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請在答題卷上作答。
第I卷 選擇題(共48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2023年9月29日恰逢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賞滿月”(又稱望月)是節(jié)日期間的重要民俗。完成下面小題。
1. 今年9月17日為中秋節(jié),即農(nóng)歷八月十五,根據(jù)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在天氣晴朗的夜空,2024年10月7日我們看到的月相最接近( )
A. B.
C. D.
2. 當望月的時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應是( )
A. 日地在月球的同側 B. 日地在月球的兩側
C. 月球在太陽的北側 D. 月球在太陽的南側
【答案】1. D 2. A
【解析】
【1題詳解】
今年9月17日為中秋節(jié),即農(nóng)歷八月十五,2024年10月7日為農(nóng)歷初五,看到的為峨眉月,D正確;A為滿月,A錯誤;B為為凸月,B錯誤;C為下弦月,C錯誤。故選D。
【2題詳解】
由于月球繞地球公轉(zhuǎn)時,面對地球的月面永遠是同一面,月球本身不發(fā)光,故想要在地球觀測到望月,需要月球面對地球的一面完整的被陽光照亮,并反射陽光,因此,地球應在月球和太陽中間,三者基本位于一條直線,此時月球面對地球的一面能完全被陽光照亮,則太陽和地球在月球的同側,綜上可知,A正確,BCD錯誤。故選A。
大氣受熱過程受天氣狀況的影響較大,具有時空變化特點。下表為我國某城市某年9月4日~9月8日天氣過程統(tǒng)計表。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 9月4日,該城市氣溫日較差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A. 大氣削弱太陽輻射少 B. 投向地面太陽輻射少
C. 大氣逆輻射強度大 D. 地面輻射時間延長
4. 9月7日,該城市最低氣溫達到最低,直接因素是( )
A. 太陽輻射減弱 B. 大氣逆輻射減弱
C. 地面輻射減弱 D. 大氣保溫效應減弱
【答案】3. A 4. C
【解析】
【3題詳解】
與其他日期陰和降雨天氣比,9月4日的白天為多云,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弱,大氣削弱太陽輻射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較多,地面升溫快,最高氣溫較高,而最低氣溫與其他大多數(shù)日期相同,所以9月4日,該城市氣溫日較差最大,其主要原因是白天大氣削弱太陽輻射少,A對B錯;大氣逆輻射強度大,會導致夜晚氣溫較高,日較差減小,與9月4日情況不符,C錯;地面輻射全天存在,其輻射時間沒有差異,D錯。故選A。
【4題詳解】
9月7日白天降雨,云層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少,地面獲得的熱量少,地面輻射減弱,夜晚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少,該城市最低氣溫達到最低,C對;該日降大雨,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弱,這是導致地面輻射減弱的根本原因,但直接因素是地面輻射減弱,A錯;該日降大雨,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多,大氣逆輻射較強,大氣保溫作用較強,使得夜晚氣溫較高,與夜晚最低氣溫達到最低的實際情況不符,BD錯。故選C。
砂田是指將不同粒徑的礫石和粗砂覆蓋在土壤表面的田地,是我國西北干旱地區(qū)一種保護性耕作方法,但采用“壓砂”技術以及頻繁耕種的行為,已造成嚴重土地退化問題。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過程中,局部區(qū)域已被禁種,原生植被得到恢復。下表為我國西北地區(qū)某地4月末作物種植前裸田和砂田平均年蒸發(fā)量統(tǒng)計表及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統(tǒng)計表。完成下面小題。
5. 影響砂田與裸田平均年蒸發(fā)量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深度 B. 植被覆蓋率
C. 地形坡度 D. 太陽輻射吸收量
6. 砂田對水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影響體現(xiàn)在( )
A. 地表徑流增加 B. 下滲增加 C. 地下徑流減少 D. 蒸發(fā)增加
7. 與裸地相比,原生植被恢復后,該區(qū)域( )
①降水增加②地表徑流增加③蒸發(fā)(騰)量增加④地下徑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5. D 6. B 7. C
【解析】
【5題詳解】
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砂田平均年蒸發(fā)量小于裸田。土壤深度不是砂田和裸田平均年蒸發(fā)量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排除A;該地砂田和裸田均以種植業(yè)為主,種植作物無顯著差異,因此植被覆蓋率無明顯差異,排除B;砂田地表被礫石和粗砂覆蓋,太陽不能直接照射到土壤層,加上礫石和粗砂的反射作用較強,從而減少了土壤吸收的太陽輻射量,進而減少了土壤水分的蒸發(fā)量,D符合題意;材料中沒有裸田與砂田的坡度差異信息,地形坡度不是當?shù)卣舭l(fā)量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排除C。故選D。
【6題詳解】
砂田是指將不同粒徑的礫石和粗砂覆蓋在土壤表面的田地,土壤表面的礫石和粗砂能截留地表徑流,從而增加了地表水下滲量,使得地表徑流量減少,地下徑流量增加,B正確,AC錯誤;由于礫石和粗砂的阻擋作用,會抑制土壤中的水分蒸發(fā),從而使得砂田蒸發(fā)量相對較小,D錯誤。故選B。
【7題詳解】
與裸地相比,原生植被恢復后,該區(qū)域植被生長更加活躍,從而導致植被對水分的蒸騰量增加,也使得植被的涵養(yǎng)水源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滲量增多,從而使得地表徑流量減少,地下徑流量增加,②錯誤,③④正確;原生植被恢復對當?shù)亟邓黾拥挠绊懖幻黠@,①錯誤。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排除ABD。故選C。
人們在海邊的許多活動都要充分認識并利用潮汐規(guī)律。小明同學打算利用暑假去大連老虎灘游玩,在臨行前查閱了游玩當天(2022年8月12日農(nóng)歷七月十五)的潮汐表(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8. 與一周前(8月5日)相比,8月12日的( )
A. 高潮位更高,低潮位更低 B. 高潮位和低潮位均更高
C. 高潮位更低,低潮位更高 D. 高潮位和低潮位均更低
9. 若小明想在海邊游泳,最危險的時段是( )
A. 9:00~10:00 B. 13:00~14:00 C. 15:00~16:00 D. 16:00~17:00
【答案】8. A 9. B
【解析】
【8題詳解】
由材料可知,8月5日為農(nóng)歷七月初八,8月12日為農(nóng)歷七月十五,此時日、月、地三者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日月引力相互疊加,所產(chǎn)生的引潮力較大,形成大潮,潮差較大,因此高潮更高,低潮更低,A選項正確,B、C、D選項錯誤。故選A。
【9題詳解】
在海里游泳落潮時的危險遠大過漲潮,容易被推離岸邊較遠的地方。13:00-14:00之間、15:00~16:00之間都正在落潮,而13:00-14:00潮差更大,風浪更大,因此更加危險,故B正確,C錯,9:00~10:00是漲潮時段,沒有落潮危險,16:00~17:00是潮位較低的時段,是相對安全的,故AD錯,故選B。
崇明島被稱為“長江門戶”坐落于長江入???,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三面被長江環(huán)繞,一面朝向大海。崇明島(中國第三大島)的面積約有1269平方千米,是長江夾帶泥沙歷經(jīng)長年累月沖積作用而造就的,為我國面積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完成下面小題。
10. 崇明島作為我國面積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海浪侵蝕 B. 風力堆積 C. 流水堆積 D. 冰川堆積
11. 崇明島所處河段與上游河段相比( )
A. 流速更快 B. 河道更窄 C. 含沙量更小 D. 流量更穩(wěn)定
12. 崇明島所處的地貌類型是( )
A. 三角洲 B. 峽谷 C. 河漫灘 D. 沖積扇
【答案】10. C 11. D 12. A
【解析】
【10題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崇明島是長江夾帶泥沙歷經(jīng)長年累月沖積作用而形成的。長江在入??谔帲捎诘貏葑兊闷骄?,河道變寬,水流速度減慢,泥沙大量沉積,從而形成了崇明島,C正確;海浪侵蝕不易形成沖積島嶼,A錯誤;長江入??谔庯L力堆積作用較弱,B錯誤;該地緯度較低,冰川堆積可能性較小,D錯誤。故選C。
【11題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祟明島位于長江入???,與上游河段相比,其流量更穩(wěn)定,D正確;祟明島所處河段地勢平緩,河道變寬,流速較慢,AB錯誤;因河流攜帶的泥沙在入??谔幱捎诹魉贉p慢而大量沉積,其含沙量相對上游河段可能更大,C錯誤。故選D。
【12題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崇明島位于長江入???,是長江泥沙堆積形成的沖積島,屬于長江三角洲的一部分,A正確。峽谷是深度大于寬度谷坡陡峻的谷地,V形谷一般是河流上游的地貌,B錯誤;河漫灘是位于河床主槽一側或兩側,在洪水時被淹沒,枯水時出露的灘地,C錯誤;沖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崇明島位于長江入???,不是河流出山口的位置,D錯誤。故選A。
當土壤組成物質(zhì)中礦物質(zhì)的體積百分比為45%、有機質(zhì)的體積百分比為5%、水分和空氣的體積百分比各為20%~30%時,該土壤能很好地滿足植物生長過程中的各種需求。下圖示意我國某地土壤組成物質(zhì)的體積占比。據(jù)此完成下列小題。
13. 土壤中礦物質(zhì)的來源是( )
A. 氣候 B. 成土母質(zhì)
C. 地形 D. 生物
14. 據(jù)圖可知,該地( )
A. 土壤水分較多,空氣偏少
B. 可能炎熱干燥,土壤中有機質(zhì)含量較少
C. 土壤礦物質(zhì)比重大,顆粒粗
D. 土壤水分和礦物質(zhì)偏少,有鹽堿化現(xiàn)象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題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氣候和地形對土壤形成有影響,但不是土壤礦物質(zhì)的來源,AC錯誤;成土母質(zhì)是土壤礦物質(zhì)的來源,B正確;生物是土壤有機質(zhì)的來源,D錯誤。故選B。
【14題詳解】
結合材料可知,該地土壤水分的體積百分比大約為35%,空氣的體積百分比大約為10%,A正確;該地土壤中有機質(zhì)的體積比約為5%,有機質(zhì)含量較多,且土壤水分含量較高,說明并不干燥,B錯誤;該地土壤礦物質(zhì)的體積百分比大于40%,但是顆粒粗細無法判斷,C錯誤;由上述分析可知,該地土壤水分和礦物質(zhì)偏多,D錯誤。故選A。
近日,某地通車高速公路邊坡受強降雨影響發(fā)生滑塌,大量塌方石塊滾入高速行車道。A公司“北斗+安全綜合監(jiān)測預警云平臺”在滑坡前6小時發(fā)出一級預警,相關部門及時采取措施避免事故。下圖示意滑塌圖片。完成下面小題。
15. 圖示區(qū)域自然災害在我國最嚴重的地區(qū)是( )
A. 華北平原 B. 青藏高原 C. 準噶爾盆地 D. 西南山區(qū)
16. 北斗在此次事件中主要發(fā)揮的地理信息技術功能是( )
A. 遙感監(jiān)測 B. 地理信息系統(tǒng)分析
C. 全球定位與監(jiān)測 D. 數(shù)字地球模擬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題詳解】
結合材料可知,該區(qū)域發(fā)生的自然災害是高速公路邊坡滑塌,這是一種典型的地質(zhì)災害,主要由強降雨和邊坡不穩(wěn)定等因素引起。我國西南山區(qū)地形崎嶇,山高谷深,多山地地形,且該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同時,西南山區(qū)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fā)展,高速公路等交通線路眾多。在強降雨作用下,山體巖石和土體容易松動,邊坡滑塌現(xiàn)象頻繁發(fā)生,是我國此類地質(zhì)災害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D符合題意;華北平原地勢平坦,不易出現(xiàn)滑坡,A錯誤;青藏高原地區(qū)海拔較高,降水較少,出現(xiàn)滑坡的概率性較小,B錯誤;準噶爾盆地位于我國西北內(nèi)陸地區(qū),地勢低平且降水較少,不易出現(xiàn)滑坡,C錯誤。故選D。
【16題詳解】
北斗定位導航系統(tǒng)可以獲取精確的經(jīng)度、緯度和海拔等三維數(shù)據(jù)?。由材料信息可知,A公司“北斗+安全綜合監(jiān)測預警云平臺”在滑坡前6小時發(fā)出一級預警,說明北斗在此次事件中能夠準確定位測量滑坡體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經(jīng)緯度)及位置變化,體現(xiàn)了其定位和監(jiān)測的功能,C正確。遙感監(jiān)測是RS技術的的主要功能,A錯誤。地理信息系統(tǒng)分析本身不具備直接獲取邊坡實時位置和狀態(tài)變化的功能,B錯誤。數(shù)字地球模擬主要用于地球系統(tǒng)的綜合展示和分析等,不是北斗系統(tǒng)在此次事件中發(fā)揮的主要功能,D錯誤。故選C。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52分)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
1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全年日服時數(shù)為2550~350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0%80%,年輻射照度總量比我國同緯度地區(qū)高10%~15%,比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高15%一25%,居全國第二位。新疆太陽能資源主要分布于五大區(qū)域,即天山南麓、天山北麓、東壁東部、北隆中部和北疆北部。下圖示意我國年太陽輻射總分布。
(1)簡述我國太陽能資源的分布規(guī)律。
(2)分析新疆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3)與新疆相比,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太陽能資源相對較少,簡要說出其主要影響因素。
【答案】(1)總體分布不均,西多東少;高值中心分布在青藏高原,其次是新疆、內(nèi)蒙古等西北地區(qū);低值區(qū)主要在四川盆地、云貴高原東部及江南丘陵等地。
(2)地處內(nèi)陸,氣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緯度較高,夏季白晝時間長,太陽輻射時長增加;地勢較高,空氣較稀薄且空氣中水汽含量少,大氣透明度高,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少。
(3)主要影響因素是大氣狀況;日照時長。
【解析】
【小問1詳解】
結合圖中信息可知,我國太陽能資源整體分布并不均衡,整體西多東少;其中,最高值出現(xiàn)在青藏高原上,然后是新疆,內(nèi)蒙古等西北地區(qū)太陽能資源也較為豐富,而最低值出現(xiàn)在四川盆地、云貴高原東部以及江南丘陵等地區(qū)。
【小問2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新疆地處我國內(nèi)陸地區(qū),全年氣候較為干旱,降水較少,因此晴朗天氣較多,光照時間較長;加上其所處緯度較高,夏季時晝長夜短且白晝時間較長,太陽照射時長較長;新疆位于我國內(nèi)陸地區(qū),以山地,盆地為主,整體地勢較高,則空氣稀薄且空氣中水汽含量較少,大氣透明度較高,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少,到達地面太陽輻射較多,因此太陽能資源豐富。
【小問3詳解】
結合材料信息可知,新疆地區(qū)比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年輻射照度總量高百分之15%到25%,主要原因在于新疆地處內(nèi)陸地區(qū),氣候干旱,降水較少,晴天較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弱,且日照時間較長;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太陽輻射,同時,陰雨天氣較多,則日照時間較短;加上新疆所處緯度較高,夏季時白晝時間較長,日照時間較長江中下游較長,都會影響兩地的太陽能資源豐富程度。
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美國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山脈發(fā)育有大量喀斯特溶洞,下圖示意該山脈某處溶洞剖面,洞內(nèi)有明顯的古人類活動痕跡。
(1)試推測阿巴拉契亞山脈發(fā)育有大量喀斯特溶洞的原因。
(2)除溶洞和石鐘乳外,列舉三種地下喀斯特地貌。
(3)簡析該溶洞內(nèi)曾有古人類活動的原因。
【答案】(1)當?shù)乜扇苄允規(guī)r廣布;地形起伏大,水的流動性強;降水豐富,水的溶蝕力強等。
(2)石筍;石柱;石幔;地下河等。
(3)溶洞為古人類提供生存空間;洞內(nèi)地下水豐富,可為古人類提供飲用水源;溶洞內(nèi)冬暖夏涼,是古人類的理想居所;洞內(nèi)可以抵御野獸等的威脅,較為安全等。
【解析】
【小問1詳解】
美國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山脈地形崎嶇,落差大,水的流動性強;山脈地處溫帶和亞熱帶,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降水豐富,遍山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水的溶蝕力強。當?shù)乜扇苄允規(guī)r廣布,石灰?guī)r厚度大,巖性純,空隙和裂隙發(fā)育廣泛,巖石的可溶性強。
【小問2詳解】
此問注意審題,是列舉地下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可以分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兩種類型。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喀斯特漏斗、溶蝕洼地、峰叢、峰林與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石幔、石筍、石柱、石鐘乳等,除溶洞和石鐘乳外,地下喀斯特地貌還有石筍、石柱、石幔、地下河等。
【小問3詳解】
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洞較口淺,人們能夠更便利的出入洞穴,為古人類提供生存空間;且溶洞中有地下河,便于取水和其他人類活動;洞體埋深淺、洞深也較淺,溫度適宜,此外洞口出露,有利于洞內(nèi)外進行空氣交換,冬暖夏涼,是古人類的理想居所,洞內(nèi)可以抵御野獸等的威脅,較為安全,是保障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
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植物種類占全國的1/6,動物種類占全國的1/4,森林覆蓋率80.8%,是中國第二大天然橡膠生產(chǎn)基地,大葉種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故鄉(xiāng),西雙版納以神奇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shù)民族風情而聞名于世。左圖為西雙版納多層經(jīng)濟林模擬圖,右圖為西雙版納森林景觀。
(1)根據(jù)人類的影響程度,可將植被分為哪兩類?兩圖分別屬于哪類植被?
(2)影響植被生長和分布的自然條件有哪些。
(3)簡述西雙版納多層經(jīng)濟林形成的原因并解釋西雙版納生物物種豐富的主要原因。
【答案】(1)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左圖為人工植被:右圖為天然植被。
(2)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
(3)根據(jù)陽光在森林中垂直衰減的原理:經(jīng)濟林通過爭奪陽光的生存競爭逐漸形成垂直結構。地處熱帶雨林地區(qū),水熱充足,有利于多種生物的生長。
【解析】
【小問1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根據(jù)人類的影響程度,可以將植被分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左圖為西雙版納多層經(jīng)濟林模式圖,是通過人工種植形成,屬于人工植被;右圖為西雙版納森林景觀,人類活動影響較小,屬于天然植被。
【小問2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影響植被生長和分布的自然因素,包括區(qū)域的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各自然要素,共同影響植被的類型和生長。
【小問3詳解】
結合圖中信息可知,西雙版納多層經(jīng)濟林中,按照不同高度種植不同的植被類型,主要是根據(jù)陽光在森林中垂直衰減的原理,經(jīng)濟林中各植被通過爭奪陽光的生存競爭形成明顯的垂直結構。西雙版納生物多樣性豐富的主要原因在于,該地區(qū)地處熱帶雨林地區(qū),氣候較為濕熱,水熱條件較為充足,適合多種生物的生長。日期
9月4日
9月5日
9月6日
9月7日
9月8日
天氣狀況
白天
多云

中雨
大雨
陣雨
夜晚


中雨
中雨
陣雨
最高氣溫(℃)
34
33
30
28
29
最低氣溫(℃)
26
26
26
25
26
裸田平均年蒸發(fā)量(mm)
砂田平均年蒸發(fā)量(mm)
土壤深度
(cm)
裸田土壤含水量(%)
砂田土壤含水量(%)
2173.6
1206.4
10
7.2
12.5
20
11.1
13.7

相關試卷

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

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本卷命題范圍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題:

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題,共4頁。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題:

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題,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題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地理試題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地理試卷(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聯(lián)考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地理試卷(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

2021-2022學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點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 地理 (解析版)

2021-2022學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點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 地理 (解析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