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選題
1. 楊桃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zhì)、胡蘿卜素、糖類、氨基酸等物質(zhì)及鈣、磷、鐵等元素,適量食用有助于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下列關于楊桃果肉細胞內(nèi)物質(zhì)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內(nèi)的理化性質(zhì)會影響蛋白質(zhì)的空間結構
B.細胞中的無機鹽可參與細胞構建,水不參與
C.脂肪與糖原都是果肉細胞內(nèi)儲存能量的物質(zhì)
D.果肉細胞有氧呼吸過程不消耗水,但產(chǎn)生水
2. 2025年2月,浙江大學的研究揭示了一條觸發(fā)核糖體自噬的信號通路:在饑餓條件下,被激活的蛋白激酶Atg1通過磷酸化Rpl12,促進其與選擇性自噬適配蛋白Atg11的結合,從而觸發(fā)核糖體自噬。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真核生物中,核糖體的形成與核仁相關
B.核糖體均游離于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合成蛋白質(zhì)
C.細胞可通過溶酶體清除功能異常的核糖體
D.激活Atg1有利于觸發(fā)核糖體進入溶酶體
3. 某同學將活的黑藻葉肉細胞浸潤在0.3g·mL-1的蔗糖溶液中,在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其正處于如圖所示狀態(tài)。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a(chǎn)處不屬于原生質(zhì)層,b處屬于原生質(zhì)層
B.水分子主要通過水通道蛋白進出葉肉細胞
C.在實驗過程中,b處的吸水能力逐漸增強
D.該實驗應該在低倍鏡下觀察質(zhì)壁分離現(xiàn)象
4. 為探究金屬離子對纖維素酶活性的影響,某研究小組將無機鹽與酶以不同比例均勻混合,測定酶活力(見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注:U/g為酶活力單位,值越大代表活性越高。
A.實驗的自變量僅為不同種類的無機鹽
B.該纖維素酶的催化活性依賴于Cl-
C.實驗應在該酶的最適溫度下進行
D.Cu2+促進了該纖維素酶的催化活性
5. 細胞的生命歷程是一個復雜而有序的過程,這些過程確保了生物體的生長、發(fā)育和繁殖。關于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分化過程中,細胞內(nèi)的遺傳物質(zhì)不發(fā)生變化
B.細胞凋亡過程中,細胞膜破裂,內(nèi)容物會釋放出來
C.衰老時細胞內(nèi)多種酶活性降低,細胞核體積變小
D.線粒體中的端粒會隨著細胞分裂次數(shù)增多而變短
6. 生物學中科研成果的形成離不開正確的科學方法,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采用差速離心法分離細胞器時,離心速率逐步降低,細胞核最后被分離出
B.魯賓和卡門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證明了光合作用釋放的O2中的O來自H2O
C.孟德爾、薩頓和摩爾根都采用了“假說—演繹法”對生物遺傳規(guī)律進行探究
D.豌豆雜交實驗中,孟德爾設計測交實驗并預測結果是對假說的演繹過程
7. 下列有關孟德爾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獲得成功的原因中,敘述錯誤的是( )
A.自然條件下豌豆是異花傳粉植物
B.自然條件下豌豆是閉花授粉植物
C.豌豆易于進行人工雜交實驗
D.豌豆的植株之間有易于區(qū)分的性狀
8. 已知羊的毛色由一對常染色體上的基因A/a控制。某牧民讓兩只白色羊交配,后代中出現(xiàn)一只黑色小羊。要判斷一只白色公羊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有如圖所示的兩種方案,已知方案一中母羊的基因型為Aa,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A.②為全為白色
B.③為黑色∶白色=3∶1
C.若④為aa,則⑤為全為白色
D.若④為aa,則⑥為黑色∶白色=1∶1
9. 某學習小組利用圍棋黑白棋子和黑布袋進行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從兩個黑布袋分別抓取棋子后記錄棋子顏色組合。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實驗“容器”選黑布袋比選燒杯更好
B.每個黑布袋中黑棋數(shù)量和白棋數(shù)量可以不相等
C.每次抓取并記錄后,需將抓取的棋子放回“容器”
D.重復抓取 100次后,出現(xiàn)黑黑組合的概率約為25%
10. 孟德爾在兩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中,用純種黃色圓粒豌豆(YYRR)和純種綠色皺粒豌豆(yyrr)雜交獲得F1,F(xiàn)1自交得F2。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F1產(chǎn)生配子的過程中,因遺傳因子自由組合F2出現(xiàn)圓粒和皺粒
B.F1產(chǎn)生基因型為Yr的雌配子和基因型為Yr的雄配子的數(shù)量之比為1∶1
C.F2中出現(xiàn)重組類型性狀的豌豆所占的比例為5/8
D.從F2的綠色圓粒植株中任取兩株,這兩株基因型不同的概率為4/9
11. 杜洛克豬毛色受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毛色對應的基因組成如下表所示。已知兩頭純合的棕毛豬雜交得到的F1均表現(xiàn)為紅毛,F(xiàn)1隨機交配產(chǎn)生F2。現(xiàn)篩選出F2所有紅毛個體自由交配,后代出現(xiàn)的性狀分離比為( )
A.64∶16∶1B.25∶10∶1
C.9∶6∶1D.1∶2∶1
12. 某種小鼠的短尾和長尾由位于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G/g控制,控制短尾的基因G在雌性個體中不表達。已知各類型個體的生存和繁殖力相同。隨機選取一只長尾雌鼠與一只短尾雄鼠交配,F(xiàn)1雌鼠全為長尾,雄鼠全為短尾。只考慮該對相對性狀及相關基因,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親本的組合方式有兩種
B.F1中只出現(xiàn)一種基因型
C.F1自由交配,F(xiàn)2不可能出現(xiàn)長尾∶短尾=1∶1
D.F1自由交配,F(xiàn)2雄鼠中短尾個體可能占15/16
13. 下圖中,①~④是某高等動物(2n)的細胞分裂圖,圖中只表示出部分染色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②③代表的細胞分裂時期有可能出現(xiàn)在一個細胞周期中
B.細胞②是次級卵母細胞,其細胞中有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C.細胞③和細胞④的染色單體數(shù)相同,但同源染色體對數(shù)不同
D.細胞②中無同源染色體,細胞③因著絲粒分裂出現(xiàn)同源染色體
14. 下圖為某動物(2N)細胞增殖過程中不同時期核DNA、染色體和染色單體的數(shù)量關系圖,甲、乙、丙、丁、戊表示各種類型的細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中的細胞不一定都能進行受精作用
B.同源染色體的聯(lián)會發(fā)生在丁類型中
C.戊→丁過程中發(fā)生了著絲粒分裂
D.戊→乙過程中發(fā)生了同源染色體分離
15. 在生命的奧秘中,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共同譜寫著生命傳承與繁衍的華美篇章。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減數(shù)分裂前的間期進行著染色體的復制,染色體數(shù)加倍,DNA含量加倍
B.減數(shù)分裂Ⅰ時著絲粒不分裂,而同源染色體分離,導致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
C.精子和卵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都是正常體細胞的一半
D.受精卵細胞質(zhì)中的遺傳物質(zhì)幾乎全部來自卵細胞
16. 圖1表示作物甲葉肉細胞中光合作用部分過程示意圖,其中光系統(tǒng)Ⅰ(PSⅠ)和光系統(tǒng)Ⅱ(PSⅡ)是由蛋白質(zhì)和光合色素組成的復合體,圖中虛線表示該生理過程中電子(e-)的傳遞過程?;卮鹣铝袉栴}:
(1)從能量轉化的角度分析,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即在光能驅(qū)動下,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再轉化為______中儲存的化學能,用于暗反應中的______過程。
(2)圖1中,H+的跨膜運輸方式有______。強光條件下,若植物吸收的光能超過光合作用的利用量,過剩的光能有時可導致植物光合作用強度下降,出現(xiàn)光抑制現(xiàn)象。光抑制導致光合作用強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提取綠葉中的色素實驗中,葉片研磨時加入碳酸鈣可以______,利用紙層析法分離PSⅠ和PSⅡ中含有的光合色素,濾紙條上最寬的色素帶呈現(xiàn)______色。
(4)為研究大棚作物光合作用強度與光照強度的關系,科研人員利用若干大小一致的密閉透明容器,給予相同生理狀態(tài)的大棚作物不同的光照強度進行實驗,測得容器內(nèi)CO2濃度的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
圖2中,光合作用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的點為______;D點時,若光照強度及其他條件不變,僅增加CO2濃度,短時間內(nèi)葉綠體中的C5含量會______。
17. 某二倍體雄性動物(2n=8)的基因型為AaBbDd,圖1是其體內(nèi)細胞進行分裂時細胞內(nèi)同源染色體對數(shù)的變化曲線;圖2是該動物體內(nèi)處于某分裂時期的一個細胞的部分染色體示意圖?;卮鹣铝袉栴}:
(1)圖1中,處于FG段的細胞名稱是______;CD段染色單體數(shù)是______。
(2)圖1中,相比于FG段,AB段不會出現(xiàn)的染色體行為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
(3)若該動物產(chǎn)生了基因組成為DdA的生殖細胞,不考慮基因突變和同源染色體互換,則另外3個生殖細胞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僅考慮基因D/d與A/a),則分裂異常發(fā)生在圖1中的______段;若該動物產(chǎn)生基因組成為DAA的配子,則分裂異常發(fā)生在圖1中的______段。
(4)圖2細胞處于圖1中的______段,基因A、a和基因______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只考慮圖2中的3對等位基因,該細胞分裂完成后最多產(chǎn)生______種基因型的生殖細胞。
非選擇題
18. 玉米是雌雄同株異花植物,是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玉米籽粒的甜和不甜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有一玉米植株甲,選取純合甜玉米品系乙進行雜交實驗得 ,結果如表?;卮鹣铝袉栴}:
雜交組合F?表型
雜交一:甲(♀)×乙(♂)1/2 甜、1/2 不甜
雜交二:甲(♂)×乙(♀)2/3 不甜、1/3 甜
(1)玉米雜交育種時的操作流程是_____(用簡單的文字和箭頭表示),據(jù)表可知_____為顯性性狀。
(2)出現(xiàn)兩個組合F?結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若遵循上述規(guī)律,將雜交一F?中的不甜玉米在自然狀態(tài)下單獨種植,則 的性狀表現(xiàn)及比例為_____。
(3)上述雜交實驗_____(填“一”或“二”)可以更好地解釋孟德爾的分離定律,請在方框中用遺傳圖解畫出得到的過程_____。
19. 某植物(2n)既可以自花傳粉,也可以異花授粉,其紅花對白花為顯性,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基因Y/y控制,紫莖對綠莖為顯性,由常染色體上的另一對基因G/g控制?;卮鹣铝袉栴}:
(1)若該種植物的一紅花紫莖植株自交,F(xiàn)1中紅花紫莖∶紅花綠莖∶白花紫莖∶白花綠莖=9∶3∶3∶1。F1中紅花紫莖有______種基因型,讓F1所有的白花紫莖自交,子代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______。
(2)若該種植物的一紅花紫莖植株自交,F(xiàn)1中紅花紫莖∶紅花綠莖∶白花紫莖∶白花綠莖=4∶2∶2∶1。
①根據(jù)實驗分析,基因Y/y與基因G/g的遺傳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F(xiàn)1出現(xiàn)異常比例的原因可能為______。
②若讓F1中紅花紫莖植株進行測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研究人員選取F1中所有的紅花綠莖和白花紫莖進行自由交配,子代紅花紫莖所占的比例為______。
(3)若該種植物的一株基因型為YyGg的紅花紫莖植株自交,F(xiàn)1中紅花紫莖∶紅花綠莖∶白花紫莖=2∶1∶1。請分析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0. 已知家兔毛色由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調(diào)控機制如圖),且存在上位效應:一對等位基因能掩蓋另一對非等位基因所控制的性狀。若基因A能掩蓋B/b所控制的性狀,稱為A顯性上位;若aa能掩蓋B/b所控制的性狀,稱為a隱性上位。回答下列問題:
(1)除題干所述上位情況外,家兔毛色遺傳還可能存在______兩種上位情況。
(2)若同時存在黑色和棕色物質(zhì),家兔毛色表現(xiàn)為野鼠灰色,出現(xiàn)該顏色說明家兔的毛色遺傳肯定不是______上位效應。
(3)為進一步確定家兔毛色的遺傳機制,研究人員選取野鼠灰色兔與基因型為aabb的白色兔雜交,F(xiàn)1全為野鼠灰色兔,F(xiàn)1隨機交配得到F2。
①若F2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則說明可能存在______上位;
②若F2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則說明可能存在______上位。
(4)經(jīng)實驗證實,控制家兔毛色的基因存在a隱性上位效應。上述實驗中F1野鼠灰兔與F2白兔雜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
一、單選題
答案:A
解析:細胞內(nèi)的理化性質(zhì),如溫度、pH等會影響蛋白質(zhì)的空間結構,進而影響其功能,A正確;細胞中的無機鹽可參與細胞構建,水也參與細胞構建,如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B錯誤;楊桃果肉細胞內(nèi)儲存能量的物質(zhì)主要是淀粉,脂肪一般不存在于植物果肉細胞中,糖原是動物細胞特有的儲能物質(zhì),C錯誤;果肉細胞有氧呼吸過程既消耗水(第二階段),也產(chǎn)生水(第三階段),D錯誤。
答案:B
解析:真核生物中,核仁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A正確;核糖體有的游離于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有的附著在內(nèi)質(zhì)網(wǎng)上,二者都能合成蛋白質(zhì),B錯誤;細胞可通過溶酶體清除功能異常的核糖體,這屬于細胞自噬過程,C正確;由題意可知,激活Atg1能促進Rpl12與Atg11的結合,從而觸發(fā)核糖體自噬,有利于觸發(fā)核糖體進入溶酶體被分解,D正確。
答案:D
解析:a處是外界溶液,不屬于原生質(zhì)層,b處是細胞質(zhì),屬于原生質(zhì)層,A正確;水分子主要通過水通道蛋白進出葉肉細胞,屬于協(xié)助擴散,B正確;在實驗過程中,細胞失水,b處的濃度逐漸增大,吸水能力逐漸增強,C正確;觀察質(zhì)壁分離現(xiàn)象時,應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觀察對象,再換用高倍鏡觀察,D錯誤。
答案:C
解析:實驗的自變量為無機鹽的種類和待測酶液與無機鹽的比例,A錯誤;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添加Cl-前后酶活力不變,說明該纖維素酶的催化活性不依賴于Cl-,B錯誤;探究酶活性的實驗,溫度屬于無關變量,應保持相同且適宜,所以實驗應在該酶的最適溫度下進行,C正確;由表格可知,Cu2+處理組的酶活力低于對照組,說明Cu2+抑制了該纖維素酶的催化活性,D錯誤。
答案:A
解析:細胞分化的實質(zhì)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細胞內(nèi)的遺傳物質(zhì)不發(fā)生變化,A正確;細胞凋亡過程中,細胞膜內(nèi)陷,將細胞分割成多個凋亡小體,內(nèi)容物不會釋放出來,B錯誤;衰老時細胞內(nèi)多種酶活性降低,細胞核體積增大,C錯誤;端粒是染色體兩端的特殊序列,線粒體中沒有端粒,D錯誤。
答案:D
解析:采用差速離心法分離細胞器時,離心速率逐步提高,細胞核先被分離出,A錯誤;魯賓和卡門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用18O分別標記H2O和CO2,證明了光合作用釋放的O2中的O來自H2O,B錯誤;孟德爾和摩爾根采用了“假說—演繹法”對生物遺傳規(guī)律進行探究,薩頓采用的是類比推理法,C錯誤;豌豆雜交實驗中,孟德爾設計測交實驗并預測結果是對假說的演繹過程,D正確。
答案:A
解析:自然條件下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授粉植物,A錯誤,B正確;豌豆花大,易于進行人工雜交實驗,C正確;豌豆的植株之間有易于區(qū)分的性狀,便于觀察和統(tǒng)計,D正確。
答案:B
解析:兩只白色羊交配,后代中出現(xiàn)一只黑色小羊,說明白色是顯性性狀,黑色是隱性性狀,親本白色羊的基因型均為Aa。方案一中,若親本公羊為純種(AA),與母羊(Aa)交配,后代②全為白色,A正確;若親本公羊為雜種(Aa),與母羊(Aa)交配,后代③白色∶黑色=3∶1,B錯誤;方案二中,若④為aa,說明親本公羊為雜種(Aa),與aa交配,后代⑥黑色∶白色=1∶1;若親本公羊為純種(AA),與aa交配,后代⑤全為白色,C、D正確。
答案:D
解析:實驗“容器”選黑布袋可以避免光對實驗結果的干擾,比選燒杯更好,A正確;每個黑布袋中黑棋數(shù)量和白棋數(shù)量可以不相等,但每個布袋中兩種棋子的數(shù)量比例要與相應基因的比例一致,B正確;每次抓取并記錄后,需將抓取的棋子放回“容器”,以保證每次抓取時兩種棋子的比例不變,C正確;重復抓取100次后,出現(xiàn)黑黑組合的概率約為1/4,但不一定是25%,D錯誤。
答案:D
解析:F1產(chǎn)生配子的過程中,因等位基因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導致F2出現(xiàn)不同的性狀組合,圓粒和皺粒是由等位基因R、r控制的,其分離發(fā)生在F1產(chǎn)生配子時,A錯誤;F1產(chǎn)生的雄配子數(shù)量遠遠多于雌配子數(shù)量,基因型為Yr的雌配子和基因型為Yr的雄配子的數(shù)量之比不是1∶1,B錯誤;F2中出現(xiàn)重組類型性狀(黃色皺粒和綠色圓粒)的豌豆所占的比例為3/8,C錯誤;F2的綠色圓粒植株(1/3yyRR、2/3yyRr)中任取兩株,這兩株基因型不同的概率為2×13×23=49,D正確。
答案:B
解析:兩頭純合的棕毛豬(AAbb×aaBB)雜交得到的F1均表現(xiàn)為紅毛(AaBb),F(xiàn)1隨機交配產(chǎn)生F2,F(xiàn)2中紅毛個體(A_B_)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BB∶AABb∶AaBB∶AaBb = 1∶2∶2∶4。F2所有紅毛個體自由交配,A的基因頻率為2/3,a的基因頻率為1/3,B的基因頻率為2/3,b的基因頻率為1/3。后代中紅毛(A_B_)的比例為23×23+23×13×2+13×13×4=2536,棕毛(A_bb + aaB_)的比例為23×13×2+13×13×2=1036,白毛(aabb)的比例為13×13=136,性狀分離比為25∶10∶1,B正確。
答案:D
解析:已知控制短尾的基因G在雌性個體中不表達,長尾雌鼠(gg)與短尾雄鼠(Gg或GG)交配,F(xiàn)1雌鼠全為長尾,雄鼠全為短尾,說明親本組合只能是長尾雌鼠(gg)與短尾雄鼠(Gg),A錯誤;F1的基因型有Gg和gg兩種,B錯誤;F1自由交配,當F1中Gg∶gg = 1∶1時,F(xiàn)2中長尾∶短尾=1∶1,C錯誤;F1自由交配,F(xiàn)2雄鼠中短尾個體(GG + Gg)的比例為14+12×12=34,若F1中Gg個體所占比例較大,F(xiàn)2雄鼠中短尾個體可能占15/16,D正確。
答案:B
解析:①是有絲分裂中期,②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③是有絲分裂后期,④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期,減數(shù)分裂不具有細胞周期,①②③代表的細胞分裂時期不可能出現(xiàn)在一個細胞周期中,A錯誤;細胞②是次級卵母細胞,若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發(fā)生了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其細胞中有可能存在等位基因,B正確;細胞③著絲粒分裂,沒有染色單體,細胞④有染色單體,二者染色單體數(shù)不同,C錯誤;細胞②中無同源染色體,細胞③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但這兩條染色體不是同源染色體,D錯誤。
答案:C
解析:甲中染色體數(shù)和核DNA數(shù)都為N,可能是精子或卵細胞,也可能是第二極體,不一定都能進行受精作用,A正確;丁中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和核DNA數(shù)之比為1∶2∶2,且染色體數(shù)為2N,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體的聯(lián)會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確;戊中染色體數(shù)和核DNA數(shù)都為N,無染色單體,丁中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和核DNA數(shù)之比為1∶2∶2,且染色體數(shù)為2N,戊→丁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發(fā)生了受精作用,C錯誤;戊→乙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發(fā)生了同源染色體分離,D正確。
答案:A
解析:減數(shù)分裂前的間期進行染色體的復制,DNA含量加倍,但染色體數(shù)不變,A錯誤;減數(shù)分裂Ⅰ時著絲粒不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離,導致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B正確;精子和卵細胞是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它們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都是正常體細胞的一半,C正確;受精卵細胞質(zhì)中的遺傳物質(zhì)幾乎全部來自卵細胞,D正確。
二、非選擇題
16.
(1) 答案:ATP和NADPH;C3的還原
- 解析: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在光能驅(qū)動下,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再轉化為ATP和NADPH中儲存的化學能,用于暗反應中C3的還原過程。
(2) 答案:協(xié)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過剩的光能會破壞光合色素或影響光反應相關酶的活性
- 解析:圖1中,H+通過水通道蛋白從高濃度到低濃度運輸屬于協(xié)助擴散,逆濃度梯度運輸屬于主動運輸。光抑制導致光合作用強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過剩的光能會破壞光合色素或影響光反應相關酶的活性。
(3) 答案:防止色素被破壞;藍綠
- 解析:在提取綠葉中的色素實驗中,葉片研磨時加入碳酸鈣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壞。濾紙條上最寬的色素帶是葉綠素a,呈現(xiàn)藍綠色。
(4) 答案:B、C;減少
- 解析:圖2中,B、C點容器內(nèi)CO2濃度不變,說明光合作用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D點時,若光照強度及其他條件不變,僅增加CO2濃度,CO2固定加快,C5消耗增多,而C3還原生成C5的速率不變,所以短時間內(nèi)葉綠體中的C5含量會減少。
17.
(1) 答案:初級精母細胞;16
- 解析:圖1中,F(xiàn)G段同源染色體對數(shù)為4,且正在減少,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該時期細胞名稱是初級精母細胞。CD段表示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單體數(shù)是16條。
(2) 答案: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分離
- 解析:AB段表示有絲分裂,F(xiàn)G段表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相比于FG段,AB段不會出現(xiàn)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分離等染色體行為特征。
(3) 答案:DdA、b、b;FG;HI
- 解析:若該動物產(chǎn)生了基因組成為DdA的生殖細胞,不考慮基因突變和同源染色體互換,說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D、d所在的同源染色體未分離,另外3個生殖細胞的基因型分別為DdA、b、b,分裂異常發(fā)生在圖1中的FG段。若該動物產(chǎn)生基因組成為DAA的配子,說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A所在的姐妹染色單體未分離,分裂異常發(fā)生在圖1中的HI段。
(4) 答案:HI;B/b、D/d;4
- 解析:圖2細胞著絲粒分裂,且無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對應圖1中的HI段。基因A、a和基因B/b、D/d分別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它們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只考慮圖2中的3對等位基因,該細胞分裂完成后最多產(chǎn)生4種基因型的生殖細胞。
18.
(1) 答案:去雄→套袋→授粉→套袋;不甜
- 解析:玉米雜交育種時的操作流程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由雜交二可知,不甜為顯性性狀。
(2) 答案:基因型為AA的花粉致死;不甜∶甜 = 5∶1
- 解析:出現(xiàn)兩個組合F1結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AA的花粉致死。雜交一F1中的不甜玉米基因型為Aa,在自然狀態(tài)下單獨種植,即自交,F(xiàn)2中AA(致死)∶Aa∶aa = 1∶2∶1,所以性狀表現(xiàn)及比例為不甜∶甜 = 5∶1。
(3) 答案:二;
graph TD;
A[P: 甲(♂Aa)×乙(♀aa)] --> B[配子: A、a、a];
B --> C[F1: Aa(不甜):aa(甜) = 1:1];
- **解析**:雜交實驗二可以更好地解釋孟德爾的分離定律,因為雜交二的結果更符合分離定律的性狀分離比。遺傳圖解如上述(用文字描述為:親本甲(♂Aa)與乙(♀aa)雜交,甲產(chǎn)生A、a兩種配子,乙產(chǎn)生a配子,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得到F1中Aa(不甜)∶aa(甜) = 1∶1 )。
19.
(1) 答案:4;2/3
- 解析:若紅花紫莖植株自交,F(xiàn)1中紅花紫莖∶紅花綠莖∶白花紫莖∶白花綠莖=9∶3∶3∶1,說明該植株基因型為YyGg,F(xiàn)1中紅花紫莖(Y_G_)有4種基因型。F1中白花紫莖(yyGG∶yyGg = 1∶2)自交,子代中純合子(yyGG和yygg)所占的比例為13+23×14=23。
(2)
① 答案:遵循;顯性純合致死(YY或GG致死)
- 解析:若該種植物的一紅花紫莖植株自交,F(xiàn)1中紅花紫莖∶紅花綠莖∶白花紫莖∶白花綠莖=4∶2∶2∶1,是9∶3∶3∶1的變式,說明基因Y/y與基因G/g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F(xiàn)1出現(xiàn)異常比例的原因可能為顯性純合致死(YY或GG致死)。
② 答案:紅花紫莖∶紅花綠莖∶白花紫莖∶白花綠莖 = 1∶1∶1∶1;4/9
- 解析:若讓F1中紅花紫莖植株(YyGg)進行測交,即YyGg×yygg,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紅花紫莖∶紅花綠莖∶白花紫莖∶白花綠莖 = 1∶1∶1∶1。F1中紅花綠莖(Yyg g)和白花紫莖(yyGg)進行自由交配,Y、y的基因頻率分別為1/2、1/2,G、g的基因頻率分別為1/2、1/2,子代紅花紫莖(YyGg)所占的比例為12×12×12×12×4=49。
(3) 答案:基因Y和基因G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且Y與g、y與G分別在一條染色體上
- 解析:若該種植物的一株基因型為YyGg的紅花紫莖植株自交,F(xiàn)1中紅花紫莖∶紅花綠莖∶白花紫莖=2∶1∶1,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基因Y和基因G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且Y與g、y與G分別在一條染色體上。
20.
(1) 答案:B顯性上位、b隱性上位
- 解析:除題干所述上位情況外,家兔毛色遺傳還可能存在B顯性上位(B基因能掩蓋A/a所控制的性狀)、b隱性上位(bb能掩蓋A/a所控制的性狀)兩種上位情況。
(2) 答案:a隱性
- 解析:若存在a隱性上位,aa會掩蓋B/b所控制的性狀,不會同時出現(xiàn)黑色和棕色物質(zhì),所以出現(xiàn)野鼠灰色說明家兔的毛色遺傳肯定不是a隱性上位效應。
(3)
① 答案:野鼠灰色∶白色 = 3∶1;A顯性
- 解析:若存在A顯性上位,野鼠灰色兔(AABB)與基因型為aabb的白色兔雜交,F(xiàn)1全為野鼠灰色兔(AaBb),F(xiàn)1隨機交配得到F2,F(xiàn)2的表型及比例為野鼠灰色(A_B_、A_bb)∶白色(aaB_、aabb) = 3∶1。
② 答案:野鼠灰色∶棕色∶白色 = 9∶3∶4;B顯性
- 解析:若存在B顯性上位,野鼠灰色兔(AABB)與基因型為aabb的白色兔雜交,F(xiàn)1全為野鼠灰色兔(AaBb),F(xiàn)1隨機交配得到F2 ,F(xiàn)2中野鼠灰色(A_B_)∶棕色(A_bb)∶白色(aaB_、aabb)=9∶3∶4。
(4) 答案:野鼠灰色∶棕色∶白色 = 1∶1∶2
- 解析:經(jīng)實驗證實存在a隱性上位效應,F(xiàn)1野鼠灰兔(AaBb)與F2白兔(1/4aaBB、1/2aaBb、1/4aabb)雜交,AaBb×aaBB→1/4AaBB(野鼠灰色)+1/4aaBB(白色),AaBb×aaBb→1/8AaBB(野鼠灰色)+1/8AaBb(野鼠灰色)+1/8aaBB(白色)+1/8aaBb(白色)+1/8Aabb(棕色)+1/8aabb(白色),AaBb×aabb→1/4AaBb(野鼠灰色)+1/4aaBb(白色)+1/4Aabb(棕色)+1/4aabb(白色)。綜合計算后,后代中野鼠灰色∶棕色∶白色 = 1∶1∶2。
組別
蒸餾水
MnCl2
MgCl2
CuCl2
Cl-
待測酶液的比例
—
1∶10
1∶2
1∶10
1∶2
1∶10
1∶2
1∶10
1∶2
酶活力(U/g)
1000
1225
1435
1000
1048
957
902
1000
1000
毛色
紅毛
棕毛
白毛
基因組成
A_B_
A_bb、aaB_
aabb
這是一份安徽省部分重點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2月開學質(zhì)量檢測生物試題含答案,共6頁。
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六校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安徽省江淮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生物試題,共6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