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金

    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第一中學2019-2020學年高一上學期月考化學試題

    • 448.5 KB
    • 2020-08-31 19:48
    • 174
    • 0
    • 教研資源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第一中學2019-2020學年高一上學期月考化學試題第1頁
    1/20
    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第一中學2019-2020學年高一上學期月考化學試題第2頁
    2/20
    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第一中學2019-2020學年高一上學期月考化學試題第3頁
    3/20
    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第一中學2019-2020學年高一上學期月考化學試題

    展開

    ?www.ks5u.com
    連城一中2019-2020學年上期高一年級月考二化學試題
    滿分100分 考試時間90分鐘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a-23 Ca-40 S-32 Ag-108 Fe-56
    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 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常涉及到化學知識,則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高溫能殺死流感病毒是因為構成病毒的蛋白質受熱變性
    B. 明礬和漂白粉常用于自來水的凈化,但兩者的作用原理不相同
    C. 氯化鐵溶液可用于制作印刷電路板是因為其具有較強氧化性,能氧化單質銅
    D. “加碘食鹽”、“含氟牙膏”、“富硒營養(yǎng)品”、“高鈣牛奶”、“加鐵醬油”等等,這里的碘、氟、硒指的是對應的單質分子,而鈣、鐵則分別指的是對應的鈣離子和鐵離子
    【答案】D
    【解析】
    【詳解】A、病菌中含有蛋白質,高溫可使蛋白質發(fā)生變性,故A正確;
    B、明礬凈水利用了氫氧化鋁膠體的吸附性,漂白粉凈水利用了次氯酸的強氧化性,原理不同,故B正確;
    C、氯化鐵溶液與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氯化銅,表現了氯化鐵的氧化性,故C正確;
    D、食品類物質中所含有的“碘”、“氟”、“硒”等均指元素,故D錯誤;
    故選D
    2.下列各組物質分類正確的是




    氧化物
    A
    硫酸
    純堿
    硅酸鈉
    干冰
    B
    硝酸
    燒堿
    純堿
    氧化銅
    C
    碳酸
    生石灰
    小蘇打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碳
    苛性鈉
    食鹽
    石灰石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詳解】A.純堿是碳酸鈉,是鹽不是堿,故A錯誤;
    B.硝酸是酸;燒堿即NaOH,是堿;純堿是碳酸鈉,是鹽;氧化銅是氧化物,故B正確;
    C.生石灰是CaO,是氧化物,不是堿,故C錯誤;
    D.二氧化碳是氧化物,不是酸;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是鹽不是氧化物,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僅由碳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
    B. 金剛石、石墨、足球烯(C60)互為同素異形體
    C. 金剛石轉化為石墨,有單質生成,該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D.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也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詳解】A選項,僅由碳元素組成的物質,比如金剛石和石墨,可能是混合物,故A錯誤;
    B選項,金剛石、石墨、足球烯(C60)都是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互為同素異形體,故B正確;
    C選項,金剛石轉化為石墨,有單質生成,但它們沒有化合價變化,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故C錯誤;
    D選項,金剛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組成,二者的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相同,故D錯誤。
    綜上所述,答案為B。
    【點睛】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可能是純凈物,可能是混合物;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是同素異形體。
    4.下列關于膠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直徑為1.3×10-9m 的“鈷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膠體,則該分子的直徑比Na+大
    B. 溶液與膠體的本質區(qū)別是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大小不同
    C. “血液透析“涉及到膠體性質的應用
    D. 將1L 2mol·L-1的FeCl3溶液制成膠體后,其中含有的氫氧化鐵膠粒數為2NA
    【答案】D
    【解析】
    【詳解】A選項,直徑為1.3×10-9m 的“鈷酞菁”分子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膠體,則該分子的直徑比Na+大,鈉離子屬于溶液,膠體分散質粒子直徑大于溶液中離子,故A正確;
    B選項,溶液與膠體的本質區(qū)別是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大小不同,現象區(qū)別是丁達爾效應,故B正確;
    C選項,“血波透析“涉及到膠體的電泳性質,故C正確;
    D選項,將1L 2mol·L-1的FeCl3溶液制成膠體后,膠體是聚合體,因此含有的氫氧化鐵膠粒數小于2NA,故D錯誤。
    綜上所述,答案為D。
    5.用NA表示阿伏德羅常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 標準狀況下,22.4L CCl4含有的分子數為1NA
    B. 通常狀況下,NA個CO2分子占有的體積為22.4L
    C. 常溫常壓下,1.06g Na2CO3溶于水,溶液中含Na+離子數為0.02NA
    D. 濃度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數為NA個
    【答案】C
    【解析】
    【詳解】A選項,標準狀況下,CCl4液體,不能用氣體摩爾體積進行計算,故A錯誤;
    B選項,通常狀況下,不是標準狀況下,因此NA個CO2分子占有的體積不等于22.4L,故B錯誤;
    C選項,1.06g Na2CO3物質的量,溶于水中,溶液中含Na+離子數為0.02NA,故C正確;
    D選項,濃度為0.5mol/L的MgCl2溶液中,溶液無體積,無法計算,故D錯誤。
    綜上所述,答案為C。
    6.下列物質間的反應不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的是( )
    A. Na2CO3→NaCl B. NaCl→ NaOH
    C. NaOH→NaCl D. CuO→Cu(OH)2
    【答案】D
    【解析】
    【詳解】A.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過一步實現,選項A不選;
    B.電解氯化鈉溶液得到氫氧化鈉、氯氣和氫氣,可以通過一步實現,選項B不選;
    C.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可以通過一步實現,選項C不選;
    D.氧化銅與水和強堿均不能反應生成氫氧化銅,CuO→Cu(OH)2不能實現一步反應,選項D選;
    答案選D。
    【點睛】本題考查了常見物質間的反應,熟練掌握常見物質的性質與變化規(guī)律是解題關鍵,根據題意,一步反應實現即原物質只發(fā)生一個反應即可轉化為目標物質,根據物質的性質及變化規(guī)律,分析變化能否只通過一個反應而實現。
    7.能用H++OH-=H2O來表示的化學反應是
    A. 氫氧化鎂和稀鹽酸反應 B. 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應
    C. Ba(OH)2溶液滴入硫酸銅中 D.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強酸與強堿反應生成可溶性鹽和水的離子反應可用H++OH-=H2O表示。
    【詳解】A. 氫氧化鎂難溶,在離子反應中保留化學式,,故A不能用H++OH-=H2O表示;
    B. 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應生成可溶性的鹽(硝酸鈣)和水,故B能用H++OH-=H2O表示;
    C. Ba(OH)2溶液滴入硫酸銅中的離子反應為Ba2++2OH-+Cu2++SO42-═BaSO4↓+Cu(OH)2↓,故C不能用H++OH-=H2O表示;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離子反應為CO2+Ca2++2OH-=CaCO3↓+H2O,故D不能用H++OH-=H2O表示。
    故選B。
    8.根據反應①2Fe3++Cu=Cu2++2Fe2+,②2Fe2++Cl2=2Fe3++2Cl-③2KMnO4+16HCl(濃)═2KCl+2MnCl2+5Cl2↑+8H2O,可以判斷出各粒子的氧化性由強到弱順序正確的是( )
    A. KMnO4>Cl2>Fe3+>Cu2+ B. Cl2> KMnO4>Fe3+>Cu2+
    C. Cl2>Fe3+> KMnO4>Cu2+ D. KMnO4>Cl2>Cu2+>Fe3+
    【答案】A
    【解析】
    【詳解】①2Fe3++Cu=Cu2++2Fe2+,氧化劑為:Fe3+,氧化產物為:Cu2+;②2Fe2++Cl2=2Fe3++2Cl-氧化劑為:Cl2,氧化產物為:Fe3+;③2KMnO4+16HCl(濃)═2KCl+2MnCl2+ 5Cl2↑ +8H2O,氧化劑為:KMnO4,氧化產物為:Cl2;因此各粒子的氧化性由強到弱順序為KMnO4>Cl2>Fe3+>Cu2+,故A正確。
    綜上所述,答案為A。
    【點睛】比什么性,找什么劑和什么產物,劑之性大于產物之性即比較氧化性,找氧化劑和氧化產物,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比較還原性,找還原劑和還原產物,還原劑的還原性大于還原產物的還原性。
    9.發(fā)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的是我國自行研制的“長征一號D”運載火箭。該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和四氧化二氮,在火箭發(fā)射時,兩者劇烈反應產生大量氣體并釋放出大量的熱,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R+2N2O4=3N2+4H2O+2CO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此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B. 該反應產物均為非電解質
    C. R的分子式為 D. 反應瞬間產生大量高溫氣體,推動火箭飛行
    【答案】B
    【解析】
    【詳解】A.該反應中N元素化合價由-3價、+4價變?yōu)?價,C元素化合價由-1價變?yōu)?4價,所以此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選項A正確;
    B. 該反應產物CO2為非電解質,H2O為弱電解質,N2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選項B錯誤;
    C.根據原子守恒知,R為C2H8N2,選項C正確;
    D.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劇烈反應產生大量氣體并釋放出大量的熱,瞬間產生大量高溫氣體,推動火箭飛行,選項D正確;
    答案選B。
    【點睛】本題考查了氧化還原反應,明確物質中各元素化合價是解本題關鍵,再結合原子守恒、轉移電子守恒分析解答,易錯選項是B,該反應中N元素化合價由-3價、+4價變?yōu)?價,C元素化合價由-1價變?yōu)?4價。
    10.某溶液中只含有Al3+、Na+、Cl-、SO42-四種離子,已知前三種離子的個數比為3:2:1,則溶液中Na+和SO42-的離子個數比為
    A. 1:2 B. 2:5 C. 3:1 D. 1:10
    【答案】B
    【解析】
    【詳解】溶液中的電荷守恒為3n(Al3+)+n(Na+)=n(Cl-)+2n(SO42-),溶液中Al3+、Na+、Cl-的個數比為3:2:1,即Al3+、Na+、Cl-物質的量之比為3:2:1,則n(Na+):n(SO42-)=2:5,答案選B。
    【點睛】溶液中離子物質的量或離子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可用電荷守恒巧解。電荷守恒指溶液中所有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等于所有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
    11.一個密閉容器,中間有一可自由滑動的隔板(厚度可忽略)將容器分成兩部分,當左邊充入2mol N2,右邊充人CO和CO2的混合氣體共16g時,隔板處于如圖位置(左、右兩側溫度相同)。右側CO與CO2分子數之比為 ( )

    A 1:3 B. 1:2 C. 3:1 D. 2:1
    【答案】C
    【解析】
    【詳解】隔板不動,說明左右兩側壓強相等,相同的條件下,體積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即右側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0.5 mol,設CO的物質的量為a mol,則CO2的物質的量為(0.5?a)mol,根據題意得出28a+(0.5?a)×44=16,解得a=,則CO2的物質的量為0.5?= mol,因此兩者的物質的量比值為3∶1。
    答案選C。
    12.煉鐵廠以赤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空氣等為原料煉鐵,主要反應過程如圖所示:

    請根據題圖和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生鐵屬于混合物
    B. 原料中焦炭的作用是提供能量和制取一氧化碳
    C. 煉鐵過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價均發(fā)生了改變
    D. 工業(yè)煉鐵的設備是高爐
    【答案】C
    【解析】
    【詳解】A選項,生鐵是碳和鐵等的合金,屬于混合物,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選項,原料中焦炭先生成二氧化碳和熱量,二氧化碳與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鐵礦石反應,且燃燒提供大量的能量,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選項,煉鐵過程中石灰石中的鈣元素化合價未發(fā)生改變,故C錯誤,符合題意;
    D選項,工業(yè)煉鐵的設備是高爐,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答案為C。
    13.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不正確的是 (  )
    A. 鹽酸溶液加到氫氧化鐵中:Fe(OH)3+3H+=Fe3++3H2O
    B. 硫酸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H++SO42-+Ba2++OH-=BaSO4↓+H2O
    C. 碳酸氫鈣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D. 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H2O
    【答案】B
    【解析】
    【詳解】A選項,鹽酸溶液加到氫氧化鐵中生成氯化鐵和水,氫氧化鐵不拆,離子方程式為Fe(OH)3+3H+=Fe3++3H2O,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選項,硫酸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生成水和硫酸鋇,離子方程式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B錯誤,符合題意;
    C選項,碳酸氫鈣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生成碳酸鈣和碳酸鈉,離子方程式為Ca2++2HCO3-+2OH-=CaCO3↓+CO32-+2H2O,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選項,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變渾濁,離子方程式為CO2+Ca2++2OH-=CaCO3↓+H2O,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答案為B。
    【點睛】硫酸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注意離子之間遵循化學式的配比關系。
    14.磷中毒可用硫酸銅溶液解毒,磷與硫酸銅溶液可以發(fā)生如下兩個反應:
    ①2P+5CuSO4+8H2O=5Cu+ 2H3PO4+5H2SO4
    ②11P+15CuSO4+24H2O =5Cu3P+6H3PO4+15 H2SO4
    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A. 上述兩個反應中,水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
    B. 上述兩個反應中,氧化產物都是H3PO4
    C. 反應②中,1 mol CuSO4可氧化1/5 mol P
    D. 上述兩個反應中,氧化劑都只有硫酸銅
    【答案】D
    【解析】
    【詳解】A、在上述兩個反應中,水中氫、氧元素的化合價沒有發(fā)生變化,水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A正確;
    B、在上述兩個反應中,只有磷元素的化合價由反應前的0價升高到H3PO4中的+5價,發(fā)生氧化反應,氧化產物都是H3PO4,B正確;
    C、在反應(2)中,有6個磷原子的化合價升高,由0價升高到+5價,共失30個電子,5個磷原子的化合價降低,由0價降為-3價,15個銅原子的化合價降低,由+2價降為+1價,總共轉移30個電子,則當有1molCuSO4參加反應可氧化1/5molP,C正確;
    D、在上述反應(2)中,5個磷原子的化合價由0價降為-3價,15個銅原子的化合價由+2價降為+1價,得電子作氧化劑,故反應(2)中氧化劑為磷和硫酸銅,D錯誤;
    答案選D。
    【點晴】氧化還原反應的分析思路:判價態(tài)、找變價、雙線橋、分升降、寫得失、算電子、定其他。其中“找變價”是非常關鍵的一步,特別是反應物中含有同種元素的氧化還原反應,必須弄清它們的變化情況。另外還需要注意三點:①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概念較多,因此應注意加深對概念內涵的理解和外延的掌握。②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可以是不同反應物,也可以是同一反應物,氧化產物、還原產物可以是不同產物,也可以是同一種產物。 ③由于有些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或還原劑并沒有全部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因此在求氧化劑或還原劑的質量或兩者的比例時易發(fā)生錯誤。
    15.某無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MnO4-、Ba2+、Cl?、Br?、OH?、SO42- 離子中的若干種,常溫下依次進行下列實驗,且每步所加試劑均過量,觀察到的現象如下(已知Br2在CCl4層呈橙色),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
    步驟
    操作
    現象

    用pH試紙檢驗
    溶液的pH大于7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震蕩,靜置
    CCl4層呈橙色

    ?、谒玫降纳蠈尤芤杭尤隑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產生

    過濾③的懸濁液,向濾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產生


    A. 肯定含有離子的Na+、Br?、OH?、 SO42- B. 肯定沒有的離子是Ba2+、OH?、MnO4-
    C. 可能含有的離子是Cl?、Br?、SO42- D. 不能確定的離子是Na+、Cl?、SO42-
    【答案】A
    【解析】
    【分析】
    無色溶液,排除MnO4?,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pH大于7,則含有OH?,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震蕩,靜置,CCl4層呈橙色,說明含有Br?,取②所得到的上層溶液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有硫酸根離子,排除鋇離子,過濾③的懸濁液,向濾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產生,不能說明原溶液中含氯離子,因為加入了氯水,根據溶液呈電中性,則一定含有鈉離子。
    【詳解】A選項,根據分析,肯定含有離子的Na+、Br?、OH?、 SO42?,故A正確;
    B選項,肯定沒有的離子是Ba2+、MnO4?,故B錯誤;
    C選項,可能含有的離子是Cl?,一定含有Br?、SO42?,故C錯誤;
    D選項,不能確定的離子是Cl?,一定含有Na+、SO42?,故D錯誤。
    綜上所述,答案為A。
    【點睛】溶液呈電中性是判斷一些離子的依據之一。
    16.把500 mL NH4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分成五等份,取一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應后消耗 a mol NaOH ,另取一份加入足量鹽酸,充分反應后消耗b mol HCl,則該混合溶液中c(Na+)為 ( )(已知:NH4++ OH—= NH3·H2O)
    A. ()mol/L B. (5a—)mol/L
    C. (10b-5a) mol/L D. (2b-a) mol/L
    【答案】C
    【解析】
    【詳解】NH4HCO3 + 2NaOH = NH3·H2O+ Na2CO3 + H2O,消耗 a mol NaOH,則NH4HCO3物質的量為0.5a mol,另取一份加入足量鹽酸,充分反應后消耗b mol HCl,又由于NH4HCO3 + HCl = NH4Cl + CO2↑+ H2O,0.5a mol碳酸氫銨消耗0.5a mol鹽酸,因此碳酸鈉消耗鹽酸的物質的量為(b-0.5a)mol,因此鈉離子物質的量為(b-0.5a)mol,混合溶液中c(Na+)為,故C正確。
    綜上所述,答案為C。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
    二、填空題(共5小題)
    17.食鹽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粗食鹽常含有少量Ca2+、Mg2+、Fe3+、SO42-等雜質離子,實驗室提純NaC1的流程如下:

    (1) 加入A試劑,是為了除去溶液I中的Ca2+、Mg2+、Fe3+、SO42-離子。A代表的是多種試劑,按滴加順序依次為:i、NaOH,ⅱ、_____,ⅲ、_______(填化學式)。
    (2) 下圖是某學生的過濾操作示意圖,其操作規(guī)范的是___________(填標號)。

    a.漏斗末端頸尖未緊靠燒杯壁
    b.玻璃棒用作引流
    c.將濾紙濕潤,使其緊貼漏斗壁
    d.濾紙邊緣高出漏斗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輕輕攪動以加快過濾速度
    (3) 操作III的名稱是___。
    (4) mg粗鹽提純后得到ng純凈的NaCl固體,則m與n的大小關系為__。
    A.m>n B.m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