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xiàn)金

    中考語文文學批注——文言文特殊句式(含答案)學案

    • 45.3 KB
    • 2025-03-03 06:36
    • 48
    • 0
    • 優(yōu)雅的小書蟲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中考語文文學批注——文言文特殊句式(含答案)學案第1頁
    1/15
    中考語文文學批注——文言文特殊句式(含答案)學案第2頁
    2/15
    中考語文文學批注——文言文特殊句式(含答案)學案第3頁
    3/15
    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中考語文文學批注——文言文特殊句式(含答案)學案

    展開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文學批注——文言文特殊句式(含答案)學案,共15頁。學案主要包含了互動 1,互動 2,互動 3,互動 4,互動 5,互動 6,互動 7,互動 8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靈魂拷問:
    下面是兩位同學寫的《莫須有先生傳》,請選出文言表達更規(guī)范的一項:
    莫須有先生者,憑空鄉(xiāng)人也。自謂長于詩詞,通于醫(yī)術。
    適逢詩會,沉吟久之,乃為八言詩一首,遂見逐。
    聞疫作,自創(chuàng)一方,一服而病,再服而禿,為人所笑。
    莫須有先生是憑空鄉(xiāng)人。
    自稱于詩詞擅長,于醫(yī)術通曉。
    適逢詩會,莫先生沉吟很久,作一首八言詩,乃被驅逐。
    聽聞瘟疫爆發(fā),莫先生自創(chuàng)一方,一服而病,兩服而禿,被人笑話。
    講句式:判斷句
    非人話版:文言文中,對客觀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構成判斷與被判斷關系的句子,就是判斷句?,F(xiàn)代漢語的判斷句一般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加判斷動詞“是”, 如:“我是中國人。”
    古代通常不用“是”來聯(lián)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以下為正常老師講法)
    使用語氣助詞來表示判斷(A,B)
    主語后用“者”字提頓,句末用“也”字幫助判斷,構成“……者,……也”式。有時省去“者”,有時省去“也”,變化使用。
    ①有“者”有“也”
    陳勝者,城陽人也。(《陳涉世家》)南冥者,天池也。(《北冥有魚》)
    開火者,軍中發(fā)搶之號也(《馮婉貞》)
    ②無“者”有“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廉頗藺相如列傳》)張衡,南陽西鄂人也。(《張衡傳》)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有“者”無“也”
    天下者,高祖天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柳敬亭傳》)
    ④無“者”無“也”
    荀卿,趙人。(《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子之所難,人之所易。(《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講法:到底啥是“判斷句”
    句子沒有謂語動詞;
    在動詞的位置可以放上“是”;
    “是”的前后是大致等同成分;
    通常會有“者”“也”作為標志;
    【送分】下列屬于判斷句的是·多選()
    ①五爺者,又高又帥也。
    ②五爺,又高又帥也。
    ③五爺者,又高又帥。
    ④五爺,又高又帥。
    【互動 1】下面不屬于判斷句的是()
    A.蘇軾,奇才也。B.蘇轍,軾之弟也。
    C.蘇軾之詞,傳世之寶也。 D.蘇軾之才,遠勝時人也。
    接上 1.使用語氣助詞來表示判斷
    非基本句式(A 乃/即/則/本 B)
    A. 有副詞“ 乃”“ 即”“ 則”" 本”“ 誠”“ 亦”“ 皆”“ 非”“ 耳” 等修飾( 包括否定副詞
    “弗”“毋”“勿”“非”)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
    ②環(huán)滁皆山也。(《醉翁亭記》)
    ③臣本布衣。(《出師表》)
    ④梁父即楚將項燕。(《陳涉世家》)(強調)
    ⑤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強調)
    B. 用代詞“此”“是”“斯”等做主語(此/是/斯 B 也)
    ①此壯士也。(《史記·淮陰侯列傳》)
    ②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③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銘》)
    【互動 2】對句中的“是”,理解正確的是()
    子曰:“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A.是句子的謂語,翻譯成“是”。B.是句子的主語,翻譯成“這”。 3.判斷句式的其他意義
    ①曹公,豺虎也。(《資治通鑒》)
    ②輕辭天子,非高也,勢薄也。(《韓非子》)
    ③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
    【互動 3】下列有關判斷句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者……也”是判斷句的判斷標準,一定是判斷句。 B.文言判斷句中的謂語動詞“是”通常省略。
    判斷句中有時有“乃”“本”“亦”“皆”等詞,它們不是動詞。
    判斷句有時會表示比喻或原因,翻譯為"“……像……”和“……是因為……”。
    補一句:有的奇葩句子,有“者”有“也”也不是判斷句。
    有志者,事竟成也!
    講句式:被動句
    官方解釋:被動句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系是被動關系,也就是說,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
    媽媽朝著我房間大聲喊:蘋果吃完了嗎?蘋果:吃完了。(這怕是個恐怖片)
    我:我吃完蘋果了(蘋果被我吃完了)。
    人話版:你把本該做“動作承受者”的賓語放在了謂語之前,把本該做“動作發(fā)起者”的主語放到了謂語后面,就是被動句了。
    或者說:判斷主語跟謂語的關系,如果是被動關系,那就是被動句。
    用語義表示被動
    ①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勸學》)
    ③洎牧以讒誅……(《六國論》)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
    《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司馬遷·《報任安書》
    參考譯文:
    (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擴寫《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寫了《離騷》;左丘明失去視力,才有《國語》;孫臏被截去膝蓋骨,《兵法》才撰寫出來;呂不韋被貶謫蜀地,后世才流傳著《呂氏春秋》;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出《說難》、《孤憤》;(至于)《詩》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賢們抒發(fā)憤慨而寫作的。
    【互動 4】下列句子,不屬于被動句的一項是( )
    A.(莊宗)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B.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C.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 D.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用“為……所……”“為”表示被動
    ①夫直議者,不為人所容。(《韓非子》)
    ②為仲卿母所遣。(《孔雀東南飛》)
    ③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史記·屈原列傳》)
    ④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用“見……于……”“于”表示被動
    ①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君子)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荀子》)
    ④妻與子,皆養(yǎng)于我者也。(《圬者王承福傳》)
    用“被”表示被動(出現(xiàn)的很少)
    ①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史記·屈原列傳》)
    ②子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記》)
    講句式:倒裝句
    現(xiàn)代漢語中的倒裝句是為了適應修辭表達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裝句是正常
    的句法,所在文言文翻譯時有時要作適當?shù)恼{整。這是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
    大王!那個毛臉雷公嘴的和尚在門前要師傅哩!
    這是文言文的語序:
    大王!和尚之毛臉雷公嘴者要師傅于門前!
    常見的倒裝句:
    賓語置(把賓語仍在謂語前了)
    疑問代詞做賓語,須前置(何/胡/安/焉/孰/誰)
    ①子曰:“天何言哉?”(《論語》)
    ②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③沛公安在?(《鴻門宴》)
    【互動 5】下列句子,不屬于賓語前置句的是()
    籍何以至此?
    閣中帝子今何在?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D.主人何為言少錢?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須前置(我/余/吾/之……+v)。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
    ②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東陽馬生序》)
    ③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
    【互動 6】下列句子,不屬于賓語前置句的是()
    此寡人之愿也。
    寡人不之疑矣。
    子不我思,豈無他人?
    亮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用“之”或“是”可以將賓語提到動詞前(賓語+之/是+v)。
    ①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② 夫晉,何厭之有? (《燭之武退秦師》)
    ③ 唯利是圖、唯命是從、唯馬首是瞻
    【互動 7】下列句子,不屬于賓語前置句的是()
    臣未之聞也。
    吾誰欺?欺天乎!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此之謂也。 2.狀語后置(常表現(xiàn)為:v 于/以 n)
    ①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
    ②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前赤壁賦》)
    ③ 蒙辭以軍中多務。(《孫權勸學》)
    ④ 屠懼,投以骨。(《狼》)
    定語后置(常表現(xiàn)為:n(之/有)語()
    ①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③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荊軻刺秦王》)
    【互動 8】下列句子,屬于定語后置句的是()
    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良問曰:“大王來何操?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謂語前置、主謂倒裝(不常見,為了強調)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君子哉蘧伯玉!(《論語》)
    ③死矣盆成括!(《孟子》)
    【互動 9】下列句子,不屬于倒裝句的是() A.微斯人,吾誰與歸?
    B.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C.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D.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
    批注鞏固 1:指出下列句式特點。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菊,花之君子者也。
    。
    甚矣,汝之不惠!
    。
    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br>。
    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文言文·特殊句式(答案)
    【互動 1】D 【互動 2】B 【互動 3】A 【互動 4】C【互動 5】C【互動 6】A
    【互動 7】C 【互動 8】B 【互動 9】D
    批注鞏固 1:
    省略句:(村中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漁人)具答之。
    判斷句:用“……者也”表判斷。
    倒裝句: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可譯為“你的不聰明太過分了”
    省略句:(曹劌)問:“(公)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吾)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倒裝句:“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裝,譯為“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
    判斷句:用副詞“乃”加強判斷的語氣。
    省略句: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判斷句: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
    倒裝句:“花之隱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可譯為“有隱逸氣質的花”。
    被動句:用“于”表被動.

    相關學案

    中考語文文學批注——文言文主觀翻譯題(含答案)學案: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文學批注——文言文主觀翻譯題(含答案)學案,共15頁。學案主要包含了互動 1,互動 2,互動 3,互動 4,互動 5,批注鞏固,互動 2,互動 3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中考語文文學批注——文言文虛詞辨析(基礎)學案: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文學批注——文言文虛詞辨析(基礎)學案,共44頁。學案主要包含了代詞中藏著的文言文虛詞,助詞,常見虛詞用法--之,常見虛詞用法--其,“而”,“焉”,“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中考語文文學批注——文言文文言文斷句與停頓(停頓)(含答案)學案: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文學批注——文言文文言文斷句與停頓(停頓)(含答案)學案,共26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先找標志,無腦劃分,再找主謂賓,的其它斷句小竅門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