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1.人們利用微生物發(fā)酵制作出多種食品,例如泡菜、酸奶、酒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制作酸奶時,用到乳酸菌,它屬于細菌
B.白酒的釀造過程依次經過制曲、發(fā)酵、糖化、蒸餾
C.為加快泡菜發(fā)酵速度,制作過程中要經常開蓋攪拌
D.制作泡菜和白酒用到的微生物種類相同
【答案】A
【分析】微生物發(fā)酵: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謝活動,將有機物轉化為特定產品的過程。在食品制作中,常利用乳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進行發(fā)酵。泡菜制作:主要利用乳酸菌在無氧條件下進行乳酸發(fā)酵,產生乳酸,使泡菜具有獨特的風味和口感。酸奶制作:通過乳酸菌將牛奶中的乳糖轉化為乳酸,同時產生其他風味物質,使牛奶凝固成酸奶。白酒釀造:包括制曲(培養(yǎng)霉菌和酵母菌)、發(fā)酵(淀粉轉化為糖,糖再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蒸餾(提取酒精)等步驟。酵母菌的代謝:酵母菌既能在有氧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和水;也能在無氧條件下進行酒精發(fā)酵,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詳解】A.乳酸菌是一種典型的細菌,它在無氧條件下能將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使牛奶發(fā)酵成酸奶,A正確。
B.白酒的釀造過程通常包括制曲、糖化、發(fā)酵和蒸餾四個步驟。其中,制曲是為了獲得釀酒所需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和酵母菌);糖化是將淀粉質原料(如高粱、玉米等)水解成葡萄糖;發(fā)酵是酵母菌利用葡萄糖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蒸餾則是將酒精從發(fā)酵液中分離出來,得到白酒,B錯誤。
C.泡菜的制作依賴于乳酸菌的發(fā)酵作用,而乳酸菌是厭氧菌,它們在無氧條件下才能正常發(fā)酵。如果經常開蓋攪拌,會破壞泡菜壇內的無氧環(huán)境,導致乳酸菌生長受阻,甚至引入雜菌,影響泡菜的質量,C錯誤。
D.泡菜的制作主要依賴于乳酸菌的發(fā)酵作用,而白酒的釀造則主要依賴于酵母菌(特別是釀酒酵母)的發(fā)酵作用。雖然兩者都涉及到微生物的發(fā)酵作用,但所用的微生物種類是不同的,D錯誤。
故選A。
2.某校學生在實踐課上利用物理儀器制作了如下圖裝置(內推注射器可使水透鏡曲度變大,反之則變?。┻M行探究活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光屏模擬形成物像的視網膜
B.水透鏡模擬晶狀體,注射器模擬睫狀體
C.模擬近視的矯正時,在F光源和水透鏡之間豎一塊放大鏡
D.F光源左移時,為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物像,應向外拉注射器
【答案】C
【分析】視覺形成的過程是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再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在視網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這些感光細胞產生的神經沖動,沿著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視覺。
【詳解】A.眼球中的視網膜,為一層柔軟而透明的膜,緊貼在脈絡膜內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能夠把物體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轉化為神經沖動,故視網膜是視覺感受器,是眼球內成像的部位??梢?,光屏模擬形成物像的視網膜,故A正確。
B.在眼球的結構中,晶狀體透明、有彈性,類似照相機的鏡頭。睫狀體內有平滑肌,通過平滑肌的收縮和舒張來調節(jié)晶狀體的曲度,從而使眼睛能夠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可見,水透鏡模擬晶狀體,注射器模擬睫狀體,故B正確。
C.近視眼的成因是晶狀體曲度過大,折光能力太強,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長,導致來自遠處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前,而不是視網膜上。而凹透鏡具有能使光線發(fā)散的特點,因此,在眼睛前面放一個凹透鏡,就能使來自遠處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從而矯正了近視眼??梢?,模擬近視的矯正時,在F光源和水透鏡之間豎一塊凹透鏡,而放大鏡是凸透鏡,故C錯誤。
D.人視近物時,睫狀體收縮,晶狀體曲度變大;視遠物時,睫狀體舒張,晶狀體曲度變減小。可見,F光源左移時,代表人在視遠物,此時為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物像,應向外拉注射器,使得水透鏡的曲度變減小,故D正確。
故選C。
3.為了控制“甲流”的傳播,醫(yī)生對入境人員要進行體溫測試,發(fā)現病人要隔離,這種措施屬于( )
A.保護易感者B.切斷傳播途徑
C.控制傳染源D.控制病原體
【答案】C
【分析】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詳解】A.保護易感者通常是通過接種疫苗或增強免疫力來實現的,A錯誤。
B.醫(yī)生的措施是針對已經感染的病人,即傳染源,而不是針對傳播途徑本身,B錯誤。
C.體溫測試是為了發(fā)現已經感染的病人,并將他們隔離,以防止他們傳播疾病,這正是控制傳染源的措施,C正確。
D.控制病原體不是傳染病的預防措施,通常是通過藥物或消毒來直接消滅病原體,而不是通過體溫測試和隔離,D錯誤。
故選C。
4.《呂氏春秋》中有“慎其種,勿使數,亦無使疏”的記載。意思是說,不要過密,也不要過疏。這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懂得在種植莊稼時應( )
A.疏松土壤B.適當澆水
C.合理密植D.及時施肥
【答案】C
【分析】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間作套種、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指在單位面積上,栽種作物或樹木時密度要適當,行株距要合理。一般以每畝株數表示,株距、行距要多少才算合理,必須根據自然條件、作物的種類、品種特性、以及耕作施肥和其他栽培技術水平而定。
【詳解】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產量的重要措施。通過調節(jié)植物單位面積內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群體生長協(xié)調。合理密植,提高光合效率,植物葉片相互遮蓋,種植過稀,光能利用率低。“慎其種,勿使數,亦無使疏”意思是:播種一定要小心,不要使它過密,也不要使它過稀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懂得在種植莊稼時應合理密植,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5.藻類廣泛分布于江河湖海中,下列選項中屬于藻類的是( )
A.海帶B.立碗蘚C.冷蕨D.蒲公英
【答案】A
【分析】藻類有單細胞和多細胞的,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用孢子繁殖,據此解答。
【詳解】A.海帶屬于藻類,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用孢子繁殖,A符合題意。
B.立碗蘚屬于苔蘚植物,有莖、葉的分化,有假根,B不符合題意。
C.冷蕨屬于蕨類植物,有根、莖和葉的分化,有輸導組織,C不符合題意。
D.蒲公英屬于被子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其種子有果皮包被,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6.青少年時代充滿生機活力,同時又面臨著許多危機和困惑,以下做法不恰當的是( )
A.心中煩悶時,高歌一曲宣泄情緒
B.心里有疑惑時,要向同學及家長尋求幫助
C.與同學發(fā)生矛盾時,及時尋求老師幫忙調解
D.學習遇到壓力時,可以通過吸煙來解決
【答案】D
【分析】青春期是一個生長和發(fā)育發(fā)生重要變化的時期,其中人體形態(tài)發(fā)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突增和體重增加,另外,神經系統(tǒng)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顯著增強;健康的生活方式:吃營養(yǎng)配餐;堅持體育鍛煉;按時作息;不吸煙、不喝酒;拒絕毒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青春期是人生的黃金時期,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健康的度過。
【詳解】A.當遇到傷心、焦慮、憤怒等不良情緒時,可以聽聽音樂,散散步,或是把自己心中的煩惱向老師、親人或朋友訴說,把積壓在內心的煩惱宣泄出來,這樣也會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對象、地點和場合;方法也要適當,避免傷害別人,A正確。
B.學習之余每天保持1小時體育鍛煉,有利于身體健康,B正確。
C.與同學發(fā)生矛盾時,及時尋求老師幫忙調解,避免矛盾進一步的激化,C正確。
D.學習遇到壓力時,把自己心中的煩惱向老師、親人或朋友訴說,尋求解決方法,吸煙有害健康,對青少年的生長發(fā)育有很大危害,所以此做法不可取,D錯誤。
故選D。
7.媽媽購買了青椒、絲瓜、菠菜和面條準備做晚飯。從合理營養(yǎng)的角度,小秦建議媽媽再購買一些( )
A.瘦肉B.白菜C.榨菜D.土豆
【答案】A
【分析】為了做到合理營養(yǎng),我國的營養(yǎng)學家將食物分為五類,并形象地設計成“平衡膳食寶塔”,提倡城鄉(xiāng)居民每天按照平衡膳食寶塔來攝取各類營養(yǎng)物質,以避免營養(yǎng)不良或營養(yǎng)過剩。營養(yǎng)學家還指出,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必須保證每日三餐、按時進食;在每日攝入的總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應當分別占30%、40%和30%左右。
【詳解】我們所吃的食物能為人體提供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等,所以我們應均衡的攝取這些營養(yǎng)物質,本著粗細搭配、葷素搭配的原則。媽媽購買的面條中含有大量的糖類,青椒、絲瓜、菠菜富含維生素、無機鹽等,食物中缺乏蛋白質,而白菜、榨菜和土豆也是富含維生素、無機鹽和淀粉,瘦肉富含蛋白質,故應該再購買一些瘦肉,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8.如圖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鱟(hòu),中華鱟具有外骨骼,身體和附肢分節(jié),據此判斷,它與下列哪種動物親緣關系最近( )
A.大閘蟹B.海豚C.海龜D.中華鱘
【答案】A
【分析】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體表有堅硬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
【詳解】A.大閘蟹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甲殼綱,和中華鱟一樣都具有外骨骼,身體和附肢分節(jié)的特征,它們在進化上都屬于節(jié)肢動物這一龐大的類群,有著較近的親緣關系,故A符合題意。
B.海豚屬于哺乳綱動物,其繁殖方式為胎生哺乳,具有恒定的體溫,身體被毛(雖然海豚體表的毛很稀疏),有高度發(fā)達的神經系統(tǒng)和感覺器官等,與具有外骨骼、身體和附肢分節(jié)特征的中華鱟在分類地位和形態(tài)結構等方面差異很大,親緣關系較遠,故B不符合題意。
C.海龜屬于爬行綱動物,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與中華鱟的節(jié)肢動物的特征完全不同,故C不符合題意。
D.中華鱘屬于硬骨魚綱,是魚類的一種,身體大多呈流線型,體表常有鱗片覆蓋,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xié)調作用游泳,和中華鱟在身體結構、生理特征及進化關系上相差甚遠,親緣關系較遠,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9.南寧動物園是集野生動物飼養(yǎng)、展示、研究及科普教育為一體的景區(qū),園區(qū)內飼養(yǎng)著大熊貓長臂猿、長頸鹿,冠斑犀鳥等200多種動物。大熊貓和冠斑犀鳥的共同特征是( )
A.體溫恒定B.生殖方式為胎生
C.體表被毛D.有氣囊輔助呼吸
【答案】A
【分析】鳥類的特征:有喙無齒,身體被覆羽毛,前肢特化為翼,長骨中空,心臟四腔,用肺呼吸,有氣囊輔助呼吸,體溫恒定,卵生。
哺乳動物的特征:體表被毛覆蓋有保溫作用,體腔內有膈,牙齒分為門齒、臼齒、犬齒,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
【詳解】大熊貓屬于哺乳動物,其特征是體表被毛覆蓋有保溫作用,體腔內有膈,牙齒分為門齒、臼齒、犬齒,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
冠斑犀鳥屬于鳥類,其特征是有喙無齒,身體被覆羽毛,前肢特化為翼,長骨中空,心臟四腔,用肺呼吸,有氣囊輔助呼吸,體溫恒定,卵生;
故二者的共同特征是體溫恒定,BCD錯誤,A正確。
故選A。
10.下列實驗中,實驗用品與使用目的不相符的選項是選項( )
A.AB.BC.CD.D
【答案】A
【分析】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進行實驗設計時要特別注意實驗材料的選擇,此題結合初中生物實驗作答。
【詳解】A.制作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需要在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是生理鹽水,可以保持細胞在體外的正常形態(tài),A符合題意。
B.觀察洋蔥內表皮細胞時可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各基本結構,B不符合題意。
C.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時,為了便于觀察,常常在載玻片上的培養(yǎng)液里放幾絲棉花纖維,以限制草履蟲的運動,C不符合題意。
D.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滴加碘液變藍的部分是胚乳,因為淀粉等營養(yǎng)物質貯存在玉米的胚乳中,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1.“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下列關于蓮這一植物結構層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蓮葉的表皮具有保護作用,屬于上皮組織
B.“藕斷絲連”中的“絲”屬于輸導組織
C.我們食用的蓮藕屬于地下莖,是蓮的生殖器官
D.蓮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植物體
【答案】B
【分析】植物的組織主要有保護組織、薄壁組織、輸導組織、分生組織、機械組織等,它們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各有一定的特點和功能。
器官是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的。根、莖、葉屬于屬于營養(yǎng)器官,花、果實和種子是生殖器官。
【詳解】A.蓮葉的表皮確實具有保護作用,但它是屬于保護組織,而不是上皮組織,A錯誤。
B.“藕斷絲連”中的“絲”是由導管和篩管組成的輸導組織。導管主要負責運輸水和無機鹽,而篩管則負責運輸有機物。這些組織在植物體內起著重要的物質運輸作用,B正確。
C.蓮藕是蓮的地下莖,它屬于營養(yǎng)器官,而不是生殖器官。生殖器官主要包括花、果實和種子,它們與植物的繁殖有關,C錯誤。
D.蓮作為植物,其結構層次并沒有系統(tǒng)這一層。植物的結構層次通常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系統(tǒng)這一層次是動物體內特有的,它包含了多個器官并共同完成某種生理功能,D錯誤。
故選B。
大豆,古稱“菽”,在我國已有五千年栽培歷史,是重要的糧油兼用作物。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改良而成,但在長期改良過程中丟失了約70%的基因,使得產量和品質下降??茖W家通過野生大豆雜交,得到了耐鹽堿、耐旱、抗病、高產、高油等多種優(yōu)質植株。據此完成12-13題。
12.科學家將抗病野生大豆與高產的栽培大豆進行相關雜交,培育出既抗病又高產的大豆品種,這體現的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
A.生物的生長需要營養(yǎng)B.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C.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D.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13.下圖為大豆種子結構示意圖,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大豆種子中只有一片子葉
B.②中貯藏的營養(yǎng)物質能夠供胚發(fā)育
C.胚是新植物的幼體,由①③④組成
D.⑤屬于大豆種子的分生組織
【答案】12.C 13.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發(fā)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圖中,①是胚芽、②是子葉、③是胚根、④是胚軸、⑤是種皮。
12.ABD.生物的生長需要營養(yǎng)、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均沒有直接涉及題目的內容,ABD不符合題意。
C.科學家通過雜交培育出既抗病又高產的大豆新品種,這是通過遺傳交叉實現個體之間的性狀傳遞,因此體現了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C符合題意。
故選C。
13.A.大豆是雙子葉植物,種子的胚中有兩片子葉,A錯誤。
B.②是子葉,子葉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可以為胚的發(fā)育提供必要的養(yǎng)分,B正確。
C.胚是新植物的幼體,由①胚芽、③胚根、④胚軸和②子葉組成,C錯誤。
D.⑤是種皮,它的作用是保護內部結構,是保護組織,不屬于分生組織,D錯誤。
故選B。
14.如圖所示,對甲、乙、丙三個不同地層內挖掘到生物化石的推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唯一證據
B.甲層生物數量一定比丙層生物數量多
C.乙層中,只有復雜、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沒有簡單、低等的生物的化石
D.這些地層中的生物化石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可能是丙、甲、乙
【答案】D
【分析】1.在越古老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分類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復雜,分類地位越高等??梢姡锸怯珊唵蔚綇碗s、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逐漸進化而來的。
2.題圖中,甲、乙、丙三個不同地層由淺到深依次是:乙→甲→丙。
【詳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歷程的重要證據,它記錄了生物的存在、形態(tài)和演化過程。然而,化石并不是研究生物進化的唯一證據,還可以通過比較解剖學、胚胎學等方法來研究生物進化,A錯誤。
B.地層的深淺與生物數量沒有直接關系,生物數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如環(huán)境條件、生物間的相互作用等??梢?,甲層生物數量不一定比丙層生物數量多,B錯誤。
C.生物的進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同的生物可能共存于同一地層中。乙層作為較淺的地層具有復雜、高等的生物的化石,但也可能保存了簡單、低等的古老生物的化石,C錯誤。
D.生物的進化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題圖中,甲、乙、丙由淺到深依次是:乙→甲→丙,所以這些地層中的生物化石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可能是:丙、甲、乙,D正確。
故選D。
15.12月份我市氣溫進一步下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進入流行季節(jié),下列對病毒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流感病毒是一種動物病毒
B.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細胞里才有生命活動
C.病毒比細菌小得多,可用低倍顯微鏡觀察
D.病毒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答案】C
【分析】病毒的結構非常簡單,僅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并在寄主細胞內進行繁殖。一旦離開了活細胞,病毒就會變成病毒顆粒。
【詳解】A.流感病毒主要寄生在動物體內,因此它屬于動物病毒,A正確。
B.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進行生命活動,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才能進行生命活動,B正確。
C.病毒非常微小,要用納米來表示,一個病毒的大小約為10~300納米,因此用放大鏡、光學顯微鏡不能觀察到病毒,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C錯誤。
D.病毒結構簡單,沒有細胞結構,基本結構包括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蛋白質外殼起到保護作用,而遺傳物質則攜帶著病毒的遺傳信息,D正確。
故選C。
16.核污染水中含有某些無法被生物分解排除的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會對海洋生物乃至整個生物圈造成巨大危害。甲、乙、丙、丁四種海洋生物構成了一條食物鏈,它們的相對數量如下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和乙是消費者,丁是生產者
B.丙的體內積累的放射性物質最多
C.能量流動的方向是丙→甲→乙→丁
D.若丁被大量捕殺,短期內甲的數量會迅速上升
【答案】C
【分析】(1)在一個食物鏈中營養(yǎng)級別越高數量越少,圖中丙的相對數量最多營養(yǎng)級別最低,屬于生產者,甲次之屬于初級消費者,乙再次之,屬于次級消費者,丁屬于第三級消費者。
(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環(huán)境中一些有害物質(如重金屬、化學農藥等),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的過程。因為這些有害物質具有化學性質穩(wěn)定、不易分解的特點,會在生物體內積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隨著營養(yǎng)級的升高而不斷積累,危害最大的是這一食物鏈的最高級消費者
【詳解】A.圖中丙的相對數量最多營養(yǎng)級別最低,屬于生產者,甲次之屬于初級消費者,乙再次之,屬于次級消費者,丁屬于第三級消費者,A錯誤。
B.根據生物富集的特點,丁的體內有毒物質含量最多,B錯誤。
C.圖中丙的相對數量最多營養(yǎng)級別最低,屬于生產者,甲次之屬于初級消費者,乙再次之,屬于次級消費者,丁屬于第三級消費者,量流動的方向是丙→甲→乙→丁,C正確。
D.若丁被大量捕殺,短期內乙的數量會迅速上升,甲的數量會迅速下降,D錯誤。
故選C。
17.湖南在歷史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之一。絲綢是由蠶吐的絲制作而成的,有“蠶吐絲結繭”的說法,其中的“蠶”、“繭”分別指的是( )
A.卵、幼蟲B.幼蟲、成蟲C.幼蟲、蛹D.蛹、成蟲
【答案】C
【分析】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昆蟲幼蟲與成蟲在形態(tài)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差異很大,如蚊子、蒼蠅、家蠶、菜粉蝶等。
【詳解】家蠶的發(fā)育經歷了卵、幼蟲、蛹和成蟲等4個時期,因此屬于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蠶卵是一個細胞,個體最小;以爬行為主的是幼蟲又叫蠶;幼蟲發(fā)育后期吐絲作繭,化為不食不動的蛹;蛹過一段時間羽化為成蟲。因此“蠶吐絲結繭”,這里所說的“蠶”、“繭”分別指蠶幼蟲、蛹。由此可見,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18.果蠅的體細胞有4對染色體,其性別決定方式與人相同。正常情況下,雄果蠅產生的精子染色體組成為( )
A.3條+XB.3條+XY
C.3條+YD.3條+X或3條+Y
【答案】D
【分析】果蠅的性別遺傳圖解:
【詳解】果蠅體細胞中含有4對染色體,其性別決定方式與人類相同,由X、Y染色體決定,則雄性果蠅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是3對+XY,雌性果蠅體細胞染色體組成是3對+XX。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分別進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細胞中。因此,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是體細胞的一半。所以,雄果蠅(3對+XY)產生的生殖細胞(精子)染色體組成是:3條+X或3條+Y,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19.2024年的春晚上,舞蹈《錦鯉》展現了一系列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舞蹈演員完成伸肘動作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
B.舞蹈演員訓練時肩關節(jié)脫臼,指的是關節(jié)窩從關節(jié)頭滑出
C.舞蹈演員完成一系列的動作需要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系統(tǒng)的配合
D.舞蹈演員依靠關節(jié)腔中的滑液和關節(jié)軟骨來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
【答案】B
【分析】人體的運動是由骨、關節(jié)和肌肉協(xié)調配合完成的,同時需要多個系統(tǒng)的配合。
關節(jié)由關節(jié)面、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腔組成,關節(jié)面包括關節(jié)頭和關節(jié)窩,關節(jié)面上覆蓋著關節(jié)軟骨。
【詳解】A.舞蹈演員完成伸肘動作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這是因為伸肘時,肱三頭肌受到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牽拉前臂骨繞著肘關節(jié)運動,此時肱二頭肌則處于舒張狀態(tài),故A正確。
B.舞蹈演員訓練時肩關節(jié)脫臼,指的是關節(jié)頭從關節(jié)窩滑出。正常情況下,關節(jié)頭在關節(jié)窩里靈活轉動,但當受到外力作用時,關節(jié)頭可能會脫離關節(jié)窩,導致脫臼,而不是關節(jié)窩從關節(jié)頭滑出,故B錯誤。
C.舞蹈演員完成一系列的動作需要呼吸系統(tǒng)提供氧氣,以滿足肌肉細胞呼吸作用的需求,產生能量用于肌肉收縮;循環(huán)系統(tǒng)運輸營養(yǎng)物質和氧氣到組織細胞,同時運走代謝廢物,為身體各部分提供物質和能量支持;此外還需要神經系統(tǒng)進行調節(jié)和控制等,即需要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系統(tǒng)的配合,故C正確。
D.舞蹈演員依靠關節(jié)腔中的滑液和關節(jié)面上的關節(jié)軟骨來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關節(jié)腔中的滑液可以潤滑關節(jié),關節(jié)軟骨光滑有彈性,能夠緩沖壓力,二者共同作用使關節(jié)在運動中更加靈活,減少摩擦,故D正確。
故選B。
20.某學校為加強陽光體育運動,開設了飛盤等體育課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扔出飛盤時肱二頭肌的狀態(tài)由舒張轉變?yōu)槭湛s
B.肌腹和肌腱都可以接收神經傳來的刺激而收縮
C.運動時所需的能量來自細胞的呼吸作用
D.運動時內分泌腺中的腎上腺及汗腺所分泌的腎上腺素和汗液增加
【答案】C
【分析】人體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是由多組肌群相互配合完成的,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在不同動作中會有不同的收縮和舒張狀態(tài)。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能收縮產生動力,肌腱附著在不同的骨上;而接收神經傳來刺激并收縮的是肌腹。人體運動所需能量來自細胞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即呼吸作用。內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區(qū)別,內分泌腺無導管,分泌的激素直接進入血液,外分泌腺有導管,如汗腺分泌汗液通過導管排出體外,汗液不屬于激素。
【詳解】A.扔出飛盤是一個伸肘動作,伸肘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所以扔出飛盤時肱二頭肌的狀態(tài)由收縮轉變?yōu)槭鎻?,A錯誤。
B.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兩部分組成,肌腹能夠收縮產生動力,肌腱將骨骼肌附著在不同的骨上,只有肌腹可以接收神經傳來的刺激而收縮,肌腱不能接收神經傳來的刺激而收縮,B錯誤。
C.運動時所需的能量來自細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這些能量一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C正確。
D.腎上腺屬于內分泌腺,能分泌腎上腺素,腎上腺素能使人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增強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而汗腺屬于外分泌腺,分泌的汗液不屬于激素,其主要作用是調節(jié)體溫、排泄等,D錯誤。
故選C。
21.2024年2月9日,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在我們的“太空之家”中國空間站度過了農歷除夕。他們的年夜飯有餃子、桂花芝士年糕、八寶飯、八珍雞、老湯牛肉等十大菜肴。下列對航天員生理活動的分析,正確的是( )
A.食物中的維生素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B.葡萄糖被吸收后的主要去向是在線粒體內通過呼吸作用氧化分解
C.水餃皮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在小腸內開始消化,最終被分解為葡萄糖
D.補充含鈣的無機鹽,可以解決航天員在太空中生活太久紅細胞減少的問題
【答案】B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水等六大類營養(yǎng)物質,每一類營養(yǎng)物質都是人體所必需的。
【詳解】A.維生素雖是食物中的重要成分,但它不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而是參與體內代謝調節(jié)作用,A錯誤。
B.葡萄糖在被吸收入血后,主要通過線粒體內的有氧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釋放能量供細胞活動使用,B正確。
C.小腸是糖類主要的消化和吸收部位,但水餃皮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是淀粉,其消化過程開始于口腔并最終被分解為葡萄糖,C錯誤。
D.補充含鈣的無機鹽可以有效預防太空失重環(huán)境引起的骨丟失,但紅細胞減少與鈣無關,而與微重力環(huán)境下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有關,D錯誤。
故選B。
22.大型糧倉中適于保存谷物的條件是( )
①高溫②低溫 ③干燥 ④潮濕 ⑤空氣流通 ⑥空間密閉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
【答案】C
【分析】儲藏糧食的最佳環(huán)境條件會因糧食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一般來說,以下是一些通用的存儲建議:
(1)?溫度?:大多數糧食在10°C到20°C之間的溫度下存儲效果最佳,這個溫度范圍可以減緩糧食的陳化和蟲害的發(fā)生。
(2)?濕度?:保持相對濕度在60%以下有助于防止糧食受潮、發(fā)霉和變質。過高的濕度會加速糧食的腐敗過程。
(3)?通風?:良好的通風條件可以保持糧食堆內的空氣流通,有助于降低溫度和濕度,減少霉變的風險。
(4)?光照?:避免陽光直射糧食,因為光照會加速糧食中油脂的氧化,導致品質下降。最好將糧食存放在陰涼處。
(5)?清潔與防蟲?:存儲糧食的容器和環(huán)境應保持清潔,以減少害蟲和微生物的滋生??梢允褂梅老x網和密封容器來防止害蟲侵入。
(6)?定期檢查?:無論存儲條件多么優(yōu)越,定期檢查糧食的存儲狀態(tài)都是必不可少的。這有助于及時發(fā)現并處理任何潛在的問題,如蟲害、霉變或潮濕。
【詳解】①高溫條件會加速種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同時增加霉變和蟲害的風險,因此高溫不利于谷物的長期保存,①錯誤。
②低溫條件可以減緩種子的呼吸作用,延長儲存壽命,同時減少霉變和蟲害的發(fā)生,因此低溫是適于保存谷物的條件之一,②正確。
③干燥條件可以減少谷物中的水分含量,從而降低呼吸作用強度,延長儲存時間,因此干燥也是適于保存谷物的條件之一,③正確。
④潮濕條件會增加谷物中的水分含量,加速呼吸作用,同時增加霉變和蟲害的風險,因此潮濕不利于谷物的保存,④錯誤。
⑤良好的通風條件可以保持糧食堆內的空氣流通,有助于降低溫度和濕度,減少霉變的風險,⑤正確。
⑥密閉空間內,空氣不流通,在濕度較大的情況下,會增加糧食霉變風險;氧氣含量過低,糧食完全進行無氧呼吸,消耗的有機物更多,⑥錯誤。
綜上所述,大型糧倉中適于保存谷物的條件是:②低溫、③干燥和⑤空氣流通,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3.我國茶樹栽培歷史悠久。為保持茶樹品種的優(yōu)良性狀,常采用的繁殖方式如圖。圖中示的繁殖方式是( )
A.嫁接B.扦插
C.組織培養(yǎng)D.出芽生殖
【答案】B
【分析】無性生殖是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無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只具有母體的遺傳特性。如植物中的扦插,嫁接等繁殖方式。從本質上講,是由體細胞進行的繁殖就是無性生殖。主要種類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營養(yǎng)生殖(嫁接、壓條、扦插等)、組織培養(yǎng)和克隆等。
【詳解】A.嫁接是把一株植物體的芽或帶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體上,使它們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體。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體叫砧木。嫁接可分為芽接和枝接兩種方式,A錯誤。
B.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莖進行切斷,經過處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條都可以生根發(fā)芽,長出一個新的植株??梢?,圖中的繁殖方式是扦插,B正確。
C.組織培養(yǎng)是利用無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術手段,組織培養(yǎng)利用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在無菌條件下將植物組織或細胞放在人工配制的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形成完整植株的方法,C錯誤。
D.有些生物在適當環(huán)境下,會由體側凸出向外形成一個球形芽體,這個芽體的養(yǎng)分全由母體供應,待成熟后由母體相接處形成新的體壁,再與母體分離成為獨立的新個體,此現象稱為出芽生殖。出芽生殖是一種特殊的無性生殖方式。能進行出芽生殖的生物有:珊瑚蟲、水螅、酵母菌等,D錯誤。
故選B。
24.“兒童疾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中“黃蝶”細胞和菜花細胞都具有的結構是( )
①細胞壁;②細胞膜;③細胞質;④細胞核;⑤線粒體;⑥葉綠體;⑦液泡
A.①⑥⑦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B
【分析】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如下表所示:
【詳解】根據分析可知:動植物細胞的相同點是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不同點是植物細胞比動物細胞多了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包S蝶”細胞屬于動物細胞,菜花細胞屬于植物細胞;因此,“黃蝶”細胞和菜花細胞都具有的結構是②細胞膜、③細胞質、④細胞核、⑤線粒體,①細胞壁、⑥葉綠體、⑦液泡是菜花細胞特有的,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25.人類的基因有99.8%由父母雙方共同提供,但有一小部分線粒體基因完全來自母方卵細胞的細胞質。如果母方的這部分基因中存在缺陷(例如身患肌肉萎縮癥),就會將其遺傳給下一代。而“線粒體替換”療法能夠借助第三方基因來修補母方基因中的缺陷,從而幫助下一代規(guī)避遺傳病。目前在英國允許以醫(yī)學手段培育“三親試管嬰兒”,其培育過程如下,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早期胚胎需植入母體子宮內膜繼續(xù)發(fā)育
B.“三親試管嬰兒”培育方式屬于有性生殖
C.“三親試管嬰兒”的遺傳物質全部來自母親卵細胞的細胞核
D.早期胚胎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來自捐獻者卵細胞的細胞質
【答案】C
【分析】三親試管嬰兒,又稱3P嬰兒,是一種通過基因技術培育的嬰兒。這種技術涉及三位血緣親代:一位父親、一位母親以及一位提供健康線粒體基因的女性捐贈者。
【詳解】A.無論是自然受孕還是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受孕,早期胚胎都需要在母體子宮內膜中著床并繼續(xù)發(fā)育。這是胚胎發(fā)育的正常過程,A正確。
B.有性生殖是指通過生殖細胞的結合來產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在“三親試管嬰兒”的培育過程中,雖然涉及了第三方的線粒體基因,但最終還是通過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來形成受精卵的,因此它屬于有性生殖,B正確。
C.根據題干信息和圖示,“三親試管嬰兒”的細胞核基因來自母親的卵細胞,而線粒體基因則來自第三方捐獻者的卵細胞。并且,重組卵細胞與父親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發(fā)育為胎兒,因此,“三親試管嬰兒”的遺傳物質來自父母雙方,并非全部來自母親卵細胞的細胞核,C錯誤。
D.在早期胚胎發(fā)育階段,胚胎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來自卵細胞中的卵黃,這些卵黃儲存在卵細胞的細胞質中。在“三親試管嬰兒”的情況下,由于使用了第三方捐獻者的卵細胞來提供線粒體基因,因此這部分卵細胞的細胞質(包括其中的卵黃)也會為早期胚胎發(fā)育提供營養(yǎng)物質,D正確。
故選C。
第 = 2 \* ROMAN II卷(非選擇題 共50分)
本題共9題,共50分。
26.(4分)紅鯛魚分布在渤海、黃海等地。春天產卵,受精卵在水溫 22~24℃經26 h孵化。紅鯛魚有變性的能力,在缺少雄性的群體中,總會有一條雌魚變成雄魚,且身體也變得更健壯。判斷下列敘述是否正確。
(1)紅鯛魚的受精卵在水中發(fā)育。( )
(2)紅鯛魚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
(3)紅鯛魚的變性現象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 )
(4)紅鯛魚的變性現象不利于延續(xù)種族。( )
【答案】(1)√(2)√(3)√(4)×
【分析】經過精子與卵細胞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不需要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叫無性生殖。據此作答。解答此題的關鍵是了解紅鯛魚的生殖特點以及遺傳變異等知識。
【詳解】(1)紅鯛魚屬于魚類,生殖方式是體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發(fā)育,故題干說法正確。
(2)紅鯛魚生殖方式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過程,屬于有性生殖。故題干說法正確。
(3)紅鯛魚的受精卵在水溫 22~24℃經26 h孵化。在缺少雄性的群體中,總會有一條雌魚變成雄魚,且身體也變得更健壯,可知紅鯛魚的變性現象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故題干說法正確。
(4)紅鯛魚有變性的能力,在缺少雄性的群體中,總會有一條雌魚變成雄魚,且身體也變得更健壯,紅鯛魚的變性現象有利于延續(xù)種族,故題干說法錯誤。
27.(5分)杏在我國分布廣泛,果可食用,杏仁可入藥。我國古代醫(yī)學典籍《本草綱目》中收集了數十個杏仁入藥的藥方。圖一是光合作用示意圖,圖二是杏花結構示意圖。結合圖示回答相關問題。
(1)杏樹根吸收的水可參與光合作用,圖一過程中釋放的氣體a是 。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過 作用散失到大氣中。
(2)圖二結構 (填序號)中的花粉落到結構③上,完成傳粉。受精后,結構⑤ 可發(fā)育成果實。
(3)杏的種子萌發(fā)需要的環(huán)境條件包括一定的 、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
【答案】(1) 氧氣/O2 蒸騰(2) ① 子房(3)水分
【分析】圖一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在有光條件下,在葉綠體中,二氧化碳和水能夠合成以淀粉為主的有機物并釋放氧氣。因此,a是氧氣。圖二:①花藥,②花絲,③柱頭,④花柱,⑤子房。
【詳解】(1)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植物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換成有機物,并釋放氧氣。因此,氣體a是光合作用過程中釋放的氧氣。而根吸收的水,在植物體內除了參與光合作用外,大部分還會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蒸騰作用不僅有助于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還能降低植物體的溫度,防止葉片被高溫灼傷。
(2)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在植物體內并不是直接利用的。當植物需要能量時,這些有機物會通過呼吸作用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供植物體使用。因此,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與呼吸作用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3)在圖二是杏花的結構示意圖。其中,結構①是花藥,它里面含有花粉。當花藥成熟時,花粉會從中散出,并可能落到結構③柱頭上,這個過程稱為傳粉。如果傳粉成功,并且完成了受精作用,那么結構⑤子房就會發(fā)育成果實。這是植物繁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4)杏的種子要萌發(fā)成幼苗,需要滿足一定的外界條件。這些條件包括一定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水分是種子萌發(fā)所必需的,它有助于種子內部的生化反應進行;空氣則提供了種子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氣;而適宜的溫度則是保證種子內部生化反應能夠正常進行的關鍵因素。只有當這些條件都滿足時,杏的種子才能順利萌發(fā)成幼苗。
28.(5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毕聢D是小秦的旅行路線。請你幫助小秦完善其旅行分享。
(1)第一站:這里高溫多雨,植被豐富。而我曾經去過的撒哈拉沙漠的北部高溫干旱,植物十分稀疏、種類單一。導致兩地植物種類差異巨大的非生物因素是 。
(2)第二站:這里是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濕地水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我觀察環(huán)頸鸻(héng)時,了解到的關系如下表:
其中包含環(huán)頸鸻的食物鏈有 條。環(huán)頸鸻與昆蟲之間的關系是 。
(3)第三站:從1957—2020年,毛烏素沙地的紅石峽沙地植物園,植被覆蓋率從1.8%增長至67%,植物種類從20多種增長至500多種,直觀體現了 多樣性,國際社會紛紛點贊:“世界沙漠化防治看中國!”
(4)旅行中,感受到我國幅員遼闊、環(huán)境多種多樣。請你寫一條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宣傳語(限20個字以內,): 。
【答案】(1)水
(2) 兩 捕食
(3)物種
(4)保護生物多樣性,共建美麗家園(合理即可)
【分析】1.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的整體叫生態(tài)系統(tǒng)。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主要是植物)、消費者(主要是動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細菌、真菌)組成。2.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3.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維持生態(tài)平衡和人類生存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保護生物多樣性,意味著保護各種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詳解】(1)植物的生長和分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其中水分是影響植物分布的關鍵因素之一。在高溫多雨的地區(qū),水分充足,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和繁殖,因此植被豐富。而在撒哈拉沙漠的北部,由于高溫干旱,水分極度缺乏,導致植物生長困難,種類單一,植物稀疏。
(2)根據表中信息可知,食物鏈有3條:植物→跳鼠→赤狐;植物→昆蟲→環(huán)頸鸻→跳鼠→赤狐;植物→昆蟲→環(huán)頸鸻→赤狐??梢?,其中包含環(huán)頸鸻的食物鏈有2條。環(huán)頸鸻捕食昆蟲,二者之間是捕食關系。
(3)生物多樣性是指千姿百態(tài)的物種、豐富多彩的基因庫和多種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即生物種類(物種)的多樣性、基因(遺傳)的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毛烏素沙地植被覆蓋率和植物種類的顯著增加,體現了物種多樣性的豐富。
(4)我國幅員遼闊、環(huán)境多種多樣,這充分地體現了我國是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豐富的國家之一。 所以,該宣傳語可以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共建美麗家園。(寫1條,合理即可)
29.(5分)一年一度的校田徑運動會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小明代表八年2班參加了100米短跑比賽。在奔跑的過程中,人體的各器官各司其職,各系統(tǒng)相互聯系、相互協(xié)調,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共同完成各項生命活動。請分析下圖并回答問題:
(1)“砰!”的一聲發(fā)令槍響,小明開始起跑,與聽覺形成有關的聽覺感受器位于圖中的結構[ ] 內,它能接收刺激,并能產生神經沖動。
(2)當小明在奔跑時,他的呼吸頻率會明顯加快。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了生理過程[b] 。
(3)小明在運動的過程中,人體膝關節(jié)中的結構[ ] 能夠分泌一定的滑液,可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
(4)小明在奔跑時,下肢的骨骼肌細胞需要獲得更多的氧氣才能維持運動,所攝入的氧氣在小明體內運輸的主要途徑為: 肺部毛細血管網→ →下肢動脈→下肢毛細胞血管網(用圖中的字母、數字及箭頭表示)。
(5)炎熱的夏季,人的飲水量增加,排尿量并沒有顯著增加,甚至比冬天還少,原因是部分水通過_______排出體外。
【答案】(1)②耳蝸
(2) 肺泡里(內)的氣體交換
(3)?關節(jié)囊
(4)⑤→B→D→⑦(不寫箭頭不給分)
(5)皮膚
【分析】圖中①鼓膜,②耳蝸,③肺,④上腔靜脈,⑤肺靜脈,⑥下腔靜脈,⑦主動脈,⑧肺動脈,⑨關節(jié)頭,⑩關節(jié)窩,?關節(jié)囊,?關節(jié)腔,a吸氣,b肺泡內的氣體交換,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
【詳解】(1)與聽覺形成有關的聽覺感受器位于圖中的結構②耳蝸內。外界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著聽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2)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了生理過程b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在肺泡內的氣體交換過程中,肺泡中的氧氣擴散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
(3)小明在運動的過程中,人體膝關節(jié)中的結構?關節(jié)囊能夠分泌一定的滑液,可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關節(jié)囊包繞著整個關節(jié),其內壁能分泌滑液,滑液有潤滑關節(jié)軟骨的作用,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使關節(jié)的運動更加靈活。
(4)小明在奔跑時,下肢的骨骼肌細胞需要獲得更多的氧氣才能維持運動,所攝入的氧氣在小明體內運輸的主要途徑為:肺部毛細血管網→⑤→B→D→⑦→下肢動脈→下肢毛細胞血管網。氧氣在肺部毛細血管網通過氣體擴散進入血液后,經肺靜脈(⑤)流回左心房(B),再進入左心室(D),然后通過主動脈(⑦)將富含氧氣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包括下肢動脈,最終到達下肢毛細血管網,為下肢骨骼肌細胞提供氧氣。
(5)人體排泄的過程中,除排汗之外,還需要腎臟和肺這兩種排泄器官。腎臟通過形成尿液排出水、無機鹽、尿素等代謝廢物;肺通過呼氣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30.(8分)血糖主要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人體的血糖總是維持在一定的平衡狀態(tài),以保證正常的生理活動。
(1)食物中所含的淀粉在圖一[ ] 中被徹底消化成葡萄糖,并通過吸收進入血液。
(2)健康人飯后血糖會升高,結構 (填“甲”或“乙”)分泌的胰島素(一種蛋白質)增多,通過調節(jié)糖代謝,降低血糖濃度。早期研究人員曾試圖磨碎胰腺從中提取胰島素,但均未成功。請結合胰腺的功能,分析失敗的原因: 。
(3)科研人員發(fā)現,光可以通過激活視網膜上特殊的感光細胞,經如圖二所示的神經傳導通路,最終抑制棕色脂肪組織的活動,降低人體的血糖代謝能力。
①棕色脂肪組織的細胞體積較小,卻含有大量的 。棕色脂肪組織細胞通過此結構分解葡萄糖等有機物產生熱量,維持體溫,以此來降低血糖濃度。
②如圖二光影響血糖代謝機制中,完成該活動的結構基礎是 ;夜間過多光源暴露會導致血糖 。
(4)由此可見,人體內血糖平衡由 共同調節(jié),但這種調節(jié)是有限度的。
(5)長期的高血糖會引發(fā)糖尿病,該病已經出現低齡化的趨勢。結合以上分析,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如何預防糖尿??? 。(請從不同角度寫出兩條)
【答案】(1)③小腸
(2) 乙 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等消化酶,會將胰島素(一種蛋白質)分解
(3) 線粒體 反射弧 升高
(4)神經系統(tǒng)和激素
(5)按時作息,飲食上減少高糖、高脂肪、高鹽食物攝入,多吃富含膳食纖維食物;運動上加強體育鍛煉,進行適量有氧運動
【分析】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一個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個部分,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反射都不能完成。
圖一中①肝臟、②胃、③小腸、④大腸、甲胰腺的外分泌部、乙胰島。
【詳解】(1)食物中的淀粉在③小腸中被徹底消化成葡萄糖,因為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含有多種消化酶,能將淀粉最終分解為葡萄糖并吸收進入血液。
(2)健康人飯后血糖會升高,胰島(乙)分泌的胰島素增多,通過調節(jié)糖代謝,降低血糖濃度。早期研究人員試圖磨碎胰腺從中提取胰島素未成功,原因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等消化酶,會將胰島素(一種蛋白質)分解,所以無法成功提取。
(3)棕色脂肪組織的細胞體積較小,卻含有大量的線粒體。因為線粒體是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能分解葡萄糖等有機物產生熱量,維持體溫,以此來降低血糖濃度。
如圖二光影響血糖代謝機制中,完成該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夜間過多光源暴露會導致血糖升高,因為光會抑制棕色脂肪組織的活動,降低人體的血糖代謝能力,從而使血糖升高。
(4)由此可見,人體內血糖平衡由神經和激素共同調節(jié),但這種調節(jié)是有限度的。
(5)預防糖尿病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出發(fā):飲食方面:減少高糖、高脂肪、高鹽食物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保持飲食均衡。運動方面:加強體育鍛煉,每周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騎自行車等,有助于控制體重,提高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31.(7分)我國早在3 000多年前就已經將野生原雞馴化培育成家雞,并逐漸選育出許多優(yōu)良品種。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是雞的發(fā)育過程示意圖。
結構A是 ,其內有細胞核,是胚胎發(fā)育的部位。在①-③的發(fā)育過程中,發(fā)生了細胞的分裂、生長和 。雞蛋在孵化過程中質量 (選填“增加”“減少”或“不變”)。
(2)家雞的羽毛有翻毛、輕度翻毛、非翻毛三種表現性狀,如圖2所示。這三種表現性狀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基因A、a控制。相關雜交實驗如圖3 所示。
①親本非翻毛雞產生的一個生殖細胞中有 個a基因,子代輕度翻毛雞的基因組成是 。
②若輕度翻毛雞的雌性和雄性個體相互雜交,產生的子代有 種基因組成,理論上子代中翻毛雞所占的比例為 。
【答案】(1) 胚盤 分化 減少
(2) 1 Aa 3/三 1/4/25%
【分析】在雞卵中,A胚盤是胚胎發(fā)育的部位,卵黃和卵白為胚胎發(fā)育提供營養(yǎng)物質。
當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基因時表現顯性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表現顯性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隱性基因時表現隱性性狀。
【詳解】(1)在雞蛋中,胚盤是胚胎發(fā)育的部位,含有細胞核。發(fā)育過程包括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雞蛋在孵化過程中由于水分和物質的消耗,質量減少。
(2)① 由圖3可知,非翻毛雞基因型為aa,產生的生殖細胞中含有1個a基因。與AA基因型的翻毛雞雜交,子代表現為輕度翻毛,基因型為Aa。遺傳圖解為:
② 輕度翻毛雞基因型為Aa,相互雜交的遺傳圖解為:
根據遺傳圖解可知,得到子代基因組成有AA、Aa和aa,共3種。翻毛雞為AA,所以翻毛雞所占的比例為1/4,即25%。
32.(6分)去年冬季以來,支原體肺炎和流感頻發(fā),它們傳染性強,都有發(fā)熱、咳嗽和喉嚨痛等癥狀。為做好健康防護,小華查閱資料,深入了解這兩種疾病的產生機理及防治措施。
資料一: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傳染性疾病。支原體是目前發(fā)現最小的、最簡單的原核生物,沒有細胞壁。支原體肺炎全年均可發(fā)病,以冬季多見,主要通過飛沫傳播。
資料二: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由流感病毒(如圖)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通過飛沫傳播,與普通感冒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對人體的健康危害很大。
資料三:青霉素是從青霉菌中提取的抗生素,屬于β-內酰胺類抗生素。青霉素主要通過阻止細菌細胞壁的合成,使細菌膨脹、破裂和融化,從而殺死細菌。
(1)與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相比,支原體在結構上的顯著特點是 。根據所寄生細胞的不同對病毒進行分類,流感病毒應屬于 ,它的變異由圖中的結構 (填字母)決定。
(2)感染支原體肺炎和流感,均需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及時治療。其中支原體感染,不能利用青霉素進行治療,理由是 。
(3)針對上述疾病的預防,醫(yī)生給的建議有:①多休息,多飲水;②勤洗手;③保持環(huán)境清潔和通風;④出現癥狀及時就醫(yī)。以上建議屬于切斷傳播途徑措施的是 (填數字)。除上述建議外,請幫小華再提出一條預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
【答案】(1) 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動物病毒 a
(2)青霉素能夠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支原體沒有細胞壁
(3) ②③ 增強體質和免疫力/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等遮住口鼻等
【分析】(1)傳染病要想流行起來,必須具備三個環(huán)節(jié):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控制傳染病的措施有三個: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2)細菌雖有DNA集中的區(qū)域,卻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這樣的生物稱為原核生物。真菌、動植物具有真正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
(3)流感病毒由a內部的遺傳物質和b蛋白質外殼組成。
【詳解】(1)支原體肺炎是目前發(fā)現最小的、最簡單的原核生物,因此與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相比,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根據所寄生細胞的不同,病毒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和細菌病毒,流感病毒寄生在動物細胞內,屬于動物病毒。流感病毒由a內部的遺傳物質和b蛋白質外殼組成,a遺傳物質中含有遺傳信息,是其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控制著其遺傳和發(fā)育,因此它的變異由圖中的結構a遺傳物質決定。
(2)青霉素是一種廣譜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療由細菌引起的疾病,能夠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從而起到殺菌的作用;而支原體沒有細胞壁,因此青霉素對由支原體引起的疾病沒有治療作用。
(3)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特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①多休息,多飲水屬于保護易感人群。②勤洗手、③保持環(huán)境清潔和通風屬于切斷傳播途徑;④出現癥狀及時就醫(yī)屬于控制傳染源。除上述建議外,氣體預防流感的有效措施有增強體質和免疫力、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等遮住口鼻等。
33.(5分)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國家癌癥中心最新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全國胃癌的年發(fā)病人數超過35萬,位列所有惡性腫瘤第5位;年輕人患胃癌的概率越來越高,在全球已成為不可忽視的上升趨勢。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是常見的胃腸道致病細菌,其感染人體后,附著在胃及十二指腸的黏膜層中生活,可引起胃部炎癥、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醫(yī)學上常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多種抗生素類藥物進行聯合治療。該方法具有治療效果好,不易二次感染等優(yōu)點。
(1)如圖一所示,幽門螺桿菌進入胃后,可以依靠 在胃內自由運動。
(2)圖二是細菌細胞模式圖。部分幽門螺桿菌菌株細胞壁外具有[①] ,起保護作用。
(3)據資料可知,幽門螺桿菌需要 (填營養(yǎng)方式)在人體胃腸道內生活。
(4)某研究員進行了如下實驗:在幽門螺桿菌均勻分布的平板上,鋪設兩張大小合適的紙片,其中一張含有適量的某中藥提取液,另一張含有等量的無菌水。然后進行恒溫培養(yǎng)。如果在含中藥提取液的紙片周圍出現了透明區(qū)域(抑菌圈),說明 。
(5)醫(yī)學上常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多種抗生素類藥物進行聯合治療,其優(yōu)點是 。(寫出一點即可)
【答案】(1)鞭毛(2)莢膜(3)寄生(4)該中藥提取液能抑制/該中藥能殺死幽門螺桿菌
(5)治療效果好/不易二次感染
【分析】幽門螺旋桿菌是細菌,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區(qū)域,屬于原核生物,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在極端的環(huán)境能形成芽孢。圖中①是莢膜、②是細胞壁、③是DNA、④是細胞質、⑤是細胞膜,⑥是鞭毛
【詳解】(1)結合題圖可知,幽門螺旋桿菌具有鞭毛。因此當幽門螺旋桿菌進入胃后,可以依靠其鞭毛在胃內自由運動。
(2)圖中①是莢膜、②是細胞壁、③是DNA、④是細胞質、⑤是細胞膜,⑥是鞭毛,,部分幽門螺桿菌菌株細胞壁外具有莢膜,能夠起到保護作用,同時也與細菌的致病性有關。
(3)一種生物寄居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體表或體外,并從這種生物體上攝取養(yǎng)料來維持生活的現象叫做寄生。幽門螺旋桿菌是常見的胃腸道致病細菌,其感染人體后,能附著在胃及十二指腸的黏膜層中生活,引起胃潰瘍、萎縮性胃炎,甚至胃癌??梢?,幽門螺旋桿菌與人的關系是寄生。
(4)該實驗的變量是“是否滴加中藥提取液”,通過實驗現象滴加“中藥提取物的紙片周圍出現(抑菌圈)”,說明細菌不能在該環(huán)境中生存,進而說明該中藥提取物具有抑制或殺死幽門螺旋桿菌的作用。
(5)抗生素是由真菌產生的可以殺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結合題干資料信息可知,醫(yī)學上常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多種抗生素類藥物進行聯合治療的優(yōu)點是:治療效果好;不易二次感染。(合理即可)
34.(5分)為探究二氧化碳濃度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生物小組的同學們取新鮮的菠菜葉,用直徑為8mm的打孔器打出圓形小葉片(避開大的葉脈,如圖1),將圓形小葉片置于注射器內,用橡皮塞封住針孔(如圖2),快速多次抽拉活塞,排出葉片內原有的氣體,放入黑暗處裝有清水的燒杯中備用。再按照下表進行實驗操作:
(1)該實驗探究的變量是 。
(2)實驗中,燒杯底部圓形小葉片上浮的原因是其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 。
(3)為了使實驗結果更準確,該實驗過程中減小誤差的操作有 。
(4)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是 。
(5)生物小組的同學們對實驗結果產生疑問:“為什么在濃度為3.5%的碳酸氫鈉溶液中,圓形小葉片上浮的個數反而減少了呢?”他們進一步研究發(fā)現,該組葉片下表皮的氣孔大部分處于關閉狀態(tài)(如圖4),由此推測,圓形小葉片上浮個數減少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1)碳酸氫鈉溶液的濃度/二氧化碳濃度
(2)氧氣
(3)圓形小葉片數量相等,重復實驗次數等
(4)在一定范圍內,二氧化碳濃度越高,光合作用強度越強;但超過一定濃度后,光合作用強度會下降。
(5)氣孔關閉,光合作用強度降低,導致產生的氧氣減少
【分析】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場所是葉綠體,條件是光,產物是有機物和氧。
2.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為確保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結果的合理性,對影響實驗的其他相關因素應設置均處于相同且理想狀態(tài),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和干擾。
【詳解】(1)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濃度的二氧化碳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酸氫鈉溶液能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5個燒杯中盛有不同濃度的碳酸氫鈉溶液。可見,本實驗變量就是碳酸氫鈉溶液的濃度。
(2)小圓形葉片經光照后能上浮,是因為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氣,附著在葉片上,從而增大了葉片的浮力,而葉片的重力增量極小,當浮力大于重力時,葉片上浮。
(3)為了使實驗結果更準確,應嚴格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多次重復實驗,減小實驗誤差,除實驗變量不同外,其它實驗條件均相同,如圓形小葉片數量相等,重復實驗次數等。
(4)實驗結果表明,在一定范圍內,隨著碳酸氫鈉溶液濃度的增加(即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強度也在增強;但當碳酸氫鈉溶液的濃度超過一定數值后,光合作用強度卻開始下降。因此,本實驗的結論是:在一定范圍內,二氧化碳濃度越高,光合作用強度越強;但超過一定濃度后,光合作用強度會下降。
(5)碳酸氫鈉溶液濃度過高會導致保衛(wèi)細胞失水,氣孔關閉,減少氣體交換,進而影響了光合作用強度。
選項
實驗名稱
實驗用品
使用目的
A
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清水
維持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
B
觀察洋蔥內表皮細胞
顯微鏡
觀察植物細胞各基本結構
C
觀察草履蟲
棉花纖維
防止草履蟲運動過快影響觀察
D
觀察種子的結構
稀碘酒
對玉米種子的胚乳染色
相同點
不同點
動物細胞
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
沒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植物細胞
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捕食者
昆蟲
環(huán)頸鸻
跳鼠
赤狐
被捕食者
植物
昆蟲
植物、環(huán)頸鸻
環(huán)頸鸻、跳鼠
序號
操作步驟
燒杯1
燒杯2
燒杯3
燒杯4
燒杯5

加入100mL不同濃度的碳酸氫鈉溶液(為葉片提 供二氧化碳)
蒸餾水
0.5%的碳酸氫鈉溶液
1.5%的碳酸氫鈉溶液
2.5%的碳酸氫鈉溶液
3.5%的碳酸氫鈉溶液

放入圓形小葉片
20個
20個
20個
20個
20個

將燒杯1-5等距離擺放在LED燈周圍(如圖3),照射8min,觀察并記錄圓形小葉片浮起的數量

重復步驟①-③三次,計算平均值
0個
4個
18個
20個
9個

相關試卷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生物(重慶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生物(重慶卷)(解析版),共13頁。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生物(深圳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生物(深圳卷)(解析版),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有關性別決定的敘述,不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生物(長沙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生物(長沙卷)(解析版),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屬于病原體的是,關于生物進化樹的敘述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生物(湖北卷)(解析版)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生物(湖北卷)(解析版)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生物(云南卷)(解析版)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生物(云南卷)(解析版)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生物(寧夏卷)(解析版)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生物(寧夏卷)(解析版)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生物(新疆卷)(解析版)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生物(新疆卷)(解析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中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