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請在答題卡上作答。
一、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4分,共3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要求的。
1. 將一個小球從水平地面上同一點A先后兩次拋出,兩次小球均落在了水平面上同一點B,小球第一次的運動軌跡為1,第二次的運動軌跡為2。不計空氣阻力,小球可視為質(zhì)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第一次小球拋出的初速度大
B. 第二次小球拋出的初速度大
C. 第一次小球在空中運動的時間長
D. 第二次小球在空中運動的時間長
【答案】D
【解析】
【詳解】AB.第一次小球拋出時豎直分速度小,水平分速度大,因此兩拋出的初速度大小關(guān)系不能確定,故AB錯誤;
CD.由于第二次最大高度高,設(shè)小球運動時間為,在豎直方向,根據(jù)可知,運動時間為
因此第二次小球運動的時間長,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
2. 一物塊靜止在水平面上,在外力作用下運動。第一次用大小為的水平恒力作用在物塊上,運動一段時間后,撤去,物塊整個運動過程的圖像為OAC;第二次用大小為的水平恒力作用在物塊上,運動一段時間后,撤去,物塊整個運動過程的圖像為OBC。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沖量比沖量大
B. 沖量比沖量小
C. 做功比做功多
D. 做功比做功少
【答案】C
【解析】
【詳解】AB.整個過程,兩次摩擦力沖量相同,根據(jù)動量定理可知,兩次水平恒力的沖量大小相等,AB錯誤;
CD.由于第一次運動的位移大,克服摩擦力做功多,整個過程根據(jù)動能定理
第一次水平恒力做功多,C正確,D錯誤。
故選C。
3. 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光滑的斜面,斜面上有一可視為質(zhì)點的物塊從頂端由靜止開始下滑,一直運動到底端。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塊受到的支持力對物塊不做功
B. 物塊受到的支持力對物塊做負功
C. 物塊對斜面的壓力對斜面不做功
D. 物塊受到的支持力與斜面不垂直
【答案】B
【解析】
【詳解】ABC.由于水平面是光滑的,在物塊下滑的過程中,物塊和斜面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隨著斜面動能的增加,物塊的機械能減小,所以物塊受到的支持力對物塊做負功,物塊對斜面的壓力對斜面做正功,AC項錯誤、B項正確;
D.在物塊運動過程中,物塊受到的支持力方向與斜面始終垂直,D項錯誤。
故選B。
4. 某天文愛好者長期觀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不同衛(wèi)星,測出各衛(wèi)星運行線速度的三次方和角速度滿足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已知引力常量為G,則地球的質(zhì)量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詳解】由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又
聯(lián)立可得
由題圖可知
解得地球的質(zhì)量為
故選A。
5. 2024年11月份,某學校組織高中生進行體能測試。在50米跑測試中,李明從點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通過連續(xù)四段相等的位移到達點。已知通過點時的瞬時速度為,通過段的時間為,李明可視為質(zhì)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李明通過段的時間等于
B. 李明通過處時的速度大小為
C. 李明通過處時的瞬時速度小于通過段的平均速度
D. 李明通過段和段所用時間之比為
【答案】A
【解析】
【詳解】A.設(shè)四段相等的位移均為x,加速度大小為a,設(shè)A到B的時間為,則A到E過程
A到B過程
聯(lián)立解得
故A正確;
B.題意可得
設(shè)在B點速度為,則
聯(lián)立解得
故B錯誤;
C.設(shè)在C點速度為,A到E過程
A到C過程
聯(lián)立解得
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某段時間的平均速度等于該段時間速度的平均值,則有A到E過程平均速度
李明通過處時的瞬時速度大于通過段的平均速度,故C錯誤;
D.根據(jù)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推論,通過連續(xù)相等位移時間比為
可知李明通過段和段所用時間之比為
故D錯誤。
故選 A。
6. 如圖所示,平行板電容器與直流電源連接,上極板接地,閉合開關(guān)S后再斷開S,一帶電油滴位于電容器中的P點且處于靜止狀態(tài)?,F(xiàn)將下極板豎直向下緩慢地移動一小段距離,則( )
A. 該油滴將向上運動
B. 有從a向b的電流通過靈敏電流計
C. 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壓減小
D. 油滴在P點的電勢能不變
【答案】D
【解析】
【詳解】A.閉合開關(guān)S后再斷開S,則電容器帶電荷量Q保持不變,將下極板豎直向下緩慢地移動一小段距離,根據(jù)
聯(lián)立解得
可知板間電場強度E不變,則油滴所受電場力不變,油滴仍能保持靜止狀態(tài),A錯誤;
B.由于電容器的帶電荷量Q保持不變,電流計中沒有電流通過,B錯誤;
C.根據(jù)
將下極板豎直向下緩慢移動時,d增大,可知電容器電容C減??;由于電容器的帶電荷量Q保持不變,所以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壓U增大,C錯誤;
D.P點到上極板的距離不變,電場強度E不變,由
可知P點與上極板間電勢差不變,由于上極板接地,上極板電勢不變,所以P點的電勢不變,則油滴在P點的電勢能不變,D正確。
故選D。
7. 圖甲為一列簡諧波在時刻的波形圖,P、Q為平衡位置分別在處的兩個質(zhì)點,圖乙為質(zhì)點P的振動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
B. 該波的傳播速度大小為25m/s
C. 在時刻,質(zhì)點Q的位移為
D. 在0.5s時間內(nèi),質(zhì)點Q運動的路程為2.1m
【答案】C
【解析】
【詳解】A.由圖乙可知,時刻,質(zhì)點正沿軸正向運動,則波沿軸負方向傳播,A錯誤;
B.波傳播速度大小為
B錯誤;
C.根據(jù)數(shù)學知識可知,時Q位移為
由波的平移法可知,0.1s內(nèi)波傳播的距離為2m,由于波向x軸負方向傳播,則平衡位置為3.5m處質(zhì)點的振動形式傳播到Q點,因此在時刻質(zhì)點的位移為正確;
D.因為質(zhì)點的振動周期為0.2s,故在0.5s時間內(nèi),質(zhì)點運動的路程為
D錯誤。
故選C。
8. 物體A和物體B疊放在光滑水平面上靜止,如圖所示。已知,AB間的最大靜摩擦力?,F(xiàn)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在A上,則( )
A. 當時,A、B都靜止
B. 當時,A對B的摩擦力大小是
C. 當時,A對B的摩擦力大小是
D. 當時,A、B間會相對靜止
【答案】C
【解析】
【詳解】D.對B分析,A、B間達到最大靜摩擦力時B的加速度達到最大值,有
fm=mBam
所以
對AB整體分析有
Fm=(mA+mB)am
所以
Fm=(4kg+10kg)×2m/s2=28N
所以只要F>28N,A、B間就發(fā)生相對運動,故D錯誤;
A.當F<20N,由于地面光滑,A、B相對于地面不可能靜止,A、B相對靜止,故A錯誤;
B.當F=20N時,A對B的摩擦力大小為f,以A、B為整體,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mA+mB)a
隔離B,對B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mBa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
f≈14.3N
故B錯誤;
C.當F=21N時,A對B的摩擦力大小為f',以A、B為整體,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mA+mB)a'
隔離B,對B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mBa'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
f'=15N
故C正確。
故選C。
二、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5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9. 如圖所示,勁度系數(shù)為的輕彈簧上端固定,下端通過輕質(zhì)細線連接兩個質(zhì)量均為的小球和,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時燒斷細線,時彈簧的彈力第一次為零。已知重力加速度為,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小球做簡諧運動的振幅為B. 小球做簡諧運動的周期為
C. 時,小球的回復力為零D. 時,小球的動能最大
【答案】BD
【解析】
【詳解】A.在平衡位置時,小球重力等于彈簧彈力,回復力為零。根據(jù)胡克定律F=kx0可得彈簧的伸長量為
燒斷細線前
所以小球a做簡諧運動的振幅為
故A錯誤;
B.根據(jù)簡諧運動的對稱性可知,小球a運動到最高點時,彈簧的形變量為x2=x0-A,代入前面的結(jié)果得x2=0,即小球a運動到最高點時彈簧處于原長,所以小球a做簡諧運動的周期為
T=2t0
故B正確;
C.t=t0時,小球a運動到最高點,位移最大,回復力最大,故C錯誤。
D.根據(jù)簡諧運動的時間對稱可知,時,小球a運動到平衡位置,即小球a的動能最大,故D正確;
故選BD。
10. 空間存在一靜電場,靜電場中有一x軸,x軸上的電勢φ隨x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所示。將一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的負點電荷在x = x0處由靜止釋放。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 若僅受電場力作用,釋放的一瞬間,點電荷的加速度大小為
B. 若僅受電場力作用,釋放后點電荷一定先沿x軸正方向運動
C. 若將點電荷從x = x0處移到x = x1處,電場力對點電荷做功為
D. 若將點電荷從x = x0處移到x = x2處,點電荷的電勢能增加了
【答案】CD
【解析】
【詳解】AB.由于電場的方向不一定平行于x軸,因此電場強度不能確定,釋放的一瞬間加速度大小不能確定,釋放的一瞬間點電荷也不一定沿x軸正方向運動,故AB錯誤;
C.若將點電荷從x = x0處移到x = x1處,電場力做正功,做功大小為
故C正確;
D.負電荷在電勢高處電勢能小,因此將點電荷從x = x0處移到x = x2處,點電荷的電勢能增加了,故D正確。
故選CD。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8分。
11. 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裝置做“探究加速度與力關(guān)系”的實驗。已知滑輪的質(zhì)量為。
(1)該實驗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2)按正確的操作進行實驗,打出的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其中O、A、B、C、D為紙帶上連續(xù)的五個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已知打點計時器使用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Hz,則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計算結(jié)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3)改變砂桶中砂的質(zhì)量進行多次實驗,記錄每次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F,并根據(jù)打出的紙帶求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根據(jù)測得的多組a、F,作出圖像,下列圖像正確的是______;若圖像直線的斜率為k,則小車的質(zhì)量為______。
A. B. C.
【答案】(1)需要 (2)2.40
(3) ①. A ②.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于實驗通過傳感器測小車受到的拉力與小車加速度的關(guān)系,所以該實驗需要平衡摩擦力。
【小問2詳解】
依題意,相鄰計數(shù)點間時間間隔為
由逐差法可得小車加速度大小
【小問3詳解】
[1]由于加速度與合外力成正比,因此
解得
即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圖像應是通過原點的一條傾斜直線。
故選A。
[2]根據(jù)上述分析可得
則小車的質(zhì)量
12. 在“用傳感器觀察電容器的充放電過程”,實驗中,按圖甲所示連接電路。單刀雙擲開關(guān)先跟2相接,某時刻開關(guān)改接1,一段時間后,把開關(guān)再改接2。實驗中使用了電流傳感器來采集電流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其中表示電容器的電容,表示電阻的阻值,表示電源的電動勢(電源內(nèi)阻可忽略)。
(1)開關(guān)改接2后,電容器進行的是________(填“充電”或“放電”)過程。此過程得到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如果不改變電路其他參數(shù),只減小電阻的阻值,則此過程的曲線與坐標軸所圍成的面積將________(填“減小”“不變”或“增大”);
(2)若,結(jié)合放電過程獲取的圖像,則加在電容器兩極板的最大電壓約為________V;
(3)改變電路中某一元件的參數(shù)對同一電容器進行兩次充電,兩次充電對應的電容器電荷量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分別如圖丙中、所示。根據(jù)圖像分析:、兩條曲線不同是________(填“”或“”)不同造成的;
(4)電容器充電過程實際是克服極板上電荷的靜電力做功,使電勢能增加的過程(即極板間儲存電場能的過程),若某次充電過程的兩極板間電壓與電荷量的關(guān)系圖像關(guān)系圖像如圖丁所示,請類比圖像求位移的方法,計算該充電過程電容器儲存的電場能為________(用,表示)。
【答案】(1) ①. 放電 ②. 不變
(2)1.1 (3)
(4)
【解析】
【小問1詳解】
[1]開關(guān)改接2后,電容器進行的是放電過程。
[2]只減小電阻的阻值,不改變電容的帶電量,則此過程,電容的放電量不變,則曲線與坐標軸所圍成的面積不變;
【小問2詳解】
若,由圖像可知,放電過程的最大電流為,則加在電容器兩極板的最大電壓約為
【小問3詳解】
、兩條曲線表面,電容器帶的最大電量不同,根據(jù)
可知,兩次不同是電源的電動勢不同;
【小問4詳解】
該充電過程電容器儲存的電場能等于圖像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大小為。
13. 質(zhì)量為2 kg的物塊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做直線運動,規(guī)定水平向右為正方向,力F與時間t的關(guān)系圖像如圖所示。求:
(1)3 s時物塊的位移大??;
(2)0 ~ 4 s時間內(nèi)F對物塊所做的功。
【答案】(1)3 m (2)4 J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圖可知,0 ~ 2 s時間內(nèi),物塊受到向右力F1 = 2 N,向右加速,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2 s末物體受到向左的力F2 = 4 N,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2 s時物塊的速度大小為
0 ~ 2 s物塊運動的位移大小
2 s后物塊以加速度a2開始減速,減速到0所用的時間為
解得
即3 s時物塊速度恰好減為零,2 ~ 3 s物塊運動的位移大小
3 s時物塊的位移大小為
【小問2詳解】
4 s時物塊速度
由動能定理,0 ~ 4 s時間內(nèi)F對物塊所做的功
14.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3m、半徑為的四分之一光滑圓弧體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圓弧面的最低點與水平面上的點對齊,且與水平面相切,水平面僅部分粗糙,部分長為?,F(xiàn)將質(zhì)量為、可視為質(zhì)點的物塊從圓弧面的最高點由靜止釋放,物塊滑過段與靜止在水平面上點、可視為質(zhì)點的物塊發(fā)生彈性碰撞,第二次滑過段后,恰好不再能滑上圓弧面。已知物塊的質(zhì)量為,重力加速度大小為,彈簧的形變在彈性限度內(nèi),不計空氣阻力,求:
(1)物塊從釋放運動到圓弧面最低點時,圓弧體運動的距離為多少;
(2)物塊第一次運動到點時速度多大;
(3)物塊與水平面部分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答案】(1)
(2)
(3)
【解析】
【小問1詳解】
物塊a在圓弧面上運動時,物塊a和b組成的系統(tǒng)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則
兩邊同乘以t后,有
又因為
解得
【小問2詳解】
設(shè)物塊a第一次運動到A點時速度為v1,圓弧體的速度為v2,根據(jù)水平方向動量守恒有
根據(jù)機械能守恒有
解得
小問3詳解】
設(shè)物塊a與物塊c作用前的速度為v3,根據(jù)動能定理
設(shè)a與c作用后一瞬間速度為v4,物塊c的速度為v5,a與物塊c作用過程,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
根據(jù)機械能守恒
解得
由于物塊a剛好不再能滑上圓弧面,故物塊a第二次滑過AB段后的速度大小等于v2,根據(jù)動能定理
解得
15. 如圖所示,靜止于A 處的帶正電離子,經(jīng)電壓為U的加速電場加速后沿圖中的圓弧GH通過靜電分析器,從H點垂直CN進入矩形區(qū)域QNCD。靜電分析器通道內(nèi)有均勻輻向分布的電場,圓弧GH 所在處場強大小都為方向沿圓弧半徑指向圓心O,離子在輻向電場內(nèi)做勻速圓周運動:QNCD區(qū)域內(nèi)存在勻強電場,電場方向水平向左,最終該離子打在 Q點。已知該離子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離子重力不計。
(1)求圓弧GH的半徑R;
(2)求矩形區(qū)域QNCD 內(nèi)勻強電場場強E的大小;
(3)若僅在矩形區(qū)域PMCD 內(nèi)存在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且,其它條件不變,為使該離子仍能打在Q點,求此時PMCD區(qū)域內(nèi)勻強電場場強的大小。
【答案】(1)
(2)
(3)
【解析】
【小問1詳解】
離子在加速電場中加速,根據(jù)動能定理有
解得離子從加速電場射出時的速度為
離子在輻向分布的電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電場力提供向心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聯(lián)立解得圓弧GH的半徑為
【小問2詳解】
粒子在矩形區(qū)域QNCD內(nèi)做類平拋運動,若離子恰好能打在點上,根據(jù)類平拋運動規(guī)律有
,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聯(lián)立解得矩形區(qū)域QNCD內(nèi)勻強電場場強為
【小問3詳解】
若僅在矩形區(qū)域PMCD 內(nèi)存在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且,其它條件不變,為使該離子仍能打在Q點,粒子在偏轉(zhuǎn)電場中仍做類平拋運動,則有
,,,
粒子離開電場時的速度與電場方向夾角滿足
粒子離開電場后到打在Q點過程,根據(jù)幾何關(guān)系有
聯(lián)立解得PMCD區(qū)域內(nèi)勻強電場場強的大小
這是一份安徽省A10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質(zhì)檢 物理試題(C卷),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實驗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安徽省A10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質(zhì)檢 物理試題(B卷)(含解析),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安徽省A10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質(zhì)檢物理(C卷)試題(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A10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質(zhì)檢物理試題C卷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A10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質(zhì)檢物理試題C卷Word版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