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湖南衡陽一模,節(jié)選)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溪,材非長也,位高也。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千鉤得船則浮錙銖失船則沉非千鉤輕錙銖重也有勢之與無勢也。故短之臨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賢也以勢。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載之,故安;眾同心以共立之,故尊。人臣守所長,盡所能,故忠。
(選自《韓非子·功名》)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千鉤得船則浮[A]錙銖[B]失船則沉[C]非千鉤[D]輕錙銖[E]重也[F]有勢之與無勢也
【答案】ACF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準確斷句的能力。
句意:千鈞的重物有船載就能浮起來,很輕的東西沒有船載就會下沉,不是千鈞的東西輕,很輕的東西重,而是因為有船這個“勢”和沒有船這個“勢”(是不一樣的)。
“千鉤得船則浮”“錙銖失船則沉”是并舉成分,應在中間斷開,即A處;
“非千鉤輕錙銖重也”是對前面兩個并舉成分的原因分析,應在“非”前斷開,即C處;
“非千鉤輕錙銖重也”是判斷句,句末語氣詞“也”表判斷,故應在“也”后斷開,即F處。
參考譯文:
只有才能沒有勢位,即使是賢德的人也不能制服無德無才的人。所以將一尺長的木材樹立在高山上,那么它就可以俯視千仞深的山澗,不是木材長高了,是它處的地位很高。夏桀做了天子,能控制天下,不是他的德才好,是他的權勢重;堯做一個普通的百姓,不能管理好三戶人家,不是他的德才不好,是他的地位太低下了。千鈞的重物有船載就能浮起來,很輕的東西沒有船載就會下沉,不是千鈞的東西輕,很輕的東西重,而是因為有船這個“勢”和沒有船這個“勢”(是不一樣的)。所以短的東西因為地位高而俯視千仞,無德無才的人因為權勢可以控制賢德的人。君主,全天下的人合力來擁戴他,所以地位鞏固;大眾同心且共同擁立他,所以他尊貴。臣子堅守自己的所長,盡自己的所能,因此叫做忠。
2.(2024·湖北武漢二模,節(jié)選)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觀其所賴以為資,蓋有類乎力者矣。雖然,彼之所謂力者,內(nèi)恃其身之勇,叱咤震怒足以威匹夫;外恃其眾之勁,搏捽決戰(zhàn)足以吞敵人而已。至于阻河山,據(jù).形便,俯首東瞰,臨制天下,保王業(yè)之固,遺后世之強,所謂真力者,彼固莫或之知也。是以輕指關中天險之勢燔燒屠戮逞其暴卒舉而遺之二三降虜反懷區(qū)區(qū)之故楚而甚榮。其歸乃曰:“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能知者?”此特淺丈夫之量,安足為志天下者道哉!
(節(jié)選自《何博士備論·楚漢論》)
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是以輕 A 指關中 B 天險之勢 C 燔燒屠戮逞其暴 D 卒舉 E 而遺之 F 二三降虜 G 反懷區(qū)區(qū)之故 H 楚而甚榮。
【答案】CDG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輕”是“指”的狀語,“關中”是“天險之勢”的定語,共同作“指”的賓語,中間都不應斷開,應在“勢”后面斷開,即在C處斷開;“逞”的賓語為“其暴”,應在“暴”后面斷開,即在D處斷開;“遺”的賓語為“之二三降虜”,中間不應斷開,應在“虜”后面斷開,即在G處斷開。故選CDG。
參考譯文:
觀察他所依賴的資本,確實好象有力量強大的方面。然而他所謂的力量,(不過是)內(nèi)靠自身的勇敢叱咤風云以威懾懦夫;外靠部眾的強勁拼搏足以吞掉敵人罷了。至于倚仗有利地形,占據(jù)有利戰(zhàn)略位置,俯首東視,治理天下,保住王業(yè)的穩(wěn)固,留給后世強威,即所說的真正的力量,他本來就或許弄不懂。因此(他)輕率地(把鋒芒)指向關中天險,燒殺屠戮以逞其兇暴,最后還(把關中)留給了三個秦國的降將,反倒把懷念小小的故土楚地看做是最大的光榮。他回到故鄉(xiāng)后竟說道:“富貴榮華了,如果不回故鄉(xiāng),就像穿著華貴的衣裳在晚上走路一樣,誰能知道呢?”這種特別短淺的度量,怎么值得有志于天下的人去稱道呢!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公子縶反,致命穆公。 穆公曰:“再拜不稽首,不沒為后也。起而哭,愛其父也。退而不私,不沒于利也?!惫涌{曰:“君若求置晉君而載之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晉君以成名于天下則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進退?!笔枪氏戎霉右奈?。
(節(jié)選自國語·里克殺奚齊而秦立惠公》)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君若求置[A]晉君[B]而載之[C]置仁[D]不亦可乎[E]君若求置 [F]晉君[G]以成名[H]于天下[I]則不如置[J]不仁以猾其中
【答案】CEI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君主如果追求安置晉君而成就晉國,那么置立一個仁愛的君主不是可以嗎?君主如果追求通過置立晉君來成名天下,那么就不如置立一個不仁的晉君以擾亂晉國。
“晉君”是“求置”的賓語,“而”是連詞,連接前后兩個部分,“置晉君”與“載之”是承接關系,銜接緊密,故A、B處不斷開;“之”作“載”的賓語,賓語后斷句,C處需斷開。
“置仁”是“不亦可乎”的主語,D處無須斷開;“置仁不亦可乎”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乎”是句末語氣詞,E處需斷開;
“晉君”是“求置”的賓語,F(xiàn)處不能斷開;“于天下”是狀語后置,H處不能斷開;“以成名于天下”是狀語后置,表示求置晉君的目的,G處不能斷開;“君若求置晉君以成名于天下”句子較長,和下文“則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構成假設關系,I 處需斷開;“不仁”是“置”的賓語,J處不能斷開。
故選CEI。
參考譯文:
公子縶回到秦國,向秦穆公復命。穆公說:“他(重耳)只跪拜而不磕頭,說明他不貪圖繼承君位而辱沒自己。站起來哭泣,那是愛他的父親。退下后不私自拜訪,是不貪圖私利。”公子縶說:“君主如果追求安置晉君而成就晉國,那么置立一個仁愛的君主不是可以嗎?君主如果追求通過置立晉君來成名天下,那么就不如置立一個不仁的晉君以擾亂晉國,這樣我們就可進可退改立他人?!彼郧啬鹿拖容o立公子夷吾為君。
4.(2024·湖北荊州一模,節(jié)選)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上義者,治國家,理境內(nèi),行仁義,布德施惠,立正法,塞邪道,群臣親附,百姓和輯,上下一心,群臣同力。諸侯服其威四方懷其德修正廟堂之上折沖千里之外。發(fā)號行令,而天下響應。義足以懷天下之民,事業(yè)足以當天下之急,選舉足以得賢士之心,謀慮足以決輕重之權,此上義之道也。
(節(jié)選自《文子·上義》)
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諸侯服 A 其威 B 四方 C 懷其德 D 修正 E 廟堂 F 之上 G 折沖 H 千里之外
【答案】BDG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準確斷句的能力。“諸侯服其威”“四方懷其德”是并舉成分,“諸侯”“四方”是主語,“服”“懷”是謂語,“其威”“其德”是賓語,主謂賓齊全,應在句子后B、D處斷開;“修正廟堂之上”“折沖千里之外”是并舉成分,都是省略句、狀語后置句,原句應為“(于)廟堂之上修正”“(于)千里之外折沖”,故應在G處斷開。故應斷于BDG。
參考譯文:
(擁有)上義的人,治理國家,管理境內(nèi),推行仁義,布施德惠,樹立公正法度,堵塞邪門歪道。群臣親附,百姓和睦團結,上下一心,君臣同力。各地諸侯順服他的威望,四方之士心念他的品德,在朝廷之上修養(yǎng)政事,在千里之外制敵取勝,發(fā)號施令而天下響應。仁義足以懷柔天下的人民,事業(yè)足以應付天下的急迫,選舉足以贏得賢士之心,謀慮足以決定輕重的權變,這就是上義之道啊。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先是,縣人爭以不利阻余,余稱孫叔敖請寢之丘、韓獻子遷新田之語以為言,眾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嘗訾省。吾妻終亦不以有無告,但督僮奴墾荒菜,歲苦旱而獨收。每稻熟,先以為吾父母酒醴,乃敢嘗酒。荻二麥,以為舅姑羞醬,乃烹飪。祭祀、賓客、婚姻、贈遺無所失,姊妹之無依者悉來歸,四方學者館餼莫不得所。有遘憫不自得者,終默默未嘗有所言也。以余好書故家有零落篇牘輒令里媼訪求遂置書無慮數(shù)千卷。
(選自《世美堂后記》)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依次把正確答案的標號填寫在括號里。
以余好書[A]故[B]家有零落[C]篇牘[D]輒[E]令[F]里媼訪求[G]遂置書無慮[H]數(shù)千卷。
【答案】ADG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因為我喜愛讀書,那時舊時的書香人家有零散的書籍,她就讓鄰里的老婦人求借,于是購置的書籍不下幾千卷。
此句的主語是“吾妻”。
“以余好書”表原因,作前置狀語,“書”后應斷開。
“故家有零落篇牘”,“故家”意為世家大族,世代仕宦之家,“有”作謂語,“零落篇牘”作賓語,句意完整,“牘”后應斷開。
“輒”作狀語修飾“令”,“里媼”為兼語,兼作“令”的賓語和“訪求”的主語,句意完整,“求”后應斷開。
故選ADG。
參考譯文:
開始時,縣里的人都爭著用這樣做的害處來阻止我,我就說了孫叔敖請寢之丘、韓獻子遷新田的典故給他們聽,眾人都在笑他。我對于家中的財務,自己從來沒有計算、核查過。我的妻子也從來不把情況告訴我,只是叫僮奴們?nèi)ラ_墾荒地,在大旱的年成,只有我家的地獲得豐收。每年當?shù)咀映墒斓臅r候,(我的妻子)先用它們釀酒給我的父母品嘗,自己才敢嘗。當豐收了大小麥的時候,(我的妻子)先用它們做成美味的醬制品給公婆,自己才敢用它做菜。祖宗的祭祀,賓客的接待,子女的婚嫁,親友間的禮尚往來,她沒有做得不周到的,姐妹中孤苦無依的大都來投奔我,四方往來的讀書人沒有不照吃和住的。有時候碰到不順心的憂愁事,她最后都默默接受沒有怨言。因為我喜愛讀書,那時舊時的書香人家有零散的書籍,她就讓鄰里的老婦人求借,于是購置的書籍不下幾千卷。
6.(2024·江西二模,節(jié)選)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夫蜀,西辟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
(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故 A 拔 B 一國 C 而天下 D 不以為暴 E 利 F 盡 G 西海 H 諸侯不以為貪。
【答案】CEH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肮拾我粐焙汀岸煜虏灰詾楸笔寝D折關系,中間應該停頓,所以C處斷開?!袄M西?!焙汀爸T侯不以為貪”也是轉折關系,所以H處斷開。“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和“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是對稱結構,所以E處斷開。故選CEH。
參考譯文:
蜀國是西邊偏僻的國家、西北少數(shù)民族的領袖,而且有像桀、紂一樣的禍亂。用秦國的軍隊攻打它,就如同用豺狼驅趕羊群一樣。奪取它的土地,能夠用來擴大秦國的疆域;得到它的財富,能夠用來使百姓富足,整治軍隊又不傷害百姓,可蜀國已經(jīng)歸服了。因此,奪取了蜀國,但天下人不認為我們暴虐;取盡了蜀國的財富,諸侯國不認為我們貪婪。
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猶赤子乎!饑者則食之寒者則衣之將之養(yǎng)之育之長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齊桓公北伐山戎氏,其道過燕,燕君逆而出境,桓公問管仲曰:“諸侯相逆固出境乎?”管仲曰:“非天子不出境?!被腹唬骸叭粍t燕君畏而失禮也,寡人不道而使燕君失禮,乃割燕君所至之地以與燕君?!敝T侯聞之,皆朝于齊。
(節(jié)選自《說苑·貴德》)
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饑者[A]則食[B]之[C]寒者[D]則衣[E]之[F]將之養(yǎng)之[G]育之[H]長之
【答案】CFG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對待)饑餓的人就給他吃的東西,(對待)寒冷的人就給他衣服穿;撫養(yǎng)他,培育他。
“饑者則食之”“寒者則衣之”結構一致,各自斷開,應在C、F處斷開;
“將”“養(yǎng)”意思相近,“育”“長”意思相近,因此應斷成“將之養(yǎng)之”“育之長之”,G處斷句。
故在CFG處斷句。
參考譯文:
圣人對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對待嬰兒一樣。(對待)饑餓的人就給他吃的東西,(對待)寒冷的人就給他衣服穿;撫養(yǎng)他,培育他,總擔心他不能長大成人。
齊桓公北伐山戎氏,他的軍隊取道(經(jīng)過)燕國,燕國國君走出國境迎接桓公。桓公問管仲:“諸侯之間迎接一定要出國境嗎?”管仲說:“不是天子就不出國境迎接?!被腹f:“這樣的話是燕國君主畏懼我而有失禮儀了。我不講道義,致使燕國國君有失禮儀?!庇谑菍⒀鄧鴩街馗钭尳o燕國。諸侯聽到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賀。
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頃之,煙炎張?zhí)?,人馬燒溺死者甚眾。瑜等率輕銳繼其后,雷鼓大震,北軍大壞。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劉備、周瑜水陸并進,追操至南郡。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守江陵,折沖將軍樂進守襄陽,引軍北還。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五》)
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悉使羸兵負草[A]填之[B]騎[C]乃得 [D]過[E]羸兵為人[F]馬所蹈藉[G]陷泥中
【答案】BEG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曹操)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騎兵才得以通過,疲弱的士兵被騎兵踐踏,陷在泥中。
“填之”的主語是“贏兵”,“之”作“填”的賓語,賓語后斷句,所以B處斷句;
從固定句式看,“為……所……”是被動句的標志,“贏兵”作“為人馬所蹈藉”的主語,主語前斷句,所以E處斷句;
“陷泥中”的主語是“贏兵”,省略主語,其前斷句,所以G處斷句。
故選BEG。
參考譯文:
霎時,煙火滿天,人馬被燒死的、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領輕裝的精兵隨后殺來,擂鼓震天,曹操的軍隊徹底潰散了。曹操帶領軍隊從華容道步行逃跑,遇上泥濘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起)大風,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騎兵才得以通過,疲弱的士兵被騎兵踐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劉備、周瑜水陸一齊前進,追擊曹操到了南郡。這時,曹操的軍隊饑餓、瘟疫交加,死傷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把守江陵,折沖將軍樂進把守襄陽,(自己)率領(其余)的軍隊退回北方。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五》)
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貞觀七年,太宗謂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為惡,愚人好犯憲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軌之輩。古語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粴q再赦,善人喑啞。’凡養(yǎng)稂莠者傷禾稼,惠奸宄者賊良人。昔蜀先主嘗謂諸葛亮曰:‘吾周旋陳元方、鄭康成之間,每見啟告理亂之道備矣,曾不語赦?!手T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數(shù)赦,卒至傾敗。夫謀小仁者大仁之賊故我有天下以來絕不放赦。今四海安寧,禮義興行,非常之恩,彌不可數(shù)。將恐愚人常冀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過?!?br>(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赦令第三十二》)
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夫謀小仁者[A]大仁[B]之賊[C]故[D]我有天下[E]以來[F]絕不[G]放赦。
【答案】ACF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施合小恩惠的做法,是對大德的傷害,所以我從有天下以來,絕不發(fā)布赦令。
“夫謀小仁者大仁之賊”是判斷句,在“者”和“賊”后斷開,即AC處;
“以來”是狀語,在“以來”后斷開,即F處。
故在ACF三處斷句。
參考譯文:
貞觀七年,唐太宗對近臣說:“天下愚笨的人多,聰明的人少,聰明的人不會作惡,愚笨的人常常犯法。凡是寬宥赦免的恩典,只便宜了不守法令的人。古話說:‘小人的幸運,就是君子的不幸?!荒陜纱紊饷?,好人沉默不語?!彩桥嘤s草就是傷害莊稼,施恩給壞人就是傷害好人。從前蜀國先主劉備曾對諸葛亮說:‘我和陳元方、鄭康成往來,常聽他們講說治亂之道,講得非常齊全,但從來不曾說到赦免?!灾T葛亮治理蜀國十年沒有赦免,而蜀國大治。梁武帝每年赦免幾次,最終傾覆敗亡。施合小恩惠的做法,是對大德的傷害,所以我從有天下以來,絕不發(fā)布赦令?,F(xiàn)在天下太平,禮義盛行,特殊的恩典,數(shù)不勝數(shù)??峙掠薇康娜顺4鎯e幸之心,只想犯法,卻不能改正過錯?!?br>1.(2025·河北滄州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太傅懿陰與其子中護軍師、散騎常侍昭謀誅曹爽。正月,帝謁高平陵,大將軍爽與弟中領軍曹羲、武衛(wèi)將軍曹訓、散騎常侍彥皆從。太傅司馬懿以皇太后名義下令閉諸城門勒兵據(jù)武庫召司徒高柔假節(jié)行大將軍事,據(jù)爽營,太仆王觀行中領軍事,據(jù)羲營。因奏爽罪惡于帝。爽得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為。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魏紀?司馬懿誅曹爽》)
文中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太傅司馬懿 A 以皇太后名義 B 下令 C 閉諸城門 D 勒兵 E 據(jù)武庫 F 召司徒高柔 G 假節(jié) H 行大將軍事
【答案】CDF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疤邓抉R懿以皇太后名義下令”,主謂賓結構齊全,為一個完整的句子,所以C處斷開;“閉諸城門”動賓結構,所以D處斷開;“勒兵”“據(jù)武庫”為連謂式結構,且都是動賓結構,所以F處斷開。故選CDF。
參考譯文:
太傅司馬懿暗中與其子中護軍司馬師、散騎常侍司馬昭謀劃如何除掉曹爽。嘉平元年(249)正月,皇帝謁高平陵,大將軍曹爽與弟中領軍曹羲、武衛(wèi)將軍曹訓、散騎常侍曹彥都隨侍在側。太傅司馬懿以皇太后名義下令,關閉城門,帶兵占領武庫,召司徒高柔持節(jié)代理大將軍的職務,占據(jù)曹爽的軍營。太仆王觀掌管中領軍事,占據(jù)曹羲的軍營。然后向皇帝上奏曹爽的罪惡。曹爽看到了司馬懿的奏章,城里的信息又不通,十分窘迫不知所措。
2.(2024·湖南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碧K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一》,有刪改)
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妻側目 A 而視 B 傾耳 C 而聽 D 嫂蛇行 E 匍伏 F 四拜 G 自跪 H 而謝
【答案】BDF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皞饶慷暋睘槠陶Z,中間不應斷開,應在“視”后面斷開,即在B處斷開;“傾耳而聽”與前面“側目而視”形成對句,主語還是“妻”,故在D處翻開;“蛇”修飾“行”和“匍伏”,中間不應斷開,應在“伏”后面斷開,即在F處斷開。故選BDF。
參考譯文:
蘇秦將去游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聽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掃街道,設置音樂,準備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側著耳朵聽他說話;嫂子像蛇一樣在地上匍匐,行四拜大禮跪地謝罪。蘇秦問:“嫂子為什么過去那么趾高氣揚,而現(xiàn)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說:“因為你地位尊貴而且很有錢呀?!碧K秦嘆道:“唉!貧窮的時候父母不把我當兒子,富貴的時候連親戚也畏懼。可見人活在世上,權勢地位和榮華富貴,怎么可以忽視呢?”
3.(2025·內(nèi)蒙古包頭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壯其節(jié),又惜其才,留之數(shù)年,如虎兕在柙,百計馴之,終不可得。觀其從容伏質就死如歸是甚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謂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進士,進士莫盛于倫魁。自天祥死,世之好為高論者,謂科目不足以得偉人,豈其然乎!(節(jié)選自《宋史·文天祥傳》)
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觀其從容 A 伏質 B 就死 C 如歸 D 是其所欲 E 有甚 F 于生者 G 可不謂之 H 仁哉。
【答案】BDG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百|”是“伏”的賓語,“其從容伏質”句意完整,因此在“質”后B處斷開;“是”代詞,作后句的主語,因此在“是”前D處斷開;“于生者”是謂語“甚”的后置狀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句意完整,因此在“于生者”后G處斷開。故選BDG。
參考譯文:
我朝世祖皇帝用天地般寬廣的胸懷,敬佩他的節(jié)操,憐惜他的才能,想方設法使他活命數(shù)年,像虎、兕關在籠中一樣,用各種方法馴服他,但最終也沒能成功。看他從容就義,視死如歸,這是因為他有比活命更重要的追求,能不稱他為“仁”嗎。宋朝三百多年,科舉取士的科目中,沒有比進士科更盛行的了,進士科中又沒比狀元科更盛行的了。自從文天祥死后,社會上那些好發(fā)表高論的人認為:通過科舉考試不足以得到杰出的人才,難道果真如此嗎!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唐元宗有克復中原之志,及下南閩,意以謂諸國可指麾而定,而事力窮薄,且無良將。魏岑因侍宴言:“臣少游元城,好其風物,陛下平中原,臣獨乞任魏州?!痹谠S之。岑趨墀下拜謝。人皆以為佞。孟蜀通奏使王昭遠,居常好大言,聞王師入討,對賓客挼手言:“此送死來爾乘此逐北遂定中原不煩再舉也?!?br>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標示出來。
此送死來A爾B乘C此逐北 D遂定E中F原G不煩H再舉也。
【答案】BDG
【解析】題目較簡單?!按恕瓲枴保砼袛?,后面斷開;“乘此逐北”,偏正結構,句意完整,單獨成句;“遂定中原”,“中原”作“定”的賓語,后面斷開;“不煩再舉也”,“不”作為否定副詞,放在句首前面斷開。
參考譯文:
唐元宗有攻克、收復中原的志向,等到攻下南閩,心中認為各國可以指麾而定,然面實力弱小,并且沒有一員良將。魏岑在宴會上對元宗說:“我年輕時游過元城,喜歡那里的風俗物產(chǎn),陛下您平定了中原.我單單請求委任我做魏州的地方官。”元宗答應了。魏岑快步到臺階下拜謝。世人都認為這是奸佞之言。后蜀的通奏使王昭遠,平常好說大話,聽到宋軍來攻,搓著手對賓客說:“這是來送死罷了。乘此機會北伐,就能平定中原,不用麻煩再次用兵了。”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范公諱景文,字夢章,生而端亮,行醇謹。諸生時,即以天下為己任,登萬歷四十一年癸丑進士,授東昌府推官,署其門曰“不受囑,不受饋”,眾稱“不二公”。獄多平反。時值大饑條荒政躬自賑恤全活以億萬計。已未,擢吏部稽勛司主事,時光宗登極,旬月中,公所推擢皆先朝耆舊,世所目“威鳳祥麟”者。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時[A]值[B]大[C]饑[D]條[E]荒[F]政[G]躬[H]自[I]賑[J]恤[K]全[L]活[M]以[N]億[O]萬[P]計
【答案】DGK
【解析】“時值大饑”動賓結構,其后斷;“條荒政”是動賓結構,應單獨成句,前后斷開;“全活以億萬計”是主謂結構,主語“全活”前斷開。
【譯文】當時正趕上鬧大饑荒,分條公布為應付災荒而采取的賑災對策,親自賑濟撫恤百姓,被保全活下來的百姓數(shù)以億萬計。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將軍孟漢卿坐納藁稅,場官擾民,多取耗馀②,賜死。有司奏漢卿罪不至死。上曰:“朕知之,欲以懲眾耳!”初,宿衛(wèi)之士,累朝相承,務求姑息,不欲簡閱,恐傷人情,由是贏者居多。但驕蹇不用命,實不可用。每遇大敵,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國,亦多由此。帝因高平之戰(zhàn),始知其弊。癸亥,謂侍臣曰:“凡兵務精不務多,今以農(nóng)夫百未能養(yǎng)甲士一,奈何浚民之青澤養(yǎng)此無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眾何所勸!”乃命大簡諸軍,精銳者升之上軍,贏者斥去之。
【注釋】①帝:指周世宗柴榮,五代時期后周皇帝(公元954年~959年)。②太祖:此處指五代時期后周太祖郭威(公元904年~公元954年)。③耗馀:猶耗羨。舊時官府征收錢糧時以彌補損耗為名,在正額之外加征的部分。④太祖: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時任殿前都點檢。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奈A何B浚C民D之E青F澤G養(yǎng)H此I無J用K之L物M乎N且O健P懦Q不R分S眾T何U所V勸W
【答案】G N S
【解析】“且”后面的內(nèi)容,是遞進一層,前后斷開?!敖∨巢环帧?與“眾何所勸”中間兩個意思,必斷。再找一處,前文“奈何浚民之青澤養(yǎng)此無用之物乎”,中“浚”“養(yǎng)”是兩個動詞,“民之青澤”“此無用之物”是對應的賓語;句末為語氣虛詞“乎”。
【譯文】冬季,十月,甲辰(初三),左羽林大將軍孟漢卿因交納藁稅時,場院官吏侵擾百姓,過多索取所謂"耗余"而定罪,皇帝賜死。有關官員奏稱孟漢卿的罪不至死,世宗說:"朕知道這些,只不過想借此懲戒眾人罷了!"當初,宮禁警衛(wèi)士兵,歷朝相承,只求息事寧人,不想再簡拔挑選,恐怕傷害人情,因此瘦弱年老的居多。但又驕橫傲慢,不聽命令,實際無法使用。每次遇到大敵,不是逃跑就是投降,歷朝之所以喪失國家,也大多由于這個原因。周世宗通過高平之戰(zhàn),才開始認識到它的弊端,癸亥(二十二日),對侍從大臣說:“大凡軍隊只求精而不求多,如今用一百個農(nóng)夫也不能供養(yǎng)得起一名士兵,怎么能榨取百姓的血汗,去養(yǎng)活這些無用的人呢!況且勇健懦弱不加區(qū)分,用什么去激勵士眾!”于是命令大力精簡兵員,精銳的提升到上軍,瘦弱地逐出軍隊。
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夫為人主者非欲養(yǎng)禍于內(nèi)而疏忠臣碩士于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禍斯及矣。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夫A為人主B者C非欲養(yǎng)D禍于內(nèi)E而疏F忠臣G碩士H于外I蓋其漸J積而勢K使之L然也。
【答案】CEI
【解析】“者”在主語后,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其后斷;“于內(nèi)”“于外”均為狀語后置句,狀語后斷開。
【譯文】作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朝廷之內(nèi)養(yǎng)虎成患,在朝廷之外疏遠忠臣賢士,這是逐漸積累之后形勢發(fā)展使他這樣的。所以沉迷于女色,如果不幸一直執(zhí)迷不悟,那么禍患就要隨之降臨了。
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胥聞越王勾踐晝書不倦,晦誦竟旦,聚死臣數(shù)萬,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胥聞越王勾踐服誠行仁聽諫進賢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胥聞越王勾踐冬披毛裘,夏披絺绤,是人不死,必為利害。胥聞賢士邦之寶也,美女邦之咎也。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吳王不聽,遂受其女,以申胥為不忠而殺之。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黑色碳素筆將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涂黑。
胥A聞B越C王D勾E踐F服G誠H行I仁J聽K諫L進M賢N士O是P人Q不R死
【答案】JLO
【解析】 “聽諫”和“進賢士”都是動賓結構,承前省略主語“越王勾踐”,應單獨成句,故在“聽諫”“進賢士”前后停頓,即J處、L處和O處;由下文可知,“是人不死”重復上文語句,應單獨成句,即O處。J、L、O處需加句讀。補充:“服誠行仁聽諫進賢士”此處中間有兩處可斷,“服誠行仁/聽諫/進賢士”較合適;如果斷成“服誠/行仁/聽諫進賢士”則明顯不當。
參考譯文:
我聽說越王勾踐白天不知疲倦地起草文件,夜晚還誦述到天亮,他聚集了幾萬名敢死之士,這個人不死,一定會實現(xiàn)他的愿望。我聽說越王勾踐服膺誠信推行仁道,虛心聽取諫言,提拔賢能之人,這個人不死,一定會獲得好的名聲。我聽說越王勾踐冬天只披著粗陋的毛皮衣服,夏天只穿粗葛布衣,這個人不死,一定會成為吳國的大患。我聽說賢能之士是國家的珍寶,美女是國家的禍根。夏朝就是因為末喜而滅亡,殷代因為妲己而滅亡,周朝因為褒姒而滅亡?!眳峭醪宦爮奈樽玉愕倪M諫,于是就接受了越國送來的這兩個美女,以伍子胥不忠的借口把他殺了。
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陳夷行曰:“此所謂借寇兵資盜糧也,不如擊之?!钡略T唬骸氨送鹿葴喌雀饔胁柯洌娎麆t銳敏爭進,不利則鳥驚魚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為國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戰(zhàn)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義撫而安之必不為患??v使侵暴邊境,亦須征諸道大兵討之,豈可獨使天德?lián)糁?!?br>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今天A德城兵才B千余C若D戰(zhàn)E不利城F陷G必矣H不若I以恩J義撫K而安之L必M不為N患
【答案】CHL
【解析】“今天德城兵才千余”是完整的主謂賓結構句式,并C后的“若”表示假設的意思,連接“戰(zhàn)不利”的內(nèi)容,故應在C后斷開,將C涂黑;“不若”是“不如”的意思,表轉折關系,故應在其前斷開,應將H涂黑;“安”作謂語,“之”作賓語,應在賓語后斷句,L處斷開,應將L涂黑。其實,“若戰(zhàn)不利城陷必矣”中間也可斷為“若戰(zhàn)不利/城陷必矣”;但題目只要求斷三處,所以此處不是非斷不可,連結起來不斷亦可。
參考譯文:
李德裕說:“吐谷渾等族各有許多部落,他們認為有利可圖,就爭先出兵進攻,形勢不利則象鳥獸一樣四散而去,各回自己的巢穴,怎么會盡死為國家效力呢!現(xiàn)在,天德城僅有一千多士卒,如果出戰(zhàn)不利,該城必定失陷。因此,不如對回鶻用恩德和大義進行安撫,使他們在邊塞安定下來,必然不會成為國家的禍害。假如回鶻果真侵掠邊境,也需征發(fā)各道的大批兵力討伐,怎么能讓天德獨自出兵攻擊呢!”
1.(2023·全國乙卷,節(jié)選)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昔者晉公子重耳出亡,過于曹,曹君袒裼而觀之,釐負羈與叔瞻侍于前。叔瞻謂曹君曰:“臣觀晉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無禮彼若有時反國而起兵即恐為曹傷君不如殺之。”曹君弗聽。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君遇之A無禮B彼若有時C反D國E而起兵F即恐為曹傷G君H不如殺之。
【答案】BFG
【解析】畫線句子可分為理由和建議兩部分。理由部分承前文而來,與下文“君遇之無禮”相對應,故A 不當斷。“反”同“返”,是返回的意思,為文言文常見義,“反國”在句中是回國的意思,故D 不可斷。“反國而起兵”是相接續(xù)的行為,用“而”連接,故E不可斷。“反國而起兵”的主語是“彼”,“有時”作狀語,故C 不可斷。句中“曹”指曹國,“君”指曹君,建議部分的主語為“君”,故H 不可斷。綜合分析,畫波浪線的部分共四個小分句,主語是“君”“彼”等人稱代詞,第三個小分句“即恐為曹傷”接續(xù)第二個小分句而來,且有“即”相承接,故正確斷句點為B、F、G 三處。
參考譯文:
從前晉公子重耳出國流亡,經(jīng)過曹國的時候,曹君趁重耳脫去上衣裸露身體時觀看他連在一起的肋骨,釐負羈和叔瞻侍候在曹君跟前。叔瞻對曹君說:“我看晉公子,不是普通之人。您對他沒有禮貌,他如果有機會回國當了君主而起兵,那恐怕會成為曹國的禍害。您不如殺了他?!辈芫龥]聽叔瞻的勸諫。
2.(2023·新課標Ⅰ卷,節(jié)選)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陳人有武臣,謂子鮒②曰:“韓子立法,其所以異夫子之論者紛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遠,遏奸勸善,韓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韓非者,亦當世之圣人也?!弊吁V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極天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jīng)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若諸子之書,其義皆然。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蔽涑荚唬骸爸Z?!弊吁V曰:“乃者趙、韓共并知氏,趙襄子之行賞,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韓非書云夫子善之引以張本然后難之豈有不似哉?然實詐也。
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韓非書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張本E然F后難之G豈有H不似哉?
【答案】CEG
【解析】“韓非書云夫子善之”,是第一個斷句點,從材料一可以看出,《韓非子》其實并沒有說“夫子善之”,這里是間接引用,它是針對“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來說的,所以這句話當理解為“韓非書說‘孔子贊賞這一點’”。A、B 都將句意點破,C是正確斷句點?!耙詮埍尽笔堑诙€斷句點。“張本”指為后面的議論預設伏筆,即通過預設“夫子善之”,然后進行駁難,所以接著是“然后難之”。因此,正確斷句點應該是E、G?!柏M有不似哉”完整成句,“豈有……哉”為反問句式,不能割裂,因此H也不是答案項。
參考譯文:
陳國有個武將,對子鮒說:“韓非子制定的法律,有太多和夫子的理論截然不同之處。我經(jīng)常探索他們的意圖并比對他們的行為,經(jīng)過長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們在止惡勸善這方面,韓氏未必是錯的,孔氏也未必完全正確。像韓非這樣的人,也是當世的圣人。”子鮒回答說:“世人說到高必定會以上天作比,說到低必定會以深淵作比。好事而喜歡穿鑿附會的人,在言談中一定引經(jīng)據(jù)典來自我修飾,援引圣賢的事例來標榜自我賢能,想要獲得民眾的信任從而傳播他的說辭。像諸子的著作,其中的義理都是這樣。請允許我簡略地說其中的一小部分,您來仔細考察它真實與否?!蔽鋵⒋饝恕W吁V說:“從前趙、韓國一起吞并知氏,趙襄子進行獎賞,首先獎賞沒有功勞的一般人臣高赫,然后才獎賞有功勞的臣子。韓非的書里記載說‘孔子認為趙襄子獎賞得好’,引用孔子的話來為自己的觀點張本,然后非難孔子的說法。(韓非書里說的和孔子的意思)怎么會有不同呢?然而實際上是欺詐之言。目錄
TOC \ "1-2" \h \u \l "_Tc5102" 模擬基礎練 PAGEREF _Tc5102 \h 1
\l "_Tc9799" 重難創(chuàng)新練 PAGEREF _Tc9799 \h 8
\l "_Tc23196" 真題實戰(zhàn)練 PAGEREF _Tc23196 \h 13

相關試卷

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新高考通用)專題25情境補寫題(練習)(學生版+解析):

這是一份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新高考通用)專題25情境補寫題(練習)(學生版+解析),文件包含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新高考通用專題25情境補寫題練習教師版docx、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新高考通用專題25情境補寫題練習學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5頁, 歡迎下載使用。

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新高考通用)專題19語言鑒賞題(練習)(學生版+解析):

這是一份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新高考通用)專題19語言鑒賞題(練習)(學生版+解析),文件包含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新高考通用專題19語言鑒賞題練習教師版docx、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新高考通用專題19語言鑒賞題練習學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8頁, 歡迎下載使用。

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新高考通用)專題18文言簡答題(練習)(學生版+解析):

這是一份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新高考通用)專題18文言簡答題(練習)(學生版+解析),文件包含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新高考通用專題18文言簡答題練習教師版docx、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新高考通用專題18文言簡答題練習學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9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新高考通用)專題17文言翻譯題(練習)(學生版+解析)

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新高考通用)專題17文言翻譯題(練習)(學生版+解析)

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新高考通用)專題16內(nèi)容概述題(練習)(學生版+解析)

2025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新高考通用)專題16內(nèi)容概述題(練習)(學生版+解析)

15(文言文閱讀)文言句子斷句 (學生版)-2024-2025學年新高考地區(qū)通用高考語文題型練習

15(文言文閱讀)文言句子斷句 (學生版)-2024-2025學年新高考地區(qū)通用高考語文題型練習

高考語文復習--- 高考語文文言斷句100 (學生版+教師版)

高考語文復習--- 高考語文文言斷句100 (學生版+教師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