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
1. 在顯微鏡下看到一個細胞偏向左上方,把該細胞移到視野中央,具體做法是( )
A. 向左上方移動載玻片B. 向右上方移動載玻片
C. 向左下方移動載玻片D. 向右下方移動載玻片
2.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所有細胞均具有的結構是( )
A. 成形的細胞核B. 細胞膜C. 葉綠體D. 細胞壁
3. 我們吃紅心火龍果時,手常被染成紅色,這些色素主要來自細胞中的( )
A. 細胞核B. 液泡C. 葉綠體D. 細胞壁
4. 細胞是生命起源的標志和生物進化的起點。下列有關細胞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構成同一生物的細胞形態(tài)和大小都相同
B. 精子有細長的尾,便于游動
C. 不同的細胞大小和形態(tài)有所不同
D. 鳥類的卵細胞比較大,儲存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5. 一個洋蔥根尖細胞進行兩次細胞分裂,形成的新細胞數(shù)目及每個新細胞內(nèi)染色體的數(shù)目變化分別是( )
A. 兩個新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不變B. 四個新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不變
C. 兩個新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增加D. 四個新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減少
6.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當人的皮膚劃破時會出血,流出的血液屬于什么組織?( )
A. 上皮組織B. 結締組織C. 肌肉組織D. 神經(jīng)組織
7. 下列關于動物和植物體結構層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是細胞
B. 人體皮膚中的保護組織能夠起到保護、分泌的功能
C. 植物的根和動物的血液、心肌都屬于器官
D. 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植物體
8. 人們常吃的“土豆”長在土壤里,是馬鈴薯植株的地下莖。制造“土豆”中的有機物的器官是( )
A. 果實B. 根C. 葉D. 花
9. 如圖是水綿的結構示意圖。春暖花開時,水綿生長迅速,結構⑤處會有大量氣泡溢出,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圖中③是水綿細胞的細胞核B. 圖中⑤是水綿細胞的葉綠體
C. 水綿是單細胞的淡水藻類D. 水綿通過孢子繁殖后代
10.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中的“青苔”主要是指苔蘚植物。下列關于苔蘚植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用種子繁殖后代B. 植株高大,全都生活在干旱的地方
C. 能開花和結果D. 有的可以監(jiān)測空氣污染程度
11.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鱖魚生活在水中,其適應水生生活的特點是( )
①身體呈流線型;②體表常有鱗片覆蓋;③用鰓呼吸;④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⑤身體有側線能感知方向和水溫;⑥運動器官是足
A. ①②③④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⑤D. ②③④⑤
12. “鱗鱗池面水初生,萍底青蛙自在鳴?!毕铝嘘P于青蛙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幼體和成體都生活在水中
B. 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主要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C. 成體在陸地上用肺呼吸,跳入水中用鰓呼吸
D. 成體的前肢短小,適于爬行;后肢發(fā)達,能支撐身體
13. “神龜雖壽,猶有競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是東漢曹操《龜雖壽》中的詩句。龜與蛇都屬于爬行動物,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體表都覆蓋著角質(zhì)鱗片或甲
B. 在陸地上產(chǎn)卵,卵的表面有堅硬的卵殼
C. 由水生向陸生進化的過渡類群
D. 體溫隨環(huán)境溫度變化,屬于變溫動物
14. “布谷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春晴”。下列關于布谷鳥特征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氣囊與肺都能進行氣體交換,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
B. 骨骼輕、薄、堅固,長骨中空,減輕體重
C. 胸肌發(fā)達,附著胸骨上,牽動兩翼飛行
D. 體溫恒定,增強了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15. 關于動物體結構與功能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魚的鰓絲中密布毛細血管,利于水中進行氣體交換
B. 蜥蜴體表覆蓋角質(zhì)鱗片,可以減少體內(nèi)水分蒸發(fā)
C. 家鴿體內(nèi)有氣囊,可以進行氣體交換
D. 家兔牙齒有分化,提高了攝取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16. 大熊貓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大熊貓在分類上屬于哺乳動物,主要判斷依據(jù)是( )
A. 胎生、哺乳B. 體內(nèi)受精C. 用肺呼吸D. 具有脊柱
17. 冬天,許多學校由于流行感冒停課。流行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傳染病,下列關于病毒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結構簡單,由蛋白質(zhì)外殼和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zhì)組成
B. 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
C. 病毒很小,必須借用高倍的光學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D. 病毒通過自我復制產(chǎn)生新的病毒,繁殖能力強
18. 科學家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因發(fā)現(xiàn)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胃炎和胃潰瘍等疾病的病原體,從而獲得了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幽門螺桿菌所不具有的結構是( )
A. 起運動作用的鞭毛B. 起保護和支持作用的細胞壁
C. 遺傳物質(zhì)DNAD. 成形的細胞核
19. 秋冬季節(jié)是甲流的高發(fā)期,很多同學深受甲流病毒的困擾,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等不適癥狀。甲流病毒的結構如下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 ①是蛋白質(zhì)外殼,②是遺傳物質(zhì)B. 結構簡單,但能夠獨立生活
C. 利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不到D. 能夠通過復制的方式繁殖
20. 實驗課上,老師要求同學們在培養(yǎng)基上找出細菌的菌落,小林同學觀察到了下列幾個不同類型的菌落,其中符合老師要求的是( )
A. 菌落較大,呈青綠色B. 菌落較大,呈絨毛狀
C. 菌落較小,表面光滑黏稠D. 菌落較小,呈絮狀
21. 有些微生物對人類有益,有些微生物對人類有害,下列可產(chǎn)生致癌毒素的微生物是( )
A. 酵母菌B. 乳酸菌C. 青霉D. 黃曲霉
22. 饅頭放置時間過長會霉菌。下列關于霉菌的描述錯誤的是( )
A. 大多數(shù)多細胞真菌B. 依靠氣生菌絲獲取有機養(yǎng)料
C. 菌絲根據(jù)生長位置不同分為氣生菌絲和營養(yǎng)菌絲D. 通過孢子進行繁殖
23. 下列有關生物分類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分類單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少
B. 分類單位越小,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C. 按照形態(tài)結構特點,可以把細菌分為單細胞的和多細胞的
D. 分類單位越大,所包含生物的親緣關系越近
24. 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了保護丹頂鶴及其生存環(huán)境,我國在鹽城等地設立了自然保護區(qū)。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的主要目的是( )
A. 就地保護B. 遷地保護C. 生態(tài)旅游D. 法制管理
25. 2024年5月22日是第24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要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保護生物多樣性。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建立瀕危物種的基因庫,以保護珍貴的生物資源
B. 保護生物多樣性意味著禁止一切開發(fā)和利用活動
C. 在動物園中培育大熊貓屬于就地保護
D. 生物自然衰老和死亡是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35分)
26. 某同學制作了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臨時裝片進行觀察。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制作臨時裝片的正確操作順序是________(填序號),其中①滴滴加的是________,⑤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________。
(2)圖A、B是動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其中表示植物細胞的是____(填字母)。
(3)A圖中[3]______是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都不具有的結構。
(4)如果實驗室環(huán)境很明亮,某同學在使用顯微鏡時可將圖E中[e]的________鏡對準光源。將玻片標本向左移動,使顯微鏡視野中細胞的位置由圖C到圖D,為了使觀察更清晰,應調(diào)節(jié)E圖中的________(填圖中字母和結構名稱)。
27. 如圖是番茄的生長發(fā)育過程,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A細胞經(jīng)過a過程形成了B1~B4,這些不同的細胞群,叫作_____,則a過程為細胞_____。我們食用的番茄,在結構層次上屬于____。
(2)取出一個番茄,用開水燙過后,撕下一層薄薄表皮,這層表皮屬于___組織,表皮以內(nèi)的部分主要是_______組織,此組織具有貯存營養(yǎng)物質(zhì)作用。
(3)與人體的結構層次相比,番茄植株的結構層次沒有___。
28. 地球上生活著多種多樣的生物,下圖所示是常見的幾種生物,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圖中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的植物是_______;(填字母)可以作為監(jiān)測空氣污染的指示植物是_______(填字母)。
(2)油松與向日葵相比,其不同點主要是_______。
(3)圖中腎蕨比葫蘆蘚長得高大主要是由于出現(xiàn)了_______組織。
(4)由于生活環(huán)境不同,動物的呼吸方式也有明顯差異:蚯蚓用_______呼吸;魚適于水生,用腮呼吸;青蛙水陸兩棲,除了用肺呼吸之外,還有皮膚輔助呼吸;鳥類則有_____輔助肺呼吸。
(5)若將圖中動物分為兩類:①②為一類,③④⑤⑥為一類,那么分類的依據(jù)是體內(nèi)有無______。
(6)恒定的體溫增強了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上述_____(填編號)兩種動物都屬于恒溫動物。
29. 自然界的生物種類繁多,構成了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以下是蘑菇及四種微生物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A是一種微小的生物,它由_____外殼和內(nèi)部的_____組成。這一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體內(nèi)。
(2)圖中B與C、D、E在細胞結構上主要區(qū)別是;B的細胞內(nèi)沒有_____,主要進行_____生殖,因為沒有此結構被稱為_____生物。
(3)圖中屬于真菌的是_____(填字母),它們可以通過產(chǎn)生類似于圖E中的[ ]_____來繁殖后代。D在條件適宜時主要進行_____生殖。
30. 資料分析:小麥、水稻、棉花在整個植物界中的分類地位如下。
(1)根據(jù)生物分類的方法,_______是分類的基本單位;上述表格中,最大的分類單位是_______。
(2)分析上述表格,屬于同科不同屬的植物有_______。
(3)根據(jù)生物分類的方法分析,小麥與水稻的親緣關系較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按分類等級由低到高的順序?qū)懗雒藁ㄋ鶎俚姆诸愇恢茫篲______。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zhì)量監(jiān)測
七年級生物學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
1. 在顯微鏡下看到一個細胞偏向左上方,把該細胞移到視野中央,具體做法是( )
A. 向左上方移動載玻片B. 向右上方移動載玻片
C. 向左下方移動載玻片D. 向右下方移動載玻片
【答案】A
【解析】
【詳解】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顯微鏡下物像與物體是倒置的關系,即顯微鏡下細胞偏向左上方,則物體偏向右下方,所以欲將物體移至視野中央,則應將物體向左上方移。
故選A。
2.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所有細胞均具有的結構是( )
A. 成形的細胞核B. 細胞膜C. 葉綠體D. 細胞壁
【答案】B
【解析】
【分析】1.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線粒體、液泡,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還有葉綠體。
2.動物細胞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zhì)和線粒體。
3.細菌是單細胞個體,其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區(qū),有些細菌的細胞壁外還有莢膜、鞭毛等。
4.真菌細胞的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等。
5.病毒的結構簡單,由蛋白質(zhì)外殼和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zhì)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詳解】A.并非所有細胞都有成形的細胞核。例如細菌細胞,它屬于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A錯誤。
B.細胞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zhì)進出的作用(選擇透過性)。無論是動物細胞、植物細胞還是細菌和真菌細胞,所有細胞都有細胞膜,B正確。
C.葉綠體是植物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但只有綠色植物的綠色部分(如葉肉細胞等)的細胞才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植物的根細胞等非綠色部分的細胞也沒有葉綠體,細菌和真菌細胞也沒有葉綠體,C錯誤。
D.細胞壁是植物細胞、細菌細胞和真菌細胞等具有的結構,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D錯誤。
故選B。
3. 我們吃紅心火龍果時,手常被染成紅色,這些色素主要來自細胞中的( )
A. 細胞核B. 液泡C. 葉綠體D. 細胞壁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細胞的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細胞質(zhì)、液泡,結構不同功能各不相同。
【詳解】A.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它包含了細胞的遺傳信息,對細胞的生長、發(fā)育和遺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細胞核并不直接參與色素的合成或儲存,故A不符合題意。
B.液泡是植物細胞中的一個重要結構,它主要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細胞中。液泡內(nèi)充滿了細胞液,這些細胞液中溶解著多種物質(zhì),包括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zhì)等。紅心火龍果中的紅色色素就是溶解在液泡的細胞液中的,故B符合題意。
C. 葉綠體是植物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它主要負責將光能轉(zhuǎn)化為化學能,并合成有機物。然而,紅心火龍果中的紅色色素并不是由葉綠體合成的,故C不符合題意。
D.細胞壁是植物細胞的外層結構,它主要起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細胞壁并不直接參與色素的合成或儲存,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4. 細胞是生命起源的標志和生物進化的起點。下列有關細胞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構成同一生物的細胞形態(tài)和大小都相同
B. 精子有細長的尾,便于游動
C. 不同的細胞大小和形態(tài)有所不同
D. 鳥類的卵細胞比較大,儲存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答案】A
【解析】
【分析】1.細胞多樣性:生物體內(nèi)細胞具有多樣性,不同細胞大小、形態(tài)各不相同,這與細胞的功能相適應。
2.細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細胞的特殊結構往往與其執(zhí)行的特定功能相關。
【詳解】A.構成同一生物的細胞,在形態(tài)和大小上并不都相同。例如,在植物體中:葉肉細胞和表皮細胞的形態(tài)和大小就存在明顯的差異,葉肉細胞通常較大,含有豐富的葉綠體,用于進行光合作用,而表皮細胞則較小,排列緊密,主要起保護作用。而在人體的細胞中:神經(jīng)細胞有許多突起,紅細胞呈兩面凹的圓餅狀,肌肉細胞呈梭形等,細胞形態(tài)多種多樣;而且細胞大小也有差異,如人體的卵細胞就比精子大得多,A錯誤。
B.精子是一種特殊的生殖細胞,具有細長的尾部。這種形態(tài)結構使得精子能夠在液體中靈活游動,從而更容易與卵細胞結合,實現(xiàn)受精過程,B正確。
C.不同的細胞,由于其功能和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其大小和形態(tài)也會有所不同。這種差異是細胞適應不同環(huán)境和功能需求的結果,C正確。
D.鳥類的卵細胞相對較大,這是為了儲存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以支持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的能量和物質(zhì)需求,D正確。
故選A。
5. 一個洋蔥根尖細胞進行兩次細胞分裂,形成的新細胞數(shù)目及每個新細胞內(nèi)染色體的數(shù)目變化分別是( )
A. 兩個新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不變B. 四個新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不變
C. 兩個新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增加D. 四個新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減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細胞分裂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先進行復制,然后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中,保證了親子代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一致。
【詳解】細胞分裂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它使得細胞數(shù)目增加。在這個過程中,細胞核首先分裂成兩個,然后細胞質(zhì)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最后動物細胞是在原來細胞中央的細胞膜向內(nèi)凹陷縊裂成兩個細胞;植物細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細胞壁和細胞膜,細胞分裂中最重要的變化是細胞核中染色體的變化,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復制加倍,隨著分裂的進行,染色體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因此保證了通過細胞分裂產(chǎn)生的新細胞與原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zhì)相同。所以,一個洋蔥根尖細胞進行兩次細胞分裂后,可以形成22=4(個)新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不變,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6.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當人的皮膚劃破時會出血,流出的血液屬于什么組織?( )
A. 上皮組織B. 結締組織C. 肌肉組織D. 神經(jīng)組織
【答案】B
【解析】
【分析】組織是細胞分化的結果,它是由形態(tài)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lián)合在一起形成的一個細胞群,人體主要有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jīng)組織等。
上皮組織:主要由上皮細胞構成,覆蓋在身體表面和體內(nèi)各種管腔壁的內(nèi)表面,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
結締組織:種類很多,分布廣泛,如骨、血液、脂肪等,具有支持、連接、保護和營養(yǎng)等功能。
肌肉組織:主要由肌細胞構成,具有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jīng)組織:主要由神經(jīng)細胞構成,能夠產(chǎn)生和傳導興奮。
【詳解】結合和分析可知,當人的皮膚劃破時,會出血。這里的“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組成的,它屬于結締組織的一種。結締組織在人體中起著支持、連接、保護和營養(yǎng)等多種作用,而血液則主要負責運輸營養(yǎng)物質(zhì)和廢物,同時也具有免疫功能。因此,流出的血液屬于結締組織,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7. 下列關于動物和植物體結構層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是細胞
B. 人體皮膚中的保護組織能夠起到保護、分泌的功能
C. 植物的根和動物的血液、心肌都屬于器官
D. 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植物體
【答案】A
【解析】
【分析】(1)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微觀到宏觀分別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微觀到宏觀分別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動物體。植物體沒有系統(tǒng),動物體有系統(tǒng)。
(2)植物的組織主要有保護組織、薄壁(營養(yǎng))組織、輸導組織、分生組織。人和動物的基本組織包括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jīng)組織和結締組織。
【詳解】A.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生活依靠細胞各結構的分工合作,因此,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是細胞,故A正確。
B.動物沒有植物的組織,植物也沒有動物的組織。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它是由上皮組織、神經(jīng)組織、結締組織等不同組織構成的,其中的上皮組織能夠起到保護、分泌等功能;人體皮膚中沒有保護組織,保護組織是植物的,故B錯誤。
C.植物的根是由保護組織、輸導組織、薄壁組織等不同組織構成的器官,是一種營養(yǎng)器官;血液具有保護和營養(yǎng)等作用,是一種結締組織;心肌能夠收縮與舒張,是一種肌肉組織,故C錯誤。
D.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微觀到宏觀分別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沒有系統(tǒng)層次,故D錯誤。
故選A。
8. 人們常吃的“土豆”長在土壤里,是馬鈴薯植株的地下莖。制造“土豆”中的有機物的器官是( )
A. 果實B. 根C. 葉D. 花
【答案】C
【解析】
【分析】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zhuǎn)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是含有葉綠體的細胞。
【詳解】A.果實是植物開花后,經(jīng)過傳粉和受精形成的結構,它主要負責保護和傳播種子,并不直接參與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A不符合題意。
B.根是植物的主要吸收器官,它負責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并不進行光合作用,B不符合題意。
C.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含有葉綠體,能夠吸收光能,并利用這些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zhuǎn)化為有機物和氧氣。因此,制造“土豆”中的有機物的器官正是葉,C符合題意。
D.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主要負責產(chǎn)生花粉和胚珠,進而形成種子,并不直接參與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9. 如圖是水綿結構示意圖。春暖花開時,水綿生長迅速,結構⑤處會有大量氣泡溢出,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圖中③是水綿細胞的細胞核B. 圖中⑤是水綿細胞的葉綠體
C. 水綿是單細胞的淡水藻類D. 水綿通過孢子繁殖后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圖示為水綿的結構示意圖,圖中:①是細胞壁、②是細胞膜、③是細胞核、④是細胞質(zhì)、⑤是葉綠體、⑥是液泡。
【詳解】A.在大多數(shù)細胞的示意圖中,③通常代表細胞核,它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遺傳物質(zhì)DNA,控制著細胞的生長、發(fā)育和遺傳等生命活動,A正確。
B.水綿的葉綠體呈帶狀,則圖中⑤是水綿的葉綠體,B正確。
C.水綿是由一列圓柱形的細胞連接而成的絲狀體,每個細胞都含有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因此,水綿是多細胞的淡水藻類,C錯誤。
D.水綿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D正確。
故選C。
10.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中的“青苔”主要是指苔蘚植物。下列關于苔蘚植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用種子繁殖后代B. 植株高大,全都生活在干旱的地方
C. 能開花和結果D. 有的可以監(jiān)測空氣污染程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苔蘚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中沒有導管,葉中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
【詳解】AC.苔蘚植物并不具備開花和結果的能力。開花和結果是被子植物的特征,被子植物、裸子植物靠種子繁殖后代,屬于種子植物,而苔蘚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并不屬于種子植物,故AC錯誤。
B.苔蘚植物通常生活在陰濕的環(huán)境中,它們對水分和光照的要求較高。由于苔蘚植物的葉片很薄,沒有輸導組織,無法有效地運輸水分和養(yǎng)分,因此它們并不適合生活在干旱的地方。此外,苔蘚植物的植株通常比較矮小,這也是它們適應陰濕環(huán)境的一種表現(xiàn),故B錯誤。
D.苔蘚植物的葉片很薄,對有毒氣體非常敏感。如果空氣受到污染,苔蘚植物的生長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死亡。因此,苔蘚植物常被用作監(jiān)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故D正確。
故選D。
11.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鱖魚生活在水中,其適應水生生活的特點是( )
①身體呈流線型;②體表常有鱗片覆蓋;③用鰓呼吸;④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⑤身體有側線能感知方向和水溫;⑥運動器官是足
A. ①②③④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⑤D. 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1)體溫隨著外界溫度改變而改變的動物,叫做變溫動物;體溫不因外界環(huán)境溫度而改變,始終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動物,叫做恒溫動物。體溫恒定,增強了對寒冷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擴大了動物的分布范圍。
(2)魚類生活在水中,體表常有鱗片覆蓋,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xié)調(diào)作用游泳。
【詳解】①身體呈流線型:這是魚類為了在水中減少阻力,提高游泳速度而進化出的身體形態(tài)。流線型的身體能夠減少水流的阻礙,使魚類能夠更高效地游動,①正確。
②體表常有鱗片覆蓋:魚類的體表覆蓋著鱗片,這些鱗片不僅為魚類提供了保護,防止外界的傷害,同時還能減少水的阻力,幫助魚類在水中更順暢地游動,②正確。
③用鰓呼吸:魚類的鰓是它們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器官,能夠高效地吸收水中的氧氣并排出二氧化碳。這是魚類適應水生生活的重要特征之一,③正確。
④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雖然卵殼能夠為卵提供保護,但這并不是魚類適應水生生活的特點。許多水生動物(包括魚類)的卵并沒有堅韌的卵殼。此外,有些魚類甚至直接胎生,不產(chǎn)卵,④錯誤。
⑤身體有側線能感知方向和水溫:魚類的側線系統(tǒng)是一種高度敏感的感官系統(tǒng),能夠感知水流的方向、速度以及水溫等環(huán)境信息。這對于魚類在水中導航、覓食和逃避天敵等方面都至關重要,⑤正確。
⑥運動器官是足:魚類的運動器官主要是鰭,而不是足。鰭能夠幫助魚類在水中保持平衡、改變方向和速度等,⑥錯誤。
綜上所述,鱖魚適應水生生活的特點是①身體呈流線型、②體表常有鱗片覆蓋、③用鰓呼吸和⑤身體有側線能感知方向和水溫,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2. “鱗鱗池面水初生,萍底青蛙自在鳴?!毕铝嘘P于青蛙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幼體和成體都生活在水中
B. 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主要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C. 成體在陸地上用肺呼吸,跳入水中用鰓呼吸
D. 成體的前肢短小,適于爬行;后肢發(fā)達,能支撐身體
【答案】B
【解析】
【分析】兩棲動物是指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常見的兩棲動物有青蛙、蟾蜍、大鯢和蠑螈等。
【詳解】A.青蛙幼體(蝌蚪)生活在水中,而成體既可以生活在陸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并非幼體和成體都生活在水中,A錯誤。
B.青蛙的幼體(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水陸兩棲,主要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這符合兩棲動物的特征,B正確。
C.青蛙成體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無論是在陸地上還是跳入水中,都是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而不是跳入水中用鰓呼吸,因為成體青蛙沒有鰓,C錯誤。
D.青蛙成體的前肢短小,可支撐身體;后肢發(fā)達,適于跳躍,而不是前肢適于爬行,后肢支撐身體,D錯誤。
故選B。
13. “神龜雖壽,猶有競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是東漢曹操《龜雖壽》中的詩句。龜與蛇都屬于爬行動物,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體表都覆蓋著角質(zhì)鱗片或甲
B. 在陸地上產(chǎn)卵,卵的表面有堅硬的卵殼
C. 由水生向陸生進化的過渡類群
D. 體溫隨環(huán)境溫度變化,屬于變溫動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爬行動物:體表覆蓋角質(zhì)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chǎn)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詳解】A.爬行動物的體表通常覆蓋著角質(zhì)鱗片或甲,這是它們?yōu)榱诉m應陸地生活而演化出的保護結構,有助于防止體內(nèi)水分的過快蒸發(fā)和外界的物理傷害,A正確。
B.爬行動物在陸地上產(chǎn)卵,并且卵的表面有堅硬的卵殼。這種生殖方式使得爬行動物的卵能夠在陸地上相對安全地孵化,不受外界環(huán)境的過多干擾,B正確。
C.爬行動物并不是由水生向陸生進化的過渡類群。實際上,爬行動物已經(jīng)完全適應了陸地生活,它們具有一系列適應陸地環(huán)境的特征,如體表覆蓋角質(zhì)鱗片或甲、在陸地上產(chǎn)卵等。兩棲動物才是由水生向陸生進化的過渡類群,它們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陸地上生活,但尚未完全適應陸地環(huán)境,C錯誤。
D.爬行動物的體溫隨環(huán)境溫度變化,屬于變溫動物。這意味著它們無法像恒溫動物那樣通過自身的生理機制來維持恒定的體溫,而是依賴于外界環(huán)境的溫度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體溫,D正確。
故選C。
14. “布谷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春晴”。下列關于布谷鳥特征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氣囊與肺都能進行氣體交換,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
B. 骨骼輕、薄、堅固,長骨中空,減輕體重
C. 胸肌發(fā)達,附著在胸骨上,牽動兩翼飛行
D. 體溫恒定,增強了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鳥,地球上大約有9000多種,主要特征: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有氣囊輔助肺呼吸。家鴿適于飛行生活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特點: ①身體呈流線型 ②兩翼和尾部生有大型正羽,可以擴大兩翼面積 ③胸肌發(fā)達, ④骨骼薄,長骨中空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強;直腸短,能及時排出糞便,減輕體重。⑥用肺和氣囊進行雙重呼吸。
【詳解】A.在鳥類中,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而氣囊則主要起暫存空氣、減輕身體密度、輔助呼吸(如雙重呼吸)以及調(diào)節(jié)體溫等作用。氣囊本身并不進行氣體交換,A錯誤。
B.鳥類的骨骼輕、薄、堅固,且部分長骨中空,這些特征都有助于減輕體重,使鳥類能夠更輕松地飛翔,B正確。
C.鳥類的胸肌非常發(fā)達,這是它們能夠飛翔的關鍵。胸肌附著在胸骨上,通過收縮和舒張來牽動翅膀進行飛行,C正確。
D.鳥類是恒溫動物,它們能夠保持恒定的體溫,不受外界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這種恒溫特性增強了鳥類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使它們能夠在各種環(huán)境中生存和繁衍,D正確。
故選A。
15. 關于動物體結構與功能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魚的鰓絲中密布毛細血管,利于水中進行氣體交換
B. 蜥蜴體表覆蓋角質(zhì)鱗片,可以減少體內(nèi)水分蒸發(fā)
C. 家鴿體內(nèi)有氣囊,可以進行氣體交換
D. 家兔牙齒有分化,提高了攝取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現(xiàn)象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包括兩層意思:一定的結構產(chǎn)生與之相對應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
【詳解】A.魚類用鰓呼吸,鰓是由鰓絲、鰓弓和鰓耙組成的,主要的結構是鰓絲,鰓絲又多又細,增大了與水的接觸面積,鰓絲內(nèi)有大量的毛細血管,呈鮮紅色。鰓絲的這些特點有利于魚在水中進行呼吸,A正確。
B.蜥蜴是爬行動物,其體表覆蓋角質(zhì)的鱗片,具有保護作用,還可以減少體內(nèi)水分的蒸發(fā),適應陸地生活,B正確。
C.家鴿屬于鳥類,鳥類的呼吸器官是肺,在肺部進行氣體交換,而氣囊能暫時儲存氣體,輔助肺呼吸,但氣囊不能進行氣體交換,C錯誤。
D.家兔屬于草食性動物,牙具有門齒和臼齒,沒有犬齒。兔的牙齒有分化,提高了攝取食物和對食物的消化能力,D正確。
故選C。
16. 大熊貓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大熊貓在分類上屬于哺乳動物,主要判斷依據(jù)是( )
A. 胎生、哺乳B. 體內(nèi)受精C. 用肺呼吸D. 具有脊柱
【答案】A
【解析】
【分析】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面有毛,一般分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個部分;牙齒分化,體腔內(nèi)有膈,心臟四腔,用肺呼吸;大腦發(fā)達,體溫恒定,是恒溫動物;哺乳胎生。
【詳解】A. 哺乳動物的生殖發(fā)育特點是胎生哺乳。胚胎在母體子宮里發(fā)育成胎兒,胎兒從母體生出來,這種生殖方式為胎生。剛出生的幼體只能靠母體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為哺乳。 胎生哺乳是哺乳動物特有的特征,大熊貓在分類上屬于哺乳動物,主要判斷依據(jù)是胎生、哺乳,A正確。
B.鳥類、爬行動物也有體內(nèi)受精現(xiàn)象,因此體內(nèi)受精不能作為區(qū)分哺乳動物的主要依據(jù),B錯誤。
C.肺呼吸是許多陸生動物,包括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共有的特征,因此用肺呼吸不能僅憑這一點來判斷哺乳動物,C錯誤。
D.脊椎動物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脊柱的存在并不能用來單獨區(qū)分哺乳動物,D錯誤。
故選A。
17. 冬天,許多學校由于流行感冒停課。流行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傳染病,下列關于病毒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結構簡單,由蛋白質(zhì)外殼和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zhì)組成
B. 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
C. 病毒很小,必須借用高倍的光學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D. 病毒通過自我復制產(chǎn)生新的病毒,繁殖能力強
【答案】C
【解析】
【分析】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zhì)和外部的蛋白質(zhì)外殼組成,不能獨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才能進行生命活動。
【詳解】A.病毒的結構確實非常簡單,它們通常由蛋白質(zhì)外殼和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zhì)組成,沒有細胞結構,故A不符合題意。
B.病毒不能獨立進行生命活動,它們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nèi),利用宿主細胞的原料和能量進行繁殖,故B不符合題意。
C.病毒的大小非常小,通常只有幾十到幾百納米,這比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還要小得多。因此,要觀察病毒,通常需要使用電子顯微鏡,而不是光學顯微鏡,故C不符合題意。
D.病毒的繁殖方式是通過自我復制,即病毒會利用宿主細胞的機制來復制自己的遺傳物質(zhì)和蛋白質(zhì)外殼,從而產(chǎn)生新的病毒顆粒。這種繁殖方式使得病毒的繁殖能力非常強,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產(chǎn)生大量的病毒顆粒,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8. 科學家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因發(fā)現(xiàn)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胃炎和胃潰瘍等疾病的病原體,從而獲得了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幽門螺桿菌所不具有的結構是( )
A. 起運動作用的鞭毛B. 起保護和支持作用的細胞壁
C. 遺傳物質(zhì)DNAD. 成形的細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幽門桿菌是細菌,細菌的結構為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和遺傳物質(zhì),無成形的細胞核,除此還有能擺動的鞭毛,具有保護作用的莢膜
【詳解】A.許多細菌具有鞭毛,這是它們用于運動的結構。幽門螺桿菌作為一種細菌,有可能具有鞭毛以進行移動,A不符合題意。
B.細胞壁是細菌細胞的外層結構,它提供保護和支持作用。幽門螺桿菌作為細菌,必然具有細胞壁,B不符合題意。
C.DNA是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無論是原核生物(如細菌)還是真核生物,都含有DNA,C不符合題意。
D.成形的細胞核是真核細胞的一個顯著特征,而細菌是原核生物,它們的遺傳物質(zhì)不像真核生物那樣被核膜所包圍形成成形的細胞核。因此,成形的細胞核是幽門螺桿菌所不具有的結構,D符合題意。
故選D。
19. 秋冬季節(jié)是甲流的高發(fā)期,很多同學深受甲流病毒的困擾,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等不適癥狀。甲流病毒的結構如下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 ①是蛋白質(zhì)外殼,②是遺傳物質(zhì)B. 結構簡單,但能夠獨立生活
C. 利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不到D. 能夠通過復制的方式繁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毒的結構非常簡單,僅由蛋白質(zhì)外殼和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zhì)組成;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nèi),并在寄主細胞內(nèi)進行繁殖。一旦離開了活細胞,病毒就會變成結晶體。圖中①是蛋白質(zhì)外殼,②是遺傳物質(zhì)。
【詳解】A.甲流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由①蛋白質(zhì)外殼和②內(nèi)部遺傳物質(zhì)組成,A不符合題意。
B.甲流等病毒不能獨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B符合題意。
C.病毒非常微小,要用納米來表示,一個病毒的大小約為10~300納米,因此用放大鏡、光學顯微鏡不能觀察到甲流病毒,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C不符合題意。
D.甲流病毒寄生在活細胞里,靠自己的遺傳物質(zhì)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nèi)的物質(zhì),制造出新的病毒,這就是它的繁殖(自我復制),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0. 實驗課上,老師要求同學們在培養(yǎng)基上找出細菌的菌落,小林同學觀察到了下列幾個不同類型的菌落,其中符合老師要求的是( )
A. 菌落較大,呈青綠色B. 菌落較大,呈絨毛狀
C. 菌落較小,表面光滑黏稠D. 菌落較小,呈絮狀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
【詳解】細菌菌落特征:菌落較小,形狀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為白色;
真菌菌落特征:菌落較大、菌絲細長、菌落疏松、成絨毛狀、蜘蛛網(wǎng)狀、棉絮狀、無固定大小,多有光澤,不易挑。有時還呈現(xiàn)紅色、褐色、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的顏色(孢子的顏色)。因此小林同學觀察到了下列幾個不同類型的菌落,其中符合老師要求的是菌落較小,表面光滑黏稠,這屬于細菌菌落的特征,其他菌落較大,呈青綠色或呈絨毛狀、絮狀是真菌菌落的特征,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21. 有些微生物對人類有益,有些微生物對人類有害,下列可產(chǎn)生致癌毒素的微生物是( )
A. 酵母菌B. 乳酸菌C. 青霉D. 黃曲霉
【答案】D
【解析】
【分析】微生物的發(fā)酵技術在食品、藥品的生產(chǎn)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如制饅頭或面包和釀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作腐乳要用到多種霉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桿菌,制醬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狀桿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詳解】A.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都能生活,常用于食品發(fā)酵工業(yè),如制作饅頭、面包、釀酒等,對人類有益,不會產(chǎn)生致癌毒素,A不符合題意。
B.乳酸菌是一類細菌,在無氧條件下能將糖類轉(zhuǎn)化為乳酸,常用于制作酸奶、泡菜等發(fā)酵食品,對人體有益,不產(chǎn)生致癌毒素,B不符合題意。
C.青霉可以產(chǎn)生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種重要抗生素,能抑制或殺死某些細菌,對人類治療疾病有重要作用,青霉本身一般不產(chǎn)生致癌毒素,C不符合題意。
D.黃曲霉是一種常見的腐生真菌,它能產(chǎn)生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zhì),對人和動物的健康危害極大,D符合題意。
故選D。
22. 饅頭放置時間過長會霉菌。下列關于霉菌的描述錯誤的是( )
A. 大多數(shù)是多細胞真菌B. 依靠氣生菌絲獲取有機養(yǎng)料
C. 菌絲根據(jù)生長位置不同分為氣生菌絲和營養(yǎng)菌絲D. 通過孢子進行繁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真菌有多細胞個體,也有單細胞個體,霉菌屬于多細胞真菌,由菌絲構成,菌絲分為營養(yǎng)菌絲和直立菌絲,進行孢子繁殖。真菌的細胞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和細胞核等。
【詳解】A.霉菌大多是由菌絲構成的,這些菌絲可以交織成網(wǎng)狀,形成多細胞的菌落,A正確。
B.霉菌依靠的是營養(yǎng)菌絲來獲取有機養(yǎng)料,這些營養(yǎng)菌絲能夠深入到基質(zhì)內(nèi)部,吸收并利用其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而氣生菌絲主要是霉菌在空氣中生長的部分,它們并不直接獲取有機養(yǎng)料,而是起到擴展菌落、產(chǎn)生孢子等作用,B錯誤。
C.霉菌的菌絲根據(jù)其生長位置的不同,確實可以分為氣生菌絲和營養(yǎng)菌絲。氣生菌絲主要生長在空氣中,而營養(yǎng)菌絲則深入基質(zhì)內(nèi)部,C正確。
D.霉菌是一種真菌,它們通過產(chǎn)生孢子來進行繁殖。這些孢子可以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萌發(fā),形成新的霉菌個體,D正確。
故選B。
23. 下列有關生物分類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分類單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少
B. 分類單位越小,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C. 按照形態(tài)結構特點,可以把細菌分為單細胞的和多細胞的
D. 分類單位越大,所包含生物的親緣關系越近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分類等級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所屬的等級越小,包含的生物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級越大,包含的生物越多,親緣關系越遠,共同特征越少。界是最大的單位,其包含的生物最多,共同特征最少。種是最小的單位,其包含的生物最少,共同特征最多。
【詳解】A.在生物分類學中,分類單位的大小與所包含的生物種類數(shù)量是相反的。分類單位越大,如“界”、“門”,所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多,因為這些單位涵蓋了更廣泛的生物群體,A錯誤。
B.分類單位越小,如“種”,所包含的生物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等方面就越相似,即共同特征越多。這是因為小分類單位下的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具有更近的親緣關系和更相似的遺傳背景,B正確。
C.細菌作為原核生物,其細胞結構相對簡單,都是單細胞的,沒有多細胞的細菌存在。因此,按照形態(tài)結構特點,細菌只能被分類為單細胞的,C錯誤。
D.分類單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但這些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和相似程度可能就越遠。相反,分類單位越小,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和相似程度就越近,D錯誤。
故選B。
24. 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了保護丹頂鶴及其生存環(huán)境,我國在鹽城等地設立了自然保護區(qū)。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的主要目的是( )
A. 就地保護B. 遷地保護C. 生態(tài)旅游D. 法制管理
【答案】A
【解析】
【分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建立瀕危物種種質(zhì)庫,保護珍貴的遺傳資源,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詳解】A.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是指把包含保護對象在內(nèi)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又叫就地保護,所以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了保護丹頂鶴及其生存環(huán)境,我國在鹽城等地設立了自然保護區(qū)。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的主要目的是就地保護,A符合題意。
B.除了建立自然保護區(qū)之外,人們還把把瀕危物種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又叫遷地保護,B不符合題意。
C.生態(tài)旅游是以有特色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主要景觀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理念,以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前提,以統(tǒng)籌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為準則,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獨特的人文生態(tài)系統(tǒng),采取生態(tài)友好方式,開展的生態(tài)體驗、生態(tài)教育、生態(tài)認知并獲得心身愉悅的旅游方式,C不符合題意。
D.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國自然保護綱要》等法律,此外對破壞者還采取法制教育和處罰等,等等措施對于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5. 2024年5月22日是第24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要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保護生物多樣性。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建立瀕危物種的基因庫,以保護珍貴的生物資源
B. 保護生物多樣性意味著禁止一切開發(fā)和利用活動
C. 在動物園中培育大熊貓屬于就地保護
D. 生物自然衰老和死亡是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有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建立瀕危物種的種質(zhì)庫、加強法制和教育管理等。就地保護中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qū);遷地保護是把某些瀕危物種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
【詳解】A.建立瀕危物種的基因庫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收集、保存瀕危物種的遺傳材料,可以在未來通過遺傳工程技術等手段,恢復或重建這些物種的種群,從而保護珍貴的生物資源,A正確。
B.保護生物多樣性并不意味著完全禁止一切開發(fā)和利用活動。合理的開發(fā)和利用,如可持續(xù)的林業(yè)、漁業(yè)和農(nóng)業(yè)等,可以在不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前提下,滿足人類的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需求。關鍵在于實現(xiàn)開發(fā)與保護的平衡,避免過度開發(fā)和利用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B錯誤。
C.在動物園中培育大熊貓屬于遷地保護,而不是就地保護。就地保護是指在生物的原生地對其進行保護,如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等。而遷地保護則是將生物遷移到其他地方進行保護,如動物園、植物園等。雖然遷地保護也是一種有效的保護手段,但它并不能替代就地保護,C錯誤。
D.生物自然衰老和死亡是生物生命周期的正?,F(xiàn)象,并不是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生物多樣性面臨的主要威脅包括棲息地破壞、過度捕獵、外來物種入侵、環(huán)境污染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D錯誤。
故選A。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35分)
26. 某同學制作了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臨時裝片進行觀察。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制作臨時裝片的正確操作順序是________(填序號),其中①滴滴加的是________,⑤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________。
(2)圖A、B是動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其中表示植物細胞的是____(填字母)。
(3)A圖中的[3]______是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都不具有的結構。
(4)如果實驗室環(huán)境很明亮,某同學在使用顯微鏡時可將圖E中[e]的________鏡對準光源。將玻片標本向左移動,使顯微鏡視野中細胞的位置由圖C到圖D,為了使觀察更清晰,應調(diào)節(jié)E圖中的________(填圖中字母和結構名稱)。
【答案】(1) ①. ①④②③⑤ ②. 清水 ③. 碘液
(2)A (3)葉綠體
(4) ①. 平面 ②. b細準焦螺旋
【解析】
【分析】圖甲中:①滴清水,②展平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③蓋蓋玻片,④撕取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⑤染色和吸引。
題圖中:A是植物細胞,B是動物細胞;1是細胞壁、2是細胞膜、3是葉綠體、4是細胞核、5是液泡、6是細胞質(zhì)、7是線粒體。
圖C是低倍鏡下細胞物像偏左方的視野,圖D是細胞物像在中央、模糊的高倍視野。
圖E中:a是粗準焦螺旋,b是細準焦螺旋,c是目鏡,d是轉(zhuǎn)換器,e是反光鏡。
【小問1詳解】
圖甲中,在制作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驟以確保裝片的質(zhì)量:①滴清水(以保持細胞的形態(tài)),④撕取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作為觀察的樣本),②展平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以避免細胞重疊影響觀察),③蓋蓋玻片(固定樣本),⑤染色和吸引(增強細胞結構的可見性)。其中,①滴加的是清水,用于維持細胞的原有形態(tài);⑤染色時,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的是碘液,碘液可以與細胞內(nèi)的細胞核結合,使其著色,從而更容易在顯微鏡下觀察。
【小問2詳解】
圖A和圖B分別展示了動植物細胞的結構模式圖。通過比較兩者的結構特點,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圖A中含有細胞壁、液泡等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而圖B則沒有這些結構。因此,表示植物細胞的是圖A。
【小問3詳解】
在A圖中,[3]表示的是葉綠體。葉綠體是植物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能夠捕獲光能并將其轉(zhuǎn)化為化學能。然而,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都是不含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小問4詳解】
當實驗室環(huán)境很明亮時,為了減少對眼睛的刺激并更清晰地觀察樣本,我們可以將顯微鏡中的反光鏡調(diào)整為平面鏡以減少光線的進入。準焦螺旋是顯微鏡的機械部分,用來調(diào)節(jié)焦距。粗準焦螺旋使鏡頭上升或下降的范圍大;細準焦螺旋使鏡頭上升或下降的范圍小,能使焦距更準確,調(diào)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梢姡瑸榱耸褂^察更清晰,應調(diào)節(jié)E圖中的b細準焦螺旋。
27. 如圖是番茄的生長發(fā)育過程,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A細胞經(jīng)過a過程形成了B1~B4,這些不同的細胞群,叫作_____,則a過程為細胞_____。我們食用的番茄,在結構層次上屬于____。
(2)取出一個番茄,用開水燙過后,撕下一層薄薄的表皮,這層表皮屬于___組織,表皮以內(nèi)的部分主要是_______組織,此組織具有貯存營養(yǎng)物質(zhì)作用。
(3)與人體的結構層次相比,番茄植株的結構層次沒有___。
【答案】(1) ①. 組織 ②. 分化 ③. 器官
(2) ①. 保護 ②. 營養(yǎng)##薄壁
(3)系統(tǒng)
【解析】
【分析】1.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經(jīng)過細胞的分裂、分化產(chǎn)生了不同的組織。而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綠色開花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2.圖中:A是細胞、a是細胞分化、B1是保護組織、B2是輸導組織、B3是分生組織、B4是營養(yǎng)組織(薄壁組織)。
【小問1詳解】
A細胞經(jīng)過a過程形成了B1~B4這些不同的細胞群。在生物學中,這些由形態(tài)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聯(lián)合在一起形成的細胞群被稱為組織。而a過程,即細胞從一種類型轉(zhuǎn)變?yōu)榱硪环N類型的過程,被稱為細胞分化。我們食用的番茄,在結構層次上并不屬于單一的細胞或組織,而是由多種組織構成的器官,具體來說,番茄是果實,屬于生殖器官。
【小問2詳解】
當我們?nèi)〕鲆粋€番茄,用開水燙過后,可以輕易地撕下一層薄薄的表皮。這層表皮主要由排列緊密的細胞構成,具有保護作用,因此屬于保護組織。而表皮以內(nèi)的部分,主要是由儲存大量營養(yǎng)物質(zhì)的細胞構成,這些細胞壁薄、液泡大,因此屬于營養(yǎng)組織。
【小問3詳解】
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人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人體??梢?,與人體的結構層次相比,番茄植株的結構層次沒有系統(tǒng)。
28. 地球上生活著多種多樣的生物,下圖所示是常見的幾種生物,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圖中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的植物是_______;(填字母)可以作為監(jiān)測空氣污染的指示植物是_______(填字母)。
(2)油松與向日葵相比,其不同點主要是_______。
(3)圖中腎蕨比葫蘆蘚長得高大主要是由于出現(xiàn)了_______組織。
(4)由于生活環(huán)境不同,動物的呼吸方式也有明顯差異:蚯蚓用_______呼吸;魚適于水生,用腮呼吸;青蛙水陸兩棲,除了用肺呼吸之外,還有皮膚輔助呼吸;鳥類則有_____輔助肺呼吸。
(5)若將圖中動物分為兩類:①②為一類,③④⑤⑥為一類,那么分類的依據(jù)是體內(nèi)有無______。
(6)恒定的體溫增強了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上述_____(填編號)兩種動物都屬于恒溫動物。
【答案】(1) ① B、E ②. A
(2)油松種子外無果皮包被,向日葵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3)輸導 (4) ①. 濕潤的體壁 ②. 氣囊
(5)脊柱 (6)⑤⑥
【解析】
【分析】題圖中:A葫蘆蘚是苔蘚植物,B玉米是被子植物中的單子葉植物,C腎蕨是蕨類植物,D水綿是多細胞藻類,E向日葵是被子植物中的雙子葉植物,F(xiàn)油松屬于種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①蚯蚓是環(huán)節(jié)動物,②蝗蟲是節(jié)肢動物中的昆蟲,③是魚類,④青蛙是兩棲動物,⑤家鴿是鳥類,⑥家兔是哺乳動物。
【小問1詳解】
在給出的植物中,B玉米和E向日葵都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這是被子植物的特征。因此,具有這六大器官的植物是B和E。而A葫蘆蘚是苔蘚植物,苔蘚植物的葉片只有一層細胞構成,這使得它們對環(huán)境中的有毒氣體非常敏感。當空氣受到污染時,有毒氣體會很容易地侵入苔蘚植物的葉片細胞,對其造成傷害。因此,A葫蘆蘚常被作為監(jiān)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小問2詳解】
油松屬于裸子植物,其種子外無果皮包被;而向日葵屬于被子植物,其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這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區(qū)別之一。
【小問3詳解】
腎蕨作為蕨類植物,比葫蘆蘚(苔蘚植物)長得高大的主要原因是腎蕨體內(nèi)出現(xiàn)了輸導組織。輸導組織負責在植物體內(nèi)運輸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zhì),使得植物能夠生長得更高大。
【小問4詳解】
不同生活環(huán)境的動物具有不同的呼吸方式。蚯蚓是環(huán)節(jié)動物,生活在土壤中,用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鳥類的氣囊與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儲存空氣、輔助呼吸,使得鳥吸入的空氣兩次通過肺,保證肺充分地進行氣體交換,與鳥類飛行生活相適應。
【小問5詳解】
若將圖中動物分為兩類:①蚯蚓和②蝗蟲為一類,③魚類、④青蛙、⑤家鴿和⑥家兔為一類,那么分類的依據(jù)是體內(nèi)有無脊柱。前兩類動物體內(nèi)無脊柱,屬于無脊椎動物;后四類動物體內(nèi)有脊柱,屬于脊椎動物。
【小問6詳解】
恒溫動物具有恒定的體溫,增強了它們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在給出的動物中,⑤家鴿和⑥家兔都屬于恒溫動物。它們的體溫不會因外界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大幅波動,因此能夠在各種環(huán)境條件下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29. 自然界的生物種類繁多,構成了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以下是蘑菇及四種微生物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A是一種微小的生物,它由_____外殼和內(nèi)部的_____組成。這一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體內(nèi)。
(2)圖中B與C、D、E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qū)別是;B的細胞內(nèi)沒有_____,主要進行_____生殖,因為沒有此結構被稱為_____生物。
(3)圖中屬于真菌的是_____(填字母),它們可以通過產(chǎn)生類似于圖E中的[ ]_____來繁殖后代。D在條件適宜時主要進行_____生殖。
【答案】(1) ①. 蛋白質(zhì) ②. 遺傳物質(zhì)##核酸
(2) ①. 成形的細胞核 ②. 分裂 ③. 原核
(3) ①. CDE ②. a孢子 ③. 出芽
【解析】
【分析】觀圖可知,圖中的A是病毒(噬菌體);B是細菌,其中的1是莢膜,2是細胞壁,3是DNA,4是細胞質(zhì),5是細胞膜,6是鞭毛;C是青霉菌,D是酵母菌;E是蘑菇,其中的a是孢子,b是菌蓋,c是菌褶,d是菌柄,e是菌絲。
【小問1詳解】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圖中的A是病毒(噬菌體),它是一種微小的生物,不具有細胞結構,其結構簡單,由蛋白質(zhì)外殼和內(nèi)部遺傳物質(zhì)組成。該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體內(nèi),一旦離開活細胞就會變成結晶體。
【小問2詳解】
圖中的B是細菌,為單細胞生物,其細胞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DNA等,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C青霉菌、D酵母菌和E蘑菇都是真菌,它們的細胞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等,細胞內(nèi)有成形的細胞核,都屬于真核生物。因此,圖中B細菌與C青霉菌、D酵母菌、E蘑菇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qū)別是;B細菌的細胞內(nèi)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主要進行分裂生殖,在環(huán)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繁殖速度很快,大約20~30分鐘就能分裂一次;B細菌因為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被稱為原核生物。
【小問3詳解】
圖中的C是青霉菌、D是酵母菌、E是蘑菇,它們都屬于真菌,都能夠產(chǎn)生類似于圖E蘑菇中的a孢子來繁殖后代。D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其在條件適宜時主要進行出芽生殖,即在酵母菌母體上長出許多芽體,芽體發(fā)育成熟后脫離母體,形成新的酵母菌。
30. 資料分析:小麥、水稻、棉花在整個植物界中的分類地位如下。
(1)根據(jù)生物分類的方法,_______是分類的基本單位;上述表格中,最大的分類單位是_______。
(2)分析上述表格,屬于同科不同屬的植物有_______。
(3)根據(jù)生物分類的方法分析,小麥與水稻的親緣關系較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按分類等級由低到高的順序?qū)懗雒藁ㄋ鶎俚姆诸愇恢茫篲______。
【答案】(1) ①. 種 ②. 門 (2)小麥和水稻
(3) ①. 近 ②. 小麥和水稻屬于同門、同綱、同目、同科、不同屬植物/同科不同屬
(4)棉花、棉屬、錦葵科、錦葵目、雙子葉植物綱、種子植物門
【解析】
【分析】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多,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遠;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少,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近。
【小問1詳解】
在生物分類學中,種是分類的最小單位,代表著一群能夠自然交配并產(chǎn)生可育后代的個體。而門則是較大的分類單位,它包含了多個綱、目、科、屬、種的生物。根據(jù)題目給出的表格,我們可以看到小麥、水稻、棉花都屬于種子植物門,因此門是表格中最大的分類單位。
【小問2詳解】
分析表格,我們可以看到小麥和水稻都屬于禾本科,但分別屬于小麥屬和稻屬,因此它們屬于同科不同屬的植物。
【小問3詳解】
小麥與水稻的親緣關系較近,這是因為它們不僅屬于同一門(種子植物門),還屬于同一綱(單子葉植物綱)、同一目(禾本目)、同一科(禾本科)。在生物分類學中,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少,生物之間的共同特征就越多,親緣關系也就越近。
【小問4詳解】
根據(jù)表格信息可知,棉花的分類位置按照分類等級由低到高可以寫為:棉花、棉屬、錦葵科、錦葵目、雙子葉植物綱、種子植物門。
門
種子植物門
種子植物門
種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單子葉植物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禾本目
禾本目
錦葵目
科
禾本科
禾本科
錦葵科
屬
小麥屬
稻屬
棉屬
種
小麥
水稻
棉花
門
種子植物門
種子植物門
種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單子葉植物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禾本目
禾本目
錦葵目
科
禾本科
禾本科
錦葵科
屬
小麥屬
稻屬
棉屬
種
小麥
水稻
棉花
這是一份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共2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共8頁,滿分100分, 下列關于細胞生活敘述錯誤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題,判斷題,單項選擇題,簡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9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