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xiàn)金

    [精] (沖刺2020)中考物理倒計時專攻32種題型09力學實驗(一)

    • 1 MB
    • 2020-07-21 20:34
    • 183
    • 0
    • 教習網(wǎng)會員446970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沖刺2020)中考物理倒計時專攻32種題型09力學實驗(一)第1頁
    1/18
    (沖刺2020)中考物理倒計時專攻32種題型09力學實驗(一)第2頁
    2/18
    (沖刺2020)中考物理倒計時專攻32種題型09力學實驗(一)第3頁
    3/18
    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沖刺2020)中考物理倒計時專攻32種題型09力學實驗(一)

    展開

    專題09力學實驗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核心考點【設計與進行實驗】1.實驗原理:;2.主要實驗器材及作用:(1)刻度尺:測出小車運動的路程;(2)停表:測出小車運動的時間;(3)金屬擋板確保小車在同一位置停下來,更準確地測量路程和時間;3.實驗裝置安裝要求:斜面的傾角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傾角過大,會導致小車滑行速度太快,時間太短,不宜測量時間;傾角過小,會造成各階段的平均速度太接近,或小車可能滑不到斜面底。因此,斜面傾角應較小,目的是為了減小小車運動的速度,便于測量時間;小車每次必須從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且小車運動過程中不能改變斜面的傾角;4.小車運動距離:從“車頭到車頭”、或從“車尾到車尾”的距離;5.實驗中應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每次測量時,必須讓小車從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6.刻度尺的使用和讀數(shù):刻度尺要估讀;【交流與討論】7.誤差分析:當小車過了起始位置才開始計時或小車未達終點就停止計時,會導致測量時間偏,平均速度偏大;當小車到達終點后才停止計時或小車未開始運動提前計時,會導致測量時間偏,平均速度偏小;小車沒有從靜止開始下滑,所測平均速度偏大;8.小車運動狀態(tài)的判斷:從斜面頂端到底端的過程中小車做變速直線運動,受非平衡力的作用;9.增大小車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斜面的傾斜程度;10.小車從起點、中點分別下滑的評估:上半程、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具體關系為:,由此可知,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速度越來越快;下半程平均速度計算方法:,不能從中點開始下滑,原因是從中點由靜止下滑所測時間不等于下半程時間;11.能量轉化情況:小車運動過程中,動能增大,重力勢能減小,機械能減?。ㄞD化為內(nèi)能)。針對訓練如圖1所示,在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并開始計時,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算出小車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圖1    圖2(1)根據(jù)實驗的原理,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小車運動的路程和所用的時間。對小車運動的各段長度進行測量并分段做了標記,因的測量誤差較大,需多次測量;(2)圖中AB段的距離=cm,測得時間=1.6s,則AB段的平均速度  cm/s;(3)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則測得的平均速度會偏  ;(4)實驗中應多次測量,每次測量時必須讓小車從  由靜止開始下滑;(5)在BC段、AC段的平均速度關系為  (填“>”、“<”或“=”);(6)物體的運動常??梢杂脠D象來描述,圖2中能反映圖1小車運動情況的是()(7)實驗時斜面坡度應(選填“較大”或“較小”),是為了(8)實驗中,對于如何獲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方案是()A.小車從B點由靜止釋放,測出B到C所用的時間t3與路程s3,計算得到v3B.小車從A點由靜止釋放,經(jīng)過B點開始計時,到達C點后測得時間t3,再測量路程s3,計算得到v3C.不測量,利用已有數(shù)據(jù)求得t3=t1-t2,s3=s1-s2,再計算得到v3 答案:(1);(2)40.0;25.0;(3)??;(4)同一位置;(5)>;(6);(7)較??;減小時間測量的誤差;(8)C。 實驗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固體的密度核心考點【設計與進行實驗】1.實驗原理:2.天平的使用和讀數(shù):(1)天平的使用:放(天平放水平);移(游碼左移0);調(左偏右調,右偏左調);測(左物右碼,用鑷子加減砝碼.添加砝碼時,先大后小,當最小的砝碼放上太重時,去掉太輕時,應去掉最小砝碼并調節(jié)游碼);(2)天平使用過程中的錯誤操作:游碼未歸零,天平已經(jīng)調節(jié)平衡,導致所測物體質量偏大指針偏左,便開始測量,所測物體質量偏大指針偏右,便開始測量,所測物體質量偏小;砝碼磨損,會導致所測物體質量偏大;砝碼生銹,會導致所測物體質量偏小;3.量筒的使用和讀數(shù);4.實驗裝置5.實驗步驟用天平測出固體物塊的質量為;用燒杯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內(nèi),正確讀出水的體積V1;將待測小固體用細線拴住,輕輕地浸沒于量筒內(nèi)的水中;正確讀出水面上升后的總體積V2;被測小固體的體積:V=V2-V1;石塊的密度為:【交流與討論】6.誤差分析:特殊情況密度表達式實驗誤差將物塊放入量筒中,操作過程中有水濺出  V2偏小,密度偏大細線對測量結果有影響  V2偏大,密度偏小先測體積,再測質量  物塊沾有水,質量偏大,密度偏大 7.特殊法測量密度;針對訓練小杜同學在長江邊撿到了一塊漂亮的鵝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測量鵝卵石的密度。(1)他設計了下列實驗步驟:用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出鵝卵石的質量m;向量筒中倒進適量的水,讀出水的體積V1;根據(jù)密度的公式,算出鵝卵石的密度ρ;將鵝卵石浸沒在量筒內(nèi)的水中,讀出鵝卵石和水的總體積V2。他應采用正確的實驗步驟順序為  (選填下列選項前的字母);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2)在實驗室,小杜把天平放在工作臺上,如圖甲所示,小杜在調節(jié)天平橫梁平衡過程中的操作錯誤是  ;小杜改正錯誤后,發(fā)現(xiàn)指針偏向分度盤左側,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調節(jié)(選填“左”或“右”),使天平平衡;(3)小杜糾正錯誤后,重新調節(jié)天平平衡并測量鵝卵石質量,當天平平衡時右盤砝碼和游碼如圖乙所示,鵝卵石的質量為  g;由圖丙和丁可知鵝卵石的體積是 cm3,計算出鵝卵石的密度為  g/cm3,合為kg/m3;(4)若鵝卵石磨損后,它的密度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讀數(shù)時視線應與液體凹面的底部  ,若小杜在圖丙中讀數(shù)正確,在圖丁中讀數(shù)時視線仰視,所測得鵝卵石的密度將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6)丁圖中如果用較粗的繩子,則測出的石塊的密度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答案:(1)A;(2)水平;游碼未歸零;右;(3)22;(4)10;2.2;2.2×103;(5)相平;偏大;(6)偏??;力學實驗用天平和量筒測量液體的密度核心考點1.實驗原理:2.實驗器材:量筒、天平、燒杯、鹽水;3.實驗裝置4.實驗步驟: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待測鹽水,用天平測量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將燒杯中的鹽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剩余鹽水的總質量m2,記錄倒入量筒中的鹽水的體積為則鹽水密度的表達式:5.誤差分析特殊情況密度表達式實驗誤差先分別測出燒杯及燒杯與液體的質量,再測量液體的體積   燒杯壁沾有液體,導致V偏小,密度偏大 先測液體體積,再分別測出燒杯及燒杯與液體的質量  m2偏小,導致密度偏小 針對訓練小華為了測量醬油的密度,進行以下實驗:(1)將待測醬油倒入燒杯中,用已調好的天平測量燒杯和醬油的總質量(如圖甲所示)。燒杯和醬油的總質量是 g;(2)將燒杯中的醬油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如圖乙),量筒中醬油的體積是  cm3(3)用已調好的天平測量剩余醬油的燒杯的總質量(如圖丙),由此可知醬油的密度是 kg/m3。(4)小華設計另一種測量醬油密度的實驗方案: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m1,向燒杯內(nèi)倒入適量醬油,再測出燒杯和醬油的總質量m2;然后把燒杯內(nèi)的醬油全部倒入量筒內(nèi),測出量筒內(nèi)醬油的體積為V;醬油密度的表達式是ρ= 。按該實驗方案測出醬油的密度  (選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5)另一實驗小組同學發(fā)現(xiàn)自己桌上沒有量筒,思考了一會兒后,他們想出利用實驗臺上的天平、空飲料瓶、水等物品來測量醬油密度。其操作步驟是:用天平測出空飲料瓶的質量m1;在空飲料瓶中裝滿水,用天平測出瓶和水的總質量m2,計算水的體積V=  (用測出的物理量字母表示,水的密度ρ已知);  ;(說出具體方法和要測出的物理量并用字母表示)計算醬油密度ρ=  。(用測出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答案:(5)72.4;40;(6)1.13×103;(7);偏大;燒杯內(nèi)側沾有部分醬油,導致所測體積測量值偏小;(5);在空飲料瓶中裝滿醬油,用天平測出瓶和醬油的總質量m3;(6);力學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核心考點【實驗目的】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設計和進行實驗】(1)實驗器材:小車、斜面、長木板、毛巾、棉布等;(2)實驗步驟:讓小車從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靜止自由滑下,如圖所示,改變水平面表面得粗糙程度,使其對小車運動的阻力不相同。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鋪毛巾,第二次鋪棉布,第三次將棉布去掉,只剩下木板,比較小車每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分析現(xiàn)象】水平面越光滑,小車的速度減小得越慢,運動距離越遠【實驗結論】運動物體受到的阻力越大,運動的越近,阻力越小,運動得越遠。若運動的物體不受阻力,物體的運動速度將不會減小,將保持做勻速直線運動。【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控制小車從斜面上同一高度處由靜止釋放,使小車到斜面底端時具有相同的初速度轉換法:通過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距離的長短來間接判斷小車所受阻力大?。?/span>科學推理法:若小車不受阻力時,小車的速度將不會減小,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交流與討論】(3)小車到達斜面底端繼續(xù)前行的原因:小車具有慣性;(4)小車最終會停下來的原因:受到摩擦阻力(非平衡力)的作用;(5)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6)牛頓第一定律得到的方法: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推理總結歸納出來的,不能直接由實驗得到。(7)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8)對小車受力情況的判斷: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重力支持力相互平衡,水平方向上受到阻力的作用,做減速直線運動;(9)小車在運動過程中做功與能量轉化:從斜面頂端滑動到水平面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內(nèi)能;從水平面運動到靜止的過程中,動能轉化為內(nèi)能,機械能不守恒,但能量的總量不變;小車在三種不同的水平面上克服阻力做功的關系:,功率:(依次為毛巾、棉布和木板)。針對訓練如圖所示,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觀察將毛巾、棉布分別鋪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木板的三種情況下,讓小車分別從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研究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1)實驗中每次均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的目的是:使小車每次在水平面上開始滑行時速度大小 (填“相等”或“不相等”)。(2)實驗中改變小車所受阻力大小,是通過改變  來實現(xiàn)的。(3)實驗中發(fā)現(xiàn)小車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離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離較遠;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離最遠。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  (填“快”或“慢”)。(4)推理:如果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來越小,直到變?yōu)榱?,它將?/span>  。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上,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頓第一定律,所以牛頓第一定律雖然不是直接由實驗得出的,但是通過符合邏輯的  得出的正確結論。在我們已學的物理知識中,也有用到這種“實驗+推理”的研究方法,如  (列舉一例)。(5)實驗中,小車在棉布、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別是P1、P2,則P1 P2.(填“>”、“=”或“<“)(6)牛頓第一定律告訴了我們物體的運動  (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  不變的性質,力是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7)必須保證小車運動在水平支持面上,這是為了讓小車在豎直方向所受  力和支持面對小車的  力相平衡,從而只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8)本實驗中小車在水平面上三次運動過程中消耗的機械能大小  (選填“相等”或“不相等”);(9)若讓同一小車從斜面上不同高度處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離,可以探究小車的重力勢能與  的關系。若是換用大小不同的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處由靜止自由下滑,可以探究動能與的關系。(10)完成上面的探究后,小林添加了一個木塊來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是否與物體的運動速度有關”,接下來他應該將小車放在同一個斜面的  (選填“相同高度”或“不同高度”),由靜止自由滑下來撞擊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同一位置的木塊。答案:(8)相等;(9)接觸面粗糙程度;(10)慢;(11)勻速直線運動;推理;探究真空不能傳聲實驗;(5)>;在空飲料瓶中裝滿醬油,用天平測出瓶和醬油的總質量m3(6)不需要;運動狀態(tài);改變;(7)重力;支持力;(8)相等;(9)高度;質量;(10)不同高度。 力學實驗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核心考點【實驗目的】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受到的兩個力有什么特點【設計和進行實驗】1.實驗器材:小桌、小車、托盤、鉤碼甲乙2.實驗步驟:(1)探究兩個力的大小關系在兩端的托盤里分別放上質量不相等的鉤碼,觀察小車的運動情況;在兩端的托盤里分別放上質量相等的鉤碼,觀察小車的運動情況。(2)探究兩個力的方向關系將兩托盤放在小車的同側,并放上質量相等的鉤碼,使兩個力的方向相同,觀察小車的運動情況。把小車扭轉一個角度,使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再釋放,觀察小車的運動情況;(3)探究兩個力的作用點關系:把方向相反的力分別施加在兩個小車上,觀察小車的運動情況。【分析現(xiàn)象】(1)當小車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作用時,其運動狀態(tài)不變,即保持靜止狀態(tài),處于平衡狀態(tài)。(2)當小車所受力的大小不同或所受力的方向相反或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時,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都會發(fā)生變化,不再處于平衡狀態(tài)。【實驗結論】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實驗拓展】為了消除小車車輪和木板之間的摩擦帶給實驗的影響,將實驗裝置設計成如圖乙所示的形式,將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兩對角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在細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來進行實驗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1)探究平衡的兩個力是否大小相等:保持兩個力在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改變兩端鉤碼質量,觀察小車或紙片是否處于平衡狀態(tài);(2)探究平衡的兩個力是否在同一直線上:保持兩邊鉤碼質量相同,扭動小車或紙片,觀察小車或紙片是否處于平衡狀態(tài);(3)探究平衡的兩個力是否在同一物體上:保持兩個力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兩邊鉤碼質量相同,用剪刀剪下紙片,觀察紙片是否處于平衡狀態(tài)。【交流與討論】(1)實驗中使用定滑輪的作用:改變力的方向。(2)實驗中間木塊換成小車或硬紙片的目的: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3)實驗中使用輕硬紙片的好處:紙片的重力忽略不計,方便研究力的方向問題。(4)實驗中多次測量的目的:讓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實驗評估】實驗中,甲、乙兩方案對比:乙方案通過滾動代替滑動的方式減小了與接觸面的摩擦;乙、丙兩方案對比:丙方案減小因摩擦帶來的實驗誤差,同時較甲、乙兩方案,丙方案能夠更方便一對平衡力與作用物體的關系。甲乙丙針對訓練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時,請問:(1)實驗時應選擇較(選填“光滑”或“粗糙”)的實驗桌面。(2)如圖甲所示,當左右兩端同時掛兩個鉤碼時,小車靜止,此時、的大小,方向。(3)在圖甲實驗的基礎上,將小車在水平桌面上扭轉一個角度后釋放,觀察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探究兩個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4)為了探究兩個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小明用輕質硬紙片代替小車做實驗,如圖乙所示,他將要對硬紙片進行的操作是。(5)實驗中定滑輪的作用是,通過調整可以改變拉力的大小。(6)在圖甲左側再掛一個鉤碼,小車將向(選填“左”或“右”)運動,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7)如果將兩邊的吊盤掛在小車一端的同一掛鉤上,且沿同一方向拉小車,可以發(fā)現(xiàn)小車不會靜止,這是為了表明小車受到的二力若平衡,必須滿足這一條件而設計的一個步驟。(8)通過上述過程可知:作用在上的兩個力,只有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才彼此平衡。答案:(1)光滑;)(2)相等;相反;(3)同一直線上;(4)將卡片從中間剪開;(5)改變力的方向;鉤碼數(shù)量;(6)左;(7)方向相反;(8)同一物體。力學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核心考點【設計和進行實驗】1.實驗器材:木塊、砝碼、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彈簧測力計;2.實驗原理:二力平衡;3.實驗步驟:(1)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使它沿水平長木板滑動,從而測出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滑動摩擦力;(2)在木塊上放上砝碼,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使它沿水平長木板滑動,測出此時滑動摩擦力;(3)換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長木板,保持放在木塊上的砝碼不變,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使它沿水平長木板滑動,測出此時的滑動摩擦力大小。【記錄數(shù)據(jù)及分析現(xiàn)象】次數(shù)壓力的大小程度接觸面粗糙程度摩擦力(N)1光滑22光滑33粗糙4(1)在這個實驗中,在第1、2次實驗中變量是 接觸面的壓力 ,控制的變量是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得到的結論是: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2)在研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對摩擦力大小的影響時,可采用第 2、3  次的實驗結果,得到的結論是: 在接觸面壓力一定時,接觸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瑒幽Σ亮Φ拇笮∨c壓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實驗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所受的壓力大小有關,接觸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實驗方法】(1)控制變量法: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關系,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改變物塊對接觸面的壓力,比較壓力不同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關系;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控制壓力不變,改變接觸面粗糙程度,比較接觸面粗糙程度不同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關系。(2)轉換法:通過讀取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來間接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交流與討論】(1)實驗中要水平勻速拉動木塊,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才能保證拉力大小等于滑動摩擦力。(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運動速度大小、接觸面面積的大小無關。【實驗評估】實驗中很難控制水平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所以會導致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穩(wěn)定。因此,將實驗方案改進如下,對比甲圖,乙圖中無論是否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都可以保證拉力大小始終等于摩擦力大小。甲圖乙圖針對訓練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1)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它沿長木板做________運動。根據(jù)知識,從而測出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滑動摩擦力,此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2)在四次實驗中,滑動摩擦力最小的是________(選填“甲”、“乙”、“丙”或“丁”).(3)分析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壓力的關系,它們的關系為:;分析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它們的關系為:;(4)比較甲、丁實驗,發(fā)現(xiàn)甲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大于丁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小明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你認為他的結論是________(選填“正確”或“錯誤”)的;(5)一個實驗小組對測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案進行了改進:將輕質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另一端鉤住木塊,木塊下面是一長木板;如上圖所示,實驗時拉著長木板沿水平方向向右運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即可測出木塊所受摩擦力大小,木塊所受摩擦力方向為,這種改進的好處是(寫出一種即可);(6)根據(jù)你在本實驗中的收獲,請寫出一種避免汽車在冰雪路面上出現(xiàn)打滑現(xiàn)象的具體做法:。答案:(12)勻速直線;二力平衡;等于;(13)??;(14)甲、乙;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則滑動摩擦力越大;乙、丙;在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則滑動摩擦力越大;(15)錯誤;(5)水平向左;不需要勻速拉到木板,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總是等于彈簧測力計的拉力;(6)安裝防滑鏈。力學實驗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核心考點【設計和進行實驗】1.實驗器材:形變顯著的物體(如海綿、沙子、橡皮泥等)、小桌、砝碼;2.實驗步驟:第1步:在海綿上放一個小桌,觀察圖甲所示海綿被壓陷的深淺;第2步:在小桌子上方放一個砝碼,再次觀察海綿的凹陷深度,如圖乙;第3步:將小桌子倒置過來,桌面和海綿接觸,放上砝碼,然后再次觀察海綿的凹陷深度,如圖丙;【分析與論證】甲、乙圖中的受力面積相同,乙圖中壓力大于甲,乙圖中海綿的凹陷程度大于甲,故可以得出結論:在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則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兩圖中,壓力大小相同,但是丙圖中受力面積大,海綿的凹陷程度小一些,故可以得出結論: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則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實驗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受力面積有關: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則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則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控制壓力大小相等,改變受力面積大小,觀察被壓物體的形變程度。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控制受力面積相等,改變壓力的大小,觀察被壓物體的形變程度。轉換法:實驗中通過海綿的凹陷程度來反映壓力的作用效果。【交流與討論】(1)實驗中選擇海綿而不選擇木板的原因是海綿易發(fā)生形變,實驗現(xiàn)象明顯,而木板不易發(fā)生形變,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實驗中可以用沙子、橡皮泥等代替海綿。(2)實驗中若壓力大小、受力面積都不同,則不能探討壓力的作用效果與某一個變量之間的關系。例如將物體沿著豎直方向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兩塊,每一塊對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都不變,這樣不能得到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活壓力大小無關的結論。(3)物理學中,為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壓強這一物理概念。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壓力的作用越明顯,則壓強越大。 針對訓練利用小桌、海綿、砝碼等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圖甲、乙、丙所示。甲乙丙丁戊(1)圖中壓力的作用效果是通過觀察  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我們  (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沙子代替海綿來完成實驗;(2)通過比較圖甲和圖乙,說明  ,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通過比較圖  (填序號)和圖丙,說明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3)實驗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填“控制變量法”或“理想實驗法”);(4)將該小桌和砝碼放在如圖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較圖丙中海綿受到的壓強p和圖丁中木板受到的壓強p′大小關系為p p′(填“>”“<”或“=”);(5)實驗時如果將小桌換成磚塊,并將磚塊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如圖戊所示。小明發(fā)現(xiàn)它們對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 。答案:(1)海綿的凹陷程度;可以;(2)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乙;(3)控制變量法;(4)=;(5)沒有控制壓力大小相等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