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積累和運用(24分)
少年正是讀書時。開學初,七年級各班設置了閱讀角,讓同學們閱讀各類書籍。學期末,七年級即將開展關于閱讀方面的專題研討會,參會同學做了以下準備工作,請你幫忙完善。
【“搏斗式”閱讀】
小秦準備在研討會上談談自己的閱讀感悟,下面是他撰寫的發(fā)言片段,請你幫忙解決其中的語言文字問題。
閱讀的過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枯躁、乏味,它有些像搏斗。閱讀的時候,我們不斷同作者爭辯,我們極力想尋出破綻,作者則千方百計地把讀者的思緒納入他的模具。在這種智力的角斗中,我們往往敗下陣來,但思維最終卻在爭執(zhí)中得以發(fā)散。大師們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門人的秘籍,細細研讀,琢磨他們的一招一式,會在潛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傳的韻律……我知道大師們在云霄中注視著后人,雖然他們燦爛,但已經凝固;今人雖然平凡,但我們年輕。作為閱讀者,我們還處在生命不斷蛻變的時期中,蛹里可能飛出美麗的蝴蝶。我們在校量中豐富了自己,迸發(fā)出從未有過的力量。
1.請確認上述文段中加點字的正確讀音。(只填序號)
(1)云霄(A.xiā B.xià)( ) (2)蛻變(A.ruì B.tuì)( )
2.校對文段時發(fā)現(xiàn)其中有錯別字,請改正。
(1)枯躁______ (2)校量______
【答案】1.(1)A (2)B
2.(1)燥 (2)較
【解析】
【1題詳解】
枯躁本題考查字音的識記。
(1)云霄,yún xiā,意思是指高空或天空。
(2)蛻變,tuì biàn,意思是指生物在成長過程中脫皮或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常用來比喻人或事物在發(fā)展中產生質的變化。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字形的識記。
枯躁——枯燥。kū zà,一是指干枯、干燥,通常用來形容物體或環(huán)境缺乏水分;二是形容事物或活動單調、無趣味,常用來表達對其乏味、缺乏吸引力的感受。
校量——較量。jià liàng,較量通常指比較力量或本領的高低,常通過競賽、斗爭等方式進行。它也可以指計較、爭辯。
【“穿越式”閱讀】
3.有同學就“古代詩歌”串寫了一段文字,準備在研討會上分享給同學們,請你幫他完善。
讀古代詩歌能豐富我們的知識,也能與古人對話,體悟他們的情感與思緒。讀(1)“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我們可以感受到到李商隱歸家無期的苦澀,見秋景的孤獨凄涼;讀(2)“______,_______”[《秋詞》(其一)],我們可以感受到劉禹錫奮發(fā)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心態(tài);讀(3)“______,______”(《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們可以感受到李白的愁心,那是他對友人的深切關心、思念和同情;讀(4)“逝者如斯夫,______”(《論語·子罕》),我們可以體悟到孔子對時間流逝的感慨;讀(5)“鄉(xiāng)書何處達,______”(《次北固山下》),我們可以體悟到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答案】(1)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2)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3)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4)不舍晝夜
(5)歸雁洛陽邊
【“調查式”閱讀】
為促進全民閱讀,各地采取了多種措施。有同學就“城市書房”的設立情況做了調查,并撰寫了下面的調查結論,準備在研討會上與大家探討,請你閱讀并回答后面的問題。
①近年來,隨著“書香中國”的持續(xù)推進,使城市書房在大江南北落地生根。②從零下30攝氏度的大興安嶺地區(qū),到海拔3650米的西藏拉薩……城市書房雖地處一隅,卻可容萬千氣象。③一間城市書房,不僅是對公共文化空間的有益補充,也是觀察一座城市精神氣象的精妙切口。④一座城市需要繁華的文化地標,也需要靜謐的文化空間。⑤散落在街巷的城市書房,為群眾提供了深入思考□提升自我的空間□蘊藏著城市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⑥一盞燈,像一團火焰,溫暖著城市書房;像一彎月亮,照亮人們前進的道路。
4.第①句有語病,請你進行修改,并將修改意見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詞性劃分,第③句中加點的“一間”“一座”是______詞,第④句中加點的“繁華”“靜謐”是______詞。
6.請在第⑤句中的方框內填入恰當?shù)臉它c符號,使該段結論完整、連貫。
【答案】4.[示例]刪掉“使”。
5.①數(shù)量 ②形容
6.、 ,
【解析】
【4題詳解】
本題考查病句辨析。
①句成分殘缺,缺少主語。刪去“使”。
【5題詳解】
本題考查詞性。
第③句中加點的 “一間”“一座”是數(shù)量詞,用于表示事物的數(shù)量;第④句中加點的“繁華”“靜謐”是形容 詞,用來描繪“文化地標”和 “文化空間”的特點。
【6題詳解】
本題考查標點符號。
“深入思考”與 “提升自我”是并列關系,用于修飾“空間”,所以中間用頓號;
“為群眾提供了……空間”與“蘊藏著……精神力量”是兩個并列的謂語部分,共同描述城市書房的作用,之間用逗號。
【“提問式”閱讀】
7.小華閱讀了《西游記》,將在研討會上提出下面的問題,請你做好參與解答的準備。
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分別說說唐僧為什么要念緊箍咒。
材料一:他口里雖然答應,心上還懷不善,把那針兒幌一幌,碗來粗細,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長老口中又念了兩三遍,這猴子跌倒在地,丟了鐵棒,不能舉手,只教:“師父!我曉得了!再莫念!再莫念!”
(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
材料二:行者認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論,舉棒照頭便打。那怪見棍子起時,依然抖擻,又出化了元神,脫真兒去了;把個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見,驚下馬來,睡在路旁,更無二話,只是把《緊箍兒咒》顛倒足足念了二十遍。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答案】材料一中唐僧騙孫悟空戴上緊箍,孫悟空疼痛難忍,盛怒之下企圖對唐僧下手,唐僧念緊箍咒是為了制止孫悟空的惡行,阻止他傷害自己。材料二中孫悟空打死白骨精變化出的人,唐僧人妖不分,認為孫悟空打死的是普通人,因此念緊箍咒是為了懲戒孫悟空。
【解析】本題考查對名著內容的理解和分析。
材料一:唐僧騙孫悟空戴上緊箍,孫悟空疼痛難忍,此時,孫悟空雖然表面上服從管教,但心中仍然不滿,于是將金箍棒變大,想要對唐僧下手。唐僧見狀,立即念起緊箍咒,使孫悟空疼痛難忍,最終放棄對唐僧的攻擊。唐僧念緊箍咒是因為孫悟空心生惡念,想要傷害他,這是對孫悟空的一種懲罰和制止手段。
材料二:在“三打白骨精”的情節(jié)中,白骨精變化成村姑、老婦和老翁來欺騙唐僧。孫悟空憑借火眼金睛識破妖精的偽裝,但唐僧肉眼凡胎,無法分辨真假。孫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變化出的妖怪,但唐僧卻認為孫悟空濫殺無辜,勃然大怒。當孫悟空再次打死妖怪(實際上是白骨精的化身)后,唐僧非常生氣,將緊箍咒顛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唐僧念緊箍咒是因為他認為孫悟空濫殺無辜,違反了佛教的慈悲為懷原則。這是對孫悟空的一種懲罰,也是對他行為的一種糾正。
二、閱讀(46分)
(一)(9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近兩年,看似與“遛彎兒”無異的Citywalk(又名:城市漫步)成為最受歡迎的旅行玩法之一。它強調松弛感與慢節(jié)奏,以漫步的方式探索城市,無需精心規(guī)劃,只需隨心而行,沉浸式感受城市的風土人情與發(fā)展脈搏。既可跟隨導賞人員走特定路線,在社區(qū)街道、市井小巷中觸摸城市歷史文化記憶;又可漫無目的地走走停停,一家小飯館、一座老建筑、一次與當?shù)鼐用竦膶υ?,都是旅途中偶遇的“風景”。
Citywalk并非游客專屬,對一座城市的居民來說,它同樣頗受歡迎。居民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在夜間集市上逛逛、到濱河步道上散步吹風,這些日常化的城市漫步,能夠幫助人們再次發(fā)現(xiàn)“消失的附近”,重新認識并愛上所在的城市,形成歸屬感和情感認同,建立深度鏈接的精神需求。
(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有刪改)
【材料二】
圖一
圖二
【材料三】作為感受城市煙火氣的最佳方式之一,Citywalk為一座城市提供了發(fā)展的新契機。它需要文旅工作者挖掘、形成、推廣一系列體現(xiàn)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標或線路、形成屬于每座城市獨特的旅游產品;需要建設者在保護好城市歷史舊跡的基礎上,考慮街區(qū)改造與居民生活、人文深度與商業(yè)發(fā)展的平衡,盤活本土歷史文化資源;還需要城市管理者活躍思維、統(tǒng)等謀劃,將優(yōu)質服務與便利設施輸送到大街小巷,提升城市的“漫步友好度”,讓游客與市民在城市中慢下來、留下來,帶動起漫步與消費的熱潮。Citywalk對塑造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有著重大意義,促進城市的餐飲、購物、住宿、文化等產業(yè)的發(fā)展。
(摘自《海報新聞》,有刪改)
8.有專家對參與Citywalk的人做了調查,【材料二】是調查結果報告。閱讀圖一,你能從中獲得哪些信息。
9.關于Citywalk,小語和小文發(fā)表了如下觀點。你贊同誰的觀點?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三】闡述理由。
小語:Citywalk是在輕松的步伐里,放空大腦、享受當下,是發(fā)掘街頭觸手可及的小確幸,是值得推崇和推廣的生活方式。
小文:Citywalk不過是給散步、瞎逛、遛彎兒套上了個洋氣的馬甲,徒有虛名。
10.下列對材料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每次Citywalk都需要跟隨導賞人員走特定路線,去觸摸城市歷史文化記憶。
B.Citywalk是一種時尚旅游方式,參與者可以是外地游客,也可以是城市本地居民。
C.Citywalk類型多樣,景觀類、人文歷史類、網紅打卡類屬于相對熱門的Citywalk類型。
D.Citywalk可以使人感受到城市的煙火氣,為一座城市的發(fā)展提供新機會。
【答案】8.[示例]①大多數(shù)人選擇周末或節(jié)假日進行Citywalk,不到兩成的人選擇工作日進行Citywalk。②喜歡Citywalk的人群主要是年輕人。
9.[示例]我贊成小語的觀點。Citywalk是一種新興的旅行方式,它強調松弛感與慢節(jié)奏,以漫步的方式探索城市,沉浸式感受城市的風土人情與發(fā)展脈搏,還可以幫助人們對城市形成歸屬感和情感認同,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此外,Citywalk也為城市提供發(fā)展的新契機,促進城市的餐飲、購物、住宿、文化等產業(yè)的發(fā)展,對塑造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有著重大意義。 10.A
【解析】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圖文轉換。
結合材料二的圖一可知,參與Citywalk的時間段:周末占了87.5% ,節(jié)假日占了61.1% ,而工作日只19.6% ;由此可知,參加Citywalk的時間段主要集中在周末和節(jié)假日,工作日最少,不到兩成。因此可得出結論:大多數(shù)人選擇周末或節(jié)假日進行Citywalk,不到兩成的人選擇工作日進行。
結合材料二的圖一可知,參加Citywalk的年齡分布:18-24歲占35.3% ,25-30歲占41.4%,31-35歲占23.3% ,由此可見參加Citywalk的主要為青年人,三十歲以下最多。因此可得出結論:喜歡Citywalk的人群主要是年輕人。
【9題詳解】
本題考查觀點看法。
由【材料一】Citywalk強調的是“松弛感與慢節(jié)奏”“以漫步的方式探索城市”“無需精心規(guī)劃,只需隨心而行”可知,這種旅行方式可以幫助人們重新發(fā)現(xiàn)城市的美,增強歸屬感和情感認同。由“Citywalk并非游客專屬,對一座城市的居民來說,它同樣頗受歡迎。居民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在夜間集市上逛逛、到濱河步道上散步吹風,這些日?;某鞘新剑軌驇椭藗冊俅伟l(fā)現(xiàn)‘消失的附近’,重新認識并愛上所在的城市,找回歸屬感和情感認同,建立深度鏈接的精神需求”可知,Citywalk不僅能讓外地游客感受到城市的魅力,也能讓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新的樂趣。
由【材料三】“Citywalk對塑造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有著重大意義,促進城市的餐飲、購物、住宿、文化等產業(yè)的發(fā)展”可知,Citywalk對塑造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有著重大意義,可以促進城市的餐飲、購物、住宿、文化等產業(yè)的發(fā)展。通過Citywalk,城市可以更好地展示其歷史文化和現(xiàn)代風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參與。
小語的觀點“Citywalk是在輕松的步伐里,放空大腦、享受當下,是發(fā)掘街頭觸手可及的小確幸,是值得推崇和推廣的生活方式”,肯定了Citywalk的旅游方式,認為Citywalk不僅是一種放松和享受的方式,還具有推動城市發(fā)展和文化傳播的積極作用,是值得推崇和推廣的生活方式。
小文的觀點“Citywalk不過是給散步、瞎逛、遛彎兒套上了個洋氣的馬甲,徒有虛名”否定了Citywalk的旅游方式,認為Citywalk徒有虛名。結合以上分析,表明明確的觀點,并闡述理由即可。
示例:我贊成小語的觀點。
首先,從Citywalk的本質來看,它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散步或閑逛,而是一種深度的城市文化體驗。通過Citywalk,人們可以在輕松的步伐中,放慢節(jié)奏,放空大腦,享受當下的美好。這種生活方式有助于人們緩解壓力,放松心情,提升生活品質。
其次,Citywalk對于城市文化的挖掘和傳播具有重要意義。它鼓勵文旅工作者去挖掘、形成、推廣一系列體現(xiàn)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標或線路,這不僅有助于游客更好地了解城市的歷史和文化,也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同時,通過Citywalk,人們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城市的煙火氣和人文魅力,從而增強對城市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最后,Citywalk的興起也促進了城市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我認為Citywalk是一種值得推崇和推廣的生活方式。它不僅可以讓人們享受到輕松愉悅的時光,還可以促進城市文化的傳播和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當然,我們也需要理性看待Citywalk的興起,避免過度商業(yè)化和同質化,保持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材料的篩選和辨析。
A.結合材料一“它強調松弛感與慢節(jié)奏,以漫步的方式探索城市,無需精心規(guī)劃,只需隨心而行,沉浸式感受城市的風土人情與發(fā)展脈搏。既可跟隨導賞人員走特定路線,在社區(qū)街道、市井小巷中觸摸城市歷史文化記憶;又可漫無目的地走走停停,一家小飯館、一座老建筑、一次與當?shù)鼐用竦膶υ?,都是旅途中偶遇的‘風景’”可知,“每次出行都需跟隨導賞人員走特定路線”理解錯誤。
(二)(2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斑鳩于飛
倪瑞星
①小區(qū)院里有幾株槐樹,常常招來一群常見的麻雀和喜鵲,而我卻有幸見到過幾只斑鳩,它們飛過來,落在樹上、咕咕咕叫著。忽然,我心生一計,找來一個紙盒,剪去一截,豎起來立在窗臺上。我希望斑鳩能住進我為它們建造的簡陋房子里。
②等了一天,兩天。斑鳩從窗前飛過,并無進駐的意愿。已經是農歷三月中旬,節(jié)令過了谷雨,正是鳥兒引伴呼朋交配孵化的季節(jié)。
③我往窗臺上撒一把小米,相信鳥兒定然會來。
④終于,一只斑鳩從樹上飛到窗臺,但它并不吃米,只是小心翼翼走過來,又走過去,東張西望,咕咕咕叫著。當它確信并無危險時,便低頭啄食米粒。此時,又飛來一只斑鳩。我斷定它們應該是一對。兩只鳥兒將米粒吃得干干凈凈。
⑤第二天,太陽還未升起,我又聽見咕咕咕的叫聲。兩只斑鳩銜著樹枝一前一后飛落在窗臺上。我一陣驚喜。它們將樹枝放入紙盒,沒有停留,又飛走了。以后數(shù)日,兩只鳥兒一起營建它們的窩巢。斑鳩的窩,就是將小樹枝堆積在一起,然后略加整理,中間凹下去一些。這么簡陋的巢穴,與斑鳩靈秀的形體似乎不大相稱。
⑥不久后兩枚雪白的鳥蛋就靜靜地躺在窩巢微凹的中間,拇指大小,新鮮,光潔,西斜的陽光照過來,泛出如羊脂白玉一般溫潤的光澤。
⑦接著開始孵化。斑鳩是雄雌共同承擔的。它們一天輪換一次,這一天里不吃不喝不動,靜靜地臥著,護佑著兩個小生命。陽光照過來,正在孵化的斑鳩沐在午后的暖陽里,神態(tài)安詳,銀灰色的毛羽熠熠生輝。外出的斑鳩回來了,邁著小碎步,咕咕咕叫著,面對窩里的斑鳩,不停地點頭鞠躬,樣子很滑稽。鞠躬的這一只毛羽更鮮亮,頭和眼睛稍大點,嘴粗而長,腿也要粗壯些。聯(lián)系之前下蛋時的觀察,我就斷定孵蛋的是雌鳥,后來的是雄鳥無疑了。
⑧接下來的日子,我常往窗臺上撒些米粒,再放一小碗清水。初時,鳥們只是看著,其后慢慢踱出來,走一步,頭顱一伸一縮,轉動著漆黑的小眼珠,透過玻璃朝屋里張望。隨即便一粒一粒啄食小米,又將尖尖的嘴喙伸進碗里喝一點清水。
⑨有天夜里風刮得緊,樓宇間一陣一陣呼呼的嘯聲。我很是擔心窗臺上的斑鳩窩,天剛麻麻亮就起來,只見窩兒完好如初,方才放心。令我驚喜的是,大風之夜雛鳥竟然出殼了!從下蛋算起,過去了16天。雛鳥在親鳥腹下一拱一拱地動,親鳥護著不讓出來。我在窗臺上撒一把米,它姍姍走出。雛鳥像兩顆橢圓的肉蛋兒,肌膚呈藏青色,淺淺地鋪一層乳白色的絨毛,細脖子,大腦袋,還沒睜眼,就是兩個凸出的小包。
⑩第五天小鳥睜開眼睛了,像麻線一樣一條細細的縫兒。兩只親鳥輪番銜食回來,鳥娃張開嫩黃色的小嘴吱吱叫著。斑鳩喂食和別的鳥不同,雛鳥把嘴喙伸進親鳥嘴里吞食。我是頭一回見這種奇特的飼雛方式,想將它拍下來。拉開窗戶,正要拍攝,鳥兒突然憤怒了,扎煞起兩扇翅膀,隨時準備撲過來。我只好放棄。親鳥之于幼雛,確如人母之于嬰孩。護雛是動物的本能。我已經深入斑鳩的領地了,還是退出的好,不要打擾它們吧。
?天地間生命無數(shù),雖樣貌有別,但每一種生命都應該受到尊重,并且被呵護。
(有刪改)
11.請簡要概括本文作者從哪些方面對斑鳩的生活習性進行了觀察介紹。
12.請聯(lián)系上下文,從細節(jié)描寫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
初時,鳥們只是看著,其后慢慢踱出來,走一步,頭顱一伸一縮,轉動著漆黑的小眼珠,透過玻璃朝屋里張望。
13.仔細閱讀下面的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分別說說作者兩次態(tài)度如此肯定的原因是什么。
①相信鳥兒定然會來。
②我就斷定孵蛋的是雌鳥。
14.閱讀【鏈接材料】,試著分析文章以“斑鳩于飛”為題,有什么妙處。
【鏈接材料】
《詩經》有“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集愛止”的句子,本指鳳凰高飛,百鳥慕而隨之。后以鳳和凰相偕而飛,比喻婚姻美滿,夫妻和睦。
15.讀完本文,也許你會聯(lián)想到這些詞語:尊重、呵護、美好??請你結合文章內容,圍繞其中的一兩個詞語,談談讀完本文后的感受。
【答案】11.①斑鳩筑巢;②斑鳩孵化幼鳥;③斑鳩給幼鳥喂食。
12.運用動作描寫,“踱”“一伸一縮”“轉動”“張望”等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斑鳩看到米粒和水之后謹慎、緊張、試探的狀態(tài),表達了“我”對斑鳩的喜愛之情。
13.①此時正是鳥兒呼朋引伴交配孵化的季節(jié),作者順應自然規(guī)律,為鳥兒提供食物住所,供它們交配孵化,因此作者斷定鳥兒一定會來;②作者聯(lián)系之前斑鳩下蛋時的觀察以及長時間對其孵化方式和外形特點的觀察,因此斷定孵蛋的是雌鳥。
14.①“斑鳩于飛”化用“鳳凰于飛”的典故,使文章富有文采,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②點明了文章的寫作對象——斑鳩,寄予了作者對窗臺上斑鳩一家的美好祝愿;③表達了作者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揭示了文章主旨。
15.[示例]尊重。作者通過記錄自己觀察斑鳩的生活習性,并在文末意識到自己的關注似乎打擾到了斑鳩的生活,從而反思每種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和呵護,表達了作者對斑鳩的喜愛以及對生命的尊重。
【解析】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章內容分析。
結合第⑤段“以后數(shù)日,兩只鳥兒一起營建它們的窩巢。斑鳩的窩,就是將小樹枝堆積在一起,然后略加整理,中間凹下去一些。這么簡陋的巢穴,與斑鳩靈秀的形體似乎不大相稱”可知,兩只斑鳩銜來樹枝,筑起一個簡陋的巢穴,據此可概括為:斑鳩筑巢;
結合第⑦段“接著開始孵化。斑鳩是雄雌共同承擔的。它們一天輪換一次,這一天里不吃不喝不動,靜靜地臥著,護佑著兩個小生命”可知,雌雄兩只鳥兒輪流孵化幼鳥,據此可概括為:斑鳩孵化幼鳥;
結合第⑩段“兩只親鳥輪番銜食回來,鳥娃張開嫩黃色的小嘴吱吱叫著。斑鳩喂食和別的鳥不同,雛鳥把嘴喙伸進親鳥嘴里吞食”可知,兩只親鳥輪番銜食回來喂養(yǎng)幼鳥,據此可概括為:斑鳩給幼鳥喂食。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關鍵詞句的賞析。
句子運用了“慢慢踱出來”“走一步,頭顱一伸一縮”等連續(xù)動作描寫,表現(xiàn)鳥兒試探性前進的警覺性;“轉動著漆黑的小眼珠,透過玻璃朝屋里張望”則通過傳神的細節(jié)刻畫,反映了斑鳩對周圍環(huán)境的觀察與疑慮。整句描寫細膩生動,仿佛能讓讀者直觀感受到鳥兒小心翼翼、戒備十足的動態(tài),增強了畫面感和真實感。“踱”“一伸一縮”“轉動”“張望”等詞語,形象地展現(xiàn)斑鳩看到米粒和清水之后謹慎、緊張、試探的狀態(tài),描寫靈動,字里行間流露出“我”對斑鳩的喜愛。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
①我相信鳥兒定然會來:結合第②段“斑鳩從窗前飛過,并無進駐的意愿。已經是農歷三月中旬,節(jié)令過了谷雨,正是鳥兒引伴呼朋交配孵化的季節(jié)”分析,此時正是交配孵化的季節(jié),作者熱心地為鳥兒提供食物、住所,供它們交配孵化,所以鳥兒一定會到我為它們營造的這個場所來;
②我就斷定孵蛋的是雌鳥:結合第①段“找來一個紙盒,剪去一截,豎起來立在窗臺,我希望斑鳩能住進我為它們建造的簡陋房子里”、第⑤段“兩只斑鳩銜著樹枝一前一后飛落在窗臺上。我一陣驚喜。它們將樹枝放入紙盒……以后數(shù)日,兩只鳥兒一起營建它們的窩巢”、第⑦段“斑鳩是雄雌共同承擔的。它們一天輪換一次,這一天里不吃不喝不動,靜靜地臥著,護佑著兩個小生命”、“鞠躬的這一只毛羽更鮮亮,頭和眼睛稍大點,嘴粗而長,腿也要粗壯些”、“聯(lián)系之前下蛋時的觀察”可知,作者之前對斑鳩的觀察持續(xù)了很長時間,且細致入微,結合斑鳩的孵化方式以及外形特點,可以斷定孵蛋的是雌鳥。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標題的作用。
標題的作用可從內容主旨和表現(xiàn)手法兩方面分析。“斑鳩于飛”是化用《詩經》“鳳凰于飛”的典故,本指鳳凰高飛,百鳥慕而隨之。后以鳳和凰相偕而飛,喻夫妻和好恩愛。文章用“斑鳩于飛”做標題,既交代了寫作對象是兩只斑鳩,又寄寓了作者對斑鳩一家的美好祝愿。兩只斑鳩共同哺育自己的孩子,如鳳凰般恩愛,更加具有文學色彩,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另外,斑鳩在文中象征著自然界的和諧與美好,作者通過觀察斑鳩的生活習性,展現(xiàn)了它們的相互陪伴與合作,傳達出對生命的尊重與珍視?!鞍啉F于飛”這個標題,也表達作者希望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愿望,揭示了文章主旨。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主旨的分析。
作答時,從“尊重、呵護、和諧、美好……”等詞語中任選一兩個,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分析。
尊重:結合第⑩段“我已經深入斑鳩的領地了,還是退出的好,不要打擾它們吧。仰天地間生命無數(shù),雖樣貌有別,但每一種生命都應該受到尊重,并且被呵護”可知,作者通過對斑鳩生活習性的觀察與細膩描寫,展現(xiàn)了斑鳩筑巢、孵化以及哺育雛鳥的生命歷程。讓我們感受到每一種生命都應被尊重,而作者悉心呵護斑鳩的行為,體現(xiàn)了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關系,喚醒了我們對自然生命的敬畏與責任感。
呵護:結合第①段“找來一個紙盒,剪去一截,豎起來立在窗臺,我希望斑鳩能住進我為它們建造的簡陋房子里”可知,我希望斑鳩能住進我給他們營造的小房子里。根據第⑧段“接下來的日子,我常往窗臺上撒些米粒,再放一小碗清水”可知,斑鳩住進來以后,作者在觀察斑鳩筑巢、孵化、護雛等過程中,表現(xiàn)出對生命的尊重與呵護。斑鳩在窗臺上安家,象征著自然對人類的信任,而作者的細心呵護則體現(xiàn)了人類對自然的關愛。文章喚起了我們對生命的敬畏與珍惜,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關注并保護身邊的生靈。
美好:結合第④段“一只斑鳩從樹上飛到窗臺……又飛來一只斑鳩。我斷定它們應該是一對。兩只鳥兒將米粒吃得干干凈凈”、第⑤段“兩只斑鳩銜著樹枝一前一后飛落在窗臺上……以后數(shù)日,兩只鳥兒一起營建它們的窩巢”、第⑦段“它們一天輪換一次,這一天里不吃不喝不動,靜靜地臥著,護佑著兩個小生命”、第⑩段“第五天小鳥睜開眼睛了,像麻線一樣一條細細的縫兒。兩只親鳥輪番銜食回來,鳥娃張開黃色的小嘴吱吱叫著。斑鳩喂食和別的鳥不同,雛鳥把嘴喙伸進親鳥嘴里吞食”可知,兩只鳥兒與人類同框的景象彰顯了人與自然和諧之美,兩只鳥兒共同筑巢彰顯了伴侶互相協(xié)作構建家園的美好,兩只鳥兒共同撫育幼鳥展現(xiàn)了家庭溫馨的美好,大鳥喂食小鳥彰顯了護雛的美好。
示例:尊重:生命平等,皆需尊重。文中作者對斑鳩一家的態(tài)度讓我深刻體會到尊重生命的意義。作者在觀察斑鳩筑巢、孵蛋、育雛的整個過程中,雖充滿好奇,但始終保持著尊重。當想要拍攝斑鳩獨特的飼雛方式時,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打擾到它們,便選擇放棄。這讓我明白,每一種生命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尊嚴,無論其多么渺小、常見,都值得我們以平等、敬畏的心去對待。
呵護:以愛之名,守護生命。作者對斑鳩一家給予了悉心的呵護。從為斑鳩搭建簡陋的“房子”,到在窗臺上撒米、放清水,再到在大風之夜擔心斑鳩窩的安危,作者用實際行動表達著對斑鳩的關愛。這種呵護不僅是物質上的給予,更是精神上的關懷。在斑鳩的整個繁衍過程中,作者始終默默關注,不做過多干涉,讓它們能在相對自然的環(huán)境中生活。這啟示我們,呵護生命需要我們用心去觀察、用愛去付出。
美好:生命相伴,盡顯美好。斑鳩一家在作者窗前的生活點滴,處處洋溢著美好。從兩只斑鳩相互陪伴、共同營建巢穴,到雌鳥安心孵蛋、雄鳥悉心照顧,再到雛鳥破殼而出,一家人溫馨相處,這些畫面都充滿了生機與溫情。作者在觀察過程中,也收獲了很多驚喜與感動,這種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場景是如此美好。它讓我們看到,當人類以友善、包容的心態(tài)對待自然生物時,能夠收獲一份獨特的美好。這種美好不僅來自于斑鳩一家的生活趣事,更來自于我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畏與熱愛。
(三)(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咴唬骸岸∈洗┚靡蝗??!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
(選自《穿井得一人》)
【乙】楚人擔山雉①者,路人問:“何鳥也?”擔雉者欺之曰:“鳳凰也。”路人曰:“我聞有鳳凰,今直②見之。汝販之乎?”曰:“然?!眲t十金,弗與;請加倍,乃與之。將欲獻楚王,經宿而鳥死。路人不遑③惜金,惟恨④不得以獻楚王。國人傳之,咸以為真鳳凰,貴⑤欲以獻之,遂聞楚王。楚王感其欲獻于己,召而厚賜之,過于買鳥之金十倍。
(選自《尹文子·大道上》,有刪改)
【注】①雉(zhì):野雞,也有叫山雞的。②直:同“值”,遇到,碰上。③不遑(huáng):來不及。④恨:遺憾。⑤貴:贊賞。
1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
(1)家無井而出溉汲( ) (2)及其家穿井( )
(3)我聞有鳳凰( ) (4)國人傳之( )
1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擔雉者欺之曰”中“之”的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項是( )
A.下車引之B.禽獸之變詐幾何哉C.國人道之D.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8.請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br>(2)將欲獻楚王,經宿而鳥死。
19.閱讀【甲】【乙】兩文,說說宋君和楚王面對傳聞的態(tài)度和做法有何不同。
【答案】16.(1)打水澆田 (2)挖掘、開鑿 (3)聽說,聽過 (4)傳播,流傳
17.B
18.(1)丁氏回答說:“得到一個人使喚,不是在井中得到一個人?!?br>(2)(路人)正想將鳥獻給楚王,經過一夜鳥卻死了。
19.宋君知道事情后,沒有輕信,謹慎地派人去詢問丁氏事情的原貌;楚王知道事情后,完全相信了,并且很感動,給了路人豐厚的賞賜。
【解析】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1)句意:家里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去打水澆田。溉汲:打水澆田。
(2)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時候。穿:挖掘、開鑿。
(3)句意:我聽說過有鳳凰。聞:聽說,聽過。
(4)句意:楚國的人們紛紛傳說這件事。傳:傳播,流傳。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擔雉者欺之曰”意為:挑著山雞的人騙他說。之:代詞,指代路人。
A.句意:(友人)下車去拉他。之:代詞,指代元方;
B.句意: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 之:助詞,的;
C.句意:國都里的人都在講述這件事。之:代詞,代指聽到的事;
D.句意: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快樂的人。之:代詞,代指某種學問或事業(yè)。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
(1)對,回答;使,勞力;于,在。
(2)將,打算;欲,想要;經宿,經過一夜。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及對比閱讀。
結合甲文“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可知,當宋君聽聞國人傳播“丁氏穿井得一人”這一傳聞后,并沒有盲目相信,而是采取了派人向丁氏詢問的行動。由此可見,宋君知道事情后,沒有輕信傳聞,而是謹慎地派人去詢問丁氏事情的原貌,以探究事情的真相。
結合乙文“國人傳之,咸以為真鳳凰,貴欲以獻之,遂聞楚王。楚王感其欲獻于己,召而厚賜之,過于買鳥之金十倍”可知,楚王聽到國人傳說路人欲獻真鳳凰給自己這件事后,完全相信了這一傳聞,并且被路人的心意所感動,進而召見路人并給予超過買鳥金錢十倍的豐厚賞賜。由此可見,楚王知道事情后,完全相信了傳聞,并且很感動,給了路人豐厚的賞賜。
參考譯文:
【甲】宋國有個姓丁的人,家里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去打水澆田,經常派一人在外專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時候,他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個勞動力?!庇腥寺犃司腿鞑ミ@件事,說:“丁家挖井挖到了一個人。”全國人都把“鑿井得一人”這個消息相互傳說著,一直傳到宋國國君的耳朵里。宋國國君派人向姓丁的問明情況,姓丁的答道:“得到一個空閑的人力,并非在井內挖到了一個活人?!毕襁@樣以訛傳訛、道聽途說,還不如什么都沒聽到的好。
【乙】有個楚國的人挑著一只山雞,一個路人問他:“這是什么鳥呀?”挑著山雞的人騙他說:“這是鳳凰?!甭啡苏f:“我聽說過有鳳凰,今天正巧見到了。你愿意賣它嗎?”挑山雞的人說:“愿意?!甭啡私o他十金,他不賣;路人請求加倍給錢,他才把山雞賣給了路人。路人想把這只“鳳凰”獻給楚王,過了一夜,山雞就死了。路人來不及可惜金錢,只遺憾不能把它獻給楚王。楚國的人們紛紛傳說這件事,都認為那只山雞是真鳳凰,十分贊賞路人想要把鳳凰獻給楚王的心意,于是這件事被楚王聽到了。楚王被路人想要進獻鳳凰給自己的心意所感動,便召見他并給予豐厚的賞賜,賞賜的錢財超過了路人買山雞所花金錢的十倍。
(四)(4分)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20.首句寫出了詩人當時怎樣的生活處境?請結合具體詞語加以分析。
21.有人評價陸游的這首詩前兩句集中在一個“思”字上,后兩句集中在一個“夢”字上,表達了詩人深沉的情思。請根據詩歌內容對此簡要分析。
【答案】20.“僵臥”寫出了詩人年邁老病的境況,“孤村”表明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凄涼至極。由此可見,首句寫出了詩人當時寂寞、窘迫、凄涼的生活處境。
21.①一個“思”字直接寫出了詩人不以衰老自棄,內心仍燃燒著為國戍邊的志愿。②后兩句集中在一個“夢”字上,詩人借寫風雨夢境,抒發(fā)感人至深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
【解析】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
結合詩歌首句“僵臥孤村不自哀”可知,“僵臥”一詞描繪出詩人身體僵硬地躺臥著的狀態(tài),這暗示了詩人年邁體弱,身體狀況不佳,可能已被疾病纏身,無法像年輕時那樣自由行動?!肮麓濉眲t點明了詩人所處的地點是一個孤獨、偏僻的小村落,這樣的環(huán)境顯示出詩人與外界交流甚少,處于一種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由此可見,“僵臥”和“孤村”這兩個詞,生動地展現(xiàn)出詩人當時生活寂寞,無人陪伴,且處境窘迫,物質生活可能也比較匱乏,整體氛圍凄涼的生活處境。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情感主旨理解。
結合詩歌前兩句“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可知,詩人此時處于“僵臥孤村”的艱難處境,身體老邁且生活孤寂,但他卻“不自哀”,反而“尚思為國戍輪臺”。“思”字直接表明詩人即便身處困境,卻沒有因自身的衰老和艱難處境而自怨自艾,心中依然堅定地懷著為國家戍守邊疆的強烈愿望。由此可見,一個“思”字直接寫出了詩人不以衰老自棄,內心仍燃燒著為國戍邊的志愿。
結合詩歌后兩句“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可知,在夜深人靜之時,詩人臥聽風雨之聲,隨后在夢中出現(xiàn)了“鐵馬冰河”的戰(zhàn)斗場景?!皦簟弊謱⒃娙嗽诂F(xiàn)實中無法實現(xiàn)的報國之志,通過夢境展現(xiàn)出來。詩人在睡夢中都渴望投身于抗擊外敵的戰(zhàn)斗,足見其報國之心的熾熱與執(zhí)著。由此可見,后兩句集中在一個“夢”字上,詩人借寫風雨夢境,抒發(fā)感人至深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
三、作文(50分)
2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寫作任務。
打開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美麗的自然畫卷惹人向往,真摯的情感讓人贊嘆,人格的力量令人敬仰??在語文的世界里,有一片片天光云影,一股股清泉細流,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他們值得我們點贊。生活中也有很多的人、事、景、物值得我們記住,值得我們?yōu)橹c贊。
請以“我要為______點贊”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將作文題目補充完整,再寫作;②文體不限;③600字左右;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⑤作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關信息。
【答案】略。
這是一份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共6頁。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七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含詳細答案解析),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默寫,綜合題,名著閱讀,綜合性學習,現(xiàn)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詩歌鑒賞,作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將裝訂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經典詩文默寫,閱讀語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題目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