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有人扛著瓦缸沿街叫賣,不小心手沒有抓緊,瓦缸往后掉落,只聽得“叭”的一聲,摔成碎片。但賣缸人頭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過來問他:“為何摔破了缸,卻看都不看一眼?”賣缸人說:“再看多少眼也不會變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罷?!?br>讀了上面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聯(lián)想和感受?請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
立意角度:
(1)正面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面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辯證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2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某高新區(qū)公開招聘窗口崗位人員,為了方便與本地人交流,在“要求”一欄增加了一條——“熟悉本地方言者優(yōu)先”。此舉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討論。
材料二:手寫書信曾經(jīng)是一種重要的交流方式,如今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今日,專門朗讀古今書信的節(jié)目《見字如面》一播出就獲得廣泛的關注和好評。
上面的材料引發(fā)你關于“人與人之間交流方式”的什么聯(lián)想與思考?請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
立意角度:
(1)正面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面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辯證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審題立意思維】
(一)多向思維(發(fā)散思維)
1、譬如以“手的五個指頭”為例。
角度一:五個手指不一般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度二:指指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度三:指指配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度四:五指合攏,形成拳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非洲的戈壁灘上,有一種叫依米的小花?;ǔ仕陌?,每瓣自成一色:紅、白、黃、藍。它的獨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龐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長,而它的根,卻只有一條,蜿蜒盤曲著插入地底深處。通常,它要花費5年的時間來完成根莖的穿插工作,然后,一點一點地積蓄養(yǎng)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綠綻翠,開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鮮花。這種極難長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長,僅僅兩天,它便隨母株一起香消玉殞。
讀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或聯(lián)想?請選擇角度,確定立意,多多益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傳統(tǒng)工藝中打造一面銅鑼,往往需要經(jīng)過千錘鍛打,才能使其規(guī)格合適,厚薄均勻,形狀美觀。最后一道關鍵工序是定音,多由經(jīng)驗豐富的老匠人掌錘,老匠人在鑼面上不停地輕敲碎打,耳聽目察,尋找定音的部位,找準之后,只需一兩錘,就使一面新鑼臻于完美了。正如俗話所說:“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縱向思維
1、讀下面這個故事,寫出你的立意。
梟逢鳩。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故?” 梟曰:“鄉(xiāng)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逆向思維
1、
①非洲草原上,一只羚羊要活下來,需要有另外的羚羊相伴。但,讓它的生命走得更遠的,卻是________。
②康熙在執(zhí)政60年之際,特舉行“千叟宴“以示慶賀。宴會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莊太皇太后輔佐他登上皇位;第二杯敬眾位大臣盡忠朝廷;當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時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眾大臣目瞪口呆??滴踅又f:“是他們逼著朕建立了豐功偉績,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朕,我感謝他們?!?
在同對手的對抗中,才能真正地磨練自己。從這一意義上說,你的敵人是你前進的動力,是你成功的催化劑。
2、有這樣一首小詩,請補充完整。
打開鳥籠
非馬
打開鳥籠,
讓鳥兒飛走,
把自由還給,
_______。
3、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這段話補寫完整。
古人對牡丹和荔枝有過這樣的評論:“花之艷為牡丹,然而不實;累累結(jié)為荔枝,然花不艷。”句中貶大于褒,我很為它們鳴不平。如果我們用寬厚的態(tài)度去看待事物,應把古人的評論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肩膀”為題目,以陶淵明為材料,以所給角度為立意,寫一段文字。
(1)寫一段文字說明陶淵明是有擔當?shù)摹?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一段文字說明陶淵明是有擔當?shù)摹?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用熟語,有時變換一個角度,就會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意境。
【示例】
無欲則剛:意指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為它沒有世俗的欲望。借喻人只有做到?jīng)]有世俗的欲望,才能達到大義凜然的境界。
另一種看法:欲望是前進的助推器。無論是走仕途,做生意,還是鉆學問,欲望往往是一種助推器,沒有強烈的進取欲望,休想成什么大氣。
(1)好為人師:形容不謙虛,自以為是,愛擺老資格。
另一種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另一種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班門弄斧: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另一種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邯鄲學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沒學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
試續(xù)寫一段文字,分析“在一定條件下”“學步”的可取之處。
戰(zhàn)國時,燕國人到趙國首都邯鄲,看到趙國人很講究儀容風度,走路姿勢很美,就跟著學起來。結(jié)果不但沒有學成,反而把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去。于是乎,歷代人們總是一味批評這種“學步”態(tài)度。的確,燕國人的結(jié)局是可悲的,他的錯誤在于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盲目地、機械地套用別人的方法,結(jié)果一事無成。但是,難道“邯鄲學步”就沒有一點可取之處嗎?
在一定條件下,我們還是學一學步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你的理解,續(xù)寫下面一段話,進行深入分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要我們將心比心,不把自己視為惡、痛苦、災禍的東西強加于人。己所不欲卻施于人,損人利己,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種行徑當然是對別人的嚴重侵犯。然而,這只是事情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自己視為善、快樂、幸福的東西,難道就可以強加于人了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議論文之審題立意·思維
【示例】1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有人扛著瓦缸沿街叫賣,不小心手沒有抓緊,瓦缸往后掉落,只聽得“叭”的一聲,摔成碎片。但賣缸人頭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過來問他:“為何摔破了缸,卻看都不看一眼?”賣缸人說:“再看多少眼也不會變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罷。”
讀了上面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聯(lián)想和感受?請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
【審題立意】
(1)正面立意——從肯定“賣缸人”的角度:
就是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順著原材料所告訴讀者的指向去考慮。賣缸人之所以大步往前走,是因為他明白再看多少眼也無法變成完整的缸。這就啟示我們:當出現(xiàn)了失誤(損失)的時候,如果我們一味停留在失誤(損失)上,只會對自己傷害,而無益于事情的改變。
立意:放棄對“缸”的眷戀與惋惜,繼續(xù)趕路才是聰明之舉;放棄意味著新的開始,前面的路還很長,會有更多補償?shù)臅r候。
(2)反面立意——從否定“賣缸人”的角度:
就是把原材料的問題倒過來想想,從相反的角度對原材料提出質(zhì)疑。賣缸人的態(tài)度就一定對嗎?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正因為害怕檢討自己的失誤,害怕反思而失去了得到教訓的機會,以至多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在同一個地方、同一條路上跌倒嗎?這就啟示我們:一旦出現(xiàn)了失誤或者說錯誤,首先應當毫不猶豫地停下來“看”一眼,反思檢討,才能走得更好更穩(wěn)。
立意:“停下來看”有時需要比“不回頭地走”更大的勇氣與承受力,有時甚至是一種人生的大智慧。
辯證立意:把正反兩方面的立意結(jié)合起來思考。
立意:既要有賣缸人的果敢,又要聽從路人的忠告反思檢討,該走就走,該“停下來看”就看。
【示例】2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某高新區(qū)公開招聘窗口崗位人員,為了方便與本地人交流,在“要求”一欄增加了一條——“熟悉本地方言者優(yōu)先”。此舉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討論。
材料二:手寫書信曾經(jīng)是一種重要的交流方式,如今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今日,專門朗讀古今書信的節(jié)目《見字如面》一播出就獲得廣泛的關注和好評。
上面的材料引發(fā)你關于“人與人之間交流方式”的什么聯(lián)想與思考?請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
立意角度:
正面立意:尊重傳統(tǒng),文化認同。
(2)反面立意:應與時俱進,審慎對待傳統(tǒng)。
(3)辯證立意: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交流的實質(zhì)和效果。
【審題立意思維】
立意角度有正面立意、反面立意、辯證立意。審題立意中,運用多向思維、縱向思維、逆向思維、辯證思維、因果思維、對比思維等可以幫你更好審題。下面我們通過示例來理解。
一、多向思維(發(fā)散思維)。
就是對同一事物,采用不同角度去觀察、去思考、去分析,就可以悟出不同道理,得出不同結(jié)論。
1、譬如以“手的五個指頭”為例。
角度一:五個手指不一般齊——萬事萬物有差別,做事不可一刀切;
角度二:指指有用——人的才能有專長、有大小,要充分調(diào)動大家的積極性;
角度三:指指配合——互相合作,才能搞好工作;
角度四:五指合攏,形成拳頭——團結(jié)一心,才有力量。
采用多向思維,同一問題也可“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議論起來自然有新意深度。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傳統(tǒng)工藝中打造一面銅鑼,往往需要經(jīng)過千錘鍛打,才能使其規(guī)格合適,厚薄均勻,形狀美觀。最后一道關鍵工序是定音,多由經(jīng)驗豐富的老匠人掌錘,老匠人在鑼面上不停地輕敲碎打,耳聽目察,尋找定音的部位,找準之后,只需一兩錘,就使一面新鑼臻于完美了。正如俗話所說:“千錘打鑼,一錘定音?!?br>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立意】
通讀材料,可知材料的最后一句話“正如俗話所說:“千錘打鑼,一錘定音”。是總結(jié)性語句,是我們審題立意的關鍵句。
立意點放在“千錘打鑼”上:成功需要經(jīng)歷風雨、錘煉才能鑄就輝煌人生等。
立意點放在“一錘定音”上:恰到好處的最后一錘,是一面鑼成功鍛造的關鍵;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最后關頭的斷然一擊。
從“千錘”與“一錘”的關系的角度立意:“千錘”雖重要,但“一錘”是關鍵;沒有“千錘打鑼”,哪來“一錘定音”。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非洲的戈壁灘上,有一種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紅、白、黃、藍。它的獨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龐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長,而它的根,卻只有一條,蜿蜒盤曲著插入地底深處。通常,它要花費5年的時間來完成根莖的穿插工作,然后,一點一點地積蓄養(yǎng)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綠綻翠,開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鮮花。這種極難長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長,僅僅兩天,它便隨母株一起香消玉殞。
讀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或聯(lián)想?請選擇角度,確定立意,多多益善。
【審題立意】根據(jù)材料我們可以看出,這種叫依米的小花有三大特點,這正是立意的基本角度,由此聯(lián)系人生我們可以得出相應立意:
(一)“它的根,卻只有一條,蜿蜒盤曲著插入地底深處。”
1、專一也是一種成功的品質(zhì)。
2、與其廣博不如精深。
(二)“它要花費5年的時間來完成根莖的穿插工作,然后,一點一點地積蓄養(yǎng)分,在第6年春,才在地面吐綠綻翠,開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鮮花?!?br>3、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受生命的輝煌。(堅韌、毅力、執(zhí)著)
4、厚積薄發(fā),突破自我。
(三)“花期不長,僅兩天工夫,便隨母株一起香消玉殞?;ǔ仕陌?,每瓣自成一色:紅、白、黃、藍?!?
5、生命的價值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活出特色(活得精彩)
(四)從整體上看,也可得出以下結(jié)論:
6、人生的意義重在奮斗的過程
7、人生的意義重在永不放棄地追求。
最佳立意: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即使你不具備大多數(shù)人能生存的條件,但是,如果你能夠一心一意地扎根深處,能夠耐得住寂寞堅持不懈的追求,能夠一點一滴地積蓄力量,你一樣能夠?qū)崿F(xiàn)自己的價值,盡管短暫,卻很絢麗。
(二)縱向思維。
就是縱深挖掘,深入本質(zhì),層層推進,而非停留于淺層表象。
比如國人都呼喚、渴盼“天才”的出現(xiàn),魯迅卻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不是僅停留在眾人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呼吁上,而是抓住有無培育天才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這個根本問題,在《未有天才之前》的演講中生動精辟地闡述道:“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chǎn)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產(chǎn)生之前,應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否則,縱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為沒有泥土,不能發(fā)達,要像一碟子綠豆芽?!?br>魯迅認為,天才猶如“花木”,民眾猶如“泥土”,要有“花木”首先要有好“泥土”——有好的民眾和環(huán)境;否則,即使有天才,那也不能成長壯大。這就抓住了培育天才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這個本質(zhì)問題,比單純論述“天才”重要性深刻得多。
1、讀下面這個故事,寫出你的立意。
梟逢鳩。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 鳩曰:“何故?” 梟曰:“鄉(xiāng)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審題立意】這個材料涉及三個對象,我們可以運用“對象分析法”來思考立意。
梟:改變不了環(huán)境,改變自己——寧可改變環(huán)境,也不能改變自己。
鳩:透過表象看本質(zhì);
鄉(xiāng)人:學會寬容。
(三)逆向思維
1、
①非洲草原上,一只羚羊要活下來,需要有另外的羚羊相伴。但,讓它的生命走得更遠的,卻是獅子。
②在生物鏈中,狼是羊的天敵,但沒有狼這個對手,羊群就面臨災難;對人類來說,對手是生活中的鹽,少了它,生活會淡而無味。
③康熙在執(zhí)政60年之際,特舉行“千叟宴“以示慶賀。宴會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莊太皇太后輔佐他登上皇位;第二杯敬眾位大臣盡忠朝廷;當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時說:“這杯酒敬給我的敵人,吳三桂、鄭經(jīng)、葛爾丹還有鰲拜?!北姶蟪寄康煽诖?。康熙接著說:“是他們逼著朕建立了豐功偉績,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朕,我感謝他們。”
在同對手的對抗中,才能真正地磨練自己。從這一意義上說,你的敵人是你前進的動力,是你成功的催化劑。
2、有這樣一首小詩,請補充完整。
打開鳥籠
非馬
打開鳥籠,
讓鳥兒飛走,
把自由還給,
鳥籠。
【答案】
正常的邏輯會帶領我們填寫“鳥兒”。但那不夠新奇和動人。事實上,詩人的原文是“鳥籠”——因為囚禁別人的行為本身就是在囚禁自己。如此逆向的思維方式,最是令人拍案叫絕。
3、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這段話補寫完整。
古人對牡丹和荔枝有過這樣的評論:“花之艷為牡丹,然而不實;累累結(jié)為荔枝,然花不艷?!本渲匈H大于褒,我很為它們鳴不平。如果我們用寬厚的態(tài)度去看待事物,應把古人的評論改為:牡丹雖然不實,然而為花之艷;荔枝花雖不艷,然而為果之絕。
4、以“肩膀”為題目,以陶淵明為材料,以所給角度為立意,寫一段文字。
(1)寫一段文字說明陶淵明是有擔當?shù)摹?br>有擔當:也許你覺得,陶淵明跑進田園,看起來是逃避。但換個角度思考,他實際上是為了獲得人格的獨立,不愿與當時污濁的官場同流合污,因而他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那些缺少道德?lián)數(shù)娜?,則只可能與世浮沉。
(2)寫一段文字說明陶淵明是有擔當?shù)摹?br> 無擔當:陶淵明歸隱田園,也許他對自己算是負責了,但他的肩膀似乎有些柔弱,挑起了自己的人生,卻卸下了社會的責任。一個人去喝酒,去采菊,固然可以“悠然見南山”,“而無車馬喧”;然而,這種悠然和寂靜中,恐怕只是自私的人生態(tài)度,給弱者以精神空間,卻無法呈現(xiàn)出人類偉大的精神力量。
5、常用熟語,有時變換一個角度,就會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意境。
【示例】
無欲則剛: 意指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為它沒有世俗的欲望。借喻人只有做到?jīng)]有世俗的欲望,才能達到大義凜然的境界。
另一種看法:
欲望是前進的助推器。無論是走仕途,做生意,還是鉆學問,欲望往往是一種助推器,沒有強烈的進取欲望,休想成什么大氣。
(1)好為人師:形容不謙虛,自以為是,愛擺老資格。
另一種看法:
好為人師精神值得鼓勵。大家都無“為人師”之“好”,你向誰學習去?大家都把自己的捂住,人類怎么進步?就算自己學有不足,“好為人師”也是正常的,世上哪有永遠正確的人呢?
(2)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另一種看法:
狗拿耗子值得提倡。耗子為非作歹,人見人恨,狗看不慣耗子而拿,有什么可指責的?遇到壞人,只要事不關己,便高高掛起,這個社會還能太平嗎?
(3)班門弄斧: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另一種看法:
敢于班門弄斧,有利于我們的成長。當代社會,最可貴的就是要有質(zhì)疑精神,凡事不盲從,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在大家面前獻藝并得到指點,有利于我們的成長。
敢于班門弄斧是一種精神,但不可盲目,要建立在奮斗之上。敢于亮出自己,勇于接受大家的指點,有利于自己的成長。但是,盲目的班門弄斧非但不會得到指點,反倒會因遭到眾人恥笑而一蹶不振。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班門弄斧也是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的。
(4)邯鄲學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沒學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
試續(xù)寫一段文字,分析“在一定條件下”“學步”的可取之處。
戰(zhàn)國時,燕國人到趙國首都邯鄲,看到趙國人很講究儀容風度,走路姿勢很美,就跟著學起來。結(jié)果不但沒有學成,反而把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去。于是乎,歷代人們總是一味批評這種“學步”態(tài)度。的確,燕國人的結(jié)局是可悲的,他的錯誤在于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盲目地、機械地套用別人的方法,結(jié)果一事無成。但是,難道“邯鄲學步”就沒有一點可取之處嗎?
在一定條件下,我們還是學一學步好。燕國人學趙國人走路落入眾人嘲笑的笑柄,難道這樣的結(jié)局真的可悲嗎? 其實不然。失敗是成功之母。哪個人沒有失敗過?沒有盲目套用過別人的方法?你敢說初次學走路時沒有摔倒過?難道為此就放棄走路了嗎?乖坐在椅子上,看著窗外僅有的風景,這樣直到老去,你一定不愿意吧?即使摔得再痛,也會學著大人們一步一腳,抓住重心,在失敗中學會成功。
(5)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你的理解,續(xù)寫下面一段話,進行深入分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边@是要我們將心比心,不把自己視為惡、痛苦、災禍的東西強加于人。己所不欲卻施于人,損人利己,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種行徑當然是對別人的嚴重侵犯。然而,這只是事情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自己視為善、快樂、幸福的東西,難道就可以強加于人了嗎?要是別人并不和你一樣認為它們是善、快樂、幸福,這樣做豈不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嚴重侵犯?在實際生活中,更多的紛爭的確起于強求別人接受自己的趣味、觀點、立場等等。大至在信仰問題上,試圖以自己所信奉的某種教義統(tǒng)一天下,甚至不惜為此發(fā)動戰(zhàn)爭。小至在思維方式上,在生活習慣上,在藝術欣賞上,在文學批評上,人們很容易以自己所是為是,斥別人所是為非。即使在一個家庭的內(nèi)部,夫婦間改造對方趣味的斗爭也是屢見不鮮的。
事情的這一個方面往往遭到了忽視。人們似乎認為,以己不欲施于人是明顯的惡,出發(fā)點就是害人,以己所欲施于人的動機卻是好的,是為了助人、救人、造福于人。殊不知在人類歷史上,以救世主自居的世界征服者們造成的苦難遠遠超過普通的`歹徒。我們應該記住,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樣不可施于人。如果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個文明人的起碼品德,它反對的是對他人的故意傷害,主張自己活也讓別人活,那么,“己所欲,勿施于人”便是一個文明人的高級修養(yǎng),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獨立人格和精神自由,進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也讓別人按別人的方式活。
(四)辯證思維。
就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的思維。辯證思維最基本的特點是將對象作為一個整體,從本質(zhì)上系統(tǒng)地、完整地認識對象。如開頭示例1、示例2。
【寫在最后】
無論哪一種立意思維,最終都是為尋找一個適合自己,貼合材料的最佳立意,但好的立意不會唾手可得。只有在廣博的知識基礎上,才可能產(chǎn)生卓越的見識。
文章的立意高下,取決于作者見識。知識不等于見識。知識來源于學習,見識來源于領悟。所以,我們既要知道“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道理,然后多去閱讀,也要懂得“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的體會,然后多去思考。
立意角度決定作文深度。立意角度不同,文章深度不同。正如明朝文學家王夫之所言:“文以意為先,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
這是一份3.4辯證思維(講解)-備戰(zhàn)2025年高考語文議論文寫作提升講與練(全國通用),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概念了解,關系了解,辯證分析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3.2審題立意(作文精選)-備戰(zhàn)2025年高考語文議論文寫作提升講與練(全國通用),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觀察下面這組漫畫,按要求作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3.1審題立意(講解)-備戰(zhàn)2025年高考語文議論文寫作提升講與練(全國通用),共15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