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錄
題型綜述
解題攻略
題組01 反應熱+化學平衡的小綜合
題組02 反應熱+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的小綜合
題組03 反應熱+反應機理+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大綜合
題組04 反應熱+反應速率+化學平衡+電化學大綜合
題組05 反應熱+反應速率+化學平衡+電解質(zhì)溶液大綜合
高考練場
化學反應原理綜合題是高考必考題型,承載著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等核心素養(yǎng),及變化觀、微粒觀等重要學科思想,常與生產(chǎn)、生活、科技等緊密聯(lián)系的物質(zhì)為背景材料,把熱化學、電化學及四大平衡知識融合在一起命制,題目設問較多,涉及內(nèi)容也較多,多數(shù)題目含有圖像或圖表,導致思維轉(zhuǎn)換角度較大,對考生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根據(jù)對近幾 年的高考試題分析來看,從考點設置的角度,可將本專題分為四個題組:一是反應熱+化學平衡的小綜合;二是反應熱+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的小綜合;三是反應熱+反應機理+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大綜合,四是反應熱+反應速率+化學平衡+電化學大綜合,五是反應熱+反應速率+化學平衡+電解質(zhì)溶液大綜合。
題組01 反應熱+化學平衡的小綜合
【例1-1】(2024·山東卷)水煤氣是的主要來源,研究對體系制的影響,涉及主要反應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的焓變 (用代數(shù)式表示)。
(2)壓力p下,體系達平衡后,圖示溫度范圍內(nèi)已完全反應,在溫度時完全分解。氣相中,和摩爾分數(shù)隨溫度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則a線對應物質(zhì)為 (填化學式)。當溫度高于時,隨溫度升高c線對應物質(zhì)摩爾分數(shù)逐漸降低的原因是 。
(3)壓力p下、溫度為時,圖示三種氣體的摩爾分數(shù)分別為0.50,0.15,0.05,則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此時氣體總物質(zhì)的量為,則的物質(zhì)的量為 ;若向平衡體系中通入少量,重新達平衡后,分壓將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將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答案】(1)++
(2) 當溫度高于T1,已完全分解,只發(fā)生反應Ⅱ,溫度升高,反應Ⅱ逆向移動,所以的摩爾分數(shù)減小。
(3) 0.5 不變 不變
【解析】(1)已知三個反應:
Ⅰ.
Ⅱ.
Ⅲ.
設目標反應為Ⅳ,根據(jù)蓋斯定律,Ⅳ=Ⅰ+Ⅱ+Ⅲ,所以++。
(2)圖示溫度范圍內(nèi)已完全反應,則反應Ⅰ已經(jīng)進行完全,反應Ⅱ和Ⅲ均為放熱反應,從開始到T1,溫度不斷升高,反應Ⅱ和Ⅲ逆向移動,依據(jù)反應Ⅱ,量減小,摩爾分數(shù)減小,量升高,摩爾分數(shù)增大,且二者摩爾分數(shù)變化斜率相同,所以a曲線代表的摩爾分數(shù)的變化,則c曲線代表的摩爾分數(shù)隨溫度的變化,開始到T1,的摩爾分數(shù)升高,說明在這段溫度范圍內(nèi),反應Ⅲ占主導,當溫度高于T1,已完全分解,只發(fā)生反應Ⅱ,所以的摩爾分數(shù)減小。
(3)①壓力p下、溫度為時,、、和摩爾分數(shù)分別為0.50、0.15、0.05,則H2O(g)的摩爾分數(shù)為:,則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
②氣體總物質(zhì)的量為4.0ml,則H2、CO、CO2、H2O(g)的物質(zhì)的量依次為2ml、0.6ml、0.2ml、1.2ml,設反應Ⅰ生成CO和H2物質(zhì)的量都為xml,反應Ⅱ消耗CO物質(zhì)的量為yml、生成H2物質(zhì)的量為yml,則x+y=2、x-y=0.6,解得x=1.3、y=0.7,反應Ⅱ生成CO2物質(zhì)的量為0.7ml,反應Ⅲ消耗CO2物質(zhì)的量為0.7ml-0.2ml=0.5ml,則由反應Ⅲ知,此時CaCO3(s)物質(zhì)的量為0.5ml;
③若向平衡體系中通入少量,重新達平衡后,反應的Kp=,溫度不變,Kp不變,則分壓不變;將反應Ⅰ-反應Ⅱ得C(s)+CO2(g)=2CO(g),溫度不變,該反應的Kp=不變,則不變。
【例1-2】(2024·江西卷)石油開采的天然氣含有H2S。綜合利用天然氣制氫是實現(xiàn)“碳中和”的重要途徑。CH4和H2S重整制氫的主要反應如下:
反應Ⅰ:CH4(g)+2H2S(g)?CS2(g)+4H2(g) ΔH1=+260kJ/ml
反應Ⅱ:CH4(g)?C(s)+2H2(g) ΔH2=+90kJ/ml
反應Ⅲ:2H2S(g)?S2(g)+2H2(g) ΔH3=+181kJ/ml
回答下列問題:
(1)H2S分子的電子式為 。
(2)反應Ⅳ:CS2(g)?S2(g)+C(s)?ΔH4= kJ/ml。
(3)保持反應器進料口總壓為100kPa.分別以8kPaCH4、24kPaH2S(He作輔氣)與25kPaCH4、75kPaH2S進料。CH4平衡轉(zhuǎn)化率與溫度的關系如圖1,含有He的曲線為 ,理由是 。
(4)假設在10L的恒溫剛性容器中,通入0.3ml CH4和0.15ml H2S發(fā)生反應Ⅰ、Ⅱ和Ⅲ,起始總壓為P0.CH4和H2S的轉(zhuǎn)化率與時間的關系如圖2,0~5min內(nèi)H2的化學反應速率為 ml/(L?min);5min時,容器內(nèi)總壓為 。
(5)假設H2S和CH4的混合氣體在某固體催化劑上的吸附服從Langmuir等溫吸附(吸附分子彼此不發(fā)生相互作用,且氣體分子為單分子層吸附)。吸附等溫式為:。其中a是氣體的吸附系數(shù),Vm是氣體在固體表面的飽和吸附量(標態(tài)),P是氣體的分壓,V是氣體分壓為P時的平衡吸附量(標態(tài))。在一定溫度下,H2S的吸附系數(shù)是CH4的4倍,當H2S的分壓為2MPa及4MPa,CH4和H2S的分壓相同時,H2S平衡吸附量分別為0.6m3/kg和0.8m3/kg(已換算成標態(tài)),則H2S的吸附系數(shù)為 MPa﹣1。
(6)與傳統(tǒng)天然氣制氫中需要脫硫?qū)2S轉(zhuǎn)化為硫黃和水相比,上述方法優(yōu)點是 。
【答案】(1)
(2)+11
(3)M 總壓一定,充入氦氣,反應物分壓減小,相當于減壓,反應Ⅰ、Ⅱ均正向移動,CH4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
(4)1.2×10-3 P0
(5)0.4
(6)H2S得到了綜合利用,3步反應均生成了H2
【解析】(1)H2S為共價化合物,其電子式為;
(2)根據(jù)蓋斯定律可知,反應Ⅱ+Ⅲ﹣Ⅰ=Ⅳ,則CS2(g)?S2(g)+C(s)?ΔH4=ΔH2+ΔH3﹣ΔH1=(90+181-260)kJ/ml=+11kJ/ml;
(3)保持反應器進料口總壓為100kPa。分別以8kPaCH4、24kPaH2S(He作輔氣)與25kPaCH4、75kPaH2S進料。CH4平衡轉(zhuǎn)化率與溫度的關系如圖1,含有He的曲線為M,理由是總壓一定,充入氦氣,反應物分壓減小,相當于減壓,反應Ⅰ、Ⅱ均正向移動,CH4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
(4)由圖可知,0~5min內(nèi)消耗的CH4為0.3ml×5%=0.015ml,消耗的H2S為0.15ml×20%=0.03ml,根據(jù)氫原子守恒,則生成H2的物質(zhì)的量為n(H2)=2×0.015ml+0.03=0.06ml,0~5min內(nèi)H2的化學反應速率為v(H2)1.2×10-3ml/(L?min);
設反應Ⅰ轉(zhuǎn)化了xmlCH4,則反應Ⅱ轉(zhuǎn)化了(0.015-x)mlCH4,反應Ⅰ轉(zhuǎn)化了2xmlH2S,反應Ⅲ轉(zhuǎn)化了(0.03-2x) mlH2S,列三段式有
,5min時,n(CH4)=0.285ml,n(H2S)=0.12ml,n(H2)=0.06ml,n(CS2)=xml,n(S2)=(0.015-x)ml,n(總)=0.48ml,起始總壓為P0,氣體總量為0.45ml,根據(jù)壓強之比等于物質(zhì)的量之比,可得5min時,容器內(nèi)總壓為×P0=P0;
(5)根據(jù)題意可知方程:①,②,聯(lián)立方程①與②,解得:α1=0.4MPa﹣1;
(6)與傳統(tǒng)天然氣制氫中需要脫硫?qū)2S轉(zhuǎn)化為硫黃和水相比,上述方法優(yōu)點是H2S得到了綜合利用,3步反應均生成了H2。
【提分秘籍】
一、利用蓋斯定律書寫熱化學方程式的步驟和方法
1.計算步驟:
2.計算方法
二、平衡轉(zhuǎn)化率大小變化分析技巧
1.轉(zhuǎn)化率問題首先看是否是平衡轉(zhuǎn)化率,若為非平衡狀態(tài)的轉(zhuǎn)化率,則側(cè)重分析溫度、壓強、濃度對反應快慢、催化劑對反應快慢及選擇性(主副反應)的影響;若為平衡轉(zhuǎn)化率,則側(cè)重分析溫度、壓強、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有時也涉及溫度對催化活性的影響。
2.判斷反應物轉(zhuǎn)化率的變化時,不要把平衡正向移動與反應物轉(zhuǎn)化率提高等同起來,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常見有以下幾種情形:
【變式演練】
【變式1-1】(2024·河南·三模)氨是重要化工原料,其工業(yè)合成原理為 ?;卮鹣铝袉栴}:
(1)已知:ⅰ. ;
ⅱ. (a、b都大于0)。
則反應的 (用含a、b的代數(shù)式表示),利于該反應正向進行的條件為 (填“低溫”“高溫”或“任意溫度”)。
(2)向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體積比的和,發(fā)生反應。下列情況表明該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氣體密度不隨時間變化B.氣體平均摩爾質(zhì)量不隨時間變化
C.氣體總壓強不隨時間變化D.體積分數(shù)不隨時間變化
(3)下列關于 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的2倍
B.若加入高效催化劑,平衡常數(shù)和反應熱都會增大
C.若起始按體積比投入和,則和的轉(zhuǎn)化率相等
(4)向剛性密閉容器中充入和合成氨,經(jīng)歷相同時間測得轉(zhuǎn)化率與溫度及時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①溫度: (填“>”或“ ②8.33
(5)①壓強增大,反應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動,平衡時NH3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 ②壓強過大,此時氨液化(或壓強過大,催化劑活性降低等)
【解析】(1)根據(jù)蓋斯定律,得N2(g)+3H2(g)?2NH3(g)的ΔH=;合成氨為放熱反應,正反應為體積減小反應,即、,根據(jù)可知低溫利于該反應正向進行。
(2)A.氣體總質(zhì)量不變、容器體積不變,密度是恒量,混合氣體密度不隨時間變化,反應不一定平衡, A錯誤;B.氣體總質(zhì)量不變,氣體物質(zhì)的量減少,混合氣體平均摩爾質(zhì)量是變量,混合氣體平均摩爾質(zhì)量不隨時間變化,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 B正確;C.容器體積不變、氣體物質(zhì)的量減少,壓強是變量,混合氣體總壓強不隨時間變化,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 C正確;D.若投入、,的轉(zhuǎn)化量為,由,可知N2體積分數(shù),即其始終為定值,不隨時間變化,反應不一定平衡;D錯誤,故選BC。
(3)A.同一反應方向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A正確;B.催化劑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不能改變平衡常數(shù)和反應熱,B錯誤;C.起始按化學計量數(shù)比投料,轉(zhuǎn)化按化學計量數(shù)比反應,故轉(zhuǎn)化率相等,C正確,故答案選AC。
(4)①根據(jù)“先拐先平數(shù)值大”可知,>。
②根據(jù)圖像可知,平衡時轉(zhuǎn)化率為,用三段式計算:。。
。
(5)①由圖像可知,ab段NH3體積分數(shù)增大,原因是壓強增大,反應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動,平衡時NH3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
②由圖像可知,cd段 NH3體積分數(shù)急減,其原因可能是壓強過大,此時氨液化(或壓強過大,催化劑活性降低等)。
【變式1-2】(2024·廣西·模擬預測)先進的甲醇低壓羰基合成乙酸工藝的普及推廣,導致我國乙酸產(chǎn)能過剩。使用特定催化劑進行乙酸直接加氯制備乙醇,反應原理如下:
主反應: ;
副反應: 。
回答下列問題:
(1)如下表所示,一定溫度下,將不同量的原料通入到恒壓密閉容器中,反應平衡時,熱量的變化情況。已知副反應熱效應小,可忽略,則該溫度下主反應的 。
(2)250℃下,恒壓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和,下列條件能判斷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________。(填選項標號)
A.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B.的體積分數(shù)不變
C.
D.反應體系的熱效應為0
(3)S表示選擇性。在時,2MPa下,平衡時S(乙醇)和S(乙酸乙酯)隨溫度的變化;250℃下,平衡時S(乙醇)和S(乙酸乙酯)隨壓強的變化如右圖所示:
已知:。
①250℃下,乙醇選擇性隨壓強變化的曲線是 。
②曲線b變化的原因是 。
③150℃時,在催化劑作用下和反應一段時間后,乙醇的選擇性位于m點,不改變反應時間和溫度,—定能提高乙醇選擇性的措施 (填一條)。
(4)一定溫度和壓強下,向初始體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通入2ml 和1ml ,同時發(fā)生主反應和副反應,測得平衡時,體積減小20%,則平衡時, ,該溫度下主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
【答案】(1)-(2x+y) (2)ABD
(3)①a ②主反應與副反應均為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平衡均逆向移動,主反應逆向移動的程度大于副反應 ③使用對主反應催化活性更高的催化劑(或“增大壓強”)
(4)1ml/L 2
【解析】(1)0.5ml 與1ml 發(fā)生反應,達到平衡時放熱x kJ,1ml 與1ml 發(fā)生反應,達到平衡時吸熱y kJ,則1ml 與2ml 完全反應生成1ml 與1ml ,放熱,即;
(2)A.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混合氣體的質(zhì)量始終不變,容器體積發(fā)生改變,則恒容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密度是變量,當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A選項正確;
B.反應過程中體積分數(shù)不斷變化,當體積分數(shù)不變,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B選項正確;C.反應進行至某時刻,可能恰好有,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C選項錯誤;D.反應體系的熱效應為0是達到平衡狀態(tài),D選項正確;答案選ABD;
(3)①主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放熱反應,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乙醇的選擇性上升,則250℃下,乙醇選擇性隨壓強變化的曲線是a;
②主反應和副反應均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均逆向移動,主反應逆向移動的程度大于副反應,所以乙醇的選擇性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小;
③主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增大壓強,反應正向移動,可以提高乙醇選擇性;
(4)平衡時,體系中氣體物質(zhì)的量減小20%,列化學平衡三段式,則:
體積減小20%,說明平衡時容器內(nèi)氣體總物質(zhì)的量減少20%,即為3m01×80%=2.4ml,平衡時混合氣體總物質(zhì)的量為,結(jié)合,解得,,;平衡時,,,。
題組02 反應熱+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的小綜合
【例2-1】(2024·貴州卷)在無氧環(huán)境下,CH4經(jīng)催化脫氫芳構(gòu)化可以直接轉(zhuǎn)化為高附加值的芳烴產(chǎn)品。一定溫度下,CH4芳構(gòu)化時同時存在如下反應:
?。?br>ⅱ.
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ⅰ在1000K時 (選填“能”或“不能”)自發(fā)進行。
(2)已知25℃時有關物質(zhì)的燃燒熱數(shù)據(jù)如表,則反應ⅱ的 (用含的代數(shù)式表示)。
(3)受反應ⅰ影響,隨著反應進行,單位時間內(nèi)甲烷轉(zhuǎn)化率和芳烴產(chǎn)率逐漸降低,原因是 。
(4)對催化劑在不同的pH條件下進行處理,能夠改變催化劑的活性。將催化劑在5種不同pH條件下處理后分別用于催化CH4芳構(gòu)化,相同反應時間內(nèi)測定相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其中最佳pH為 ,理由是 。
(5)下,在某密閉容器中按充入氣體,發(fā)生反應,平衡時與的分壓比為4:1,則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 ,平衡常數(shù)Kp= (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計算,分壓總壓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列出計算式即可)。
(6)引入丙烷可促進甲烷芳構(gòu)化制備苯和二甲苯,反應如下:
(兩個反應可視為同級數(shù)的平行反應)
對于同級數(shù)的平行反應有,其中v、k分別為反應速率和反應速率常數(shù),Ea為反應活化能,A1、A2為定值,R為常數(shù),T為溫度,同一溫度下是定值。已知,若要提高苯的產(chǎn)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答案】(1)能
(2)6a-b-9c
(3)反應ⅰ有積炭生成,隨著反應的進行,生成的積炭逐漸增多,覆蓋在催化劑表面,使催化劑催化性能逐漸降低,化學反應速率減小
(4)10.0 pH=10.0時,產(chǎn)物中積炭平均含量最低,CH4平均轉(zhuǎn)化率最大,芳烴平均產(chǎn)率最高
(5)20% 或
(6)加入合適的催化劑(合理即可)
【解析】(1)反應?。?000K時,ΔG=ΔH-TΔS=+74.6 kJ·ml-1-1000K×80.84×10-3kJ·ml-1·K-1=-6.24 kJ·ml-1<0,故反應ⅰ在1000K時能自發(fā)進行。
(2)ⅱ.
由題給數(shù)據(jù)可得出以下熱化學方程式:
③CH4(g)+2O2(g)=CO2(g)+2H2O(l) ΔH=akJ·ml-1
④C6H6(l)+7.5O2(g)=6CO2(g)+3H2O(l) ΔH=bkJ·ml-1
⑤H2(g)+0.5O2(g)=H2O(l) ΔH=c kJ·ml-1
依據(jù)蓋斯定律,將反應③×6-④-⑤×9得,反應ⅱ的(6a-b-9c) kJ·ml-1。
(3)由于反應ⅰ生成固態(tài)炭,會覆蓋在催化劑表面,從而減小氣體與催化劑的接觸面積,因此隨著反應進行,單位時間內(nèi)甲烷轉(zhuǎn)化率和芳烴產(chǎn)率逐漸降低。
(4)比較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pH=10.0時,CH4平均轉(zhuǎn)化率為最大值10.45%,芳烴平均產(chǎn)率為最大值6.45%,產(chǎn)物中積炭平均含量為最小值33.10%,所以最佳pH為10.0。
(5)下,在某密閉容器中按充入氣體,發(fā)生反應,平衡時與的分壓比為4:1,設起始時C6H6的物質(zhì)的量為1ml,CH4的物質(zhì)的量為5ml,參加反應C6H6的物質(zhì)的量為xml,則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依題意,,解得x=0.2,平衡時,n(C6H6)=0.8ml,n(CH4)=4.8ml,n(C7H8)=0.2ml,n(H2)=0.2ml,則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20%,平衡常數(shù)Kp=或。
(6)已知,加入合適的催化劑,選擇性降低Ea,苯,加快生成苯的速率,提高苯的產(chǎn)率。所以若要提高苯的產(chǎn)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入合適的催化劑(合理即可)。
【例2-2】(2024·湖南卷)丙烯腈()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工業(yè)上以為載氣,用作催化劑生產(chǎn)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進料混合氣進入兩釜的流量恒定,兩釜中反應溫度恒定:
②反應釜Ⅰ中發(fā)生的反應:
?。?
③反應釜Ⅱ中發(fā)生的反應:
ⅱ:
ⅲ:
④在此生產(chǎn)條件下,酯類物質(zhì)可能發(fā)生水解。
回答下列問題:
(1)總反應 (用含、、和的代數(shù)式表示);
(2)進料混合氣中,出料中四種物質(zhì)(、、、)的流量,(單位時間內(nèi)出料口流出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
①表示的曲線是 (填“a”“b”或“c”);
②反應釜Ⅰ中加入的作用是 。
③出料中沒有檢測到的原因是 。
④反應后,a、b、c曲線對應物質(zhì)的流量逐漸降低的原因是 。
(3)催化劑再生時會釋放,可用氨水吸收獲得?,F(xiàn)將一定量的固體(含水)置于密閉真空容器中,充入和,其中的分壓為,在℃下進行干燥。為保證不分解,的分壓應不低于 (已知,分解的平衡常數(shù));
(4)以為原料,稀硫酸為電解液,Sn作陰極,用電解的方法可制得,其陰極反應式 。
【答案】(1)ΔH1+ΔH2+ΔH3
(2)①c ②抑制酯的水解從而提高產(chǎn)率 ③反應iii的速率遠大于反應ii ④反應時間過長,催化劑中毒活性降低,反應速率降低,故產(chǎn)物減少
(3)40
(4)Sn+4CH2=CHCN+4e-+4H+=Sn(CH2CH2CN)4
【分析】工業(yè)上以N2為載氣,用TiO2作催化劑,由HOCH2CH2COOC2H5和C2H5OH為進料氣體生產(chǎn)CH2=CHCN,在反應釜I中發(fā)生反應i:HOCH2CH2COOC2H5(g)→CH2=CHCOOC2H5(g)+H2O(g),加入NH3后,在反應釜Ⅱ中發(fā)生反應ii:CH2=CHCOOC2H5(g)+NH3(g)→CH2=CHCONH2(g)+C2H5OH(g),反應iii:CH2=CHCONH2(g)→CH2=CHCN(g)+H2O(g),故產(chǎn)物的混合氣體中有CH2=CHCN、未反應完的C2H5OH、CH2=CHCOOC2H5(g)和水;
【解析】(1)根據(jù)蓋斯定律,總反應HOCH2CH2COOC2H5(g)+NH3(g)→CH2=CHCN(g)+C2H5OH(g)+2H2O(g)可以由反應i+反應ii+反應iii得到,故ΔH=ΔH1+ΔH2+ΔH3;
(2)①根據(jù)總反應HOCH2CH2COOC2H5(g)+NH3(g)→CH2=CHCN(g)+C2H5OH(g)+2H2O(g),設進料混合氣中n(HOCH2CH2COOC2H5)=1ml,n(C2H5OH)=2ml,出料氣中CH2=CHCOOC2H5含量很少,則生成CH2=CHCN(g)、C2H5OH(g)物質(zhì)的量約為1ml,生成H2O(g)的物質(zhì)的量約為2ml,故出料氣中C2H5OH(g)物質(zhì)的量共約3ml,故出料氣中CH2=CHCN、C2H5OH、H2O物質(zhì)的量之比約為1:3:2,故曲線c表示CH2=CHCN的曲線;
②反應釜Ⅰ中發(fā)生反應i生成丙烯酸乙酯和水,若丙烯酸乙酯水解會生成乙醇,因此,加入C2H5OH可以抑制酯的水解從而提高產(chǎn)率;
③反應釜Ⅱ中發(fā)生的兩個反應是競爭反應,其選擇性由速率決定,出料中沒有檢測到CH2=CHCONH2的原因是:反應iii的速率遠大于反應ii;
④反應11h后,a、b、c曲線對應物質(zhì)的流量逐漸降低的原因是反應時間過長,催化劑中毒活性降低,反應速率降低,故產(chǎn)物減少;
(3)0.72g水的物質(zhì)的量為0.04ml,故p(H2O)=2.5×102kPa?ml?1×n(H2O)=10kPa,NH4HCO3分解的反應式為NH4HCO3=NH3↑+CO2↑+H2O↑,故NH4HCO3分解的平衡常數(shù)Kp=p(NH3)p(CO2)p(H2O)=4×104(kPa)3,解得p(NH3)=40kPa,故為保證NH4HCO3不分解,NH3的分壓應不低于40kPa;
(4)Sn(CH2CH2CN)4是有機化合物,與水不溶,水中不電離,以CH2=CHCN為原料在Sn做的陰極得電子制得Sn(CH2CH2CN)4,故陰極的電極反應式為Sn+4CH2=CHCN+4e-+4H+=Sn(CH2CH2CN)4。
【提分秘籍】
一、三種平衡常數(shù)的計算
a A(g)+b B(g)c C(g)+d D(g)
1.濃度平衡常數(shù):Kc=
①平衡量必須為平衡時的濃度
②等體積反應:可以用平衡時的物質(zhì)的量代替平衡時的濃度
③恒壓條件下:先計算平衡體積,再算平衡常數(shù)
2.壓強平衡常數(shù):Kp=
①平衡量為平衡時的濃度、物質(zhì)的量、體積等均可
②分壓Pi=P總×xi=P總×=(P1+P2+P3+…)×
③恒容條件下:先計算平衡總壓,再算平衡常數(shù)或直接根據(jù)分壓計算
3.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平衡常數(shù):Kx=
①平衡量為平衡時的濃度、物質(zhì)的量、體積等均可
②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xi=
二、多重平衡體系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計算
1.多重平衡是指相互關聯(lián)的若干平衡同時存在于一個平衡系統(tǒng)中,且至少有一種物質(zhì)同時參與幾個相互關聯(lián)的平衡。
多重平衡涉及的反應多,看似雜亂,但各個平衡之間存在內(nèi)在聯(lián)系,要么連續(xù),要么競爭,這樣可將三個平衡簡化為兩個平衡,從而快速解答。也可以從元素守恒入手,只要抓住起始狀態(tài)與平衡狀態(tài)即可,可以忽略復雜的反應過程,從而使復雜問題簡單化。
2.同一容器內(nèi)的多平衡體系,相同組分的平衡濃度相同
①化學平衡:a A(g)b B(g)+c C(g),c C(g)d D(g)+e E(g)
②特點:計算K1、K2時,用到的c(C)相同
3.計算方法
(1)元素守恒法:根據(jù)某元素守恒,計算出平衡時相應組分的濃度
(2)設未知數(shù)法
①有幾個平衡假設幾個未知數(shù)(變化量)
②用這些未知數(shù)表示出平衡時相應組分的濃度
③根據(jù)相關等量計算出未知數(shù),帶入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求解
【變式演練】
【變式2-1】(2024·山西晉中·二模)煤的氣化與液化是實現(xiàn)煤清潔利用的基本途徑;的資源化利用有利于碳中和目標的實現(xiàn)?;卮鹣铝袉栴}:
(1)煤制備乙烯的途徑之一如下:
;
;
。
已知:① ;
② 。
則 ,反應的自發(fā)性與溫度的關系是 。
(2)催化加氫可得到甲烷: ,從速率與平衡移動兩方面考慮,反應溫度不宜過低或過高,理由是 。
(3)向某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在條件下發(fā)生反應:。當充入量時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的關系與時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的關系如圖所示:
①表示時平衡轉(zhuǎn)化率~的關系是 (填“Ⅰ”或“Ⅱ”)。
②當充入量、溫度為時,反應開始后經(jīng)過達到平衡狀態(tài),若最初充人,則內(nèi) ;實際生產(chǎn)中從反應爐出來的氣體中的轉(zhuǎn)化率總是低于圖中表示的相應值,最可能的原因是 。
③下列事實不能說明在一定溫度下該反應已經(jīng)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填選項字母)。
A.容器中氣體總體積保持不變
B.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保持不變
C.相同時間內(nèi)鍵與鍵斷裂的數(shù)目相等
D.與比值保持不變
【答案】(1)-29 任意溫度下均可自發(fā)進行
(2)溫度過低反應速率慢,溫度過高不利于反應正向進行
(3)①Ⅱ ②4 0.0025 反應爐中的反應沒有達到平衡狀態(tài) ③D
【解析】(1)已知: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根據(jù)蓋斯定律,反應⑤=①+2×②-④×2,-29,根據(jù)自發(fā)進行,的,自發(fā)性與溫度的關系是任意溫度下均可自發(fā)進行。
(2)由于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因此溫度不能過低也不能過高,過低反應速率慢;過高不利于化學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動。
(3)①相同溫度下,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隨的增大而降低,由圖可知,曲線Ⅱ符合此特征。
②當、溫度為時,因曲線是表示當時,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的關系,由曲線I可看出在時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
列三段式:
平衡時混合氣體總物質(zhì)的量為3.2ml,,各物質(zhì)平衡分壓分別為、,故;實際生產(chǎn)中不可能等到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才將混合物從反應爐中轉(zhuǎn)移出來。
③A.為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目發(fā)生變化,故溫度、壓強不變時容器容積肯定發(fā)生變化,當其不變時表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A項不符合題意;B.由及氣體分子數(shù)目在反應沒有達到平衡時是不斷地發(fā)生變化的,故當不變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項不符合題意;C.相同時間內(nèi)鍵與鍵斷裂的數(shù)目相等,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C項不符合題意;D.由方程式可知,與比值始終是1:2,不能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D項符合題意。故選D。
【變式2-2】(2024·山東濟南·一模)天然氣、石油鉆探過程會釋放出CO2、H2S等氣體。某種將CO2和H2S共活化的工藝涉及如下反應:
①
②
③
④
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298K時,18g氣態(tài)水轉(zhuǎn)化為液態(tài)水釋放出44kJ的能量;H2S(g)的標準摩爾燃燒焓(△H)為-586kJ·ml-1,則COS(g)的標準摩爾燃燒焓()為 kJ·ml-1,反應②在 (填“高溫”“低溫”或“任意溫度”)下能自發(fā)進行。
(2)一定條件下,向起始壓強為200kPa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等物質(zhì)的量的CO2(g)和H2S(g)混合氣體,發(fā)生上述反應,25min時,測得體系總壓強為210kPa,S2(g)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kPa·min-1.達到平衡時,測得體系總壓強為230kPa,,此時H2S(g)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 ,反應②的標準平衡常數(shù) (已知:分壓=總壓×該組分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對于反應,,其中,、、、為各組分的平衡分壓)。
(3)將等物質(zhì)的量的CO2(g)和H2S(g)混合氣體充入恒壓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反應物的平衡轉(zhuǎn)化率、COS或H2O的選擇性與溫度關系如圖所示。COS的選擇性,H2O的選擇性。
①表示“COS的選擇性”的曲線是 (填“曲線a”或“曲線b”);
②溫度低于500℃時,H2S的轉(zhuǎn)化率與CO2的相等,原因是 。
【答案】(1)-577 高溫
(2)0.4 80% 2.7
(3)曲線b 溫度低于500℃時,反應③和反應④幾乎不發(fā)生或者反應④正向進行的程度是反應③的兩倍
【解析】(1)298K時,18g氣態(tài)水轉(zhuǎn)化為液態(tài)水釋放出44kJ的能量;H2S(g)的標準摩爾燃燒焓(△H)為-586kJ·ml-1,可得:;;
COS(g)的標準摩爾燃燒焓的反應為:;根據(jù)蓋斯定律可知,該反應可由⑥-①-⑤得到,則;反應②正向氣體分子數(shù)增加,,該反應可由③+2×④得到,則該反應,,則反應在高溫條件下能自發(fā)進行。
(2)由反應可知①和④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相等,則反應前后不會導致壓強變化,②和③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均增加,且增加量恰好等于生成的S2(g)的物質(zhì)的量,根據(jù)壓強之比等于氣體物質(zhì)的量的之比可得,反應后體系內(nèi)壓強的增加量即為S2(g)的分壓,則,S2(g)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設起始時CO2(g)和H2S(g)的物質(zhì)的量均為1ml,則兩者的起始分壓均為100kPa,平衡時,測得體系總壓強為230kPa,則平衡時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之和為2.3ml,結(jié)合以上分析可得n (S2)=0.3ml,其平衡分壓為30 kPa,設平衡時n(H2)=x,則n(COS)=x, n(CO2)=2x,根據(jù)S原子守恒可得:2n(S2)+ n(COS)+ n(H2S)平衡= n(H2S)初始,得n(H2S)平衡=(1-x-0.3×2)=(0.4-x)ml;根據(jù)氫原子守恒可得:2n(H2S)平衡+2n(H2O)+2n(H2)= 2n(H2S) 初始,則得2(0.4-x)+2 n(H2O)+2x=2:解得:n(H2O)=0.6ml,根據(jù)C原子守恒得:n(COS)+ n(CO2)平衡+ n(CO)= n(CO2)初始,可得:n(CO)=(1-3x)ml,在結(jié)合O原子守恒:n(COS)+ 2n(CO2)平衡+ n(CO)+ n(H2O)= 2n(CO2)初始,解得:x=0.2,則平衡時各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n(CO2)=0.4 ml,n(COS)=0.2 ml,n(CO)=0.4 ml,n (S2)=0.3ml,n(H2O)=0.6 ml,n(H2S)=0.2 ml, n(H2)=0.2 ml,總氣體為2.3ml;此時H2S(g)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反應②的標準平衡常數(shù)==2.7;
(3)①由反應可知COS只在反應①中生成,且該反應同時生成等量的水,而水在①②④中均生成,則相同條件下,H2O的選擇性高于COS的選擇性,故曲線b表示COS的選擇性;
②溫度低于500℃時,反應③和反應④幾乎不發(fā)生或者反應④正向進行的程度是反應③的兩倍,從而使H2S的轉(zhuǎn)化率與CO2的相等。
題組03 反應熱+反應機理+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大綜合
【例3-1】(2023·河北卷)氮是自然界重要元素之一,研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以及氮的循環(huán)利用對解決環(huán)境和能源問題都具有重要意義。
已知:物質(zhì)中的化學鍵斷裂時所需能量如下表。
回答下列問題:
(1)恒溫下,將空氣(和的體積分數(shù)分別為0.78和0.21,其余為惰性組分)置于容積為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假設體系中只存在如下兩個反應:
i
ii
① 。
②以下操作可以降低上述平衡體系中濃度的有 (填標號)。
A.縮小體積 B.升高溫度 C.移除 D.降低濃度
③若上述平衡體系中,則 (寫出含a、b、V的計算式)。
(2)氫氣催化還原作為一種高效環(huán)保的脫硝技術備受關注。高溫下氫氣還原反應的速率方程為為速率常數(shù)。在一定溫度下改變體系中各物質(zhì)濃度,測定結(jié)果如下表。
表中第4組的反應速率為 。(寫出含r的表達式)
(3)①以空氣中的氮氣為原料電解合成氨時,在 (填“陰”或“陽”)極上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
②氨燃料電池和氫燃料電池產(chǎn)生相同電量時,理論上消耗和的質(zhì)量比為,則在堿性介質(zhì)中氨燃料電池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
③我國科學家研究了水溶液中三種催化劑(a、b、c)上電還原為(圖1)和電還原為(圖2)反應歷程中的能量變化,則三種催化劑對電還原為的催化活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用字母a、b、c排序)。
【答案】(1)①181 ②CD ③
(2)
(3)①陰 ② ③bac
【解析】(1)①ΔH1=反應物總鍵能-生成物總鍵能=;
故答案為:+181;
②A.縮小體積,所有物質(zhì)濃度均增大,A不符合題意; B.升高溫度,平衡向著吸熱方向進行,反應i為吸熱反應,則升溫平衡正向進行,NO濃度增大,B不符合題意;C.移除NO2,平衡ii向正向進行,NO濃度降低,C符合題意;D.降低N2濃度,平衡逆向進行,消耗NO,NO濃度降低,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D;
③根據(jù)三段式
,;
故答案為:;;
(2)實驗1與實驗2相比,,y=1,實驗1與實驗3相比,,x=2,代入實驗3,,根據(jù)實驗4計算,;故答案為:0.75r;
(3)①N2生成NH3,化合價降低,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則N2在陰極反應;故答案為:陰;
②燃料電池中,氨氣作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N2,生成1個N2轉(zhuǎn)移6個電子,在堿性下發(fā)生,;故答案為:;
③催化劑通過降低反應活化能提高反應速度,則催化活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b>a>c;故答案為:bac。
【例3-2】(2023·湖北卷)納米碗是一種奇特的碗狀共軛體系。高溫條件下,可以由分子經(jīng)過連續(xù)5步氫抽提和閉環(huán)脫氫反應生成。的反應機理和能量變化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中的碳氫鍵和碳碳鍵的鍵能分別為和,H-H鍵能為。估算的 。
(2)圖示歷程包含 個基元反應,其中速率最慢的是第 個。
(3)納米碗中五元環(huán)和六元環(huán)結(jié)構(gòu)的數(shù)目分別為 、 。
(4)1200K時,假定體系內(nèi)只有反應發(fā)生,反應過程中壓強恒定為(即的初始壓強),平衡轉(zhuǎn)化率為α,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 (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計算,分壓=總壓×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
(5)及反應的(為平衡常數(shù))隨溫度倒數(shù)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本實驗條件下,(R為理想氣體常數(shù),c為截距)。圖中兩條線幾乎平行,從結(jié)構(gòu)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6)下列措施既能提高反應物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又能增大生成的反應速率的是 (填標號)。
a.升高溫度 b.增大壓強 c.加入催化劑
【答案】(1)128 (2)3 3 (3)6 10 (4)
(5)因這兩個反應化學鍵變化相同,使得焓變數(shù)值相近,Lnk的斜率取決于焓變,所以兩條線幾乎平行。
(6)a
【解析】(1)由和的結(jié)構(gòu)式和反應歷程可以看出,中斷裂了2根碳氫鍵,形成了1根碳碳鍵,所以的=,故答案為:128;
(2)由反應歷程可知,包含3個基元反應,分別為:,,,其中第三個的活化能最大,反應速率最慢,故答案為:3;3;
(3)由的結(jié)構(gòu)分析,可知其中含有1個五元環(huán),10個六元環(huán),每脫兩個氫形成一個五元環(huán),則總共含有6個五元環(huán),10個六元環(huán),故答案為:6;10;
(4)1200K時,假定體系內(nèi)只有反應發(fā)生,反應過程中壓強恒定為(即的初始壓強),平衡轉(zhuǎn)化率為α,設起始量為1ml,則根據(jù)信息列出三段式為:
則,,,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故答案為:;
(5)及反應的(為平衡常數(shù))隨溫度倒數(shù)的關系如圖。圖中兩條線幾乎平行,說明斜率幾乎相等,根據(jù)(R為理想氣體常數(shù),c為截距)可知,斜率相等,則說明焓變相等,因為在反應過程中,斷裂和形成的化學鍵相同,故答案為:因這兩個反應化學鍵變化相同,使得焓變數(shù)值相近,Lnk的斜率取決于焓變,所以兩條線幾乎平行。
(6)a.由反應歷程可知,該反應為吸熱反應,升溫,反應正向進行,提高了平衡轉(zhuǎn)化率反應速率也加快,a符合題意;b.由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為正向體積增大的反應,加壓,反應逆向進行,降低了平衡轉(zhuǎn)化率,b不符合題意;c.加入催化劑,平衡不移動,不能提高平衡轉(zhuǎn)化率,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
【提分秘籍】
一、能量圖像的分析方法
二、“環(huán)式”反應催化機理的分析
“環(huán)式”反應過程圖如下:
“入環(huán)”的物質(zhì)為反應物,如圖中的 = 1 \* GB3 ① = 4 \* GB3 ④;位于“環(huán)上”的物質(zhì)為催化劑或中間體,如圖中的 = 5 \* GB3 ⑤ = 6 \* GB3 ⑥ = 7 \* GB3 ⑦ = 8 \* GB3 ⑧;“出環(huán)”的物質(zhì)為生成物,如圖中的 = 2 \* GB3 ② = 3 \* GB3 ③;由反應物和生成物可快速得出總反應方程式。
1.明確反應物:最重要的要看清圖示中的箭頭,明確哪些物質(zhì)進行循環(huán)體系,哪些物質(zhì)離子循環(huán)體系,進行循環(huán)體系的物質(zhì)為總反應的反應物,離子循環(huán)體系的物質(zhì)為總反應的生成物。
2.明確催化劑和中間產(chǎn)物:從循環(huán)圖示中找出分解的若干反應,通過分步反應區(qū)分哪些是催化劑,哪些是中間產(chǎn)物。
3.寫出總反應:依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確定循環(huán) 圖示中沒標出的物質(zhì),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方法進行配平,寫出總反應,同時標出催化劑和反應條件。
三、 “直線式”催化劑表面“吸附”“脫附”機理分析
1.過程分析
上述是合成氨的催化反應機理的一般過程(簡化的過程):
①反應物擴散到催化劑表面;
②反應物被吸附在催化劑表面;
③被吸附的反應物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產(chǎn)物;
④產(chǎn)物的解吸。
2.過程中能量變化分析
催化劑的催化過程是一個能量變化的過程,其中有能量升高(稱為吸熱)、也有能量降低(稱為放熱)。吸熱的過程就是“爬坡”的過程,就是能壘,最大能壘就是活化能。能壘是指必須要克服的能量障礙,才能達到化學反應的轉(zhuǎn)化狀態(tài)。催化劑吸附一般是吸熱的,而催化劑脫附是表征催化劑反應過程中,催化劑表面上被吸附物質(zhì)釋放出去的反應步驟之一。脫附并非是必須要克服的能量障礙,因此,催化劑脫附不能算作是能壘。但是,在實際的催化劑反應中,由于催化劑的活性中心部分與反應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強度較大,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催化劑脫附所需要的能量也是催化反應中的一種能壘之一。
例如:我國科學家結(jié)合實驗與計算機模擬結(jié)果,研究了在鐵摻雜W18049納米反應器催化劑表面上實現(xiàn)常溫低電位合成氨,獲得較高的氮產(chǎn)量和法拉第效率。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劑表面的物種用*標注。
需要吸收能量最大的能量(活化能)E= ev,該步驟的化學方程式為 。若通入體積分數(shù)過大時導致催化劑效率降低的原因是 。
【答案】1.54 NH3*+NH3=2NH3 H2占據(jù)催化劑活性中心過多或H2體積分數(shù)過大時,催化劑吸附了較多的H2,阻礙了N2與催化劑的接觸,導致催化劑催化效率降低。
【解析】根據(jù)圖示,吸收能量最大能壘,即相對能量的差最大為-1.02-(-2.56)=1.54;根據(jù)圖示,該步反應的方程式為NH3*+NH3=2NH3;若通入H2的體積分數(shù)過大,H2占據(jù)催化劑活性中心過多或H2體積分數(shù)過大時,催化劑吸附了較多的H2,阻礙了N2與催化劑的接觸,導致催化劑催化效率降低;
也就是說,脫附就看是吸熱還是放熱,吸熱的話考慮能壘問題。
四、能壘與決速步驟的關系
能壘:簡單可以理解為從左往右進行中,向上爬坡最高的為能壘,而包含此能壘的反應我們稱之為決速步驟,也稱為慢反應。例如下圖中,從第一個中間態(tài)到過渡態(tài)2的能量就是能壘,而HCOO*+H*=CO2+2H*是在Rh做催化劑時該歷程的決速步驟 。
【特別提醒】①最大能壘是指反應歷程各步變化中起始相對能量和過渡態(tài)相對能量的最大差值。
②能壘越大,反應速率越小,即多步反應中能壘最大的反應為決速反應。
③用不同催化劑催化化學反應,催化劑使能壘降低幅度越大,說明催化效果越好。
④相同反應物同時發(fā)生多個競爭反應,其中能壘越小的反應,反應速率越大,產(chǎn)物占比越高。
⑤書寫總反應化學方程式只看始態(tài)和終態(tài)的物質(zhì),并刪去二者中相同的物質(zhì),不考慮各步驟中的“中間物質(zhì)”。
⑥若吸附在催化劑表面的物種用“*”標注,則物種“吸附”放熱,而“脫附”吸熱。
【變式演練】
【變式3-1】(2024·河北滄州·二模)二氧化碳和甲烷是兩種溫室效應氣體,將二者進行轉(zhuǎn)化,可得到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學品或清潔燃料。
(1)和催化重整制取和
主反應:①
副反應:②
③
④
主反應的 ,該反應在 (填“較高溫度”或“較低溫度”)下可自發(fā)進行。
(2)和反應可制取乙烯,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一定溫度下,向某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和,體系的初始壓強為,若平衡時的轉(zhuǎn)化率為,不考慮副反應的發(fā)生,的平衡分壓為 (用表示,下同),該反應的壓強平衡常數(shù) 。
(3)過光電化學轉(zhuǎn)化可制得乙二醇,在某催化劑作用下該反應的機理如圖所示。圖中表示催化劑被光激發(fā)出電子之后產(chǎn)生的空穴。
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填標號)。
A.該反應為自由基型反應
B.生成的反應為
C.該反應的副產(chǎn)物
D.該機理中存在極性鍵和非極性鍵的斷裂和形成
②以乙二醇為燃料的燃料電池工作時,乙二醇在電池 (填“負極”或“正極”)發(fā)生反應,若以溶液為電解液,則該電極的反應式為 。
(4)銅基催化劑電催化還原制乙醇的兩種途徑(分別以和作催化劑)的相對能量變化如圖所示,標“”的為吸附在催化劑上的物質(zhì)。分析可知,以 作催化劑的催化效率更高。
【答案】(1) 較高溫度
(2)
(3)BD 負極
(4)
【解析】(1)根據(jù)蓋斯定律,主反應=③-④,;該反應為,,較高溫度下可以使反應自發(fā)進行;
故答案為:;較高溫度;
(2)利用三段式分析:,平衡時氣體總物質(zhì)的量為,氣體總壓強為,的平衡分壓為;壓強平衡常數(shù);
故答案為:;;
(3)①A.從該反應的機理圖中可看出,有、、自由基,該反應為自由基型反應,A正確;
B.從該反應的機理圖中可看出,在催化劑的空穴位置產(chǎn)生,沒有產(chǎn)生,生成的反應不是,B錯誤;
C.圖中顯示有生成,該物質(zhì)為制備乙二醇反應的副產(chǎn)物,C正確;
D.該機理中存在、分子中極性鍵的斷裂,不存在非極性鍵的斷裂,有分子中極性鍵的形成及、分子中非極性鍵的形成,D錯誤;
故選BD。
②燃料電池工作時,正極為通入氧氣的電極,通入燃料的一極為負極,故乙二醇在電池負極發(fā)生失電子、氧化反應,以溶液為電解液,電極產(chǎn)物為,故電極反應式為;
故答案為:BD;負極;;
(4)從兩種途徑的相對能量變化圖可看出,以作催化劑時反應活化能更大,反應速率慢,催化效果差,以作催化劑時反應活化能小,反應速率快,催化效率更高;
故答案為:。
【變式3-2】(2024·四川德陽·二模)我國承諾在2030年實現(xiàn)“碳達峰”,2060年實現(xiàn)“碳中和”,資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回答下列問題:
I.和在鎳基催化作用下重整模型如圖所示(已知:*表示催化劑活性位點,表示活性亞甲基)。
(1)和在鎳基催化作用下發(fā)生重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在高溫下才能自發(fā)進行,判斷反應焓變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判斷理由是 。
(2)已知經(jīng)驗公式:(為活化能,k為速率常數(shù),R和C為常數(shù)),該反應的速率常數(shù)、活化能與溫度的關系如圖:
該反應的活化能 。(用含有的式子表示)
Ⅱ.已知二氧化碳和氫氣合成甲醇可能發(fā)生如下反應:
i.
ii.
(3)為提高甲醇平衡產(chǎn)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至少答兩條)。
(4)若以為催化劑,其活性溫度范圍通常為。向裝有催化劑的密閉容器按投料比為通入反應物,保持壓強為,若只發(fā)生反應i,其他條件相同,不同溫度下。5分鐘內(nèi),測得溫度與甲醇的產(chǎn)率關系如圖,實際產(chǎn)率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的原因是 。
(5)時的壓強平衡常數(shù) 。(寫出計算式)
【答案】(1); 大于; ?S>0,高溫自發(fā),焓變大于0;
(2);
(3)降低溫度,增加壓強反應,及時分離出產(chǎn)物,增大反應物濃度等;
(4)反應ii為吸熱反應,反應i為放熱反應,低溫反應i正向進行程度較大,高溫反應ii正向進行程度較大甲醇的產(chǎn)率先升高后降低;
(5);
【解析】(1)分析反應物生成物如圖;和在鎳基催化作用下發(fā)生重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由方程式可知 ?S>0,該反應在高溫下才能自發(fā)進行,?G=?H-T?S0,高溫自發(fā),焓變大于0;
(2)根據(jù)圖象并結(jié)合公式可得:y1= -x1Ea+C、 y2= -x2Ea+C,聯(lián)立方程解得Ea=;
(3)為提高甲醇平衡產(chǎn)率,可采取的措施有,降低溫度,增加壓強反應,及時分離出產(chǎn)物,增大反應物濃度等;
(4)反應i為放熱反應,低溫時,反應i正向進行程度較大,甲醇的產(chǎn)率高,高溫時,反應i逆向進行程度較大,甲醇的產(chǎn)率降低,所以實際產(chǎn)率呈現(xiàn)先先升高后降低;
(5)保持壓強為,,設CO2物質(zhì)的量為1ml,H2物質(zhì)的量為3ml,時甲醇的產(chǎn)率為14%,
則平衡時壓強為,P(CO2)=,P(H2)=,P(CH3OH)=,P(H2O)=,時的壓強平衡常數(shù)==;
題組04 反應熱+反應速率+化學平衡+電化學大綜合
【例4-1】(2024·浙江卷)氫是清潔能源,硼氫化鈉()是一種環(huán)境友好的固體儲氫材料,其水解生氫反應方程式如下:(除非特別說明,本題中反應條件均為,)
請回答:
(1)該反應能自發(fā)進行的條件是_______。
A.高溫B.低溫C.任意溫度D.無法判斷
(2)該反應比較緩慢。忽略體積變化的影響,下列措施中可加快反應速率的是_______。
A.升高溶液溫度B.加入少量異丙胺
C.加入少量固體硼酸D.增大體系壓強
(3)為加速水解,某研究小組開發(fā)了一種水溶性催化劑,當該催化劑足量、濃度一定且活性不變時,測得反應開始時生氫速率v與投料比之間的關系,結(jié)果如圖1所示。請解釋ab段變化的原因 。
(4)氫能的高效利用途徑之一是在燃料電池中產(chǎn)生電能。某研究小組的自制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正極上的電極反應式是 。該電池以恒定電流工作14分鐘,消耗體積為,故可測得該電池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轉(zhuǎn)化率為 。[已知:該條件下的摩爾體積為;電荷量電流時間;;。]
(5)資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環(huán)有利于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選用如下方程式,可以設計能自發(fā)進行的多種制備方法,將反應副產(chǎn)物偏硼酸鈉()再生為。(已知:是反應的自由能變化量,其計算方法也遵循蓋斯定律,可類比計算方法;當時,反應能自發(fā)進行。)
I.
II.
III.
請書寫一個方程式表示再生為的一種制備方法,并注明 。(要求:反應物不超過三種物質(zhì);氫原子利用率為。)
【答案】(1)C
(2)AC
(3)隨著投料比增大,NaBH4的水解轉(zhuǎn)化率降低
(4)O2+4e-+2CO2=2 70%
(5)
【解析】(1)反應, ,由可知,任意溫度下,該反應均能自發(fā)進行,故答案選C;
(2)A.升高溫度,活化分子數(shù)增多,有效碰撞幾率增大,反應速率加快,A符合題意;
B.該反應的本質(zhì)是NaBH4與H+反應,加入少量異丙胺,異丙胺水溶液呈堿性,溶液中H+濃度減小,化學反應速率降低,B不符合題意;
C. 加入少量固體硼酸,硼酸溶液呈酸性,溶液中H+濃度增大,化學反應速率加快,C符合題意;
D.增大體系壓強,忽略體積變化,則氣體濃度不變,化學反應速率不變,D不符合題意;
答案選AC。
(3)隨著投料比增大,NaBH4的水解轉(zhuǎn)化率降低,因此生成氫氣的速率不斷減小。
(4)根據(jù)題干信息,該燃料電池中H2為負極,O2為正極,熔融碳酸鹽為電解質(zhì)溶液,故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O2+4e-+2CO2=2, 該條件下,0.49L H2的物質(zhì)的量為,工作時,H2失去電子:H2-2e-=2H+,所帶電荷量為:2×0.02ml×6.0×1023ml-1×1.60×10-19= 3840C,工作電荷量為:3.2×14×60=2688C,則該電池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轉(zhuǎn)化率為:;
(5)結(jié)合題干信息,要使得氫原子利用率為100%,可由(2×反應3)-(2×反應Ⅱ+反應Ⅰ)得, 。
【例4-2】(2024·浙江卷)通過電化學、熱化學等方法,將轉(zhuǎn)化為等化學品,是實現(xiàn)“雙碳”目標的途徑之一。請回答:
(1)某研究小組采用電化學方法將轉(zhuǎn)化為,裝置如圖。電極B上的電極反應式是 。
(2)該研究小組改用熱化學方法,相關熱化學方程式如下:
:
Ⅱ:
Ⅲ:
① 。
②反應Ⅲ在恒溫、恒容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和的投料濃度均為,平衡常數(shù),則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 。
③用氨水吸收,得到氨水和甲酸銨的混合溶液,時該混合溶液的 。[已知:時,電離常數(shù)、]
(3)為提高效率,該研究小組參考文獻優(yōu)化熱化學方法,在如圖密閉裝置中充分攪拌催化劑M的(有機溶劑)溶液,和在溶液中反應制備,反應過程中保持和的壓強不變,總反應的反應速率為v,反應機理如下列三個基元反應,各反應的活化能(不考慮催化劑活性降低或喪失)。
Ⅳ:
V:
VI:
①催化劑M足量條件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v與的壓強無關 B.v與溶液中溶解的濃度無關
C.溫度升高,v不一定增大 D.在溶液中加入,可提高轉(zhuǎn)化率
②實驗測得:,下,v隨催化劑M濃度c變化如圖。時,v隨c增大而增大:時,v不再顯著增大。請解釋原因 。
【答案】(1)
(2)+14.8 2.4×10?8 10.00
(3)CD 當c≤c0時,v隨c增大而增大,因M是基元反應IV的反應物(直接影 響基元反應VI中反應物L的生成); c>c0時,v不再顯著增加,因受限 于CO2(g)和H2 (g)在溶液中的溶解速度(或濃度)
【解析】(1)①電極B是陰極,則電極反應式是;
(2)①ΔH3= ΔH2 -ΔH1=-378 .7 kJ /ml+393 .5 kJ/ml =+14.8 kJ/ ml;
②根據(jù)三段式,設轉(zhuǎn)化的CO2為x,則:
,則,,則轉(zhuǎn)化率= ;
③用氨水吸收HCOOH,得到1.00 ml?L-1氨水和0.18 ml?L-1甲酸銨的混合溶液,得出=0.18ml/L, 根據(jù),則,,;
(3)①A.v與CO2(g)的壓強有關,壓強越大,溶液中CO2的濃度越大,v越大,A錯誤;
B.v與溶液中溶解H2的濃度有關,氫氣濃度越大,速率越快,B錯誤;
C.溫度升高,v不一定增大,反應Ⅳ和Ⅴ是快反應,而Ⅵ是慢反應(決速步驟),Ⅳ和Ⅴ可以快速建立平衡狀態(tài),隨著溫度升高氣體在溶液中溶解度減小,氣體濃度減小、L的濃度減小,若L的濃度減小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大于溫度升高對總反應速率的影響,則總反應速率減小,故總反應的速率不一定增大,C錯誤;
D.在溶液中加入的N(CH2CH3)3會與HCOOH反應,使得三個平衡正向移動,可提高CO2轉(zhuǎn)化率,D正確;
故選CD。
②各反應的活化能,反應IV為絕速步驟,但L的濃度取決于反應V和VI,所以速率與催化劑M的濃度和反應物CO2、H2的濃度有關。當c≤c0時,催化劑M的活性位點數(shù)量不夠,速率取決于催化劑M的濃度,即v隨c增大而增大,因M是基元反應IV的反應物(直接影 響基元反應VI中反應物L的生成); c>c0時,催化劑M的活性位點數(shù)量足夠,速率取決于反應物CO2和H2的濃度,即v不再顯著增加,因受限 于CO2(g)和H2 (g)在溶液中的溶解速度(或濃度)。
【提分秘籍】
一、燃料電池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第一步:寫出電池總反應式。
燃料電池的總反應與燃料燃燒的反應一致,若產(chǎn)物能和電解質(zhì)反應,則總反應為加合后的反應。如甲烷燃料電池(電解質(zhì)溶液為NaOH溶液)的反應如下:
CH4+2O2===CO2+2H2O①
CO2+2NaOH===Na2CO3+H2O②
①+②可得甲烷燃料電池的總反應式:CH4+2O2+2NaOH===Na2CO3+3H2O。
第二步:寫出電池的正極反應式。
根據(jù)燃料電池的特點,一般在正極上發(fā)生還原反應的物質(zhì)都是O2,因電解質(zhì)溶液不同,故其電極反應也會有所不同:
第三步:電池的總反應式-電池的正極反應式=電池的負極反應式。
二、電解池電極反應式的書寫步驟
微提醒:通常電極反應可以根據(jù)陽極材料和電解質(zhì)溶液的性質(zhì)進行判斷,但在高考題中往往需要結(jié)合題給信息進行判斷。
三、有關離子交換膜的類型及其應用
(1)陽離子交換膜(只允許陽離子和水分子通過,阻止陰離子和氣體通過)
(2)陰離子交換膜(只允許陰離子和水分子通過,阻止陽離子和氣體通過)
(3)質(zhì)子交換膜(只允許H+和水分子通過)
(4)雙極膜
【變式演練】
【變式4-1】(2024·河南·三模)幾種物質(zhì)的燃燒熱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表示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 。
(2) 。
(3)某水煤氣含、、和,其中、體積分數(shù)分別為、。標準狀況下,這種水煤氣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和二氧化碳時放出的熱量為。該水煤氣中、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 、 。
(4)在如圖1坐標系中補全燃燒反應的能量變化圖 。
(5)已知:催化氫化制的反應歷程及能量變化如圖2所示。
①控速反應式為 。
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填字母)。
A.升高溫度,總反應平衡常數(shù)變大
B.正反應在任何溫度下都能自發(fā)
C.總反應分六個基元反應
(6)工業(yè)上用甲醇燃料電池采用電解法處理含和的堿性廢水,將轉(zhuǎn)化為、,其工作原理如圖3、圖4所示。
①極電極反應式為 。
②轉(zhuǎn)化為、的離子方程式為 。
【答案】(1)
(2)-128.1
(3)0.4ml 0.4ml
(4)
(5) C
(6)
【解析】(1)甲烷的燃燒熱指完全燃燒生成、時放出的熱量,故表示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 ;
(2)根據(jù)燃燒熱寫出熱化學方程式,再根據(jù)蓋斯定律計算:
①
②
③
得目標反應: ;
(3)依題意,混合氣體為,其中為,為,和共。設的物質(zhì)的量為,則,解,即和都為;
(4)
由的燃燒熱可知,燃燒反應的能量變化圖如圖所示:
(5)①能壘最大的反應對應的是③到④,最慢反應就是控速反應,反應方程式為;
②總反應為
A.總反應是放熱反應,升溫,平衡常數(shù)減小,A項錯誤;B.正反應是熵減、焓減反應,在較低溫度下能自發(fā)進行,B項錯誤;C.總反應分六個過渡態(tài),即有6個基元反應,C項正確,
故選C。
(6)①如圖可知,極電極為與失去電子生成和,電極反應式為;
②根據(jù)電子守恒、元素質(zhì)量守恒,轉(zhuǎn)化為、的離子方程式為。
【變式4-2】(2025·四川·一模)乙醛、乙醇都是常見的有機物,在生產(chǎn)、生活中都有廣泛的用途。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25℃,101kPa下,取一定量的無水乙醇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QkJ,燃燒產(chǎn)生的通入過量飽和石灰水中,生成了。則表示乙醇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
(2)已知:的速率方程(k為速率常數(shù),只與溫度、催化劑有關;n為反應級數(shù))。為了測定反應級數(shù)(n),實驗測得在一系列不同濃度時的初始反應速率數(shù)據(jù)如下:
則該總反應為 ,級反應;速率常數(shù)
(3)一定溫度下,保持總壓強為100kPa,向反應器充入和的混合氣體(不參與反應)發(fā)生反應,測得平衡轉(zhuǎn)化率與起始投料比的關系如圖所示。
①由圖可知: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隨著投料比增大而減小,其原因是 。
②該溫度下,上述反應在A點的平衡常數(shù) kPa(為用分壓計算的平衡常數(shù),分壓=總壓×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
(4)用乙醇電催化氧化制備乙醛的原理如下圖所示。
①電解過程中電極室A中溶液的pH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②電極A的電極反應式為 。
③當生成時,理論上A、B兩室溶液質(zhì)量變化之和為 g。
【答案】(1)C2H5OH(l)+3O2(g)=2CO2(g)+3H2O(l)ΔH=-4Q kJ·ml-1
(2)二 2
(3)①對于恒壓條件下,增大投料比,相當于是加壓,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②20
(4)①不變 ② ③4
【解析】(1)50g白色沉淀的物質(zhì)的量為,由Ca(OH)2+CO2=CaCO3+H2O可知乙醇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為n(CO2)= 0.5ml,根據(jù)原子守恒,即0.25ml乙醇放出的熱量為Q,所以1ml乙醇放出的熱量為4Q,則表示乙醇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2H5OH(l)+3O2(g)=2CO2(g)+3H2O(l)ΔH=-4Q kJ·ml-1。
(2)由速率表達式可知,代入表格任意兩組數(shù)據(jù),,,n=2,則總反應為二級反應,代入任意一組數(shù)據(jù)計算,。
(3)對于恒壓條件下,增大投料比,相當于是加壓,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降低;
取起始CH3CHO、N2各1ml,則A點代表平衡狀態(tài)下,各物質(zhì)分壓:,。
(4)根據(jù)電解原理示意圖分析,A極錳離子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二氧化錳,A為陽極、B為陰極,則a為正極、b為負極;①A極錳離子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二氧化錳,二氧化錳氧化苯甲醇為苯甲醛同時生成錳離子,總反應為CH3CH2OH-2e-=CH3CHO+2H+;B極反應為氫離子放電生成氫氣:,A室氫離子遷移到B室,結(jié)合電子守恒可知,AB室pH值不變;
②A極錳離子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二氧化錳,;
③由反應CH3CH2OH-2e-=CH3CHO+2H+可知,當生成2mlCH3CHO時,轉(zhuǎn)移4ml電子,電極室A無氣體產(chǎn)生,質(zhì)量不變,電極室B質(zhì)量減輕2mlH2的質(zhì)量為4g,A、B兩室溶液質(zhì)量變化之和為4g。
題組05 反應熱+反應速率+化學平衡+電解質(zhì)溶液大綜合
【例5-1】(2022·湖北卷)自發(fā)熱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某實驗小組為探究“”體系的發(fā)熱原理,在隔熱裝置中進行了下表中的五組實驗,測得相應實驗體系的溫度升高值()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
①
②
③
則的 。
(2)溫度為T時,,則飽和溶液中 (用含x的代數(shù)式表示)。
(3)實驗a中,后基本不變,原因是 。
(4)實驗b中,的變化說明粉與在該條件下 (填“反應”或“不反應”)。實驗c中,前的有變化,其原因是 ;后基本不變,其原因是 微粒的量有限。
(5)下列說法不能解釋實驗d在內(nèi)溫度持續(xù)升高的是___________(填標號)。
A.反應②的發(fā)生促使反應①平衡右移
B.反應③的發(fā)生促使反應②平衡右移
C.氣體的逸出促使反應③向右進行
D.溫度升高導致反應速率加快
(6)歸納以上實驗結(jié)果,根據(jù)實驗e的特征,用文字簡述其發(fā)熱原理 。
【答案】(1)-911.9
(2)ml?L-1
(3)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反應①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
(4)不反應 Al和溶液中的OH-發(fā)生了反應 OH-
(5)A
(6)實驗e中,發(fā)生反應①、②和③,反應③中有氣體生成,氣體的逸出促使反應③向右進行,反應③的發(fā)生使得溶液中OH-的濃度減小,促使反應②平衡右移,反應②的發(fā)生促使反應①平衡右移,這三步反應都是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導致反應速率加快。
【解析】(1)根據(jù)蓋斯定律可得,①+②+2?③可得反應CaO(s)+2Al(s)+7H2O(l)=Ca2+(aq)+2[Al(OH)4]-(aq)+3H2(g),則ΔH4=ΔH1+ΔH2+2ΔH3=(-65.17kJ?ml-1)+(-16.73kJ?ml-1)+2?(-415.0kJ?ml-1)=-911.9kJ?ml-1。
(2)溫度為T時,Ca(OH)2飽和溶液中,Ca(OH)2(s)Ca2+(aq)+2OH-(aq), c(OH-)=2c(Ca2+)?,Ksp[Ca(OH)2]=c(Ca2+)?c2(OH-)=x,則c(OH-)=ml?L-1。
(3)實驗a中,CaO和H2O反應①生成Ca(OH)2,4min后ΔT基本不變,是因為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反應①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
(4)實驗b中,ΔT幾乎不變,說明Al粉與H2O在該條件下不反應;實驗c中,前3min的ΔT有變化,是因為Al和溶液中的OH-發(fā)生了反應,3min后ΔT基本不變,是因為飽和石灰水中OH-的濃度較低,OH-的量有限。
(5)實驗d中,發(fā)生反應②和③,反應③中有氣體生成,氣體的逸出促使反應③向右進行,反應③的發(fā)生使得溶液中OH-的濃度減小,促使反應②平衡右移,這兩步反應都是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導致反應速率加快;綜上所述,實驗d在10min內(nèi)溫度持續(xù)升高與反應①無關,故選A。
(6)實驗e中,發(fā)生反應①、②和③,反應③中有氣體生成,氣體的逸出促使反應③向右進行,反應③的發(fā)生使得溶液中OH-的濃度減小,促使反應②平衡右移,反應②的發(fā)生促使反應①平衡右移,這三步反應都是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導致反應速率加快。
【例5-2】(2024·廣東卷)酸在多種反應中具有廣泛應用,其性能通常與酸的強度密切相關。
(1)酸催化下與混合溶液的反應(反應a),可用于石油開采中油路解堵。
①基態(tài)N原子價層電子的軌道表示式為 。
②反應a:
已知:
則反應a的 。
③某小組研究了3種酸對反應a的催化作用。在相同條件下,向反應體系中滴加等物質(zhì)的量的少量酸,測得體系的溫度T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
據(jù)圖可知,在該過程中 。
A.催化劑酸性增強,可增大反應焓變
B.催化劑酸性增強,有利于提高反應速率
C.催化劑分子中含H越多,越有利于加速反應
D.反應速率并不始終隨著反應物濃度下降而減小
(2)在非水溶劑中,將轉(zhuǎn)化為化合物ⅱ(一種重要的電子化學品)的催化機理示意圖如圖,其中的催化劑有 和 。
(3)在非水溶劑中研究弱酸的電離平衡具有重要科學價值。一定溫度下,某研究組通過分光光度法測定了兩種一元弱酸(X為A或B)在某非水溶劑中的。
a.選擇合適的指示劑其鉀鹽為,;其鉀鹽為。
b.向溶液中加入,發(fā)生反應:。起始的物質(zhì)的量為,加入的物質(zhì)的量為,平衡時,測得隨的變化曲線如圖。
已知:該溶劑本身不電離,鉀鹽在該溶劑中完全電離。
①計算 。(寫出計算過程,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②在該溶劑中, ; 。(填“>”“0,氣體物質(zhì)的量增多ΔS>0,自發(fā)進行的條件是高溫。
(2)①正反應吸熱,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丙烯體積分數(shù)增大;正反應氣體系數(shù)和增大,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丙烯的體積分數(shù)降低,所以時圖中表示丙烯的曲線是i。
②、500℃時,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根據(jù)圖示,達平衡時丙烷的平衡體積分數(shù)為70%,設丙烷的投料為xml,若只發(fā)生上述主反應和副反應,消耗丙烷的物質(zhì)的量為aml,則反應生成的丙烯、氫氣、乙烯、甲烷的總物質(zhì)的量為2aml,,則丙烷的轉(zhuǎn)化率為。
A.恒壓通入適量,相當于減壓,平衡正向移動,增大,故選A;B.加入適量,和氫氣反應,氫氣濃度降低,正反應正向移動,增大,故選B;C.提高的表面積,平衡不移動,不變,故不選C;D.加入浸泡了的硅藻土,氧化丙烯、乙烯等烯烴,減小,故不選D;選AB。
(3)O2濃度增大使反應速率變快,產(chǎn)率升高,后因過量的O2氧化C3H6,產(chǎn)率下降,所以產(chǎn)率先增后降。
(4)丙烯生成1,2-丙二醇,碳元素化合價升高發(fā)生氧化反應,所以丙烯在陽極得電子生成1,2-丙二醇,陽極的電極反應方程式為。
2.(2024·云南麗江·一模)CO2既是溫室氣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利用是我國能源領域的一個重要戰(zhàn)略方向。
(1)用活性炭還原法可以處理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組向2L的密閉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發(fā)生反應C(s)+2NO(g)N2(g)+CO2(g) ΔH,在T1℃時,反應進行到不同時間測得各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如下:
①根據(jù)圖表數(shù)據(jù)分析T1℃時,該反應在10~20min內(nèi)的平均反應速率ν(CO2)= 。
②平衡時測得容器的總壓強為P0KPa,則T1℃時該反應的分壓平衡常數(shù)Kp= (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計算,分壓=總壓×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
③若30min后升高溫度至T2℃,達到平衡時,容器中NO、N2、CO2的濃度之比為3:5:5,該反應的ΔH 0(填“>”或“”“=”或“0,,當反應自發(fā)進行,故應該在高溫下進行;
(2)溫度升高,平衡向吸熱的方向移動,即反應正向移動,1-丁烯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逐漸增大,故X表示溫度;Y代表壓強,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1-丁烯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減小,故Y1
這是一份題型17 有機推斷與合成綜合題-高考化學二輪熱點題型歸納與變式演練(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題型17有機推斷與合成綜合題原卷版docx、題型17有機推斷與合成綜合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8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題型16 化學實驗綜合題-高考化學二輪熱點題型歸納與變式演練(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題型16化學實驗綜合題原卷版docx、題型16化學實驗綜合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0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題型15 無機工藝流程綜合題-高考化學二輪熱點題型歸納與變式演練(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題型15無機工藝流程綜合題原卷版docx、題型15無機工藝流程綜合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81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