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6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78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2016年11月,我國首枚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成功發(fā)射。該火箭主發(fā)動機中所用的液氧(O2)屬于( )
A. 單質(zhì) B. 氧化物 C. 化合物 D. 有機物
【答案】A
【解析】
【詳解】液氧(O2)是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單質(zhì),故答案為A。
2.“摩爾莊園”是一款專門為7﹣12歲兒童設計的安全健康益智網(wǎng)頁游戲,它和我們高中化學的“摩爾”沒有任何的關系,我們所學的“摩爾”其實是( )
A. 國際單位制中的一個物理量
B. 摩爾是表示物質(zhì)的量
C. 摩爾是物質(zhì)的量的單位
D. 摩爾是表示物質(zhì)數(shù)量的單位
【答案】C
【解析】
【詳解】物質(zhì)的量是表示物質(zhì)所含微粒數(shù)目多少的物理量,屬于國際單位制中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摩爾是物質(zhì)的量的單位,故選C。
3.國際上不提倡伊朗濃縮鈾,因為鈾是制造原子彈的燃料。原子核內(nèi)含有中子數(shù)為( )
A. 92 B. 235 C. 143 D. 327
【答案】C
【解析】
【詳解】鈾質(zhì)子數(shù)是92,質(zhì)量數(shù)是235,由于質(zhì)量數(shù)等于質(zhì)子數(shù)與中子數(shù)的和,所以中子數(shù)是235-92=143。因此答案選C。
4.實驗室中配制250mL 0.10mo1·L-1NaOH溶液時,必須使用到的玻璃儀器是( )
A. 錐形瓶 B. 試管 C. 分液漏斗 D. 容量瓶
【答案】D
【解析】
【詳解】實驗室中配制250mL 0.10mo1·L-1NaOH溶液時,必須使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和膠頭滴管,不需要錐形瓶、試管和分液漏斗,答案選D。
5.Na2CO3俗名純堿,下面是對純堿采用不同分類法的分類,不正確的是( )
A. Na2CO3是堿 B. Na2CO3是鹽
C. Na2CO3是鈉鹽 D. Na2CO3是碳酸鹽
【答案】A
【解析】
【詳解】A.Na2CO3俗名純堿,但不是堿,是由鈉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構成的鹽,故A錯誤;
B.Na2CO3在水溶液中電離出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它是鹽,故B正確;
C. Na2CO3是由鈉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構成的鈉鹽,故C正確;
D. Na2CO3是由鈉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構成的碳酸鹽,故D正確;
答案選A。
6.實驗室制取下列氣體時,不能用排氣法收集,而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A. NH3 B. Cl2 C. CO2 D. NO
【答案】D
【解析】
【詳解】A.NH3溶于水且與水反應,因此NH3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排氣法收集,故A錯誤;
B.Cl2溶于水且與水反應,因此Cl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排氣法收集,故B錯誤;
C.CO2溶于水且與水反應,因此C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排氣法收集,故C錯誤;
D.NO和氧氣反應,所以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和水不反應,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確;
答案選D。
7.當光束通過下列分散系時,能觀察到丁達爾效應的是( )
A. 鹽酸 B. Fe (OH)3膠體 C. 氯化鈉溶液 D. CuSO4溶液
【答案】B
【解析】
【詳解】膠體能發(fā)生丁達爾效應,膠體粒子的微粒直徑在1﹣100nm之間,分散質(zhì)微粒直徑小于1﹣100nm的是溶液,大于1﹣100nm的是濁液;鹽酸、氯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都是溶液,F(xiàn)e (OH)3膠體屬于膠體,
答案選B。
8.下列過程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br />
A. 將I2溶于酒精制備碘酊
B. 將NaCl溶于水中制備生理鹽水
C. 被果汁沾污的衣服浸入漂白液中清洗
D. 用激光筆照射雞蛋清溶液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
【答案】C
【解析】A、碘單質(zhì)易溶于有機物,酒精屬于有機物,碘單質(zhì)溶于酒精,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誤;B、NaCl溶于水,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C、利用漂白液的強氧化性,把有色物質(zhì)氧化,屬于化學變化,故C正確;D、丁達爾效應屬于膠體的光學性質(zhì),無新物質(zhì)生成,故D錯誤。
9.如果要除去Na2CO3固體中少量的NaHCO3,則應選擇的最佳方法是( )
A. 加入適量鹽酸 B. 加入NaOH溶液
C. 加熱灼燒 D. 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答案】C
【解析】
【詳解】按照易操作、不引入新雜質(zhì)的原則,加熱是最佳方法,不但可除去NaHCO3還可以生成Na2CO3,答案選C。
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22.4L氫氣中含有的氫分子數(shù)目為NA
B. 0.5molNa2CO3中含有的Na+數(shù)目為0.5NA
C. 常溫常壓下,14g氮氣含有的原子數(shù)目為NA
D. 0.5mol/LFe2(SO4)3溶液中,SO42-的數(shù)目為1.5NA
【答案】C
【解析】
【詳解】A.22.4L氫氣不一定處于標準狀況下,不一定是1mol,A錯誤;
B.0.5molNa2CO3中含有的Na+數(shù)目為NA,B錯誤;
C.常溫常壓下,14g氮氣是=1mol,其中含有的原子數(shù)目為NA,C正確;
D.不能確定0.5mol/LFe2(SO4)3溶液的體積,則不能計算SO42-的數(shù)目,D錯誤;
答案選C。
11.將下列各種液體分別與溴水混合并振蕩,靜置后混合液分成兩層,下層幾乎呈無色的是( )
A. 苯 B. 氯水 C. CCl4 D. KI溶液
【答案】A
【解析】
【詳解】A、苯與溴水混合并振蕩,靜置后分成兩層,上層為苯層呈橙紅色,下層為水層近乎無色,故A正確;
B、氯水與溴水混合,不分層,故B錯誤;
C、CCl4與溴水混合并振蕩,靜置后分成兩層,上層為水層近乎無色,下層CCl4層呈橙紅色,故C錯誤;
D、KI溶液與溴水混合,發(fā)生反應2KI+Cl2=2KCl+I2,溶液不分層,故D錯誤;
故選A。
12.焙制糕點時,常用到小蘇打粉。小蘇打的化學式為( )
A. NaNO3 B. Na2CO3 C. NaHCO3 D. Na2SO4
【答案】C
【解析】
【詳解】碳酸氫鈉俗名小蘇打,能與面粉發(fā)酵所產(chǎn)生酸發(fā)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使食品膨松,
答案選C。
13.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A. 2Al+Fe2O32Fe+Al2O3 B. 2Mg+CO22MgO+C
C. N2+3H22NH3 D. SiO2+CaOCaSiO3
【答案】D
【解析】
【詳解】A.2Al+Fe2O32Fe+Al2O3反應中,Al、Fe元素的化合價變化,為氧化還原反應,故A不選;
B.2Mg+CO22MgO+C反應中,C、Mg元素的化合價變化,為氧化還原反應,故B不選;
C.N2+3H22NH3反應中,N、H元素的化合價變化,為氧化還原反應,故C不選;
D.SiO2+CaOCaSiO3反應中沒有元素的化合價變化,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故D選;
答案選D。
14.醋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
A. H++OH-→H2O
B. H++ NaOH→Na++H2O
C. CH3COOH +OH-→CH3COO- +H2O
D. CH3COOH + NaOH→CH3COO-+ Na++H2O
【答案】C
【解析】醋酸是弱酸,離子方程式中不能拆成離子,故C正確。
15.下列各組離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br />
A. Ag+、K+、NO3﹣、Cl﹣ B. Mg2+、Na+、Cl﹣、SO42﹣
C. Ca2+、Mg2+、OH﹣、Cl﹣ D. H+、Na+、CO32﹣、SO42﹣
【答案】B
【解析】
【詳解】A.Ag+與Cl-生成AgCl沉淀,無法大量共存,故A錯誤;
B.Mg2+、Na+、Cl-、SO42-在同一溶液中不發(fā)生離子反應,可大量共存,故B正確;
C.Ca2+、Mg2+與OH-均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故C錯誤;
D.H+與CO32-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D錯誤;
答案B。
16.海洋是一個巨大的寶藏,期待著人們的開發(fā)和利用,下列物質(zhì)不經(jīng)過化學變化就能從海水中獲得的是( )
A. 單質(zhì)溴 B. 單質(zhì)鎂 C. 燒堿 D. 食鹽
【答案】D
【解析】
【詳解】A.可從海水中獲得氯化鈉,通過電解熔融氯化鈉得到鈉和氯氣,是化學變化,通過氯氣將溴離子氧化為溴單質(zhì),是化學變化,故A錯誤;
B.通過電解熔融的氯化鎂得到鎂,是化學變化,故B錯誤;
C.把從海水中獲得的氯化鈉配制成飽和食鹽水,然后電解,即得燒堿、氫氣和氯氣,是化學變化,故C錯誤;
D.把海水經(jīng)太陽暴曬,蒸發(fā)水分后即得食鹽,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能夠從海水中獲得,故D正確;
故選D。
17.工業(yè)上鐵的冶煉是在煉鐵高爐中進行的,發(fā)生的反應是:Fe2O3+3CO2Fe+3CO2,對于該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反應中轉(zhuǎn)移3個電子 B. Fe2O3發(fā)生還原反應
C. CO被還原 D. CO為氧化劑
【答案】B
【解析】
【詳解】A、鐵元素化合價由+3價降低到0價,參與反應的為Fe2O3,含有2個鐵原子,所以反應中轉(zhuǎn)移3×2=6個電子,故A錯誤;
B、鐵元素化合價降低,則Fe2O3為氧化劑發(fā)生還原反應,故B正確;
C、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升高,被氧化,故C錯誤;
D、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升高,被氧化,CO做還原劑,故D錯誤;
答案選B。
18.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
A. HClO B. NaClO C. Ca(ClO)2 D. CaCl2
【答案】C
【解析】
【詳解】由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可知,生成物中CaCl2和Ca(ClO)2為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其中Ca(ClO)2具有強氧化性,能漂白殺菌,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答案選C。
19.下列關于鈉及其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金屬鈉可以保存在無水酒精中
B. 受熱時碳酸氫鈉比碳酸鈉穩(wěn)定
C. 過氧化鈉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劑
D. 不能用玻璃瓶盛放稀氫氧化鈉溶液
【答案】C
【解析】
【詳解】A、鈉和乙醇能夠反應生成乙醇鈉和氫氣,金屬鈉不可以保存在無水酒精中,應保存在煤油中,故A錯誤;
B、碳酸氫鈉受熱容易分解,碳酸鈉受熱不分解,碳酸鈉較穩(wěn)定,故B錯誤;
C、過氧化鈉能夠和二氧化碳、水蒸氣反應生成氧氣,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劑,故C正確;
D、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能夠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但反應很慢,可以用玻璃瓶盛放,為了防止生成的硅酸鈉把瓶口和瓶塞粘結,瓶口不能用玻璃塞,故D錯誤;
故選C。
2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金屬鈉應保存在水里以隔絕空氣
B. 常溫下鐵能與水蒸氣反應生成氫氣
C. 可以用鐵制品或鋁制品容器盛放濃H2SO4
D. 鋁較活潑,所以鋁制品在空氣中不能穩(wěn)定存在
【答案】C
【解析】
【詳解】A.鈉的密度小于水,一般保存在煤油中,故A錯誤;
B.鐵能與水蒸氣在高溫下才能反應,故B錯誤;
C. 常溫下鐵鋁遇濃硫酸發(fā)生鈍化,阻止反應進一步發(fā)生,可以用鐵制品或鋁制品容器盛放濃H2SO4,故C正確;
D.鋁較活潑,常溫下既可以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它繼續(xù)氧化,所以可穩(wěn)定存在,不易生銹,故D錯誤;
答案選C。
21.下列物質(zhì)的變化,不能通過一步化學反應完成的是( )
A. Cu→CuSO4 B. SiO2→H2SiO3
C. Cl2→HClO D. NO2→HNO3
【答案】B
【解析】
【詳解】A、Cu與濃硫酸加熱時反應生成硫酸銅,能通過一步化學反應完成,故A正確;
B、二氧化硅不溶于水,與水不反應,不能通過一步化學反應完成,故B錯誤;
C、氯氣溶于水生成次氯酸,能通過一步化學反應完成,故C正確;
D、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能通過一步化學反應完成,故D正確;
故選B。
22.下列有關物質(zhì)用途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硅可用作半導體材料
B. 氯氣可用于制取漂白粉
C. 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導纖維
D. 濃硫酸可以干燥NH3、H2等
【答案】D
【解析】
【詳解】A、硅具有半導體性質(zhì),是常用的半導體材料,故A正確;
B、氯氣和石灰乳反應可以制備漂白粉,生成氯化鈣,次氯酸鈣和水,故B正確;
C、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是制造光導纖維的主要材料,故C正確;
D、濃硫酸能用來干燥氫氣,由于濃硫酸能和氨氣發(fā)生反應,不能用濃硫酸干燥氨氣,故D錯誤;
故選D。
23.鋁土礦為自然界中鋁的重要存在形式,通常含有50﹪左右的Al2O3,以及SiO2、Fe2O3和MgO等成分。上述4種氧化物中,屬于兩性氧化物的是( )
A. Al2O3 B. SiO2 C. Fe2O3 D. MgO
【答案】A
【解析】
【詳解】Al2O3既能與酸反應也能用堿反應,Al2O3是兩性氧化物,SiO2是酸性氧化物,F(xiàn)e2O3、MgO只能與酸反應是堿性氧化物,故A符合題意。
答案選A。
24.下列對二氧化硫氣體的物理性質(zhì)或化學性質(zhì)描述正確的有( )
A. 無色、無味 B. 容易液化、難溶于水
C. 有漂白性,能使品紅溶液褪色 D. 和水反應生成硫酸
【答案】C
【解析】
【詳解】A.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氣味,故A錯誤;
B.二氧化硫易溶于水,1體積水可溶解40體積二氧化硫,故B錯誤;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紅褪色,但不穩(wěn)定,加熱可復原,故C正確;
D.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故D錯誤;
故選C。
25.世界氣候大會于2009年12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商討2012至2020年全球溫室氣體減排協(xié)議。下列物質(zhì)屬于溫室氣體的是( )
A. N2 B. H2 C. CO2 D. O2
【答案】C
【解析】
【詳解】溫室效應加劇主要是由于現(xiàn)代化工業(yè)社會燃燒過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這些燃料燃燒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故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氣體,
答案選C。
26.實驗室中,將氯化銨固體與氫氧化鈣固體共熱,可制取氣體是( )
A. N2 B. Cl2
C. NH3 D. HCl
【答案】C
【解析】加熱條件下,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生成氨氣,所以不能制取氮氣,A項錯誤;實驗室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在加熱條件下制取氯氣,B項錯誤;實驗室用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加熱制取氨氣,C項正確;實驗室用氯化鈉和濃硫酸加熱制取氯化氫,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題,共計22分。
27.現(xiàn)有下列6種物質(zhì):①NO、②Cl2、③濃H2SO4、④A12O3、⑤NH3、⑥FeCl3溶液。其中,遇空氣變?yōu)榧t棕色的是___(填序號,下同);能與水反應生成兩種酸的是___;與強酸、強堿溶液均可反應生成鹽的是___;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是___;能使蔗糖變黑并有氣體生成的是___;常用KSCN溶液鑒別的是___。
【答案】(1). ① (2). ② (3). ④ (4). ⑤ (5). ③ (6). ⑥
【解析】
【分析】NO能夠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Cl2能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濃硫酸具有脫水性;氧化鋁具有兩性;氨氣的水溶液顯堿性;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會顯示特征的血紅色,據(jù)此分析解答。
【詳解】NO能夠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遇空氣變?yōu)榧t棕色的是NO;氯氣溶于水,一部分氯氣與水反應,Cl2+H2O?HCl+HClO生成次氯酸和鹽酸,能與水反應生成兩種酸的是Cl2;氧化鋁具有兩性,既能和酸反應,又能和堿反應Al2O3+6HCl═AlCl3+3H2O,Al2O3+2NaOH═NaAlO2+H2O,能與強酸、強堿溶液均可反應生成鹽的是Al2O3;氨氣的水溶液顯堿性,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濃硫酸具有脫水性,能夠使蔗糖脫水變黑,能使蔗糖變黑并有氣體生成的是濃硫酸;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會顯示特征的血紅色,常用KSCN溶液鑒別,故答案為:①;②;④;⑤;③;⑥。
28.非金屬單質(zhì)A經(jīng)如圖所示的過程轉(zhuǎn)化為含氧酸D,已知D為強酸,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A在常溫下為固體,B是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氣體。
①D的化學式是___;
②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B氣體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____而污染了環(huán)境。
(2)若A在常溫下為氣體,C是紅棕色的氣體。
①A、C的化學式分別是:A_____;C____。
②D的濃溶液在常溫下可與銅反應并生成C氣體,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
【答案】(1). H2SO4 (2). 酸雨 (3). N2 (4). NO2 (5).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解析】
【分析】根據(jù)框圖,非金屬單質(zhì)A能發(fā)生連續(xù)氧化,含氧酸D為強酸,對應的是硫和氮等元素的轉(zhuǎn)化。
(1)A在常溫下為固體,B是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氣體,則A為S單質(zhì),B為SO2,C為SO3,D為H2SO4。
(2)A在常溫下為氣體,C是紅棕色的氣體,則A應為N2,B為NO,C為NO2,D為HNO3。
據(jù)此分析解答。
【詳解】根據(jù)框圖,非金屬單質(zhì)A能發(fā)生連續(xù)氧化,含氧酸D為強酸,對應的是硫和氮等元素的轉(zhuǎn)化。
(1)A在常溫下為固體,B是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氣體,則A為S單質(zhì),B為SO2,C為SO3,D為H2SO4。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D是硫酸,化學式為H2SO4,故答案為:H2SO4;
②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大量排放的SO2氣體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酸雨而污染了環(huán)境,故答案為:酸雨;
(2)若A在常溫下為氣體,C是紅棕色的氣體,則A應為N2,B為NO,C為NO2,D為HNO3。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A為N2,C為NO2,故答案為:N2;NO2;
②D的濃溶液在常溫下可與銅反應并生成C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故答案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29.(1)實驗室從海帶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①指出過程中有關的實驗操作①和②名稱:①___,②___。
②下列物質(zhì)中,能使?jié)駶櫟腒I-淀粉試紙變藍的是___。
A.碘蒸氣 B.Cl2 C.KI溶液 D.飽和氯化鈉溶液
③有同學試圖利用蒸餾方法來實現(xiàn)第③步操作,該同學設計了如圖蒸餾實驗裝置,此裝置中的明顯錯誤之處為____、____。
④試劑①若用H2O2溶液和稀硫酸,請寫出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
(2)SO2的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某同學通過實驗探究,得出酸雨pH隨時間的增加而減小的結論。為進一步研究酸雨的成分,該同學取某一時段的這種雨水VL加入0.50mol/LBa(OH)2溶液至不再產(chǎn)生沉淀時,恰好消耗40.00mLBa(OH)2溶液。請完成
①該酸雨pH隨時間的增加而減小的原因是___(用化學方程式解釋),
②若生成沉淀物的質(zhì)量為4.50g,則沉淀物的組成為___(填寫化學式)。
【答案】(1). 過濾 (2). 分液 (3). AB (4). 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 (5). 冷凝管中冷卻水的流向 (6). H2O2+2I-+2H+=I2+2H2O (7). 2H2SO3+O2=2H2SO4 (8). BaSO3和BaSO4
【解析】
【分析】(1)實驗室從海帶中提取碘的大體步驟為:將海帶灼燒成灰,浸泡溶解得到海帶灰懸濁液,通過過濾,得到不溶的殘渣和濾液,濾液為含碘離子的溶液,加入氧化劑將碘離子氧化成碘單質(zhì),利用有機溶劑萃取出碘單質(zhì),再通過蒸餾提取出碘單質(zhì),據(jù)此分析解答。
(2)二氧化硫溶于水反應生成亞硫酸容易被氧化生成硫酸;一段時間后的雨水中可能存在亞硫酸、硫酸,都能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沉淀,結合極值法計算判斷。
【詳解】(1)①根據(jù)流程圖,經(jīng)過操作①濁液變成清液,說明操作①是分離固體和液體,為過濾;經(jīng)過操作②將分層液體變成有色液體,說明操作②是分液,故答案為:過濾;分液;
②A.碘能夠使淀粉變藍色,故A正確;B.Cl2能夠置換出KI中碘,形成碘單質(zhì),遇到淀粉變藍色,故B正確;C.KI溶液中存在的是化合態(tài)的碘,不能使?jié)駶櫟腒I-淀粉試紙變藍,故C錯誤;D.飽和氯化鈉溶液與KI不能反應生成碘單質(zhì),試紙不變藍色,故D錯誤;故選AB;
③溫度計是測定餾分的溫度,溫度計水銀球應該位于蒸餾燒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卻水應該下進上出,因此裝置中的明顯錯誤之處為溫度計水銀球位置不對、冷凝管水的進出方向不對,故答案為: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冷凝管中冷卻水的流向;
④試劑①的目的是氧化碘離子生成碘單質(zhì),若用H2O2溶液和稀硫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2O2+2I-+2H+=I2+2H2O,故答案為:H2O2+2I-+2H+=I2+2H2O;
(2)①亞硫酸能夠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硫酸,導致溶液的酸性增強,pH減小,反應的方程式為2H2SO3+O2=2H2SO4,故答案為:2H2SO3+O2=2H2SO4;
②0.5mol/L、40.00mL 的Ba(OH)2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鋇的物質(zhì)的量為0.5mol/L×0.04L=0.02mol;如果全部轉(zhuǎn)化為亞硫酸鋇,根據(jù)鋇原子守恒,則生成亞硫酸鋇的質(zhì)量為:0.02mol×217g/mol=4.34g,如果全部轉(zhuǎn)化為硫酸鋇,根據(jù)鋇原子守恒,則生成硫酸鋇的質(zhì)量為:0.02mol×233g/mol=4.66g,4.34g<4.50g<4.66g,所以沉淀物的組成為BaSO3和BaSO4,故答案為:BaSO3和BaSO4。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