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春之日的“一片雪花”中拉開帷幕,在( )的早春時節(jié)揮手道別。中國“言必信,行必果”,為世界奉獻了一屆( )、安全、精彩的冬奧盛會,也讓世界看到了“一個堅韌不拔、欣欣向榮的中國”。在開、閉幕式上,觀眾們目睹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震撼場景,感受了冰雪五環(huán)“破冰”而出的唯美意境,欣賞了冰鞋劃過冰面的輕盈曼妙,見證了“折柳寄情”與中央光束聯(lián)動演繹的浪漫繾綣……全新科技美學與中國文化藝術的完美結合,打造出空靈而又壯觀的視覺盛宴。一場冰雪運動的盛會,也是一次精神力量的( ):從攻克尖端技術難題的科研團隊,到揮灑汗水的冬奧場館建設者;從助力冰雪運動推廣的農民滑雪隊,到熱情迎接四海賓朋的志愿者……無數(shù)人的默默奉獻,共同成就了奧運盛事。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的意義, ,為動蕩不安的世界帶來了信心和希望。
(取材于《人民日報》、新華社的相關報道)
1. 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A. 花團錦簇 簡約 煥發(fā)B. 花團錦簇 簡樸 勃發(fā)
C. 草長鶯飛 簡約 勃發(fā)D. 草長鶯飛 簡樸 煥發(fā)
2. 下列填入文中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不僅在于向世界發(fā)出了“一起向未來”的邀約,而且在于不斷刷新紀錄、超越自我
B. 不僅在于不斷刷新紀錄、超越自我,而在于向世界發(fā)出了“一起向未來”的邀約
C. 不僅在于向世界發(fā)出了“一起向未來”的邀約,而在于不斷刷新紀錄、超越自我
D. 不僅在于不斷刷新紀錄、超越自我,而且在于向世界發(fā)出了“一起向未來”的邀約
3. 下列與文段相關的文學、文化常識,有誤的一項是( )
A. 《論語》是語錄體散文,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言必信,行必果”“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都出自《論語》。
B. “欣欣向榮”語出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木欣欣以向榮”。辭,古代的一種文體,一般要押韻。
C. “黃河之水天上來”與“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都使用了夸張的手法,體現(xiàn)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D. “折柳寄情”寓含惜別懷遠之意?!傲迸c“留”諧音,古人離別時,有折柳枝相贈的風俗。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
花團錦簇:形容五彩繽紛,十分鮮艷多彩的景象。草長鶯飛:形容春天的景色。語境形容早春景象,應填“草長鶯飛”。
簡約:指簡略;不詳細;簡省。簡樸:樸素簡單。語境形容冬奧盛會的既儉省又精彩,應填“簡約”。
煥發(fā):光彩四射;振作。勃發(fā):蓬勃生發(fā);突然興起,爆發(fā)。語境形容“精神力量”生發(fā)出來,應填“勃發(fā)”。
故選C。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句子銜接的能力。
“不僅……”應搭配“而且……”,構成遞進分句,排除BC;
從遞進分句邏輯順序看,“不斷刷新紀錄、超越自我”在前,“向世界發(fā)出……邀約”在后,排除A。
故選D。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A.“都出自《論語》”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自《孟子》。
故選A。
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氣候變暖可改變植物、傳粉者的物候,并破壞物種之間已有的互作關系。隨著溫度的上升,許多植物的物候期會提前,有些則會延遲;同樣,氣候變暖也可能導致傳粉動物(例如昆蟲、候鳥、哺乳類)的出現(xiàn)或遷徙時間提前或者延遲。但傳粉動物對氣候變暖的響應比植物更加敏感,這可能導致植物和傳粉者間物候匹配性發(fā)生改變。最近數(shù)十年來,氣候變暖導致伊比利亞半島的傳粉昆蟲物候比其傳粉的植物開花物候顯著提前,這使得傳粉昆蟲與其原有授粉對象之間的互作機會顯著降低。
傳粉者與植物間的物候不匹配,使花資源供應短缺,可獲得的有效花粉資源減少,導致傳粉者種群數(shù)量下降;相應地,植物因缺乏合適的傳粉者而導致傳粉失敗,其通過有性繁殖產生的個體的數(shù)目會急劇減少,并可能最終導致植物群落衰退。
(取材于肖宜安等《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植物——傳粉者網(wǎng)絡的研究進展》)
材料二:
將全球溫升穩(wěn)定在一個給定的水平意味著全球“凈”溫室氣體排放需要大致下降到零,即在進入大氣的溫室氣體排放和吸收的匯之間達到平衡。這一平衡通常被稱為中和或凈零排放。由于目前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絕大部分是CO2,因此在各國提出的中和或凈零排放目標中也常用碳代指溫室氣體。各國提出的與中和相關的目標表述主要包括四種:氣候中和、碳中和、凈零碳排放和凈零排放。
凈零排放與氣候中和的定義并不完全等同,這是因為氣候中和是從對氣候系統(tǒng)的影響出發(fā),而凈零排放則是從排放角度進行定義,零排放與零影響之間并不等同。首先,溫室氣體凈零排放并不等同于氣候凈影響為零。雖然溫室氣體排放是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最大貢獻源,但并非唯一來源。其次,氣候中和并不必然要求溫室氣體凈零排放。有研究表明,穩(wěn)定的短壽命溫室氣體排放并不會導致新的氣候影響,因此氣候中和只要求短壽命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穩(wěn)定而不必要求其達到零排放。
(取材于鄧旭等《何謂“碳中和”?》)
材料三: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增加天津、重慶等城市作為新一批數(shù)字人民幣試點地區(qū)。天津市積極采取相關措施,促進數(shù)字經濟發(fā)展,引領消費升級,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數(shù)字人民幣是由央行發(fā)行的數(shù)字形式的法定貨幣,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實物人民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征和法償性,由指定機構參與運營并向社會公眾提供兌換和流通服務。
數(shù)字人民幣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安全可靠等特點,是綠色低碳的貨幣工具和支付工具。而現(xiàn)金管理成本較高,其設計、印制、調運、存取、鑒別、清分、回籠、銷毀以及防偽反假等環(huán)節(jié)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業(yè)界普遍認為,數(shù)字人民幣有條件成為綠色金融的重要抓手,在推動綠色低碳生活方面具有一定價值。
(取材于《中國數(shù)字人民幣的研發(fā)進展白皮書》等)
材料四:
中國人民銀行的相關調查顯示,近年來,雖然手機支付的交易筆數(shù)和金額均高于現(xiàn)金交易的筆數(shù)和金額,但是我國對流通中現(xiàn)金的需求量依然巨大。
(取材于《中國數(shù)字人民幣的研發(fā)進展白皮書》)
4. 根據(jù)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相比傳粉動物,植物對氣候變暖的響應更加敏感,它們會提前物候期以適應環(huán)境。
B. 氣候變暖會導致植物和傳粉者之間的物候匹配性降低,這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
C. 碳中和是在進入大氣的溫室氣體排放和吸收的匯之間達到的平衡,即凈零排放。
D. 短壽命溫室氣體排放對氣候不會有新的影響,也不會對動植物的物候造成影響。
5. 根據(jù)材料三、材料四,下列與“數(shù)字人民幣”相關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數(shù)字人民幣是央行發(fā)行的法定貨幣,與現(xiàn)金等價,具有價值特征,可以安全使用。
B. 相比現(xiàn)金,數(shù)字人民幣可降低印制、運輸、防偽等管理成本,減輕社會經濟負擔。
C. 數(shù)字人民幣是綠色金融的重要抓手,在推動綠色低碳生活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D. 隨著數(shù)字經濟發(fā)展,手機支付越來越普遍,但中國流通中現(xiàn)金余額仍呈增長趨勢。
6. 根據(jù)以上材料,下列理解與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 隨著氣候變暖,全球植物的物候期會提前或延遲,生物多樣性將遭受系統(tǒng)性破壞。
B. 凈零排放目標達成的過程有助于保護環(huán)境,且有利于未來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
C. 數(shù)字人民幣將很快取代流通領域的現(xiàn)金而成為便捷高效、安全低碳的支付工具。
D. 人民幣數(shù)字化減少碳排放、改善動植物間物候、促進種群繁衍方面意義重大。
【答案】4. B 5. C 6. B
【解析】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相比傳粉動物,植物對氣候變暖的響應更加敏感”說法錯誤。材料一第一段的表述為“但傳粉動物對氣候變暖的響應比植物更加敏感”。
C.“碳中和是……即凈零排放”混淆概念,從材料二第一段“即在進入大氣的溫室氣體排放和吸收的匯之間達到平衡。這一平衡通常被稱為中和或凈零排放”可知,選項說的是凈零排放,而不是碳中和。
D.“也不會對動植物的物候造成影響”于文無據(jù)。材料二中只提到“穩(wěn)定的短壽命溫室氣體排放并不會導致新的氣候影響”。
故選B。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
C.“數(shù)字人民幣是綠色金融的重要抓手”將未然說成已然。材料三“業(yè)界普遍認為,數(shù)字人民幣有條件成為綠色金融的重要抓手”指出了數(shù)字人民幣有條件成為綠色金融的重要抓手,而沒有說其已經成為了綠色金融的重要抓手。
故選C。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文章內容進行推斷的能力。
A.“生物多樣性將遭受系統(tǒng)性破壞”于文無據(jù),材料一第二段表述為“傳粉者與植物間的物候不匹配,使花資源供應短缺,可獲得的有效花粉資源減少,導致傳粉者種群數(shù)量下降;……并可能最終導致植物群落衰退”。
C.“數(shù)字人民幣將很快取代流通領域的現(xiàn)金而成為便捷高效、安全低碳的支付工具”于文無據(jù)。從材料四圖表可知,中國流通中現(xiàn)金余額仍呈增長趨勢,數(shù)字人民幣取代流通領域的現(xiàn)金的時期應該不會很快。
D.“人民幣數(shù)字化在減少碳排放、改善動植物間物候、促進種群繁衍方面意義重大”夸大作用,材料三相關內容表述為“業(yè)界普遍認為,數(shù)字人民幣有條件成為綠色金融的重要抓手,在推動綠色低碳生活方面具有一定價值”,并未說明人民幣數(shù)字化對“改善動植物間物候、促進種群繁衍方面意義重大”。
故選B。
夫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復曰:“知我者《春秋》,罪我者亦以《春秋》。”此圣人操心,不顧世人之是非也。柱厲叔事莒敖公,莒敖公不知,及莒敖公有難,柱厲叔死之。不知我則已,反以死報之,蓋怨不知之深也。豫讓謂趙襄子曰:“智伯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此乃烈士義夫,有才感其知,不顧其生也。行無堅明之異,才無尺寸之用,泛泛然求知于人,知則不能有所報,不知則怒,此乃眾人之心也。圣賢義烈之士,既不可到,小生有異于眾人者,審己切也。審己之行,審己之才,皆不出眾人,亦不求知于人,已或有知之者,則藏縮退避,唯恐知之深,蓋自度無可以為報效也?;蛴幸蚓壦?,不得已求知于人者,茍不知,未嘗退有懟言怨色,形于妻子之前,此乃比于眾人,唯審己求知也。
大和二年,小生應進士舉。當其時,先進之士以小生行可與進,業(yè)可與修,喧而譽之,爭為知己者不啻二十人。小生邇來十年江湖間,時時以家事一抵京師,事已即返。嘗所謂喧而譽之為知己者,多已顯貴,未嘗一到其門。何者?自十年來行不益進業(yè)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于心欲持何說復于知己之前為進拜之資乎默默藏縮,茍免寒饑為幸耳。
昨李巡官至,忽傳閣下旨意,似知姓名,或欲異日必錄在門下。閣下為世之偉人巨德,小生一獲進謁,一陪宴享,則亦榮矣,況欲異日終置之于榻席之上,齒于數(shù)子之列乎?無攀緣絲發(fā)之因,出特達倜儻之知,小生自度,宜為何才可以塞閣下之求,宜為何道可以報閣下之德。是以自承命已來,審己愈切,撫心獨驚,忽忽思之,而不自知其然也。
若蒙待之以眾人之地,求之以眾人之才,責之以眾人之報,亦庶幾異日受約束指顧于簿書之間,知無不為,為不及私,亦或能提筆伸紙,作詠歌以發(fā)盛德,止此而已。其他望于古人,責不以及,非小生之所堪任。伏恐閣下聽聞之過,求取之異,敢不特自發(fā)明,導說其衷,一開閣下視聽。其他感激發(fā)憤,懷愧思德,臨紙汗發(fā),不知所裁。某恐懼再拜。
(選自唐·杜牧《投知己書》)
7.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此圣人操心 操:持
B. 形于妻子之前 形:表現(xiàn)
C. 齒于數(shù)子之列乎 齒:排列
D. 伏恐閣下聽聞之過 過:過錯
8.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知我者其天乎 吾其還也
B. 此乃烈士義夫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C. 時時以家事一抵京師 洎牧以讒誅
D. 非小生之所堪任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9.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
A. 自十年來/行不益進業(yè)/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于心/欲持何說復于知己之前/為進拜之資乎/
B. 自十年來行/不益進業(yè)/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于心/欲持何說復于知己之前為進拜之資乎/
C. 自十年來/行不益進/業(yè)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于心/欲持何說復于知己之前為進拜之資乎/
D. 自十年來行/不益進業(yè)/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于心/欲持何說復于知己之前/為進拜之資乎/
10. 下列六句分編四組,都屬于作者認同的做法的一項是( )
①有才感其知,不顧其生 ②知則不能有所報,不知則怒 ③茍不知,未嘗退有懟言怨色 ④未嘗一到其門
⑤或欲異日必錄在門下 ⑥求之以眾人之才,責之以眾人之報
A ①②⑥B. ①③④C. ②③⑤D. ④⑤⑥
11.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文章開篇以孔子、柱厲叔、豫讓三人為例,提出“知”與“不知”的問題,引起下文的論述。
B. 作者參加進士考試時受到推譽、被眾人引為知己,之后十年間轉徙江湖,行文中不無對人情冷暖的感慨。
C. 作者在文中提到“藏縮退避”“默默藏縮”,反映了他在被人任用之后不敢積極作為的退縮心態(tài)。
D. 文章是作者寫給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崔鄲的書信,表達了感激之意,但態(tài)度不卑不亢,言辭得體。
12.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唯恐知之深,蓋自度無可以為報效也。
(2)其他望于古人,責不以及,非小生之所堪任。
13. 作者與眾人“知”與“不知”的區(qū)別在哪里,請用自己的話概述。
【答案】7. D 8. C 9. C 10. B 11. C
12. (1)只怕了解賞識太過,自己估計沒有可以用來報答效力的地方。
(2)其他期望像古人一樣,這樣的要求難以達到,不是我所能承受的。
13. 眾人:“知”則無以為報,“不知”則惱怒怨恨。
作者:“知”則竭力報答,“不知”則審察自己,不會怨天尤人。
【解析】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D.句意:我擔心您聽說的情況太過分(或超過實情)。“過”,過分,超過實情。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A.副詞,表猜測,大概;表商量,還是。句意: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我們還是回去吧。
B.動詞,是;副詞,竟然。句意:這是志向高遠、堅守大義的人/然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石頭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
C.介詞,因為。句意:常常因為家事抵達京城/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
D.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的。句意:不是我所能夠擔任的/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
故選C。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這十年來,品行沒有增進,學業(yè)沒有增長,半夜忖度,內心有愧,又能秉持什么說辭在知己面前作為進拜的憑依呢?
“自十年來”是時間狀語,一般獨立成句,“行不益進”和“業(yè)不益修”同為主謂句,句子結構一致,各自獨立,排除ABD;
“中夜”即“半夜”,是下一句的時間狀語,不可斷開,排除ABD。
故選C。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題干要求選出作者認同的做法,可以采用排除的辦法,即排除不是作者認可的做法。
②“知則不能有所報,不知則怒”出自第一段,意思是“別人賞識卻不能有所報答,不賞識就憤怒怨恨”,結合“此乃眾人之心也”可知,這是普通人的表現(xiàn),作者不認同。
⑤“或欲異日必錄在門下”出自第三段,意思是“或者想要他日招錄到您的門下(為您效力)”,結合“昨李巡官至,忽傳閣下旨意”可知,這是陳述對方的想法,不是作者的觀點。
排除這兩句。
故選B。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
C.“反映了他在被人任用之后不敢積極作為的退縮心態(tài)”錯誤,結合“唯審己求知也”“自十年來,行不益進,業(yè)不益修,中夜忖量,自愧于心”“是以自承命已來,審己愈切,撫心獨驚”等信息可知,作者的“藏縮退避”“默默藏縮”應是表現(xiàn)他的小心謹慎以及自我審察反思的精神。
故選C。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唯恐”,只怕;“知”,賞識;“自度”,自我揣度;“以”,用來;“報效”,報答效力。
(2)“望”,期望,企望;“責”,要求;“及”,達到;“堪”,能夠。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由題干可知,首先要找到作者與眾人關于“知”與“不知”的表現(xiàn),根據(jù)這些表現(xiàn)進行概括。
先看“眾人”,由“行無堅明之異,才無尺寸之用,泛泛然求知于人,知則不能有所報,不知則怒,此乃眾人之心也”可知,“眾人”行為才能沒有可取之處卻想要得到別人的賞識,受賞識的時候“不能有所報”,不受賞識的時候則是“怒”。
再看作者,由“有才感其知,不顧其生也”“審己之行,審己之才,皆不出眾人,亦不求知于人”“茍不知,未嘗退有懟言怨色”“唯審己求知也”“是以自承命已來,審己愈切,撫心獨驚”“知無不為,為不及私”可知,作者認為,受賞識的時候要盡己所能報答對方所“知”之恩;不受賞識的時候就要反思審察自己,不會怨天尤人。
參考譯文:
孔子說:“我不埋怨天,也不責備人,下學禮樂而上達天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又說:“了解我怪罪我的,恐怕就在于這部《春秋》?!边@是圣人所執(zhí)持的心志,不會顧及世人的褒貶評論。柱厲叔侍奉莒敖公,莒敖公不賞識他,等到莒敖公遇到危難,柱厲叔為他拼死效勞。不賞識我就算了,反而為他赴死,這是怨恨對方不賞識自己。豫讓對趙襄子說:“智伯把我當國士對待,所以我就要像國士一樣報答他?!边@是志向高遠、堅守大義的人,感念他人的賞識,不顧惜自己的生命。行為沒有堅定明確的特異之處,才能沒有一點用處,平平庸庸卻想要得到別人的賞識,別人賞識卻不能有所報答,不賞識就憤怒怨恨,這是一般人的心理。圣賢義烈之士的標準,我達不到,但和一般人不同,是因為我深切地省察自己。省察自己的品行,省察自己的才能,都不能超出一般人,也不要求得到他人的賞識,如果有人賞識,我就躲藏退讓,只怕了解賞識太過,自忖沒有可以用來報答效力的地方。有時因為別的事情,不得已想要得到別人的賞識,如果不能被賞識,未曾有過怨恨的言語神色,或者在妻子兒女面前有所表現(xiàn),這和一般人相比,只是省察自己希求被人了解罷了。
大和二年,我參加進士考試。這個時候,先仕進之人認為我的能力可以考中,學業(yè)可以培養(yǎng),大聲地贊美我,爭著把我當作知己的不亞于二十人。我近來漂泊江湖十年間,常常因為家事而抵達京城,事情辦完就返回。曾經大聲贊美我并引我為知己的人大多都已經顯達尊貴,我未曾到他們門上去。為什么?這十年來,品行沒有增進,學業(yè)沒有增長,半夜忖度,內心有愧,又能秉持什么說辭在知己面前作為進拜的憑依呢?只好默默退縮躲避,只不過茍且免于饑寒罷了。
昨天李巡官前來,忽然傳達您的意思,好像知道我的姓名,或者想要他日招錄到您的門下(為您效力)。閣下您是擁有大德的偉人,我能夠得到覲見或者能夠列席宴享就已經很榮耀了,更何況他日能夠被您禮待列于一眾賢人之中呢?我既沒有依附投靠的資本,也沒有通達卓異的能力,我自己衡量,應該有什么才能滿足您的需求,應該用什么辦法才能報答您的恩德。因此自從受命以來,我審察自己更為急切,反省自問更加心驚,反復思考,卻不知如何是好。
如果承蒙您能用普通人的方式對待我,用普通人的才能要求我,用普通人的回報責令我,那么他日我或許可以在名列官署簿冊之時,知道該做的就盡心竭力去做,所為不涉及個人私事,也或者鋪紙作文,吟詠歌頌傳揚您的高尚品德,僅此而已。其他期望像古人一樣,這樣的要求難以達到,不是我所能承受的。我擔心您聽說的情況太過分,求取過于優(yōu)待,怎敢不特意闡述明白,言說內心衷情,擴大您的聽聞。其他感奮激發(fā),慚愧思德,面對紙張流汗不已,不知如何表達。某心懷惶恐再拜呈上。
14. 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
書喜
【南宋】陸游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綿萬里盡春耕。
陰陰阡陌桑麻暗,軋軋房櫳機杼鳴。
亭鼓不聞知盜息,社錢易斂慶秋成。
天公不負書生眼,留向人間看太平。
【注】作此詩時陸游鄉(xiāng)居山陰,時年74歲。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首聯(lián)寫雨過天晴,土地濕潤,廣袤無垠的田野上,農人忙于春耕的情景。
B. 頸聯(lián)寫亭中示警的鼓聲止息,因此人們才能踴躍交納社錢來舉辦祭祀活動。
C. 整首詩語言平易明暢、生動自然,又不乏用詞上的精心錘煉,富有表現(xiàn)力。
D. 該詩風格不同于陸游金戈鐵馬式的愛國詩作,體現(xiàn)出詩人多樣的詩歌風貌。
(2)請任選一個角度賞析頷聯(lián)。
(3)詩題為“書喜”,請結合全詩指出詩人因何而喜。
【答案】(1)B (2)“暗”與“鳴”視聽結合,從多角度展現(xiàn)了農民勞動、豐收的情景,使詩歌層次豐富;“陰陰”“軋軋”運用疊字加以修飾,使詩歌朗朗上口;頷聯(lián)“桑麻暗”和“機杼鳴”動靜結合,生動展現(xiàn)了農家豐收之景與農民勞動之勤。這里所描寫的夏日景象是詩人的想象之景,所以運用了虛寫。
(3)風調雨順,春耕得時;桑麻茂盛,織機繁忙;社會安定,豐收可待;暮年歲月,欣逢太平。
【解析】
【小問1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B.“亭中示警的鼓聲止息,因此人們才能踴躍交納社錢”說法有誤。亭中示警的鼓聲止息是說明社會安定沒有強盜,而人們踴躍交納社錢來舉辦祭祀活動的原因則是“秋成”,即秋天糧食收獲豐厚。
故選B。
【小問2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煉句的能力。
根據(jù)詩歌首聯(lián)“地綿萬里盡春耕”可知,詩人寫作的時間正當春耕時節(jié)。而這時草木初長,顯然不可能是“陰陰阡陌桑麻暗”的。所以詩歌頷聯(lián)中,作者是通過想象虛寫了夏日的景象。
在作者所描繪的景象中,前句“陰陰阡陌桑麻暗”描寫所見的田野風光,“暗”表現(xiàn)了因濃密而顯幽暗的視覺效果,同時也是對景物的靜態(tài)描寫;后句“軋軋房櫳機杼鳴”則描寫了路人能聽見的農婦勞作、織機繁忙的情景,“機杼鳴”也是動態(tài)描寫的體現(xiàn),所以頷聯(lián)采用了視聽結合和動靜結合的手法。
此外,詩句在描寫時,分別采用了“陰陰”和“軋軋”這兩個疊字來加以修飾,“陰陰”盡顯阡陌因草木濃密而變暗的旺盛生機,“軋軋”表示機器開動時發(fā)出的聲音。兩組疊字,既強化了景物的特色,也使得詩歌朗朗上口。而詩人之所以極力想象這一景象,正是為了展現(xiàn)農家豐收之景與農民勞動之勤,從而也為頸聯(lián)秋收豐厚做下鋪墊。
【小問3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詩歌首聯(lián)中,“雨足郊原正得睛”以“足”修飾“雨”,以“正得”修飾“晴”,這說明春天的雨天和晴天都是如此的恰到好處,沒有因此產生天災。而正因如此,農人們才能及時展開并忙于春耕。所以,在首聯(lián)中,可以看到詩人因風調雨順,春耕得時的喜悅之情。
詩歌頷聯(lián)中,詩人想象了夏日因耕種得時而“桑麻暗”的景象,并想象此時辛勤的農人們,雖農活不忙,卻還是勤勞的織布的場景。此處,詩人不僅為桑麻茂盛,織機繁忙而喜悅,也喜愛著這些辛勤淳樸的農民百姓。
詩歌頸聯(lián)是對秋日豐收場景的描寫。“亭鼓不聞知盜息”說明社會安定沒有強盜,以至于亭中示警的鼓聲也止息了。而“社錢易斂慶秋成”則充分說明農人秋收豐厚,家家都有余糧或余錢,因此才能很容易地繳足社錢,以舉辦祭祀活動。所以,從這里可看到詩人為社會安定,豐收可待的欣喜。
詩歌尾聯(lián)中,詩人感嘆說“天公不負書生眼,留向人間看太平”。這里的“書生”指的是詩人自己,而結合詩歌注釋“作此詩時陸游鄉(xiāng)居山陰,時年74歲”可知,此時詩人已是暮年。在戰(zhàn)亂不止的南宋,詩人在暮年還能有幸看到“太平”景象,這足以感到“喜”。所以,尾聯(lián)蘊含了詩人在暮年歲月,欣逢太平的喜悅之情。
15.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知人者智,______________。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2)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______________。(《禮記·大學之道》)
(3)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屈原《離騷》)
(4)風急天高猿嘯哀,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避髯釉凇秳駥W》中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強調了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答案】 ①. 自知者明 ②. 在止于至善 ③. 伏清白以死直兮 ④. 渚清沙白鳥飛回 ⑤.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⑥.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題要注意的字詞有:“伏”“渚”“己”“知”。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天下黃河
卓然
我知道黃河,是父親和母親告訴我的。
小時候,母親常常對我們說,夜間睡覺的時候把耳朵貼在枕頭上,靜靜地聽,可以聽到黃河的濤聲。秋蟲唧唧,夜涼如水,我和弟弟妹妹伏在枕頭上聽黃河。似乎確有一陣又一陣濤聲如歌傳來,一忽兒澎湃交響,一忽兒宛若絲竹,隱約如春雷,又像冬天的風。
父親曾不止一次帶我們到山頭上去看黃河。怕山不夠高,父親就把我們輪流架在肩膀上,說那樣就一定能夠望到黃河。天色微明,遙遠的天地之間真的會有一條黃色或者褐色的帶子,一忽兒漪波紋瀾,清晰可見,一忽兒又漾漭無際,渾淪不清。這時候,父親會很自信地指著那條渙漫而神奇的影子對我們說:“看啊,那就是黃河!”
我知道父親指給我們看的并不是黃河,知道母親讓我們聽的也不是黃河的濤聲,已經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只是,我不知道,我遠居于太行深處的父親母親,為什么那么喜歡黃河、向往黃河?我不知道我們的父親母親,為什么那么想引來黃河水,滋潤兒女們的心靈,澆灌兒女們的夢?
對于這個問題,我當然要問一問父親的。父親聽了,憨厚地笑了笑,說:“我們祖祖輩輩都是這樣的厖?!备赣H的話似乎只說了半截,他沒有清楚地告訴我,他為什么那樣喜歡黃河;也沒有說清楚,我們的祖祖輩輩為什么“都是這樣的”。
我能夠理解了我們的祖祖輩輩“都是這樣的”,是生活在我們藿谷洞的男人們和女人們慢慢告訴我的。在金色遍野的秋天,在飛雪點點的冬夜,在嫩寒勾萌的春色里,在簡陋的小四合院中,在望得見河漢的草棚里,在老屋的土炕上,在村邊的老槐樹底,無不有祖祖輩輩用自己靈巧的或者笨拙的雙手,以剪紙、面塑、泥塑、石雕、木刻、布藝、瓦器、陶瓷,表現(xiàn)他們心中的黃河。女人會剪一對黃河鯉魚,剪一朵開在黃河岸上的臘梅花兒,貼在小屋的墻上,貼在暖烘烘的炕頭上,貼在勻著春光的窗戶上,貼在家里的缸缸罐罐上??瓷先ザ际歉毁F,感覺到都是安詳,都是那么情深深而意重重,都是那么純真而質樸。那其中的一剪一刀、一彎一鉸,無不帶著對黃河的向往。
最讓人心動的,是回響在黃河兩岸的民歌。風塵仆仆的黃河兒女,站在黃土高坡上,頂著西北風,可著嗓子吼: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厖”“東山上點燈西山上明厖”
“桃花你就紅來杏花你就白厖?”
“三十三棵蕎麥九十九道楞厖”
每一首歌,都是我們祖祖輩輩生命的根。似乎只有這樣,我們的祖祖輩輩才活得自信,活得風光,活得滋潤,活出精神。
為我們祖祖輩輩“都是這樣的”,我決定去尋找黃河,去體驗黃河,去尋找和體驗屬于我們祖祖輩輩的黃河。
我曾經不止一次站在南太行山頭俯瞰黃河。早晨,當初升的太陽把第一縷鮮嫩的光投向黃河的時候,大河熔金,何其壯觀??!當落日將余暉灑在水面上的時候,黃河燦若圖繡,又是何其壯美!已而,水月相映,黃河又會化成一片和婉的白銀色。溶溶月光,似乎柔化了黃河的桀驁不馴。此時此刻的黃河,多了點兒柔媚,多了點兒婉約與溫情,多了點兒幽雅與含蓄。
在我腳下,那是一條波瀾雄闊,又婉孌多姿的黃河。
然而,畢竟是站在高處,畢竟是俯視黃河,我忽然就有了一種莫名的恐慌與愧疚。因為從我腳下流過的黃河,有一點瘦弱,有一點卑微。我感覺我輕慢了黃河,褻瀆了黃河。于是,我決定走下太行山頭,走到黃河邊上,去親近黃河,去擁抱黃河,去拜謁黃河。
時間正是晚秋,我循著曹操走過的羊腸坂徒步下山。幾處殘痕,幾若斷腸,被秋風裹在山坡上,被稀疏的荒草半掩半埋,給人一種瑟瑟發(fā)冷的感覺。石崖上,“古羊腸坂”四個老字還在,放眼望去,滿目滄桑。秋風勁厲,掠過枯黃的衰草,發(fā)出尖細的哨鳴,我似乎聽得見曹操在沉吟:“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淅淅瀝瀝的秋雨,把曹孟德口中吐出來的每一個字都打得又濕又冷。羊腸坂逼仄,彎彎曲曲,難道,羊腸坂也在尋尋覓覓,尋找魏武當年的鞭影?
我又在尋找什么呢?
沿著黃河向上走,一邊走,一邊欣賞那有生命、有思想、有靈魂的黃河之水。漪流回瀾,總是能讓人陷入回憶之中。
在我記憶中,黃河似乎自古以來就是一條苦難的河。災難總是發(fā)生在春夏之交,或者夏秋之間。其時,總會有一群又一群黃泛區(qū)的災民逃上太行山來,擁到村子里挨家挨戶乞討。太行山高,太行自古天下脊,黃河說什么也漫不上去。那些逃上山來的災民,很少會有人在我們村子里居留不去,大都會在災后回到黃河邊上,再種粟菽,重整桑梓。那里既可以寄托生命,也可以存放心靈。他們選擇了黃河,把黃河當作母親,黃河也把他們當作兒女。母親用圣潔的黃河水為兒女們洗禮,洗出了一身永遠不能夠褪去的金黃色。
唯其苦難太多,九十九道彎才彎得那么有力度,那么有剛性,那么有韌性。像一張又一張弓,發(fā)出一支又一支歲月無法阻擋的響箭,風雨無法銷蝕的飛鏑。
浩浩湯湯的大河,在帶走泥沙的同時,是不是也帶走了苦難,帶走了軟弱,帶走了屈辱和卑怯?
又過去了數(shù)十個冬夏春秋,而今,黃河順流而下,原來清流婉轉的地方水更清了,原來濁流橫涌的地方水也清了。一個又一個水上公園,柳如綠絳,荷如錦氈,橋影如虹,游人如織,笑聲盈盈。這是不是黃河的時代高度呢?這是不是黃河的歷史高度呢?
到了這個時候,我才理解了黃河。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彎彎曲曲,尋尋覓覓,原來黃河在尋找自己的錦繡前程厖
(選自韓小蕙編《2021中國散文年選》,有刪改)
16. 下列文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 唧(jī)唧 漪(qí)波 憨(hān)厚
B. 笨拙(zhuó) 俯瞰(kàn) 桀驁(à)
C. 褻瀆(dú) 拜謁(yè) 逼仄(zè)
D. 粟菽(shū) 飛鏑(zhé) 錦氈(zhān)
17.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 )( )
A. 小時候,母親讓我聽黃河,父親指給我看黃河,像祖輩一樣,把黃河根植于兒女心中,這為后文我尋找黃河、體驗黃河做了鋪墊。
B. 藿谷洞的人們用剪紙、泥塑、民歌等藝術形式來表現(xiàn)他們心中的黃河,寄寓祥和之意,反映出他們對當時苦難生活的不滿。
C. 作者由羊腸坂古道走近黃河畔,也走“進”黃河史。歷史上黃河的泛濫帶來災難,但黃河兒女以巨大的剛性與韌性重建家園。
D. 文章引用曹操的詩句渲染悲涼氣氛,表現(xiàn)出遠行的我急切盼望歸家的羈旅懷鄉(xiāng)之愁,為文章增加了文化韻味和歷史厚度。
E. 文章以我對黃河的理解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加深為線索,在時空的切換中,用充滿詩意的語言表達出深厚的情意和深沉的思索。
18. 請賞析文中畫線句子。
已而,水月相映,黃河又會化成一片和婉的白銀色。溶溶月光,似乎柔化了黃河的桀驁不馴。此時此刻的黃河,多了點兒柔媚,多了點兒婉約與溫情,多了點兒幽雅與含蓄。
19. 文章多次運用對比手法,請列舉說明。
20. 縱觀全文,作者通過記寫黃河抒發(fā)了哪些情感?
【答案】16. C 17. BD
18. 運用了擬人、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繪出月夜黃河的溫和柔美,顯示出黃河的另一樣貌
19. 想象中的黃河和現(xiàn)實中的黃河;俯瞰黃河和近觀黃河;黃河的壯闊和黃河的柔美;歷史上泛濫肆虐帶給人痛苦的黃河和現(xiàn)今清流婉轉帶給人歡樂的黃河。
20. 對黃河的向往與禮贊;對黃河兩岸人民以及中華民族的贊頌;對新時代、新高度的謳歌。
【解析】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漪波”“漪”應讀作“yī”。
B.“笨拙”的“拙”應讀作“zhuō”。
D.“飛鏑”的“鏑”應讀作“dí”。
故選C。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反映出他們對當時苦難生活的不滿”錯。藿谷洞的人們用剪紙、泥塑、民歌等藝術形式來表現(xiàn)他們心中的黃河,來印證說明我們的祖祖輩輩“都是這樣的”,表現(xiàn)了他們對黃河的向往與禮贊。
D.“表現(xiàn)出遠行的我急切盼望歸家的羈旅懷鄉(xiāng)之愁”錯。文章引用曹操的詩句表現(xiàn)“我”親近黃河、擁抱黃河這條母親河時的復雜感受。
故選BD。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
運用了擬人修辭手法,作者運用“桀驁不馴”“柔媚”“婉約與溫情”“幽雅與含蓄”來描繪月色下的黃河,將黃河人格化,形象生動地描繪出月夜黃河的溫和柔美,顯示出黃河的另一樣貌。
文中“多了點兒柔媚,多了點兒婉約與溫情,多了點兒幽雅與含蓄”運用了排比、反復修辭手法,有節(jié)奏感,增強了語勢。排比句中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更加起到反復詠嘆,此處的黃河與上文“黃河燦若圖繡,又是何其壯美”形成對照,共同表達了對波瀾雄闊,又婉孌多姿的黃河的強烈的情感。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由原文“天色微明,遙遠的天地之間真的會有一條黃色或者褐色的帶子,一忽兒漪波紋瀾,清晰可見,一忽兒又漾漭無際,渾淪不清”“早晨,當初升的太陽把第一縷鮮嫩的光投向黃河的時候,大河熔金,何其壯觀啊!……在我腳下,那是一條波瀾雄闊,又婉孌多姿的黃河”可知,文章將想象中的黃河和現(xiàn)實中的黃河做了對比;
由原文“我曾經不止一次站在南太行山頭俯瞰黃河。早晨,當初升的太陽把第一縷鮮嫩的光投向黃河的時候,大河熔金,何其壯觀??!當落日將余暉灑在水面上的時候,黃河燦若圖繡,又是何其壯美!”“時間正是晚秋,我循著曹操走過的羊腸坂徒步下山。幾處殘痕,幾若斷腸,被秋風裹在山坡上,被稀疏的荒草半掩半埋,給人一種瑟瑟發(fā)冷的感覺。石崖上,‘古羊腸坂’四個老字還在,放眼望去,滿目滄桑”“沿著黃河向上走,一邊走,一邊欣賞那有生命、有思想、有靈魂的黃河之水”可知,文章將俯瞰黃河和近觀黃河做了對比;
由原文“我曾經不止一次站在南太行山頭俯瞰黃河。早晨,當初升的太陽把第一縷鮮嫩的光投向黃河的時候,大河熔金,何其壯觀?。‘斅淙諏⒂鄷煘⒃谒嫔系臅r候,黃河燦若圖繡,又是何其壯美!已而,水月相映,黃河又會化成一片和婉的白銀色。溶溶月光,似乎柔化了黃河的桀驁不馴。此時此刻的黃河,多了點兒柔媚,多了點兒婉約與溫情,多了點兒幽雅與含蓄”可知,文章將黃河的壯闊和黃河的柔美做了對比;
由原文“在我記憶中,黃河似乎自古以來就是一條苦難的河。災難總是發(fā)生在春夏之交,或者夏秋之間”“又過去了數(shù)十個冬夏春秋,而今,黃河順流而下,原來清流婉轉的地方水更清了,原來濁流橫涌的地方水也清了。一個又一個水上公園,柳如綠絳,荷如錦氈,橋影如虹,游人如織,笑聲盈盈”可見,文章將歷史上泛濫肆虐帶給人痛苦的黃河和現(xiàn)今清流婉轉帶給人歡樂的黃河做了對比。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本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由原文“那其中的一剪一刀、一彎一鉸,無不帶著對黃河的向往”“在我腳下,那是一條波瀾雄闊,又婉孌多姿的黃河”“我決定走下太行山頭,走到黃河邊上,去親近黃河,去擁抱黃河,去拜謁黃河”可知,作者抒發(fā)了對黃河的向往與禮贊;
由原文“那里既可以寄托生命,也可以存放心靈。他們選擇了黃河,把黃河當作母親,黃河也把他們當作兒女。母親用圣潔的黃河水為兒女們洗禮,洗出了一身永遠不能夠褪去的金黃色”“唯其苦難太多,九十九道彎才彎得那么有力度,那么有剛性,那么有韌性。像一張又一張弓,發(fā)出一支又一支歲月無法阻擋的響箭,風雨無法銷蝕的飛鏑。浩浩湯湯的大河,在帶走泥沙的同時,是不是也帶走了苦難,帶走了軟弱,帶走了屈辱和卑怯?
”可知,作者抒發(fā)了對黃河兩岸人民以及中華民族的贊頌;
由原文“而今,黃河順流而下,原來清流婉轉的地方水更清了,原來濁流橫涌的地方水也清了。一個又一個水上公園,柳如綠絳,荷如錦氈,橋影如虹,游人如織,笑聲盈盈。這是不是黃河的時代高度呢?這是不是黃河的歷史高度呢?”可知,作者抒發(fā)了對新時代、新高度的謳歌。
21. 以下三幅圖均取材于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請從中選擇一幅你喜歡的,指出其所涉及的人物和相關情節(jié),并說明喜歡的理由。要求100字左右。
【答案】①寶黛共讀:寶玉自進入大觀園后更惡讀八股,于是僮兒焙茗給寶玉弄來禁書《西廂記》,寶玉欣喜若狂,他和黛玉一起在沁芳橋畔幽避之處偷讀《西廂記》,并借西廂之戀,吐露心中之情。喜歡的理由:場景唯美,寶黛兩人從此更加心意相通。
②寶釵撲蝶:寶釵到瀟湘館想找黛玉玩,看到寶玉先進去了,為避嫌就往回走??吹絻芍挥窈浅?蓯?,就追上去想捉住玩耍,于是拿著團扇躡手躡腳地追逐蝴蝶。喜歡的理由:薛寶釵在滴翠亭附近賞春撲蝶的場景,表現(xiàn)了寶釵活潑的性格。
③劉姥姥初入榮國府:劉姥姥因家計艱難,帶著外孫板兒來賈府攀親。來到賈府門前,劉姥姥蹭到角門前,稱呼守門人為“太爺”,極力討好,最后一位老者善意地告訴她周瑞的住所。喜歡的理由:寫出了封建社會等級差別巨大以及劉姥姥的世故和精明。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經典名著基本內容、人物形象的整體把握能力。
第一幅圖是寶黛共讀西廂記,在《紅樓夢》第二十三回,相關情節(jié)是:那一日正當三月中浣,早飯后,寶玉攜了一套《會真記》,走到沁芳閘橋邊桃花底下一塊石上坐著,展開《會真記》,從頭細玩……只聽背后有人說道:“你在這里作什么?”寶玉一回頭,卻是林黛玉來了……寶玉聽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書,幫你來收拾?!摈煊竦溃骸笆裁磿俊薄主煊癜鸦ň咔叶挤畔?,接書來瞧,從頭看去,越看越愛看,不到一頓飯工夫,將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覺詞藻警人,余香滿口。雖看完了書,卻只管出神,心內還默默記誦?!瓕氂裥Φ溃骸拔揖褪莻€‘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绷主煊衤犃?,不覺帶腮連耳通紅,登時直豎起兩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兩只似睜非睜的眼,微腮帶怒,薄面含嗔,指寶玉道:“你這該死的胡說!好好的把這淫詞艷曲弄了來,還學了這些混話來欺負我。我告訴舅舅舅母去?!闭f到“欺負”兩個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兒紅了,轉身就走。寶玉著了急,向前攔住說道:“好妹妹,千萬饒我這一遭,原是我說錯了。若有心欺負你,明兒我掉在池子里,教個癩頭黿吞了去,變個大忘八,等你明兒做了‘一品夫人’病老歸西的時候,我往你墳上替你馱一輩子的碑去?!?br>喜歡的理由:①這是很唯美浪漫的場景:沁芳閘橋邊有大片的桃花,橋下流水潺潺,落花浮蕩,融融泄泄。桃花林下面的石頭上坐著一位“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睛若秋波。雖怒時而似笑,即瞋視而有情”的美少年。他正專注地讀書。這時,在桃花雨中一位如姣花照水,弱柳扶風的姑娘走來了,二人共讀西廂。這份唯美,難描難畫。②共讀西廂,讓兩顆年輕的心貼近了,讓他們的靈魂找到了共鳴,他們成為了靈魂知己。
第二幅圖是寶釵撲蝶,在《紅樓夢》第第二十七回,相關情節(jié)是:寶釵逶迤往瀟湘館來。忽然抬頭見寶玉進去了,寶釵便站住低頭想了想:寶玉和林黛玉是從小兒一處長大,他兄妹間多有不避嫌疑之處,嘲笑喜怒無常;況且林黛玉素習猜忌,好弄小性兒的。此刻自己也跟了進去,一則寶玉不便,二則黛玉嫌疑。罷了,倒是回來的妙。想畢抽身回來。剛要尋別的姊妹去,忽見前面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迎風翩躚,十分有趣。寶釵意欲撲了來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來,向草地下來撲。只見那一雙蝴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穿花度柳,將欲過河去了。倒引的寶釵躡手躡腳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嬌喘細細。
喜歡理由:寶釵自來是以穩(wěn)重端莊示人的,而這個情節(jié)卻表現(xiàn)了寶釵的另一面,也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兒。
第三幅是劉姥姥初入榮國府,在《紅樓夢》第六回,相關情節(jié)是:次日天未明,劉姥姥帶著才五六歲的板兒進城來,找至寧榮街。來至榮府大門前,只見一簇轎馬,劉姥姥便不敢過去,撣了撣衣服,又教板兒幾句話,然后蹭到角門前。只見幾個挺胸疊肚指手畫腳的人,坐在板凳上,說東談西。劉姥姥只得蹭上來問:“太爺們納福?!北娙舜蛄克环?,便問:“那來的?”劉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陪房周大爺,煩那位太爺替我請他老出來?!蹦切┤寺犃耍疾怀虿?,半日方說道:“你遠遠的在那墻角下等著,一會子他們有人就出來了。”內中有一老者說道:“不要誤他的事,何故耍他。那周大爺已往南邊去了。他在后一帶住著,他娘子卻在家。你從這邊繞到后街上后門上去問就是了?!?br>喜歡的理由:賈府的奴才也比劉姥姥這樣的鄉(xiāng)下人高貴,凸顯出封建社會的等級差別巨大;另外,此處劉姥姥的表現(xiàn),如稱守門人為“太爺”等體現(xiàn)了劉姥姥的世故和精明。
22.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
在一代代中國科學家的努力下,“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wèi)星、“鴻雁”全球衛(wèi)星星座通信系統(tǒng)、“祝融”號火星車等大國重器紛紛涌現(xiàn),你能說出這些科技成果名稱的文化內涵嗎?請參考示例任選一個作答。
例:“鯤龍”水陸兩棲飛機。鯤是莊子在《逍遙游》中提到的大魚,化為大鵬;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物。二者都能游水飛天,“鯤龍”飛機水陸兩棲的特點與之相似。
【答案】示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蛟龍是古代神話中擁有龍族血脈的神獸,能深潛海底,擁有統(tǒng)治四海之力?!膀札垺碧栞d人潛水器的特點與之相似。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仿寫的能力。
首先在題目中所給的大國重器中任選一種,然后抓住這些科技成果名字的特點和重器之間的相似點,分析這些科技成果名字的內涵,如:蛟龍是古代神話中擁有龍族血脈的神獸,能深潛海底,擁有統(tǒng)治四海之力?!澳苌顫摵5祝瑩碛袕姶蟮牧α俊笔恰膀札垺焙汀啊札垺栞d人潛水器”的共同點。最后仿照所給的事例的句式特點進行仿寫。
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煙火氣是家人團坐,燈火可親;煙火氣是國泰民豐,歲月安好;煙火氣是溫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護,也需要奉獻和擔當。尋常煙火,就是最美的風景。
你對這段話有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結合自身體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答案】例文:
守護煙火氣,你我共擔當
柴米油鹽,至淡至濃;人間煙火,最撫心田。煙火氣,是當下中國最平凡普通的美麗風景。而守護這煙火氣,則需要當下的你我攜手努力,共同擔當。
煙火氣,就藏在那些便民菜市場里,沾滿露水的青菜,散發(fā)著田園氣息,靜靜躺進大媽們的菜籃里;跳躍歡蹦的魚蝦,一呼一吸間散發(fā)著海洋特有的氣息,在大爺們手中接受挑揀。煙火氣,也藏在樓下街邊的豆?jié){油條中,熱氣騰騰的包子米粥里,香氣隨著晚風鉆入鼻尖,歡笑聲伴著蟬鳴飄入耳中。燈火璀璨,人聲嘈雜,煙火氣是最真實又可愛的人間;柴米油鹽、瓜果蔬菜,幸福在衣食住行的波光間蕩漾流轉。無處不是人間煙火,無處不是值得留戀的風景。
汪曾祺說:“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人間煙火最可親,人生情味是最真。一碗人間煙火,里面藏著中國人幸福的味道,有踏實和充實,有幸福和安慰,有希望和憧憬……
2020年以來,疫情席卷整個地球,但我們大中國的人間煙火氣卻并未消散。在人間煙火之下,城市的“守護者”堅守職責,不悔初心。你看,“大白”們不顧天氣炎熱,穿著防護服堅守抗疫一線檢測核酸,汗水濕透了衣背;保安、保潔每天堅守在農貿市場、超市門口,為前來買菜的居民筑起了一道堅固的疫情防線;社區(qū)工作人員每天按照隔離居民的要求買好日常用品,無數(shù)次上樓下樓,保證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響……是他們的守護讓這“人間煙火氣”更加升騰起來。他門守護了一方平安,守護了國泰民安,守護了我們渴求的人間煙火氣。
守護人間煙火氣,少不了政府的加持。為了這人間煙火最美的風景,天津將打造網(wǎng)紅夜市,構建人間煙火新氣象。2022年為構建消費中心城市,推動夜間經濟,天津將打造“夜津城”品牌,重點培育夜生活文化,同時打造四張夜間經濟靚麗名片,包括“夜游海河”“夜購津貨”“夜品津味”“夜賞津曲”。海河、津貨、津味、津曲四大名片正對應文旅產業(yè)的游、購、吃、娛四大系列,同時和夜間經濟相融合,實現(xiàn)夜間經濟發(fā)展的新格局。最美不過柴米油鹽醬醋茶,而人間煙火氣,就藏在人民政府的城市規(guī)劃中,藏在人民公仆的熱心關懷里。
煙火氣,不是一觸即燃的熱烈,而是細水長流的安然。林語堂先生說:“構成人生的,更多是且將新火試新茶的尋常煙火,平常小事?!标P注百姓的日常小事,也就守住了這最美的人間煙火。在實現(xiàn)了扶貧攻堅的階段性勝利之后,國家開始著手醫(yī)保改革,出臺新政策,下調幾十種藥品價格,部分藥品價格降幅高達97%,真正做到了讓百姓治得起病,吃得起藥。
世事蒼茫,人生顛簸,唯有一縷煙火氣可抵擋寒冷。與正在發(fā)生局部戰(zhàn)爭而百姓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地區(qū)相比,與消極對待疫情而致百姓生命于不顧的國家相比,與缺吃少穿、生存艱難的人們相比,生在中國,享受這祥和溫暖的煙火氣,我們何其有幸!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作為中國的青年,如何珍惜這煙火氣,如何守護這煙火氣,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唯有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學會擔當和奉獻,才對得起我們享受的人間煙火,才無愧于做中華的子孫!
《傅雷家書》中說:長大后,你會發(fā)現(xiàn)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家中那碗熱湯和始終為你亮著的那盞燈。珍惜每個和平的日子,把握好眼前的幸福,追逐著更好的明天,守護煙火氣,你我共擔當。惟愿中國盛世安泰,我輩定當錦上添花!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何為“煙火氣”?“煙火氣”是出門歸家聞到的食物香氣,是家人團聚笑語喧嘩的熱鬧,是鄉(xiāng)村集市的蘿卜白菜,是城市夜景的燈火輝煌,是整個國家的國泰民豐,歲月安好,是安定祥和、人人幸福……總之,“煙火氣”是市井生活味道,是百況人生形態(tài),也是“民生為大”的理想,更是良政善治的境界。尋常煙火,就是最美的風景。
但僅止于對“煙火氣”的歌頌還不夠,我們要思考這“煙火氣”因何而來,要如何珍惜和守護這來之不易的“煙火氣”?!盁熁饸狻笔菍こ0傩招撵`的溫暖,是國家、民族發(fā)展的目標。“煙火氣”來源于國家的富強和穩(wěn)定,來源于人民的團結和奮斗,來源于邊防戰(zhàn)士、消防戰(zhàn)士、白衣天使的守護,來源于我們每個平凡人的奉獻和擔當。珍惜和守護這“煙火氣”,我們要懂得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青少年要努力增長本領,擔起時代重任,守護好這最美的風景。
寫作時可先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通過平時的觀察勾畫自己心中最美的“煙火氣”風景,展現(xiàn)天津這座富有煙火氣的城市的精神風貌;然后結合具體事件或事例論述“煙火氣”的來之不易,是誰在守護著我們城市、國家的“煙火氣”;還可以與某些國家對比,表達家國情懷,對我們國家的百姓能夠享受這平凡而美好的“煙火氣”的感動與祝福;最后思考作為青少年,如何珍惜并守護這“煙火氣”,可用排比句具體寫應該怎么做。
立意:
1. 著眼尋常煙火,禮贊最美風景。
2. 愿煙火人間,得太平美滿。
3. 守護“煙火氣”,你我共擔當。

相關試卷

2023年高考真題——語文(天津卷) 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3年高考真題——語文(天津卷) 含解析,共22頁。

2024年新高考天津卷語文真題(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2024年新高考天津卷語文真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新高考天津卷語文真題原卷版docx、2024年新高考天津卷語文真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2頁, 歡迎下載使用。

2024高考語文真題作文解析-天津卷:

這是一份2024高考語文真題作文解析-天津卷,共6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4高考真題天津卷語文試卷及答案解析(考后更新)

2024高考真題天津卷語文試卷及答案解析(考后更新)

真題重組卷03——2023年高考語文真題匯編重組卷(天津專用)

真題重組卷03——2023年高考語文真題匯編重組卷(天津專用)

2022年新高考天津卷語文真題(原卷+解析版)

2022年新高考天津卷語文真題(原卷+解析版)

2021年天津市高考語文高考真題(解析版+原卷版)

2021年天津市高考語文高考真題(解析版+原卷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