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某研究性課題小組研究植物生長素,設計了圖所示實驗來探究單側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長素發(fā)生了轉移,還是使生長素發(fā)生了分解。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瓊脂塊中的生長素能促進胚芽鞘生長,原因是生長素促進了細胞生長B.如果胚芽鞘的長度關系為c<a=b=d,說明單側光使生長素發(fā)生了分解C.如果胚芽鞘的長度關系為c<a=b<d,說明單側光使生長素發(fā)生了轉移D.該實驗的自變量是A、B、C、D四組瓊脂塊中的生長素濃度,因變量是a、b、c、d四組胚芽鞘的長度14.運用標志重捕法調查某動物的種群密度,不會對調查結果產生影響的是A帶標記的個體警惕性提高而不易被再次捕獲       B.初捕和重捕間隔的時間長短C.重捕時,捕獲得帶標記的個體受傷死亡        D.初捕和重捕的范圍是否一致15圖中甲、乙為同一群落中的兩個種群,曲線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隨時間的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t1和 t4時刻乙種群的種群密度相同B.t2時刻甲、乙種群的自然增長率一定相同C.t2和t3時刻乙種群的自然增長率一定相同D.t2→t4甲種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16.圖甲為種群增長的“J”型和“S”型曲線,圖乙為兩種增長方式中增長速率的變化情況。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A.圖甲中b曲線對應的是“J”型增長曲線B.圖乙②中曲線的頂點與圖甲b曲線的最大值相對應C.圖甲中的陰影部分可代表環(huán)境阻力大小D.自然情況下種群不可能出現(xiàn)圖甲中a曲線所示的增長方式17.下列有關種群增長曲線的敘述,正確的是A.環(huán)境阻力對種群增長的影響出現(xiàn)在d點之后B.若此圖表示蝗蟲種群增長曲線,防治害蟲應在c點開始C.若此圖表示草履蟲種群數(shù)量增長曲線,當種群數(shù)量達到e點后,增長率為0D.—個物種引人新的地區(qū)后,開始一定呈“J”型增長18.下列關于“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一塊血細胞計數(shù)板的中央平臺上有一個計數(shù)室B.血細胞計數(shù)板使用結束后,用清水沖洗、晾干C.抽樣檢測時,需將培養(yǎng)液靜置幾分鐘后再吸取D.用血細胞計數(shù)板計數(shù)時,應先向計數(shù)室滴加樣液后再蓋上蓋玻片19.科學家對生活在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個蜘蛛種群的能量進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經這種肉食動物的有關數(shù)據(jù)如圖所示(能量以種群的質量表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被蜘蛛吃下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屬于上一營養(yǎng)級同化量中的一部分②在食物鏈中,蜘蛛至少位于第三營養(yǎng)級③圖中X代表用于蜘蛛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④根據(jù)圖中的數(shù)據(jù)能算出獵物種群和蜘蛛間的能量傳遞效率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20.如圖是描述生命現(xiàn)象的模型,以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若A代表記憶B淋巴細胞,a為抗原刺激,則b,c可分別代表B細胞和記憶細胞的形成B.若A代表垂體,a為性激素,則b,c可分別代表促性腺激素和生長素C.若A代表棉鈴蟲種群,a為誘捕雄蟲,則b,c可分別代表性別比例失調和種群密度降低D.若A代表草原,a為過度放牧,則b,c可分別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樣性提高21.草→兔子→狐貍→狼為某草原上的一條食物鏈,下列關于該食物鏈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該食物鏈中兔子是初級消費者、第一營養(yǎng)級B.狐貍捕食一只兔子,則該狐貍獲得兔子10%20%的能量C.根據(jù)能量金字塔可知,處于塔尖的狼,其個體體內的能量少于兔子個體體內的能量D兔子產生的糞便不屬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的同化量22.在下圖的食物網(wǎng)中,鳥的食物中2/3來自于草,1/3來自于蚱蜢,蛇的食物中1/2來自于蛙,1/2來自于鳥,假設能量傳遞效率為10%。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蛇在食物網(wǎng)中處于三個不同的營養(yǎng)級B.蛇每同化1 J能量,需要草固定700 J太陽能C.與保護蛙相比,保護鳥更有利于增加草的數(shù)量D.鳥同化的能量最終都將通過糞便被分解者利用23.關于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頂芽合成的生長素運輸?shù)絺妊啃枰毎峁┠芰?/span>B.橫放的植物,生長素在其體內的橫向運輸,與重力有關C.生長素既不組成細胞結構,也不直接參與細胞代謝D.種植于宇宙飛船內的植物體內的生長素無法極性運輸24.下列有關群落的空間結構的說法正確的是A.具有垂直結構的群落無水平結構B.植物的分層現(xiàn)象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C.稻田中的水稻高低錯落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D.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只有水平結構沒有垂直結構25.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敘述,正確的是A.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小于它的直接價值B.生物多樣性只包括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C.可持續(xù)發(fā)展只追求經濟與社會的持久而協(xié)調的發(fā)展D.保護生物多樣性,關鍵是要協(xié)調好人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關系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0分)二、非選擇題(共4大題)26.(12分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如圖表示人體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幾種調節(jié)方式。據(jù)圖回答問題:      (1)用一定強度的電流單獨刺激圖中位點X、Y、Z中的          (可多選) ,可觀察到電流表指針偏轉2次。(2)如果該圖代表人在抵御寒冷時的部分調節(jié)過程,則細胞甲可能是           細胞,分泌物a釋放到內環(huán)境后僅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細胞,其靶器官是           。激素b對該過程有抑制作用,則激素b是                (3)圖中細胞甲、乙直接生活的內環(huán)境分別是           、           27.(12分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通過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引起的急性蚊媒傳染病,臨床特征有起病急驟,發(fā)熱、頭痛、關節(jié)痛等癥狀。下圖為登革熱病毒的致病機理。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登革熱病毒感染會使人體產生不同的抗體,說明                         。當T細胞活性下降時,會引起機體生成抗體的能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物質甲分泌量少,影響                     (2)登革熱病毒侵入人體后,血液中                           激素含量升高,從而使產熱增加,導致發(fā)熱。發(fā)熱要多飲水,飲水較多,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會降低          產生的興奮,進而使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的量減少,導致尿量增加。3)圖中血管通透性增大,致使病人的           外滲,引起組織水腫壓迫神經,興奮傳至             形成痛覺。28.(10分植物激素是一類對植物生長發(fā)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甲圖所示為同種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IAA)的反應,乙圖所示為某興趣小組探究“生長素類似物(NAA)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所進行的預實驗結果。請據(jù)圖回答。(1)生長素的化學本質為           ,是前體物質          經過一系列反應轉變而來。激素的調節(jié)只是植物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一部分,植物生長發(fā)育的過程在根本上是         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2)在用NAA處理插條生根時,如果NAA的濃度較低,適合采用        處理插條,最好是在遮陰和空氣濕度     (“高”、“低”)的地方進行,以保持NAA溶液的較低濃度。3)如乙圖所示,            μL/L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促進效果最好,正式實驗應在        μL/L濃度范圍內設計更小的濃度梯度,進一步確定最適濃度。4)實驗開始前進行預實驗的意義是                                          。5)該實驗中的自變量是             ,因變量是               ,同時要嚴格控制無關變量。 29.(16分)圖1是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食物網(wǎng)簡圖,圖中AG代表各種不同的生物。圖2是某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部分能量流動值(單位為103 kJ·m-2·a-1)。  (1)調查圖1中E的種群密度可釆用               ;在調查B的種群密度時,若標志物脫落則會導致種群密度估算結果           。在該食物網(wǎng)中若一種生物被下一營養(yǎng)級多種生物攝食,且被攝食量相等,則D每增加31千克,最多需消耗生產者          千克。      (2)若圖1為某池塘生態(tài)系統(tǒng),由于生活習性不同,水池中的生物具有分層現(xiàn)象,群落的這種空間結構稱為                 。由于環(huán)境污染,一段時間后,綠藻爆發(fā),水池中生物陸續(xù)死亡,水體發(fā)臭,導致水體發(fā)臭的外界因素是水中缺少         (3)圖2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                     的形式儲存;                            是流經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能量從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第二營養(yǎng)級到第三營養(yǎng)級傳遞的效率為__________
黃山市2018~2019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高二(理)生物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0分,每小題2分) 題號12345678910答案DABCCCADDD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DCDCCBBC題號2122232425答案DBDBD、非選擇題(共50分)26.12分,每空2分)1  X 、Z  答對1點1分       2 下丘腦    垂體  甲狀腺激素 (3) 組織液    血漿 27.(12分,每空2(1)登革熱病毒表面存在不同的抗原      B細胞增殖分化為漿細胞(2)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      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3)血漿蛋白   大腦皮層28.(10分,每空1(1)吲哚乙酸   色氨酸     基因組(2)浸泡法    (3)4    2~6  (4)為進一步的實驗摸索出較為可靠的探究范圍,以避免由于設計不周,盲目開展實驗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5)NAA溶液的濃度  生根的數(shù)量(或長度) 29.(16分,每空2(1)樣方法      偏大        6000(2)群落的垂直結構    氧氣    (3)有機物中穩(wěn)定的化學能 (或有機物)   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   12.5%解析:(1)最多消耗能量應該按10%計算。假設用各自字母代表需要傳遞出的能量,d=31=(1/2 ?a +f)×10%(1/2 ?a表示a要平分給b和d)。同理,e是第一營養(yǎng)級,也就是生產者,e的能量要平分給f、a、g,即f=g=e×10%×1/3,a的食物來自e和g,a=e×10%×1/3+e×10%×1/3×10%。d的食物來自f和a,則31=[(e×10%×1/3+e×10%×1/3×10%)×1/2+e×10%×1/3]×10%,解出e=6000千克。(3)植食動物獲得的能量為:18+2 =20,肉食動物從植食動物獲得的能量為:2.1+5.1+0.05+0.25-5=2.5   2.5÷20×100%=12.5% 

英語朗讀寶
相關資料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 精品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