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城市的街頭,人們摩肩接踵,汽笛聲不絕于耳,那是都市生活的常態(tài),卻讓我更加向往那純凈的自然之音。穿過繁華的街區(qū),走過城市的邊緣。終于,在一片小山環(huán)繞的樹林里,我找到了心中的綠洲。這里,沒有喧囂,只有幾只鳥兒交頭接耳,仿佛在訴說著它們的故事。日常的煩惱與疲憊,都隨著自然界的聲響,漸行漸遠。
①我喜歡自然,熱愛生命,靜臥山川之側,聆聽自然之語。有了森林,就放縱了我的想象;貯立凝望星空,便拉近了我和宇宙的距離。為什么森林賦予了所有生靈神性?為什么我們必須敬畏自然、感恩山河?為什么飛禽走獸是我們精神的好伙伴?我聽到蛙鳴,聽到鳥叫,聽到獸吼,聽到水聲……一種愉悅在我心頭潛滋暗長,②所有自然的一切聲音都能舒緩我們的精神。
我靜靜地坐在樹下,聆聽著自然的聲音,這些聲音如同一位妙手回春的畫家。③她用細膩的筆觸在我的心中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畫卷。我不再是那個懨懨欲睡的人,而成為一個真正的傾聽者,一個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人。在這片瀕臨城市的小天地里,④我聽到了自然界最美妙的聲音,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內心的平靜與喜悅。
1.文段中加點字的書寫和讀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囂B.貯C.yānD.bīn
2.文段中畫橫線成語的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摩肩接踵B.交頭接耳C.潛滋暗長D.妙手回春
3.文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的一項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B 2.D 3.B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漢字的正確讀音和寫法。
B.貯立——佇立。
【2題詳解】
本題考查成語的正確理解和使用。
A.摩肩接踵:肩碰肩,腳碰腳。形容來往的人很多,很擁擠。句中用來形容人多,恰當;
B.交頭接耳:彼此在耳朵邊低聲說話。句中描繪出鳥兒的快樂鳴叫,恰當;
C.潛滋暗長:暗暗地不知不覺地生長。句中表現愉悅感在心頭不知不覺形成,恰當;
D.妙手回春:稱贊醫(yī)生醫(yī)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句中表現畫家的功用,不恰當。
【3題詳解】
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
B.“所有自然的一切聲音都能舒緩我們的精神”語意重復,可刪去“所有”或“一切”。
(二)
根據提示,完成下面小題。
4.新春佳節(jié)之際,舜耕會展中心隆重舉辦“齊魯美食節(jié)”,以下是小荔參觀后的發(fā)現。

圖一 圖二
(1)小荔發(fā)現圖一“炒”“燴”“炸”等表示不同的烹飪方式,于是在①處又寫了一種美食______。
(2)小荔發(fā)現圖二中的四種美食命名方式的共同特點是_______。在圖二中任選一種美食擬寫一則廣告語(不超過15個字)。
5.小荔在“齊魯美食節(jié)”上品嘗了各地的美食,回來后遇到小夏,說:“我前幾天去了‘齊魯美食節(jié)’,那里有很多極富特色的小吃,還有五天就撤展了,你也快去嘗嘗吧。聽說齊老師也想去美食節(jié),如果有需要,我可以給你們當向導?!?br>第二天,小夏找到齊老師,說:“______?!?br>【答案】4.(1)示例:烤生蠔、燉肘子、焗南瓜、紅燜大蝦、干煸蕓豆、熘肝尖、烙大餅、蔥燒海參 (2)地名加當地有代表性的美食。廣告語示例:德州扒雞,香飄萬里。
5.齊老師,您好,我的朋友小荔去了齊魯美食節(jié),那里有很多極富特色的小吃,您也快去嘗嘗吧,還有四天就撤展了。如果有需要,小荔說可以給咱們當向導。
【解析】
【4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化常識。
(1)烹飪方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炒、爆、熘、炸、煎、烤、蒸、煮、燉、燜、鹵、腌、熏、拌、燴、汆、溜、燙等。
圖一以“火”為偏旁部首,包含“炒”“燴”“炸”等能表示烹飪方式的詞語。對應此規(guī)律,還可選擇“紅燒”這一烹飪方式,補充為紅燒排骨等美食名稱。再如選擇“烤”,“烤全羊”等。
(2)從圖二中“濟南油旋”“德州扒雞”“周村燒餅”“臨沂糝湯”可看出,這些美食名稱均為“地名+美食名稱”的命名形式。
廣告語需簡潔、吸引人,圍繞所選食品的特點,符合字數要求即可。
示例(臨沂糝湯廣告語):喝頭鍋糝湯,品嘗傳統名吃,臨沂人早餐必備!
【5題詳解】
本題考查語言表達。
改轉述句,有比較明顯的兩個特點,一是標點符號的變化,還有一個是代詞的變化。標點符號的變化:就是去掉引號,冒號變成逗號。這里小夏對齊老師稱呼小荔,用第三人稱“他”。稱呼老師“您”。小夏向齊老師轉述內容時,應包含關鍵信息,比如“美食節(jié)的特色小吃”和“小荔可以當向導”等,表達簡明連貫即可。
示例:齊老師,您好,我的朋友小荔前幾天去了“齊魯美食節(jié)”,那里有很多極富特色的小吃,如果您想去就快去吧,還有四天就撤展了。如果有需要,小荔說可以給我們當向導。
二、(36分)
(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選自《愚公移山》)
【乙】
魯有劉叟者,嘗以御龍術進于魯公。劉叟曰:“歲不雨無以出終無以入。民枯然視天,卿士大夫絕智謀山川,禱神祇①以祈,皆不應。臣投是龍于尺地之內,不逾晷②,雷
孚③上下,電孚東西。于是先之以風,騰之以云,從之以雨。如君之意,欲一邑足之,欲一國足之,欲天下足之?!濒敼唬骸八过堃财渖裨?!是則寡人之國非敢用?!眲③旁唬骸俺悸劚茱L雨御寒暑當在未寒暑乎!故凡事至而后求,何若未至而先備?”于是魯公止劉叟而納龍。
明年,果大旱;命劉叟出龍,果大雨。
(選自《柳河東集》)
【注】①祇(qí):地神。②不逾晷:不一會兒。③孚:浮動。
6.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始一反焉”與“窺谷忘反”中的兩個“反”,都是通假字,同“返”。
B.“箕畚運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是詞類活用,這里指竹篾、柳條等編織的器具。
C.“嘗以御龍術進于魯公”與“雖乘奔御風”中的兩個“御”都是“駕馭”的意思。
D.“甚矣,汝之不惠!”是倒裝句,智叟這樣說意在強調愚公“不惠”程度之“甚”。
7.下列對詞語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雜然相許”中的“然”與“民枯然視天”中的“然”,意思相同。
B.“魯有劉叟者”與“然而不勝者”中的兩個“者”,都表示“……的人”。
C.“于是魯公止劉叟而納龍”與“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中的“而”都表轉折。
D.“欲天下足之”中的“之”與“稱善者久之”中的“之”,都是代詞。
8.誦讀兩篇文章時,小荔分析了朗讀語氣,你認為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愚公與家人商議時用“可乎”來征求意見,但他心中已有把山移走的想法,要讀出期待的語氣。
B.愚公妻子從“獻疑”的角度提出顧慮,她認為愚公年老體弱,移山難度大,要讀出不滿的語氣。
C.智叟制止愚公移走太行、王屋二山,是輕視愚公之力,認為無法完成,要讀出嘲笑、諷刺的語氣。
D.魯公驚詫于劉叟的御龍技術已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斯龍也其神哉!”要讀出感嘆的語氣。
9.乙文畫線句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答題卡上選涂兩項。(多選不得分)
臣A聞避風雨B御寒暑C當在未D寒暑乎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2)故凡事至而后求,何若未至而先備?
11.小荔發(fā)現愚公是借助神的力量才完成了移山,且劉叟御龍的故事也是虛構的,因此他認為寓言沒有價值。小夏對此持不同觀點。結合寓言的特點及甲、乙兩文的寓意幫助小夏闡明觀點。
【答案】6.B 7.A 8.B
9.BC
10.(1)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和小孩都比不上。
(2)所以凡事發(fā)生了再想辦法,怎么比得上事情還沒發(fā)生就提前做好了準備?
11.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甲文告訴我們,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斗。乙文告訴我們,只有未雨綢繆,才能有備無患。所以寓言哪怕是虛構的,也有價值。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
B.有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意思是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危好~活用作狀語,用箕畚裝土石。
【7題詳解】
本題考查詞語的解釋。
A.句意:大家紛紛表示贊同。然:……的樣子/百姓像枯草一樣仰望著天空。然:……的樣子;
B.句意:魯國有一個叫劉叟的人。者:表示……人/這樣卻不能勝利的原因。者:原因;
C.句意:于是魯國的君主留下劉叟,并接納了他的御龍術。而:表示順承關系,可譯為然后或接著/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而:表示并列關系;
D.句意:想要整個天下的雨水都充足。之:代詞,指代雨水/稱贊了他很久。之:音節(jié)助詞。
【8題詳解】
本題考查朗讀語氣的分析。
B.有誤,愚公妻子從“獻疑”的角度提出她真實的想法,她認為愚公年老體弱,移山難度大,還擔心土石的處理。讀時要讀出擔心的語氣。
【9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斷句。
“避風雨”“御寒署”為并列句,中間應斷開;“當在未寒暑乎”語義上為一個完整的句子。根據題干要求限斷兩處,再結合句意:我聽說避開風雨,抵御寒冷和炎熱,應該在還沒有風雨和冷熱的時候就做好準備。斷句為:臣聞避風雨/御寒暑/當在未寒暑乎。故應在BC兩處斷開。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
(1)句中重點詞有:汝:你。心:思想。固:頑固。徹:通達,這里指改變。孀妻:寡婦。
(2)句中重點詞有:故:所以。至:到。何:怎么,哪里。先:提前。備:準備。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比閱讀。
寓言是通過虛構的故事或情節(jié)反映現實,寄寓一定道理或哲理的一種文學形式。作家通過寓言這種形式,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批判社會現象,提出教育和教訓。
結合甲文中“荷擔者三夫”“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可知,從人力之少、運輸工具簡陋等方面表現了移山的艱難,襯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決心。結合“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愚公不畏艱難、子孫相繼挖山不止的故事,體現了中華民族知難而進、艱苦奮斗的偉大精神。從中我們可以獲得的啟示是:要想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斗;
結合乙文中“臣聞避風雨,御寒暑,當在未寒暑乎!故凡事至而后求,何若未至而先備?”“明年,果大旱;命劉叟出龍,果大雨”可知,劉叟御龍的故事,講述了要有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的智慧。從中我們可以獲得的啟示是:只有未雨綢繆,才能有備無患。
綜上所述,寓言虛構是為了突出主旨,而非考量其真實性。因此,寓言具有教育價值和啟示意義,小夏的觀點是合理的。
參考譯文:

山的北面有位愚公,年齡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區(qū)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著山走,于是召集全家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削平險峻,使道路直通豫州的南邊,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借你的力氣,連魁父這樣的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樣呢?再說,挖下來的土和石頭又安放在哪里?”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幾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男孩,剛剛換牙的年紀,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一年時間,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一位叫智叟的人笑著勸阻他們,說:“你也太不明智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對泥土和石塊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道:“你的思想太過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用發(fā)愁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魯國有一個叫劉叟的人,曾經憑借駕馭神龍的技藝來向魯國的君主進言。劉叟說:“如果多年不下雨,百姓無法種植莊稼,無法儲藏食物。老百姓也像干枯了一樣茫然無助地望著天,卿士大夫等官員們也沒有了辦法,無法利用智慧謀劃山川,向神明祈禱也不靈驗。我將這條龍投放在天地之間,不超過一會,;雷電交加,雷聲從上下響起,電光從東西閃動。于是先狂風大作,然后龍騰云駕霧出現,接著大雨跟隨而來。按照您的意思,想讓一座城池的雨水充足,還是先讓一個國家的雨水充足,或是天下的雨水充足,就都可以實現?!濒敼f:“這條龍真是神奇啊!但是這么神奇的東西,我的國家不敢輕易使用啊?!眲③耪f:“臣聽說躲避風雨,抵御寒暑,應該在寒暑還沒到來之前。所以事情發(fā)生了才去找方法,哪里比得上事情還沒發(fā)生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呢?”于是,魯公留下了劉叟,并接納了他的御龍術。
第二年,果然遇到大旱,然后魯公讓劉叟放出神龍,果然下起大雨。
(二)
閱讀下面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添字采桑子·芭蕉
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①,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注】①霖霪:指雨綿綿不斷的樣子。
12.下面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詞首句似疑問又似埋怨,自然而然地點明了所吟詠的對象為芭蕉樹。
B.“舒卷有余情”一句是詞人借芭蕉樹葉的舒卷來表達自己情意的綿長。
C.下片的“點滴霖霪”寫夜聽雨打芭蕉聲,將視覺形象轉化為聽覺形象。
D.上下片使用反復手法的句子,音韻和諧,寫出芭蕉的稀疏和雨的連綿。
13.詞人為什么自稱“北人”?結合整首詞,分析這樣的稱呼中蘊含著詞人怎樣的愁緒。
【答案】12.D
13.北宋滅亡,詞人從北方逃難到南方,故自稱“北人”.這樣的稱呼以及詞中寫到的“傷心”“愁損”等內容抒發(fā)了作者國破家亡的悲痛、對親人的懷念以及自己流落異鄉(xiāng)的孤獨飄零之感。
【解析】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辨析。
D.有誤,上下片中使用反復手法的句子,如“陰滿中庭,陰滿中庭”“點滴霖霪,點滴霖霪”,主要是起到強調作用。“陰滿中庭,陰滿中庭”強調了芭蕉樹的枝葉繁茂,樹蔭遮蔽中庭的狀態(tài);“點滴霖霪,點滴霖霪”強調了雨的連綿不斷。而不是寫出芭蕉的稀疏。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及情感分析。
結合“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可知,詞人在三更雨夜,因雨打芭蕉之聲而傷心難眠,此時特別強調自己是“北人” ,且點明“不慣起來聽”。這表明她身處南方,對南方雨夜的這種景象和聲音極不適應。從時代背景來看,北宋滅亡后,李清照被迫從北方逃難到南方。“北人”這一稱呼,飽含著她對往昔在北方安定生活的懷念,而如今國已破,家已亡,她被迫流落異鄉(xiāng)?!皞摹薄俺顡p”等詞,直白地體現出她內心的痛苦。這種痛苦既來自國家破滅的悲憤,也有對往昔親人相聚時光的深切懷念,更包含著在南方漂泊無依,孤獨飄零的落寞之感。由此可知,北宋滅亡,詞人從北方逃難到南方,所以自稱“北人”。這一稱呼以及詞中的“傷心”“愁損”等內容,抒發(fā)了她國破家亡的悲痛、對親人的懷念以及流落異鄉(xiāng)的孤獨飄零之感。
(三)根據原文默寫
14.按要求填寫相應語句。
(1)無可奈何花落去,______。(晏殊《浣溪沙》)
(2)芳草長堤,______。(歐陽修《采桑子》)
(3)______,而無車馬喧。(陶淵明《飲酒》(其五))
(4)富貴不能淫,______,______。(《孟子》)
(5)《春望》中“______,______”兩句是詩人的自畫像。
(6)李賀《雁門太守行》中視聽結合,表現戰(zhàn)爭慘烈殘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1)似曾相識燕歸來 (2)隱隱笙歌處處隨 (3)結廬在人境 (4)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5)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6)角聲滿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三、(7分)
《昆蟲記》是法布爾花了三十年時間寫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結合相關內容完成下列各題。
15.下列有關《昆蟲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法國作家法布爾在書中為我們揭開很多昆蟲的奧秘,如螳螂善于運用“心理戰(zhàn)術”制服敵人。
B.法布爾對昆蟲的形態(tài)、勞動、繁衍等的描述,處處洋溢著對生命的尊重,對自然萬物的贊美。
C.法布爾將昆蟲鮮為人知的習性描繪出來,因為他把昆蟲裝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認真觀察。
D.《昆蟲記》以人性觀察蟲性,是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16.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的楷?!保喿x下面兩個語段分析魯迅這樣評價的原因。
眾所周知,螢火蟲的身上帶有一盞燈。它會在自己的身上點燃這盞燈,在黑夜中照耀自己行進的路程,這就是它成名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不同的蜘蛛網的輻的數目也不同,角蛛的網有二十一根輻,條紋蜘蛛有三十二根,而絲光蛛有四十二根。這種數目并不是絕對不變的,因此你可以根據蛛網上的輻條數目來判定這是哪種蜘蛛的網。
【答案】15.C
16.《昆蟲記》兼具科學性與文學性,堪稱“講昆蟲的楷?!?。文學性體現在法布爾擅長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如這里將螢火蟲的發(fā)光體比作燈??茖W性體現在法布爾對昆蟲進行了長期的追蹤觀察和分類研究,如這里發(fā)現不同蛛網輻的數目不同。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名著常識。
C.錯誤。在法布爾那個時代,一般昆蟲學家的研究是把昆蟲裝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睜大眼睛觀察昆蟲的觸角、上顎、翅膀、足等,極少去思考這些器官的功能,不重視研究昆蟲的本能與習性。法布爾一反常規(guī),用野外觀察和實驗的方法來研究昆蟲的本能與習性。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名著語言風格。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的楷?!笔且驗椤独ハx記》實現了科學性和文學性的統一。據此分析即可。
文學性:“眾所周知,螢火蟲的身上帶有一盞燈”,把螢火蟲的發(fā)光體比作燈,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它會在自己的身上點燃這盞燈,在黑夜中照耀自己行進的路程”把螢火蟲當作人來寫,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語言生動形象,極具文學性;
科學性:由“不同的蜘蛛網的輻的數目也不同,角蛛的網有二十一根輻,條紋蜘蛛有三十二根,而絲光蛛有四十二根。這種數目并不是絕對不變的,因此你可以根據蛛網上的輻條數目來判定這是哪種蜘蛛的網”可知,本段詳細介紹了不同蜘蛛網的輻的數目也是不同的科學知識,這些信息的獲得需要人們長期的細心觀察與追蹤分類研究,所以本文還體現了法布爾對昆蟲進行了長期的追蹤觀察和分類研究,體現其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
四、(31分)
(一)
閱讀下面三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中國園林中的傳統建筑,要能居人,使人獲得休息;但它不只是為了居人,它還必須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術都是“望”,都是欣賞。不但“游”可以發(fā)生“望”的作用,就是“住”,也同樣要“望”。窗子并不單為了透氣,也是為了能望出去,望到一個新的境界,使我們獲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中國園林建筑藝術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內外就發(fā)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經過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畫。窗子作為裝飾,同時與周圍環(huán)境構成一種景致。頤和園樂壽堂差不多四邊都是窗子,周圍粉墻列著許多小窗,面向湖景,每個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畫。而且同一個窗子,從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這樣,畫的境界就無限地增多了。中國園林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亭臺軒榭,都是為了“望”,都是為了得到和豐富對于空間的美的感受。
(節(jié)選自宗白華《中國園林建筑之美》,有改動)
【材料二】
中國傳統建筑往往和周圍的山水樹木形成特別好的關系,就像畫一樣。比如中國園林中的亭子,總是建在“最宜置亭處”,它是點綴,也是引領;它收攝眾景,使松散的遠景有了主題;它是游人休憩的地方,使人張開心靈之眼?!敖饺f里眼,一亭約略之”,坐亭中觀萬景,由近及遠,眼向遠方推去,可推到渺不可及的地方;由遠及近,萬千世界的景象又歸于一亭之中,疲憊的步子得到緩解,迷茫的心結得以解開?!敖綗o限景,都聚一亭中”,小亭可以俯仰乾坤,心自廣大,何能小之?
(取材于朱良志的相關文章)
【材料三】
中國建筑體系以木材結構為它的主要結構方法。這就是說,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橫梁,成為一副梁架。每一副梁架有兩根立柱和兩層以上的橫梁。每兩副梁架之間用枋、檁之類的橫木把它們互相牽搭起來,就成了“間”的主要構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兩柱之間也常用墻壁,但墻壁并不負重,只是像“帷幕”一樣,用以隔斷內外,或劃分內部空間。因此墻壁的位置和處理都極自由,從全部用墻壁,到沒有墻壁(如涼亭),都不妨礙負重的問題,形式靈活,盡求展現居住者的審美情趣;房頂或上層樓板的重量總是由柱承擔的。這都是我們建筑上兩三千年沿用并發(fā)展下來的慣例法式。無論每種具體的實物怎樣變化,它們都遵循著那些法式。構件與構件之間,構件和它們的加工處理裝飾之間,個別建筑物之間,都有一定的處理方法和相互關系,所以我們說它是一種建筑上的“文法”。
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題,有“大文章”或“小品”?!按笪恼隆比鐚m殿、廟宇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軒、一樓。文字上有一面橫額,一副對子,純粹做點綴裝飾用的。建筑也有類似的東西;在路的盡頭的一座影壁,或橫跨街中心的幾座牌樓等。它們之所以都是中國建筑,具有共同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為它們都是用中國建筑的“詞匯”,遵循著中國建筑的“文法”所組織起來的。
(節(jié)選自梁思成《中國建筑的特征》,有改動)
17.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州園林中的建筑也是為了“望”,所以可以作為中國園林傳統建筑之美的典型例證。
B.中國園林中亭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點綴,也是引領,收攝眾景,使近景有了主題。
C.中國建筑的房身部分以木材做立柱和橫梁,成為梁架,再用橫木牽搭,用來承托重量。
D.材料三依次介紹中國建筑的結構方法、構件的作用、建筑“文法”等內容,層次分明。
18.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三則材料分別介紹中國建筑的窗、亭、墻,它們共同特點是都與周圍環(huán)境相映成趣。
B.材料二多處引用,可以更好地表現亭的審美價值,文雅優(yōu)美,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C.材料二中“往往”是可能會有特殊情況存在,語義不確定,無法體現說明語言準確。
D.畫線句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建筑的“文章”可因命題的不同也有“小品”。
19.結合三則材料,簡要分析趵突泉邊的建筑是如何與泉水相得益彰的。
【答案】17.B 18.C
19.①泉邊設置亭子,對趵突泉美景起到點綴和引領作用,同時收攝眾景,使游人休憩,更好地觀賞趵突泉。
②亭上有關于趵突泉的橫額和對聯,點綴裝飾亭子,同時增添了趵突泉的文化韻味。
③連廊墻上設窗,是為了“望”,使窗外樹木、假山等與趵突泉美景相映成趣。
④連廊靠近泉水一側不設墻,以立柱隔開,視野開闊,可一覽趵突泉美景。
【解析】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B.“中國園林中亭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點綴,也是引領,收攝眾景,使近景有了主題”表述錯誤。從材料二“它是點綴,也是引領;它收攝眾景,使松散的遠景有了主題”可知,它還能讓“松散的遠景有了主題”,而非“使近景有了主題”。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C.“……可能會有特殊情況存在,語義不確定,無法體現說明語言準確”表述錯誤,“往往”表示大多數情況,表達的是“中國傳統建筑大多都能和周圍的山水樹木形成特別好的關系,就像畫一樣”,并非語義不確定,這與事實相符,體現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圖文信息梳理與概括提煉能力。
從圖片可知,趵突泉亭坐落在泉水之上,是泉城山脈中的一座古建筑,這與材料二“比如中國園林中的亭子,總是建在‘最宜置亭處’,它是點綴,也是引領;它收攝眾景,使松散的遠景有了主題;它是游人休憩的地方,使人張開心靈之眼”表現主題一致。泉邊設置亭子,對趵突泉美景起到點綴和引領作用,同時收攝眾景,使游人休憩,更好地觀賞趵突泉。這些建筑不僅美化了景區(qū)的環(huán)境,還提供了游客休息和觀賞的場所。
從圖片可知,亭上有關于趵突泉的橫額和對聯,點綴裝飾亭子。從材料三第三段“……文字上有一面橫額,一副對子,純粹做點綴裝飾用的”可知,古代建筑添加一些裝飾性的元素,比如橫額和對子,它們的存在主要是為了增加文本的美感和藝術氛圍,并非出于實際內容的需要。這些元素通常與文章的主題沒有直接關聯,但能夠提升整體的視覺效果和文化韻味。所以,亭上有關于趵突泉的橫額和對聯,同時增添了趵突泉的文化韻味
從圖片可知,趵突泉的連廊墻上設窗,連廊靠近泉水一側不設墻,以立柱隔開。從材料一第一段“中國園林中的傳統建筑,要能居人,使人獲得休息;但它不只是為了居人,它還必須可游,可行,可望”、第二段“窗子在中國園林建筑藝術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內外就發(fā)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經過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畫。窗子作為裝飾,同時與周圍環(huán)境構成一種景致”可知,趵突泉邊的建筑功能與泉水利用的結合,能方便游客近距離欣賞泉水的噴涌景象,連廊墻上設窗,是為了“望”,不僅使窗外樹木、假山等與趵突泉美景相映成趣,而且讓游人視野開闊,可一覽趵突泉美景。
總之,趵突泉周邊的建筑設計巧妙地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不僅提升了景區(qū)的整體美感,還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體驗。這種和諧共生的設計理念,使得趵突泉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
(二)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誰能讓我忘記
侯德云
①說起來,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怎么忘得了呢?
②高考結束了,我閑在家里,苦苦地等待。我在等待大學的錄取通知。哪個大學無所謂,只要肯錄取我,它就是中國最好的大學。我很焦急。比焦急更讓人鬧心的,是無聊,那可真叫無聊,連小說也讀不下去,心里有事嘛。現在我才知道,無聊,其實是人生的一種痛。
③那個命根子一樣的錄取通知終于來了。我讓自己的心情很盡興地激動了一會兒,才慢慢打開那封金光閃閃的來信。信上沒多少字,很嚴肅,公事公辦的態(tài)度。我把信上的字,一個一個地數了一遍,又一個一個地數了一遍。周圍沒人,陪伴我的,是偶爾的幾聲鳥叫,幾聲蟬鳴,還有一株小白酒草,兩株蒼耳。我心里懸著的石頭落地了。我踏實了,舒服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我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了,我將光芒萬丈懸掛在劉家莊的上空了。
④我沒有急著回家,沒有。我知道,我的父母也都在火急火燎地盼著這個好消息。我的想法是,反正他們已經盼了很久,再多盼一會兒也沒關系。我走到村外,去看望那棵老槐樹。我在老槐樹下站了很久,默默地流淚。我聽見了自己在老槐樹下讀書的聲音。往日的聲音,它們沒有走遠。它們有著露珠一樣的鮮活和清亮。我不是看望老槐樹,我是看望我自己,往日的自己。
⑤好消息傳到家里,家里的氣氛立刻就變了。爹放下飯碗,怔怔地看著他的兒子。那不是一般的看,是發(fā)了狠的,是用目光在擰。爹的目光把我的臉擰紅了,爹自己的臉也紅了,紅燒肉一樣閃著油光。他忘記了午睡的習慣,背著手,身子一挺一挺地出了家門。媽也放下了飯碗,她坐在炕沿上,一會兒撩起衣襟擦擦眼,一會兒又擦起衣襟擦擦眼。她說:“我的沙眼病又犯了?!钡阉耐倌亲訃姳榱藙⒓仪f的每一個角落,然后又興高采烈地接受著每一個角落里噴向他的唾沫星子。爹的得意忘形,讓我覺得有點不自在。
⑥也不能全怪爹。劉家莊到地球上定居了上百年,什么時候長出過大學生?好在,兩天以后,爹就清醒過來了。爹頻頻地到集市上賣西瓜。爹看西瓜的眼神很慈祥,很博愛,那是他兒子的路費、學費和生活費,不好好看看,行么?我跟著爹,到集市上去賣過一次西瓜。僅僅一次,我就再也不想去了。
⑦那天很熱,熱得很不可理喻,我的手指甲都冒汗了。集市上的人,很少有來買西瓜的,好像吃了西瓜就會著涼似的。我內心的沮喪像汗水一樣歡快地流淌著。爹看見了,他皺了皺眉頭,彎下腰,從筐里挑出一只最小的西瓜,一拳砸開,遞給我。
⑧我說:“爹,你也吃?!?br>⑨爹說:“我不吃。我吃這東西拉肚子。你吃你吃。叫你吃你就吃,哈?!?br>⑩西瓜有點生,不甜,有一股酸澀味。我吃得很潦草,匆匆忙忙就打發(fā)了。扔掉的瓜皮上帶著厚薄不均的一層淺粉色的瓜瓤。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走過去,將瓜皮一塊一塊撿起來。他用手指頭彈彈瓜皮上的沙土,又輪流把它們壓到嘴巴上,像刨子一樣刨那些殘留的瓜瓤。
?那些日子,媽跟換了一個人似的。她很少說話。她喜歡盯著雞屁股看,不光看,還經常去摳,摳得一絲不茍。好像我要去的地方,不是大學,而是雞屁股。
?爹說:“別理她,你媽跟雞屁股有仇。”
?媽的確跟雞屁股有仇。那一天,她又去摳蘆花雞的屁股。按她的說法,這個挨千刀的貨,屁股里央了一只蛋,兩天了,還沒生下來,是銹住了么?媽很生氣。她把自己的手指頭變成了挖掘機,在蘆花雞的屁股上開工了。她成功地從蘆花雞的屁股里挖出了一泡黃水和幾小片雞蛋皮。
?我走出家門的那一天,可憐的蘆花雞死掉了。
?公共汽車開出很遠了。我回過頭。我沒有看見爹媽。也沒有看見劉家莊。我看見的,只是幾塊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蘆花雞。
(有刪改)
20.下列對文本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在老槐樹下回憶自己讀書的情景時默默流淚,意在表現“我”對往日時光的感慨與欣慰。
B.本文語言生動傳神,如“我內心的沮喪像汗水一樣歡快地流淌著”通過化實為虛達到這一效果。
C.媽說她犯了沙眼病,爹說他吃西瓜拉肚子,他們都是用謊言在表達著對兒子的深沉而含蓄的愛。
D.第⑥段畫線句意思是:不能光想著高興,要為兒子籌措學費。它在行文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1.文章用具體的人和事,回答了標題中的問題。請閱讀文章,梳理內容,完成表格。
22.第⑤段的“擰”和第⑩段的“扎”,都是對父親眼神的描寫,卻表現出人物不同的內心世界。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分析。
23.作者在文章結尾說爹媽和劉家莊都已看不見了,卻能看到西瓜皮和蘆花雞,是否合理?結合文章內容闡述理由。
【答案】20.B
21.(1)錄取通知終于來了 (2)反復讀錄取通知 (3)母親激動地流淚
(4)我和父親賣西瓜賺學費
22.示例:“擰”表現了爹聽到兒子考上大學時,對兒子的贊賞與內心的自豪;“扎”表現了爹對“我”吃西瓜“浪費行為”的不滿和責怪。
23.示例:合理?!拔摇彪x家越來越遠,自然看不到爹娘和劉家莊;能看到“西瓜皮”和“蘆花雞”是因為它們體現了父母為“我”籌學費的艱辛,象征著父母對“我”最深沉的愛,“我”會永遠記得父母的恩情。這句話照應文章開頭和題目,深化了主題.
【解析】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B.“化實為虛”說法錯誤,“我內心的沮喪像汗水一樣歡快地流淌著”這句話中“內心的沮喪”為虛,“汗水”為實,應為“化虛為實”的寫法。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容概括
①空:結合前一個時間節(jié)點“高考結束”和后一個時間節(jié)點“準備上學”和第③段“那個命根子一樣的錄取通知終于來了”可知①空填“錄取通知終于來了”;
②空:結合第③段“我把信上的字,一個一個地數了一遍,又一個一個地數了一遍”可知錄取通知終于來了時,我反復讀錄取通知;
③空:結合第⑤段“媽也放下了飯碗,她坐在炕沿上,一會兒撩起衣襟擦擦眼,一會兒又擦起衣襟擦擦眼”可知錄取通知終于來了時,母親激動地流淚;
④空:結合第⑥段“我跟著爹,到集市上去賣過一次西瓜”和⑦⑧⑨段內容可知為了籌上學的費用我和父親去賣西瓜。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賞析字詞。
“那不是一般的看,是發(fā)了狠的,是用目光在擰”中“擰”說明了父親用充滿力量的眼神在看兒子,結合前文“好消息傳到家里,家里的氣氛立刻就變了”可知,父親得知兒子考上大學的那份狂喜,體現了他對兒子的驕傲和自豪,也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大大的贊賞;
“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走過去,將瓜皮一塊一塊撿起來”中“扎”說明父親的眼神如刀子一樣,結合前文“我吃得很潦草,匆匆忙忙就打發(fā)了。扔掉的瓜皮上帶著厚薄不均的一層淺粉色的瓜瓤”可知父親對我不把西瓜啃徹底就扔掉的浪費行為深深不滿,這如刀子似的眼神也是對我的責怪。
【23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首先肯定這是合理的。然后結合內容分析理由。
“公共汽車開出很遠了。我回過頭。我沒有看見爹媽。也沒有看見劉家莊”這是實寫,隨著公共汽車開的越來越遠,自然就看不到爹媽嗎,看不到劉家莊;
“我看見的,只是幾塊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蘆花雞”是虛寫,“西瓜皮”代表著父親賣西瓜賺學費,那么熱的天舍不得吃一塊西瓜,還因為我浪費西瓜投來責備的眼神,并啃掉我扔掉的西瓜;“蘆花雞”代表著母親著急讓雞下蛋賣錢,總去扣雞屁股,雞禁不住折騰最后死掉了?!拔鞴掀ぁ焙汀疤J花雞”體現了父母為“我”籌學費的艱辛,象征著父母對“我”最深沉的愛,“我看見”不是用眼睛在看,而是用心記得,會永遠記得父母的恩情。
題目“誰能讓我忘記”和開頭“說起來,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怎么忘得了呢”告訴我們誰也不能讓我忘記那年父母為我籌學費的艱辛和父母對我的愛,結尾這句話照應文章開頭和題目,深化了主題。
五、(60分)
24.閱讀材料并根據要求寫作。
一條小金魚,看到同伴舞動著美麗的長尾巴,心里無比羨慕。其實它自己也有一條美麗的長尾巴,只不過長在身后看不見罷了。人有時候很像金魚,常常會忽略自己的美麗。
上面的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感受和思考?結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篇文章,講述你的故事,表明你的態(tài)度。
要求:
①自擬題目;
②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寫你最熟悉的內容,表達你的真情實感;
③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校名、姓名,否則扣分;
④不得抄襲,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誰能讓我忘記
不能忘記
時間節(jié)點
人物事件
高考結束
我焦急地等待通知書
(1)______
(2)我_________
(3)______
父親興奮得得意忘形
準備上學
(4)______
母親摳雞屁股挖雞蛋

相關試卷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 語文試題:

這是一份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 語文試題,共10頁。

2023~2024學年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章丘木版年畫是濟南非遺項目之一,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用“/”為下面的文字斷句,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這是一份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文件包含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pdf、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8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3-2024學年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七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解析版)

2023-2024學年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七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解析版)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九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解析版)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九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解析版)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語文試題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語文試題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試卷+解析)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試卷+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