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題和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
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
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考試時長:75 分鐘 滿分:100 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16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
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023 年《問天少年》雜志第 6 期《你就是個太陽系》一文中用人體結枸比例關系來表述太陽系八大行
星的間距,形象地展示了太陽與八大行星間的空間位置關系(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 關于該圖案中各天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天體 D、E 之間有小行星帶 B. 天體 A 表面溫度最高
C. 天體 B 是唯一沒有衛(wèi)星的行星 D. 天體 F、G 為巨行星
2.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自身條件中,此圖反映的是( )
A. 穩(wěn)定的太陽光照 B. 適宜的體積質量 C. 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 D. 適中的日地距離
3. 太陽是八大行星的繞轉中心,地球上的萬物生長靠太陽,人類的生產生活與太陽輻射密切相關,下列與
太陽輻射無關的是( )
A. 制取沼氣做飯 B. 地熱能供暖 C. 用木炭燒烤 D. 波浪能發(fā)電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 題詳解】
根據太陽系八大行星位置關系可知,距離太陽依次分布的行星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因此 D 代表火星,E 代表木星,天體 D、E 之間有小行星帶,A 正確;太陽表面溫度最高,
B 錯誤;太陽系中沒有衛(wèi)星的行星是 A 水星和 B 金星,C 錯誤;天體 E 木星、F 土星為巨行星,D 錯誤;
第 1頁/共 15頁
故選 A。
2 題詳解】
圖中展示了太陽與八大行星間 空間位置關系,可以反映的是適中的日地距離,使得地球具有適宜的溫度,
D 正確;穩(wěn)定的太陽光照與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屬于外部條件,AC 錯誤;適宜的體積質量圖中沒有反映,B 錯
誤;故選 D。
【3 題詳解】
由所學知識可知,地熱能能量來源于地球內部,與太陽輻射無關,B 符合題意;制取沼氣做飯、用木炭燒烤、
波浪能發(fā)電的能源都源于太陽輻射,ACD 不符合題意,故選 B。
【點睛】八大行星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繞日公轉具有同
向性、共面性和近圓性。
琥珀大多數由松科植物(裸子植被)的樹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萬年,在壓力和熱力的作用下形成,
被稱為“松脂化石”(如圖)。完成下面小題。
4. 琥珀被稱為“松脂化石”,松科植物(裸子植被)的出現是其形成的重要條件,下列敘述中能正確反映
琥珀形成時期的重要特征是( )
A. 部分魚類開始逐漸演化成兩棲類 B. 我國東北、華北抬升成陸地
C. 以恐龍為代表的爬行動物盛行 D. 地球生物經歷第一次大滅絕
5. 下列關于圖中琥珀的演化過程,敘述正確的是( )
①樹脂被深埋,并發(fā)生了石化作用
②樹脂 成分、結構和特征都發(fā)生了明顯變化
③石化樹脂被沖刷搬運、沉積和發(fā)生成巖作用,從而形成琥珀
④樹脂從柏松樹上分泌出來,在滴落過程中遇到樹上的昆蟲并將其包裹住
⑤經歷地殼的抬升,外力的侵蝕,出露地面
A ①③②④⑤ B. ③④⑤②① C. ④①②③⑤ D. ④①⑤②③
第 2頁/共 15頁
【答案】4. C 5. C
【解析】
【4 題詳解】
魚類登陸向兩棲類演化所處的時間段為蕨類植物繁盛階段,A 錯誤;我國東北、華北抬升形成陸地是在古
生代的中后期,此時以蕨類植物繁盛為主要特點,B 錯誤;中生代時期,恐龍占領地球,此時裸子植物繁盛,
C 正確;地球經歷的第一次生物大滅絕是在奧陶紀末期(古生代),D 錯誤。故選 C。
【5 題詳解】
結合材料,琥珀的原料樹脂首先從樹上分泌并滴落,在此過程中有一定概率將昆蟲包裹在內部;隨后經過
堆積作用樹脂被埋沒并發(fā)生石化作用,其成分、結構都發(fā)生了明顯變化。隨著內外力的共同作用,石化的
樹脂被搬運、沉積并發(fā)生成巖作用,最終形成琥珀,并被抬升至地面,出露地表。故選 C。
【點睛】在古生代,蕨類植物不斷繁衍并成為代表性植被類型;隨著時間進入中生代,裸子植物開始出現
并不斷繁衍,逐漸成為主力植被。而在新生代,被子植物不斷發(fā)展,并占據著重要地位。
丹娘沙丘位于西藏自治區(qū)米林縣丹娘鄉(xiāng)。它遙望皚皚的雪峰,背靠蔥蘢的青山,面對碧藍的雅魯藏布
江。當地年降水量約 640 毫米,且集中在夏、秋季,冬、春季多大風。雅魯藏布江水位季節(jié)變化大。圖 1
為丹娘沙丘周邊地形圖,圖 2 為擬建防護林位置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6. 推測丹娘沙丘所在河谷的主導風向是( )
A. 東南風 B. 西北風 C. 東北風 D. 西南風
7. 丹娘沙丘在一年中增長速度有季節(jié)差異,其增長速度最大和最小的季節(jié)分別是( )
A. 夏、冬季 B. 冬、秋季 C. 秋、冬季 D. 冬、夏季
第 3頁/共 15頁
8. 因丹娘沙丘生長危及公路安全,當地為防止沙丘生長對公路產生影響,擬建多條防護林,其建造位置合
理 是( )
①I②Ⅱ③Ⅲ④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6. A 7. D 8. A
【解析】
【6 題詳解】
根據材料當地年降水量約 640 毫米,且集中在夏、秋季,冬、春季多大風,和圖中丹娘沙丘位于雅魯藏布
江北岸,可推知該沙丘的是由風力堆積形成,雅魯藏布江兩側地勢較高,外來沙源不易進入,所以其沙源
主要是江心洲、河漫灘和階地上的河流沉積物。從圖中觀察可發(fā)現,谷地中江心洲位于丹娘沙漠的東南方
向,由此,可以推測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導風向為東南風。A 正確,BCD 錯誤;故選 A。
【7 題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丹娘沙丘沙源主要來自河流兩岸河漫灘地區(qū),因此當河漫灘面積較大時,沙丘增長速度較
快。河漫灘指河水水位下降裸露出來的河道兩岸低地地區(qū),該地區(qū)河流水位季節(jié)變化較大,冬季節(jié)水位下
降較為明顯,河漫灘面積較大,沙丘增長速度最快,夏季節(jié)水位上升較為明顯,河漫灘面積較小,沙丘增
長速度最慢,D 正確,排除 ABC。故選 D。
【8 題詳解】
由上題已知,在東南風影響下,江心洲的沙質物質會被帶到丹娘沙丘區(qū)域,丹娘沙丘生長危及公路安全,
為防止沙丘對公路影響建造防護林,故應從源頭及公路和丹娘沙丘中間建造防護林,對應圖中 I、Ⅱ、Ⅲ處,
①②③正確,A 正確,BCD 錯誤。故選 A。
【點睛】一般自然界的沙丘是由風堆積而成的小丘或小脊,常見于海岸,某些河谷以及旱季時的某些干燥
沙地表面。沙丘的存在是風吹移未固結的物質所致。
下圖示意大氣受熱過程,表 1 和表 2 分別是懷化市和哈爾濱市某年 1 月 1 日至 5 日天氣狀況。完成下
面小題。
第 4頁/共 15頁
表 1 懷化市某年 1 月 1 日至 5 日天氣狀況
懷化市 1 月 1 日 1 月 2 日 1 月 3 日 1 月 4 日 1 月 5 日
最高溫(℃) 13 14 14 12 13
最低溫(℃) 6 7 4 1 2
天氣現象 多云 陣雨 多云 多云轉晴 晴天
表 2 哈爾濱某年 1 月 1 日至 5 日天氣狀況
哈爾濱 1 月 1 日 1 月 2 日 1 月 3 日 1 月 4 日 1 月 5 日
最高溫(
-11 -14 -11 -9 -7 ℃)
最低溫(
-21 -16 -19 -21 -25 ℃)
天氣現象 輕雪 輕雪 雪 大部分晴 晴天
9. 1 月 1 日-5 日懷化市氣溫日較差變大的主要因素是( )
A. ①減弱,④增強 B. ①增強,④減弱 C. ②減弱,③增強 D. ②增強,③減弱
10. 據表 1,推測懷化市可能出現霜凍的時間及農業(yè)應對措施正確的是( )
A. 1 月 2 日架設黑色尼龍網,增強吸熱 B. 1 月 3 日建塑料大棚,加強保溫效果
C. 1 月 4 日點草煙熏,減弱大氣逆輻射 D. 1 月 5 日覆蓋地膜,減少地面輻射的散失
11. 哈爾濱地面反射率明顯上升的時段是( )
第 5頁/共 15頁
A. 1 日-2 日 B. 2 日-3 日 C. 3 日-4 日 D. 4 日-5 日
【答案】9. D 10. D 11. B
【解析】
【9 題詳解】
由我國 1 月 1 日-5 日懷化市數據表可知,1 月 5 日天氣晴朗,云層稀薄,白天,大氣的削弱作用小,到達地
面的太陽輻射增強;夜晚,大氣的保溫作用減弱,大氣逆輻射減少,晝夜溫差增大,讀圖可知,①為太陽
輻射,②表示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③表示大氣逆輻射,④為地面輻射,故②增強,③減弱,①幾乎沒有
變化,④不是影響氣溫日較差的主要因素,D 正確,ABC 錯誤。故選 D。
【10 題詳解】
據表 1 可知,1 月 5 日天氣晴朗,最低溫為 2℃,晝夜溫差大,最有可能出現霜凍,根據所學知識,覆蓋地
膜,可以減少地面輻射的散失,提高地溫,減少凍害,D 正確;1 月 2 日為輕雪,晝夜溫差較小,且架設黑
色尼龍網,增強吸熱,會降低地溫,不利于防霜凍,A 錯誤;1 月 3 日為雪天,晝夜溫差小,不易出現霜凍,
B 錯誤;1 月 4 日大部分為晴天,晝夜溫差較大,易出現霜凍,但點草煙熏,增強大氣逆輻射,有利于防霜
凍,C 錯誤;故選 D。
【11 題詳解】
讀表 2 可知,哈爾濱 1 月 1 日到 2 日均為輕雪,地表積雪覆蓋率較低,3 日為雪降雪量較大,4 日天氣轉晴,
5 日為晴天,2 到 3 日地表積雪覆蓋率增加,積雪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增強,反射率明顯上升,B 正確;1
日-2 日地面反射率上升不明顯,A 錯誤;4 日為晴天,3 日-4 日地面反射率下降,C 錯誤;4 日-5 日為晴天,
地面反射率不會明顯上升,D 錯誤。故選 B。
【點睛】大氣的受熱過程:①太陽暖大地:大部分太陽輻射透過大氣射到地面,使地面因吸收太陽輻射能
而增溫;②大地暖大氣:近地面大氣吸收地面長波輻射而增溫;③大氣還大地: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
面,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地面輻射損失的熱量,對地面起到了保溫作用。
湟水是黃河上游的一條重要支流,受地形影響,山谷地區(qū)熱力不均勻,形成局地環(huán)流一山谷風。一般
日出及日落以后的 2~3 個小時,分別為山風轉谷風和谷風轉山風時刻。圖為夏季遑水谷地某地段山谷風風
向頻率及風速日變化。完成下面小題。
第 6頁/共 15頁
12. 湟水谷地該地段轉換為谷風的時間是( )
A. 5 點-7 點 B. 9 點-11 點 C. 17 點-19 點 D. 23 點-1 點
13. 該地段夜間降水量大,給當地農業(yè)帶來的影響說法不正確的是( )
①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fā),雨水滲入土壤多,提高了農業(yè)生產對雨水的利用率
②夜晚降水多,易產生低溫凍害
③夜晚降水多,易引發(fā)地質災害,損毀農田
④夜間溫度升高,農作物的呼吸作用增強,增強營養(yǎng)物質的消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 題詳解】
由材料可知,一般日出及日落以后的 2~3 個小時,分別為山風轉谷風和谷風轉山風時刻,結合圖中信息,
湟水谷地該地段轉換為谷風的時間是日出以后的 2~3 個小時,即 9 點-11 點,由偏西風轉為偏東風,B 正
確,ACD 錯誤。故選 B。
【13 題詳解】
該地段夜間降水量大可以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fā),雨水滲入土壤多,土壤含水量上升,提高了農業(yè)生產對雨
水的利用率,①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夜間降水,云層增厚,大氣逆輻射增強,一般不易產生低溫凍害,
②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湟水谷地地處山區(qū),夜晚降水多,易引發(fā)地質災害,損毀農田,③說法正確,不
符合題意;夜間降水多,云層增厚,大氣逆輻射增強,會使夜間氣溫不會降的太低,但不是溫度升高,且
溫度低農作物的呼吸作用減弱,營養(yǎng)物質的消耗減少,④說法錯誤,符合題意,D 正確,ABC 錯誤;故選
D。
【點睛】山谷風的成因主要為晝夜交替過程中山坡-山谷和山地-平原間的氣溫差。氣溫差帶來了近地面大氣
的密度和氣壓差,氣壓梯度力推動氣流由高壓(低溫)區(qū)域向低壓(高溫)區(qū)域運動。此外夜間下坡風和山風的
第 7頁/共 15頁
運動也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影響 。
2021 年 3 月 23 日,一艘重型貨船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新航道擱淺,卡住了雙向航道。2021 年 3 月 29 日
(農歷十七),經多艘拖輪和挖掘機等多日救援和“神秘力量”的幫助,在未卸貨減輕自重的情況下使該船
成功重新上浮擺正船身。圖 1 是某大洋表層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的變化圖。圖 2 為紅海所在的區(qū)
域圖。完成下面小題。
14. 關于圖 1 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影響①曲線數值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遞減的主要因素是太陽輻射
B. 影響②曲線在副熱帶海區(qū)數值高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少,蒸發(fā)強
C. 影響③曲線在高緯度地區(qū)數值高的主要因素是鹽度低
D. ③曲線的變化與①曲線、②曲線有關
15. 一艘輪船自 A 經紅海駛向 B,吃水深度的變化及原因是( )
A. 變深,海水溫度變化 B. 變淺,海水溫度變化
C. 先變深后變淺,海水密度變化 D. 先變淺后變深,海水密度變化
16. 此“神秘力量”所對應的日月地位置關系圖正確的是( )
第 8頁/共 15頁
A. B.
C. D.
【答案】14. C 15. D 16. C
【解析】
【14 題詳解】
讀圖 1 可知,①曲線為海水溫度,數值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遞減的主要因素是太陽輻射影響,A 正確,不符
合題意;②曲線為海水鹽度,在副熱帶海區(qū)數值高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少,蒸發(fā)強,B 正確,不符合題意;③
曲線為海水密度,在高緯度地區(qū)數值高的主要因素是溫度低,C 錯誤,符合題意;③曲線海水密度的變化
與①曲線海水溫度與②曲線海水鹽度有關,D 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 C。
【15 題詳解】
讀圖結合已學知識可知,紅海為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海區(qū),因而其密度比 A 地中海與 B 阿拉伯海高,貨輪從
地中海進入紅海后由于密度變大,浮力變大,吃水線會變淺,再從紅海進入阿拉伯海后由于密度變小,浮
力減小,吃水線會變深,原因是海水鹽度差異導致的海水密度變化,D 正確,ABC 錯誤。故選 D。
【16 題詳解】
根據材料和已學知識,該重型貨船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新航道擱淺,是由于船舶吃水深度大,而蘇伊士運河
新航道深度較淺造成的。船在未卸貨減輕自重的情況下使該船成功重新上浮擺正船身,最終成功獲救主要
是由于運河水位大漲。因為獲救這一天,正是農歷十七,即出現滿月現象以后,此時日地月三者接近同一
直線,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陽之間,海水受到的天體引力最大,出現天文大潮,使蘇伊士運河水位上漲,幫
助船舶獲救,C 正確,ABD 錯誤。故選 C。
【點睛】潮汐,是發(fā)生在沿海地區(qū)的一種自然現象,是指海水在天體(主要是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下
所產生的周期性運動。習慣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漲落稱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動稱為潮流。人類的
祖先為了表示生潮的時刻,把發(fā)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發(fā)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統稱為潮汐。這是潮汐的
名稱的由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3 小題,共 52 分。)
1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第 9頁/共 15頁
材料一:錢塘江位于我國浙江省,最終注入東海,其入海口的海湖稱為錢塘江海潮。每年中秋節(jié)前后,
錢塘江海潮勢頭最為猛烈,被譽為“壯觀天下無”。圖 1 是長江三角洲局部區(qū)域圖。
材料二:崇明島是我國第三大島,是我國現今河口沙洲中而積最大的一個典型河口沙島。在沙島的演
化過程中,沉積環(huán)境是岸灘發(fā)育的重要條件。當邊灘水流速度慢,則潮灘斷面灘寬、坡緩,沉積物總體較
細,岸灘剖面不斷向前沿推進;而當水流速度快,岸灘斷面淤漲速率變緩、局部出現侵蝕,潮灘寬度變窄。
圖 2 為崇明島 1986-2017 岸線變化。
(1)試分析每年中秋節(jié)前后,錢塘江海潮勢頭最為猛烈,被譽為“壯觀天下無”的原因。
(2)崇明島是我國第三大島,是我國現今河口沙洲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典型河口沙島。試分析崇明島的形成
過程。
(3)根據崇明島周邊岸灘的淤漲變化,推測北岸、東岸、南岸表層沉積物顆粒粗細及岸灘坡度特征。
【答案】(1)杭州灣至錢塘江口外寬內窄,外深內淺,為典型的喇叭狀海灣;農歷的初一和十五前后,太
陽、月球、地球幾乎在同一直線上,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夏秋季節(jié)盛行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
致,助長了潮 勢;中秋節(jié)前后,錢塘江水量豐富,河流深度大,頂托作用明顯。
(2)長江攜帶泥沙到入海口,因地勢變緩,同時受海水的頂托作用,水流速度變慢,泥沙發(fā)生沉積,逐步
形成高出水面的崇明島。
(3)北岸:顆粒物質較細,坡度較緩;東岸:顆粒物質細,坡度較緩;南岸:顆粒物質粗,坡度較陡。
【解析】
【分析】本題以長江三角洲局部區(qū)域圖與崇明島 1986-2017 岸線變化圖為背景材料,涉及錢塘江大潮的成因、
河流堆積地貌等知識,主要考查學生準確獲取與解讀地理信息、調動與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小問 1 詳解】
錢塘江海潮勢頭最為猛烈的成因可以從地利、天時、水勢、風勢等方面進行分析;地利方面,主要是河口
第 10頁/共 15頁
形狀,杭州灣至錢塘江口外寬內窄,外深內淺,為典型的喇叭狀海灣,太高潮水水位,天時方面,錢塘江
大潮恰逢農歷的初一和十五前后,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同一直線上,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形成天文
大潮。從風勢來看,錢塘江夏秋季節(jié)盛行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助長了潮勢。從水勢來看,
主要是河水頂托強,中秋節(jié)前后,錢塘江水量豐富,河流深度大,頂托作用明顯,提高了潮水水位。
【小問 2 詳解】
崇明島屬于沖積島,主要是流水的沉積作用形成的。長江在上游流速較快,攜帶大量的泥沙,到河流的入
???,由于地勢平坦,城速減緩,再加上海水潮流的頂托作用泥沙大量沉積,形成沖積島。
【小問 3 詳解】
由材料可知,當邊灘水流速度慢,則潮灘斷面灘寬、坡緩,沉積物總體較細,岸灘剖面不斷向前沿推進;
而當水流速度快,岸灘斷面淤漲速率變緩、局部出現侵蝕,潮灘寬度變窄。崇明島是河流運動過程中受地
磚偏向力的影響泥沙堆積形成,北岸為堆積岸,南岸為侵蝕岸,故北岸顆粒物質較細,坡度較緩;南岸顆
粒物質粗,坡度較陡。而東岸為島嶼前緣,長江入海泥沙堆積,顆粒物質細,坡度較緩。
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疆的博斯騰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河水補給占入湖水總量的 94.8%,蒸發(fā)占出湖水總
量的 60.45%,但蒸發(fā)總量有上升的趨勢。湖區(qū)內湖陸風現象較顯著(湖陸風是在較大水域和陸地之間形成
的以 24 小時為周期的地方性天氣現象)。
材料二:博斯騰湖區(qū)域圖(圖 1)和湖區(qū) 1997 年-2021 年湖水水面面積變化圖(圖 2)。
(1)判讀白天 M 處近地面吹____(湖風陸風)。并在圖中補繪白天湖陸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____。
第 11頁/共 15頁
(2)該湖泊所在地區(qū)參與的水循環(huán)類型是____。分析 2002 年~2008 年湖水水面面積減小的原因____?
(3)指出博斯騰湖東部與西部鹽度的差異,并說明理由。
(4)列舉地理信息技術在博斯騰湖生態(tài)保護過程中的具體應用?
【答案】(1) ①. 湖風 ②.
(2) ①. 陸地內循環(huán) ②. 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氣溫升高,湖水蒸發(fā)量增大;周邊地區(qū)農業(yè)灌溉,
大量引用入湖河流的水,使得注入博斯騰湖的水量大幅減少,湖面面積縮小。
(3)差異:西部湖水鹽度較低;理由:西部有河流注入,對湖水有稀釋作用;入水口和出水口均位于湖泊
的西部,水體更新較快,鹽分不易累積。
(4)遙感技術觀測博斯騰湖不同年份水域面積的大??;地理信息系統分析博斯騰湖水域變化。
【解析】
【分析】本題以博斯騰湖為材料背景設置試題,涉及熱力環(huán)流、水循環(huán)、湖泊水文特征的相關知識,考查
學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對地理基本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
【小問 1 詳解】
由所學知識可知,白天由于湖泊溫度較陸地溫度低,湖泊處形成高壓,陸地形成低壓,故吹湖風,夜晚則
第 12頁/共 15頁
吹陸風,繪圖如下:
【小問 2 詳解】
由材料可知,博斯騰湖位于新疆,位于西北內陸,沒有注入海洋,故參與的水循環(huán)類型是陸地內循環(huán),2002
年~2008 年湖水水面面積減小的原因有該區(qū)域位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氣候干旱,降水稀少,入湖水量相
應減少,導致湖水補給不足;蒸發(fā)占出湖水總量的 60.45%,蒸發(fā)總量有上升的趨勢,故在全球氣候變暖背
景下,當地氣溫升高,湖水蒸發(fā)量增大;讀圖可知,周邊地區(qū)農業(yè)灌溉,用水需求大增。大量引用入湖河
流的水,使得注入博斯騰湖的水量大幅減少,湖面面積縮小。
【小問 3 詳解】
由材料可知,新疆的博斯騰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河水補給占入湖水總量的 94.8%,蒸發(fā)占出湖水總
量的 60.45%,據圖可知,西部有河流流入,會稀釋湖水;結合圖片可知,西部也是湖水的入水口和出水口
處,有河流流出,利于鹽分排出,水體更新較快,鹽分不易累積,因此西部鹽度較低.
【小問 4 詳解】
地理信息技術中遙感主要用于監(jiān)測事物,故可利用遙感技術觀測博斯騰湖不同年份水域面積的大小,關注
生態(tài)環(huán)境,地理信息技術主要用于分析處理,故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分析博斯騰湖水域變化,從而分析生
態(tài)保護的效果。
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熱帶云霧林是指潮濕熱帶地區(qū)經常被云霧掩蓋的森林,多分布于山頂或山脊。海南省是我國熱帶云霧
林分布區(qū),主要分布在霸王嶺、尖峰嶺及黎母山等林區(qū)(如圖 1),其中尖峰嶺一年中云霧出現的天數可以
超過 300 天,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熱帶山地常綠林和熱帶山頂矮林是熱帶云霧林的主要類型。與熱帶山地
常綠林相比,熱帶山頂矮林土壤有機質含量低。圖 2 為熱帶山地常綠林和熱帶山頂矮林地形因子的比較圖。
第 13頁/共 15頁
(1)簡析尖峰嶺多霧且植物多樣性豐富的原因?
(2)分析熱帶山頂矮林土壤有機質少的原因?
(3)說出云霧林的主要生態(tài)功能。(至少兩項)
【答案】(1)尖峰嶺多霧是因四面環(huán)海,水汽充足;植被覆蓋率高,植物蒸騰水汽多;海拔較高,溫度較
低,利于水汽凝結成霧。植物多樣性豐富是因為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好;垂直地帶性明顯,生境多樣。
(2)海拔高,氣溫低,植物生長緩慢,枯枝落葉較少;云霧天氣多,淋溶作用強,不利于土壤有機質積累;
坡度較大,加劇水土流失,導致有機質流失;土層較薄。
(3)保持水土;維護生物多樣性。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海南省熱帶云霧林分布簡圖為背景材料,涉及霧的形成、影響植被的因素、影響土壤的
因素等相關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問 1 詳解】
由材料可知,熱帶云霧林是指潮濕熱帶地區(qū)經常被云霧掩蓋的森林,多分布于山頂或山脊,結合圖,尖峰
嶺位于海南,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降水多且四面環(huán)海,水汽充足;該地為熱帶季雨林,植被覆蓋率高,
第 14頁/共 15頁
植物蒸騰水汽多;山頂或山脊區(qū)域海拔較高,溫度較低,利于水汽凝結成霧。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為熱帶
季風氣候,全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季,水熱條件好;由圖中可知,從海濱到海拔 1363 米的主峰,垂直地
帶性明顯,生境多樣,因此物種極其豐富。
【小問 2 詳解】
由材料可知,與熱帶山地常綠林相比,熱帶山頂矮林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結合圖中所給信息,包括坡度、
巖石裸露比例、海拔可知,熱帶山頂矮林海拔高,氣溫低,較熱帶山地常綠林區(qū)植物生長緩慢,枯枝落葉
較少;尖峰嶺一年中云霧出現的天數可以超過 300 天,云霧天氣多,淋溶作用強,不利于土壤有機質積累;
坡度較大,水流速度快,加劇水土流失,導致有機質流失;巖石裸露比例高,說明土層薄,不利于有機質
積累。
【小問 3 詳解】
由材料可知,云霧林多分布于山頂或山脊,可以減弱地表徑流的流水侵蝕作用,地表水下滲作用強,也能
減少地表徑流量,涵養(yǎng)水源效果好,地下根系發(fā)達,固土能力強,地表徑流對土壤的侵蝕能力也會減弱,
植被類型多樣,水土保持穩(wěn)定,維護生物多樣性。
第 15頁/共 15頁

相關試卷

湖南省邵陽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 Word版含解析:

這是一份湖南省邵陽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 Word版含解析,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保持答題卡的整潔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湖南省瀏陽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

這是一份湖南省瀏陽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湖南省懷化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A4:

這是一份湖南省懷化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A4,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95%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湖南省懷化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懷化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懷化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Word版附答案)

湖南省懷化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Word版附答案)

2022-2023學年湖南省懷化市高一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  Word版含解析

2022-2023學年湖南省懷化市高一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 Word版含解析

2022-2023學年湖南省懷化市高二上學期開學聯考地理試題含解析

2022-2023學年湖南省懷化市高二上學期開學聯考地理試題含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