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C \ "1-3" \h \u
\l "_Tc31833" 【題型1 摩擦力及其大小的因素】1
\l "_Tc5338" 【題型2 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4
\l "_Tc31833" 【題型3 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辨別】7
\l "_Tc846" 【題型4 固體壓強及應(yīng)用】9
\l "_Tc846" 【題型5 液體壓強及應(yīng)用】14
\l "_Tc846" 【題型6 氣體和流體的壓強及應(yīng)用】18
\l "_Tc846" 【題型7 阿基米德原理的應(yīng)用】21
\l "_Tc846" 【題型8 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yīng)用】24
\l "_Tc31833" 【題型1 摩擦力及其大小的因素】
1.(2023?懷化)生活中有的摩擦是有用的,有的摩擦是有害的,下列情況屬于減小摩擦的是( )
A.甲圖: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車閘
B.乙圖:體操運動員上器械前,手上要涂防滑粉
C.丙圖:在冰壺運動中,運動員不斷擦拭冰面
D.丁圖:礦泉水瓶瓶蓋上刻有豎條紋
【答案】C
【解答】解:A、自行車剎車時,閘皮緊壓在鋼圈上,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故A錯誤;
B、體操運動員上器械前在手上涂防滑粉,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B錯誤;
C、在冰壺運動中,刷冰使冰熔化,在冰壺和冰之間產(chǎn)生水,使冰壺與冰面分離,減小摩擦,故C正確;
D、礦泉水瓶瓶蓋上刻有豎條紋,在壓力一定時增大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從而增大摩擦力,故D錯誤。
故選:C。
2.(2023?河北)下列對生產(chǎn)生活中做法的解釋正確的是( )
A.用冰塊給飲料降溫——升華吸熱
B.食品包裝中充氮氣——氮氣化學(xué)性質(zhì)活潑
C.汽車輪胎上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紋——減小摩擦
D.稀有氣體用于制作霓虹燈——通電時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
【答案】D
【解答】解:A、用冰塊給飲料降溫,主要利用冰熔化成水,從飲料中吸收熱量起到降溫的作用,故A錯誤;
B、氮氣化學(xué)性質(zhì)比較穩(wěn)定,食品包裝中充氮氣可延長保質(zhì)期,故B錯誤;
C、汽車輪胎上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紋,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C錯誤;
D、稀有氣體在通電時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因此稀有氣體可制作霓虹燈,故D正確。
故選:D。
3.(2023?廣元)2023年5月,在中國蘇州舉行的世界羽毛球蘇迪曼杯決賽中,中國羽毛球隊再次奪冠。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羽毛球在空中運動時不受重力作用
B.羽毛球能在空中運動是由于受到慣性力的作用
C.運動員揮拍將羽毛球擊出,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D.運動員的鞋底有花紋是為了減小運動中地面對鞋底的摩擦
【答案】C
【解答】解:
A、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在空中運動的羽毛球也受重力作用,故A錯誤;
B、羽毛球能在空中運動是由于羽毛球具有慣性,慣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慣性力的作用,故B錯誤;
C、運動員揮拍將羽毛球擊出,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故C正確;
D、運動員的鞋底有花紋是為了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故D錯誤。
故選:C。
4.(2023?宿遷)圖中兩個實驗分別是“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在圖甲實驗中,三次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應(yīng)該相等
B.在圖乙實驗中,三次小車運動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應(yīng)該相等
C.在圖甲實驗中,彈簧測力計可以不沿著水平方向拉動木塊
D.在圖乙實驗中,小車所受阻力的改變可以通過在小車上放不同質(zhì)量的砝碼來實現(xiàn)
【答案】B
【解答】解:AC.圖甲是“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實驗過程中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木塊需沿著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摩擦力等于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可以通過測力計示數(shù)知道大小,滑動摩擦力與壓力的大小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與物體運動的速度無關(guān),所以三次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不用相等,故A、C錯誤;
BD.圖乙實驗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過程中應(yīng)控制小車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同,故B正確;
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如果在小車上放不同質(zhì)量的砝碼,盡管可以改變小車所受阻力的大小,但是研究對象本身也改變了,不符合控制變量法的要求,正確方法是通過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改變小車所受阻力的大小,故D錯誤。
故選:B。
\l "_Tc5338" 【題型2 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
5.(2023?內(nèi)蒙古)如圖甲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裝置。下列與此實驗有關(guān)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中每次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的速度大小相等
B.實驗中改變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是為了改變運動的小車所受的阻力大小
C.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及進一步推理,如果小車運動時不受阻力,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D.如圖乙所示,小球從A點由靜止釋放擺動到右側(cè)最高點C時,若小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可判斷小球?qū)⒆鰟蛩僦本€運動
【答案】D
【解答】解:A、由控制變量法,實驗中每次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的速度大小相等,故A正確;
B、接觸面越粗糙,小車運動時受到的阻力越大,實驗中改變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是為了改變運動的小車所受的阻力大小,故B正確;
C、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可知,接觸面粗糙程度越小,小車在水平面運動時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通過的距離越長,據(jù)此一步推理,如果小車運動時不受阻力,小車通過的距離無限長,即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正確;
D、如圖乙所示,小球從A點由靜止釋放擺動到右側(cè)最高點C時,小球處于靜止?fàn)顟B(tài),若小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可判斷小球?qū)㈧o止,故D錯誤。
故選:D。
6.(2023?內(nèi)江)蕩秋千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以秋千為參照物,秋千上的同學(xué)是運動的
B.從最高點到最低點,速度增大,人的慣性也增大
C.秋千最終停下來,說明能量消失了
D.蕩到最高點時,若所有外力都消失,人將保持靜止
【答案】D
【解答】解:A.以秋千為參照物,秋千上的同學(xué)與秋千的相對位置不發(fā)生改變,因此秋千上的同學(xué)是靜止的,故A錯誤;
B.從最高點到最低點,速度增大,質(zhì)量不變,慣性不變,故B錯誤;
C.秋千最終停下來,是因為受到阻力的作用,秋千克服摩擦做功,動能不斷減小,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以及別的形式的能量,能量并沒有消失,故C錯誤;
D.人蕩到最高點時,速度為零,瞬間處于靜止?fàn)顟B(tài),若所有外力都消失,人將保持靜止,故D正確。
故選:D。
7.(2023?宜昌)小浩站在滑板車上不斷蹬地讓車沿水平方向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不斷蹬地說明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才能運動
B.車在運動過程中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C.停止蹬地后車不會立即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慣性力的作用
D.運動中的車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答案】D
【解答】解:
A、不斷蹬地說明,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不能說明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才能運動,故A錯誤;
B、車在運動過程中不是勻速直線勻速,所以不是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故B錯誤;
C、停止蹬地后車不會立即停下來是因為車具有慣性,但慣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慣性力的作用,故C錯誤;
D、運動中的車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其運動狀態(tài)不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正確。
故選:D。
8.(2023?菏澤)中國空間站里(重力的效果忽略不計)宇航員通過扶手控制自身的姿態(tài),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空間站里宇航員的慣性消失
B.宇航員要想從靜止運動起來,可以通過對扶手施加力實現(xiàn)
C.宇航員離開扶手獲得速度后,因不受力會慢慢停下來
D.宇航員對扶手的拉力與扶手對宇航員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B
【解答】解:A.慣性是物體屬性,任何物體任何時候都有慣性,在空間站里宇航員也有慣性,故A錯誤;
B.宇航員要想從靜止運動起來,運動狀態(tài)改變,需要有力的作用,因而可以通過對扶手施加力獲得反作用力實現(xiàn),故B正確;
C.宇航員離開扶手獲得速度后,不再受力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錯誤;
D.宇航員對扶手的拉力與扶手對宇航員的拉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
故選:B。
\l "_Tc31833" 【題型3 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辨別】
9.(2023?大連)汽車在水平路面上勻速直線行駛,與汽車的重力相平衡的是( )
A.汽車受到的牽引力B.汽車受到的阻力
C.汽車對路面的壓力D.路面對汽車的支持力
【答案】D
【解答】解:汽車的重力與路面對汽車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是一對平衡力,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10.(2023?廣安)當(dāng)今社會,運動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在以下日常運動情景中,說法正確的是( )
A.用力將足球踢出,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B.籃球離手后能繼續(xù)向前運動,是由于受到慣性的作用
C.游泳時人對水的作用力與水對人的作用力是一對平衡力
D.上升的排球到達最高點時,若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則其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
【答案】A
【解答】解:A、用力將足球踢出,足球由靜止到運動,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故A正確;
B、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慣性,籃球離手后能繼續(xù)向前運動,是由于籃球具有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慣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受到慣性的作用,故B錯誤;
C、游泳時人對水的作用力與水對人的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錯誤;
D、若是豎直上升的排球到達最高點時,其速度一定為0,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要保持原來的靜止?fàn)顟B(tài),則其一定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故D錯誤。
故選:A。
11.(2023?棗莊)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比賽中,中國選手任子威榮獲金牌。圖甲是他正全力通過彎道、圖乙是他獲勝后站立在水平賽場中央大聲歡呼的情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運動員通過彎道的過程處于平衡狀態(tài)
B.運動員通過彎道時有慣性,站立時沒有慣性
C.站立時他受到的重力和冰面對他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站立時他對冰面的壓力和冰面對他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C
【解答】解:A.運動員過彎道時,其運動狀態(tài)在發(fā)生變化,處于非平衡狀態(tài),故A錯誤;
B:物體保持原來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是慣性,慣性是物體本身具有的性質(zhì),物體的慣性一直存在,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故B錯誤;
C:運動員站立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到的重力和冰面對他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運動員上,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故C正確;
D:站立時他對冰面的壓力作用在冰面上,冰面對運動員的支持力作用在運動員上,兩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兩個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
故選:C。
12.(2023?邵陽)2023年5月5日,在亞洲舉重錦標(biāo)賽女子49公斤級比賽項目中,我國選手蔣惠花包攬“抓挺總”三金。如圖為蔣惠花手舉杠鈴保持靜止時的情景,下列屬于一對平衡力的是( )
A.蔣惠花對杠鈴的作用力和杠鈴所受的重力
B.杠鈴對蔣惠花的作用力和杠鈴所受的重力
C.蔣惠花對杠鈴的作用力和地面對蔣惠花的支持力
D.蔣惠花對杠鈴的作用力和杠鈴對蔣惠花的作用力
【答案】A
【解答】解:A.杠鈴靜止受力平衡,蔣惠花對杠鈴的作用力和杠鈴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線,同一個受力物體,是一對平衡力,故A正確;
B.杠鈴對蔣惠花的作用力豎直向下,杠鈴所受的重力豎直向下,兩個力方向相同,作用在不同物體上,不是平衡力,故B錯誤;
C.蔣惠花對杠鈴的作用力豎直向上,地面對蔣惠花的支持力豎直向上,兩個力方向相同,作用在不同物體上,不是平衡力,故C錯誤;
D.蔣惠花對杠鈴的作用力和杠鈴對蔣惠花的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是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錯誤。
故選:A。
\l "_Tc846" 【題型4 固體壓強及應(yīng)用】
13.(2023?廣安)一個未裝滿飲料的密閉瓶子,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圖甲所示,飲料對瓶底的壓力為F甲,瓶子對桌面的壓強為p甲;倒立放在桌面上如圖乙所示,飲料對瓶蓋的壓力為F乙,瓶子對桌面的壓強為p乙。則下列關(guān)系式正確的是( )
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
【答案】C
【解答】解:(1)正放時,瓶中的飲料柱是上下粗細(xì)相同,所以瓶底受到的壓力等于瓶中液體的重力;
倒放時,一部分飲料壓的是瓶子壁,瓶中的飲料柱下細(xì)上粗,所以瓶底受到的壓力小于飲料的重力;因此F甲>F乙;
(2)飲料瓶對桌面的壓力等于瓶子與飲料的重力之和,無論正放,還是倒放瓶子與飲料的重力不變,對桌面的壓力不變,即F′甲=F′乙;倒放時受力面積S減小,根據(jù)p=可知,壓強增大,即p甲<p乙,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14.(2023?恩施州)如圖所示,每塊磚的質(zhì)量相等,長、寬、高分別是40cm、20cm、10cm,以三種方式擺放在水平地面上。比較地面受到壓強p甲、p乙、p丙的大小,正確的是( )
A.p甲>p乙>p丙B.p乙>p甲>p丙
C.p丙>p乙>p甲D.p乙>p丙>p甲
【答案】D
【解答】解:設(shè)一塊磚的重力為G,根據(jù)圖示可知,F(xiàn)甲=3G,F(xiàn)乙=3G,F(xiàn)丙=3G,
由p=可得p甲====,
p乙===,
p丙===,
所以p乙>p丙>p甲,故D正確。
故選:D。
15.(2023?煙臺)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積和質(zhì)量都相同的兩個玻璃杯,分別裝有深度相同的水。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個玻璃杯對桌面的壓力大小相等
B.兩個玻璃杯對桌面的壓強大小相等
C.水對兩個玻璃杯底部的壓力大小相等
D.水對兩個玻璃杯底部的壓強大小不相等
【答案】C
【解答】解:AB、由圖知左圖中水的體積比右圖中的小,由m=ρV知左圖中水的質(zhì)量小,故左圖水的重力比右圖的小,由于玻璃杯的質(zhì)量相同,左圖對桌面的壓力小于右圖對桌面的壓力,由于玻璃杯的底面積相同,由p=知左圖對桌面的壓強小于右圖對桌面的壓強,故AB錯誤;
CD、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由p=ρgh得,兩容器內(nèi)水面的高度相同,容器底所處深度相同,故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由F=pS得,兩容器內(nèi)的水對底部的壓力相等,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16.(2023?宜昌)下列生產(chǎn)生活實例中屬于減小壓強的是( )
A.載重汽車有很多個寬大的車輪
B.冰刀鞋的刀刃做得很薄
C.破窗錘的敲擊端做成錐狀
D.切蛋器上的不銹鋼絲做得很細(xì)
【答案】A
【解答】解:A、載重汽車有很多個寬大的車輪,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A符合題意。
B、冰刀鞋的刀刃做得很薄,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故B不合題意。
C、破窗錘的敲擊端做成錐狀,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故C不合題意。
D、切蛋器上的不銹鋼絲做得很細(xì),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故D不合題意。
故選:A。
17.(2023?福建)如圖甲所示,一塊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長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對長木板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力F,使木板沿著與桌子邊緣平行的方向緩慢向右做直線運動,直到木板的長度伸出桌面時停止運動,此過程中木板對桌面的壓強p與木板被推動的距離x的關(guān)系圖象如圖乙所示。已知木板寬為0.25m,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長木板的底面積為0.25m2
B.當(dāng)x=0.26m時,木板對桌面的壓強為37.5Pa
C.當(dāng)x=0.30m時,木板對桌面的壓力為9N
D.移動過程中,木板對桌面的壓力先不變后增大
【答案】B
【解答】解:
A、由圖乙可知,長木板從x=0.1m處運動到x=0.3m處,共運動了0.2m,此時木板的長度伸出桌面,所以長木板的長度為4×0.2m=0.8m,
則長木板的底面積:S=0.8m×0.25m=0.2m2,故A錯誤;
B、由圖乙可知,長木板完全在桌面時對桌面的壓強p=30Pa,
由p=可知,長木板對桌面的壓力:F=pS=30Pa×0.2m2=6N,即長木板的重力為6N,
當(dāng)x=0.26m時,此時桌面的受力面積:S1=(0.8m﹣0.26m+0.1m)×0.25m=0.16m2,
長木板對桌面的壓力不變,此時木板對桌面的壓強:p1===37.5Pa,故B正確;
C、當(dāng)x=0.30m時,木板伸長的長度小于木板長度的一半,此時木板對桌面的壓力還是等于木板自身的重力,即木板對桌面的壓力為6N,故C錯誤;
D、木板移動過程中,木板伸長的長度始終小于木板長度的一半,所以木板對桌面的壓力始終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木板對桌面的壓力不變,故D錯誤。
故選:B。
18.(2023?泰安)如圖所示,有兩個正方體實心物體A、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物體A重5N,B重40N。已知物體A對B的壓強與此時物體B對桌面的壓強相等,物體A對B的壓力、物體B對桌面的壓力分別為FA和FB。物體A和物體B的密度分別是ρA和ρB,下列說法中( )
①FA:FB=1:9
②FA:FB=1:8
③ρA:ρB=27:8
④ρA:ρB=9:8
A.只有①③正確B.只有①④正確
C.只有②③正確D.只有②④正確
【答案】A
【解答】解:物體A對B的壓力與物體B對桌面的壓力之比:
===,故①正確,②錯誤;
正方體物體A對B的壓強:pA====,
正方體物體B對桌面的壓強:pB====,
由題意可知:pB=pA,
即:=,
解得:3LA=LB;
根據(jù)重力公式和密度公式可得,物體對接觸面的壓強:p====,
所以,pA==ρALAg,
pB==ρBLBg+g=3ρBLAg+g,
因pB=pA,所以ρALAg=3ρBLAg+g,
=,故③正確,④錯誤。
故選:A。
\l "_Tc846" 【題型5 液體壓強及應(yīng)用】
19.(2023?聊城)如圖所示,容器中間用隔板分成左右兩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圓孔用薄橡皮膜封閉。在隔板兩側(cè)分別裝入清水和濃鹽水,不能判斷哪側(cè)是清水,哪側(cè)是濃鹽水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
A、由圖可知,橡皮膜向左邊凸起,說明右邊液體壓強大,而左邊的液面高度等于右邊液面的高度,所以根據(jù)p=ρgh可知,左側(cè)液體的密度小于右側(cè)液體密度,即左側(cè)是清水,右側(cè)是濃鹽水,故A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橡皮膜平著,沒有凸起,說明左、右兩邊邊液體壓強相等,而左邊的液面高度低于右邊液面的高度,根據(jù)p=ρgh可知,左側(cè)液體的密度一定比右側(cè)液體的密度大,即右側(cè)是清水,左側(cè)是濃鹽水,故B不符合題意;
C、由圖可知,橡皮膜向左邊凸起,說明左邊液體壓強小,而左邊的液面高度大于右邊液面的高度,所以根據(jù)p=ρgh可知,左側(cè)液體的密度小于右側(cè)液體密度,即左側(cè)是清水,右側(cè)是濃鹽水,故C不符合題意;
D、由圖可知,橡皮膜向左邊凸起,說明左邊液體壓強小,而左邊的液面高度低于右邊液面的高度,所以無法根據(jù)p=ρgh判斷左右兩側(cè)液體的密度大小關(guān)系,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20.(2023?武漢)同學(xué)們可能做過這樣的實驗:在敞口塑料瓶側(cè)壁上鉆兩個大小相同的小圓孔a、b,注入水,水從兩個小圓孔噴出。在某一時刻,從兩個小圓孔噴出的水分別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d兩處,其中d離塑料瓶遠(yuǎn)些,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d是從a孔噴出水的落點
B.這次實驗初步說明水內(nèi)部壓強的大小與水的深度有關(guān)
C.這次實驗初步說明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
D.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a孔噴出水的質(zhì)量比b孔噴出水的質(zhì)量多
【答案】B
【解答】解:A、由圖可知,a處液體的深度比b處液體的深度小,由液體壓強的特點可知,a處液體的壓強小于b處液體的壓強,因此a孔噴出水的距離小于b孔噴出水的距離,即d是從b孔噴出水的落點,c是從a孔噴出水的落點,故A錯誤;
BC、由圖可知,小孔位置越低,水的深度越深,水噴出得越遠(yuǎn),表示水的壓強越大,說明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大小跟液體的深度有關(guān),故B正確、C錯誤;
D、a孔的位置比b孔的位置高,水的深度小,液體壓強小,則水的流速慢,若兩孔大小相同,則相同時間內(nèi)a孔流出水的質(zhì)量小,故D錯誤。
故選:B。
21.(2023?大連)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兩個相同的柱形容器,分別裝有甲、乙兩種液體,甲液面高于乙液面。液體中的a、b兩點處于同一水平高度,a、b兩點的液體壓強相等。則兩種液體的密度和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分別是( )
A.ρ甲<ρ乙;m甲>m乙B.ρ甲<ρ乙;m甲<m乙
C.ρ甲>ρ乙;m甲>m乙D.ρ甲>ρ乙;m甲<m乙
【答案】B
【解答】解:a、b兩點的壓強相等,即pa=pb,
因為p=ρgh,hb<ha,
所以兩液體的密度關(guān)系:ρ甲<ρ乙,
又因為a、b兩點到容器底的距離相等,
所以從a、b兩點以下的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關(guān)系:pa′<pb′,
而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p甲=pa+pa′,p乙=pb+pb′,
所以p甲<p乙;
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p===,由于兩容器底面積相等,p甲<p乙,故兩種液體的質(zhì)量m甲<m乙。
故選:B。
22.(2023?郴州)如圖是某攔河大壩的截面示意圖。則A點受到水的壓強是(g取10N/kg)( )
A.4×105PaB.3×105PaC.5×105PaD.1×105Pa
【答案】B
【解答】解:A點所處的深度:h=40m﹣10m=30m,
受到水的壓強:p=ρ水gh=1.0×103kg/m3×10N/kg×30m=3×105Pa。
故選B。
23.(2023?牡丹江)下列對生產(chǎn)生活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鐵軌鋪在枕木上,通過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力
B.三峽五級船閘,利用連通器的原理工作
C.吸盤被壓在墻上,受到的壓力等于摩擦力
D.高鐵站的安全線,利用流體流速大的位置壓強大的原理設(shè)置
【答案】B
【解答】解:A.鐵軌鋪在一根根枕木上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A錯誤;
B.船閘在工作時,閘室分別與上游和下游構(gòu)成連通器,是利用連通器原理工作的,故B正確;
C.吸盤受到的壓力和摩擦力不在同一直線上,不是一對平衡力,大小不相等,故C錯誤;
D.高鐵站的安全線,利用流體流速大的位置壓強小的原理設(shè)置,故D錯誤。
故選:B。
\l "_Tc846" 【題型6 氣體和流體的壓強及應(yīng)用】
24.(2023?青島)下列生活中的實例與大氣壓強無關(guān)的是( )
A.用吸管喝牛奶
B.吸盤被緊壓在平滑的墻上
C.用膠頭滴管吸藥液
D.潛水員在淺海中采集海參
【答案】D
【解答】解:A.用吸管吸牛奶時,管內(nèi)的空氣被吸走,氣壓減小,小于大氣壓,牛奶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嘴里,利用了大氣壓,故A正確;
B、塑料吸盤緊貼在平滑的墻上,塑料吸盤與墻壁之間的空氣被擠走,大氣壓把塑料吸盤緊壓在平滑的墻上。利用了大氣壓,故B正確;
C、用膠頭滴管吸藥液時,管內(nèi)的空氣被吸走,氣壓減小,小于大氣壓,藥液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嘴里,利用了大氣壓,故C正確
D.潛水員在淺海中采集海參,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guān)系,與大氣壓無關(guān),故D錯誤:
故選:D。
25.(2023?內(nèi)江)關(guān)于壓力和壓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鐵路的鋼軌下放著一根根軌枕,是為了減小對地面的壓力
B.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大氣壓隨著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D.飛機機翼的升力是利用氣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大的原理
【答案】B
【解答】解:A.鐵路的鋼軌下放著一根根軌枕,壓力不變,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A錯誤;
B.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B正確;
C.大氣壓強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故C錯誤;
D.飛機前進時,機翼與周圍的空氣發(fā)生相對運動,相當(dāng)于有氣流迎面流過機翼.氣流被機翼分成上下兩部分,由于機翼橫截面的形狀上線不對稱,在相同時間內(nèi),機翼上方氣流通過的路程較長,因而速度較大,它對機翼的壓強較??;下方氣流通過的路程較短.因而速度較小,它對機翼的壓強較大.因此在機翼得上下表面產(chǎn)生了壓強差,這就是向上的升力,故D錯誤。
故選:B。
26.(2023?衡陽)在化學(xué)實驗中,常用膠頭滴管吸取藥液,下列現(xiàn)象中,“吸”的物理原理與其相同的是( )
A.拔火罐時玻璃罐“吸”在皮膚上
B.穿在身上的化纖衣服容易“吸“灰塵
C.磁鐵可以“吸”引釘子、大頭針等鐵制品
D.若人站在安全線以內(nèi)的區(qū)域候車,會被駛過的列車“吸”進鐵軌
【答案】A
【解答】解:用膠頭滴管吸取化學(xué)藥液,要先把滴管橡膠內(nèi)的空氣擠出,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藥液就被壓進滴管里;
A、拔火罐使用時,先把酒精在罐內(nèi)燒一下,罐內(nèi)空氣受熱排出,此時迅速把罐扣在皮膚上,使罐內(nèi)氣體溫度升高,等到罐內(nèi)的空氣冷卻后壓強降低,小于外面的大氣壓,外面的大氣壓就將罐緊緊地壓在皮膚上,所以這是由于大氣壓引起的,故A符合題意;
B、穿在身上的化纖衣服容易“吸“灰塵,因為化纖衣服摩擦起電后帶靜電,會吸引輕小物體,與大氣壓無關(guān),故B不符合題意;
C、磁鐵具有磁性,它能吸引釘子、大頭針等鐵制品,不是大氣壓引起的,故C不符合題意;
D、當(dāng)列車駛進鐵軌時,會帶動人和車之間的空氣流動速度加快,此時人外側(cè)的空氣流動速度慢;根據(jù)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可知,人外側(cè)空氣流速小、壓強大,而內(nèi)側(cè)(列車周圍)空氣流速大、壓強小,會產(chǎn)生一個向內(nèi)側(cè)的壓強差,將人“吸”進鐵軌,易出現(xiàn)危險,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7.(2023?沈陽)我國自主研發(fā)的C919大型客機,如圖所示,于2023年5月28日圓滿完成首次商業(yè)航班飛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機翼是利用氣體流速大,壓強大的原理獲得升力
B.起飛時,飛機在跑道上加速滑行時慣性逐漸增大
C.降落時,隨著高度降低,飛機相對于跑道是靜止的
D.落地后,靜止在停機坪上的飛機受到的力相互平衡
【答案】D
【解答】解:A、機翼是利用氣體流速大,壓強小的原理獲得升力,故A錯誤;
B、慣性大小取決于物體的質(zhì)量,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起飛時,飛機在跑道上加速滑行時慣性不變,故B錯誤;
C、降落時,隨著高度降低,飛機相對于跑道的位置發(fā)生變化,是運動的,故C錯誤;
D、落地后,靜止在停機坪上的飛機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為一對平衡力,故D正確。
故選:D。
\l "_Tc846" 【題型7 阿基米德原理的應(yīng)用】
28.(2023?常州)為拯救瀕危物種中華鱘,生物學(xué)家在放養(yǎng)的中華鱘身上拴上定位硬殼膠囊。數(shù)天后,膠囊與潛入水中的中華鱘脫離,最終漂浮于江面發(fā)射定位信號。脫離后,膠囊受到的浮力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為下列圖中的( )
A.B.
C.D.
【答案】D
【解答】解:當(dāng)膠囊未露出液面時,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知,該過程膠囊所受浮力大小不變;
當(dāng)膠囊露出水面且靜止前,排開水的體積不斷變小,由阿基米德原理知該過程中膠囊所受浮力不斷變小;
膠囊露出水面且靜止后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知,該過程膠囊所受浮力大小不變。
即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29.(2023?武漢)鐵架臺的水平底座上有一只溢水杯,貼近溢水杯有一底面積為20cm2的圓柱形小桶(不計側(cè)壁厚度)。彈簧測力計的上端掛在鐵架臺的支架上,下端懸掛一重力為1.2N、密度為4×103kg/m3的金屬塊。初始時,金屬塊有的體積浸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1,杯中水面恰好與溢水口相平,小桶中沒有水,如圖所示。接著豎直向上提溢水杯,當(dāng)溢水杯剛好離開水平底座時(底座對溢水杯的支持力剛好為零),提繩豎直向上的拉力為T1;提著溢水杯豎直向上緩慢移動,當(dāng)金屬塊剛好浸沒在水中時,水對小桶底部的壓強為p,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2,提繩豎直向上的拉力為T2。已知小桶能全部接住從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金屬塊體積為300cm3B.F1﹣F2=0.18N
C.p=150PaD.T2=T1
【答案】D
【解答】解:A、金屬塊的質(zhì)量m金===0.12kg,
根據(jù)ρ=可得金屬塊的體積:V金===3×10﹣5m3=30cm3,故A錯誤;
B、初始時,金屬塊有的體積浸在水中,受重力G金、浮力F浮和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1的作用,
此時排開水的體積:V排=V金=×3×10﹣5m3=6×10﹣6m3,
F?。溅阉甮V排=1.0×103kg/m3×10N/kg×6×10﹣6m3=0.06N,
根據(jù)受力平衡可得:G金=F浮+F1,
所以,F(xiàn)1=G金﹣F?。?.2N﹣0.06N=1.14N;
當(dāng)金屬塊浸沒在水中,受重力G金、浮力F浮′和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2的作用,
則排開水的體積:V排′=V金=3×10﹣5m3,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3×10﹣5m3=0.3N,
根據(jù)受力平衡可得:G金=F浮′+F2,
所以,F(xiàn)2=G金﹣F浮′=1.2N﹣0.3N=0.9N;
則F1﹣F2=1.14N﹣0.9N=0.24N,故B錯誤;
C、初始時,杯中水面恰好與溢水口相平,小桶中沒有水,當(dāng)金屬塊浸沒在水中,G溢=F浮′﹣F?。?.3N﹣0.06N=0.24N,
由于水對小桶底部的壓力:F=G溢=0.24N,則水對小桶底部的壓強p===120Pa,故C錯誤;
D、當(dāng)溢水杯剛好離開水平底座時(底座對溢水杯的支持力剛好為零),提繩豎直向上的拉力:T1=G杯+G水+G排=G杯+G水+F?。紾杯+G水+0.06N;
當(dāng)金屬塊剛好浸沒在水中時,提繩豎直向上的拉力:T2=G杯+G水﹣G溢+G排′=G杯+G水﹣G溢+F浮′=G杯+G水﹣0.24N+0.3N=G杯+G水+0.06N;
所以,T1=T2,故D正確。
故選:D。
30.(2023?蘭州)如圖所示,為了測量某金屬塊B的密度,小彤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金屬塊B未放入量筒時,水面位置如圖甲所示,將金屬塊B完全浸沒在水中時,水面升高至如圖乙所示的位置。當(dāng)動滑輪下方所掛鉤碼A的總質(zhì)量為220g時,A、B在圖示位置達到平衡。已知每個滑輪的質(zhì)量為20g,ρ水=1.0×103kg/m3,繩重與摩擦均不計。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金屬塊B的密度為8g/cm3
B.金屬塊B的體積為10cm3
C.金屬塊B所受的浮力為0.1N
D.細(xì)繩對金屬塊B的拉力為0.8N
【答案】A
【解答】解:
B、由圖甲和圖乙得,金屬塊B的體積V=40mL﹣30mL=10mL=10cm3,故B正確;
C、由于金屬塊浸沒水中,則V排=V=10cm3=1×10﹣5m3,
此時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10﹣5m3=0.1N,故C正確;
D、由題意知,鉤碼A和動滑輪的總重力G總=m總g=(220+20)×10﹣3kg×10N/kg=2.4N,
由圖乙知,繩子股數(shù)n=3,繩重與摩擦均不計時,金屬塊B對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拉===0.8N,
根據(jù)相互作用力的特點可知,細(xì)繩對金屬塊B的拉力F=F拉=0.8N,故D正確;
A、由于金屬塊浸沒水中時,受到平衡力作用,即GB=F+F?。?.8N+0.1N=0.9N,
金屬塊B的質(zhì)量mB===0.09kg=90g,
則金屬塊B的密度==9g/cm3,故A不正確。
故選:A。
\l "_Tc846" 【題型8 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yīng)用】
31.(2023?武威)2023年4月,我國東部戰(zhàn)區(qū)組織了環(huán)臺島軍事演習(xí),這是對“臺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反華勢力勾連挑釁的嚴(yán)重警告,是捍衛(wèi)國家主權(quán)和領(lǐng)土完整的必要行動。如圖所示為參加演習(xí)的我國遼寧號航空母艦,當(dāng)戰(zhàn)斗機從軍艦上起飛后( )
A.艦體略上浮,受到浮力不變
B.艦體略上浮,受到浮力變小
C.艦體略下沉,受到浮力不變
D.艦體略下沉,受到浮力變大
【答案】B
【解答】解:軍艦始終處于漂浮狀態(tài),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當(dāng)戰(zhàn)斗機從軍艦上起飛后,重力變小,所以軍艦受到的浮力變小,根據(jù)F?。溅岩篻V排可知艦體略上浮。
故選:B。
32.(2023?郴州)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甲、乙兩相同的容器裝有體積相等的不同液體。將同種材料制成的實心物體A、B分別放入甲、乙兩容器中,靜止時兩容器中的液面保持相平,則( )
A.物體A受到的浮力大于物體B受到的浮力
B.甲容器中液體的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體的密度
C.甲、乙兩容器的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相等
D.甲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小于乙容器對桌面的壓力
【答案】A
【解答】解:
A.根據(jù)題意可知,甲、乙兩相同的容器中裝有體積相等的兩種液體,將實心物體A、B分別放入兩容器中,靜止時液面等高,則甲液體與A排開液體的體積之和等于乙液體與B排開液體的體積之和,由圖可知,A處于漂浮狀態(tài),A排開液體的體積小于物體的體積,B處于懸浮狀態(tài),B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物體的體積,所以A的體積大于B的體積,實心物體A、B由同種材料制作,則密度相等,根據(jù)m=ρV得到A的質(zhì)量大于B的質(zhì)量,根據(jù)G=mg可知,A的重力大于B的重力;
由圖可知,A處于漂浮狀態(tài),A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A的密度小于甲液體的密度;B處于懸浮狀態(tài),B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B的密度等于乙液體的密度;因為A的重力大于B的重力,所以A受的浮力大于B受到的浮力,故A正確;
B、由圖可知,A漂浮在甲液體中,A的密度小于甲液體的密度;B懸浮在乙液體中,B的密度等于乙液體的密度,由于實心物體A、B由同種材料制作,則A、B的密度相等,所以,甲杯中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體的密度,故B錯誤;
C、由于甲杯中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體的密度,靜止時兩容器中的液面保持相平,根據(jù)p=ρ液gh可知,甲容器底部所受液體壓強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體壓強,故C錯誤;
D、由題可知甲杯中液體的體積等于乙杯中液體的體積,甲杯中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體的密度,由m=ρV可知甲杯中液體的質(zhì)量大于乙杯中液體的質(zhì)量,根據(jù)G=mg可知,甲杯中液體的重力大于乙杯中液體的重力,A的重力大于B的重力,甲杯和乙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力等于液體、物體和杯子的總重力,兩個杯子是相同的,重力相同,所以甲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大于乙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兩個杯子的底面積相等,由p=可知甲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大于乙杯對水平桌面的壓強,故D錯誤。
故選:A。
33.(2023?濟南)把一塊石頭和一個西紅柿同時放入水中,它們靜止時西紅柿漂在水面上,而石頭沉入了水底,如圖所示。石頭和西紅柿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相比較( )
A.石頭受到的浮力更大些
B.西紅柿受到的浮力更大些
C.石頭和西紅柿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D.無法比較石頭和西紅柿受到的浮力大小
【答案】A
【解答】解:把一塊石頭和一個西紅柿同時放入水中,它們靜止時西紅柿漂在水面上,而石頭沉入了水底,西紅柿排開的水的體積小于石頭排開的水的體積,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石頭受到的浮力大。
故選:A。
34.(2023?呼和浩特)體積相同的A、B、C三個物體放入同種液體中,靜止時的狀態(tài)如圖所示。其中C物體對杯底有壓力。用FA、FB、FC分別表示三個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GA、GB、GC分別表示三個物體受到重力的大小,G排A、G排B、G排C分別表示三個物體排開液體重力的大小。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FA<FB<FCB.GA<GB<GC
C.G排A>G排B=G排CD.FA=FB=FC
【答案】B
【解答】解:(1)體積相同的A、B、C三個物體放入同種液體中,靜止時的狀態(tài)如圖所示,可知B、C兩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大于A排開液體的體積,根據(jù)F浮=ρ液gV排可知三個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FA<FB=FC ①
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三個物體排開液體重力的大小
G排A<G排B=G排C;
(2)根據(jù)物體的浮沉條件有
FA=GA②
FB=GB ③
FC<GC ④
由①②③④得出:
GA<GB<GC。
故選:B。
35.(2023?東營)用細(xì)線將兩個半徑相同的實心小球A和B連接在一起,放入水中,靜止后的狀態(tài)如圖所示,線已繃緊。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F浮A=GAB.F浮A=F浮BC.GA>GBD.ρA>ρ水
【答案】B
【解答】解:A、對實心小球A受力分析可知:F浮A=GA+F,由此可知,F(xiàn)浮A>GA,故A錯誤;
B、實心小球A和B的半徑相同,則它們的體積也相同,由圖可知,它們浸沒在水中,那么它們排開水的體積相等,根據(jù)F?。溅阉甐排g可知,F(xiàn)浮A=F浮B,故B正確;
C、對實心小球A受力分析可知:F浮A=GA+F,即GA=F浮A﹣F,
對實心小球B受力分析可知:GB=F浮B+F,
所以GA<GB,故C錯誤;
D、由(1)知:F浮A>GA,則ρ水gV排>ρAgVA,
因為它們浸沒在水中,則V排=VA,
所以ρA<ρ水,故D錯誤。
故選:B。
36.(2023?德陽)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中,分別盛有不同密度的液體,將同一物體先后放入甲、乙兩杯中,當(dāng)物體靜止時,兩個燒杯的液面相平,物體所處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杯液體密度比乙杯液體密度大
B.甲杯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比乙杯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大
C.甲杯中物體受到的浮力比乙杯中物體受到的浮力小
D.甲杯中的液體和物體受到的總重力比乙杯中的液體和物體受到的總重力小
【答案】D
【解答】解:AC、將同一物體先后放入甲、乙兩杯盛有不同密度的液體中,當(dāng)物體靜止時,甲杯子中物體處于懸浮狀態(tài),ρ物=ρ甲,F(xiàn)甲?。紾;乙杯中物體處于漂浮狀態(tài)ρ物<ρ乙,F(xiàn)乙?。紾,故ρ物=ρ甲<ρ乙,F(xiàn)甲?。紽乙?。紾,故AC錯誤;
B、兩個燒杯的液面相平,且ρ甲<ρ乙,根據(jù)p=ρgh可知甲杯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比乙杯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小,故B錯誤;
D、由于靜止時,液面相平,V排甲>V排乙,則甲液體的體積V甲小于乙液體的體積V乙,且ρ甲<ρ乙,根據(jù)G=mg=ρVg可知甲杯中液體的重力小于乙杯中液體的重力,所以甲杯中的液體和物體受到的總重力比乙杯中的液體和物體受到的總重力小,故D正確。
故選:D。
37.(2023?泰州)用硬質(zhì)塑料瓶、透明膠帶、螺母、塑料管、容器和水等,制作如圖所示的潛水艇模型(不計進排氣管體積),然后將模型放入水中,使其上浮或下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dāng)模型漂浮于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B.向瓶中充氣時,瓶內(nèi)氣體壓強變大,模型將下沉
C.從瓶中抽氣時,模型會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將變小
D.讓原本在較淺處懸浮的模型下潛至更深處懸浮,應(yīng)使瓶內(nèi)的水先增加后減少
【答案】D
【解答】解:A、當(dāng)模型漂浮于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A錯誤;
B、向瓶中充氣時,瓶內(nèi)氣體壓強變大,瓶內(nèi)的水將變少,總重力變小,模型將上浮,故B錯誤;
C、從瓶中抽氣時,瓶內(nèi)氣體壓強變小,瓶內(nèi)的水將變多,總重力變大,模型會下沉;此時它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不變,故C錯誤;
D、潛水艇是靠改變自身的重力實現(xiàn)浮沉的,讓原本在較淺處懸浮的模型下潛至更深處懸浮,此時應(yīng)向外抽氣,使瓶內(nèi)氣體減少,氣壓減小,讓水進入瓶中,使?jié)撏艿降闹亓Υ笥诟×?,實現(xiàn)下沉,然后停止抽氣,再適當(dāng)充氣,再向外排水使重力等于浮力而懸浮,使?jié)撍聺撝粮畹奈恢脩腋。瑒t瓶內(nèi)氣體先減少后增加,應(yīng)使瓶內(nèi)的水先增加后減少,故D正確。
故選:D。
38.(2023?涼山州)如圖所示,兩個相同的圓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別裝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將體積相同、密度不同的實心球A、B分別放入容器中靜止時,A球懸浮,B球漂浮,h1<h2,且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個小球受到的重力:GA<GB
B.兩個小球受到的浮力:FA浮>FB浮
C.兩種液體的密度:ρ甲<ρ乙
D.兩個容器對桌面的壓強:p甲>p乙
【答案】B
【解答】解:
C.根據(jù)題意可知,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由題知,h1<h2,由p=ρgh可知,兩種液體的密度關(guān)系為ρ甲>ρ乙,故C錯誤;
B.A小球完全浸沒在甲液體中,排開甲液體的體積等于A小球的體積,B小球漂浮在乙液體中,排開乙液體的體積小于B小球的體積,因為兩小球體積相等,所以兩小球排開液體的體積關(guān)系為V排甲>V排乙,由阿基米德原理F=ρ液gV排可知,兩個小球的浮力關(guān)系為:FA?。綟B浮,故B正確;
A.因為A小球在甲液體中懸浮,根據(jù)物體浮沉條件可知,GA=F浮A;B小球漂浮在乙液體中,根據(jù)物體浮沉條件可知,受到的重力GB=F浮B,所以兩個小球的重力關(guān)系為GA>GB,故A錯誤;
D.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相等,受力面積相等,根據(jù)F=pS可知,甲和乙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相等;又因為容器為柱形容器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等于液體的重力和物體重力之和,由此可知兩個容器對桌面的壓力關(guān)系為F甲=F乙,由于兩個容器底面積相等,根據(jù)p=可知,兩個容器對桌面的壓強關(guān)系為:p甲=p乙,故D錯誤。
故選:B。
39.(2023?新疆)某薄壁玻璃管粗細(xì)均勻、一端開口。早晨在室外將該玻璃管開口向下豎直緩慢插入水中,玻璃管內(nèi)封閉了一段空氣柱,如圖所示,放手后玻璃管在某位置保持漂浮狀態(tài),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長度為1.0cm。中午時,由于管內(nèi)空氣升溫膨脹,玻璃管內(nèi)封閉的空氣柱的長度增加了1.5cm,此時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長度為( )
A.1.0cmB.1.5 cmC.2.0 cmD.2.5cm
【答案】D
【解答】解:設(shè)玻璃管長為L,早晨玻璃管內(nèi)的水高度為h,玻璃管截面積為S,中午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長度為h′,
根據(jù)題意,無論早晨還是中午,玻璃管都漂浮在水面上,因此受到的浮力等于玻璃管和管內(nèi)水的重力之和,
則早晨時存在等式F?。紾管內(nèi)水+G管;
即ρ水gS(L﹣1.0cm)=ρ水gSh+G管;①
中午時存在等式F浮′=G管內(nèi)水′+G管;
即ρ水gS(L﹣h′)=ρ水gS(h﹣1.5cm)+G管;②
①﹣②并化簡得:
h′=2.5cm。
故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壓軸培優(yōu)訓(xùn)練挑戰(zhàn)39 吉林卷(吉林近二年共32題)(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壓軸培優(yōu)訓(xùn)練挑戰(zhàn)39吉林卷吉林近二年共32題原卷版docx、中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壓軸培優(yōu)訓(xùn)練挑戰(zhàn)39吉林卷吉林近二年共32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3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壓軸培優(yōu)訓(xùn)練挑戰(zhàn)20 計算題(浮力與壓強綜合30題)(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壓軸培優(yōu)訓(xùn)練挑戰(zhàn)20計算題浮力與壓強綜合30題原卷版docx、中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壓軸培優(yōu)訓(xùn)練挑戰(zhàn)20計算題浮力與壓強綜合30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5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壓軸培優(yōu)訓(xùn)練挑戰(zhàn)18 實驗探究題(電學(xué)綜合40題)(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壓軸培優(yōu)訓(xùn)練挑戰(zhàn)18實驗探究題電學(xué)綜合40題原卷版docx、中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壓軸培優(yōu)訓(xùn)練挑戰(zhàn)18實驗探究題電學(xué)綜合40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102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