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康中學(xué)2019~2020學(xué)年度第一學(xué)期高三第二次大考
地理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下圖為“某地地形與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 與乙地相比,將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慮的因素是
A. 地形 B. 水源
C. 植被 D. 坡向
2. 與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A. B.
C. D.
【答案】1. D 2. B
【解析】
【分析】
考查通視問題以及等高線的應(yīng)用。考查學(xué)生利用所學(xué)知識分析和理解問題的能力。難度一般。
【1題詳解】
甲乙兩地分別布局在河流溝谷兩側(cè)的山坡上,與乙地相比,將建筑物坐落在甲處,考慮的有可能是坡向問題。甲面朝太陽方向,處于陽坡,采光較好,而乙地處于背向太陽方向的陰坡,采光較差,正確答案選擇D。二者地形相差不大,都位于山脊一側(cè),有一定坡度,并且都靠近水源和植被,因此ABC錯誤。
【2題詳解】
改造之后的等高線和原先的等高線相比,要看三處變化:靠近N一側(cè),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對高的一側(cè),改造后的等高線相對原來的等高線變得更加密集,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對低處變得稀疏,高密低疏則先陡坡再緩陂??拷麺一側(cè),等高線又變得密集,因此變化后的地形剖面圖應(yīng)當(dāng)是先陡坡再緩坡再陡坡,地勢整體下降,正確答案選擇B。M與N之間無法通視,既有坡度阻擋,也有房屋阻擋。選項C錯誤。
【點睛】等高線變化為高密低疏則先陡坡再緩陂,此時兩點之間能夠通視。但是先緩陂再陡坡,則無法進(jìn)行通視。
3.暑假期間,某游客迎著旭日進(jìn)入圖幅范圍,以4km/h的速度步行于我國長江流域某山區(qū)公路(如下圖)。讀圖完成問題。
視線受阻的公路邊常設(shè)有凸面鏡用于保障汽車的行車安全,利用凸面鏡可看到對面來車,凸面鏡應(yīng)該設(shè)置在圖中(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及對交通的影響。
【詳解】由材料可知,視線受阻的公路邊常設(shè)有凸面鏡,用于保障汽車的行車安全,凸面鏡應(yīng)該設(shè)置在圖中山脊處,公路的外側(cè)。讀圖,根據(jù)等高線形態(tài),乙處位于公路內(nèi)側(cè),故B錯誤;丙處位于山谷處,故C錯誤;丁處位于山谷處,故D錯誤;甲處位于山脊處,且在公路的外側(cè),故A正確。
北京時間2018年5月18日9時45分在新西蘭某海域(34.5°S,178.5°W)發(fā)生6.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完成下面小題。
4. 該震源最不可能位于
A. 巖石圈 B. 軟流層 C. 地殼 D. 上地幔
5. 此次地震發(fā)生地大致位于
A. 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生長邊界 B. 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
C. 南極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生長邊界 D. 南極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
【答案】4. B 5. B
【解析】
【4題詳解】
根據(jù)所學(xué)知識地殼的平均厚度為17km,其中大陸地殼約為33km,大洋地殼約為7km,軟流層在地下80-400km之間;結(jié)合材料該處地震震源深度為10km,可能會位于地殼和上地幔但不會到達(dá)軟流層,故CD錯誤B正確;巖石圈為軟流層以上的地幔和地殼部分,故A錯誤;所以該題選B。
【5題詳解】
根據(jù)六大板塊的位置和邊界情況,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新西蘭島附近,位于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故該題選B。
北京時間2018年9月20日14時左右,一輛轎車行駛在我國某城市的環(huán)線上(下圖),車?yán)锏某丝桶l(fā)現(xiàn)前幾分鐘陽光從行駛方向的正前方照射進(jìn)車內(nèi),后幾分鐘陽光從行駛方向的右前方照射進(jìn)車內(nèi)。
據(jù)此回答下列各題。
6. 該時段,車輛行駛在圖中環(huán)線上的( )
A. 甲路段 B. 乙路段
C. 丙路段 D. 丁路段
7. 該城市可能是( )
A. 哈爾濱 B. 北京
C. 天津 D. 烏魯木齊
【答案】6. C 7. D
【解析】
【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太陽的視運動。
【6題詳解】
根據(jù)題中條件北京時間某年9月20日14時左右,此時太陽直射的位置在赤道略偏北的位置,那么在北京時間14時左右,我國大陸的各地太陽都位于偏南的位置照射過來,根據(jù)題中條件“車?yán)锏某丝桶l(fā)現(xiàn)前幾分鐘陽光從行駛方向的正前方照射進(jìn)車內(nèi)”,說明太陽此時是從正南方向照過來,汽車是在向正南的方向行駛。再根據(jù)條件“后幾分鐘陽光從行駛方向的右前方照射進(jìn)車內(nèi)”,說明行駛方向由正南變?yōu)闁|南。故選C。
【7題詳解】
據(jù)上題可知北京時間9月20日14時左右,太陽從正南方向照過來,說明當(dāng)?shù)卮藭r是正午,據(jù)此可知當(dāng)?shù)匚挥诒本┑奈鱾?cè),區(qū)時相差2個小時,符合條件的只有烏魯木齊了。哈爾濱在北京的東側(cè),排除。北京、天津與北京時間接近,排除。故選D。
【點睛】太陽視運動是高考的一個難點,其規(guī)律如下:
下表為我國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時間(北京時間)和正午太陽高度,據(jù)此分析回答小題。
8. 表中X、Y的時間最可能為
A. 8:10、17:10 B. 8:05、17:15
C. 7:25、16:35 D. 8:15、17:25
9. 該地在北京(116°E,40°N)的( )
A. 東北 B. 西北
C. 正東 D. 正西
【答案】8. B 9. D
【解析】
本題考查地球運動和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判定方位。
【8題詳解】
春分、秋分日時全球各地地方時6點日出,該地日出時北京時間為6:40,地方時比北京時間晚40分鐘,經(jīng)度在東經(jīng)110度。夏至?xí)r該地晝長為14小時50分,夜長為9時10分,夏至?xí)r的夜長為冬至?xí)r的晝長,夏至日時當(dāng)?shù)貢r間7:25日出,折合北京時間為8:05,當(dāng)?shù)貢r間16:35日落,折合北京時間為17:15 ,故B符合題意,A、C、D錯誤。
【9題詳解】
根據(jù)春分日正午太陽高度為50°,可知當(dāng)?shù)鼐暥葹楸本?0度,又根據(jù)當(dāng)?shù)貢r間比北京時間晚40分鐘,經(jīng)度位于東經(jīng)120度以西10度,即東經(jīng)110度,所以該地位于北京的正西,故D正確,A、B、C錯誤。
家住合肥市(32°N,117°E)的王先生準(zhǔn)備在小區(qū)停車場租一個車位,停車場位置及車位分布如下圖(下圖)所示。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0. 為了避免汽車被長時間陽光曬,最好租的車位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戊
11. 王先生傍晚6:30下班回家,發(fā)現(xiàn)車位上仍然有陽光,車影子落在車位是( )
A. 甲 B. 丙 C. 丁 D. 己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題詳解】
根據(jù)緯度,合肥位于北溫帶,太陽位于南部天空。根據(jù)指向標(biāo),2號樓北側(cè)是陰面。結(jié)合正午太陽高度,甲乙丙三地夏季仍光曬少,丁戊己光曬多,D錯。一日之間,甲丙光曬多,乙光曬少,A、C錯。為了避免汽車被長時間陽光曬,最好租的車位是乙,B對。
【11題詳解】
結(jié)合上題分析,王先生選擇的車位是乙車位。傍晚6:30下班回家,即18:30,車位上仍然有陽光,說明日落18點后,是夏季,日落西北方向。此時車影子朝向東南方向,結(jié)合指向標(biāo),車影子落在的車位是甲,A對。B、C、D錯。
下圖為我國西北干旱區(qū)某山地山脊線圖,圖中的等高距為100 m,M1與M2的海拔均為3500 m。
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2. 甲地與乙地的高差可能是
A. 90m B. 100m
C. 200m D. 280m
13. 該山地的基帶可能是
A. 云杉林帶
B. 溫帶荒漠帶
C. 山地荒漠草原帶
D. 高山草甸帶
【答案】12. C 13. B
【解析】
【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異形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及高差的計算。
【12題詳解】
M1海拔為3500m,全圖等高距為100m,且甲位于M1與山峰之間,則M1與甲之間的等高線海拔應(yīng)為3600m。又因甲比山峰海拔低,則可判斷甲地海拔范圍為3600m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