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文知識及運用(30分)
學校開展“品詩韻,悟詩情”主題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任務一:詩韻悠長
“不學詩,無以言”,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們對詩歌的情感根深蒂固?!敖酱胁湃顺?,各領風sā 數百年”,古典詩歌以其高雅的格調,流傳千年。“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激勵我們永葆清澈之心“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讓我們感受憂國思鄉(xiāng)之情?,F代詩歌以其自由的形式,勇敢地直面時代的風云變幻。它于塵世的嬉鬧中尋覓靈魂的靜謐,在xiā 索的景象里勾勒希望的輪廓。
當生活仿佛山窮水盡,陷入停滯的泥沼,詩人以筆為劍,劃破迷茫。那些不言而喻的惘然與困惑,化作深邃而悠遠的思索,如畫龍點睛之筆,賦予文字直擊靈魂的力量。讓讀者在細細品味深深感悟之間,領會到生命的真諦。找到精神的棲息地。
1.根據拼音寫漢字,給加點字注音。
(1)風sā______ (2)xiā索_____ (3)輪廓____ (4)停滯_____
2.文段中畫橫線的詞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 )
A.根深蒂固B.山窮水盡C.不言而喻D.畫龍點睛
3.文段中方框內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B.;C.。D.、
【答案】1.(1)騷 (2)蕭 (3)kuò (4)zhì 2.C 3.C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字音字形。
風騷(fēng sā):本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后來泛指文章辭藻;也可指人舉止輕佻放蕩。
蕭索(xiā suǒ):荒涼、冷落、蕭條,缺乏生機與活力。
輪廓(lún kuò):構成圖形或物體的外緣的線條,也指事情的概況。
停滯(tíng zhì):因為受到阻礙,不能順利地運動或發(fā)展。
【2題詳解】
本題考查詞語運用。
A.根深蒂固:比喻基礎穩(wěn)固,不容易動搖。此處用來形容我們對詩歌的情感,表明這種情感深厚且牢固,使用恰當;
B.山窮水盡:意思是山和水都到了盡頭,比喻無路可走陷入絕境。此處用來形容生活陷入困境,沒有出路,使用恰當;
C.不言而喻:指不用說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淺顯。此處想表達的是那些惘然與困惑是難以言說的,并不是說這些惘然與困惑很容易明白,使用不當;
D.畫龍點睛: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后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此處說詩人的思索像畫龍點睛之筆,賦予文字力量,使用恰當。
【3題詳解】
本題考查標點符號。
C.“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边@句話中的句號使用有誤,應將句號放在引號外。因為此句是整個句子的一部分,并不是獨立完整引用,所以句號應放在整個句子結束的位置。修改后的句子為:“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讓我們感受憂國思鄉(xiāng)之情。
任務二:詩心創(chuàng)作
4.請參考例句任選一種物象進行詩意表達,兼顧事物特點,體現生活情趣。
物象:白云 雨滴 蒲公英
【例句】
星星:一群調皮的孩子在夜空中眨著眼睛,似乎在玩捉迷藏,樂此不疲。
雪花:一片片潔白的花瓣從天空飄落,它們飛著舞著,裝飾著大地純潔的夢。
【答案】示例:
白云:一團團柔軟的棉花糖在空中飄浮,慢悠悠地變換著形狀,閑庭信步。
雨滴:一群歡快的小精靈蹦跳著落下來,它們吵著鬧著,敲打著初春的睡眼。
蒲公英:一把把輕盈的小傘被撐開,它們飄飄蕩蕩,尋找著新的家園。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
需要從“白云”“雨滴”“蒲公英”三種物象中任選一種進行詩意表達,重點在于要兼顧事物的特點,同時體現生活情趣。
例句特點:例句中對“星星”使用了擬人的修辭,將星星比作“調皮的孩子”,“眨著眼睛”“玩捉迷藏”賦予星星人的行為和情感,生動形象地展現出星星閃爍靈動的特點;對“雪花”使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把雪花比作“潔白的花瓣”,“飛著舞著”賦予雪花人的動作,描繪出雪花飄落的優(yōu)美姿態(tài),也體現出一種浪漫的生活情趣。通過對星星、雪花的描寫,營造出充滿童趣和夢幻的氛圍,讓讀者感受到生活中這些自然現象帶來的美好和樂趣。
在對所選物象進行表達時,也需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抓住物象的獨特之處,如白云的輕盈、雨滴的形態(tài)和聲音、蒲公英的傳播方式等,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展現其特點,并融入生活場景或情感,體現出生活情趣。
示例一:白云:一片片靈動的輕紗在藍天中肆意舒展,時而匯聚,時而散開,自在地演繹著天空的故事。
示例二:雨滴:一顆顆晶瑩的珍珠從云端墜落,它們你追我趕,奏響了夏日的交響曲。
示例三:蒲公英:一個個勇敢的小傘兵告別故鄉(xiāng),它們隨風飄蕩,奔赴一場未知的冒險。
任務三:詩意品鑒
5.閱讀《艾青詩選》,完成下列小題。
(1)【甲】【乙】兩則材料中,體現艾青“詩中有畫”創(chuàng)作特點的一則是_______,其中《____》是詩人在1978年以后創(chuàng)作的,詩風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2)“太陽”是艾青詩歌中的主要意象之一,請結合《艾青詩選》,說說你對這一意象的理解。
【答案】(1)①乙 ②光的贊歌
(2)散發(fā)光熱,象征光明、理想、希望等,表現了詩人驅逐黑暗、追尋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
【解析】
(1)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第一空:在【乙】中,根據“黎明——這時間的新嫁娘啊,乘上有金色輪子的車輛,從天的那邊到來”可知,詩人把黎明比作新嫁娘,又將黎明到來的過程想象成新嫁娘乘坐金色輪子的車輛從天邊駛來,“東方張掛了萬丈的曙光”描繪出一幅絢麗的黎明破曉圖,充滿畫面感,生動形象地展現出黎明到來時的壯觀景象,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點?!炯住恐饕菑墓鈱θ说淖饔媒嵌?,如“光給我們以智慧,光給我們以想象,光給我們以熱情”來贊美光,沒有像【乙】那樣構建出具體可感的畫面,更多是對光的抽象贊美。故填寫:乙。
第二空:艾青在1978年以后,經歷了時代的變遷,他的詩風有了很大變化。《光的贊歌》創(chuàng)作于這一時期,這一時期他的詩歌更加注重哲理的思考,詩句變得更加整齊,節(jié)奏也更加明快。如《光的贊歌》中對光的歌頌,融入了對社會、人生的深刻思考,不像早期詩歌多以具體的苦難形象來表達情感。
《吹號者》創(chuàng)作于早期,艾青早期的詩歌多寫國家民族的苦難,如《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等,《吹號者》也是如此,通過描繪一位吹號者的形象,展現戰(zhàn)爭時期的緊張與悲壯,充滿了對民族命運的憂慮和對光明的渴望,與1978年后詩風不同。故填寫:《光的贊歌》。
(2)本題考查對詩歌意象的理解。
根據詩歌《太陽》“從遠古的墓塋/從黑暗的年代/從人類死亡之流的那邊/震驚沉睡的山脈/若火輪飛旋于沙丘之上/太陽向我滾來……”可知,此處運用暗喻手法,“太陽”是從歷史的遠處滾來,不管這漫長的歷史多么黑暗,多么艱難,“太陽”以它不可阻擋的氣勢,光亮亮地滾來了,太陽散發(fā)著耀眼的光芒,照亮黑暗的世界,在這里詩人借“太陽滾來”想要表明歷史是不可阻擋的,光明的到來是必然的,也表現出作者對光明的熱愛;“太陽”是光明、希望、未來的象征。
《向太陽》中的“炫目的光芒”“刺醒”體現了“太陽”光芒耀眼奪目,能夠將黑暗驅走、將絕望趕走,可見太陽感召力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太陽”,光芒四射,散發(fā)光熱,是光明的象征,表現了作者對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熱烈不息的追求;《艾青詩選》寫作背景是抗日民族解放戰(zhàn)爭時期,詩歌中表現了作者驅除黑暗、爭取勝利的美好愿望,“太陽”不僅是中國光明前途的象征,更是中國革命必勝的信念的象征。
任務四:詩海揚帆
6.學校開展“青春逐夢,詩意飛揚”詩歌朗誦比賽,請你參與并完成以下活動。
【制定評分標準】
(1)以下是本次詩歌朗誦比賽的評分標準,請你補充兩條。
主題內容:主題契合度高,內容積極健康。
朗誦技巧: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象風度:衣著端莊得體,儀態(tài)自然大方。
朗誦效果:整體流暢,富有感染力。
【撰寫開場白】
(2)假如你是本次活動的主持人,請寫一段精彩的開場白。(要求: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不少于50字)
【答案】(1)①發(fā)音標準,吐字清楚; ②輕重適當,停連合理;③語速適中,語調富有變化。(答對兩點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朗誦技巧也可)
(2)示例: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詩歌如春日繁花,綻放在心靈的角落;如悠揚樂章,奏響青春的旋律。在詩里,我們汲取逐夢力量,讓我們攜手走進詩歌世界,開啟一場奇妙的精神之旅!
【解析】
(1)本題考查活動設計。
本次任務是為“青春逐夢,詩意飛揚”詩歌朗誦比賽的評分標準補充朗誦技巧方面的兩條內容。評分標準應全面、客觀、具體,能夠準確衡量參賽選手在朗誦技巧上的表現。
已有標準:主題內容:強調主題契合度和內容的積極健康,這是對朗誦文本本身的要求。形象風度:從外在形象和儀態(tài)方面進行規(guī)范,要求衣著得體、儀態(tài)大方。朗誦效果:關注朗誦的整體流暢性和感染力,這是對朗誦呈現效果的綜合考量。
思考朗誦技巧要點:語音語調:朗誦時的發(fā)音是否標準清晰,語調是否抑揚頓挫,能否根據詩歌內容和情感變化來調整,比如激昂的詩歌用高亢有力的語調,抒情的詩歌用輕柔舒緩的語調。
節(jié)奏把握:包括語速的快慢,停頓的位置和時長。合適的節(jié)奏能突出詩歌的韻律美,增強表達效果,如在詩歌的韻腳、詩句間、段落間做出恰當停頓,在情節(jié)緊張?zhí)幖涌煺Z速,在情感深沉處放慢語速。
情感表達:朗誦者對詩歌情感的理解和傳達是否準確到位,能否通過聲音讓聽眾感受到詩歌蘊含的喜怒哀樂,是喜悅、悲傷、激昂還是惆悵等,要讓聽眾產生情感共鳴。
聲音控制:聲音的響度是否適中,既能讓全場聽眾聽清,又不會過于刺耳或微弱;音色是否富有表現力,能否通過聲音的變化塑造不同的情境和形象。
示例:①語音語調準確,發(fā)音清晰,能夠準確傳達詩歌的情感和意境。
②情感表達真摯,能夠深入詩歌內核,引起聽眾共鳴。
(2)本題考查開場白。
作為“青春逐夢,詩意飛揚”詩歌朗誦比賽的主持人,需要撰寫一段開場白。這段開場白要達成吸引觀眾注意力、營造活動氛圍、引出活動主題的目的。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的運用能使語言更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增強開場白的表現力。
圍繞“青春逐夢,詩意飛揚”展開,可將青春與夢想、詩歌相聯系,比如把青春比作充滿詩意的旅程,夢想是沿途的星辰,詩歌則是記錄這一切的美好語言。營造出積極向上、充滿激情與詩意的氛圍,讓觀眾對接下來的朗誦比賽充滿期待??梢悦枋鲈姼璧镊攘?,如詩歌是心靈的樂章,能奏響青春的旋律 。自然流暢地引出本次詩歌朗誦比賽,介紹比賽的目的和意義,如“今天,就讓我們齊聚于此,通過朗誦感受詩歌的魅力,展現青春的風采,追逐心中的夢想”。
示例:同學們,大家好!青春是一首激昂的歌,夢想是躍動的音符,而詩歌則是這旋律中最動人的篇章。它像一把神奇的鑰匙,打開我們情感的大門;又似一盞明燈,照亮我們逐夢的征途。此刻,讓我們沉浸在詩歌的海洋,用朗誦點燃青春的激情,在詩意里放飛夢想,共同奔赴這場精彩絕倫的朗誦盛宴!
二、古詩文積累與閱讀(25分)
(一)古詩文積累(10分)
7.按要求填空。
【答案】(1)欲為圣明除弊事 (2)山雨欲來風滿樓 (3)寄書長不達 (4)東風無力百花殘 (5)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6)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7)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二)(15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①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br>(張岱《湖心亭看雪》)
【乙】
龐公池①歲不得船,況夜船,況看月而船。自余讀書山艇子。輒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緣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盤旋其中。山后人家,閉門高臥,不見燈火,悄悄冥冥,意頗凄惻。余設涼?、?,臥舟中看月,小傒③船頭唱曲,醉夢相雜,聲聲漸遠,月亦漸淡,嗒然④睡去。歌終忽寤,含糊贊之,尋復鼾齁。小傒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寢。此時胸中浩浩落落,并無芥蒂,一枕黑甜⑤,高春⑥始起,不曉世間何物謂之憂愁。
(節(jié)選自張岱《龐公池》)
【注】①龐公池得名于歷史文化名人龐德公及其侄子龐統(tǒng)。龐德公是東漢末年的隱士,與諸葛亮、龐統(tǒng)等人有交往,是“龐氏三杰”之一。②涼?。╠iàn):涼席。③小傒(xī):小奴。④嗒(d?。┤唬呵那牡?。⑤黑甜:酣睡。⑥高春:日影西斜近黃昏時。
8.根據語境,參考方法提示,解釋加點詞語的意思。
9.把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余拏一小舟,擁囊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2)臥舟中看月,小船頭唱曲,醉夢相雜。
10.下列對兩篇文章內容與寫法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甲文作者通過舟子的話,表明他與舟子之間的不同,同時也表達了他對于山水之美的癡迷和追求。
B.甲文第一段運用白描手法,按照由近及遠,由小到大的順序,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幅頗有意境的水墨畫。
C.在《龐公池》中,小奚的歌聲和存在為作者的夜晚出游增添了一份詩意和浪漫,但并非文章的核心。
D.乙文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生動的敘述,展現了龐公池的自然美景和在那里的生活情趣。
11.甲乙兩文,一篇看雪,一篇賞月,兩篇文章的賞景之情并不相同,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8.(1)② (2)就 (3)沿著 (4)⑤
9.(1)我撐著一葉小舟,裹著裘皮衣服,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躺在船中看月亮,小奴在船頭唱著曲子,不知身在醉里夢里。
10.B
11.《龐公池》是張岱在讀書時代所寫,那時他因心中沒有世事的紛擾,不知何為憂愁,與仆人乘船賞月,聽曲飲酒,互相嬉戲,可見其隨性痛快與灑脫率真?!逗耐た囱穭t是張岱在經歷國破家亡、家族衰變后所寫。夜晚“獨”去湖心亭看雪時,內心充滿無人可解的孤獨寂寞和淡淡的愁緒。
【解析】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實詞含義。
(1)根據查閱古漢語詞典確定選②?!褒嫻貧q不得船”譯為:龐公池一年都見不到船只。歲:年,選②。
(2)根據成語推斷法:“淺嘗輒止”指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不深入鉆研,不往深處進行。常用來形容學習、研究等缺乏深入探究的精神。輒:就。據此推斷“輒留小舟于池中”中的“輒”理解為“就”?!拜m留小舟于池中”句意:就把小船留在池中。
(3)課內遷移:“緣溪行”意思是“沿著小溪前行”。緣:沿著。據此可知“緣城至北海坂”中的“緣”理解為“沿著”?!熬壋侵帘焙[唷本湟猓貉刂菈Φ奖焙[?。
(4)根據查閱古漢語詞典確定選⑤?!皩枉J”譯為:不久又響起了鼾聲。尋:隨后,不久,選⑤。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1)余:我;拏:撐(船);擁:裹、圍;毳衣:裘皮衣服;獨:獨自;
(2)臥:躺;醉夢相雜:不知是處在醉中還是夢中,形容一種迷迷糊糊的狀態(tài)。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B.甲文第①段運用白描手法,“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是整體的大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是局部的小景,是按照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的順序來寫的,而不是由近及遠、由小到大。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在《龐公池》中,根據“自余讀書山艇子,輒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可知,表明作者讀書時,只要月夜來臨,就夜夜乘船出游,這種頻繁的出游行為體現出他的隨性,不受拘束。
根據“余設涼簟,臥舟中看月,小傒船頭唱曲,醉夢相雜,聲聲漸遠,月亦漸淡,嗒然睡去”可知,此句描繪出作者躺在舟中愜意地看月,小奴在船頭唱曲,自己沉醉其中,直至悄然睡去的場景,營造出一種輕松、自在的氛圍,展現出作者灑脫率真的心境,盡情享受當下的賞月時光,毫無顧慮。
根據“此時胸中浩浩落落,并無芥蒂,一枕黑甜,高春始起,不曉世間何物謂之憂愁”可知,直接點明作者此時心中沒有任何雜念,不知道憂愁是什么,進一步強調了他因內心沒有世事紛擾,在賞月過程中所感受到的隨性痛快與灑脫率真。
在《湖心亭看雪》中,根據“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可知,“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營造出一種極度靜謐、孤寂的氛圍,而作者在這樣的夜晚,“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個“獨”字,深刻地體現出作者的孤獨,他獨自前往看雪,無人相伴,暗示出其內心無人可解的孤獨寂寞。
根據“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可知,作者遇到來自金陵的客人,短暫交流后又各自分離,這種偶遇與分別,更增添了一種人生的無常之感。舟子的話雖有對作者“癡”的理解,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作者與世俗之人的不同,這種不同加深了他的孤獨感,同時也流露出淡淡的愁緒,蘊含著對往昔生活的懷念以及對當下境遇的無奈。這種孤獨寂寞和愁緒,與作者經歷國破家亡、家族衰變的背景緊密相關,看雪的舉動也成為他排遣內心復雜情感的一種方式。
參考譯文: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初更時,我劃著一葉扁舟,穿著毛皮衣服,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彌漫著水汽凝成的冰花,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亭子上,看見有兩個人已鋪好了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怎么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飲了三大杯,然后(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來時)下了船,船夫嘟噥道:“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您—樣癡的人呢!”
【乙】龐公池終年都不讓行船,何況是夜晚行船,何況是晚上賞月行船。自從我在山艇子讀書,就留下一只小船在池中,月夜,夜夜出游,沿著城池到北海坂,往返將近五里路,盤旋游蕩在虎公池中。山后的人家,緊閉門高枕無憂地睡大覺,看不見燈火,靜悄悄,幽靜的很,心里很有點凄然。我在小船中鋪設了涼席,躺在船中看月亮,小奴在船頭唱著曲子,不知身在醉里夢里。聲聲漸遠,月也漸淡,悄然睡去。歌聲終結以后,我忽然睡醒了,含含糊地贊揚他的歌唱,不久又響起了鼾聲。小奴也呵欠連天,至歪斜地睡覺了,互相枕著。劃船的人回船到岸,竿啄著丁丁的聲音,催促我們起身就寢。這時候,我胸中浩浩落落,心中并沒有半點塵世中的苦悶怒恨,睡夢中進入了美妙的境界,太陽高升才起,不知道世間愁是什么。
三、現代文閱讀(40分)
(一)(22分)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山高我為峰
高滿航
①梁班長已經在祖國西北邊睡的邊防部隊服役16年零8個月。
②這天早上,梁班長和往常的每個早上一樣,不等初升的太陽完全躍出地平線,就帶領巡邊分隊出發(fā)了。他們徒步在亂石林立的戈壁灘上走了1個多小時,才抵達山腳。大家歇息片刻,正要繼續(xù)登山,卻遠遠看到裹著沙礫的狂風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朝著他們橫掃而來。梁班長身后的上等兵小鄭沒能站穩(wěn),被吹得打了個趔趄,差點摔出去。
③梁班長眼疾手快,伸手緊抓住小鄭,又大聲朝后面喊:“大家都注意了,腳下踩實,保持平衡?!彼脑拕偝隹?,就被狂風擄掠而去,連他自己都聽得不真切。身后剛站穩(wěn)的小鄭也聽了個大概,旋即轉過身,向緊跟其后的戰(zhàn)友大喊著傳達班長命令:“腳下踩實,不要摔倒。”
④以此類推,每個人都把自己聽到的口令大喊著傳給身后的戰(zhàn)友,待傳完十幾遍,到斷后的副班長耳朵里時,已經變成“跟緊隊伍,不要掉隊。”副班長意會,迎風撕開了嗓門,朝著前面回復:“是,收到?!彼穆曇舫L的方向飛奔而去。
⑤風越來越大,枯草和沙礫飛上了石頭也沿著山坡噼里啪啦地滾動。
⑥梁班長從背包里抽出繩子,先在自己腰上纏了一圈綁緊,拽了拽確定不會松開后,又轉身傳給身后的戰(zhàn)友。每個人接過繩子后,都迅速穿過扎在腰間的武裝帶再把繩頭交到后面一個戰(zhàn)友的手里。
⑦十幾個人迎風朝著山上爬去,他們與風搏斗,也隨風而舞,偶爾有戰(zhàn)士被亂石絆倒。每當此時,腰間的繩子就像一只無形的大手,有力地把他拽了回來。偶爾,有戰(zhàn)士被風的阻力“定”住,后面的戰(zhàn)友就彎下腰去,奮力推著他走。
⑧小鄭從挎包里取護目鏡時,把素描本帶到地上,轉眼就被風吹跑了。
⑨小鄭入伍前是美術學院的大三學生,算是攜畫筆從戎,立志要用畫筆記錄壯美邊防。所以從他跟著隊伍巡邊那天起,素描本就不離身。
⑩自從巡邊那日起,小鄭就被告知一條必須遵守的規(guī)矩——帶去什么就必須帶回什么——不能在邊界遺留任何物品。
?見素描本被風越吹越遠,小鄭心中急切,慌亂中解開武裝帶,欲隨風去追。這時候,他的迷彩服上衣被一只手緊緊抓住。他轉頭,見是梁班長。
?這時候,梁班長已經解開了腰間的繩子。
?他把繩頭交給小鄭,大喊著命令他:“你站著別動,我去追。
?小鄭看到,班長沿著風的方向奔跑著去追素描本。
?四班長跑,素描本也“跑”。他終于追上,沒等到伸手抓,素描本又飛到了空中。他又去追,卻被一塊石頭絆倒,滾了幾圈,才被另一塊石頭擋住。這個時候,其他戰(zhàn)友都注視著班長的一舉一動。他們看到,班長似乎不知道疼痛,剛剛摔倒,又很快站了起來,再次朝素描本的方向飛奔追去。山風時急時緩,就在緩下來的一剎那,梁班長眼疾手快,穩(wěn)穩(wěn)地把素描本抓在了手里。
?他仔細撣掉本上的塵士,交還給小鄭后,又從小鄭手里接過繩頭,再次綁緊自己。兩個多小時后,他們終于登上界山之頂。
?原地休息時,梁班長側身看到,小鄭正在畫他們所在的這座界山。他仿佛有一支神筆,才寥寥幾畫,就生動勾勒出了山的輪廓。
?小鄭畫完后轉頭問道:“班長,咱們這座山的海拔是多少?”
?梁班長倒問起他來:“你的身高是多少?
?小鄭疑惑地回答:“1米78。
(21)梁班長脫口而出:“那么——這座界山的海拔就是5962.68米。
(22)緊挨班長坐著的陳老兵聽見了他倆的對話,皺眉沉默了片刻,還是忍不住糾正道:“班長,不對吧,這座山的海拔應該是5960.9米?!?br>(23)梁班長站起身來,眺望著山下的茫茫戈壁,對陳老兵說,同時也是對小鄭說:“沒錯,這座山的自然海拔是5960.9米,但既然我們來了,山高我為峰,這個自然海拔就要加上我們的高度,就應該是5962.68米?!?br>(24)陳老兵若有所思地點著頭,小鄭也恍然大悟。
(25)風止了沒多大一會兒,又嗚嗚地吹起來。
(26)戰(zhàn)士們喝了幾口軍用水壺里的水,又吃了幾塊軍用干糧。
(27)“同志們,出發(fā)。”梁班長第一個整理好隨行裝具。
(28)顧不得一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戰(zhàn)士們綁緊繩子后,又朝著另一座界山行進……
(節(jié)選自《解放軍報》2024年1月4日,有刪改)
【小說·情節(jié)】
12.邊防戰(zhàn)士在巡邏途中,常會遇到突發(fā)情況。請梳理文章①~?段內容,將文中這次“突發(fā)情況”的示意圖補充完整。
【小說·語言】
13.小文在閱讀這篇小說時覺得文中加點的詞語和畫橫線的句子用得特別好,請你看看好在哪里。
(1)梁班長已經在祖國西北邊陲的邊防部隊服役16年零8個月。(分析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2)大家歇息片刻,正要繼續(xù)登山,卻遠遠看到裹著沙礫的狂風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朝著他們橫掃而來。(從修辭的角度分析句子的表達效果)
【小說·環(huán)境】
14.小說多處寫到“狂風”,請簡要分析其作用。
【小說·道具】
15.道具往往在小說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最重要的道具是素描本,它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小說·標題】
16.文章標題“山高我為峰”意蘊豐富,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12.(1)巡邏分隊遇狂風 (2)狂風吹走素描本(意對即可)
13.(1)“16年零8個月”具體的數字,寫出梁班長戍邊時間之久,暗示梁班長有豐富的邊防經驗和堅定的守衛(wèi)決心,為下文執(zhí)行任務處理突發(fā)情況埋下伏筆。
(2)“狂風像脫韁的野馬一樣”運用比喻的修辭,將“狂風”比作“野馬”,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大風的猛烈,增強了畫面感,體現出出了官兵駐守邊疆的艱辛不易。
14.①狂風凸顯了邊防環(huán)境的惡劣,②營造出一種緊張的氛圍,③推動了戰(zhàn)士與之搏斗、小鄭的素描本被吹跑、梁班長追回本子等情節(jié)的發(fā)展,④烘托了邊防戰(zhàn)士不畏艱苦、甘于奉獻的美好品質。
15.①小鄭攜帶素描本的習慣,一方面表明了他的藝術夢想,另一方面也在后來的情節(jié)中體現了他對工作的認真態(tài)度和對邊疆風光的熱愛,使其形象立體。②梁班長毫不猶豫地選擇去追回素描本的行為,展現了他作為一名邊防戰(zhàn)士的責任感、堅持原則和對新兵的關心,使人物形象的刻畫更深刻。
16.“山高我為峰”是班長回答小鄭的話;指山峰雖高,只要“我”登上峰頂,就以“我”作為最高峰;體現了以梁班長為代表的邊防戰(zhàn)士有志向、有追求、勇攀高峰、登凌絕頂的豪情壯志;表達了作者對邊防戰(zhàn)士不畏艱險,守衛(wèi)邊界安寧的高度贊美。(意對即可)
【解析】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內容的概括。
(1)結合②段“這天早上,梁班長和往常的每個早上一樣,不等初升的太陽完全躍出地平線,就帶領巡邊分隊出發(fā)了……大家歇息片刻,正要繼續(xù)登山,卻遠遠看到裹著沙礫的狂風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朝著他們橫掃而來。梁班長身后的上等兵小鄭沒能站穩(wěn),被吹得打了個趔趄,差點摔出去”可知,梁班長如往常一樣帶領巡邊分隊出發(fā),在戈壁灘徒步1個多小時抵達山腳。歇息片刻正要登山時,狂風裹挾沙礫橫掃而來,上等兵小鄭被吹得打趔趄差點摔倒。故可概括為:“巡邏分隊遇狂風”。
(2)結合⑧段“小鄭從挎包里取護目鏡時,把素描本帶到地上,轉眼就被風吹跑了”可概括為:“狂風吹走素描本”。
【13題詳解】
(1)本題考查詞語賞析。
結合①段“梁班長已經在祖國西北邊睡的邊防部隊服役16年零8個月”可知,“16年零8個月”這個具體且精確的時間表述,直觀地展現出梁班長在祖國西北邊陲邊防部隊度過了漫長歲月,體現他為國防事業(yè)奉獻的時間跨度,彰顯出他堅守崗位的毅力與決心。
再聯系后文?段“他終于追上,沒等到伸手抓,素描本又飛到了空中。他又去追,卻被一塊石頭絆倒,滾了幾圈,才被另一塊石頭擋住。這個時候,其他戰(zhàn)友都注視著班長的一舉一動。他們看到,班長似乎不知道疼痛,剛剛摔倒,又很快站了起來,再次朝素描本的方向飛奔追去。山風時急時緩,就在緩下來的一剎那,梁班長眼疾手快,穩(wěn)穩(wěn)地把素描本抓在了手里”可知,面對被風吹跑的素描本,班長不顧困難,多次追趕,即便被石頭絆倒也迅速起身繼續(xù)追。此處的戍邊時間也為下文執(zhí)行任務處理突發(fā)情況埋下伏筆。
(2)本題考查句子賞析。
結合②段“大家歇息片刻,正要繼續(xù)登山,卻遠遠看到裹著沙礫的狂風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朝著他們橫掃而來”可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裹著沙礫的狂風”比作“脫韁的野馬”。“脫韁的野馬”具有速度快、力量大且難以控制的特點,把狂風比作脫韁的野馬,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狂風來勢洶洶、威力巨大、迅猛不可阻擋的特點,讓讀者能更直觀地感受到邊防戰(zhàn)士們即將面臨的惡劣環(huán)境,也從側面襯托出戰(zhàn)士們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依然堅守崗位的不易與偉大。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作用。
結合②段“卻遠遠看到裹著沙礫的狂風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朝著他們橫掃而來”,⑤段“風越來越大,枯草和沙礫飛上了石頭也沿著山坡噼里啪啦地滾動”等描述,生動形象地描繪出狂風肆虐的場景,渲染了西北邊陲邊防地區(qū)環(huán)境的惡劣,營造出一種緊張的氛圍,讓讀者更能體會到邊防戰(zhàn)士們工作環(huán)境的艱苦。
結合②段“梁班長身后的上等兵小鄭沒能站穩(wěn),被吹得打了個趔趄,差點摔出去”,③段“梁班長眼疾手快,伸手緊抓住小鄭,又大聲朝后面喊:‘大家都注意了,腳下踩實,保持平衡?!脑拕偝隹?,就被狂風擄掠而去,連他自己都聽得不真切……‘腳下踩實,不要摔倒’”,⑧段“小鄭從挎包里取護目鏡時,把素描本帶到地上,轉眼就被風吹跑了”,?段“見素描本被風越吹越遠,小鄭心中急切,慌亂中解開武裝帶,欲隨風去追。這時候,他的迷彩服上衣被一只手緊緊抓住。他轉頭,見是梁班長”,?段“這時候,梁班長已經解開了腰間的繩子”,?段“小鄭看到,班長沿著風的方向奔跑著去追素描本”可知,狂風導致上等兵小鄭差點摔倒,引發(fā)梁班長抓小鄭并傳達注意安全的命令;狂風刮跑小鄭的素描本,進而引出梁班長解開繩子去追素描本等一系列情節(jié),狂風成為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使故事不斷推進。
結合⑥段“梁班長從背包里抽出繩子,先在自己腰上纏了一圈綁緊,拽了拽確定不會松開后,又轉身傳給身后的戰(zhàn)友”,⑦段“每當此時,腰間的繩子就像一只無形的大手,有力地把他拽了回來。偶爾,有戰(zhàn)士被風的阻力‘定’住,后面的戰(zhàn)友就彎下腰去,奮力推著他走”,(25)段“風止了沒多大一會兒,又嗚嗚地吹起來”,(27)段“‘同志們,出發(fā)?!喊嚅L第一個整理好隨行裝具”,(28)段“顧不得一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戰(zhàn)士們綁緊繩子后,又朝著另一座界山行進……”可知,在狂風的惡劣條件下,梁班長帶領戰(zhàn)士們與風搏斗,展現出戰(zhàn)士們團結互助、堅韌頑強的精神品質??耧L象征著邊防戰(zhàn)士們在戍邊過程中面臨的重重困難,而戰(zhàn)士們在狂風中堅守、拼搏,成功登上界山之頂,體現了他們不畏艱難、堅守崗位、保衛(wèi)祖國的崇高精神。
【15題詳解】
本體考查人物形象。
結合⑨段“小鄭入伍前是美術學院的大三學生,算是攜畫筆從戎,立志要用畫筆記錄壯美邊防。所以從他跟著隊伍巡邊那天起,素描本就不離身”可知,小鄭入伍前是美術學院大三學生,攜畫筆從戎,素描本不離身,立志用畫筆記錄壯美邊防,這體現出小鄭對繪畫的熱愛以及對邊防事業(yè)的美好憧憬,展現了他文藝且懷揣理想的形象特點。
結合?段“見素描本被風越吹越遠,小鄭心中急切,慌亂中解開武裝帶,欲隨風去追”,可知,素描本被風吹跑后,小鄭心中急切,慌亂中解開武裝帶欲去追。這一行為體現出他對素描本的珍視,因為里面承載著他記錄的邊防點點滴滴,從側面反映出他對邊疆風光記錄工作的認真執(zhí)著,不愿丟失任何與邊疆相關的畫面,進一步凸顯對邊疆風光的熱愛。
結合?段“原地休息時,梁班長側身看到,小鄭正在畫他們所在的這座界山。他仿佛有一支神筆,才寥寥幾畫,就生動勾勒出了山的輪廓”可知,登上界山之頂原地休息時,小鄭馬上開始畫他們所在的這座界山,且寥寥幾筆就生動勾勒出山的輪廓。這說明他不放過任何一個創(chuàng)作機會,對繪畫極為專注,在艱苦的巡邊過程中依然保持對繪畫的熱情,認真描繪邊疆的山,體現出對記錄邊疆風光工作的認真態(tài)度,使其形象立體。
結合?段“小鄭看到,班長沿著風的方向奔跑著去追素描本”?段“四班長跑,素描本也‘跑’。他終于追上,沒等到伸手抓,素描本又飛到了空中。他又去追,卻被一塊石頭絆倒,滾了幾圈,才被另一塊石頭擋住。這個時候,其他戰(zhàn)友都注視著班長的一舉一動。他們看到,班長似乎不知道疼痛,剛剛摔倒,又很快站了起來,再次朝素描本的方向飛奔追去。山風時急時緩,就在緩下來的一剎那,梁班長眼疾手快,穩(wěn)穩(wěn)地把素描本抓在了手里”可知,素描本被風吹跑后,梁班長不顧狂風,多次追趕,即便摔倒也迅速起身繼續(xù),最終追回素描本。這一過程充分展現出梁班長堅毅執(zhí)著、意志頑強、高度負責的品質,凸顯了他作為班長對戰(zhàn)士、對任務的擔當精神,使人物形象的刻畫更深刻。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標題意蘊。
結合?段“小鄭畫完后轉頭問道:‘班長,咱們這座山的海拔是多少?’”(23)段“沒錯,這座山的自然海拔是5960.9米,但既然我們來了,山高我為峰,這個自然海拔就要加上我們的高度,就應該是5962.68米”可知,“山高我為峰”是班長回答小鄭的話;指山峰雖高,只要“我”登上峰頂,就以“我”作為最高峰;
結合②段“他們徒步在亂石林立的戈壁灘上走了1個多小時,才抵達山腳。大家歇息片刻,正要繼續(xù)登山,卻遠遠看到裹著沙礫的狂風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朝著他們橫掃而來”,⑤段“風越來越大,枯草和沙礫飛上了石頭也沿著山坡噼里啪啦地滾動”,⑥段“梁班長從背包里抽出繩子,先在自己腰上纏了一圈綁緊,拽了拽確定不會松開后,又轉身傳給身后的戰(zhàn)友。每個人接過繩子后,都迅速穿過扎在腰間的武裝帶再把繩頭交到后面一個戰(zhàn)友的手里”,⑦段“每當此時,腰間的繩子就像一只無形的大手,有力地把他拽了回來。偶爾,有戰(zhàn)士被風的阻力‘定’住,后面的戰(zhàn)友就彎下腰去,奮力推著他走”可知,戰(zhàn)士們在巡邊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如戈壁灘徒步、狂風肆虐、亂石阻礙等。狂風裹著沙礫像脫韁野馬橫掃而來,石頭噼里啪啦滾動,環(huán)境惡劣。但他們毫不退縮,通過相互協作,如傳遞繩子綁在腰間,有人被絆倒或被風“定”住時互相幫助,最終成功登上界山之頂。這體現出盡管山高路險,他們憑借頑強意志和團結協作戰(zhàn)勝困難,以自己的力量站在了山峰之上,展現出“山高我為峰”的豪邁;
結合①段“梁班長已經在祖國西北邊睡的邊防部隊服役16年零8個月”,②段“這天早上,梁班長和往常的每個早上一樣,不等初升的太陽完全躍出地平線,就帶領巡邊分隊出發(fā)了”,⑩段“自從巡邊那日起,小鄭就被告知一條必須遵守的規(guī)矩——帶去什么就必須帶回什么——不能在邊界遺留任何物品”,?段“這時候,梁班長已經解開了腰間的繩子”,?段“小鄭看到,班長沿著風的方向奔跑著去追素描本”可知,在邊防服役16年零8個月的梁班長,帶領戰(zhàn)士們日復一日地巡邊,嚴格遵守不能在邊界遺留任何物品的規(guī)矩。當小鄭的素描本被吹跑,梁班長不顧危險解開繩子去追回,這一行為彰顯出他們對邊防使命的堅守,對國家邊境尊嚴的捍衛(wèi)。無論面對怎樣的高山險阻,他們都堅定履行職責,以實際行動詮釋著自己是捍衛(wèi)祖國邊疆的“高峰”,表達了作者對邊防戰(zhàn)士不畏艱險,守衛(wèi)邊界安寧的高度贊美。
(二)(18分)
閱讀下面幾則材料,完成小題。
【材料一】
①前幾天,2024秋冬中國國際時裝周和上海時裝周先后落幕。繼馬面裙走紅后,“新中式”服飾在本季時裝周日程中動態(tài)不斷。
②對“新中式”服裝,目前沒有明確的定義,我們可以理解為“將中國傳統(tǒng)元素與當下審美潮流相結合的服裝”,共同特征包括將盤扣、立領、云肩、斜襟等元素設計在衣服上,采用宋錦、香云紗等服裝面料紋樣等。
③春日來臨,記者發(fā)現各地服裝市場,“新中式”服飾持續(xù)流行。
④緞子坎肩疊穿帽衫,宋錦外套搭配牛仔褲,刺繡襯衫配馬面裙,記者走訪各地發(fā)現,“新中式”成為春夏服飾穿搭的流行密碼。
—一選自《央視新聞客戶端》2024年6月
【材料二】
樣本來源:草莓派數據調查與計算系統(tǒng)()
【材料三】
①“新中式”服裝火爆背后,有產業(yè)的新變遷。
②新思路,帶動文旅新風尚。以漢服為例,除了漢服生產銷售,漢服租賃、寫真拍攝等周邊產業(yè)也蓬勃發(fā)展,還與劇本殺、演繹劇目等有機融合,給消費者帶來新體驗。在產品創(chuàng)新、業(yè)態(tài)創(chuàng)新、場景創(chuàng)新上打開新思路,因地制宜推動文旅融合,既能讓傳統(tǒng)文化“活”起來,也有利于挖掘消費潛力、拓展市場空間。
③ A 。今天,從歷史中走來的馬面裙有著更多元的設計:長度的變化;質地的改良;圖案、剪裁、色彩·正因融入越來越多的時尚元素,馬面裙有了更好的可塑性。從旗袍到漢服到漢字T恤,幾乎每一件“爆款”的背后,都是對傳統(tǒng)的重新演繹。新中式服裝開發(fā)者在持續(xù)打磨、創(chuàng)新中,讓中國風更有國際范,更符合現代人審美。
④ B 。企業(yè)在通過電子提花機實現宋錦織造工藝現代化的同時,還進行了彈力宋錦等研發(fā),提升面料的抗皺性、顯色度和舒適度,讓其更適應現代穿著;數字化的應用推動供給與需求有機銜接,新中式研發(fā)者們通過大數據分析提升開發(fā)“爆款”的效率:時裝發(fā)布采取“虛擬+現實”的模式……一系列科技服務于產業(yè)的實踐正在業(yè)界展開。
——選自《經濟參考報》2024年5月16日,有刪改
【材料四】
①“服裝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新中式’服飾興起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代表的文化傳承和民族自信?!痹谥貞c市宏觀經濟研究院宏觀經濟大數據實驗室副主任夏梁穎看來,近年來,“Z時代”(指1995年至2009年間出生的一代人)逐漸成長為消費的主力軍,“新中式”風格既符合當代時尚審美標準。又展示了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所以帶動了“新中式”消費市場持續(xù)升溫。
②夏梁穎認為,重慶本土服裝品牌企業(yè)需要加大在“新中式”服裝領域的研發(fā)投入和人才引進、培育力度,以中國文化、川渝文化為底蘊捕捉設計元素,結合年輕人穿戴喜好和特色需求,增強企業(yè)自主產品研發(fā)能力、原創(chuàng)設計能力,提升品牌的文化屬性和時尚度、實用性。
③不過,也有業(yè)內人士認為,“新中式”服飾發(fā)展依然任重道遠。
④“行業(yè)爆發(fā)式增長,肯定會出現魚龍混雜的情況,并且‘新中式’是有一定門檻的,需要文化積淀?!睂Υ耍貞c工商大學應用經濟系主任李然建議,商家應注重產品質量,避免盲目追求數量和熱度而忽視產品質量。只有高質量的產品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口碑,“新中式”服裝的本質是傳統(tǒng)文化在新時代的創(chuàng)新表達,因此商家在設計和生產過程中應尊重傳統(tǒng)文化。從中汲取靈感和力量,而不是簡單地復制或模仿。
⑤品牌化、平民化是“新中式”服裝市場的發(fā)展趨勢。近年來,眾多新中式服裝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它們注重品質與設計,通過品牌營銷提升產品附加值,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同時,這些品牌也推出價格更為親民的產品線,通過規(guī)?;a和優(yōu)化供應鏈降低成本,讓更多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新中式服裝的獨特魁力??傊?,品牌化與平民化相輔相成,共同推動著新中式服裝市場的繁榮發(fā)展。
——摘編自《重慶日報》2024年6月
17.根據以上材料,下列理解或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材料二顯示有超五成的中國消費者購買過漢服,近半數的消費者在專賣店購買。
B.“新中式”服裝沒有明確的定義,難以在市場上形成穩(wěn)定的消費群體。
C.從歷史中走來的馬面裙充分挖掘傳統(tǒng)文化元素,以更多元的設計增強了它的可塑性。
D.雖然“新中式”消費市場持續(xù)升溫,但是“新中式”服飾發(fā)展依然任重道遠。
18.請根據材料三的相關內容,補全這則關于“新中式”服裝的新聞評論。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19.請簡析材料四第5段的論述思路。
20.根據材料三、四,你認為“國潮”服飾如何才能持續(xù)成為消費“熱潮”?
【答案】17.D
18.A.新設計,展現時尚魅力。 B.新技術,助力產業(yè)升級。
19.本段圍繞“新中式”服裝市場發(fā)展趨勢展開論述。首先引出“品牌化、平民化是‘新中式’服裝市場的發(fā)展趨勢”這一觀點,接著分別從品牌化和平民化兩方面闡述一些新中式服裝品牌的做法。最后,總結強調品牌化與平民化相輔相成,共同推動著新中式服裝市場的繁榮發(fā)展。
20.示例:要維持“國潮”服飾消費“熱潮”,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①依靠創(chuàng)新打開新思路,因地制宜推動文旅融合;
②設計要在挖掘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基礎上,融入時尚元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③重視科技在適應現代穿著、掌握供需、時裝發(fā)布等方面的運用;
④增強企業(yè)自主產品研發(fā)能力、原創(chuàng)設計能力,提升品牌的文化屬性和時尚度、實用性;
⑤注重產品質量,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口碑:
⑥平民化,讓更多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新中式服裝的獨特魅力。
總之,國潮服飾欲長青于消費舞臺,需融匯創(chuàng)新、科技、文化和商業(yè)智慧,講好中國故事,踐行品質承諾,緊隨消費趨勢,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方可穩(wěn)立潮頭,書寫華章。(意對即可)
【解析】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與分析。
A.“近半數的消費者在專賣店購買”錯誤,結合材料二中“中國消費者的漢服購買渠道”圖片可知,近半數的消費者在“大型商場/購物中心品牌專賣店”購買。
B.“難以在市場上形成穩(wěn)定的消費群體”錯誤,結合材料一②段“對‘新中式’服裝,目前沒有明確的定義”,③段“春日來臨,記者發(fā)現各地服裝市場,‘新中式’服飾持續(xù)流行”,④段“緞子坎肩疊穿帽衫,宋錦外套搭配牛仔褲,刺繡襯衫配馬面裙,記者走訪各地發(fā)現,“新中式”成為春夏服飾穿搭的流行密碼”可知,‘新中式’服裝沒有明確的定義,但這并不意味著它難以在市場上形成穩(wěn)定的消費群體,實際上,從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式”服飾持續(xù)流行,并且有一定的消費群體。
C.“從歷史中走來的馬面裙充分挖掘傳統(tǒng)文化元素”錯誤,結合材料三③段“今天,從歷史中走來的馬面裙有著更多元的設計:長度的變化;質地的改良;圖案、剪裁、色彩·正因融入越來越多的時尚元素,馬面裙有了更好的可塑性”可知,材料并未表明這是充分挖掘傳統(tǒng)文化元素,只是說明了設計的多元化。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容概括。
結合材料三③段“今天,從歷史中走來的馬面裙有著更多元的設計:長度的變化;質地的改良;圖案、剪裁、色彩·正因融入越來越多的時尚元素,馬面裙有了更好的可塑性……新中式服裝開發(fā)者在持續(xù)打磨、創(chuàng)新中,讓中國風更有國際范,更符合現代人審美”可知,此段圍繞馬面裙多元設計展開,融入時尚元素,讓中國風更符合現代審美,重點在于新設計對傳統(tǒng)的重新演繹。故可填“新設計,演繹傳統(tǒng)新魅力”。
結合材料三④段“企業(yè)在通過電子提花機實現宋錦織造工藝現代化的同時……一系列科技服務于產業(yè)的實踐正在業(yè)界展開”可知,此段講述企業(yè)利用科技實現工藝現代化、研發(fā)新面料、借助數字化應用等,是科技在新中式服裝產業(yè)中的應用。故可填“新技術,賦能產業(yè)新發(fā)展”。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論述思路。
結合材料四⑤段“品牌化、平民化是‘新中式’服裝市場的發(fā)展趨勢”可知,首先,直接提出“品牌化、平民化是‘新中式’服裝市場的發(fā)展趨勢”這一觀點。
結合“近年來,眾多新中式服裝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它們注重品質與設計,通過品牌營銷提升產品附加值,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可知,接著,闡述眾多新中式服裝品牌涌現,注重品質與設計,通過品牌營銷提升產品附加值來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追求,這是在說明“品牌化”的表現。
結合“同時,這些品牌也推出價格更為親民的產品線,通過規(guī)?;a和優(yōu)化供應鏈降低成本,讓更多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新中式服裝的獨特魁力”可知,然后,指出這些品牌推出價格親民的產品線,通過規(guī)?;a和優(yōu)化供應鏈降低成本,讓更多消費者享受新中式服裝魅力,這是在闡述“平民化”的表現。
結合“總之,品牌化與平民化相輔相成,共同推動著新中式服裝市場的繁榮發(fā)展”可知, 最后,得出品牌化與平民化相輔相成,共同推動新中式服裝市場繁榮發(fā)展的結論。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容概括。
結合材料三②段“新思路,帶動文旅新風尚……在產品創(chuàng)新、業(yè)態(tài)創(chuàng)新、場景創(chuàng)新上打開新思路,因地制宜推動文旅融合”可知,依靠創(chuàng)新打開新思路,因地制宜推動文旅融合;
結合材料三③段“今天,從歷史中走來的馬面裙有著更多元的設計:長度的變化;質地的改良;圖案、剪裁、色彩·正因融入越來越多的時尚元素,馬面裙有了更好的可塑性……新中式服裝開發(fā)者在持續(xù)打磨、創(chuàng)新中,讓中國風更有國際范,更符合現代人審美”可知,設計要在挖掘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基礎上,融入時尚元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結合材料三④段“企業(yè)在通過電子提花機實現宋錦織造工藝現代化的同時……讓其更適應現代穿著;數字化的應用推動供給與需求有機銜接,新中式研發(fā)者們通過大數據分析提升開發(fā)‘爆款’的效率:時裝發(fā)布采取‘虛擬+現實’的模式……”可知,重視科技在適應現代穿著、掌握供需、時裝發(fā)布等方面的運用;
結合材料四②段“結合年輕人穿戴喜好和特色需求,增強企業(yè)自主產品研發(fā)能力、原創(chuàng)設計能力,提升品牌的文化屬性和時尚度、實用性”可知,增強企業(yè)自主產品研發(fā)能力、原創(chuàng)設計能力,提升品牌的文化屬性和時尚度、實用性;
結合材料四④段“商家應注重產品質量,避免盲目追求數量和熱度而忽視產品質量。只有高質量的產品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口碑”可知, 注重產品質量,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口碑:
結合材料四⑤段“同時,這些品牌也推出價格更為親民的產品線,通過規(guī)?;a和優(yōu)化供應鏈降低成本,讓更多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新中式服裝的獨特魁力”可知,平民化,讓更多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新中式服裝的獨特魅力。
四、寫作(55分)
以下兩題,選做一題。(55分)
21.苦澀、苦惱、苦難、苦命……“苦”繪的是生命的灰色;苦瓜、苦茶、苦菜、苦行僧……“苦”蘊的是生活的況味;苦吟、苦修、苦守……“苦”書的是歲月的篇章。然而苦中亦有樂,苦盡亦有甜,“苦”中有著說不盡的故事,“苦”后藏著倒不盡的哲理……
請以《生活中的那一點點苦》為題,寫一篇作文。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涉及真實的人名、校名;③不得抄襲。
【答案】略。
22.升入初三,中考越來越近,為了爭取更多的復習時間,有同學提出取消班會課,認為班會課不講學科知識,對提升成績幫助不大。請你以班長身份,自擬題目撰寫演講稿,面向全班發(fā)表演講,向同學們闡釋班會課的意義。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涉及真實的人名、校名;③不得抄襲。
【答案】略?!炯住?br>光給我們以智慧
光給我們以想象
光給我們以熱情
創(chuàng)造出不朽的形象
(節(jié)選自《光的贊歌》)
【乙】
黎明——這時間的新嫁娘啊
乘上有金色輪子的車輛
從天的那邊到來……
我們的世界為了迎接她,
已在東方張掛了萬丈的曙光……
(節(jié)選自《吹號者》)
心系國家
(1)“_________,肯將衰朽惜殘年”(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表明效忠君王的決心;
(2)“夕云初起日沉閣,_________”(許渾《咸陽城東樓》),隱喻衰微難挽的國勢。
懷念親人
(3)“_________,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感嘆沉重的離散之悲;
(4)“相見時難別亦難,_________”(李商隱《無題》),抒寫濃郁的離別之恨。
(5)“_________,_________”(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遙寄美好的團圓之愿。
勉勵自己
(6)“_________,________”(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表明詩人在困境中不失進取勇氣,在挫折中仍保持樂觀。
(7)“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難(其一)》),展現詩人在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在失意中仍懷有希望。
加點詞語
方法
詞義或示例
解釋意思
龐公池歲不得船
查閱古漢語詞典
①星名。②年。③表示年齡的單位。
④年成,年景,收成。
(1)________(填序號)
輒留小舟于池中
聯系成語
淺嘗輒止
(2)________
緣城至北海坂
課內遷移
緣溪行(《桃花源記》)
(3)________
尋復鼾齁
查閱古漢語詞典
①古代長度單位。②長。③找尋、尋求。④追逐。③副詞。隨后,不久。介詞。沿著,順著。
(4)________(填序號)

相關試卷

重慶市墊江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重慶市墊江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語文知識及運用,古詩文積累與閱讀,現代文閱讀,寫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重慶市大足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重慶市大足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語文知識與運用,古詩文積累與閱讀,現代文閱讀,作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重慶市忠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重慶市忠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語文知識及運用,古詩文閱讀與積累,現代文閱讀,寫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重慶市渝北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重慶市渝北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重慶市長壽區(qū)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重慶市長壽區(qū)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2024-2025學年重慶市長壽區(qū)七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含詳細答案解析)

2024-2025學年重慶市長壽區(qū)七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含詳細答案解析)

重慶市長壽區(qū)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重慶市長壽區(qū)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