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冰川侵蝕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蝕平原、冰蝕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國芬蘭)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緯度地區(qū)(例:挪威峽灣、中歐—東歐平原)沉積
作用冰川沉積雜亂堆積,形成冰磧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緯度地區(qū)沉積作用流水沉積形成沖積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沖積平原(中下游)顆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積,顆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積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黃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風力沉積形成沙丘(靜止沙丘、移動沙丘)和沙漠邊緣的黃土堆積干旱內陸及鄰近地區(qū)(例:塔克拉瑪干沙漠、黃土高原的黃土)海浪沉積形成沙灘海岸地貌濱海地帶固結成巖作用形成沉積巖普遍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0. 從成因上看,山地M屬于:(      A. 斷層形成的斷塊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皺山C. 背斜形成的褶皺山 D. 巖漿噴發(fā)形成的火山11.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圖所示不同的是:(      A. 廬山 B. 喜馬拉雅山 C. 華山 D. 泰山【答案】10. A    11. B【解析】10題詳解】讀圖可知,山地M位于巖層斷裂上升的位置,圖中山地M為斷層形成的斷塊山,A對。11題詳解】廬山、喜馬拉雅山、華山、泰山等山地中,廬山、華山、泰山均為斷塊山,只有喜馬拉雅山為褶皺山,B對。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據(jù)此回答下面各題。 12. 圖中B、D代表的巖石分別是(       A 侵入型巖漿巖、沉積巖 B. 沉積巖、侵入型巖漿巖C. 變質巖、噴出型巖漿巖 D. 沉積巖、變質巖13.圖中②表示的是(        A. 外力作用 B. 變質作用 C. 冷卻凝固 D. 重熔再生【答案】12. A    13. B【解析】試題分析:12題詳解】根據(jù)圖中的信息判斷:A表示來自地幔的巖漿,巖漿噴出地表后會形成噴出巖E;而巖漿如果侵入地下則形成侵入型巖漿巖B;沉積物經固結成巖作用后會形成沉積巖D;沉積巖又會經外力作用形成沉積物。故選A。13題詳解】結合上題分析,C表示變質巖;則表示各類巖石轉變成變質巖的過程為變質作用。故選B考點:本題考查地質循環(huán)和讀圖綜合分析能力。點評:本題難度較低,學生只要掌握三大類巖石與巖漿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并能結合形成三大類巖石的地質作用判斷即可。讀圖“澳大利亞自然帶分布圖”,回答下列各題。14. 和①自然帶的形成無關的因素是A. 暖流 B. 山脈迎風坡 C. 大氣環(huán)流 D. 寒流15. ⑤處自然帶的名稱是A.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B.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C. 熱帶稀樹草原帶 D. 溫帶草原帶16. 自然帶①1→③→②體現(xiàn)的自然帶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是A. 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B. 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 D. 陸地環(huán)境的整體性【答案】14. D    15. B    16. B【解析】本題以“澳大利亞自然帶分布圖”為背景,考查自然帶形成因素,自然帶的判讀及地域分異規(guī)律等基本知識的應用。14題詳解】本題考查影響自然帶形成的因素,結合圖示信息進行分析,①地由于受東澳大利亞暖流影響,增溫增濕;位于東南信風(大氣環(huán)流)迎風坡,多降水,故形成熱帶雨林氣候,與寒流無關,故本題答案為D。15題詳解】讀圖可知,⑤地位于澳大利亞西南部,被西風帶與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對應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B正確。16題詳解】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①--②,自然帶分別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和熱帶沙漠帶。三地位于相近緯度,海拔差異不大,距離海洋遠近的差異導致三地水分條件差異,形成不同自然帶,即其體現(xiàn)了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故選B。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它縱貫于澳大利亞的東北沿海,珊瑚礁是一代代的珊瑚蟲死后留下遺骸,年復一年堆積而成。專家指出如果大堡礁水溫上升1℃,珊瑚蟲將全部死亡。據(jù)此完成下列各題。17. 按照成因劃分,珊瑚礁屬于A. 沉積巖 B. 侵入巖 C. 噴出巖 D. 變質巖18.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該島礁將A. 生長速度加快 B. 形成速度先增加后減慢C. 向深海海域擴展 D. 與澳大利亞大陸相連【答案】17. A    18. B【解析】本題考查珊瑚礁的成因及全球氣候變化對區(qū)域環(huán)境的影響。17題詳解】本題考查珊瑚礁的成因,結合材料珊瑚礁是一代代的珊瑚蟲死后留下遺骸,年復一年堆積而成,體現(xiàn)的沉積作用,故屬于沉積巖。故選A。18題詳解】本題考查全球氣候變暖對島礁的影響,結合材料專家指出如果大堡礁水溫上升1,珊瑚蟲將全部死亡。初期由于氣溫升高,大量珊瑚蟲死亡,該島礁會迅速增加,后期由于珊瑚蟲死亡后,島礁形成的速度減慢,故選B。 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藝術,2009年9月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剪紙表現(xiàn)的內容豐富多彩,反映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習俗和風情等,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圖是一幀剪紙作品。據(jù)此完成下列各題。19. 圖示剪紙所反映的景觀主要分布于我國A. 四川盆地 B. 華北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長江三角洲20. 形成這種景觀特征的自然條件有A. 溝壑縱橫,降水集中 B. 地勢低平,降水豐沛C. 地形封閉,排水不暢 D. 山河相間,降水均勻【答案】19. D    20. B【解析】19題詳解】讀圖分析可知,圖示景觀以小橋、流水為主,反映的是江南水鄉(xiāng)的景觀,對應的是長三角區(qū)域,故選D。20題詳解】江南水鄉(xiāng)的形成主要與區(qū)域的地形和氣候相關,長三角地區(qū)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較緩,分叉較多,因此河道密集,傳統(tǒng)出行方式為船,故選B。【點睛】江南水鄉(xiāng)所處的長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網地區(qū),氣候溫和,季節(jié)分明,雨量充沛,因此形成了以水運為主的交通體系。居民的生產生活依賴著水,這種自然的環(huán)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極富韻味的江南水鄉(xiāng)民居的風貌與特色。第Ⅱ卷(綜合題)21.讀圖,回答問題。(1)若圖示的是熱力環(huán)流,則近地面甲、乙兩處氣壓較高的是________處。(2)若圖示的是以副極地海區(qū)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則該環(huán)流位于______半球。洋流③按性質屬于________流(填寒、暖)。(3)若圖示的是海洋與陸地之間的水循環(huán),則②表示________環(huán)節(jié),④表示________環(huán)節(jié)。(4)若圖示的是地質循環(huán),且甲表示沉積巖,乙表示巖漿,則①表示________作用。【答案】    (1).     (2).     (3).     (4). (地表和地下)徑流    (5). 水汽輸送    (6). 外力【解析】【分析】一個循環(huán)圖串聯(lián)了熱力環(huán)流、大洋環(huán)流、水循環(huán)、地質循環(huán),必須搞清楚每個循環(huán)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詳解】(1)乙處溫度高,氣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氣壓,甲處溫度低,氣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氣壓,近地面氣流從高氣壓流向低氣壓,故甲氣壓較高。(2)逆時針大洋環(huán)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緯度或南半球中低緯度,若圖示的是以副極地海區(qū)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則該環(huán)流位于北半球。①由高緯度流向低緯度為寒流、③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為暖流。(3)海洋表面蒸發(fā)形成的水汽,隨著氣流運動被輸送到陸地上空,在一定條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或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兩者匯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這種循環(huán)運動被稱為海陸間水循環(huán)。故①為大氣降水、②(地表和地下)徑流、③為蒸發(fā)、④為水汽輸送。(4)甲為沉積巖,形成沉積巖的是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故箭頭①為外力作用。22.讀“我國部分地區(qū)春季某時天氣系統(tǒng)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甲、乙兩處,________為高氣壓中心,按天氣系統(tǒng)的氣流狀況劃分屬于________,圖中乙處中心垂直方向氣流運動狀況為_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2)甲、乙兩氣壓中心控制地區(qū),氣溫日較差較大的是___________。(3)圖中①②兩條鋒線中,冷鋒是____。鋒線旁陰影為雨區(qū),A雨區(qū)在鋒_____(填“前”或“后”),B雨區(qū)在鋒______(填“前”或“后”)。(4)圖中兩城市氣溫較高的是____________;此時長春刮_____________風。【答案】    (1).     (2). 反氣旋    (3). 上升    (4).     (5).     (6).     (7).     (8). 長春    (9). 偏南風(南風、西南風)【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等壓線的判讀以及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中的鋒面系統(tǒng)的知識點。【詳解】(1)圖中,甲地等壓線閉合且中心數(shù)值大于邊緣數(shù)值,為高壓中心,乙地等壓線閉合且中心數(shù)值低于邊緣數(shù)值,為低壓中心;氣旋是中心氣壓低、四周氣壓高的大氣水平渦旋,盛行上升氣流,反氣旋是中心氣壓高、四周氣壓低的大氣水平渦旋,盛行下沉氣流;甲地為高壓中心,屬于反氣旋,乙處為低壓中心,屬于氣旋,所以乙處中心垂直方向氣流運動的狀況為上升。(2)圖中甲地為高壓中心,氣流下沉,白天天氣晴朗,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氣溫高;而夜晚云量少,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差,氣溫低。所以甲地氣溫日較差較大。(3)由圖可知,乙為北半球低壓中心,氣流的運動方向應為逆時針輻合。①處位于氣旋的左側,氣流運動方向為高緯向低緯,故形成冷鋒,冷鋒雨區(qū)主要在鋒后;②處位于氣旋的右側,氣流運動方向為低緯向高緯,故形成暖鋒,暖鋒雨區(qū)在鋒前。4)由圖可知,長春處于暖鋒過境后,此時暖氣團占據(jù)了原來冷氣團的位置,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而哈爾濱仍處于暖鋒過境前,此時受冷氣團控制,氣溫低,氣壓高,所以氣溫較高的是長春。長春刮的是偏南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為由東南向西北,然后向右偏轉30°-45°)。 23.自然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氣壓帶與風帶模式圖”、“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與“自然帶分布模式圖”之間的對應關系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的           性。(2)在“氣壓帶與風帶模式圖”中甲地位于         (風帶),請在圖上相應的位置用箭頭畫出該風帶的風向。 (3)A地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是              ,對應的自然帶①是     帶。(4)從“氣壓帶與風帶模式圖”上可以看出,D地在            的控制下形成           氣候,與之對應的⑤地的自然帶是            帶。(5)在“自然帶分布模式圖”中,自然帶①②③④的變化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地域分異規(guī)律中         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        為基礎的。自然帶⑤⑥⑦⑧的變化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地域分異規(guī)律中的                  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       為基礎的。【答案】(1)整體(2)西風帶  (西南風,風向見解析)      (3)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雨林(4)西風帶   溫帶海洋性  落葉闊葉林(5)從赤道到兩極  熱量  從沿海到內陸  水分【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詳解】1)三個模式圖的對應關系說明了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關系,即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特征。2)根據(jù)兩側氣壓帶可知甲地位于西風帶,北半球西風帶為西南風。3A地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自然帶為熱帶雨林帶。4)結合圖示可知,D地位于西風帶的控制下,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對應的自然帶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5)自然帶①②③④呈東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變化體現(xiàn)了由赤道向南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是由熱量為基礎的;⑤⑥⑧呈南北方向延伸,東西方向更替,其變化體現(xiàn)了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是以水分為基礎的。  

英語朗讀寶
相關資料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月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