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人教版必修1、2,選擇性必修1、2。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 細胞色素是一類重要的血紅素蛋白,包括細胞色素a、b、c等,其廣泛參與細胞的電子傳遞和氧化還原反應。它們在能量代謝、藥物代謝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 細胞色素之間存在差異的根本原因在于氨基酸的種類、數量不同
B. 細胞色素的組成元素中含有C、H、O、N、Fe等
C. 合成細胞色素a的場所是核糖體
D. 不同的細胞色素形成時的脫水縮合方式相同
【答案】A
【分析】蛋白質結構多樣性導致蛋白質功能多樣性,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直接原因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及肽鏈的盤曲、折疊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間結構不同,根本原因是遺傳物質多種多樣。
【詳解】A、細胞色素之間存在差異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樣性,直接原因是氨基酸的種類、數量、排列順序及肽鏈的空間結構不同,A錯誤;
B、由題可知細胞色素是一類血紅素蛋白,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元素有C、H、O、N,血紅素中含Fe元素,所以細胞色素的組成元素中含有C、H、O、N、Fe等,B正確;
C、細胞色素a是蛋白質,蛋白質的合成場所是核糖體,C正確;
D、不同的細胞色素都是通過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的,脫水縮合方式相同,都是一個氨基酸的氨基與另一個氨基酸的羧基脫去一分子水形成肽鍵,D正確。
故選A。
2. GS28是一種能夠定位高爾基體的蛋白質,其能將分泌蛋白從內質網運輸到高爾基體進行進一步加工。用含3H標記的亮氨酸培養(yǎng)GS28缺失突變體小鼠的胰腺細胞,放射性主要集中分布在細胞的( )
A. 細胞膜B. 中心體C. 高爾基體D. 內質網
【答案】D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過程:核糖體合成蛋白質→內質網進行初加工→內質網“出芽”形成囊泡→高爾基體進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質→高爾基體“出芽”形成囊泡→細胞膜,整個過程還需要線粒體提供能量。
【詳解】AC、因為GS28缺失,分泌蛋白不能運輸到高爾基體,也不能運輸到細胞膜,所以放射性不會主要集中在高爾基體或細胞膜,AC錯誤;
B、中心體與細胞有絲分裂有關,與分泌蛋白的運輸和加工無關,不會出現放射性集中,B錯誤;
D、分泌蛋白合成后首先在內質網,又因無法運輸出去,所以放射性主要集中分布在細胞的內質網,D正確。
故選D。
3. 茶樹根細胞質膜上的硫酸鹽轉運蛋白負責將硫酸鹽從外界環(huán)境中轉運到植物細胞內。當土壤中存在硒酸鹽時,硫酸鹽轉運蛋白會將硒酸鹽一同轉運到根細胞內。吸收的大部分硒會與細胞內的蛋白質結合,形成硒蛋白。硒蛋白形成后,有一部分會被轉移到細胞壁中進行儲存。據此推測,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 硫酸鹽轉運蛋白對硫酸鹽和硒酸鹽的轉運具有特異性
B. 硒蛋白轉移至細胞壁中可避免硒的過量積累對細胞造成毒害
C. 硒蛋白通過主動運輸轉移到細胞壁中進行儲存
D. 硫酸鹽和硒酸鹽均以離子的形式被茶樹根細胞吸收
【答案】C
【分析】根細胞從土壤吸收無機鹽離子的方式主要是主動運輸,該運輸方式的特點是: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 側,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
【詳解】A、從題干可知,茶樹根細胞質膜上特定的硫酸鹽轉運蛋白負責將硫酸鹽從外界環(huán)境轉運到植物細胞內,且當土壤中有硒酸鹽時,該轉運蛋白會將硒酸鹽一同轉運到根細胞內,說明這種轉運蛋白能識別并轉運硫酸鹽和硒酸鹽,對它們的轉運具有特異性,A正確;
B、由于吸收的大部分硒會與細胞內蛋白質結合形成硒蛋白,部分硒蛋白轉移到細胞壁儲存,這樣可以避免細胞內硒過量積累,從而避免對細胞造成毒害,B正確;
C、細胞壁是全透性的,物質進出細胞壁不需要通過主動運輸,C錯誤;
D、題干提到硫酸鹽轉運蛋白會將硒酸鹽一同轉運到根細胞內,結合常識可知硫酸鹽和硒酸鹽均以離子形式被茶樹根細胞吸收,D正確。
故選C。
4. ATP在生命活動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下列生命活動中不會消耗ATP的是( )
A. 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B. 漿細胞分泌抗體
C. 吞噬細胞吞噬病原體D. 腎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水分
【答案】D
【分析】ATP是驅動細胞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細胞中絕大多數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動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如大腦思考、電鰻發(fā)電和物質的主動運輸都需要消耗ATP。
【詳解】A、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是主動運輸過程,主動運輸需要載體蛋白協助,并且消耗能量(ATP),所以該過程會消耗ATP,A錯誤;
B、漿細胞分泌抗體屬于胞吐過程,胞吐過程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ATP提供,所以該過程會消耗ATP,B錯誤;
C、吞噬細胞吞噬病原體屬于胞吞過程,胞吞過程同樣需要消耗能量,能量來自ATP,所以該過程會消耗ATP,C錯誤;
D、腎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水分是通過自由擴散或協助擴散的方式進行的,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都屬于被動運輸,不需要消耗能量(ATP),D正確。
故選D。
5. SCD-1基因編碼的SCD-1酶(一種蛋白質分子)能催化飽和脂肪酸去飽和生成單不飽和脂肪酸。這些單不飽和脂肪酸是合成磷脂、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等脂質的關鍵底物。SCD-1基因缺失會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SCD-1基因表達程度降低可能會使細胞膜的流動性和物質跨膜運輸受到影響
B. 若將SCD-1 基因中的A/T堿基對替換為C/G堿基對,則(A+C)/(T+G)的值會發(fā)生改變
C. 研發(fā)SCD-1酶的抑制劑可能對高血糖具有緩解作用,是治療糖尿病的一種有效思路
D. SCD-1酶能降低飽和脂肪酸去飽和生成單不飽和脂肪酸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
【答案】B
【分析】(1)脂質分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和維生素D,與糖類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氫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時產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儲能物質,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膽固醇是動物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也參與脂質在血液中的運輸。
(2)酶作用的實質是降低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
【詳解】A、題干信息:SCD-1基因編碼的SCD-1酶(一種蛋白質分子)能催化飽和脂肪酸去飽和生成單不飽和脂肪酸,這些單不飽和脂肪酸是合成磷脂、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等脂質的關鍵底物;可見SCD-1基因表達程度降低可能會使細胞膜的流動性和物質跨膜運輸受到影響,A正確;
B、由于A=T、G=C,若將SCD-1 基因中的A/T堿基對替換為C/G堿基對,則(A+C)/(T+G)的值不會發(fā)生改變,B錯誤;
C、SCD-1基因缺失會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故研發(fā)SCD-1酶的抑制劑可能對高血糖具有緩解作用,是治療糖尿病的一種有效思路,C正確;
D、酶作用的實質是降低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SCD-1酶能降低飽和脂肪酸去飽和生成單不飽和脂肪酸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D正確。
故選B。
6. 經常被母親舔舐的幼鼠性情更好。研究表明,舔舐會使NR3C1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該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降低體內應激激素(皮質醇)的濃度,從而使小鼠能夠更好地應對壓力。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NR3C1基因甲基化后,其遺傳信息發(fā)生了改變
B. NR3C1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該基因表達的蛋白質減少
C. 由舔舐引起的小鼠性狀改變一般不能遺傳給后代
D. 促進小鼠NR3C1基因的表達,可使小鼠性情更好
【答案】D
【分析】表觀遺傳是指DNA序列不發(fā)生變化,但基因的表達卻發(fā)生了可遺傳的改變,即基因型未發(fā)生變化而表現型卻發(fā)生了改變,如DNA的甲基化。
【詳解】A、DNA甲基化修飾屬于表觀遺傳,表觀遺傳是指DNA序列不發(fā)生變化,但基因的表達卻發(fā)生了可遺傳的改變,A錯誤;
B、NR3C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降低通常與基因表達增加相關,即低甲基化可能導致更多的NR3C1基因表達,B錯誤;
C、DNA甲基化修飾屬于表觀遺傳,可以遺傳給后代,但并不是都能夠遺傳給后代,如體細胞DNA甲基化不能遺傳給后代,C錯誤;
D、NR3C1基因的表達與皮質醇水平相關,增加該基因表達可能會幫助小鼠更好地應對壓力,D正確。
故選D。
7. 某種昆蟲的體色綠色對灰色為顯性,受到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S/s的控制。某地區(qū)積極開展植樹種草治理土地荒漠化工作,科研人員統計了該昆蟲種群在治理期間的體色變化,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該昆蟲種群所有個體含有的基因S和基因s構成了種群的基因庫
B. 該種昆蟲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在自然選擇作用下的定向改變
C. 結果表明植樹種草會促進該種昆蟲基因S頻率的升高
D. 自然選擇對該種昆蟲的作用是直接通過選擇體色來實現的
【答案】A
【分析】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A、該昆蟲種群所有個體含有的所有基因構成了種群的基因庫,A錯誤;
B、該種昆蟲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在自然選擇作用下的定向改變,即昆蟲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改變的過程,B正確;
C、實驗結果表明植樹種草會促進該種昆蟲基因S頻率的升高,C正確;
D、自然選擇對該種昆蟲的作用是直接通過選擇體色來實現的,即自然選擇對基因的選擇是通過對表型的選擇實現的,D正確。
故選A。
8.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該病主要表現為患者逐漸喪失記憶和語言功能及計算推理等思維能力,情緒不穩(wěn)定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語言、學習、記憶和情緒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
B. 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位于大腦的左半球
C. 刺激大腦皮層中央前回頂部可以引起下肢的運動
D. 腦對自主神經系統具有調控作用
【答案】A
【分析】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都屬于腦的高級功能。學習是神經系統不斷地接受刺激,獲得新的行為、習慣和積累經驗的過程;記憶是將已獲信息進行貯存和再現的過程。
【詳解】A、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而學習、記憶和情緒并非人腦特有的,動物也有一定的學習、記憶和情緒表現,A錯誤;
B、大多數人的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位于大腦的左半球,這是符合科學事實的,B正確;
C、大腦皮層中央前回代表區(qū)的位置與軀體各部分的關系是倒置的,刺激大腦皮層中央前回的頂部可以引起下肢的運動,C正確;
D、腦對自主神經系統具有調控作用,自主神經系統也受大腦皮層等高級中樞的控制,D正確。
故選A。
9. 甲狀腺球蛋白是甲狀腺激素合成過程中重要的前體蛋白,主要存在于甲狀腺中。橋本甲狀腺炎患者體內通常具有高水平的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TGAb攻擊甲狀腺組織,導致慢性炎癥,最終可能引起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甲狀腺激素分泌少。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橋本甲狀腺炎是一種過敏反應,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B. TGAb是由漿細胞產生的,其與甲狀腺球蛋白的結合具有特異性
C. 甲減患者體內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水平偏低
D. 甲減患者可能具有代謝亢進、焦慮、食欲增加和體重下降等癥狀
【答案】B
【分析】甲狀腺激素的分泌調節(jié)過程:下丘腦可以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垂體,促進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作用于甲狀腺,促進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增加;當血液中甲狀腺激素含量過多時,通過負反饋調節(jié)影響下丘腦和垂體的分泌,使二者的分泌減少。
【詳解】A、橋本甲狀腺炎是自身免疫病,并非過敏反應。過敏反應是已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觸相同的抗原時所發(fā)生的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而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統將自身物質當作外來異物進行攻擊而引起的疾病,A錯誤;
B、抗體是由漿細胞產生的,一種漿細胞只能產生一種特異性抗體,所以TGAb與甲狀腺球蛋白的結合具有特異性,B正確;
C、甲減患者甲狀腺激素分泌少,對下丘腦和垂體的負反饋調節(jié)作用減弱,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水平會偏高,C錯誤;
D、甲狀腺激素能促進新陳代謝,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甲減患者甲狀腺激素分泌少,會出現代謝減慢、食欲不振等癥狀,而不是代謝亢進、焦慮、食欲增加和體重下降等甲亢癥狀,D錯誤。
故選B。
10.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的癥狀包括發(fā)熱、寒戰(zhàn)、咳嗽、喉嚨痛、流鼻涕等。在初次感染流感病毒后,機體內相關的部分物質及細胞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機體清除流感病毒的過程體現了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
B. 圖中結果表明流感病毒會引起機體產生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
C. 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化離不開靶細胞、輔助性T細胞等的參與
D. 在感染的前3天可通過抗體檢測來確定是否為流感病毒感染
【答案】D
【分析】(1)免疫系統的基本功能:①免疫防御:機體排除外來抗原性異物的一種免疫防護作用。這是免疫系統最基本的功能。該功能正常時,機體能抵抗病原體的入侵;異常時,免疫反應過強、過弱或缺失,可能會導致組織損傷或易被病原體感染等問題。②免疫自穩(wěn):指機體清除衰老或損傷的細胞,進行自身調節(jié),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功能。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對自身的抗原物質不產生免疫反應;若該功能異常,則容易發(fā)生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監(jiān)視:指機體識別和清除突變的細胞,防止腫瘤的發(fā)生。機體內的細胞因物理、化學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發(fā)生癌變,這是體內最危險的“敵人”。機體免疫功能正常時,可識別這些突變的腫瘤細胞,然后調動一切免疫因素將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調,機體會有腫瘤發(fā)生或持續(xù)的病毒感染;
(2)細胞免疫: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到被感染的宿主細胞后,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和靶細胞接觸,將靶細胞裂解。
【詳解】A、機體清除流感病毒的過程體現了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這是免疫系統最基本的功能,用于抵御病原體的入侵,A正確;
B、圖中有抗體和細胞毒性T細胞參與作戰(zhàn),故結果表明流感病毒會引起機體產生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B正確;
C、在細胞免疫過程中,需要靶細胞(表面信號分子發(fā)生變化)、輔助性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等使細胞毒性T細胞活化,使其增殖分化為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T細胞,C正確;
D、據圖可知,感染的前3天幾乎沒有抗體產生,故不能通過抗體檢測來確定是否為流感病毒感染,D錯誤。
故選D。
11. 甜瓜不耐儲藏,容易軟化、腐爛。實驗人員用物質L處理甜瓜后,檢測甜瓜果實中的乙烯含量,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該實驗探究的是不同濃度的物質L對甜瓜果實儲藏的影響
B. 本實驗中兩組的溫度、濕度、儲藏時間和氧氣含量相同,均是無關變量
C. 物質L 能夠抑制甜瓜乙烯的合成,從而使得甜瓜不會成熟腐爛
D. 在第3~6天,對照組甜瓜的成熟度迅速增加,第6天后可能容易軟化、腐爛
【答案】D
【分析】乙烯是植物內源激素,能夠促進果實的成熟。在果實成熟過程中,乙烯的含量增加,進一步促進有機物質的轉化,加速成熟過程。乙烯能夠促進葉片和果實的脫落,解除休眠狀態(tài)。例如,乙烯處理可以解除種子的休眠狀態(tài),促進萌芽。
【詳解】A、分析題圖可知,自變量是是否用物質L處理、不同儲藏時間,因變量是乙烯相對含量,故該實驗探究的是與不采用物質L處理相比,不同儲藏時間下,采用物質L處理對甜瓜果實儲藏的影響,A錯誤;
B、儲藏時間設置了5個梯度時間,是自變量,B錯誤;
C、根據圖表,物質L的作用是處理甜瓜以降低乙烯含量,不能確定是抑制甜瓜乙烯的合成,從而延緩成熟和腐爛,C錯誤;
D、在第3~6天,對照組甜瓜的乙烯相對含量迅速增加,根據乙烯的作用,果實在成熟過程中會逐漸軟化,特別是在儲藏的后期,第6天后可能容易軟化、腐爛,D正確。
故選D。
12. 珍稀瀕危植物廟臺槭為落葉喬木,科研人員調查了某散生在總面積約17000m2的落葉闊葉林中的廟臺槭天然種群,該種群的年齡結構如圖所示。幼苗和幼樹均屬于幼年階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注:樹齡用胸徑表示,幼苗胸徑
這是一份遼寧省縣級重點高中協作體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末考試生物試卷(含答案),共5頁。
這是一份遼寧省撫順市省重點高中六校協作體2024-2025學年高三(上)期末考試(二模)生物試卷(解析版),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遼寧省縣域重點高中協作體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PDF版含答案,共9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