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地理上學期期中測試卷(人教版)02(考試版)
展開
這是一份高一地理上學期期中測試卷(人教版)02(考試版),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分第Ⅰ卷兩部分,測試范圍,古生代時期出現的森林大部分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考試時間:9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測試范圍: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第一、二、三章。
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019春節(jié)上映的中國科幻片《流浪地球》,講述了科學家們發(fā)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fā)動機和轉向發(fā)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人類暫時轉入地下城生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但是把地球搬家的步驟也很繁瑣:第一步,用地球發(fā)動機使地球停止自轉;第五步,最近的適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鄰星,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恒星的行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將被嚴重影響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B.適宜的溫度范圍
C.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D.適中的日地距離
2.如果地球順利泊入比鄰星軌道,則地球所處的天體系統(tǒng)為( )
A.太陽系B.銀河系C.河外星系D.地月系
3.《流浪地球》中導致人類決定飛離太陽系自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球表面溫度太低
B.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將導致地球無法獲得穩(wěn)定的光照
C.地球由于人類無節(jié)制排放溫室氣體發(fā)生了極端天氣,已不適應人類生存
D.沒有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和穩(wěn)定的光照
讀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4.據圖可知,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的整體分布特點是( )
A.由南向北減少B.分布較均衡C.東多西少D.西北多,東南少
5.下列自然現象與太陽輻射無關的是( )
A.生物的生長B.水的運動C.大氣的運動D.火山的噴發(fā)
6.如果建立四座同等規(guī)模的太陽能發(fā)電站,其地點分別是:①拉薩;②新疆;③哈爾濱;④成都,則年總發(fā)電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④③①D.④②③①
下圖為地球上大氣CO2濃度變化曲線示意圖(設工業(yè)革命初期濃度倍數為1)。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7.地質時期,地球CO2濃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海陸變遷B.頻繁的火山爆發(fā)C.植物的出現和發(fā)展D.生物的呼吸作用
8.古生代時期出現的森林大部分是( )
A.海生藻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D.蕨類植物
9.有關環(huán)境變遷與生物滅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古生代末期,60%的原始魚類和古老的兩棲類滅絕
B.蕨類植物在太古代已明顯衰退
C.恐龍在中生代末期,從地球上完全銷聲匿跡
D.無脊椎動物的滅絕主要在新生代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處,我們經常見到如圖所示的交通信號燈(以太陽能為能源)。完成下面小題。
10.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號燈的亮度會出現變化,你認為影響因素主要是( )
A.海拔高度B.電網供電C.陰晴狀況D.交通流量
11.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設置這種交通信號燈效果最好( )
A.拉薩B.重慶C.大慶D.海口
據英國《太陽報》12月7日報道,近日,非洲南部地區(qū)正受毀滅性的干旱,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維多利亞瀑布已經逐漸變成了一條令人悲傷的涓涓細流,如圖為12月4日拍攝的維多利亞瀑布。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2.在景觀圖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統(tǒng)中最活躍的圈層的要素是( )
A.瀑布B.巖石C.樹木花草D.大氣
13.該景觀的形成過程,充分說明了( )
A.圖中各圈層都是連續(xù)而不規(guī)則的,且都相互聯(lián)系
B.圖中的各圈層之間存在著物質遷移和能量轉化
C.圖中的各圈層是獨立發(fā)展變化的
D.圖中各圈層的內部物質運動的能量都來自太陽輻射能
2021年6月末以來,伴隨著千年一遇的“熱穹頂”襲擊北美西北部,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多個區(qū)域,都遭遇了罕見的極端高溫天氣,很多地方更是高溫直接飆升到將近50攝氏度。極端高溫天氣導致加拿大數百人死亡,而且死亡人數仍然不斷攀升。據材料和熱穹頂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4.分析“熱穹頂”現象導致極端高溫天氣形成的成因( )
A.高空中熱空氣不斷下沉,近地面熱空氣不斷積聚和吸收地面輻射而快速升溫
B.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多,溫度高,大氣逆輻射作用增強,大氣的保溫效果明顯
C.冷熱空氣間形成隔熱層,罩住熱空氣,使得熱空氣在隔熱罩下不斷集聚,熱量難以消散
D.熱高氣壓在區(qū)域上空停滯不動,不斷排斥冷空氣,壓縮并吸收低空熱空氣,使氣溫越升越高
15.針對北美國家經歷的高溫天氣及其影響,人類應如何采取措施積極應對越來越頻繁的極端天氣( )
A.增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多的避難場所
B.提升各國的供電系統(tǒng)負荷,優(yōu)化電力調配機制
C.不斷優(yōu)化能源消費結構,改變經濟發(fā)展模式
D.加強社會保障機制,提高人類抵御高溫天氣能力
《臺海使槎錄》記述了臺灣海峽兩岸的風向變化:“內地之風,早西晚東;惟臺地早東風、午西風四時皆然?!毕聢D示意鹿耳門港和廈門港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6.下圖能反映廈門港“早西”(早晨吹西風)的熱力環(huán)流是( )
A.B.
C.D.
17.清代我國商船每日早晚借助風力(順風)進出鹿耳門港的規(guī)律是( )
①早晨出港②早晨進港③傍晚出港④傍晚進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湖陸風是在較大湖泊和陸地之間形成的以24小時為周期的地方性風,包括湖風(出湖風)和陸風(進湖風)。下圖為洞庭湖東北部岳陽市某日6~14時的氣溫與濕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8.該日,湖陸風有明顯轉變及對應的時刻是( )
A.陸風轉湖風8:30~9:30B.陸風轉湖風10:00~11:00
C.湖風轉陸風10:00~11:00D.湖風轉陸風13:00~14:00
19.湖陸風轉變的根本原因是( )
A.湖陸的濕度差異B.湖陸的面積差異C.湖陸的海拔差異D.湖陸的熱力性質差異
渤海每年冬半年都會出現結冰現象。下圖示意2018年冬季渤海海冰覆蓋率(單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0.渤海冬季出現海冰的主要原因是( )
A.三面環(huán)陸,水深較深B.受強勁偏北風和降溫影響大
C.河流注入少,鹽度高D.海水流動強,與外界交換多
21.冬季渤海海冰的冰情特點是( )
A.河口處和淺灘處較輕B.渤海灣最為嚴重
C.深水區(qū)和外海區(qū)較輕D.南部比北部嚴重
我國某學校規(guī)劃建設“海綿校園”。在雨季過濾并儲蓄雨水,非雨季將凈化后的雨水用于澆灌綠地和噴泉等。下圖為“海綿校園”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2.在雨季過濾并儲蓄雨水,影響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主要是( )
A.水汽輸送B.降水C.植物蒸騰D.下滲
23.建設“海綿校園”,可以( )
①減少內澇發(fā)生②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③提高江河水位④加強熱島效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讀世界部分地區(qū)的洋流模式圖,完成下面小題。
24.圖示大洋環(huán)流位于( )
A.大西洋中低緯海區(qū)B.太平洋中高緯海區(qū)
C.南半球中低緯海區(qū)D.北半球中低緯海區(qū)
25.圖中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洋流①對沿岸溫帶荒漠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
B.洋流③對沿岸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
C.順洋流④航行,可以從東亞到北美
D.②處有寒暖流交匯,形成世界著名漁場
第Ⅱ卷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0分。
26.讀我國年太陽輻射能分布區(qū)圖,完成下列問題。
(1)①地區(qū)太陽能豐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②地區(qū)東側發(fā)展太陽能發(fā)電站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3)③地區(qū)太陽能最少的原因是什么?
(4)下列曲線中,較符合從①→③一線的太陽能變化曲線是( )
27.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光照充足,太陽輻射強,夏季高原氣溫較周邊同高度大氣高出4-6攝氏度,甚至達10攝氏度。高原面的熱力上升運動,帶動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輻合上升,形成降水,使高原面上冰川、積雪廣布,成為眾多湖泊、大江大河的補給來源,被稱為“亞洲水塔”。高原面上的熱力上升運動對周邊地區(qū)也產生重大的影響,甚至打破周邊區(qū)域的水平衡,如導致我國塔里木盆地水資源越來越少。下圖為夏季熱力作用下青藏高原與周邊地區(qū)大氣運動示意圖。
(1)請根據材料用箭頭在上圖中標出大氣運動的方向。
(2)分析夏季青藏高原氣溫較周邊同高度大氣高的原因。
(3)分析青藏高原的隆升導致塔里木盆地水資源越來越少的原因。
2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海拔約3300米,這里太陽輻射強,但氣溫較低,當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陽能,在房屋南側用玻璃搭建絕熱暖棚,在冬季晴朗的白天,暖棚通過通風口與內室形成循環(huán)氣流,使內室增溫。(如圖所示)
(1)分析香格里拉太陽輻射強、但氣溫低的原因。
(2)分折暖棚內氣溫比室外高的原因。
(3)運用熱力環(huán)流原理,闡述圖中循環(huán)氣流的形成過程,并簡單說明內室增溫的原因。
29.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是高收入國家,也是世界最大的海水淡化國,有三十多年海水淡化歷史,其產能占世界的20%,全國70%的飲用水來自海水淡化。海水淡化屬于高耗能產業(yè)。圖1為沙特阿拉伯地理事物分布圖,圖2為海水淡化工藝流程圖。
(1)紅海是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海域,從水循環(huán)角度分析該海域鹽度高的原因。
(2)指出沙特阿拉伯發(fā)展海水淡化產業(yè)的社會經濟條件。
(3)分析沙特阿拉伯海水淡化產業(yè)可能產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2023_2024學年高一地理上學期期中模擬考試期中模擬卷02人教版2019,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分第Ⅰ卷兩部分,測試范圍,貴陽生物群中龍蝦生存的地質年代,雨幡洞云位于大氣垂直分層中的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期末測試】高一地理上學期期末測試卷02(人教版2019),文件包含高一地理上學期期末測試卷022019人教版考試范圍必修一原卷版docx、高一地理上學期期末測試卷022019人教版考試范圍必修一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高一地理上學期期中模擬考試期中模擬卷02(人教版2019),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分第Ⅰ卷兩部分,測試范圍,貴陽生物群中龍蝦生存的地質年代,雨幡洞云位于大氣垂直分層中的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