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17. 模擬實驗是根據(jù)相似性原理,用模型來替代研究對象的實驗。比如“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實驗一)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別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不同顏色的彩球代表D、d雌雄配子;“建立減數(shù)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模擬實驗(實驗二)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體模型,細繩代表紡錘絲;DNA分子的重組模擬實驗(實驗三)中可利用剪刀、訂書釘和寫有DNA序列的紙條等模擬DNA分子重組的過程。下列實驗中模擬正確的是( )
A. 實驗一中可用綠豆和黃豆代替不同顏色的彩球分別模擬D和d配子
B. 實驗二中牽拉細繩使橡皮泥分開,可模擬紡錘絲牽引使著絲粒分裂
C. 實驗三中用訂書釘將兩個紙條片段連接,可模擬核苷酸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
D. 向實驗一桶內添加代表另一對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擬兩對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
【答案】C
【分析】用甲乙兩個小桶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兩小桶內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隨機結合,模擬生物在生殖過程中,雌雄配子的隨機組合。
【詳解】A、實驗一中小球的大小、質地應該相同,使抓摸時手感一樣,以避免人為誤差,而綠豆和黃豆的大小、手感不同,A錯誤;
B、實驗二中牽拉細繩使橡皮泥分開,可模擬紡錘絲牽引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形成染色體,而著絲粒的分裂不是紡錘絲牽引的,是酶在起作用,B錯誤;
C、DNA連接酶是連接兩個DNA片段,形成磷酸二酯鍵,實驗三中用訂書釘將兩個紙條片段連接,可模擬核苷酸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C正確;
D、向實驗一桶內添加代表另一對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擬雌雄配子的自由組合,D錯誤。
故選C。
(2024年1月浙江省)14. 某昆蟲的性別決定方式為XY 型,張翅(A)對正常翅(a)是顯性,位于常染色體;紅眼(B)對白眼(b)是顯性,位于 X 染色體。從白眼正常翅群體中篩選到一只雌性的白眼張翅突變體,假設個體生殖力及存活率相同,將此突變體與紅眼正常翅雜交,子一代群體中有張翅和正常翅且比例相等,若子一代隨機交配獲得子二代,子二代中出現(xiàn)紅眼正常翅的概率為( )
A. 9/32B. 9/16C. 2/9D. 1/9
【答案】A
【分析】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詳解】白眼正常翅群體中篩選到一只雌性的白眼張翅突變體,假設個體生殖力及存活率相同,將此突變體與紅眼正常翅雜交,子一代群體中有張翅和正常翅且比例相等,推知雌性的白眼張翅突變體基因型為AaXbXb,紅眼正常翅基因型為aaXBY,子一代群體基因型及比例為aaXBXb:AaXBXb:aaXbY:AaXbY=1:1:1:1,子一代隨機交配獲得子二代,子二代中出現(xiàn)紅眼正常翅,即aaXBY和aaXBXb的概率:aa與Aa隨機交配獲得aa的概率為:3/4×3/4=9/16,XBXb與XbY隨機交配得到XBY和XBXb的概率為:1×1/2=1/2,因此子二代中出現(xiàn)紅眼正常翅,即aaXBY和aaXBXb的概率9/16×1/2=9/32,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2024年湖北省)18. 不同品種煙草在受到煙草花葉病毒(TMV)侵染后癥狀不同。研究者發(fā)現(xiàn)品種甲受TMV侵染后表現(xiàn)為無癥狀(非敏感型),而品種乙則表現(xiàn)為感?。舾行停<着c乙雜交,F(xiàn)1均為敏感型;F1與甲回交所得的子代中,敏感型與非敏感型植株之比為3∶1。對決定該性狀的N基因測序發(fā)現(xiàn),甲的N基因相較于乙的缺失了2個堿基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該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
B. F1自交所得的F2中敏感型和非敏感型的植株之比為13∶3
C. 發(fā)生在N基因上的2個堿基對的缺失不影響該基因表達產物的功能
D. 用DNA酶處理該病毒的遺傳物質,然后導入到正常乙植株中,該植株表現(xiàn)為感病
【答案】D
【分析】雙雜合子測交后代分離比為3∶1,則可推測雙雜合子自交后代的分離比為15∶1。
【詳解】A、已知品種甲受TMV侵染后表現(xiàn)為無癥狀(非敏感型),而品種乙則表現(xiàn)為感?。舾行停?。甲與乙雜交,F(xiàn)1均為敏感型,說明敏感型為顯性性狀,F(xiàn)1與甲回交相當于測交,所得的子代中,敏感型與非敏感型植株之比為3∶1,說明控制該性狀的基因至少為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假設為A/a、B/b,A錯誤;
B、根據(jù)F1與甲回交所得的子代中,敏感型與非敏感型植株之比為3∶1,可知子一代基因型為AaBb,甲的基因型為aabb,且只要含有顯性基因即表現(xiàn)敏感型,因此子一代AaBb自交所得子二代中非敏感型aabb占1/4×1/4=1/16,其余均為敏感型,即F2中敏感型和非敏感型的植株之比為15∶1,B錯誤;
C、發(fā)生在N基因上的2個堿基對的缺失會導致基因的堿基序列改變,使表現(xiàn)敏感型的個體變?yōu)榱朔敲舾行偷膫€體,說明發(fā)生在N基因上的2個堿基對的缺失會影響該基因表達產物的功能,C錯誤;
D、煙草花葉病毒遺傳物質為RNA,由于酶具有專一性,用DNA酶處理該病毒的遺傳物質,其RNA仍保持完整性,因此將處理后的病毒導入到正常乙植株中,該植株表現(xiàn)為感病,D正確。
故選D。
(2024年1月浙江省)23. 小鼠毛囊中表達F蛋白。為研究F蛋白在毛發(fā)生長中的作用,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獲得了F基因敲除的突變型純合體小鼠,簡稱f小鼠,突變基因用f表示。f小鼠皮毛比野生型小鼠長50%,表現(xiàn)出毛絨絨的樣子,其它表型正常。(注:野生型基因用++表示;f雜合子基因型用+f表示)
回答下列問題:
(1)F基因敲除方案如圖甲。在F基因的編碼區(qū)插入了一個DNA片段P,引起F基因產生______,導致mRNA提前出現(xiàn)終止密碼子,使得合成的蛋白質因為缺失了______而喪失活性。要達到此目的,還可以對該基因的特定堿基進行______和______。
(2)從野生型、f雜合子和f小鼠組織中分別提取DNA,用限制酶HindⅢ酶切,進行瓊脂糖電泳,用DNA探針檢測。探針的結合位置如圖甲,檢測結果如圖乙,則f小鼠和f雜合子對應的DNA片段分別位于第______泳道和第______泳道。
(3)g小鼠是長毛隱性突變體(gg),表型與f小鼠相同。f基因和g基因位于同一條常染色體上。f雜合子小鼠與g小鼠雜交,若雜交結果是______,則g和f是非等位基因;若雜交結果是______,則g和f是等位基因。(注:不考慮交叉互換;野生型基因用++表示;g雜合子基因型用+g表示)
(4)確定g和f為等位基因后,為進一步鑒定g基因,分別提取野生型(++)、g雜合子(+g)和g小鼠(gg)的mRNA,反轉錄為cDNA后用(2)小題同樣的DNA探針和方法檢測,結果如圖丙。g小鼠泳道沒有條帶的原因是______。組織學檢查發(fā)現(xiàn)野生型和g雜合子表達F蛋白,g小鼠不表達F蛋白,因此推測F蛋白具有的作用______。
【答案】(1) ①. 編碼序列錯位 ②. 氨基酸序列 ③. 替換 ④. 缺失
(2) ①. 3 ②. 2
(3) ①. 子代全為野生型 ②. 野生型:突變型=1:1
(4) ①. 基因突變丟失了啟動子,導致無法轉錄出 mRNA;反轉錄沒有產物,檢測不出結果 ②. 抑制毛發(fā)生長
【分析】基因分離定律實質:在雜合子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當細胞進行減數(shù)分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當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小問1詳解】
依據(jù)題意,在F基因的編碼區(qū)插入了一個DNA片段P,引起F基因產生編碼序列錯位,從而導致mRNA提前出現(xiàn)終止密碼子,使得合成的蛋白質中氨基酸序列變短,蛋白質結構發(fā)生改變,結構決定功能,導致合成的蛋白質喪失活性。該基因突變是插入一個DNA片段引起的,除此之外,還可以缺失或者替換基因中的堿基,從而導致基因突變。
【小問2詳解】
從圖中看出,野生型基因和f基因都含有2個限制酶HindⅢ的識別序列,但f基因中含有P片段,因此限制酶HindⅢ切割野生型基因和f基因后,野生型基因切出來能與探針結合的片段較短,f基因切出來能與探針結合的片段較長,DNA分子越長,分子質量越大,在電泳時遷移速度越慢,因此推測第1泳道中只有野生型基因,第2泳道中既有野生型基因,又有f基因,第3泳道中只有f基因,因此f小鼠和f雜合子對應的DNA片段分別位于第3泳道和第2泳道。
【小問3詳解】
據(jù)題意可知,野生型基因用++表示,g小鼠是長毛隱性突變體,基因型用gg表示,f雜合子小鼠基因型用+f表示,f基因和g基因位于同一條常染色體上,如果g和f是非等位基因,f雜合子小鼠(+f/++)與g小鼠(++/gg)雜交,后代為++/+g和+f/+g,全是野生型;如果g和f是等位基因,f雜合子小鼠(+f)與g小鼠(gg)雜交,后代為+g:fg=1:1,即野生型與突變型比例為1:1。
【小問4詳解】
據(jù)圖可知,野生型基因突變成g基因以后,啟動子隨著一部分DNA片段丟失,無法轉錄出 mRNA,也無法形成cDNA,PCR時缺少模板,反轉錄沒有產物,導致最終無結果,因此g小鼠泳道沒有條帶。g小鼠表型與f小鼠相同,表現(xiàn)出毛絨絨的樣子,野生型和g雜合子表達F蛋白,g小鼠不表達F蛋白,即沒有F蛋白,表現(xiàn)出長毛,說明F蛋白在毛發(fā)生長中起抑制作用。
(河南省2024)5. 某種二倍體植物的P1和P2植株雜交得F1,F(xiàn)1自交得F2。對個體的DNA進行PCR檢測,產物的電泳結果如圖所示,其中①~⑧為部分F2個體,上部2條帶是一對等位基因的擴增產物,下部2條帶是另一對等位基因的擴增產物,這2對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①②個體均為雜合體,F(xiàn)2中③所占的比例大于⑤
B. 還有一種F2個體的PCR產物電泳結果有3條帶
C. ③和⑦雜交子代的PCR產物電泳結果與②⑧電泳結果相同
D. ①自交子代的PCR產物電泳結果與④電泳結果相同的占
【答案】D
【分析】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詳解】A、由題可知,這2對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假設A/a為上部兩條帶的等位基因,B/b為下部兩條帶的等位基因,由電泳圖可知P1為AAbb,P2為aaBB,F(xiàn)1為AaBb,F(xiàn)2中①AaBB②Aabb都為雜合子,③AABb占F2的比例為,⑤AABB占F2的比例為,A正確;
B、電泳圖中的F2的基因型依次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未出現(xiàn)的基因型為aaBb,其個體PCR產物電泳結果有3條帶,B正確;
C、③AABb和⑦aabb雜交后代為Aabb、 AaBb,其PCR產物電泳結果與②⑧電泳結果相同,C正確;
D、①AaBB自交子代為,AABB()、AaBB()、aaBB(),其PCR產物電泳結果與④aaBB電泳結果相同的占,D錯誤。
故選D。
(河南省2024)10. 某種瓜的性型(雌性株/普通株)和瓜刺(黑刺/白刺)各由1對等位基因控制。雌性株開雌花,經人工誘雄處理可開雄花,能自交;普通株既開雌花又開雄花。回答下列問題。
(1)黑刺普通株和白刺雌性株雜交得,根據(jù)的性狀不能判斷瓜刺性狀的顯隱性,則瓜刺的表現(xiàn)型及分離比是________。若要判斷瓜刺的顯隱性,從親本或中選擇材料進行的實驗及判斷依據(jù)是_____。
(2)王同學將黑刺雌性株和白刺普通株雜交,均為黑刺雌性株,經誘雄處理后自交得,能夠驗證“這2對等位基因不位于1對同源染色體上”這一結論的實驗結果是________。
(3)白刺瓜受消費者青睞,雌性株的產量高。在王同學實驗所得雜交子代中,篩選出白刺雌性株純合體的雜交實驗思路是________。
【答案】(1) ①. 黑刺:白刺=1:1 ②. 從親本或F1中選取表型相同的個體進行自交,若后代發(fā)生性狀分離,則該個體性狀為顯性,不發(fā)生性狀分離,則該性狀為隱性
(2)F2中的表型及比例為黑刺雌性株:黑刺普通株:白刺雌性株:白刺普通株=9:3:3:1。
(3)將王同學雜交F2的白刺雌性株單獨種植,經誘雄處理后自交,單獨收獲穩(wěn)定遺傳的白刺雌性株的后代即可得到白刺雌性株。
【分析】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生配子的過程中,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獨立遺傳給后代,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
【小問1詳解】
黑刺普通株和白刺雌性株雜交得F1,根據(jù)F1的性狀不能判斷瓜刺性狀的顯隱性,說明F1中性狀有白刺也有黑刺,則親本顯性性狀為雜合子,F(xiàn)1瓜刺的表現(xiàn)型及分離比是黑刺:白刺=1:1。
若要判斷瓜刺的顯隱性,從親本或F1中選擇材料進行的實驗,即從親本或F1中選取表型相同的個體進行自交,若后代發(fā)生性狀分離,則該個體性狀為顯性,不發(fā)生性狀分離,則該性狀為隱性。
【小問2詳解】
黑刺雌性株和白刺普通株雜交,F(xiàn)1均為黑刺雌性株,說明在瓜刺這對相對性狀中黑刺為顯性,在性別這對相對性狀中雌性株為顯性,若控制瓜刺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性別的基因用B/b表示,則親本基因型為AABB和aabb,F(xiàn)1的基因型為AaBb,F(xiàn)1經誘雄處理后自交得F2 ,若這2對等位基因不位于1對同源染色體上,則瓜刺和性型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即F2中的表型及比例為黑刺雌性株:黑刺普通株:白刺雌性株:白刺普通株=9:3:3:1。
【小問3詳解】
在王同學實驗所得雜交子代中,F(xiàn)2中白刺雌性株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測交方案只能證明白刺雌性株是否為純合子,一般的瓜類是一年生的,證明了純合子還是得不到純合子。 篩選方案應為:將王同學雜交F2的白刺雌性株單獨種植,經誘雄處理后自交,純合子自交子代均為純合子,單獨收獲穩(wěn)定遺傳的白刺雌性株的后代即可得到白刺雌性株。
(2024年山東?。?. 如圖為人類某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不考慮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和突變,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
A. 該致病基因不位于Y染色體上
B. 若Ⅱ-1不攜帶該致病基因,則Ⅱ-2一定為雜合子
C. 若Ⅲ-5正常,則Ⅱ-2一定患病
D. 若Ⅱ-2正常,則據(jù)Ⅲ-2是否患病可確定該病遺傳方式
【答案】D
【分析】判斷遺傳方式的口訣為: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遺傳看女患,父子無病在常染;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遺傳看男患,母女無病在常染。若上述口訣不能套上時,只能通過假設逐一進行驗證。
【詳解】A、由于該家系中有女患者,所以該致病基因不位于Y染色體上,A正確;
B、若II1不攜帶該病致病基因,由于III3是患者,他的致病基因只能來自II2。假如該病為常隱,無論II2是Aa還是aa,由于II1不攜帶該病致病基因,所以不可能生出患病的III3。這樣,該病還剩3種情況: 常顯,X顯,X隱。在這三種情況下,II2都是雜合子,B正確;
C、若Ⅲ-5正常,則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于Ⅱ-1正常為aa,而Ⅲ-3患病Aa,可推出Ⅱ-2一定患病為A_,C正確;
D、若Ⅱ-2正常,Ⅲ-3患病,該病為隱性遺傳病,若Ⅲ-2患病,則可推出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若Ⅲ-2正常,則不能推出具體的遺傳方式,D錯誤。
故選D。
(2024年山東?。?7. 果蠅的直翅、彎翅受Ⅳ號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現(xiàn)有甲、乙2只都只含7條染色體的直翅雄果蠅,產生原因都是Ⅳ號常染色體中的1條移接到某條非同源染色體末端,且移接的Ⅳ號常染色體著絲粒丟失。為探究Ⅳ號常染色體移接情況,進行了如表所示的雜交實驗。已知甲、乙在減數(shù)分裂時,未移接的Ⅳ號常染色體隨機移向一極;配子和個體的存活力都正常。不考慮其他突變和染色體互換,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 ①中親本雌果蠅的基因型一定為Aa
B. ②中親本雌果蠅的基因型一定為aa
C. 甲中含基因A的1條染色體一定移接到X染色體末端
D. 乙中含基因A的1條染色體一定移接到X染色體末端
【答案】AC
【分析】1、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 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shù)分 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 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 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 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 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3、決定性狀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在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lián),這種現(xiàn)象叫作伴性遺傳。
【詳解】AC、依題意,甲×正常雌果蠅→F1中直翅∶彎翅=7∶1,且雄果蠅群體中的直翅∶彎翅=3∶1,可知直翅為顯性,且翅形的遺傳與性別相關聯(lián),A基因移接至X染色體上。甲果蠅表型為直翅,且A基因移接至X染色體上,其基因型可表示為O—XAY(O表示該染色體缺少相應基因,—表示染色體上未知的基因),正常雌果蠅的基因型可表示為— —XX。則甲與正常雌果蠅雜交可表示為O—XAY×— —XX。兩對染色體獨立遺傳,若單獨考慮性染色體的遺傳,甲與正常雌果蠅雜交可表示XAY×XX,所得子代為1XAX:1XY:若單獨考慮常染色體,甲與正常雌果蠅雜交可表示為O—×— —,所得子代為1O—:1O —:1— —:1— —。又知雄果蠅群體中的直翅∶彎翅=3∶1,結合性染色體遺傳的雄性子代基因型XY可推斷,單獨考慮的常染色體雜交O—×— —所得的子代1O—:1O —中,一定至少有一個是OA,即雌果蠅中一定含A基因。而其余的1O —:1— —:1— —,一定有一個基因型為Oa或aa,兩種情況中都一定有a來自雌性果蠅,所以與甲雜交的親本雌果蠅的基因型一定為Aa。綜合以上分析,①中親本雌果蠅的基因型一定為Aa,甲中含基因A的1條染色體一定移接到X染色體末端,AC正確;
BD、假設乙的基因型為Aa,其中一個A基因位于的染色體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且該染色體也是常染色體,則其基因型可表示為AOaO,再設與乙雜交的雌性果蠅的基因型為AaOO。乙×正常雌果蠅雜交時,乙所產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為:1Aa:1AO:1aO:1OO,正常雌果蠅產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為:1AO:1aO。則所得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可表示為:1AAaO:1AAOO:AaOO:1AOOO:1AaaO:1AaOO:1aaOO:1aOOO,由上可推斷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為直翅∶彎翅=3∶1。與翅型相關兩對染色體都為常染色體,直翅和彎翅群體中的雌雄比都是1∶1。假設與實驗結果相符,假設成立。故②中親本雌果蠅的基因型可以是Aa,乙中含基因A的1條染色體可以移接到常染色體末端,BD錯誤。
故選AC。
(2024年山東省)22. 某二倍體兩性花植物的花色、莖高和籽粒顏色3種性狀的遺傳只涉及2對等位基因,且每種性狀只由1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控制籽粒顏色的等位基因為D、d;葉邊緣的光滑形和鋸齒形是由2對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的1對相對性狀,且只要有1對隱性純合基因,葉邊緣就表現(xiàn)為鋸齒形。為研究上述性狀的遺傳特性,進行了如表所示的雜交實驗。另外,擬用乙組F1自交獲得的F2中所有鋸齒葉綠粒植株的葉片為材料,通過PCR檢測每株個體中控制這2種性狀的所有等位基因,以輔助確定這些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關系。預期對被檢測群體中所有個體按PCR產物的電泳條帶組成(即基因型)相同的原則歸類后,該群體電泳圖譜只有類型Ⅰ或類型Ⅱ,如圖所示,其中條帶③和④分別代表基因a和d。已知各基因的PCR產物通過電泳均可區(qū)分,各相對性狀呈完全顯隱性關系,不考慮突變和染色體互換。
(1)據(jù)表分析,由同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2種性狀是______,判斷依據(jù)是______。
(2)據(jù)表分析,甲組F1隨機交配,若子代中高莖植株占比為______,則能確定甲組中涉及的2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
(3)圖中條帶②代表的基因是______;乙組中鋸齒葉黃粒親本的基因型為______。若電泳圖譜為類型Ⅰ,則被檢測群體在F2中占比為______。
(4)若電泳圖譜為類型Ⅱ,只根據(jù)該結果還不能確定控制葉邊緣形狀和籽粒顏色的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關系,需輔以對F2進行調查。已知調查時正值F2的花期,調查思路:______;預期調查結果并得出結論:______。(要求:僅根據(jù)表型預期調查結果,并簡要描述結論)
【答案】(1) ①. 花色和籽粒顏色 ②. 甲組子代中紫花的籽粒全是黃粒,紅花的籽粒全是綠粒且顏色性狀和莖稈高度可以自由組合
(2)9/16 (3) ①. A ②. aaBBDD ③. 1/4
(4) ①. 統(tǒng)計F2所有個體的表現(xiàn)型和比例 ②. 若鋸齒葉紅花:鋸齒葉紫花:光滑形紫花=1:1:2,則三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若光滑形紫花:光滑形紅花:鋸齒形紫花:鋸齒形紅花=6:3:6:1,則A/a、D/d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B/b位于另一對染色體上。
【分析】1、根據(jù)乙組雜交后代全是黃??芍?,黃粒是顯性性狀,對應的基因型為D-。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光滑形對應的基因型為A-B-,鋸齒形對應的基因型為A-bb、aaB-、aabb。
2、根據(jù)甲組的子代中,紫花全是黃粒,紅花全是綠粒可知,花色和籽粒顏色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設莖高的相關基因為E/e,根據(jù)子代中,四種表現(xiàn)型的比例為1:1:1:1可知,親本的基因型組合為:EeDd×eedd或Eedd×eeDd。
3、根據(jù)電泳圖譜,類型Ⅰ中有三種基因型,且有的個體沒有a;類型Ⅱ中只有一種基因型,且均不含a。
【小問1詳解】
根據(jù)表格中甲組的雜交子代中,紫花的籽粒全是黃粒,紅花的籽粒全是綠粒且顏色性狀和莖稈高度可以自由組合,結合題干信息“花色、莖高和籽粒顏色3種性狀的遺傳只涉及2對等位基因”可知,花色和籽粒顏色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
【小問2詳解】
根據(jù)乙組雜交結果可知,黃粒是顯性性狀,用D表示,設莖高的相關基因為E/e。若高莖為顯性,則甲組親本的基因型組合為:Eedd×eeDd,E/e和D/d可能位于一對或兩對同源染色體上,F(xiàn)1中莖高相關的基因型及比例為Ee:ee=1:1,F(xiàn)1隨機交配,子代中EE:Ee:ee=1:6:9,高莖E-植株占比為7/16。若高莖為隱性性狀,則甲組親本的基因型組合為EeDd×eedd,F(xiàn)1中莖高相關的基因型及比例為Ee:ee=1:1,F(xiàn)1隨機交配,子代中高莖E-植株占比為9/16。故子代中高莖站9/16,說明兩對基因獨立遺傳。
【小問3詳解】
類型Ⅰ中有三種基因型,且有的個體沒有a;類型Ⅱ中只有一種基因型,且均不含a。根據(jù)乙組親本和子代的表現(xiàn)型可知,親本中關于葉邊緣的基因型組合aaBB和AAbb,關于籽粒顏色的基因型組合為DD和dd,親本的基因型組合可能為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F(xiàn)1的基因型為AaBbDd。乙組F1自交獲得的F2中所有鋸齒葉綠粒植株(dd)不外乎為A_bbdd、aaB_dd、aabbdd,電泳結果若為類型Ⅰ,則該群體有三種基因型,若為類型Ⅱ,則只有一種基因型。若D/d、A/a和B/b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則電泳結果應該有9種基因型,與電泳結果不符;若三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F1中基因的位置關系如圖:,若為①,則F2的鋸齒葉綠粒植株的基因型只有一種,為AAbbdd,對應類型Ⅱ。若為②,則F2的鋸齒葉綠粒植株的基因型只有一種,為aaBBdd,與類型Ⅰ和Ⅱ均不相符。若三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則存在以下可能性,③A/a和B/b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F1中基因的位置關系如圖:,則F2的鋸齒葉綠粒植株的基因型只有2種基因型:aaBBdd和AAbbdd,與類型Ⅰ和Ⅱ均不相符。若A/a和D/d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F1中基因的位置關系如圖:或,若為④,則F2的鋸齒葉綠粒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dd,與類型Ⅱ相符;若為⑤,則F2的鋸齒葉綠粒植株的基因型有三種,均為aa,與類型Ⅰ和Ⅱ均不相符。若B/b和D/d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F1中基因的位置關系如圖:或,若為⑥,則F2的鋸齒葉綠粒植株的基因型有三種:AAbbdd、Aabbdd、aabbdd,與類型Ⅰ相符。若為⑦,則F2的鋸齒葉綠粒植株的基因型只有一種:aaBBdd,與類型Ⅰ和Ⅱ均不相符。上述假設中,符合類型Ⅰ的為⑥,乙組中鋸齒葉黃粒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DD。子代中有的個體含有A,有的個體不含A,B/b和D/d相關的基因均為純合子,電泳圖中,有的個體含有條帶②,據(jù)此推測條帶②代表的基因是A。若電泳圖譜為類型Ⅰ,F(xiàn)1中基因的位置為⑥,子代中鋸齒葉綠粒植株--bbdd占1/4。
【小問4詳解】
若電泳圖為類型Ⅱ,則F1可能為或,要確定三對基因的位置關系,可以統(tǒng)計F2所有個體的表現(xiàn)型和比例,若三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子代中鋸齒葉紅花(AAbbdd):鋸齒葉紫花(aaBBDD):光滑形紫花(AaBbDd)=1:1:2;若A/a、D/d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B/b位于另一對染色體上,則子代中光滑形紫花(6AaB-Dd):光滑形紅花(3AAB-dd):鋸齒形紫花(3aaB-DD、1aabbDD、2AabbDd):鋸齒形紅花(1AAbbdd)=6:3:6:1。
(2024年高考全國甲卷)6. 果蠅翅型、體色和眼色性狀各由1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彎翅、黃體和紫眼均為隱性性狀,控制灰體、黃體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某小組以純合體雌蠅和常染色體基因純合的雄蠅為親本雜交得F1,F(xiàn)1相互交配得F2。在翅型、體色和眼色性狀中,F(xiàn)2的性狀分離比不符合9∶3∶3∶1的親本組合是( )
A. 直翅黃體♀×彎翅灰體♂B. 直翅灰體♀×彎翅黃體♂
C. 彎翅紅眼♀×直翅紫眼♂D. 灰體紫眼♀×黃體紅眼♂
【答案】A
【解析】
【分析】1、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2、依據(jù)題干信息,①果蠅翅型、體色和眼色性狀各由1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②控制灰體、黃體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③其中彎翅、黃體和紫眼均為隱性性狀,說明這三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詳解】A、令直翅對彎翅由A、a控制,體色灰體對黃體由B、b控制,眼色紅眼對紫眼由D、d控制。當直翅黃體♀×彎翅灰體♂時,依據(jù)題干信息,其基因型為:AAXbXbaaXBYF1:AaXBXb、AaXbY,按照拆分法,F(xiàn)1F2:直翅灰體:直翅黃體:彎翅灰體:彎翅黃體=3:3:1:1,A符合題意;
B、當直翅灰體♀×彎翅黃體♂時,依據(jù)題干信息,其基因型為:AAXBXB×aaXbY→F1:AaXBXb、AaXBY,按照拆分法,F(xiàn)1F2:直翅灰體:直翅黃體:彎翅灰體:彎翅黃體=9:3:3:1,B不符合題意;
C、當彎翅紅眼♀×直翅紫眼♂時,依據(jù)題干信息,其基因型:aaDD×AAdd→F1:AaDd,按照拆分法,F(xiàn)1F2:直翅紅眼:直翅紫眼:彎翅紅眼:彎翅紫眼=9:3:3:1,C不符合題意;
D、當灰體紫眼♀×黃體紅眼♂時,依據(jù)題干信息,其基因型為:ddXBXB×DDXbY→F1:DdXBXb、DdXBY,按照拆分法,F(xiàn)1F2:灰體紅眼:灰體紫眼:黃體紅眼:黃體紫眼=9:3:3:1,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024年高考全國甲卷)10. 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對糧食生產具有突出貢獻?;卮鹣铝袉栴}。
(1)用性狀優(yōu)良的水稻純合體(甲)給某雄性不育水稻植株授粉,雜交子一代均表現(xiàn)雄性不育;雜交子一代與甲回交(回交是雜交后代與兩個親本之一再次交配),子代均表現(xiàn)雄性不育;連續(xù)回交獲得性狀優(yōu)良的雄性不育品系(乙)。由此推測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A)位于________________(填“細胞質”或“細胞核”)。
(2)將另一性狀優(yōu)良的水稻純合體(丙)與乙雜交,F(xiàn)1均表現(xiàn)雄性可育,且長勢與產量優(yōu)勢明顯,F(xiàn)1即為優(yōu)良的雜交水稻。丙的細胞核基因R的表達產物能夠抑制基因A的表達?;騌表達過程中,以mRNA為模板翻譯產生多肽鏈的細胞器是________。F1自交子代中雄性可育株與雄性不育株的數(shù)量比為________________。
(3)以丙為父本與甲雜交(正交)得F1,F(xiàn)1自交得F2,則F2中與育性有關的表現(xiàn)型有________種。反交結果與正交結果不同,反交的F2中與育性有關的基因型有________種。
【答案】(1)細胞質 (2) ①. 核糖體 ②. 3:1
(3) ①. 1 ②. 3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小問1詳解】
由題意可知,雄性不育株在雜交過程中作母本,在與甲的多次雜交過程中,子代始終表現(xiàn)為雄性不育,即與母本表型相同,說明雄性不育為母系遺傳,即制雄性不育的基因(A)位于細胞質中。
【小問2詳解】
以mRNA為模板翻譯產生多肽鏈即合成蛋白質的場所為核糖體??刂菩坌圆挥幕颍ˋ)位于細胞質中,基因R位于細胞核中,核基因R的表達產物能夠抑制基因A的表達,則丙的基因型為A(RR)或a(RR),雄性不育乙的基因型為A(rr),子代細胞質來自母本,因此F1的基因型為A(Rr),核基因R的表達產物能夠抑制基因A的表達,因此F1表現(xiàn)為雄性可育,F(xiàn)1自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RR):A(Rr):A(rr)=1:2:1,因此子代中雄性可育株與雄性不育株的數(shù)量比為3:1。
【小問3詳解】
丙為雄性可育基因型為A(RR)或a(RR),甲也為雄性可育基因型為a(rr),以丙為父本與甲雜交(正交)得F1,F(xiàn)1基因型為a(Rr)雄性可育,F(xiàn)1自交的后代F2可育,即則F2中與育性有關的表現(xiàn)型有1種。反交結果與正交結果不同,則可說明丙的基因型為A(RR),甲的基因型為a(rr),反交時,丙為母本,F(xiàn)1的基因型為A(Rr),F(xiàn)2中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RR):A(Rr):A(rr)=1:2:1,即F2中與育性有關的基因型有3種。
(2024年安徽省)12. 某種昆蟲的顏色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雌蟲有黃色和白色兩種表型,雄蟲只有黃色,控制白色的基因在雄蟲中不表達,各類型個體的生存和繁殖力相同。隨機選取一只白色雌蟲與一只黃色雄蟲交配,F(xiàn)1雌性全為白色,雄性全為黃色。繼續(xù)讓F1自由交配,理論上F2雌性中白色個體的比例不可能是( )
A. 1/2B. 3/4C. 15/16D. 1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生配子的過程中,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獨立遺傳給后代。
【詳解】由題意可知控制白色的基因在雄蟲中不表達,隨機選取一只白色雌蟲與一只黃色雄蟲交配,F(xiàn)1雌性全為白色,說明白色對黃色為顯性,若相關基因用A/a表示,則親代白色雌蟲基因型為AA,黃色雄蟲基因型為AA或Aa或aa。若黃色雄蟲基因型為AA,則F1基因型為AA,F(xiàn)1自由交配,F(xiàn)2基因型為AA,F(xiàn)2雌性中白色個體的比例為1;若黃色雄蟲基因型為Aa,則F1基因型為1/2AA、1/2Aa,F(xiàn)1自由交配,F(xiàn)2基因型為9/16AA、6/16AA、1/16aa,F(xiàn)2雌性中白色個體的比例為15/16;若黃色雄蟲基因型為aa,則F1基因型為Aa,F(xiàn)1自由交配,F(xiàn)2基因型為1/4AA、1/2AA、1/4aa,F(xiàn)2雌性中白色個體的比例為3/4。綜上所述,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024年安徽省)19. 一個具有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家族系譜圖如下。甲病是某種家族遺傳性腫瘤,由等位基因A/a 控制;乙病是苯丙酮尿癥,因缺乏苯丙氨酸羥化酶所致,由等位基因 B/b 控制,兩對基因獨立遺傳。
回答下列問題。
(1)據(jù)圖可知,兩種遺傳病的遺傳方式為:甲病_________;乙病_________。推測Ⅱ-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2)我國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懷孕母體的血液中有少量來自胎兒的游離DNA,提取母親血液中的DNA,采用PCR方法可以檢測胎兒的基因狀況,進行遺傳病診斷。該技術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 (答出2點即可)。
(3)科研人員對該家系成員的兩個基因進行了PCR擴增,部分成員擴增產物凝膠電泳圖如下。據(jù)圖分析,乙病是由于正常基因發(fā)生了堿基_____________所致。假設在正常人群中乙病攜帶者的概率為 1/75,若Ⅲ-5與一個無親緣關系的正常男子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為________;若Ⅲ-5和Ⅲ-3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是前一種婚配的_____倍。因此,避免近親結婚可以有效降低遺傳病的發(fā)病風險。
(4)近年來,反義RNA藥物已被用于疾病治療。該類藥物是一種短片段RNA,遞送到細胞中,能與目標基因的 mRNA 互補結合形成部分雙鏈,影響蛋白質翻譯,最終達到治療目的。上述家系中,選擇______________基因作為目標,有望達到治療目的。
【答案】(1) ①.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②.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③. Aabb
(2)操作簡便、準確安全、快速等
(3) ①. 缺失 ②. 1/900 ③. 25
(4)A
【解析】
【分析】據(jù)圖判斷,Ⅰ -1和Ⅰ -2患甲病,生了一個正常的女兒Ⅱ-3,所以甲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Ⅰ -1和Ⅰ -2都不患乙病,生了一個患乙病的女兒Ⅱ-2,所以乙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小問1詳解】
據(jù)圖判斷,Ⅰ -1和Ⅰ -2患甲病,生了一個正常的女兒Ⅱ-3,所以甲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Ⅰ -1和Ⅰ -2都不患乙病,生了一個患乙病的女兒Ⅱ-2,所以乙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Ⅰ -1和Ⅰ -2的基因型都是AaBb,Ⅱ-2兩病兼患,但是她的兒子 Ⅲ-2不患甲病,推斷Ⅱ-2的基因型是Aabb
【小問2詳解】
采用PCR方法可以檢測胎兒的基因狀況,進行遺傳病診斷。該技術的操作簡便、而且利用的是懷孕母體的血液中來自胎兒的游離DNA,所以準確安全、快速。
【小問3詳解】
根據(jù)遺傳系譜圖判斷 Ⅲ-2不患甲病患乙病,他的基因型是aabb,所以A/a基因擴增帶的第一個條帶是a,第二個條帶是A;B/b基因擴增帶的第一個條帶是B,第二個條帶是b;b條帶比B短,所以乙病是由于正?;虬l(fā)生了堿基缺失所致。Ⅰ -1和Ⅰ -2的基因型都是Bb,Ⅱ-5的基因型是2/3Bb,Ⅱ-6的基因型是BB(根據(jù)電泳圖判斷),推出Ⅲ-5的基因型是1/3Bb,Ⅲ-5和無親緣關系的正常男子婚配,該正常男性是攜帶者的概率是1/75,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3×1/75×1/4=1/900。根據(jù)電泳圖判斷Ⅱ-4和Ⅱ-6的基因型相同均為BB,據(jù)家族系譜圖判斷,Ⅱ-5和Ⅱ-4的基因型相同為1/3BB和2/3Bb,所以Ⅲ-5和Ⅲ-3的基因型相同,為1/3Bb。若Ⅲ-5和Ⅲ-3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3×1/3××1/4=1/36,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是前一種婚配的1/36÷1/900=25倍
【小問4詳解】
反義RNA藥物能與目標基因的 mRNA 互補結合形成部分雙鏈,影響蛋白質翻譯,最終達到治療目的。因為甲病是顯性遺傳病影響A基因的表達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所以在上述家系中,可以選擇A基因作為目標。
(甘肅省2024)20. 自然群體中太陽鸚鵡的眼色為棕色,現(xiàn)于飼養(yǎng)群體中獲得了甲和乙兩個紅眼純系。為了確定眼色變異的遺傳方式,某課題組選取甲和乙品系的太陽鸚鵡做正反交實驗,F(xiàn)1雌雄個體間相互交配,F(xiàn)2的表型及比值如下表?;卮鹣铝袉栴}(要求基因符號依次使用A/a,B/b)
(1)太陽鸚鵡的眼色至少由兩對基因控制,判斷的依據(jù)為______;其中一對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判斷依據(jù)為______。
(2)正交的父本基因型為______,F(xiàn)1基因型及表型為______。
(3)反交的母本基因型為______,F(xiàn)1基因型及表型為______。
(4)下圖為太陽鸚鵡眼色素合成的可能途徑,寫出控制酶合成的基因和色素的顏色_____。

【答案】(1) ①. 6:2:3:5(3:5:3:5)是9:3:3:1的變式 ②. 正交、反交結果不同
(2) ①. aaZBZB ②. AaZBZb、AaZBW 表型均為棕色
(3) ①. aaZBW ②. AaZBZb、AaZbW 表型分別為棕色、紅色
(4)①為基因A(或B);②為基因B(或A);③為紅色;④為棕色
【解析】
【分析】伴性遺傳是指在遺傳過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狀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這種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狀的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這種與性別相關聯(lián)的性狀遺傳方式就稱為伴性遺傳。
【小問1詳解】
依據(jù)表格信息可知,無論是正交6:2:3:5,還是反交3:5:3:5,均是9:3:3:1的變式,故可判斷太陽鸚鵡的眼色至少由兩對基因控制;但正交和反交結果不同,說明其中一對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
【小問2詳解】
依據(jù)正交結果,F(xiàn)2中棕眼:紅眼=9:7,說明棕眼性狀為雙顯性個體,紅眼為單顯性或雙隱性個體,鸚鵡為ZW型性別決定,在雄性個體中,棕眼為6/8=3/41,在雌性個體中,棕眼為3/8=3/41/2,故可推知,F(xiàn)1中的基因型為AaZBZb、AaZBW,表型均為棕色,親本為純系,其基因型為:aaZBZB(父本)、AAZbW(母本)。
【小問3詳解】
依據(jù)反交結果,結合第二小問可知,親本的基因型為,AAZbZb、aaZBW,則F1的基因型為AaZBZb、AaZbW,對應的表型依次為棕色、紅色。
【小問4詳解】
結合第二小問可知,棕眼性狀為雙顯性個體,紅眼為單顯性或雙隱性個體,故可知基因①為A(或B),控制酶1的合成,促進紅色前體物合成紅色中間物,基因②為B(或A),控制酶2的合成,促進紅色中間物合成棕色產物。
(2024年廣東?。?8. 遺傳性牙齦纖維瘤?。℉GF)是一種罕見的口腔遺傳病,嚴重影響咀嚼、語音、美觀及心理健康。2022年,我國科學家對某一典型的HGF家系(如圖)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ZNF862基因突變導致HGF發(fā)生。
回答下列問題:
(1)據(jù)圖分析,HGF最可能的遺傳方式是_________。假設該致病基因的頻率為p,根據(jù)最可能的遺傳方式,Ⅳ2生育一個患病子代的概率為_______(列出算式即可)。
(2)為探究ZNF862 基因的功能,以正常人牙齦成纖維細胞為材料設計實驗,簡要寫出設計思路:_______。為從個體水平驗證ZNF862基因突變導致HGF,可制備攜帶該突變的轉基因小鼠,然后比較______的差異。
(3)針對HGF這類遺傳病,通過體細胞基因組編輯等技術可能達到治療的目的。是否也可以通過對人類生殖細胞或胚胎進行基因組編輯來防治遺傳病?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________。
【答案】(1) ①.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②. (1+p)/2
(2) ①. 將正常細胞分為甲乙兩組,其中甲組敲除ZNF862基因,觀察甲乙兩組細胞表型從而探究該基因的功能 ②. 轉基因小鼠和正常小鼠牙齦
(3)不可以,違反法律和倫理,且存在安全隱患。
【解析】
【分析】人類遺傳病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br>(1)單基因遺傳病包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ㄈ绮⒅福?、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ㄈ缪巡?、色盲)、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ㄈ缈咕S生素D佝僂病);
(2)多基因遺傳病是由多對等位基因異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br>(3)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包括染色體結構異常遺傳?。ㄈ缲埥芯C合征)和染色體數(shù)目異常遺傳?。ㄈ?1三體綜合征)
【小問1詳解】
由圖可知,該病男女患者數(shù)量相當,且代代遺傳,因此該病最可能的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患僭O該病由基因A/a控制,則致病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p,正?;騛的基因頻率為1-p,Ⅳ2的基因型為Aa,產生配子基因型為1/2A和1/2a,正常人中基因型為AA的概率為p2,基因型為Aa的概率為2p(1-p),基因型為aa的概率為(1-p)2,Ⅳ2與AA生育患病子代的概率為p2,與Aa生育患病子代的概率為2p(1-p)×3/4,與aa生育患病子代的概率為(1-p)2×1/2,故Ⅳ2生育一個患病子代的概率為p2+2p(1-p)×3/4+(1-p)2×1/2=(1+p)/2。
【小問2詳解】
從細胞水平分析,培養(yǎng)該細胞,敲除ZNF862基因,觀察細胞表型等變化,通過比較含有該基因時的細胞表型從而探究該基因的功能,設計思路為:將正常細胞分為甲乙兩組,其中甲組敲除ZNF862基因,觀察甲乙兩組細胞表型從而探究該基因的功能;從個體水平分析,通過比較轉基因小鼠和正常小鼠牙齦差異可得出該基因的功能。
【小問3詳解】
一般不通過對人類生殖細胞或胚胎進行基因組編輯來防治遺傳,該方式違反法律和倫理,且存在安全隱患。
(2024年吉林省)20. 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短串聯(lián)重復序列(STR)具有豐富的多態(tài)性。跟蹤STR的親本來源可用于親緣關系鑒定。分析下圖家系中常染色體上的STR(D18S51)和X染色體上的STR(DXS10134,Y染色體上沒有)的傳遞,不考慮突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Ⅲ-1與Ⅱ-1得到Ⅰ代同一個體的同一個D18S51的概率為1/2
B. Ⅲ-1與Ⅱ-1得到Ⅰ代同一個體的同一個DXS10134的概率為3/4
C. Ⅲ-1與Ⅱ-4得到Ⅰ代同一個體的同一個D18S51的概率為1/4
D. Ⅲ-1與Ⅱ-4得到Ⅰ代同一個體的同一個DXS10134的概率為0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由題意可知,STR(D18S51)位于常染色體上,STR(DXS10134)位于X染色體的非同源區(qū)段。
【詳解】A、STR(D18S51)位于常染色體上,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Ⅱ-1和Ⅱ-2得到Ⅰ代父母方各一個D18S51,Ⅲ-1得到Ⅱ-1的一個D18S51,Ⅲ-1與Ⅱ-1得到Ⅰ代同一個體的同一個D18S51的概率為1/2,A正確;
B、TR(DXS10134)位于X染色體的非同源區(qū)段,Ⅱ-1和Ⅱ-2一定含有父方的一條X染色體和母方的一條X染色體,Ⅲ-1得到Ⅱ-2的一條X染色體,這條X染色體來自Ⅰ代父方的概率為1/2,來自Ⅰ代母方中的一條的概率為1/4,由此可知,Ⅲ-1與Ⅱ-1得到Ⅰ代同一個體的同一個DXS10134的概率為1/2+1/4=3/4,B正確;
C、STR(D18S51)位于常染色體上,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Ⅱ-3和Ⅱ-4得到Ⅰ代父母方各一個D18S51,Ⅲ-1得到Ⅱ-3的一個D18S51,由此可知,Ⅲ-1與Ⅱ-4得到Ⅰ代同一個體的同一個D18S51的概率為1/2,C錯誤;
D、STR(DXS10134)位于X染色體的非同源區(qū)段,Ⅲ-1只能從Ⅰ代遺傳Y基因,Ⅱ-4只能從Ⅰ代遺傳X基因,因此Ⅲ-1與Ⅱ-4得到Ⅰ代同一個體的同一個DXS10134的概率為0,D正確。
故選ABD。
(2024年吉林?。?4. 作物在成熟期葉片枯黃,若延長綠色狀態(tài)將有助于提高產量。某小麥野生型在成熟期葉片正??蔹S(熟黃),其單基因突變純合子ml在成熟期葉片保持綠色的時間延長(持綠)?;卮鹣铝袉栴}。
(1)將ml與野生型雜交得到F1,表型為______(填“熟黃”或“持綠”),則此突變?yōu)殡[性突變(A1基因突變?yōu)閍l基因)。推測A1基因控制小麥熟黃,將A1基因轉入______個體中表達,觀察獲得的植株表型可驗證此推測。
(2)突變體m2與ml表型相同,是A2基因突變?yōu)閍2基因的隱性純合子,A2基因與A1基因是非等位的同源基因,序列相同。A1、A2、a1和a2基因轉錄的模板鏈簡要信息如圖1。據(jù)圖1可知,與野生型基因相比,a1基因發(fā)生了______,a2基因發(fā)生了______,使合成的mRNA都提前出現(xiàn)了______,翻譯出的多肽鏈長度變______,導致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改變,活性喪失。A1(A2)基因編碼A酶,圖2為檢測野生型和兩個突變體葉片中A酶的酶活性結果,其中______號株系為野生型的數(shù)據(jù)。

(3)A1和A2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ml的基因型為______,m2的基因型為______。若將ml與m2雜交得到F1,F(xiàn)1自交得到F2,F(xiàn)2中自交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個體的比例為______。
【答案】(1) ①. 熟黃 ②. 持綠(或m1或突變型)
(2) ①. 堿基對的替換 ②. 堿基對的增添 ③. 終止密碼子 ④. 短 ⑤. ①
(3) ①. a1a1A2A2 ②. A1A1a2a2 ③. 1/4
【解析】
【分析】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2、基因突變: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堿基序列的改變,叫做基因突變。
【小問1詳解】
若此突變?yōu)殡[性突變,則m1的基因型為a1a1,野生型的基因型為A1A1,m1野生型A1a1,表型為野生型,即熟黃。若要證明此推測,可將A1基因轉入持綠(或m1或突變型)個體中表達,若植株表現(xiàn)為熟黃,則可驗證此推測。
【小問2詳解】
依據(jù)題干和圖1可知,①A2基因與A1基因是非等位的同源基因,序列相同;②突變體m2與ml表型相同,且均為對應基因的隱性純合子;③由于終止密碼子為UAA、UAG、UGA,可知對應模板鏈上堿基為ATT、ATC、ACT。與野生型基因相比較,a1發(fā)生了堿基的替代,a2基因發(fā)生了堿基的增添(增添了堿基T),即a1序列上提前出現(xiàn)了ACT,a2序列上出現(xiàn)ACT,即使合成的mRNA都提前出現(xiàn)了終止密碼子,導致翻譯出的多肽鏈長度變短,導致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改變,活性喪失。A1(A2)基因編碼A酶,且突變體m2與ml表型相同,可知m2與ml中A酶的酶活性大體相同,所以據(jù)圖2,可知,①號株系為野生型數(shù)據(jù)。
【小問3詳解】
依據(jù)題干信息,A1和A2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則ml的基因型為a1a1A2A2,m2的基因型為A1A1a2a2。mlm2F1:A1a1A2a2,F(xiàn)1F2:A1 - A2 - :a1a1A2 - :A1 - a2a2 :a1a1a2a2=9:3:3:1,對應的表型為野生型:突變型=9:7,后代中不會發(fā)生性狀分裂的基因型為:1A1A1A2A2、1A1A1a2a2、1a1 a1 A2A2、1a1a1a2a2,所占的比例為1/4。
(2024年湖北省)22. 某種由單基因控制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S病)患者表現(xiàn)為行走不穩(wěn)、眼球震顫,多在成年發(fā)病。甲乙兩人均出現(xiàn)這些癥狀。遺傳咨詢發(fā)現(xiàn),甲的家系不符合S病遺傳系譜圖的特征,而乙的家系符合。經檢查確診,甲不是S病患者,而乙是。回答下列問題:
(1)遺傳咨詢中醫(yī)生初步判斷甲可能不是S病患者,而乙可能是該病患者,主要依據(jù)是________(填序號)。
①血型 ②家族病史 ③B超檢測結果
(2)系譜圖分析是遺傳疾病診斷和優(yōu)生的重要依據(jù)。下列單基因遺傳病系譜圖中,一定不屬于S病的是________(填序號),判斷理由是________;一定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的系譜圖是________(填序號)。
(3)提取患者乙及其親屬的DNA,對該病相關基因進行檢測,電泳結果如下圖(1是乙,2、3、4均為乙的親屬)。根據(jù)該電泳圖________(填“能”或“不能”)確定2號和4號個體攜帶了致病基因,理由是________。
(4)《“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指出,孕前干預是出生缺陷防治體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單基因控制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患者也有可能產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健康配子,再通過基因診斷和試管嬰兒等技術,生育健康小孩。該類型疾病女性患者有可能產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卵細胞,請從減數(shù)分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
【答案】(1)② (2) ①. ③ ②. 系譜圖③中Ⅰ-1、Ⅰ-2不患該病,Ⅱ-3患該病,說明該病為隱性遺傳病,一定不屬于S病 ③. ①②
(3) ①. 不能 ②. 乙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電泳圖可知,乙(1號個體)為雜合子,但無法推斷哪條條帶攜帶致病基因,哪條條帶攜帶正?;?
(4)該類型疾病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和正?;蚴请S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開
【解析】
【分析】1、人類遺傳病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br>(1)單基因遺傳病包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ㄈ绮⒅福?、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如白化?。?、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ㄈ缪巡?、色盲)、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ㄈ缈咕S生素D佝僂?。?br>(2)多基因遺傳病是由多對等位基因異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
(3)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包括染色體結構異常遺傳病(如貓叫綜合征)和染色體數(shù)目異常遺傳?。ㄈ?1三體綜合征)。
2、遺傳病的監(jiān)測和預防:
(1)產前診斷:胎兒出生前,醫(yī)生用專門的檢測手段確定胎兒是否患某種遺傳病或先天性疾病,產前診斷可以大大降低病兒的出生率。
(2)遺傳咨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夠有效的預防遺傳病的產生和發(fā)展。
(3)禁止近親婚配:降低隱性遺傳病的發(fā)病率。
【小問1詳解】
①S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不能通過血型進行檢測,①錯誤;
②S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其家族患者多,多代連續(xù)得病,可通過遺傳咨詢進行初步診斷,②正確;
③B超不能用于檢測單基因遺傳病,③錯誤。
故選②。
【小問2詳解】
①Ⅱ-2、Ⅱ-3患該病,Ⅲ-1不患該病,說明該病為顯性遺傳病,Ⅱ-2的母親Ⅰ -1不患該病,說明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②Ⅰ-1、Ⅰ-2患該病,Ⅰ-1不患該病,說明該病為顯性遺傳病,Ⅱ-2的女兒Ⅲ-2不患該病,說明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③Ⅰ-1、Ⅰ-2不患該病,Ⅱ-3患該病,說明該病為隱性遺傳病,一定不屬于S??;
④Ⅱ-2的女兒Ⅲ-1不患該病,排除伴X顯性遺傳病,但無法判斷其是否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br>故下列單基因遺傳病系譜圖中,一定不屬于S病的是③;一定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的系譜圖是①②。
【小問3詳解】
乙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電泳圖可知,乙(1號個體)為雜合子,但無法推斷哪條條帶攜帶致病基因,哪條條帶攜帶正?;?,因此該電泳圖不能2號和4號個體攜帶了致病基因。
【小問4詳解】
該類型疾病女性患者(雜合子)致病基因和正?;蚴请S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開,從而產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卵細胞。
(2024年4月浙江省稽陽聯(lián)誼學校高三聯(lián)考生物選考試題卷)1.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研究種子發(fā)育的機理對培育高產優(yōu)質的玉米新品種具有重要作用。
(1)玉米果穗上的每一個籽粒都是受精后發(fā)育而來。我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甲品系玉米,其自交后的果穗上出現(xiàn)嚴重干癟且無發(fā)芽能力的籽粒,這種異常籽粒約占1/4,這種現(xiàn)象稱為________。若上述果穗上的正常籽粒均發(fā)育為植株,自交后,有些植株果穗上有約 1/4干癟籽粒,這些植株所占比例約為________。
(2)為闡明籽粒干癟性狀的遺傳基礎,研究者克隆出候選基因A/a。將A基因導入到甲品系中,獲得了轉入單個A基因的轉基因玉米。假定轉入的A基因已插入a基因所在染色體的非同源染色體上,則轉入的A基因與原a基因的遺傳遵循________定律。請設計兩種交配實驗方案并預期結果以證實“A基因突變是導致籽粒干癟的原因”。
①實驗方案1:轉基因玉米×甲品系;預期結果________。
②實驗方案2:________; 預期結果________。
(3)現(xiàn)已確認A基因突變是導致籽粒干癟的原因,序列分析發(fā)現(xiàn)a基因是A基因中插入了一段DNA(見圖1),使A基因功能喪失,打亂了編碼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使A基因功能喪失,該實例反映了基因表達產物與性狀的關系:________。甲品系果穗上的正常籽粒發(fā)芽后,取其植株葉片,用圖1中的引物1、2進行PCR擴增,若出現(xiàn)目標擴增條帶則可知相應植株的基因型為________。

(4)為確定A基因在玉米染色體上的位置,借助位置已知的M/m基因進行分析。用基因型為mm且籽粒正常的純合子P與基因型為MM的甲品系雜交得F1, F1自交得F2。用M、m基因的特異性引物,對F1植株果穗上干癟籽粒(F2)胚組織的DNA進行PCR 擴增, 擴增結果有1、2、3三種類型, 如圖2所示。

統(tǒng)計干癟籽粒(F2)的數(shù)量,發(fā)現(xiàn)類型1最多、類型 2較少、類型3極少。依據(jù)上述統(tǒng)計結果分析,基因A、a與M、m的位置關系是________。類型3的基因型為________,產生類型3過程中最可能發(fā)生的變異類型為________。
【答案】(1) ①. 性狀分離 ②. 2/3
(2) ①. 自由組合 ②. 正常籽粒:干癟籽?!?:1 ③. 轉基因玉米自交 ④. 正常籽粒:干癟籽?!?5:1
(3) ①. 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②. Aa
(4) ①. 基因A、a與M、m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其中a和M在同一條染色體上 ②. aamm ③. 基因重組
【解析】
【分析】1、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生配子時,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獨立遺傳給后代。
2、分析題干信息:“甲品系玉米,其自交后的果穗上出現(xiàn)嚴重干癟且無發(fā)芽能力的籽粒,這種異常籽粒約占1/4”,即甲品系籽粒正常,其自交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且籽粒正常:干癟=3:1,可知籽粒正常和干癟這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孟德爾的分離定律。
【小問1詳解】
分析題干信息:“甲品系玉米,其自交后的果穗上出現(xiàn)嚴重干癟且無發(fā)芽能力的籽粒,這種異常籽粒約占1/4”,即甲品系籽粒正常,其自交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且籽粒正常:干癟=3:1,可知籽粒正常和干癟這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孟德爾的分離定律;
假設籽粒正常和干癟這一對相對性狀由基因A、a控制,則甲品系基因型為Aa。上述正常籽?;蛐蜑?/3AA或2/3Aa,均發(fā)育為植株,自交后,有些植株果穗上有約1/4干癟籽粒,這些植株的基因型為Aa,所占比例為2/3;
【小問2詳解】
假定轉入的A基因已插入a基因所在染色體的非同源染色體上,則轉入的A基因與原a基因位于兩對非同源染色體上,其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假定A基因突變是導致籽粒干癟的原因,由于轉入的單個A基因已插入a基因所在染色體的非同源染色體上,則甲品系玉米基因型為Aa,野生型玉米的基因型為00AA(0表示沒有相關基因),轉基因甲品系玉米的基因型為A0Aa,且導入的A基因與細胞內原有的A/a基因之間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要證實該假設正確,可讓轉基因玉米自交,依據(jù)自由組合定律可知,子代為正常籽粒(9A_A_、3A_aa、3 00A_):干癟籽粒(1 00aa)≈15:1;或轉基因玉米(A0Aa)與甲品系(00Aa)雜交,子代為正常籽粒(3A0A_、1A0aa、3 00A_):干癟籽粒(1 00aa)≈7:1;
【小問3詳解】
已知A基因突變是導致籽粒干癟的原因,序列分析發(fā)現(xiàn)a基因是A基因中插入了一段DNA,打亂了編碼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使A基因功能喪失,說明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甲品系果穗上的正常籽粒發(fā)芽后,取其植株葉片,用圖1中的引物1、2進行PCR擴增,若出現(xiàn)目標擴增條帶則可知相應植株中含有a基因,即其基因型為Aa。
【小問4詳解】
用基因型為mm且籽粒正常的純合子P(基因型為AAmm)與基因型為MM的甲品系(基因型為AaMM)雜交得F1,基因型為1/2AAMm、1/2AaMm,F(xiàn)1自交得F2。用M、m基因的特異性引物,對F1植株果穗上干癟籽粒(F2)胚組織的DNA進行PCR擴增,擴增結果有1、2、3三種類型,根據(jù)圖示可以判斷1、2、3基因型分別為aaMM、aaMm、aamm。若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則類型3的數(shù)量應該與類型1的數(shù)量同樣多,而實際上類型3極少,所以基因A、a與M、m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其中a和M在同一條染色體上;
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了片段互換(基因重組),導致產生同時含有a和m的重組型配子數(shù)量很少,類型3干癟籽粒是由雌雄配子均為am的重組型配子受精而成,所以,類型3干癟籽粒數(shù)量極少。
(浙江省三校普通高校招生高(選)考科目模擬考試生物試題)2. 圖1表示基因型為AaXBXb的生物體某個細胞的分裂過程中某種物質或結構數(shù)量變化的相關模式圖,圖2表示圖1過程某些時期細胞內染色體、染色單體和核DNA的數(shù)量關系。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圖1還可表示細胞內染色體組數(shù)在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變化
B. 圖1的CD段對應圖2的I時期,圖2的Ⅱ時期對應圖1的AB、EG、HI段
C. 若該細胞核DNA雙鏈均被32P標記,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中完成減數(shù)分裂后,至少3個子細胞帶標記
D. 該細胞經歷圖1過程最終形成一個aXBXb的子細胞,則其他的子細胞基因型可能有4種
【答案】D
【解析】
【分析】圖1中AF表示有絲分裂,F(xiàn)G表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HI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圖2中b表示染色單體,a表示染色體,c表示核DNA。
【詳解】A、圖1呈現(xiàn)的是細胞內同源染色體對數(shù)在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變化,A錯誤;
B、圖2的Ⅱ時期有染色單體,染色體數(shù)為4條,可以表示有絲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以及減數(shù)分裂Ⅰ的各時期,對應圖1的AB、EG段,B錯誤;
C、該細胞核的DNA初始狀態(tài)為雙鏈均被標記,由題干信息可知,細胞經過了1次有絲分裂和1次減數(shù)分裂,則4個子細胞中至少2個被標記,C錯誤;
D、該細胞經歷圖1過程,即先進行有絲分裂產生2個卵原細胞,再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生8個子細胞,則與aXBXb來自同一個卵原細胞的另外三個細胞可能為aXBXb 、A、A ,該卵原細胞的子細胞有2種。另一個卵原細胞正常分裂,則子細胞為2個AXB和2個aXb(或2個AXb和2個aXB),也是2種。所以該細胞經歷圖1過程最終形成一個aXBXb的子細胞,則其他的子細胞基因型可能有4種,D正確。
故選D。
(浙江省三校普通高校招生高(選)考科目模擬考試生物試題)3. 二倍體生物體細胞中某對同源染色體多了一條的個體,稱為三體(2n+1,配子育性及結實率與二倍體相同)。科學家利用人工構建的一系列增加了不同染色體的野生型純合水稻三體,分別與野生型水稻的隱性突變體(2n=24)雜交,獲得F1,F(xiàn)1植株單獨種植,自交得到F2,分別統(tǒng)計各自F2的表現(xiàn)型和比例,可以判斷突變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某對同源染色體未分離移向同一極,可能會導致子代中出現(xiàn)三體
B. 需構建12種野生型水稻三體,分別與隱性突變體雜交才能確定突變基因的位置
C. 若某F1植株子代中野生型與突變型的比例為35:1,說明突變基因位于該三體所在的染色體上
D. 若某F1植株子代中野生型與突變型的比例為5:1,則突變基因位于該三體所在的染色體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染色體變異是指染色體結構和數(shù)目的改變,染色體結構的變異主要有缺失、重復、倒位、易位四種類型;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有染色體組成倍增加或減少和染色體個別數(shù)目的增加或減少。二倍體生物體細胞中某對同源染色體多了一條的個體,稱為三體,三體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時候,配子中染色體數(shù)目正?;蚨嘁粭l染色體。
【詳解】A、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某對同源染色體未分離移向一極或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體未分離并移向一極都可能會導致配子中多一條染色體,從而使子代中出現(xiàn)三體,A正確;
B、水稻(2n=24)有12對同源染色體,要確定突變基因的位置,需構建12種水稻野生型三體分別與隱性突變體雜交,B正確;
C、若突變基因位于三體所在的染色體上,隱性突變體的基因型為aa,相關野生型三體的基因型為AAA,二者雜交,F(xiàn)1的基因型有兩種,Aa和AAa,其中Aa植株自交后代比例為3:1,AAa的植株產生的配子為AA:Aa:A:a=1:2:2:1,其中a=1/6,自交后代(即F1植株子代)中顯性與隱性的比例為35:1,C正確;
D、若突變基因不位于三體所在的染色體上,則某隱性突變體的基因型為aa,相關野生型三體的基因型為AA,二者雜交,F(xiàn)1的基因型為Aa,自交后代(即F1植株子代)中比例為3:1,D錯誤。
故選D。
(2024屆江西省部分學校高三下學期5月第一次適應性考試大聯(lián)考生物)4. S基因是位于Y染色體上決定雄性性別的基因。X染色體上一般不含有S基因,但Y染色體上帶有S基因的染色體片段可轉移至X染色體上,含S基因的受精卵均發(fā)育為雄性,不含S基因的均發(fā)育為雌性。讓某Y染色體上的S基因轉移至X染色體上的雄性個體(XY)與某雌性個體雜交,子代(數(shù)量足夠多,且不含X染色體的個體不能存活)雌、雄個體的比例可能是( )
A. 1:1B. 1:2C. 2:1D. 3:1
【答案】AB
【解析】
【分析】性染色體決定。這是最常見的性別決定方式,其中又分為XY型和ZW型兩種類型。在XY型中,雄性的性染色體為XY,雌性的性染色體為XX。
【詳解】如果雄鼠的基因型是XSY,當其和雌鼠XY雜交,由于YY致死,所以F1中XSX:XSY:XY=1:1:1,雌性:雄性為1:2;如果雄鼠的基因型是XSY,當其和雌鼠XX雜交,F(xiàn)1中2XSX:2XY=1:1,雌性:雄性為1:1,AB正確,CD錯誤。
故選AB。
(2024屆江西省部分學校高三下學期5月統(tǒng)一調研測試生物試題)5. A基因表達的A蛋白與B基因表達的B蛋白與某種自花傳粉植物的果實的甜與不甜有關(a基因和b基因不表達A蛋白和B蛋白)?,F(xiàn)有甲、乙、丙三個純合品系,其中甲為不甜植株,乙、丙為甜植株,實驗人員用甲、乙、丙三個品系進行雜交得到F1,F(xiàn)1自交得到F2。雜交組合①為甲×乙、雜交組合②為甲×丙、雜交組合③為乙×丙。實驗人員運用抗原—抗體雜交法對親本、F1和F2個體細胞中的A蛋白和B蛋白進行檢測,結果如表所示?;卮鹣铝袉栴}:
注:“+”表示含有,“-”表示不含有。
(1)甲、乙、丙三個品系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雜交組合①中的F1的表型為_________。雜交組合②中的F2類型1的表型為_________,其基因型有_________種。
(3)雜交組合③中的F2中不甜植株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_,甜植株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_。
(4)選擇雜交組合③中的F1與雜交組合①中的F2的甜植株雜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
【答案】(1) ①. AAbb ②. aabb ③. AABB
(2) ①. 非甜 ②. 1 ③. 2
(3) ①. 3/16 ②. 3/13
(4)不甜植株:甜植株=1:3
【解析】
【分析】自由組合的實質:當具有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子一代產生配子時,在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表現(xiàn)為自由組合。其實質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即一對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與另一對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彼此間互不干擾的,各自獨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稱為獨立分配定律。
【小問1詳解】
根據(jù)表可知,甲品系中只含A蛋白,不含B蛋白,基因型為AAbb;乙品系中A蛋白、B蛋白都不含,基因型為aabb;丙品系中A蛋白和B蛋白都含,基因型為AABB。
【小問2詳解】
雜交組合①為甲和乙雜交,F(xiàn)1的基因型為Aabb,據(jù)題意可知,表型為不甜植株;雜交組合②為甲和丙雜交,F(xiàn)2的基因型為AABb,F(xiàn)1自交,F(xiàn)2有3AAB_:1AAbb,類型1中A蛋白和B蛋白都含有,基因型為AAB_,表型為甜植株,基因型有AABB和AABb2種。
【小問3詳解】
據(jù)表可知,雜交組合③中的F2中有類型1(A_B_甜):類型2(A_bb不甜):類型3(aaB_甜):類型4(aabb甜)=9:3:3:1,不甜植株所占的比例為3/16,甜植株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3/13。
【小問4詳解】
根據(jù)題意可知,雜交組合③中F1的基因型為AaBb,雜交組合①中的F2的甜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兩者雜交,子代有AaBb(甜):Aabb(不甜):aaBb(甜):aabb(甜)=1:1:1:1,因此,不甜植株:甜植株=1:3。
(2024屆江西省部分學校高三下學期5月統(tǒng)一調研測試生物試題)6. 已知甲病是由等位基因A/a控制的,圖1表示某家系的遺傳系譜圖,但成員的患甲病情況未標明。圖2表示科研人員對該家系中的1~6號成員進行基因檢測得到的電泳條帶圖(若只呈現(xiàn)一個條帶,則說明只含有基因A或a;若呈現(xiàn)兩個條帶,則說明同時含有基因A和a)。不考慮異常情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等位基因A/a可能位于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
B. 8號個體的基因型有兩種可能
C. 若只有2號個體患病,則基因A對應基因①
D. 若只有2號個體患病,則7號個體含基因a的概率為1/2
【答案】A
【解析】
【分析】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或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則4號個體的電泳條帶應有2個,與電泳條帶圖上只有1個條帶(基因①)的結果不符合,等位基因A/a應位于X染色體上。
【詳解】A、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或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則4號個體的電泳條帶應有2個,與電泳條帶圖上只有1個條帶(基因①)的結果不符合,A錯誤;
B、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或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則4號個體的電泳條帶應有2個,與電泳條帶圖上只有1個條帶(基因①)的結果不符合,等位基因A/a應位于X染色體上,8號個體的基因型可能是XAY或XaY,B正確;
CD、若該家系的1~6號成員中只有2號個體患病,說明致病基因為隱性遺傳,則A對應基因①,由于5號含有一個A和一個a,6號只含有A,7號個體含a的概率為1/2,CD正確。
故選A。
(2024屆江西省多市多校聯(lián)考模擬預測生物試題)7. S基因是位于Y染色體上決定雄性性別的基因。X染色體上一般不含有S基因,但Y染色體上帶有S基因的染色體片段可轉移至X染色體上,含S基因的受精卵均發(fā)育為雄性,不含S基因的均發(fā)育為雌性。讓某Y染色體上的S基因轉移至X染色體上的雄性個體(XY)與某雌性個體雜交,子代(數(shù)量足夠多,且不含X染色體的個體不能存活)雌、雄個體的比例可能是( )
A. 1:1B. 1:2C. 2:1D. 3:1
【答案】AB
【解析】
【分析】性染色體決定。這是最常見的性別決定方式,其中又分為XY型和ZW型兩種類型。在XY型中,雄性的性染色體為XY,雌性的性染色體為XX。
【詳解】如果雄鼠的基因型是XSY,當其和雌鼠XY雜交,由于YY致死,所以F1中XSX:XSY:XY=1:1:1,雌性:雄性為1:2;如果雄鼠的基因型是XSY,當其和雌鼠XX雜交,F(xiàn)1中2XSX:2XY=1:1,雌性:雄性為1:1,AB正確,CD錯誤。
故選AB。
(2024屆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學期第三次模擬測試生物試題)8. 已知果蠅的灰身和黑身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對性狀。實驗室有從自然界捕獲的、有繁殖能力的灰身雌、雄果蠅各一只和黑身雌、雄果蠅各一只,以這四只果蠅為材料進行實驗,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 取兩只相同表型的雌雄果蠅進行雜交,根據(jù)子代的表型可判定這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及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
B. 取兩只不同表型的雌雄果蠅進行雜交,根據(jù)子代的表型可判定這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及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
C. 若基因僅位于X染色體上,任取兩只不同表型的雌雄果蠅進行雜交,根據(jù)子代的表型可判定這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
D. 若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任取兩只不同表型的雌雄果蠅進行雜交,根據(jù)子代的表型可判定這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判斷顯隱性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表型相同的親本雜交,看子代是否出現(xiàn)性狀分離,若性狀分離,則說明親本的性狀為顯性性狀;另一種是用表型不同的親本雜交,若子代只表現(xiàn)出一種性狀,則子代表現(xiàn)出的性狀為顯性性狀。
【詳解】A、取兩只相同性狀的雌雄果蠅進行雜交,若都是純合子,子代表型與親本相同,根據(jù)子代的表型不可判定這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及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A錯誤;
B、取兩只不同性狀的雌雄果蠅進行雜交,若親本為一雜合子和一隱性純合子,根據(jù)子代的表型不可判定這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及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B錯誤;
C、若基因僅位于X染色體上,任取兩只不同性狀的雌雄果蠅進行雜交,根據(jù)子代的表型可判定這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C正確;
D、若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任取兩只不同性狀的雌雄果蠅進行雜交,若親本為一雜合子和一隱性純合子,根據(jù)子代的表型不可判定這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D錯誤。
故選C。
(2024屆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學期第三次模擬測試生物試題)9. 已知基因型為AaZ?W的昆蟲,其某細胞處于細胞分裂過程中的一個時期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最合理的是( )
A. 該細胞為處于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的次級精母細胞
B. 可判斷該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前的間期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C. 與該細胞在同一過程中產生的卵細胞基因組成為AZ?或aZ?
D. 圖示細胞中存在等位基因且含有兩對同源染色體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題意可知,該果蠅為雌性,此細胞內沒有同源染色體,正在完成姐妹染色單體分裂,所以,此時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
【詳解】A、基因型為AaZbW的昆蟲為雌性,由于染色質均等分裂,故該細胞處于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的第一極體,A錯誤;
B、圖中出現(xiàn)A和a是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或基因突變的結果,B錯誤;
C、圖示細胞的基因型為AaWW,與該細胞在同一過程中產生的次級卵母細胞的基因型為AaZbZb,故與該細胞在同一過程中產生的卵細胞基因組成為AZb或aZb,C正確;
D、該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D錯誤。
故選C。
(2024屆江西省南昌市師大附中高三下學期三模生物試題)10. 某種植物的花色由兩對等位基因E/e和F/f控制,顯性基因越多,紅色越深,反之則紅色越淺,無顯性基因時花色為白色。讓開深紅花的植株與開白色花的植株雜交,F(xiàn)1全為開中紅花植株,F(xiàn)1自交,F(xiàn)2的表型及比例為深紅色∶朱紅色∶中紅色∶淺紅色∶白色=1∶4∶6∶4∶1。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控制該種植物花色的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B. 若F2中開朱紅花植株自由交配,則F3中開深紅花植株占1/4
C. F1進行測交,后代有3種表型、4種基因型
D. F2中只有開深紅花植株和開白花植株是純合子
【答案】ABC
【解析】
【分析】根據(jù)題意分析可知:某植物花色遺傳由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E/e和F/f)所控制,且顯性基因E和F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顯性基因越多,紅色越深,反之則紅色越淺,無顯性基因時花色為白色。讓開深紅花的植株與開白色花的植株雜交得F1,F(xiàn)1自交得F2,F(xiàn)2中有白花植株和4種紅花植株,有eeff(白色)、(Eeff、eeFf)(淺紅色)、(EEff、eeFF、EeFf)(中紅色)、(EEFf、EeFF)(朱紅色)、(EEFF)(深紅色)五種表現(xiàn)型,比例是1∶4∶6∶4∶1,共有16種組合方式,屬于9∶3∶3∶1的變式,因此子一代基因型是EeFf,且兩對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詳解】A、由題意知,F(xiàn)2的表型及比例為深紅色∶朱紅色∶中紅色∶淺紅色∶白色=1∶4∶6∶4∶1,共有16種組合方式,屬于9∶3∶3∶1的變式,因此控制花色遺傳的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遵循自由組合定律,A正確;
B、根據(jù)題意可知,某植物花色遺傳由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E/e和F/f)所控制,且顯性基因E和F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顯性基因越多,紅色越深,反之則紅色越淺,無顯性基因時花色為白色。且控制花色遺傳的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F2中開朱紅花植株基因型為2EEFf、2EeFF,若F2中開朱紅花植株自由交配,產生的配子為1/2EF、1/4Ef、1/4eF,則F3中開深紅花植株(EEFF)占1/2×1/2=/4,B正確;
C、由題意知,F(xiàn)2的表型及比例為深紅色∶朱紅色∶中紅色∶淺紅色∶白色=1∶4∶6∶4∶1,共有16種組合方式,屬于9∶3∶3∶1的變式,則F1基因型是EeFf,F(xiàn)1進行測交,即EeFf×eeff,后代基因型和表型有EeFf(中紅)、eeFf(淺紅)、Eeff(淺紅)、eeff(白色),C正確;
D、根據(jù)題意可知,F(xiàn)2的表型及比例為深紅色∶朱紅色∶中紅色∶淺紅色∶白色=1∶4∶6∶4∶1,其中有eeff(白色)、(Eeff、eeFf)(淺紅色)、(EEff、eeFF、EeFf)(中紅色)、(EEFf、EeFF)(朱紅色)、(EEFF)(深紅色)五種表現(xiàn)型,則F2中除了開深紅花植株和開白花植株是純合子外,中紅花植株中也有純合子,D錯誤。
故選ABC。
(2024屆江西省南昌市師大附中高三下學期三模生物試題)11. 褐飛虱群集于稻叢基部,刺吸莖葉組織汁液,并在水稻上產卵,導致水稻嚴重減產??蒲腥藛T發(fā)現(xiàn)了具有褐飛虱抗性的 P 品系,將其與野生型(無褐飛虱抗性)水稻雜交,所得 F1全部具有抗性。為進一步對抗性基因定位,首先按照圖 1 所示流程進行了雜交?;卮鹣铝袉栴}:

(1)調查褐飛虱卵的密度可用_____法。
(2)圖 1 中的“▲”表示進行篩選表型為_____的個體,過程Ⅱ不斷自交的目的是_____。
(3)已知單體(某對染色體缺失一條的個體稱為單體)產生的配子均可育,而一對同源染色體均缺失的個體致死。為確定褐飛虱抗性基因是否位于 6 號染色體,可用野生型 6 號染色體單體植株與 BC4F4雜交,所得 F1再自交。若 F2表型及比例為_____,則抗性基因不位于 6 號染色體上;若 F2表型及比例為_____,則抗性基因位于 6 號染色體上。
(4)確定抗性基因位于 6 號染色體上后,為進一步定位抗性基因在 6 號染色體上的位置,科研人員選取部分個體對 6 號染色體的 DNA 片段進行分析,得到圖 2 所示結果。請據(jù)此結果判斷,褐飛虱抗性基因應位于_____(用圖中字母表示)片段。圖中 BC4F4的多個個體中出現(xiàn)淺色片段,其原因是_____。注:淺色表示一對同源染色體的該 DNA 片段部分來自野生型,部分來自 P 品系。S 代表無褐飛虱抗性,R 代表有褐飛虱抗性。

【答案】(1)樣方法 (2) ①. 抗性 ②. 提高BC4F4中純合比例
(3) ①. 野生型∶抗性=1∶3 ②. 野生型∶抗性=1∶6
(4) ①. cg ②. 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fā)生交換使得片段的交換
【解析】
【分析】由下圖可知,由8個個體基因檢測結果不完全一樣。已知圖示中灰色區(qū)段表示一對同源染色體的該DNA片段部分來自野生型,部分來自P品系,可知有灰色區(qū)段的代表這些個體的染色體發(fā)生了非姐妹染色單體片段的交換。
【小問1詳解】
調查褐飛虱卵不能活動,采用樣方法進行調查其密度。
【小問2詳解】
P品系與野生型水稻雜交,F(xiàn)1全部為抗性,說明抗性為顯性性狀,其再與野生型雜交,其中既有抗性也有不抗,因為目的是定位基因,所以保留的是抗性個體,所以此時的過程中“▲”所進行的操作是篩選表型為抗性的個體。過程Ⅱ通過多次自交,可使BC4F4中純合比例提高,以進行基因定位分析。
【小問3詳解】
已知單體(某對染色體缺失一條的個體稱為單體)產生的配子均可育,而一對同源染色體均缺失的個體致死。為確定褐飛虱抗性基因是否位于6號染色體,若相關基因用A/a表示,且相關基因位于6號染色體上,可用野生型6號染色體單體植株(aO,O表示缺少6號染色體)與BC4F4(AA)雜交,所得F1(1/2Aa、1/2AO)再自交,得6/8A_:1/8aa:1/8OO(致死);若相關基因不在6號染色體上,野生型6號染色體單體植株(aa)與BC4F4(AA)雜交,親本雜交產生的F1的基因型全為Aa,其自交產生的F2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野生型aa∶抗性A_=1∶3。因此,若F2表型及比例為野生型aa∶抗性A_=1∶6,則抗性基因位于6號染色體上,若抗性基因不位于6號染色體上,F(xiàn)2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野生型aa∶抗性A_=1∶3。
【小問4詳解】
由圖中的位點可以看出具有抗性和不具有抗性的區(qū)別,具有抗性的都有P品系的cg段,所以褐飛虱抗性基因最可能位于c~g間,因為BC4F4所有抗性個體都具有來源于P品系的cg區(qū)段,而非抗性個體都不具有來源于P品系的cg區(qū)段?;疑硎疽粚ν慈旧w的該DNA片段部分來自野生型,部分來自P品系,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fā)生交叉互換使得片段的交換,從而導致了BC4F4的多個個體中出現(xiàn)灰色片段。
(2024屆江西省上饒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12. 根據(jù)以下表中實驗,對三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方式推斷不正確的是( )
A. 實驗①說明豌豆豆莢形狀的遺傳方式為細胞核遺傳
B. 實驗②說明番茄果皮顏色的遺傳方式為細胞核遺傳
C. 實驗③說明胚表皮顏色的遺傳方式為細胞質遺傳
D. 實驗②的結果不能推斷番茄果實顏色的遺傳方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通過正反交實驗,如果子代的表現(xiàn)性總是與母本相同,則該性狀是細胞質遺傳;否則是細胞核遺傳,故結合題干信息可知,豌豆豆莢形狀為細胞核遺傳,番茄果實顏色遺傳方式不能確定,紫羅蘭胚表皮顏色為細胞質遺傳。
【詳解】通過正反交實驗,如果子代的表現(xiàn)性總是與母本相同,則該性狀是細胞質遺傳;否則是細胞核遺傳,故結合題干信息可知,豌豆豆莢形狀為細胞核遺傳,番茄果實顏色遺傳方式不能確定,紫羅蘭胚表皮顏色為細胞質遺傳,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024屆江西省上饒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13. 甲基丙二酸血癥(MMA)和先天性夜盲癥(CNB)都屬于單基因遺傳病,相關基因分別用A/a和D/d表示。圖1為某家庭的遺傳系譜圖(已知I1含MMA致病基因但無CNB致病基因),圖2為家庭成員的相關基因電泳后所得到的條帶圖,其中基因類型1、2為一種病的相關基因,基因類型3、4為另一種病的相關基因。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 調查兩種單基因病發(fā)病率時應在患者家系中隨機取樣,且樣本數(shù)量要足夠大
B. CNB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基因類型1、2、3、4分別代表基因A、a、D、d
C. II3與一個母親患MMA的正常男性婚配,生育一男孩患兩種病的概率為1/8
D. I1、I2再生育一個孩子患一種病的概率為3/8
【答案】ABC
【解析】
【分析】II4個體患兩種病,I1和I2號個體均正常,且I1含MMA致病基因但無CNB致病基因,說明MMA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CNB為伴X隱性遺傳病。
【詳解】A、調查兩種單基因病發(fā)病率時應在人群中隨機取樣,且樣本數(shù)量要足夠大,A錯誤;
B、II4個體患兩種病,I1和I2號個體均正常,且I1含MMA致病基因但無CNB致病基因,說明MMA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CNB為伴X隱性遺傳病,故I1的基因型為AaXDY,I2的基因型為AaXDXd,II4的基因為aaXdY,故基因類型1、2、3、4分別代表基因a、A、D、d,B錯誤;
C、由圖2可知,II3的基因型為AAXDXd,一個母親患MMA的正常男性(AaXDY)婚配,后代不可能患MMA,故生育一男孩患兩種病的概率為0,C錯誤;
D、I1的基因型為AaXDY,I2的基因型為AaXDXd,僅考慮MMA,后代患MMA的概率為1/4,僅考慮CNB,后代患CNB的概率為1/4,生育一個孩子患一種病的概率為1/4×3/4+1/4×3/4=3/8,D正確。
故選ABC。
(2024屆浙江省稽陽聯(lián)誼二模)14. 已知某種群中的雌性個體基因型及比例為BBXAXa: BbXAXa=1:1, 雄性個體基因型及比例為bbXAY: bbXaY=1:2, 現(xiàn)某興趣小組利用雌1、雌2、雄1、雄2四個信封來模擬上述種群中雌雄個體隨機交配產生子代的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若雄1中只放入1種卡片,則雄2中需放入2種卡片且比例為1:2
B. 若雌1中有2種卡片且比例為3:1,則雌2中也有2種卡片但比例為1:1
C. 雌1和雌2中各取一張卡片并組合在一起,可模擬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D. 雌1、雌2、雄1、雄2中各取一張卡片并組合,卡片組合類型共有10種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題意可知,雌1、雌2、雄1、雄2四個信封代表基因,雌1、雌2組合模擬不同基因自由組合,雌1、雌2、雄1、雄2中各取一張卡片并組合,模擬雌雄配子隨機組合。
【詳解】A、若雄1中只放入1種卡片,則,則雄2中需放入3種卡片代表XA、Xa、Y,A錯誤;
B、若雌1中有2種卡片且比例為3:1,即代表B、b,則雌2中也有2種卡代表XA、Xa,比例為1:1,B正確;
C、雌1和雌2中各取一張卡片并組合在一起即B、b和XA、Xa組合,可模擬非同源染色體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C正確;
D、雌1、雌2、雄1、雄2中各取一張卡片并組合,模擬雌雄配子隨機組合,組合類型就是隨機交配產生的基因型,第一對等位基因的后代基因型有BB、Bb,第二對后代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XaY五種基因型,因此后代基因型10種卡片組合類型共有10種。
故選A。
(2024屆浙江省精誠聯(lián)盟高三下學期5月適應性聯(lián)考生物試題)15. 下圖家系中的眼病和白化病都是單基因遺傳病,Ⅰ-2不攜帶眼病基因,在人群中白化病的患病率為1/10000,若家系中的Ⅱ-3與Ⅱ-4結婚,生育的女孩同時患這兩種病的概率為( )
A. 1/24B. 1/303C. 1/606D. 1/1212
【答案】D
【解析】
【分析】白化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男女患病的概率相等。
【詳解】假設白化病和眼病分別由A/a、B/b基因控制。據(jù)系譜圖可知白化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因I-2不攜帶眼病基因,故眼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二病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Ⅱ-3可能的基因型為1/3AAXbY或2/3AaXbY,Ⅱ-4與眼病相關的基因型為1/2XBXB或1/2XBXb,所在家系無白化病患者,故根據(jù)人群中白化病(aa)的患病率1/10000,可知人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1/100,A的基因頻率為99/100,由此可得AA%=0.99*0.99,Aa%=0.02*0.99,由于Ⅱ-4不患白化,她是白化基因攜帶者(Aa/A_)的概率=2/101。因此,Ⅱ-3與Ⅱ-4結婚生育的女孩中患眼病的概率為1/4,患白化病的概率為1/4*2/3*2/101=1/303,則生育的女孩中同時患兩種病的概率為1/4*1/303=1/1212,D正確。
故選D。
(2024屆浙江省精誠聯(lián)盟高三下學期5月適應性聯(lián)考生物試題)16. 對某二倍體野生型水稻品種WT(野生型基因均用“+”表示)進行人工誘變處理,獲得A1、A2、A3三種穗長隱性突變體(基因型分別為a1a1、a2a2、a3a3),已知三個突變體基因均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從A1突變體中克隆出了關鍵基因a1?;卮鹣铝袉栴}:
(1)分析a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其表達產物后發(fā)現(xiàn),a1基因是WT水稻的+基因內插入一個654bp(堿基對)片段形成的,可知a1基因與+基因互為_______,且a1基因表達的肽鏈長度比+基因表達的短,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_______。
(2)為進一步探究a1基因的成因,對+基因和a1基因進行了測序,據(jù)此設計出一對引物,分別對WT、A1突變體的核基因組DNA進行PCR,相關產物的凝膠電泳結果如圖,其他染色體的DNA均沒有產物。據(jù)圖可推測a1基因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

(3)為了探究三種突變體的突變基因在該對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現(xiàn)設計如下兩兩雜交的實驗,結果如下,不考慮交叉互換等變異發(fā)生。
在下圖中畫出+基因和a1、a2、a3基因的可能位置關系_______(注:豎線表示2條9號染色體的DNA,小圓點表示相應基因出現(xiàn)的可能位置)。
結合上述結果,若將A1與A2雜交產生的F1野生型水稻自交,F(xiàn)2出現(xiàn)野生型:突變體=_______;若a2基因位于其它染色體上,則將A1與A2雜交產生的F1野生型水稻自交,F(xiàn)2出現(xiàn)野生型:突變體=_______。
【答案】(1) ①. 等位基因 ②. 與+基因相比,a1基因內核苷酸片段的插入導致轉錄形成的mRNA中終止密碼子提前出現(xiàn)(關鍵點是終止密碼子提前出現(xiàn)),導致核糖體提前結束翻譯,形成的多肽鏈更短(關鍵點是翻譯提前結束)
(2)3號染色體的654bp的DNA片段插入到9號染色體的+基因中,形成了al基因
(3) ①. ②. 1:1 ③. 15:1
【解析】
【分析】分離規(guī)律的實質是:雜合體內,等位基因在減數(shù)分裂生成配子時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進入兩個不同的配子,獨立的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小問1詳解】
據(jù)題意,a1基因是野生型+基因突變的結果,二者互為等位基因;+基因中插入一段DNA但表達的肽鏈變短,原因是因插入導致轉錄后的mRNA中終止密碼子提前出現(xiàn)。
【小問2詳解】
根據(jù)電泳結果判斷,+基因和a1基因均位于9號染色體上,+基因相關DNA原長200bp,al基因新插入的片段來自3號染色體上754bp長的DNA片段中。
【小問3詳解】
由于三種突變體基因均源于野生型+基因,A1×A2、A1×A3的雜交后代均為野生型,而A2×A3的雜交后代均為突變型,可判斷出a2和a3基因為等位基因,且均與a1基因連鎖。據(jù)此可得出如答案所示的二種基因位置關系,如下所示:
A1×A2雜交產生F1的基因型為+a1+a2,F(xiàn)1產生的配子為+a1:+a2=1:1,F(xiàn)1自交產生的F2表型為突變型:野生型=1:1。若a2基因位于其它染色體上,則將A1(++a1a1)與A2(a2a2++)雜交產生的F1野生型水稻(+a1+a2)自交,F(xiàn)1野生型水稻產生的配子為++:+a1:+a2:a1a2=1:1:1:1,F(xiàn)2出現(xiàn)野生型:突變體=15:1。
(2024屆浙江省五校聯(lián)盟高三下學期適應性考試生物試卷)17 某種植物株高由不同染色體上的多對基因控制,植物高度處于6cm和36cm之間。每一個高度的等位基因都可以增加同樣的株高。將高度6cm和36cm的2個植株雜交,所有后代植株的高度都是21cm。在F2代中,可以觀察到所有高度,但大部植株高度為21cm,僅有1/64的植株高6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植株的高度至少由4對等位基因決定
B. 在F2中可以觀察到6種不同的表型
C. 對于高度為21cm的植株,可能存在7種不同的基因型
D. 在F2代中,高度為11cm的植株數(shù)目和高度為26cm的植株數(shù)目相當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詳解】A、根據(jù)題意“植物高度處于6cm和36cm之間”,說明6cm的個體為隱性純合子,根據(jù)子二代僅有1/64的植株高6cm,而1/64=1/4×1/4×1/4,說明子一代含有三對等位基因,設為AaBbCc,子二代aabbcc的個體占1/64,A錯誤;
B、根據(jù)A項分析,植株的高度至少由3對等位基因決定,每個顯性基因決定的高度為36÷6=6cm,每個隱性基因決定的高度為6÷6=1cm,子一代基因型為AaBbCc,高度為3×6+3×1=21cm,子二代含有6個顯性基因的高度為6×6=36cm,子二代含有5個顯性基因和1個隱性基因的高度為6×5+1×1=31cm,子二代含有4個顯性基因和2個隱性基因的高度為6×4+1×2=26cm,子二代含有3個顯性基因和3個隱性基因的高度為6×3+1×3=21cm,子二代含有2個顯性基因和4個隱性基因的高度為6×2+1×4=16cm,子二代含有1個顯性基因和5個隱性基因的高度為6×1+1×5=11cm,子二代含有0個顯性基因和6個隱性基因的高度為6×1=6cm,因此可以觀察到7種不同的表型,B錯誤;
C、高度為21cm的植株含有3個顯性基因和3個隱性基因,包含的基因型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C正確;
D、高度為11cm的植株含有1個顯性基因和5個隱性基因,包含的基因型為Aabbcc、aaBbcc、aabbCc,占子二代的比例為1/2×1/4×1/4×3=3/32,高度為26cm的植株含有4個顯性基因和2個隱性基因,基因型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占子二代的1/4×1/4×1/4×3+1/2×1/2×1/4×3=15/64,即高度為11cm的植株數(shù)目和高度為26cm的植株數(shù)目不同,D錯誤。
故選C。
(2024屆浙江省五校聯(lián)盟高三下學期適應性考試生物試卷)18. 某昆蟲(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的翅形(長翅、殘翅)受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眼色(紅眼、紫眼)受等位基因B/b控制。為探究兩對等位基因的位置關系,某研究小組選擇該昆蟲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不考慮變異和基因位于Y染色體上的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1)該昆蟲翅形和眼色中的顯性性狀分別為_________。
(2)根據(jù)雜交實驗結果,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確定B/b在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雜交組合二子代長翅紅眼個體中,純合子比例為_______。
(3)為進一步探究B/b是在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的,可以從上面表格中選擇表型為_______(只需寫出眼色) 的個體進行雜交,預期結果及相應結論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4)另一研究小組對雜交組合一、二中的部分個體的眼色基因進行PCR擴增,并對產物用某種限制酶酶切后進行電泳,結果如圖所示:
據(jù)圖推測,B/b基因位于_________(填“?!被颉癤”)染色體上。請在圖中畫出組合一中F1紅眼♀的眼色基因電泳圖_________。
【答案】(1)長翅、紅眼
(2) ①. 不能 ②. 若B/b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F1長翅、紅眼昆蟲的基因型為AaBb,雌雄雜交子代會出現(xiàn)9:3:3:1的表型比;若B/b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則F1長翅、紅眼昆蟲的基因型為AaXBY和AaXBXb,雌雄雜交子代也會出現(xiàn)9:3:3:1的表型比 ③. 1/9或2/9
(3) ①. 紫眼雌性和紅眼雄性 ②. 若子代眼色與性別無關,則B/b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③. 若子代雌性全為紅眼,雄性全為紫眼,則B/b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2024屆浙考生物研學館高三選考科目模擬考試生物試題試卷)19. 在模擬孟德爾雜交實驗時,學習小組在正方體1和正方體2的六個面上用A和a標記,在正方體3和正方體4的六個面上用B和b標記,將四個正方體同時多次擲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每個正方體上A和a(或B和b)數(shù)量均應為三個
B. 用正方體1和正方體2可以模擬分離定律的分離比
C. 用正方體2 和正方體3可以模擬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
D. 統(tǒng)計四個正方體的字母組合,出現(xiàn) AaBB與 aaBb的概率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詳解】A、模擬孟德爾雜交實驗時,雜合子AaBb中各個基因的個數(shù)相同,因此每個正方體上A和a(或B和b)的數(shù)量均應為三個,一個正方體可表示一對等位基因的分離,A正確;
B、一個正方體可表示一對等位基因的分離,正方體1和正方體2可表示雌雄生殖器官,因此用正方體1和正方體2可以模擬分離定律的分離比,B正確;
C、正方體2的六個面上用A和a標記,正方體3的六個面上用B和b標記,用正方體2 和正方體3可以模擬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C正確;
D、抓取次數(shù)足夠多時,統(tǒng)計四個正方體的字母組合,出現(xiàn) AaBB是2/4×1/4=2/16, aaBb的概率是1/4×2/4=2/16,D錯誤。
故選D。
(2024屆浙考生物研學館高三選考科目模擬考試生物試題試卷)20. 已知果蠅眼色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野生型果蠅眼色是暗紅色,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一只新的亮紅眼突變型雄果蠅,為探究亮紅眼基因突變體的形成機制,設計了一系列實驗(相關基因均不位于XY 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
(1)亮紅眼突變型雄果蠅與野生型雌果蠅雜交,F(xiàn)1果蠅自由交配,后代表現(xiàn)為_____,說明亮紅眼是一種常染色體上的隱性突變,選擇F2暗紅眼果蠅自由交配,F(xiàn)1亮紅眼果蠅的比例為_____。
(2)已知果蠅的長翅(V)對殘翅(v)為顯性,灰體(H)對黑檀體(h)為顯性,棒眼(B)對正常眼(b)為顯性,殘翅(v)、黑檀體(h),正常眼(b)三個基因分別位于2號、3號和X染色體上,為探究亮紅眼突變基因(用字母e表示)與上述三種基因的位置關系,以四種突變型果蠅(只有一對等位基因突變,其他性狀均為野生型)為親本進行雜交實驗,方案及部分結果如下表所示。
①組合一果蠅雜交,F(xiàn)2中出現(xiàn)的結果為_____。
②組合三果蠅雜交,F(xiàn)2雌果蠅中b基因頻率為_____。
(3)減數(shù)分裂時,雄果蠅3號染色體不發(fā)生互換,雌果蠅發(fā)生。為進一步確定亮紅眼基因位于3 號染色體上,將組合二雜交產生的F1作_____(填“母本”或“父本”)進行測交,若實驗結果為_____,說明亮紅眼基因位于3號染色體上。
(4)果蠅的眼色與色素合成細胞產生的眼黃素有關,眼黃素中色氨酸經過酶促反應合成。研究發(fā)現(xiàn)亮紅眼果蠅眼睛中眼黃素顯著偏低,而色氨酸酶促反應途徑沒有受到影響。由此推測,亮紅眼基因與色氨酸_____有關。
(5)將野生型暗紅眼和突變型亮紅眼基因進行測序,下圖為基因cDNA(轉錄的非模板鏈)的部分測序結果。
已知轉錄從第1位堿基開始,據(jù)圖可知亮紅眼突變體的基因內發(fā)生_____,造成蛋白質翻譯到第_____位氨基酸后提前終止(終止密碼子: UAA、UAG、UGA)。
【答案】(1) ①. 野生型與亮紅眼表現(xiàn)型之比為3:1,亮紅眼果蠅雌雄個體數(shù)相當 ②. 1/9
(2) ①. 暗紅眼長翅:暗紅眼殘翅:亮紅眼長翅:亮紅眼殘翅=9:3:3:1 ②. 3/4
(3) ①. 父本 ②. 亮紅眼灰體:暗紅眼黑檀體=1:1 (4)進入色素合成細胞
(5) ①. 堿基對的缺失和替換 ②. 443
【解析】
【分析】果蠅眼色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相關基因均不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故遵循基因分離定律。
【小問1詳解】
想要證明亮紅眼是一種常染色體上的隱性突變,則可以用亮紅眼突變型雄果蠅與野生型雌果蠅雜交,然后讓F1果蠅自由交配,若野生型與亮紅眼表現(xiàn)型之比為3:1,且亮紅眼果蠅雌雄個體數(shù)相當,則說明亮紅眼是一種常染色體上的隱性突變;若取F2暗紅眼果蠅自由交配,其中純合子占1/3,雜合子占2/3,雌雄均能產生2/3含顯性基因的配子,產生1/3含顯性基因的配子,用配子法計算,則子代亮紅眼果蠅的比例為1/3×1/3=1/9。
【小問2詳解】
組合一:亮紅眼♂×殘翅♀,若F1為暗紅眼長翅,讓F1自由交配得F2,若F2中出現(xiàn)的結果為暗紅眼長翅:暗紅眼殘翅:亮紅眼長翅:亮紅眼殘翅=9:3:3:1,E/e與V/v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兩對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組合三:亮紅眼♂×正常眼♀,只考慮棒眼(B)與正常眼(b)基因,則F1表型基因型為棒眼XBXb♀,正常眼XbY♂=1:1,F(xiàn)1自交,F(xiàn)2有4種基因型,XBXb♀,XBY♂,XbXb♀,XbY♂,比值為1:1:1:1,根據(jù)公式:基因頻率=(某基因數(shù)/全部等位基因數(shù))×100%,則F2雌果蠅中b基因頻率為(XBXb♀+XbXb♀×2)/(XBXb♀×2+XbXb♀×2)×100%=3/4。
【小問3詳解】
將組合二雜交產生的F1作父本進行測交,若實驗結果為亮紅眼灰體:暗紅眼黑檀體=1:1,則說明亮紅眼基因位于3號染色體上。
【小問4詳解】
由于眼黃素是色氨酸經過酶促反應合成的,由于亮紅眼果蠅眼睛中色氨酸的酶促反應未收到影響,而眼黃素顯著降低,故推測亮紅眼基因可能與色氨酸進行色素合成細胞有關。
【小問5詳解】
分析測序結果可知,第1320位堿基(A)發(fā)生了缺失,第1321位堿基(A)替換為(T),轉錄出的mRNA,終止密碼子為UGA提前出現(xiàn),mRNA上有1320個堿基能進行翻譯,據(jù)mRNA堿基與氨基酸比例關系為3:1,故1320/3=440,蛋白質翻譯到第443位氨基酸后翻譯提前終止。
蘿卜與芥藍遠緣雜交的后代一般不育,主要是因為來自雙親的異源染色體不能正常配對。經胚搶救得到的6株F1幼苗可用秋水仙素或低溫處理,使其成為四倍體,則恢復其育性。
【小問2詳解】
植物遠緣雜交可能會造成核仁顯性現(xiàn)象,若核仁顯性使全部后代只表達蘿卜或芥藍一方的基因組,6株F1植株的表型可能有一種、兩種或多種可能。結合電泳圖譜分析,6株F1電泳結果與芥藍一致,說明6株F1表達了芥藍的基因組。
【小問3詳解】
①根據(jù)兩種穩(wěn)定遺傳的圓形蘿卜進行雜交,F(xiàn)1全為扁形及同時含有A和D基因的個體表現(xiàn)為扁形可以推測,扁形基因型為A_D_,圓形基因型為A_dd、aaD_,長形基因型為aadd,F(xiàn)2中圓形蘿卜的基因型有4種,圓形蘿卜(1/6AAdd、2/6Aadd、1/6aaDD、2/6aaDd)自由交配,雄配子之比為1/3aD:1/3ad:1/3Ad,雌配子之比也為1/3aD:1/3ad:1/3Ad,F(xiàn)3中基因型為 Aadd的圓形蘿卜所占比例為 2/9。
②F2圓形蘿卜的基因型可能為 AAdd、Aadd、aaDD、aaDd,欲鑒定其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可選擇長形蘿卜(aadd)與其交配,若后代全為圓形(Aadd、aaDd),則證明其為純合子(AAdd、aaDD),若后代圓形:長形=1:1,可證明其為雜合子(Aadd、aaDd)。
實驗①:甲×正常雌果蠅→F1中直翅∶彎翅=7∶1,且雄果蠅群體中的直翅∶彎翅=3∶1
實驗②:乙×正常雌果蠅→F1中直翅∶彎翅=3∶1,且直翅和彎翅群體中的雌雄比都是1∶1
組別
親本雜交組合
F1的表型及比例。

紫花矮莖黃?!良t花高莖綠粒
紫花高莖黃粒∶紅花高莖綠?!米匣òo黃粒∶紅花矮莖綠粒=1∶1∶1∶1

鋸齒葉黃?!龄忼X葉綠粒
全部為光滑葉黃粒
表型
正交
反交
棕眼雄
6/16
3/16
紅眼雄
2/16
5/16
棕眼雌
3/16
3/16
紅眼雌
5/16
5/16
項目
植株類型
A蛋白
B蛋白
相對數(shù)量

+
-

-
-

+
+
雜交組合①中的F1
+
-
雜交組合②中的F1
+
+
雜交組合③中的F1
+
+
雜交組合①中的F2
類型1
+
-
3
類型2
-
-
1
雜交組合②中的F2
類型1
+
+
3
類型2
+
-
1
雜交組合③中的F2
類型1
+
+
9
類型2
+
-
3
類型3
-
+
3(甜)
類型4
-
-
1
實驗序號
親本組合
子代

飽滿豆莢豌豆(♀)×不飽滿豆莢豌豆(♂)
全為飽滿豆莢豌豆
飽滿豆莢豌豆(♂)×不飽滿豆莢豌豆(♀)
全為飽滿豆莢豌豆

紅果番茄植株甲(♀)×黃果番茄植株(乙)(♂)
植株甲所結番茄全為紅果
紅果番茄植株甲(♂)×黃果番茄植株(乙)(♀)
植株乙所結番茄全為黃果

胚表皮深藍色紫羅蘭(♀)×胚表皮黃色紫羅蘭(♂)
全為胚表皮深藍色
胚表皮深藍色紫羅蘭(♂)×胚表皮黃色紫羅蘭(♀)
全為胚表皮黃色
親本組合
子代表型及比例
雜交組合一
長翅、紫眼♂
殘翅、紅眼♀
1長翅、紅眼:1長翅、紫眼:1殘翅、紅眼:1殘翅、紫眼
雜交組合二
組合一中F1長翅、紅眼♀
組合一中F1長翅、紅眼♂
9長翅、紅眼:3長翅、紫眼:3殘翅、紅眼:1殘翅、紫眼
子代表現(xiàn)型
親本組合
組合一:
亮紅眼×殘翅♀
組合二:
亮紅眼×黑檀體♀
組合三:
亮紅眼×正常眼♀
F1
暗紅眼灰體
F2
暗紅眼灰體:暗紅眼黑檀體:亮紅眼灰體=2:1:1

相關試卷

專題04 ATP和酶2024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生物分類匯編(教師卷):

這是一份專題04 ATP和酶2024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生物分類匯編(教師卷),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系統(tǒng)素是一條多肽鏈, cAMP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4年高考生物真題和模擬題分類匯編專題08遺傳規(guī)律和應用(Word版附解析):

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真題和模擬題分類匯編專題08遺傳規(guī)律和應用(Word版附解析),共4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小鼠毛囊中表達F蛋白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專題08 遺傳規(guī)律和應用-【真題匯編】2024年高考生物真題和模擬題分類匯編:

這是一份專題08 遺傳規(guī)律和應用-【真題匯編】2024年高考生物真題和模擬題分類匯編,文件包含專題08遺傳規(guī)律和應用-真題匯編2024年高考生物真題和模擬題分類匯編教師卷docx、專題08遺傳規(guī)律和應用-真題匯編2024年高考生物真題和模擬題分類匯編學生卷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63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4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生物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08 遺傳規(guī)律和應用(解析版)

2024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生物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08 遺傳規(guī)律和應用(解析版)

2024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生物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08 遺傳規(guī)律和應用(原卷版)

2024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生物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08 遺傳規(guī)律和應用(原卷版)

專題08 遺傳規(guī)律和應用-2024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生物分類匯編(含解析)

專題08 遺傳規(guī)律和應用-2024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生物分類匯編(含解析)

專題08 遺傳規(guī)律和應用-2024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生物分類匯編

專題08 遺傳規(guī)律和應用-2024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生物分類匯編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