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時長:75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務必在答題卡上填寫姓名和考號等相關(guān)信息并貼好條形碼。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jié)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024年10月22日9時,位于我國26.5°N附近的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拍了一張校園景觀圖片(下圖),用于研究性學習。據(jù)此完成1~2題。
1.照片拍攝時,樹影的朝向為( )
A.東南方B.東北方C.西南方D.西北方
2.當天,該地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約為( )
A.55°B.47°C.39°D.31°
土壤干層是位于多年平均降雨入滲深度以下,因土壤水分流失,形成的含水率低于10%的干燥化土層。黃土高原土壤干層的干化程度在山地空間上呈現(xiàn)明顯的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寧夏云霧山地處黃土高原腹地,當?shù)刈?980年開始封山禁牧,自然植被逐步恢復,對土壤干層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下圖示意云霧山放牧草地的土壤干層分布特征。據(jù)此完成3~4題。
3.黃土高原上山地局部土壤干化程度( )
A.緩坡比陡坡嚴重B.山麓處比山頂上嚴重
C.陽坡比陰坡嚴重D.迎風坡比背風坡嚴重
4.自然植被恢復若干年后云霧山草原( )
A.土壤干層厚度變薄B.土壤干層含水量減少
C.土壤干層深度變淺D.土壤干層會逐漸消失
門多薩位于安第斯山東側(cè),其周邊地區(qū)是世界典型的焚風多發(fā)區(qū)。下圖為2012年某月某日當?shù)貢r間12:00南美洲局部海平面等壓線分布。據(jù)此完成5~7題。
5.該日當?shù)厮幍募竟?jié)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6.圖示時刻門多薩焚風效應顯著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山風較強勁B.信風較顯著C.地勢高差大D.偏西風強勁
7.焚風對門多薩地區(qū)環(huán)境產(chǎn)生的影響是( )
A.加劇氣候干旱B.河流流量減少C.空氣濕度增大D.滑坡災害增加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湖水非常清澈。湖泊周邊降水量時空分布不均。下圖中a為“貝加爾湖位置及其周邊主要氣象站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圖”,b為“乙站點氣候資料統(tǒng)計圖”。據(jù)此完成8~9題。
8.地處湖泊中部的甲處比周邊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湖泊為熱源,盛行上升氣流B.冬季湖泊是冷源,盛行下沉氣流
C.夏季湖泊是冷源,盛行下沉氣流D.冬季湖泊是熱源,盛行上升氣流
9.貝加爾湖水體清澈的原因是( )
A.水體更新速度快,自凈能力較強B.湖盆深度大,沉底泥沙不易上泛
C.周邊草原廣布,水土保持能力強D.該區(qū)域大風日數(shù)少,湖水擾動小
某河流位于浙江東部,下游河床受徑流與潮汐共同影響。枯水期,以潮流帶來的泥沙淤積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徑流沖刷河床。下圖示意該河下游某地1962年兩個時期河床斷面形態(tài),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時期的河床斷面。1964年在該河上游建成水庫;2000年,在該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閘。據(jù)此完成10~12題。
10.河床斷面形態(tài)從乙至甲的變化過程主要發(fā)生在( )
A.10~2月B.1~5月C.4~8月D.7~11月
11.水庫竣工后可導致( )
A.河流流域面積不斷增大B.水庫下游河道淤積加重
C.水庫上游水位逐年下降D.河口三角洲向海洋推進
12.河口水閘的主要功能是( )
A.減少河口泥沙B.攔水發(fā)電C.攔截入海泥沙D.儲存淡水
祁連山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組成部分,高寒草甸是該地區(qū)物種多樣性的關(guān)鍵生態(tài)系統(tǒng)。近年來,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高寒草甸正逐漸退化并演替為高寒草原,對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及生態(tài)可持續(xù)性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下表為祁連山高寒草甸與高寒草原采樣分析獲得的部分數(shù)據(jù)。據(jù)此完成13~14題。
13.從高寒草甸向高寒草原的退化演替看,祁連山草甸區(qū)( )
A.土壤的養(yǎng)分略有增加B.物種多樣性保持穩(wěn)定
C.地表局部呈隆升狀態(tài)D.氣候暖干化趨向明顯
14.為緩解祁連山高寒草甸退化,應( )
①控制放牧的強度②進行圍欄封育③加強水資源管理④大力人工植草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海域表層水溫變化反映了海氣間的熱量交換,下圖示意北印度洋的海面溫度年變化(黑色表示陸地)。圖中底部區(qū)域示意印度洋10°N附近的海陸分布。據(jù)此完成15~16題。
15.印度洋海面水溫最高的月份是( )
A.2月B.5月C.8月D.11月
16.與印度洋東岸相比,7月西岸海面( )
A.水溫高,鹽度高B.水溫高,鹽度低
C.水溫低,鹽度低D.水溫低,鹽度高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大題,共52分)
17.(18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溫帶雨林。每年9月中旬,成年鮭魚從太平洋沿河流越過瀑布,跳過陡坎,經(jīng)過淺灘溯流而上到達大熊雨林產(chǎn)卵地。洄游季,溪流中的鮭魚會被當?shù)乜履滦懿妒常垣@取足夠的能量度過冬季。研究者發(fā)現(xiàn)河流兩岸植物體內(nèi)有高達80%的氮元素與海洋中的氮元素相吻合。下圖示意大熊雨林位置。
(1)大熊雨林冬季氣溫較同緯度偏高,簡析其原因。(6分)
(2)結(jié)合鮭魚洄游路線,指出利于柯莫德熊捕魚的理想地點,并說明原因。(6分)
(3)根據(jù)大熊雨林柯莫德熊和鮭魚的生活習性,描述海洋與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間的氮流動過程。(6分)
18.(18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貴州赤水丹霞國家地質(zhì)公園在地質(zhì)時期屬于四川巴蜀古湖,是亞熱帶巨型紅層盆地南緣的高原—峽谷型丹霞景觀。赤水丹霞地貌的形成發(fā)展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即古湖沉積期、抬升剝蝕期、幼年丹霞期以及青年丹霞期。在古三疊紀中晚期,四川中臺坳發(fā)生斷陷下沉、湖盆下降形成巴蜀古湖,并沉積了厚達上千米的紅色碎屑巖。自古近紀初期開始,受板塊擠壓,巴蜀古湖多次抬升形成平頂高原,高原上裂隙發(fā)育,至青年期形成丹霞方山、丹霞嶺脊、丹霞石柱等典型地貌,丹霞方山雖有殘留但不多見。圖左圖示意赤水丹霞某地景觀,右圖示意丹霞方山剖面。
(1)說明巴蜀古湖紅色碎屑巖沉積厚達上千米的原因。(8分)
(2)解釋巴蜀古湖演化為丹霞方山的地質(zhì)作用過程。(6分)
(3)推測丹霞方山雖有殘留但不多見的原因。(4分)
19.(16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該地區(qū)年降水量約為40~80毫米,蒸發(fā)量超過3000毫米,有100多個湖泊,湖水終年不凍,且湖水水位季節(jié)變化小。經(jīng)測定該區(qū)域湖泊水的鹽度高于周邊地表水,與斷裂帶深層的地下水相近。下圖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地理位置及周圍地區(qū)。
(1)說明巴丹吉林沙漠湖水的主要補給類型為地下水的理由。(6分)
(2)分析巴丹吉林沙漠北部湖泊鹽度高于南部湖泊的原因。(4分)
(3)為保護該自然遺產(chǎn)提出合理化建議。(6分) 影響要素
高寒草甸
高寒草原
降水/mm
453.3±16.00
383.799±19.25
氣溫/℃
-5.49±1.53
-3.477±2.22
放牧量/ha-1
5.25±0.96
5.71±1.90
海拔/m
3595.14±367.70
3603.00±96.15
土壤碳含量/mg·kg-1
6125.78±2493.13
5852.03±2458.22
土壤有機質(zhì)/%
15.855±9.86
15.577±8.38
這是一份貴州省六盤水市2025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診斷性監(jiān)測試題 地理 含答案,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試結(jié)束后,將答題卡交回,自然植被恢復若干年后云霧山草原,該日當?shù)厮幍募竟?jié)是,貝加爾湖水體清澈的原因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六盤水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診斷性監(jiān)測試題地理含答案,文件包含貴州省六盤水市2025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診斷性監(jiān)測地理docx、地理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貴州省六盤水市2025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診斷性監(jiān)測地理試題(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貴州省六盤水市2025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診斷性監(jiān)測地理docx、地理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9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