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領略建立物理規(guī)律的思想方法往往比掌握知識本身更加重要,領略的過程是深入理解物理學本質(zhì)和培養(yǎng)科學思維的重要途徑。下面對四幅教材插圖中包含的物理思想方法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如圖甲,在推導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運動過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這里運用了類比思想
B. 如圖乙,在研究自由落體運動中,觀察玻璃管中有空氣和真空兩種情況下物體下落快慢的實驗,從而得出如果沒有空氣阻力,所有物體下落的快慢都一樣,這里運用了比較思想
C. 如圖丙,當水平桌面受到向下的壓力時,通過桌子兩側的平面鏡反射的光斑位置變化,可以反映桌面發(fā)生的微小形變,這里運用了放大思想
D. 如圖丁,水桶所受拉力示意圖,生活中常常見到這樣的實例:一個力的單獨作用與兩個或者更多力的共同作用,其效果相同,這里運用了等效思想
2.2024年10月23日,中國深圳美團無人機福田口岸航線正式開航,這是國內(nèi)首條設在口岸區(qū)域的常態(tài)化無人機配送航線。如圖為配送無人機某次在豎直方向運動的v?t圖像。以豎直向上為正方向,關于無人機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0~2s內(nèi),無人機的加速度大小為0
B. 2~3s內(nèi),無人機處于靜止狀態(tài)
C. 0~4s內(nèi),無人機的平均速度大小為2.5m/s
D. 0~7s內(nèi),無人機的平均速度大小為8.0m/s
3.手機支架可以將手機固定在一個合適的角度,緩解用戶低頭或手持手機的疲勞感。如圖所示,將手機放
在支架上,F(xiàn)1和F2分別是支架對手機的兩個作用力。如果將手機支架和水平方向的夾角θ從30°逐漸增大到
60°,在此過程中手機始終保持靜止,則( )
A. F1逐漸增大
B. F2逐漸減小
C. F2與F1的合力逐漸減小
D. 當θ=45°時,F(xiàn)2與F1的大小相等
4.如圖甲為某實驗小組測量物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裝置。通過鉤碼拉動物塊加速運動,用力傳感器測量細繩的拉力F,通過打點計時器(圖中未畫出)記錄物塊運動信息,從而計算物塊的加速度a。圖乙為繪制出的F?a圖像,已知F?a圖像的斜率為k,F(xiàn)軸上的截距為b,查閱資料知當?shù)刂亓铀俣葹間,則物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為(結果用k、b、g表示)( )
A. bgB. bkgC. bkgD. kbg
5.常坐公交的同學都知道,在公交車上,可以沒有座位,但不能沒有扶手;如圖所示為公交上常見的橫桿垂吊扶手(也就是我們說的吊環(huán))。某次公交車上連接左側圓環(huán)的拉繩呈豎直狀態(tài),人拉著右側圓環(huán)的拉繩與豎直方向成一定角度,且繩處于繃緊狀態(tài),人與公交車車廂保持相對靜止。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人對圓環(huán)的拉力大小與圓環(huán)對人的拉力大小一定相等
B. 由左側拉繩的狀態(tài)可知公交車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C. 由右側拉繩的狀態(tài)可知公交車可能正在向右加速
D. 人一定受到車廂地板水平向左的靜摩擦力作用
6.2024年11月21日在深圳召開的第六屆載人航天學術大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根據(jù)計劃,我國將在2030年前實現(xiàn)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開展月球科學考察。若探測器在月球表面減速著陸(速度沿豎直方向),依靠反推發(fā)動機減速,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有( )
A. 減速著陸過程探測器處于超重狀態(tài)
B. 減速著陸過程探測器處于失重狀態(tài)
C. 反推發(fā)動機對探測器的作用力大于探測器對反推發(fā)動機的作用力
D. 反推發(fā)動機對探測器的作用力小于探測器對反推發(fā)動機的作用力
7.在平直路面上,質(zhì)量為1100kg的汽車在進行測試,當速度達到108km/?時撤去牽引力,經(jīng)一段時間后
車停了下來;再重新起步加速時,加速度為1.40m/s2。已知汽車運行過程中所受阻力恒為440N,假定測試過程中加速時牽引力不變,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汽車撤去牽引力后的加速度大小為0.4m/s2
B. 汽車撤去牽引力后需經(jīng)270s停下來
C. 汽車重新起步加速運動時的牽引力為1540N
D. 汽車重新起步加速運動時的牽引力為880N
二、多選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18分。
8.重力為mg的小球1與兩根細線a、b連接,重力為2mg的小球2一端連接細線b,另一端與水平輕彈簧c相連,輕彈簧的一端固定在墻壁上,如圖所示。兩個小球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細線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0°。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細線a對小球1的拉力大小為2 3mg
B. 細線b對小球2的拉力大小為 3mg
C. 剪斷細線a的瞬間,小球1的瞬時加速度大小a1>g
D. 剪斷細線b的瞬間,小球2的瞬時加速度大小為 72g
9.傳送帶在物流行業(yè)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主要用于貨物的輸送、搬運和分揀。如圖所示,長為L=2.5m的水平傳送帶以恒定速率v1=1m/s向右運動,一質(zhì)量為m=2kg的小滑塊從傳送帶右端以水平向左的速率v2=2m/s滑上傳送帶,小滑塊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1,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小滑塊最終從傳送帶的左端離開
B. 小滑塊在傳送帶上勻速運動的時間為1.5s
C. 小滑塊與傳送帶之間的相對位移為4.5m
D. 在小滑塊滑上傳送帶到滑離傳送帶的整個運動過程中,小滑塊始終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10.現(xiàn)今智能手機大部分都有加速度傳感器,賦予了手機類似人類的“平衡感”,某同學用手掌托著手機,打開加速度傳感器,讓手掌從靜止開始迅速上下運動,得到如圖所示的豎直方向上加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該圖像以豎直向上為正方向。由此可判斷出手機( )
A. t2時刻運動到最高點
B. t1?t2時間內(nèi)處于超重狀態(tài)
C. t1時刻開始減速上升,t1~t3時間內(nèi)所受支持力先減小后增大
D. t2時刻開始減速上升,t1?t3時間內(nèi)所受支持力一直減小
三、實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6分。
11.實驗是物理學的基本內(nèi)容,也是學好物理的基本方法。下面兩個實驗,請按照要求進行解答。
(1)圖甲是“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實驗裝置示意圖。圖乙是實驗得到的紙帶的一部分。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Hz,則圖中P點對應的速度大小為______m/s,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m/s2。(結果均保留2位小數(shù))
(2)如圖丙所示,在“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的實驗中。
①一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丁所示,則該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______N。為了使實驗能夠順利進行,且盡量減小誤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填正確答案標號)。
A.為了方便測量,實驗時兩細繩OB、OC之間的夾角應盡可能小一些
B.測量時,橡皮條、細繩和彈簧測力計應貼近并平行于木板
C.橡皮條AO必須與兩細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
D.同一次實驗中,結點O的位置應保持不變
E.在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同時拉細繩時要注意使兩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相等
②圖戊中F為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則F與F′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選填“F”或“F′”)
圖己是某次實驗記錄的部分信息,其中合力F=4N,分力F2方向確定,與合力F夾角為θ=30°,則另一分力的最小值是______N。
12.根據(jù)新的課程標準,“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是高中學生必做實驗之一。如圖(a)所示為某班
學習小組進行實驗時的實驗裝置。
(1)若本實驗中用力傳感器精確測量小車受到的拉力,則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力,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滿足槽碼的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
(2)該實驗需采用______法,分別進行實驗;首先,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通過改變槽碼的個數(shù)改變小車所受拉力,測得不同拉力下小車運動的加速度;然后再保持小車所受的拉力不變,通過在小車上增加鉤碼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測得不同質(zhì)量的小車在這個拉力作用下運動的加速度,從而找出物體加速度與質(zhì)量之間的關系。
(3)實驗中甲、乙兩位同學把所掛槽碼的總重力記為F,通過多次改變F的大小,得到多條打點的紙帶,利用紙帶求出不同力F下對應的小車的加速度大小a,并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a?F關系圖像如圖(b)中的①、②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
A.實驗中,甲、乙兩位同學所用小車的質(zhì)量一樣大
B.實驗中,甲同學所用小車的質(zhì)量比乙同學的小
C.圖線①不過原點可能是因為沒有平衡小車所受的阻力
D.圖線②不過原點可能是因為在平衡小車所受的阻力時長木板的傾角過大
四、計算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8分。
13.如圖所示,剛開始m=5kg的物塊放在輕彈簧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彈簧的壓縮量為25cm?,F(xiàn)把質(zhì)量M=10kg的物體放在斜面上,物體M用平行于斜面的輕繩繞過光滑定滑輪與物塊相連。已知斜面傾角為37°,物體與斜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μ=0.375,最大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相等。(g取10m/s2,sin37°=0.6,cs37°=0.8)
(1)若物體靜止在斜面上、彈簧伸長量為8cm,求此時輕繩上張力大小及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若物體M剛要開始沿斜面向下運動,求此時彈簧彈力的大小。
14.如圖所示,一質(zhì)量m=5.0kg的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在斜向下與水平面成37°角的恒定推力F的作用下,從水平面上A點由靜止開始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當物塊運動t=5.0s后撤去該力,物塊繼續(xù)滑行x=4m后停在B點。已知物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已知sin37°=0.6。cs37°=0.8,g=10m/s2)求:
(1)撤去推力F時,物塊速度v的大?。?br>(2)推力F的大小(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15.如圖所示,質(zhì)量m=1kg的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放在質(zhì)量M=2kg的木板的右端,開始時木板靜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0.2,木板與水平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1,木板長L=139m,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現(xiàn)對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3N,求:
(1)剛開始運動時,物塊和木板的加速度分別為多大;
(2)若要讓物塊不從木板上掉下來,則恒力作用的最長時間是多少。
參考答案
1.A
2.C
3.D
4.C
5.C
6.A
7.A
8.AD
9.BC
10.BD
3.01 3.70 BD F′ 2
12.需要 不需要 控制變量 B
13.解:(1)剛開始m=5kg的物塊放在輕彈簧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彈簧的壓縮量為x1=25cm=0.25m
根據(jù)平衡條件可得:kx1=mg
解得:k=200N/m
當彈簧伸長x2=8cm=0.08m時,彈簧彈力大小為:T=kx2
解得:T=16N
對m分析,根據(jù)平衡條件可得:F=mg+T
解得輕繩上張力大?。篎=66N
取沿斜面向下為正方向,對M根據(jù)平衡條件可得:F=Mgsinθ+f
解得:f=6N,正值說明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2)若物體M剛要開始沿斜面向下運動,對M分析,根據(jù)平衡條件可得:Mgsinθ=μMgcsθ+F′
解得繩子拉力大小為:F′=36N
對m分析,根據(jù)平衡條件可得:F′+T′=mg
解得彈簧彈力的大小為:T′=14N。
答:(1)若物體靜止在斜面上、彈簧伸長量為8cm,此時輕繩上張力大小為16N,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為6N,方向沿斜面向下;
(2)若物體M剛要開始沿斜面向下運動,此時彈簧彈力的大小為14N。
14.解:(1)撤去推力后,對物塊,由牛頓第二定律得:μmg=ma′
撤去推力后物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末速度為零,其逆過程為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x公式得:v2=2a′x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則撤去推力時物塊的速度大小v=4m/s
(2)在推力作用下,物塊的加速度大小a=ΔvΔt=45.0m/s2=0.8m/s2
對物塊,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cs37°?μ(mg+Fsin37°)=ma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F≈20.6N
答:(1)撤去推力F時,物塊速度v的大小是4m/s;
(2)推力F的大小是20.6N。
15.解:(1)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對物塊:μ1mg=ma1
對木板:F?μ2(M+m)g=Ma2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1=2m/s2,a2=5m/s2
(2)設力的最長作用時間是t,撤去力F時
物塊的速度v1=a1t,木板的速度v2=a2t
撤去力后F后木板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物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物塊的加速度仍為a1,
由于μ1>μ2,物塊與木板速度相等后,物塊與木板相對靜止一起減速,
當物塊與木板共速時物塊恰好運動到木板的左端,物塊恰好不從木板上掉下來
撤去拉力后,對木板,由牛頓第二定律得:μ2(M+m)g+μ1mg=Ma3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3=2.5m/s2,
當物塊與木板共速時物塊恰好運動到木板左端,此時物塊恰好不從木板上掉下
則L=12a2t2?12a1t2+v222a3?v122a1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t≈0.5s
答:(1)剛開始運動時,物塊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別是2m/s2、5m/s2;
(2)若要讓物塊不從木板上掉下來,則恒力作用的最長時間是0.5s。
這是一份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物理試卷(含解析),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高一上期末物理試卷(含解析),共14頁。
這是一份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測評物理試卷,共6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