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關于葉綠體和線粒體的起源有一種假說為內共生學說,即葉綠體由原始的真核細胞吞噬藍藻(光合細菌)形成,線粒體由原始的真核細胞吞噬好氧細菌形成,圖示為葉綠體形成過程。下列支持內共生學說的是( )
A.藍藻和葉綠體中都有葉綠素、藻藍素等色素分子
B.藍藻和葉綠體都有不受細胞核控制的蛋白質合成場所
C.好氧細菌的DNA和線粒體DNA堿基序列不完全相同
D.好氧細菌細胞膜的內側附著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
2.生物體中的某種肽酶可水解肽鏈末端的肽鍵,導致
A.蛋白質分解為多肽鏈B.多肽鏈分解為若干短肽
C.多肽鏈分解為氨基酸D.氨基酸分解為氨基和碳鏈化合物
3.傘藻屬是海生的單細胞藻類,可分為“帽”“柄”“足”三部分,下圖是傘藻的實驗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兩種傘藻的“帽”不同是細胞分化的結果
B.由實驗可知,新長出的“帽”的形狀只與“足”的種類有關
C.傘藻中的核是細胞多種代謝活動的場所和進行生命活動所必需的
D.由實驗可知,行使遺傳物質功能的是細胞核內的染色體
4.為探究某植物對鎘(Cd2+)的跨膜運輸方式,在一定Cd2+濃度的培養(yǎng)液中水培,設置4組實驗:對照組(I)、加入Ca2+通道抑制劑(II)、加入ATP水解酶抑制劑(Ⅲ)、加入K+通道抑制劑(IV),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測定葉組織中的Cd2+含量,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由圖中I、Ⅲ可知,細胞吸收Cd2+存在主動運輸
B.由圖中I、Ⅳ可知,K+通道蛋白不參與吸收Cd2+
C.細胞吸收Cd2+過程中,Cd2+要與Ca2+通道蛋白結合
D.增加I組培養(yǎng)液的Ca2+含量,可能降低Cd2+吸收量
5.絨毛皂莢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據調查全世界僅有6株野生絨毛皂莢分布于我市南岳??蒲腥藛T在保存該植物種子時對種子進行清洗、干燥等處理,然后密封包裝存入低溫保存箱。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干燥處理使種子中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降低
B.保存該生物的種子是保護物種多樣性措施之一
C.低溫保存的原理是抑制呼吸酶活性來降低呼吸速率
D.環(huán)境氧氣濃度越低種子內有機物消耗速率越小
6.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中,一個卵細胞與一個精子成功融合后通常不再與其他精子融合。我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當卵細胞與精子融合后,植物卵細胞特異表達和分泌天冬氨酸蛋白酶ECS1和ECS2。這兩種酶能降解一種吸引花粉管的信號分子,避免受精卵再度與精子融合。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多精入卵會產生更多的種子
B.防止多精入卵能保持后代染色體數目穩(wěn)定
C.未受精的情況下,卵細胞不分泌ECS1和ECS2
D.ECS1和ECS2通過影響花粉管導致卵細胞和精子不能融合
7.2019年,武漢同濟醫(yī)院首次使用了由人的干細胞體外定向分化獲得的功能細胞來治療半月板損傷。在充分知情的情況下,受試者接受了膝骨關節(jié)腔內的干細胞注射。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干細胞是一種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未分化細胞群體
B.在體內,細胞分化一般是穩(wěn)定的,而且是不可逆的過程
C.體外誘導干細胞分化的過程與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有關
D.用自體干細胞移植法治療半月板損傷可避免機體發(fā)生免疫排異反應
8.將純合的野鼠色小鼠與棕色小鼠雜交,F(xiàn)1代全部表現(xiàn)為野鼠色。F1個體間相互交配,F(xiàn)2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野鼠色∶黃色∶黑色∶棕色=9∶3∶3∶1。若M、N為控制相關代謝途徑的顯性基因,據此推測最合理的代謝途徑是( )
A.B.
C.D.
9.金毛獵犬的肌肉正常對肌肉萎縮為顯性性狀,由等位基因D/d控制。肌肉萎縮(♀)與純合的肌肉正常(♂)金毛獵犬交配,F(xiàn)1雌性個體全為肌肉正常,雄性個體全為肌肉萎縮。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從F1結果能判斷等位基因D/d僅位于X染色體上
B.F1雌性個體基因型為XDXd,雄性個體基因型為XdY
C.F1金毛獵犬相互交配,理論上F2肌肉正常:肌肉萎縮=3:1
D.F1雄性個體的基因d只能來自雌性親本,只能傳給F2雌性個體
10.如圖為某DNA分子片段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①②③是構成DNA分子的基本單位
B.DNA復制時,④的形成不需要DNA聚合酶
C.①和②交替排列構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DNA分子中堿基對⑨越多,其熱穩(wěn)定性越低
11.近兩年各省紛紛推出了免費婚檢政策,方便新婚夫婦了解雙方身體健康狀況,實現(xiàn)優(yōu)生優(yōu)育。新婚小張夫婦婚檢時進行了遺傳咨詢,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通過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等,對遺傳病進行檢測和預防,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夠有效的預防遺傳病的產生
B.遺傳咨詢能通過系譜圖推測苯丙酮尿癥、冠心病、唐氏綜合征等遺傳病的產生
C.基因檢測準確性高,可用于對胎兒進行多種遺傳病的診斷
D.調查某單基因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時應在患者家系中調查
12.如圖是某組織細胞物質交換及轉化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A所示物質很可能是肌糖原
B.圖中⑤過程比④過程多穿過4層生物膜
C.圖示B物質為丙酮酸,與其生成有關的③過程同時會產生ATP
D.圖示⑥過程與④過程均需載體與能量
13.奮戰(zhàn)在抗擊新冠疫情一線的醫(yī)護人員是最美逆行者。因長時間穿防護服工作,他們汗流浹背,飲水受限,尿量減少。下列關于尿液生成及排放的調節(jié),敘述正確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Cl的重吸收
B.醫(yī)護人員緊張工作后大量飲用清水有利于快速恢復水一鹽平衡
C.醫(yī)護人員工作時高度緊張,排尿反射受到大腦皮層的抑制,排尿減少
D.醫(yī)護人員工作時汗流浹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減少,水的重吸收增加
14.葉片的脫落和蕾的開裂與離層細胞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離層的產生與植物激素有關。噻苯隆(THDLAZURON)是一種人工調節(jié)劑,其作用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生長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葉和發(fā)育中的種子
B.噻苯隆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廣泛,效果穩(wěn)定等優(yōu)點
C.由圖可知,噻苯隆是通過影響內源激素的含量來促進葉片脫落和蕾的開裂
D.若探究不同濃度的噻苯隆對葉片脫落的影響,實驗中不需要設置對照組
15.如圖為研究者構建的某地區(qū)“捕食者—獵物”模型,(圖中箭頭所指方向代表曲線變化趨勢),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模型可以反映捕食者和獵物的種群數量變化
B.N2最可能代表獵物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
C.P3代表了捕食者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
D.曲線變化趨勢反映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負反饋調節(jié)
16.某草原牧區(qū)在進行草場建設時,既注重不同牧草種類的搭配種植,又對單位面積內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這種做法主要體現(xiàn)了( )
A.實行“循環(huán)經濟”的原則
B.低消耗,多效益原則
C.遵循自生原理和協(xié)調原理
D.建立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系統(tǒng)
17.制備篩選支原體的培養(yǎng)基時,需要在基礎培養(yǎng)基里添加動物血清、酵母浸液、青霉素等。多數4~5d長出“油煎蛋”狀菌落。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動物血清可以提供營養(yǎng)和生長因子促進支原體的生長和增殖
B.可以在篩選支原體的培養(yǎng)基里添加青霉素以防止雜菌污染
C.實驗時用無水乙醇對實驗員的手消毒效果差且有安全隱患
D.臨床上根據菌落特征確診是否支原體感染是高效而準確的
18.螢火蟲的熒光素酶能催化ATP激活的熒光素氧化發(fā)光,這一現(xiàn)象在生物檢測和成像方面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為了解決天然熒光素酶不能高效催化人工合成的熒光素DTZ發(fā)光的問題,研究人員采用蛋白質工程(又稱為第二代基因工程)對它進行了改造。下列關于蛋白質工程改造天然熒光素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通過化學誘變劑可定向改造天然熒光素酶的基因序列
B.改造天然熒光素酶所用的基因表達載體不需要啟動子和終止子
C.可用PCR方法檢測突變的熒光素酶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
D.改造后的熒光素酶在一定條件下催化DTZ發(fā)光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光能
二、非選擇題
19.為探究遠紅光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研究人員以長勢一致的某品種黃瓜幼苗為實驗材料、在固定紅藍光強度及比例(200μml·m-2·s-1,紅光:藍光=4:1)的基礎上,添加低強度遠紅光(15μml·m-2·s-1,L-FR)、中強度遠紅光(130μml·m-2·s-1,M-FR)和高強度遠紅光(200ml·m-2·s-1,H-FR)處理,結果見下圖。
注:氣孔導度反映氣孔開放的程度;Rubisc是催化CO2固定形成C3的酶。
回答下列問題。
(1)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能量來源,其中藍光依靠 (填色素名稱)吸收;同時,光還作為環(huán)境信號影響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其中感受紅光和遠紅光的受體是 。
(2)與L-FR處理相比,H-FR處理會使得黃瓜幼苗光合作用強度 。據圖分析,出現(xiàn)該結果的原因是 。
(3)某同學推測,上述實驗中的黃瓜葉片色素含量隨著遠紅光強度的增加而遞減。用紙層析法設計實驗驗證這一推測,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和預期結果 。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研人員利用化學誘變劑EMS誘發(fā)水稻D11基因突變,選育出一種純合矮稈水稻突變植株(甲)。將該矮稈水稻與正常水稻雜交,F(xiàn)2表型及比例為正常植株∶矮稈植株=3∶1。D11基因的作用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并回答問題:
(1)BR與BR受體結合后,可促進水稻細胞伸長,這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 功能。
(2)EMS誘發(fā)D11基因發(fā)生 (填“顯性”或“隱性”)突變,從而 (填“促進”或“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水稻植株內BR含量 ,導致產生矮稈性狀。
(3)科研人員利用EMS又選育出若干株純合矮稈水稻突變植株(乙)?,F(xiàn)將甲、乙水稻植株雜交,以判斷乙水稻矮稈性狀的產生原因是與甲水稻相同(僅由D11基因突變引起的),還是僅由D61基因發(fā)生顯性或隱性突變引起的(其他情況不考慮)。
①若雜交子代皆表現(xiàn)為正常植株,則表明乙水稻矮稈性狀是由D61基因發(fā)生 (填“顯性”或“隱性”)突變引起的。
②若雜交子代出現(xiàn)矮稈植株,尚不能確定乙水稻矮稈性狀的產生原因。請進一步設計操作較簡便的實驗方案,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
實驗方案:雜交子代矮稈植株苗期噴施BR,分析統(tǒng)計植株的表型及比例。
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若植株全為 植株,則乙水稻矮稈性狀的產生原因是與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為 植株,則乙水稻矮稈性狀的產生是僅由D61基因發(fā)生顯性突變引起的。
21.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具有巨大的生態(tài)價值。在黃河下游,兩岸有寬闊的濕地,部分被開墾為農田。因水淹等原因,有些農田無法耕種而又恢復為濕地(恢復地)。為了解農田、恢復地和自然濕地三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差異,選擇合適的時間和樣地進行調查研究,三種樣地的調查面積相近?;卮鹣铝袉栴}。
(1)調查各種植物的種群密度時,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該研究區(qū)域中的生物群落有 (答出2點即可)。
(2)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據此分析,濕地恢復的生態(tài)效益體現(xiàn)在 (答出2點即可)。
注:蓋度即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積占樣地面積的百分比。植物種類的數量、土壤碳含量在三種樣地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
(3)恢復地上發(fā)生的群落演替類型是 。隨著演替的進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也在發(fā)生變化。一般來說,在輸入到某一個營養(yǎng)級的能量中,只有 %的能量能夠流到下一個營養(yǎng)級,未流到下一個營養(yǎng)級的能量包括 。
22.以我國科學家為主的科研團隊將OSNL(即4個基因Oct4/Sx2/Nang/Lin28A的縮寫)導入黑羽雞胚成纖維細胞(CEFs),誘導其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干細胞(iPS),再誘導iPS分化為誘導原始生殖細胞(iPGCs),然后將iPGCs注射到孵化2.5天的白羽雞胚血管中,最終獲得具有黑羽雞遺傳特性的后代,實驗流程如圖?;卮鹣铝袉栴}。
(1)CEFs是從孵化9天的黑羽雞胚中分離獲得的,為了獲得單細胞懸液,雞胚組織剪碎后需用 處理。動物細胞培養(yǎng)通常需要在合成培養(yǎng)基中添加 等天然成分,以滿足細胞對某些細胞因子的需求。
(2)體外獲取OSNL的方法有 (答出1種即可)。若要在CEFs中表達外源基因的蛋白,需構建基因表達載體,載體中除含有目的基因和標記基因外,還須有啟動子和 等。啟動子是 識別和結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驅動 。
(3)iPS細胞和iPGCs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4)誘導iPS細胞的技術與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的主要區(qū)別是 。
(5)該實驗流程中用到的生物技術有 (答出2點即可)。
調查指標
農田
恢復地
自然濕地
植物種類(種)
8
19
25
植物蓋度(%)
80
85
85
土壤碳含量(gkg)
11.15
13.74
15.32
《2025屆湖北省部分高中協(xié)作體高三三月聯(lián)考一模生物試題》參考答案
1.D
【分析】“內共生起源假說”認為線粒體和葉綠體分別起源于原始真核細胞內的細菌和藍藻。應該分析細菌和藍藻分別與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相同點來尋找支持內共生學說的證據。
【詳解】A、藍藻中有葉綠素、藻藍素等,葉綠體中無藻藍素,A不符合題意;
B、藍藻沒有細胞核結構,無所謂受不受細胞核控制,不支持內共生學說,B不符合題意;
C、應比較相同點找出線粒體來源于好氧細菌的證據以支持內共生學說,而不是找兩者的不同,C不符合題意;
D、線粒體內膜上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而好氧細菌的細胞膜內側也附著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能作為支持內共生學說的證據,D符合題意。
故選D。
2.C
【分析】本題是考查酶的作用和蛋白質的結構的題目,分析題干信息可知,該種肽酶能水解肽鏈末端的肽鍵,使肽鏈末端的氨基酸脫落。
【詳解】A、蛋白質分解為多肽的過程,是蛋白質的變性過程,沒有肽鍵的水解,A錯誤;
B、多肽分解成若干短肽的過程中,水解的肽鍵不是肽鏈的第一個肽鍵和最后一個肽鍵,B錯誤;
C、由題意可知,該種肽酶能水解肽鏈末端的肽鍵,使肽鏈末端的氨基酸脫落,然后再作用于去掉氨基酸之后的末端肽鍵,水解掉末端的氨基酸,依此類推,把多肽水解成氨基酸,C正確;
D、肽酶的作用具有專一性,只能使肽鍵水解,不能把氨基酸分解為氨基和碳鏈化合物,D錯誤。
故選C。
3.B
【分析】分析圖可知,雖然進行了不同傘藻之間的柄和足之間的嫁接,但是生長出來的帽子的性狀是由足決定的,又因為細胞核位于足中,因此可以推測細胞核能控制生物的性狀。
【詳解】A、兩種傘帽屬于兩個不同的個體,同一個體不同種類的細胞是分化的結果,A錯誤;
B、將地中海傘藻的柄嫁接到細圓齒傘藻的足上,新長出的帽為細圓齒傘藻的,而將細圓齒傘藻的柄嫁接到地中海傘藻的足上,新長出的帽為地中海傘藻的,說明新長出的“帽”的形狀只與“足”的種類有關,B正確;
C、傘藻中的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而多種代謝活動的場所主要是細胞質基質,C錯誤;
D、傘藻的足中不僅有染色體,還有少量的細胞質,據實驗可知,無法確定行使遺傳物質功能的是染色體,D錯誤。
故選B。
4.C
【分析】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有被動運輸(自由擴散和協(xié)助擴散)和主動運輸。自由擴散是從高濃度→低濃度,不需要載體和能量,如水、CO2、甘油等;協(xié)助擴散是從高濃度→低濃度,需要載體,不需要能量,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主動運輸是從低濃度→高濃度,需要載體和能量,如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
【詳解】A、由圖中I、Ⅲ可知,加入ATP水解酶抑制劑,葉組織中Cd2+相對含量下降,說明細胞吸收Cd2+存在主動運輸,A正確;
B、由圖中I、Ⅳ可知,加入K+通道抑制劑,葉組織中Cd2+相對含量基本未發(fā)生改變,說明K+通道蛋白不參與吸收Cd2+,B正確;
CD、由圖中I、II可知,加入Ca2+通道抑制劑,葉組織中Cd2+相對含量下降,說明Ca2+通道蛋白參與吸收Cd2+,通過通道蛋白進行跨膜轉運,無需與通道蛋白結合,Ca2+與Cd2+競爭Ca2+通道蛋白,增加I組培養(yǎng)液的Ca2+含量,可能降低Cd2+吸收量,C錯誤,D正確。
故選C。
5.D
【解析】水在細胞中以自由水與結合水的形式存在,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主要組成成分,自由水是細胞內良好的溶劑,許多化學反應必須在以水為基質的液態(tài)環(huán)境中進行,水還參與細胞內的化學反應,自由水可以流動,自由水流動對運輸營養(yǎng)物質和代謝廢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越高細胞代謝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詳解】A、干燥處理種子,會使自由水大量流失,結合水基本不變,故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將下降,A正確;
B、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保存該生物的種子,防止該生物滅絕,可以保護物種的多樣性,因此保存該生物的種子是保護物種多樣性措施之一,B正確;
C、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低溫會抑制酶的活性從而降低呼吸速率,因此低溫保存的原理是抑制呼吸酶活性來降低呼吸速率,C正確;
D、儲存種子時,氧氣濃度應適量降低,以降低有氧呼吸的速率,但是過低后,無氧呼吸會增加,種子內有機物的消耗速率不會減小,反而增大,D錯誤。
故選D。
【點睛】
6.A
【分析】受精時精子的頭部進入卵細胞,尾部留在外面。緊接著,在卵細胞細胞膜的外面出現(xiàn)一層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進入。精子的頭部進入卵細胞后不久,里面的細胞核就與卵細胞的細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體會合在一起。
【詳解】AB、多精入卵會導致子代有來自卵細胞和多個精細胞的染色體,破壞親子代之間遺傳信息的穩(wěn)定性,因此一個卵細胞與一個精子成功融合后通常不再與其他精子融合。防止多精入卵可以保證子代遺傳信息來自一個精子和一個卵細胞,能保持后代染色體數目穩(wěn)定,A錯誤,B正確;
C、結合題意“當卵細胞與精子融合后,植物卵細胞特異表達和分泌天冬氨酸蛋白酶ECS1和ECS2”可知,未受精的情況下,卵細胞不分泌ECS1和ECS2,C正確;
D、據題意可知,ECS1和ECS2能降解一種吸引花粉管的信號分子,避免受精卵再度與精子融合,推測該過程是由于ECS1和ECS2通過影響花粉管導致卵細胞和精子不能融合,D正確。
故選A。
7.A
【分析】細胞分化是指在個體發(fā)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細胞分化是指在個體發(fā)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細胞分化的實質: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詳解】A、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它是分化了的細胞,但分化程度低,分化能力強,A錯誤;
B、在體內,分化是穩(wěn)定的,而且一般是不可逆的,一旦細胞沿一定方向分化,一般不會回到原先的狀態(tài),B正確;
C、細胞的分化與基因選擇性表達有關,C正確;
D、自體干細胞具有患者的遺傳物質,故用自體干細胞移植法治療半月板損傷可避免機體發(fā)生免疫排異反應,D正確。
故選A
8.A
【解析】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也可以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詳解】題意分析,將純合的野鼠色小鼠與棕色小鼠雜交,F(xiàn)1代全部表現(xiàn)為野鼠色。F1個體間相互交配,F(xiàn)2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野鼠色∶黃色∶黑色∶棕色=9∶3∶3∶1,可以知道,野鼠色是雙顯基因控制的,其基因型可表示為M_N_,棕色是隱性基因控制的,基因型可表示為mmnn,黃色可表示為M_nn、黑色的基因型可表示為mmN_,即黃色和黑色分別是由單顯基因控制的,上述基因型與圖A所示的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模式相符,即A正確。
故選A。
【點睛】
9.C
【分析】肌肉萎縮(♀)與純合的肌肉正常(♂)金毛獵犬交配,F(xiàn)1雌性個體全為肌肉正常,雄性個體全為肌肉萎縮,說明等位基因D/d僅位于X染色體上,屬于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
【詳解】AB、肌肉萎縮(♀)與純合的肌肉正常(♂)金毛獵犬交配,F(xiàn)1雌性個體全為肌肉正常,雄性個體全為肌肉萎縮,說明等位基因D/d僅位于X染色體上,屬于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親本肌肉萎縮(♀)基因型為XdXd,雄性個體純合的肌肉正常(♂)基因型為XDY,F(xiàn)1雌性個體基因型為XDXd,雄性個體基因型為XdY,AB正確;
C、F1金毛獵犬相互交配(XDXdXdY),理論上F2雌性為XdXd:XDXd=1:1,雄性為XdY:XDY=1:1,所以肌肉正常:肌肉萎縮=1:1,C錯誤;
D、親本肌肉萎縮(♀)基因型為XdXd,雄性個體純合的肌肉正常(♂)基因型為XDY,F(xiàn)1雄性個體基因型為XdY,Xd來自親本雌性,只能傳給F2雌性個體,D正確。
故選C。
10.A
【分析】分析題圖:圖示是一個DNA分子的片段,其中①為磷酸,②為脫氧核糖,③為胞嘧啶,④為氫鍵,⑤為A,⑥為G,⑦為C,⑧為T,⑨為堿基對。
【詳解】A、圖中①與②③不是同一個脫氧核苷酸的組成部分,所以①②③不能構成一個DNA的基本單位,A錯誤;
B、DNA復制時,④的形成不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脫氧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形成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B正確;
C、①和②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確;
D、DNA分子中堿基對⑨(A-T)越多,氫鍵的相對含量越少,其熱穩(wěn)定性越低,D正確。
故選A。
11.B
【分析】遺傳病的監(jiān)測和預防(1)產前診斷:胎兒出生前,醫(yī)生用專門的檢測手段確定胎兒是否患某種遺傳病或先天性疾病,產前診斷可以大大降低病兒的出生率。(2)遺傳咨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夠有效的預防遺傳病的產生和發(fā)展。
【詳解】A、通過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等,對遺傳病進行檢測和預防,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夠有效的預防遺傳病的產生,A正確;
B、系譜圖主要用來分析單基因遺傳病或某些多基因遺傳病,但一般不能用來分析染色體異常遺傳病,苯丙酮尿癥是單基因遺傳病,冠心病是多基因遺傳病,先天性愚型是染色體異常遺傳病,B錯誤;
C、基因檢測準確性高,可通過基因診斷對胎兒進行多種遺傳病的診斷,C正確;
D、調查某單基因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時應在患者家系中調查,調查發(fā)病率則要在人群中取樣,D正確。
故選B。
12.C
【分析】圖示是某組織細胞物質交換及轉化示意圖,在肝臟細胞中多余的葡萄糖可以轉化成肝糖原,當血漿中葡萄糖的含量低于正常含量時,肝糖原分解產生的葡萄糖進入血液,使血糖得到及時補充,因此A可以代表肝糖原。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產物依次是丙酮酸和[H]、CO2和[H]、H2O;場所依次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這三個階段都有能量釋放,釋放的能量都有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可見,B代表丙酮酸。
【詳解】A、當血糖的含量低于正常含量時,肌糖原不分解,圖中A所示物質很可能是肝糖原,A錯誤;
B、圖中⑤代表氧氣從紅細胞到組織細胞利用的過程,需要穿過1層紅細胞膜、1層毛細血管壁細胞(2層細胞膜)、1層組織細胞的細胞膜、2層線粒體膜,共6層膜。圖中④代表葡萄糖從血漿進入組織細胞,需要穿過1層毛細血管壁細胞(2層細胞膜)、1層組織細胞的細胞膜,共3層膜。可見,圖中⑤過程比④過程多穿越3層生物膜,B錯誤;
C、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是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的,其過程是一分子葡萄糖被分解成兩分子的丙酮酸、產生少量的[H]和釋放少量的能量,部分釋放的能量用于生成少量的ATP,產生的丙酮酸可以進入線粒體中繼續(xù)被氧化分解,因此圖示B物質為丙酮酸,與其生成有關的③過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同時會產生ATP,C正確;
D、圖示⑥過程表示紅細胞吸收葡萄糖,為協(xié)助擴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載體,D錯誤。
故選C。
13.C
【分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腦神經細胞分泌、由垂體釋放的。在滲透壓降低時,下丘腦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進入血液,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估蚣に卦龆?,重吸收能力增強,排尿減少;反之,重吸收能力減弱,排尿增多。
【詳解】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A錯誤;
B、醫(yī)護工作者因長時間穿防護服工作,他們汗流浹背,飲水受限,這個過程丟失了水分和無機鹽,故醫(yī)護人員緊張工作后應適量飲用淡鹽水有利于快速恢復水一鹽平衡,B錯誤;
C、排尿反射中樞位于脊髓,排尿反射中樞屬于低級中樞,受控于大腦皮層的高級中樞,當醫(yī)護人員工作時高度緊張,排尿反射受到大腦皮層的抑制,使排尿減少,C正確;
D、醫(yī)護人員工作時汗流浹背,使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增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加,排尿減少,D錯誤。
故選C。
14.D
【分析】若探究不同濃度的噻苯隆對葉片脫落的影響,將生長狀態(tài)相同的同種植株相同部位的葉片均分為4組(≥3組即可),1組用清水處理作為對照,2、3、4組分別噴灑等量的不同濃度的噻苯隆溶液,然后在相同條件下培養(yǎng)這些植株,觀察葉片脫落所需的時間。
【詳解】A、生長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葉和發(fā)育中的種子,在這些部位,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A正確;
B、噻苯隆(THDLAZURON)是一種人工調節(jié)劑,可調節(jié)植物生長,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廣泛,效果穩(wěn)定等優(yōu)點,B正確;
C、由圖可知,噻苯隆具有促進乙烯、脫落酸的產生,抑制生長素運輸的作用,說明噻苯隆是通過影響內源激素的含量來促進葉片脫落和蕾的開裂,C正確;
D、根據分析可知,實驗中需要設置不用噻苯隆處理的對照組,D錯誤。
故選D。
15.C
【分析】據圖分析,該模型是用曲線表示構建的,屬于數學模型,曲線在高點時會調節(jié)其值降低,在低點時會調節(jié)升高,反映了生態(tài)系統(tǒng)最基本的負反饋調節(jié)機制;捕食者數量在P2處上下波動,獵物數量在N2處上下波動,所以獵物K值為N2,捕食者K值為P2。
【詳解】A、該模型屬于負反饋調節(jié)機制,可以反映捕食者和獵物的種群數量變化,A正確;
B、獵物數量在N2處上下波動,所以獵物K值為N2,B正確;
C、捕食者數量在P2處上下波動,捕食者K值為P2,C錯誤;
D、從題圖數學模型中可以看出,在N1~N2段,獵物數量減少時,捕食者的數量也在減少,但是當捕食者的數量減少到一定程度后,獵物的數量又在不斷增加;在N2~N3段,獵物的種群數量增加時,捕食者數量也在增加,但是當捕食者達到一定的程度后,獵物又在不斷減少,這種變化趨勢反映了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普遍存在的負反饋調節(jié),D正確。
故選C。
16.C
【分析】1、循環(huán)是指在生態(tài)工程中促進系統(tǒng)的物質遷移與轉化,使前一環(huán)節(jié)的廢物盡可能被后一環(huán)節(jié)利用。
2、自生原理是指由生物組分產生的自組織、自我優(yōu)化、自我調節(jié)、自我更新和維持。
3、協(xié)調原理是生物與環(huán)境、生物與生物的協(xié)調與適應。
4、建立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系統(tǒng)是整體原理的體現(xiàn)。
【詳解】進行牧區(qū)草場建設時,既要考慮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復雜性,又要考慮生物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平衡,以保證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這主要體現(xiàn)了對自生原理和協(xié)調原理的應用,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17.D
【分析】固體培養(yǎng)甚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離、鑒定。
選擇培養(yǎng)基是根據某種微生物的特殊營養(yǎng)要求或其對某化學、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設計的培養(yǎng)基使混合菌樣中的劣勢菌變成優(yōu)勢菌, 而提高該菌的篩選率。
【詳解】A、支原體的生長和增殖需要培養(yǎng)基中提供營養(yǎng)和生長因子,動物血清可以滿足,A正確;
B、添加青霉素可以殺死其他雜菌,可以篩選出支原體,B正確;
C、對實驗員的手消毒需要用70%的酒精,不能用無水乙醇,C正確;
D、臨床上篩選支原體感染,需要制備篩選支原體的培養(yǎng)基,過程繁瑣,且支原體菌落特征不明顯,不好區(qū)分其他雜菌的菌落,運用核酸和抗原檢測是高效且準確的,D錯誤。
故選D。
18.D
【分析】1、蛋白質工程是指以蛋白質分子的結構規(guī)律及其生物功能的關系作為基礎,通過基因修飾或基因合成,對現(xiàn)有蛋白質進行改造,或制造一種新的蛋白質,以滿足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則上只能生產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質)。
2、蛋白質工程的基本途徑:從預期的蛋白質功能出發(fā),設計預期的蛋白質結構,推測應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對應的脫氧核苷酸序列(基因),以上是蛋白質工程特有的途徑;后續(xù)按照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驟進行。
【詳解】A、通過化學誘變劑可以讓天然熒光素酶的基因序列進行隨機突變,但化學誘變通常是不定向的,A錯誤;
B、改造天然熒光素酶所用的基因表達載體必須包含啟動子和終止子,啟動子是驅動基因轉錄的元件,而終止子是指示轉錄終止的位置,B錯誤;
C、PCR 方法主要用于檢測 DNA 的存在或者染色體 DNA 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為蛋白質的方法為抗原﹣抗體雜交,C錯誤;
D、改造后的熒光素酶在一定條件下催化DTZ發(fā)光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光能,D正確。
故選D。
19.(1) 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 光敏色素
(2) 減弱 與L-FR處理相比,H-FR處理導致黃瓜幼苗中Rubisc酶活性降低,抑制CO2固定形成C3化合物
(3)實驗思路:將上述實驗中的生長狀況相似的黃瓜幼苗分別在不同遠紅光強度,相同且適宜環(huán)境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分別取等量葉片進行研磨,利用紙層析法進行對葉片色素進行提取分離。
預期結果:隨著遠紅光增加,葉片中提取出的色素條帶變細,則說明上述實驗中的黃瓜葉片色素含量隨著遠紅光強度的增加而遞減
【分析】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吸收光能并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氧氣的過程,光能最終轉化為有機物中穩(wěn)定的化學能。光質是影響植物生長發(fā)育的重要光環(huán)境因素,其中類胡蘿卜素(包括胡蘿卜素和葉黃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詳解】(1)光合色素可分為葉綠素(包括葉綠素a和葉綠素b)和類胡蘿卜素(包括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其中,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光還作為環(huán)境信號影響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其中感受紅光和遠紅光的受體是光敏色素。
(2)與L-FR處理相比,H-FR處理會使得黃瓜幼苗光合作用強度減弱。根據圖示分析可知,與L-FR處理相比,H-FR處理導致黃瓜幼苗中氣孔導度和細胞間CO2濃度均增加,但是Rubisc酶活性降低,進而抑制CO2固定形成C3化合物。
(3)某同學推測,上述實驗中的黃瓜葉片色素含量隨著遠紅光強度的增加而遞減。驗證該預測可將上述實驗中的生長狀況相似的黃瓜幼苗分別在不同遠紅光強度,相同且適宜環(huán)境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分別取等量葉片進行研磨,利用紙層析法進行對葉片色素進行提取分離。如果隨著遠紅光增加,葉片中提取出的色素帶變細,則說明上述實驗中的黃瓜葉片色素含量隨著遠紅光強度的增加而遞減。
20.(1)信息交流
(2) 隱性 抑制 減少
(3) 隱性 正常 矮稈
【分析】題圖分析:圖示為D11基因的作用機制圖。D11基因能控制合成CYP724B1酶,CYP724B1酶能促進BR的合成,BR與細胞膜上的BR受體結合后可以促進植株長高。若D11基因發(fā)生突變,則會導致CYP724B1酶不能合成,進一步導致BR不能合成,因此形成矮稈植株。
【詳解】(1)BR與BR受體結合后,可促進水稻細胞伸長,這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細胞膜作為系統(tǒng)的邊界,還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2)F2表型及比例為正常植株∶矮稈植株=3∶1,說明正常相對于矮稈為顯性,由此可見EMS誘發(fā)D11基因發(fā)生了隱性突變;D11基因能控制合成CYP724B1酶,EMS誘發(fā)D11基因發(fā)生基因突變后會抑制CYP724B1酶的合成,使水稻植株內BR含量減少,進而產生矮稈性狀。
(3)純合矮稈水稻突變植株(甲)是D11基因發(fā)生隱性突變形成的,現(xiàn)將甲、乙水稻植株雜交,以判斷乙水稻矮稈性狀的產生原因是與甲水稻相同(僅由D11基因突變引起的),還是僅由D61基因發(fā)生顯性或隱性突變引起的。
①若雜交子代皆表現(xiàn)為正常植株,說明D11基因能控制合成CYP724B1酶,進而形成BR,且BR的受體正常,這表明乙水稻矮稈性狀是由D61基因發(fā)生隱性突變引起的。
②若雜交子代皆表現(xiàn)為矮稈,乙水稻矮稈性狀的產生原因可能是與甲水稻相同(僅由D11基因突變引起的),也可能是僅由D61基因發(fā)生顯性突變引起的,需要進行進一步實驗來探究。若乙水稻矮稈性狀的產生原因是與甲水稻相同(僅由D11基因突變引起的),則其矮稈性狀形成的原因是不能合成CYP724B1酶,導致BR不能形成所致,這可通過給雜交子代矮稈植株苗期噴施BR,分析統(tǒng)計植株的表型及比例來判斷,若植株全為正常植株,則乙水稻矮稈性狀的產生原因與甲水稻相同;若植株全為矮稈植株,則乙水稻矮稈性狀的產生是僅由D61基因發(fā)生顯性突變引起的。
21.(1) 樣方法 農田生物群落、濕地生物群落
(2)蓄洪防旱,調節(jié)區(qū)域氣候,控制 土壤侵蝕,自然凈化污水,為遷飛的鳥類和其他多種動植物提供棲息地等
(3) 次生演替 10%-20% 未利用的能量、該營養(yǎng)級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分析】根據群落的外貌和物種組成等方面的差異,可以將陸地的群落大致分為荒漠、草原、森林等類型。在沼澤、河流、湖泊等地,還有濕地生物群落。在海洋中,數量眾多的微小浮游植物,淺海區(qū)生長 的大型藻類(如海帶、裙帶菜等),以及種類繁多的動物, 它們共同構成海洋生物群落。
【詳解】(1)樣方法是調查種群密度的常用方法,調查各種植物的種群密度時,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樣方法,根據題干信息可知,研究區(qū)域是農田、恢復地和自然濕地三種生態(tài)系統(tǒng),該研究區(qū)域中的生物群落有農田生物群落(人工生物群落)、濕地生物群落(自然生物群落)。
(2)由題表可知,農田恢復為濕地,植物種類數、植物蓋度、土壤碳含量等均高于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可見濕地恢復,具有蓄洪防旱,調節(jié)區(qū)域氣候,控制 土壤侵蝕,自然凈化污水,為遷飛的鳥類和其他多種動植物提供棲息地等生態(tài)效益。
(3)群落演替類型分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恢復地上發(fā)生的群落演替類型是次生演替;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的輸入、傳遞、 轉化和散失的過程,稱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一般來說,在輸入到某一個營養(yǎng)級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夠流到下一個營養(yǎng)級,未流到下一個營養(yǎng)級的能量包括未利用的能量、該營養(yǎng)級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22.(1) 胰蛋白酶、膠原蛋白酶等 動物血清
(2) PCR技術、人工合成法 終止子 RNA聚合酶 目的基因轉錄出mRNA,最終表達出所需要的蛋白質
(3)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4)誘導iPS細胞的技術是將已經分化的細胞誘導為類似胚胎干細胞的一種細胞(iPS),再誘導iPS分化為誘導原始生殖細胞(iPGCs)的技術,而細胞核移植技術是將動物的一個細胞的細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細胞內,使這個重組的細胞發(fā)育為胚胎,繼而發(fā)育為動物個體的技術
(5)基因工程、動物細胞培養(yǎng)
【分析】胚胎干細胞(ES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潛能,為發(fā)育學、遺傳學、人類疾病的發(fā)病機理與替代治療等研究提供非常寶貴的資源。iPS細胞技術是借助基因導入技術將某些特定因子基因導入動物或人的體細胞,以將其重編程或誘導為ES細胞樣的細胞,即iPS細胞。
【詳解】(1)動物細胞培養(yǎng)時,雞胚組織剪碎后需用胰蛋白酶處理,以獲得單細胞懸液。動物細胞培養(yǎng)時一般需要在合成培養(yǎng)基中添加血清等天然成分,以滿足細胞對某些細胞因子的需求。
(2)OSNL為目的基因,體外獲取目的基因可通過PCR技術大量擴增或通過人工合成法來合成?;虮磉_載體中除目的基因外,還必須有啟動子、終止子、復制原點和標記基因等。啟動子是一段有特殊結構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它是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驅動基因轉錄出mRNA,最終獲得所需要的蛋白質。
(3)據圖可知,由iPS細胞誘導形成iPGCs細胞經過了細胞分化,該過程遺傳物質沒有改變,導致其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4)誘導iPS細胞的技術是將已經分化的細胞誘導為類似胚胎干細胞的一種細胞(iPS),再誘導iPS分化為誘導原始生殖細胞(iPGCs)的技術,而細胞核移植技術是將動物的一個細胞的細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細胞內,使這個重組的細胞發(fā)育為胚胎,繼而發(fā)育為動物個體的技術。
(5)由圖可知,該實驗流程中將OSNL基因導入雞胚成纖維細胞利用了基因工程技術,誘導多能干細胞過程利用了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技術。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D
A
A
A
C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C
C
D
C
C
D
D


相關試卷

2025湖北省部分高中協(xié)作體高三下學期3月一模聯(lián)考生物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5湖北省部分高中協(xié)作體高三下學期3月一模聯(lián)考生物試題含解析,文件包含高三生物試題docx、高三生物試題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3頁, 歡迎下載使用。

2025隨州部分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高一上學期12月聯(lián)考生物試題含答案:

這是一份2025隨州部分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高一上學期12月聯(lián)考生物試題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隨州市部分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生物試題docx、湖北省隨州市部分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生物試題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2頁, 歡迎下載使用。

2024湖北省部分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4湖北省部分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部分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含解析docx、湖北省部分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生物試題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0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2-2023學年湖北省部分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高一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含答案

2022-2023學年湖北省部分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高一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含答案

2023湖北省部分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高二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含答案

2023湖北省部分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高二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含答案

2022-2023學年湖北省部分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高一上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含答案

2022-2023學年湖北省部分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高一上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含答案

2023湖北省部分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高一上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含答案

2023湖北省部分高中聯(lián)考協(xié)作體高一上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含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