射總量大于140的基本分布在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所以分布特點一:自東南向西北增多;大于160的基本在青藏地區(qū),小于100的只分布在四川盆地,所以特點二:青藏地區(qū)最多,四川盆地最少。(2)①地位于青藏高原,這里海拔高,平均在3000米以上,所以空氣非常稀薄,因此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豐富 ;晴朗天氣多,云層薄,大氣透明度高,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較多。 (3)②地位于四川盆地,這里四周地勢高,中間地勢低,地形比較封閉,水汽不易擴散,所以多云、雨、霧,因此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很小。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 0

    資料籃

  • 在線客服

    官方
    微信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 官方微信

    官方
    微信

    關注“教習網(wǎng)”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 免費福利

    免費福利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