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屆高三湖北省十一校第二次聯考
地理試題
(考試時間:75 分鐘 試卷滿分:100 分)
命題學校:荊州中學 命題人:荊州中學高二地理組 審題學校:龍泉中學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
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
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
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
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15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
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人口老齡化城鄉(xiāng)倒置是指在老齡化發(fā)展進程中,一個國家或地區(qū)鄉(xiāng)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現象。
如圖表示 1991-2011 年中國城鄉(xiāng)人口老齡化的時序演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 據圖文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1991-2011 年城鄉(xiāng)人口老齡化均持續(xù)增加
B. 2009 年以后,城鎮(zhèn)老齡人數呈下降趨勢
C. 2005 年以前城鎮(zhèn)人口老齡化高于農村
D. 2005 年以后城鎮(zhèn)人口老齡化低于農村
2. 我國出現人口老齡化城鄉(xiāng)倒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就業(yè)機會多,吸引青壯年人口遷入
第 1頁/共 13頁
B. 鄉(xiāng)村環(huán)境宜居,人均壽命顯著延長
C. 城市醫(yī)療資源緊張,老年人口被迫返鄉(xiāng)
D. 鄉(xiāng)村生育政策寬松,新生兒數量增加
3. 中國城鄉(xiāng)老齡化倒置現象對農村地區(qū)的影響最可能是( )
A. 農業(yè)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 B. 空巢老人問題突出
C. 鄉(xiāng)村旅游業(yè)蓬勃發(fā)展 D. 土地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 題詳解】
由圖可知,1991-2011 年城鄉(xiāng) 65 歲以上人口占比 波動上升,A 錯誤;2009 年以后城鎮(zhèn) 65 歲以上人口占
比下降,而非人數,B 錯誤;2005 年以前,1995 及 2000 年城鎮(zhèn) 65 歲以上人口占比低于農村,C 錯誤;2005
年以后,城鎮(zhèn) 65 歲以上人口占比高于農村,D 正確。故選 D。
【2 題詳解】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城鄉(xiāng)倒置主要是農村地區(qū)大量青壯年向城市轉移所致。城市工業(yè)與服務業(yè)發(fā)展,提供大
量就業(yè)機會,吸引鄉(xiāng)村青壯年勞動力遷出,導致農村留守老人比例升高,A 正確;鄉(xiāng)村環(huán)境宜居不是主要原
因,B 錯誤;城市醫(yī)療資源相對發(fā)達,老年人口并非因醫(yī)療資源緊張被迫反向,C 錯誤;我國鄉(xiāng)村和城市實
施相同的生育政策,D 錯誤。故選 A。
【3 題詳解】
鄉(xiāng)村老齡化水平高與農業(yè)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無直接關系,A 錯誤;農村青壯年外流導致家庭養(yǎng)老功能弱化,
留守老人面臨生活照料、經濟支持等壓力,空巢老人問題突出,B 正確;鄉(xiāng)村老齡化水平高不能促進鄉(xiāng)村旅
游業(yè)的發(fā)展,C 錯誤;土地資源利用率與老齡化現象無直接關系,D 錯誤。故選 B。
【點睛】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勞動力短缺、養(yǎng)老壓力增大、社會保障負擔加重、
消費結構變化、房地產市場變化、醫(yī)療資源緊張、社會活力下降、家庭結構改變、公共服務需求變化。
乙巳蛇年春節(jié)作為首個“非遺”春節(jié),不僅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全球影響力,也推動了入境旅游市
場的強勁增長,春節(jié)期間入境游訂單同比增長 203%。某旅游 app 數據顯示,本次來中旅游的國外游客主要
來自于日本、韓國、美國、英國和俄羅斯等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第 2頁/共 13頁
4. 2025 年春節(jié)期間國外入境游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
A. 國際航班數量大幅增加,機票價格下降
B. 國內旅游宣傳力度遠超其他國家
C. 過境免簽政策放寬及非遺文化吸引力增強
D.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中國成為避寒首選
5. 相比于英、美兩國,日、韓、俄游客來中國游玩的優(yōu)勢有( )
A. 交通成本較低 B. 消費能力更強
C. 語言文化相同 D. 移動支付熟練
6. 中國進一步提升入境接待能力的措施有( )
A. 限制外國游客數量,減少景區(qū)擁擠
B. 提供多類語種服務,提升服務質量
C. 取消各類文化活動,避免文化沖突
D. 提高景區(qū)門票價格,增加景區(qū)收入
【答案】4. C 5. A 6. B
【解析】
【4 題詳解】
入境游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包括過境免簽政策優(yōu)化和文化吸引力(首個“非遺春節(jié)”申遺成功,年俗體驗成
為亮點),C 正確。國際航班并未顯著增加(部分航線甚至漲價),A 錯誤;國內旅游宣傳力度并未遠超其他
國家,B 錯誤;氣候因素與春節(jié)旅游關聯性較弱,D 錯誤。故選 C。
【5 題詳解】
日、韓、俄與中國地理位置更近,交通成本和時間成本較低,是明顯優(yōu)勢,A 正確;以上國家都屬于發(fā)達國
家,且美、英 消費水平通常較高,B 錯誤;日韓俄與中國文化具有部分相似但不相同,C 錯誤;無法得知
日、韓、俄游客在移動支付方面更熟練,D 錯誤。故選 A。
【6 題詳解】
第 3頁/共 13頁
多語言服務能方便外國游客,提升接待水平,是有效措施,B 正確;限制游客數量會降低入境旅游規(guī)模,與
提升接待能力的目標相悖,A 錯誤;取消文化活動會降低旅游吸引力,C 錯誤;提高門票價格可能降低游客
滿意度,與提升接待能力的目標不符,D 錯誤。故選 B。
【點睛】旅游業(yè)發(fā)展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自然環(huán)境條件、交通設施、經濟發(fā)展水平、文化和歷史遺
產、政府政策、市場需求和消費者行為、安全和穩(wěn)定環(huán)境、旅游業(yè)的流程和管理、技術進步和創(chuàng)新、全球
形勢和國際關系等。
宋代以來,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們通過沿江沿海筑堤、修壩、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動圍墾田地。堤圍
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圍(環(huán)繞圍墾田地的外堤合攏)于明初,興盛于清中葉。如圖示意該地不同時期的圍
墾景觀。堤圍河道縱橫交錯。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 宋元時期,居民點呈散點狀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氣候 B. 河流 C. 土壤 D. 地形
8. 清代中期堤圍的主要作用是( )
①外堤避免海水入侵 ②外堤可以增加耕地面積 ③干堤防治河道洪水 ④干堤引流灌溉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9. 與宋元和明朝中期相比,清代中期農業(yè)發(fā)生了明顯變化,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形成良性的生態(tài)循環(huán) B. 洪澇災害更為頻繁
C. 人口數量激增 D. 市場需求的變化
【答案】7. B 8. C 9. D
【解析】
【7 題詳解】
該地位于季風氣候區(qū),各地差異不大,氣候與居民點呈散點狀分布關系不大,A 錯;位于珠江三角洲,堤
第 4頁/共 13頁
圍內河網縱橫,導致土地塊小且分散,且該地降水較多,易發(fā)洪水,居民多選擇高地居住,故居民點呈散
點狀分布,故 B 對;為河流沖積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形、土壤對居民點呈散點狀分布影響小,C、
D 錯。故選 B。
【8 題詳解】
外堤可以減少海水入侵,保護魚塘和農田,但不能避免,①錯誤;外堤可以攔蓄河流泥沙進入海洋,逐漸
的增加農田面積,②正確;珠三角為季風氣候區(qū),降水年際和季節(jié)變化大,干堤可以起到防治洪水的作用,
③正確;在旱季時可以起到灌溉的作用,④正確,故 C 正確,ABD 錯誤。故選 C。
【9 題詳解】
清代中期農業(yè)從之前的農田轉變?yōu)樯;~塘,形成良性生態(tài)循環(huán)是這種農業(yè)模式的結果而不是原因,A 錯
誤。隨著堤圍的不斷建設,防洪能力增強,洪澇災害應該減少,B 錯誤。據圖可知宋元和明朝中期,堤圍
主要是為了增大農田面積,其目的是為了緩解人口激增而出現的糧食短缺的現象,故 C 錯;清朝中期農田
比重減少,?;~塘等商品性農業(yè)比重增加,反映市場對農業(yè)的影響加強,D 正確。故選 D。
【點睛】唐宋時期,因北方連年戰(zhàn)亂,中原人口持續(xù)南遷,部分人來到珠三角流域圍墾耕種,繁衍生息。
桑園圍的修建開啟了珠江三角洲大規(guī)模農業(yè)開發(fā)的歷史,桑園圍內"?;~塘"也應運而生,人民通過堤圍、
河流、竇閘灌排,開發(fā)洼地、河灘改造水塘養(yǎng)魚,塘邊植桑養(yǎng)蠶。這樣,蠶沙喂魚,塘泥肥桑,形成良性
生態(tài)循環(huán)。
重力均衡原理是設想在地幔內部(最有可能在軟流圈內),在某一深度上可以找到一個水平面,稱為補
償基面。在此面的單位面積上,地球表面各處所承受的上覆巖塊總重量都相同。當補償基面以上的物質總
質量減少時,地殼會反彈上升以彌補補償基面上方缺失的質量。如圖為珠穆朗瑪峰周邊區(qū)域河流襲奪前(a)
與襲奪后(b)水系形態(tài)對比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0. 珠穆朗瑪峰地區(qū)的河流襲奪頻繁發(fā)生。研究表明,其主要動力條件與構造運動密切相關。下列選項中,
最能解釋該現象的是( )
第 5頁/共 13頁
A. 構造抬升導致河流下切侵蝕能力增強
B. 年降水量、冰雪融水增加,使得河流流量增大,溯源侵蝕強烈
C. 流經地區(qū)巖性差異顯著,抗侵蝕能力不同,軟弱巖層更易被侵蝕
D. 侵蝕基準面下降引發(fā)向源侵蝕加劇
11. 喜馬拉雅地區(qū)的河流襲奪與區(qū)域構造抬升存在動態(tài)關聯,可能為推斷珠峰抬升的階段性提供線索。根據
材料,推斷珠峰抬升的階段性,可以依據( )
A. 河流襲奪事件的頻率和規(guī)模 B. 河流襲奪事件的空間分布
C. 河流襲奪事件的時間序列 D. 河流襲奪事件的地貌特征
12. 近期有研究認為,河流襲奪是加劇珠穆朗瑪峰近期隆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河流襲奪造成的地殼均衡反彈
促進珠穆朗瑪峰隆升形成異常海拔。以下推測錯誤的是( )
A. 喜馬拉雅南坡的南北向河流不斷溯源侵蝕,襲奪了北面東西走向的古朋曲
B. 襲奪發(fā)生后,襲奪點下游的河流因上游流域面積與流量增加而開始快速下切
C. 河流下切降低了河道附近的海拔,但是周圍區(qū)域因均衡反彈影響而整體抬升
D. 河流支流快速響應河流襲奪帶來的加速下切,使得侵蝕速率小于巖石隆升速率
【答案】10. A 11. C 12. D
【解析】
【10 題詳解】
珠峰地區(qū)處于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強烈碰撞帶,持續(xù)的構造抬升導致區(qū)域地勢高差增大,河流比降(坡
度)顯著提高。比降增大會直接增強河流的下切侵蝕能力,使河流向源頭方向(溯源侵蝕)和垂直方向(下
切侵蝕)的侵蝕作用加劇。當河流切穿分水嶺時,便會襲奪相鄰流域的河流。因此,構造抬升是該區(qū)域河
流襲奪的根本動力條件,A 正確。氣候變化并非河流襲奪的主因。該區(qū)域河流襲奪是長期構造運動的結果,
B 錯誤。巖性差異可能導致局部河段侵蝕速率差異(如軟弱巖層更易被侵蝕),但構造抬升作為區(qū)域性動力
條件,對河流下切的整體增強作用更為關鍵,C 錯誤。侵蝕基準面下降確實會增強河流的下切侵蝕能力。但
題目明確強調“動力條件為構造抬升”,而侵蝕基準面下降往往是構造抬升的間接結果,且構造抬升只是
侵蝕基準面下降的原因之一,D 錯誤。故選 A。
【11 題詳解】
河流襲奪事件的時間序列記錄了不同時期發(fā)生的襲奪事件,由于河流襲奪與區(qū)域構造抬升存在動態(tài)關聯,
通過分析這些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可以推斷出珠峰在不同時間段的抬升情況,進而推斷珠峰抬升的階段
性,C 正確。河流襲奪事件的頻率和規(guī)模只能反映襲奪的劇烈程度等信息,無法直接體現珠峰抬升的階段性,
A 錯誤。河流襲奪事件的空間分布只能展示襲奪在區(qū)域上的位置情況,不能體現抬升的階段性,B 錯誤。河
第 6頁/共 13頁
流襲奪事件的地貌特征主要反映的是襲奪后的地貌結果,對于推斷珠峰抬升的階段性不夠直接和關鍵,D 錯
誤。故選 C。
【12 題詳解】
讀圖可知,喜馬拉雅南坡的南北向河流由于溯源侵蝕能力強,會襲奪北面東西走向的古朋曲的河流,A 說法
正確。襲奪發(fā)生后,襲奪點下游的河流因上游流域面積與流量增加,侵蝕能力增強,會開始快速下切,B 說
法正確。根據重力均衡原理,河流下切使河道附近質量減少,周圍區(qū)域會因均衡反彈影響而整體抬升,C 說
法正確。河流襲奪導致河道下切侵蝕加劇,帶走了地表大量的巖石物質,補償基面以上的物質總質量減少。
根據重力均衡理論,這種情況下地殼會反彈上升以彌補補償基面上方缺失的質量。河流下切降低了河道附
近的海拔,但是周圍區(qū)域因均衡反彈影響而整體抬升。同時河流的支流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響應河流襲奪帶
來的加速下切,不能快速響應河流襲奪帶來的加速下切,D 錯誤,符合題意。故選 D。
【點睛】河流襲奪又稱“河流搶水”。處于分水嶺兩側 河流,由于侵蝕速度差異較大,其中侵蝕力強的
河流能夠切穿分水嶺,搶奪侵蝕力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這種河系演變的現象,稱為河流襲奪。發(fā)生河流
襲奪后,河系重新組合成襲奪河、被奪河、斷頭河以及風口等地貌形態(tài)。
冷流雪也稱“冷流降雪”,強冷空氣的到來是冷流暴雪的重要動力因素。當冷空氣南下時,海面上方
的暖濕空氣升至一定高度凝結成雪花飄落下來,形成降雪。如圖(左)示意 2023 年 12 月 16 日 06 時-17 日
06 時山東省部分地區(qū)冷流暴雪降水實況,如圖(右)示意山東煙臺海邊沙灘的“提拉米蘇雪”景觀。據此
完成下面小題。
13. 下列有關煙臺、威海一帶冷流雪形成機制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冷空氣南下經過溫暖海面,海面蒸發(fā)增強 ②暖濕空氣主動向冷空氣方向水平運動
③冷空氣迫使暖濕空氣抬升,水汽凝結成雪 ④海陸熱力差異導致垂直對流顯著
⑤強冷空氣使渤海海冰覆蓋率偏高,提高冷流雪強度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第 7頁/共 13頁
14. 由于冬天降雪較多,煙臺和威海兩個海濱城市,形成了獨特的海濱雪城風貌,被稱為“中國雪窩”。該
現象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 沿海暖流增溫增濕 B. 地形對東南季風抬升
C. 冷流雪與鋒面雪疊加 D. 渤海海域冬季表層水溫較高
15. “提拉米蘇雪”因其表面覆蓋沙塵或沙子,呈現出類似提拉米蘇蛋糕的分層結構而得名。下列有關煙臺、
威海等地“提拉米蘇雪”的形成過程,符合地理事實的是( )
①退潮,地表徑流攜帶泥沙堆積 ②退潮,形成沙——雪——沙相間的“提拉米蘇雪”
③退潮,沙灘裸露,當地降暴雪 ④漲潮,海水裹挾大量泥沙沉積
⑤漲潮,西北風搬運遠處沙塵覆蓋 ⑥漲潮,冬季風減弱,工業(yè)污染、生活取暖的粉塵沉降
⑦暴雪停止,氣溫低,積雪融化少
A. ③-⑦-④-② B. ⑥-③-①-② C. ⑤-③-⑥-② D. ③-⑦-⑤-②
【答案】13. B 14. C 15. A
【解析】
【13 題詳解】
冷流雪的形成機制為:冷空氣南下經暖海面,海氣溫差使水汽蒸發(fā)并進入冷空氣層底部:冷空氣密度大,
楔入暖濕空氣下方迫使其抬升,水汽凝結成雪。海陸熱力差異是驅動此過程的主因,①③④正確。暖濕空
氣為被動抬升,非主動水平運動,②錯誤。海冰覆蓋會減少海水蒸發(fā),導致空氣中水汽含量不足,降雪量
減少,海冰覆蓋率偏高會減弱冷流雪強度,⑤錯誤。故選 B。
14 題詳解】
山東半島北部冬季降雪既受冷流雪影響,又與途經渤海的冷鋒系統帶來的鋒面雪疊加影響,C 正確;暖流
影響范圍未達渤海,A 錯誤;東南季風為夏季風,B 錯誤;渤海冬季水溫較高僅是冷流雪形成的原因之一,
不是主要原因,D 錯誤。故選 C。
【15 題詳解】
煙臺、威海等地“提拉米蘇雪”的形成過程;退潮期間當地降暴雪,積雪覆蓋在沙灘之上;暴雪停止后,
氣溫低,積雪融化少;后期漲潮,海水裹挾大量泥沙沉積并覆蓋在積雪上海水退去后,形成沙——雪——
沙相間的“提拉米蘇雪”。A 正確,BCD 錯誤。故選 A。
【點睛】冷流雪也稱“冷流降雪”,是由于海上富含水汽,而且海水的水溫在冬季相較內陸的地表溫度更高,
所以海面上方的空氣相對溫暖而濕潤。當冷空氣南下時,海面上方的暖濕空氣升至一定高度時,就會凝結
成雪花,飄落下來,形成降雪。冷流降雪又被稱作“大湖效應”。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 3 小題,共 55 分
第 8頁/共 13頁
16.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帝王蟹又稱石蟹,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北冰洋等寒冷深水海域中,每年秋冬季節(jié)為帝王蟹的捕撈季。
活體帝王蟹對生存環(huán)境和運輸條件要求極高,進入市場前需經過運輸、檢驗檢疫和通關等復雜流程,存在
較高的損耗風險。吉林琿春是“一帶一路”向北開放的重要節(jié)點,在 2016 年被批準為進口冰鮮海產品、食
用水生動物指定口岸,是俄羅斯帝王蟹進入中國的主要通道,被稱為“帝王蟹之都”,琿春通過打造“帝
王蟹自由”的旅游標簽,開發(fā)“海鮮一條街”等一系列特色旅游項目,吸引大量游客。如圖示意琿春位置。
(1)指出捕撈帝王蟹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難。
(2)說明不靠海的小城琿春被稱為“帝王蟹之都”的原因。
(3)進口帝王蟹的存活率和鮮活程度是企業(yè)的“生命線”,從琿春市政府角度提出合理建議。
【答案】(1)海域緯度高,氣候寒冷,捕撈者有低溫凍傷的危險;帝王蟹生活于深海海域,捕撈難度大;
秋冬季節(jié),風高浪急;海域結冰,航行不便。
(2)琿春地理位置優(yōu)越,鄰近俄羅斯海港,帝王蟹來源充足;距離俄羅斯扎魯比特港近,且有鐵路相連,
利于帝王蟹進口;政策支持,是我國進口冰鮮海產品、食用水生動物指定口岸;一帶一路”重要節(jié)點城市,
與我國內地交通便利,利于帝王蟹可快速分銷全國;特色旅游項目拉動帝王蟹市場需求。
(3)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智能化冷鏈物流體系,縮短運輸時間建立專項基金,支持活體帝王蟹冷鏈保鮮技
術的提升;聯合中俄海關,建立活體帝王蟹專用綠色通道,提高海關通關效率;實施全鏈條質量管控,提
升檢疫監(jiān)管、檢測效能。
【解析】
【分析】本題以吉林琿春“帝王蟹之都”為情境材料,涉及工業(yè)區(qū)位及影響因素、工業(yè)發(fā)展方向等知識,
考查學生調用地理知識,獲取與解讀地理信息及綜合思維能力。
【小問 1 詳解】
結合材料可知,帝王蟹分布在寒冷深水海域,秋冬捕撈。據此可從氣候與環(huán)境風險、捕撈作業(yè)難度分析。
第 9頁/共 13頁
帝王蟹分布于北太平洋、北冰洋等緯度高、氣候寒冷的深水海域,捕撈者易面臨低溫凍傷風險;秋冬季節(jié)
捕撈時,海域風高浪急,且可能出現結冰現象,導致航行不便。帝王蟹生活在深海海域,深海環(huán)境復雜,
捕撈技術要求高,作業(yè)難度大。
【小問 2 詳解】
本題考查影響工業(yè)的區(qū)位條件。結合材料,此題可從地理位置、政策、交通等角度分析。地理位置看,鄰
近俄羅斯海港,俄羅斯帝王蟹資源豐富,貨源充足;距離俄羅斯扎魯比特港近,且有鐵路相連,便于帝王
蟹進口運輸;琿春是 “一帶一路” 向北開放重要節(jié)點,也是我國進口冰鮮海產品、食用水生動物指定口
岸,政策支持力度大;與內地交通便利,利于帝王蟹快速分銷至全國;通過打造“帝王蟹自由”旅游標簽,
開發(fā)“海鮮一條街”等特色旅游項目,刺激了帝王蟹市場需求。
【小問 3 詳解】
本題可從基礎設施、資金技術支持、監(jiān)管等角度分析。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智能化冷鏈物流體系,縮短運
輸時間,減少帝王蟹在運輸環(huán)節(jié)的損耗。設立專項基金,扶持企業(yè)提升活體帝王蟹冷鏈保鮮技術,保障存
活與鮮活。優(yōu)化通關流程,聯合中俄海關,建立活體帝王蟹專用綠色通道,提高檢驗檢疫和通關效率,壓
縮流通時間。強化質量管控,實施全鏈條質量監(jiān)管,提升檢疫監(jiān)管、檢測效能,確保帝王蟹品質。
1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金上一湖北±800 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起于四川省甘孜
藏族自治州白玉縣幫果換流站,止于湖北省黃石市大冶換流站,途經西藏、四川、重慶、湖北四省(區(qū)、
市),線路全長 1901 公里。該工程將金沙江上游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fā)電輸送至華中地區(qū),每年可輸送
清潔電能約 400 億千瓦時,相當于湖北省全年用電量的 1/6,預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 3400 萬噸。工程沿
線涉及高山、峽谷、喀斯特地貌等多種地貌類型,施工中采用高原專用機械、索道運輸、智能化檢測等技
術,突破多項挑戰(zhàn)。下圖為金上—湖北±800 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線路示意圖及項目(恩施段)施工現
場。
(1)分析川藏高原地區(qū)成為金上-湖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送端換流站選址的區(qū)位優(yōu)勢。
(2)說明金上—湖北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在建設過程中需克服的自然障礙。
(3)闡述金上—湖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對湖北省社會經濟發(fā)展 積極意義。
第 10頁/共 13頁
【答案】(1)①能源資源豐富:金沙江上游水能資源密集,同時高原地區(qū)風能、太陽能資源充足,具備多
能互補條件。②能源供需矛盾突出:川藏地區(qū)清潔能源開發(fā)潛力大,但本地消納能力有限,亟需外送通道
實現“西電東送”。③政策支持:該工程是國家“西電東送”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符合國家能源轉型和
碳減排目標。
(2)①地形復雜,起伏大,施工設備及原料運輸困難,工程建設難度大;②沿線部分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要
求高:③川藏高原地區(qū)海拔高,高寒缺氧;④沿線地區(qū)夏季炎熱,多暴雨,蚊蟲多。⑤穿越長江等河流,
汛期水量大,水流湍急,影響施工安全及進度。)
(3)①緩解湖北能源緊缺情況,滿足省內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用電需求。②優(yōu)化湖北用電結構,提高清潔
能源使用比例;③減少火電廢氣(如二氧化碳)排放,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改善大氣質量;④帶動省
內電網建設、設備制造等產業(yè)發(fā)展,促進湖北綠色低碳經濟轉型。
【解析】
【分析】本題以金上-湖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為情境材料,涉及資源開發(fā)、資源跨區(qū)域調配等相關知識,
考查學生調用地理知識,獲取與解讀信息,區(qū)域認知及綜合思維能力。
【小問 1 詳解】
本題考查能源開發(fā)的條件。可從資源條件、市場、政策等角度分析。結合該地地理位置及所學知識,從能
源角度來看,川藏高原地區(qū)能源資源稟賦優(yōu)越:金沙江上游水能資源密集,且川藏高原地勢高、空氣稀薄,
風能、太陽能資源充足,形成水電、風電、太陽能多能互補的能源供應體系,為輸電工程提供穩(wěn)定豐富的
能源基礎。從市場需求來看,能源供需矛盾驅動:川藏地區(qū)清潔能源開發(fā)潛力大,但本地經濟發(fā)展水平有
限,能源消納能力不足,亟需通過特高壓輸電工程將富余電力外送,契合 “西電東送” 戰(zhàn)略中能源跨區(qū)域調
配的需求。 結合材料,作為國家 “西電東送” 戰(zhàn)略的重要工程,金上 — 湖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響應能
源轉型和碳減排目標,政策層面推動川藏高原成為送端換流站選址,保障工程實施。
【小問 2 詳解】
此題可從地形、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等角度分析。地形方面,地形條件復雜,工程沿線涉及高山、峽谷、喀斯
特地貌,地形起伏大,施工設備與原料運輸困難,增加工程建設難度。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高原地區(qū)高寒缺氧。
部分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如高原生態(tài)系統、河流流域等,需在施工中平衡工程建設與生態(tài)保護的關系。川
藏高原段海拔高,存在高寒缺氧問題,影響施工人員身體健康與作業(yè)效率。氣候上, 氣候條件惡劣,沿線
夏季炎熱,多暴雨天氣,且部分區(qū)域蚊蟲滋生,威脅施工人員安全與工程進度。 河流阻隔難題:需穿越長
江等大型河流,汛期時河流水量大、水流湍急,對施工安全與建設進度構成威脅。
【小問 3 詳解】
此題可從經濟、社會、生態(tài)三個角度分析。社會方面能緩解能源供需矛盾,湖北省經濟發(fā)展對電力需求旺
第 11頁/共 13頁
盛,工程每年輸送約 400 億千瓦時清潔電能,有效緩解湖北能源緊缺狀況,保障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用電
需求。生態(tài)方面可增加清潔能源(水電、風電、太陽能)在湖北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
的依賴,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減少火電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等廢氣排放(預計減少約 3400 萬噸),助
力湖北 “雙碳” 目標達成,改善區(qū)域大氣質量。 經濟方面可帶動產業(yè)發(fā)展,工程建設與運營帶動湖北電網
建設、電力設備制造等相關產業(yè)發(fā)展,促進綠色低碳經濟轉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1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 年 2 月初湖北省遭受了一次極端冰凍天氣過程,期間經歷了凍雨、冰粒和雪等多種降水相態(tài)變化,
其中凍雨強度為當地 1981 年以來最強。凍雨是由過冷水滴組成。當它在降落過程中遇到溫度低于攝氏零度
的物體,迅速凍結成冰的降水現象。下表為武漢市 2 月 2 日和 2 月 3 日探空大氣層部分參數。
云頂 融化層 低層冷墊
時間 降水相態(tài)
氣壓/hpa 溫度/℃ 最高溫/℃ 高度/m 厚度 最低溫/℃
2 日 20
凍雨 539.5 -13 4.6 1469-3088 1414 -4 時
3 日 08
冰粒 332.4 -38.2 2.5 1717-2732 1625 -6.3 時
(1)依據材料,從天氣系統的角度描述凍雨的形成過程。
(2)依據表格,比較冰粒和凍雨發(fā)生時大氣層有何不同。
(3)分析凍雨給湖北地區(qū)帶來的不利影響。
【答案】(1)強冷空氣入侵,致使近地面氣溫降低至 0℃以下;當地暖濕氣團被迫抬升,水汽在高空遇冷凝
結成冰晶;下降至較厚的暖層融化成水滴;經過不夠厚的冷墊未被凍結,遇到溫度低于 0℃的物體,迅速凍
結成冰形成凍雨。
(2)冰粒比凍雨云頂高度更高;融化層厚度和強度(最高溫)更弱;低層冷墊厚度和強度(最低溫)更強。
(3)道路結冰,影響交通,高速公路和機場關閉;破壞電力設施,造成停電;輸水管道結冰,管道破裂:
凍雨會導致農作物受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產量等。
【解析】
【分析】本題以湖北省極端冰凍天氣過程為情境材料,涉及天氣系統、氣象災害等知識,考查學生調用地
理知識,獲取與解讀地理信息及綜合思維能力。
第 12頁/共 13頁
【小問 1 詳解】
結合材料時間,可知影響此次天氣形成的為冷空氣過境。從天氣系統角度分析,凍雨形成過程如下:冷空
氣活動:強冷空氣入侵,使近地面氣溫降至 ℃ 以下,形成低層冷墊。 暖濕氣流抬升:當地暖濕氣團被
冷空氣抬升,水汽在高空(云頂處)遇冷凝華為冰晶。 冰晶融化與下落:冰晶下落至融化層,因該層溫度
高于 ℃ (如凍雨融化層最高溫 ℃ ),融化成水滴。 凍結成冰:水滴繼續(xù)下落,經過厚度不足的低層
冷墊,未完全凍結,遇地表低于 ℃ 的物體,迅速凍結成冰,形成凍雨。
【小問 2 詳解】
對比表格數據,冰粒與凍雨發(fā)生時大氣層差異如下: 云頂高度:冰粒發(fā)生時云頂氣壓更低( 332.4 hpa ),
對應高度更高(氣壓越低,高度越高)。 融化層:凍雨融化層最高溫 4.6℃ ,冰粒僅 2.5℃ ,且凍雨融
化層厚度( 1414 m )與強度(最高溫)均強于冰粒。 低層冷墊:冰粒的冷墊厚度( 1625 m )更大,最
低溫( -6.3℃ )更低,強度更強。
【小問 3 詳解】
本題可從基礎設施、交通、農業(yè)等角度分析。交通受阻:道路結冰,車輛易打滑,導致高速公路封閉、機
場航班延誤或取消。 設施破壞:凍雨凍結在電力設施上,增加負重,破壞線路,引發(fā)停電;輸水管道結冰
膨脹,導致破裂。 農業(yè)受損:低溫凍害直接凍傷農作物,影響生長周期,降低作物產量。
第 13頁/共 13頁
這是一份2025屆湖北省十一校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聯考地理試題(附答案解析),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未知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屆湖北省重點十一校高三第二次聯考地理試題,共6頁。
這是一份湖北省十一校2024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聯考地理試題及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十一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聯考地理試題docx、地理答題卡pdf、湖北省十一校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聯考地理答案pdf等3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