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金

    2024-2025學年云南省普洱市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 881.2 KB
    • 2025-02-06 00:22
    • 83
    • 0
    •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2024-2025學年云南省普洱市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第1頁
    1/25
    2024-2025學年云南省普洱市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第2頁
    2/25
    2024-2025學年云南省普洱市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第3頁
    3/25
    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2024-2025學年云南省普洱市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展開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云南省普洱市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卷為試題卷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意事項:
    1.本卷為試題卷??忌仨氃诖痤}卡上解題作答。答案應書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2.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選擇題,共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實驗課上,小青用顯微鏡觀察字母“e”玻片,視野中看到的圖像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
    【詳解】顯微鏡成倒立的像,是上下左右皆顛倒,比較簡便的方法,是把要觀察的字母或漢字寫在紙上倒過來看,即旋轉180°,就是在顯微鏡中看到的像。用顯微鏡觀察字母“e”玻片,視野中看到的圖像是。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2. 下列是小明在實驗考試前,練習使用顯微鏡時的部分操作,正確的是( )
    A. 對光時應先將高倍物鏡正對通光孔
    B. 轉動粗準焦螺旋下降鏡筒時,眼睛要注視目鏡
    C. 觀察到的物像模糊不清,要使它變得清晰,應調節(jié)粗準焦螺旋
    D. 視野中物像在左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央,需要把裝片向左下方移動
    【答案】D
    【分析】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取鏡安放、對光調光、放片、調焦觀察、整理與存放。
    【詳解】A.對光時,我們應該先將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而不是高倍物鏡。因為低倍物鏡短,進入的光線多,容易找到明亮視野。如果直接使用高倍物鏡對光,進入的光線少,不容易找到明亮的視野,A錯誤。
    B.在轉動粗準焦螺旋下降鏡筒時,我們應該注視物鏡,以防止物鏡壓碎玻片或損傷鏡頭。如果注視目鏡,就無法及時發(fā)現并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B錯誤。
    C.當觀察到的物像模糊不清時,我們應該首先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而不是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的調節(jié)范圍較小,但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C錯誤。
    D.玻片標本移動的方向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如果視野中的物像在左下方,要把它移到視野中央,就需要把裝片向左下方移動,這樣物像才能向右上方移到視野中央,D正確。
    故選D。
    3. 一臺顯微鏡配有如下鏡頭,看到的視野最暗、細胞數目最少的鏡頭組合為( )
    A. ①⑤B. ②③C. ②④D. ③⑤
    【答案】C
    【分析】③④是目鏡,有螺紋,它直接插在鏡筒的頂端。放大倍數低的長,放大倍數高的短。①②⑤是物鏡,物鏡上有螺紋,它像螺釘一樣安裝在轉換器的孔上。放大倍數低的短,放大倍數高的長。
    【詳解】顯微鏡的總放大倍數是物鏡放大倍數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放大倍數越大,表示視野放大得越大,單個細胞的觀察細節(jié)越多,但視野中能看到的整體細胞數目越少,同時視野亮度一般變暗。故看到的視野最暗、細胞數目最少的鏡頭組合為高倍目鏡④和高倍物鏡②,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4. 以下是實驗室常見的安全標識,下列標識提示“當心腐蝕”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實驗室常見的安全標識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①禁止標識:通常為紅色,用于禁止人們的不安全行為;常見標識有:禁止煙火、禁止觸摸、禁止用水滅火等。
    ②警告標識:通常為黃色,用于提醒人們對周圍環(huán)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發(fā)生危險;常見標識有:當心觸電、當心化學反應、當心腐蝕、當心有毒氣體、當心高溫表面、當心爆炸等。
    ③指令標識:用于強調人們必須做出某種動作或采用防范措施;常見標識有:必須穿防護服、必須戴防護眼鏡、必須戴防護口罩、保持通道暢通等。
    ④提示標識:用于向人們提供某種信息,如標明安全設施或場所等;常見標識有:緊急出口、急救藥箱、緊急停止開關等。
    【詳解】A.此標識的含義是“當心火災”,預示著標志掛放處可能存在火災風險。它提醒人們要時刻保持警惕,注意防火安全,A錯誤。
    B.此標識是“有電危險”的安全警示標志,主要用于提醒人們注意電氣設備或區(qū)域存在電擊危險,防止因誤操作或接近帶電設備而導致的觸電事故,B錯誤。
    C.該圖是“當心腐蝕”標識,預示著標志掛放處可能存在強腐蝕能力的物品。在這些場所,人們需要特別小心,避免與腐蝕性物質直接接觸,以防止皮膚、眼睛等受到損傷,C正確。
    D.“當心爆炸”是實驗室中常見的安全警示標識,用于提醒實驗人員注意可能存在的爆炸危險。它通常呈現為黃色,并配有爆炸圖案,以直觀地傳達危險信息,D錯誤。
    故選C。
    5. 小新想了解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他制作并觀察了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用牙簽在口腔內側壁取材時應用力刮
    B. 在載玻片中央滴加的液體是生理鹽水
    C. 染色時將碘液直接滴在口腔上皮細胞上
    D. 蓋蓋玻片時要迅速垂直蓋下,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
    【答案】B
    【分析】制作口腔上皮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記為:擦→滴→漱→刮→涂→蓋→染。
    【詳解】A.用牙簽在口腔內側壁取材時,如果用力刮,可能會刮傷口腔內側壁,導致出血或疼痛,同時也會影響觀察效果。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輕輕地在口腔內側壁上刮幾下,以獲取足夠的細胞樣本,A錯誤。
    B.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需要在載玻片中央滴加一滴生理鹽水。生理鹽水可以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防止細胞因吸水或失水而變形,這樣便于觀察,B正確。
    C.在染色時,如果直接將碘液滴在口腔上皮細胞上,可能會導致細胞被碘液沖散,影響觀察效果。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將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然后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碘液浸潤標本的全部。這樣可以使細胞均勻染色,同時避免細胞被沖散,C錯誤。
    D.在蓋蓋玻片時,如果迅速垂直蓋下,可能會導致蓋玻片下出現氣泡,影響觀察效果。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這樣可以避免氣泡的產生,D錯誤。
    故選B。
    6. 在《制作細胞模型》的項目學習活動中,一組同學準備了精細食鹽、乒乓球、綠豆、塑料袋等材料來制作動物細胞模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用塑料袋模擬細胞膜,它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
    B. 將食鹽倒入塑料袋中,用食鹽來模擬生命活動的場所——細胞質
    C. 用乒乓球模擬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細胞核
    D. 用綠豆來模擬動物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葉綠體
    【答案】D
    【分析】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一般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細胞質中有線粒體,但與植物細胞相比,沒有細胞壁、葉綠體,通常也沒有液泡。葉綠體和線粒體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詳解】A.塑料袋具有一定的透過性,可以模擬細胞膜的功能,即控制物質進出細胞,A正確。
    B.雖然食鹽是顆粒狀的,但在這里我們可以將其視為一種填充物,用來模擬細胞質——生命活動的場所,B正確。
    C.乒乓球是一個圓形的物體,可以模擬細胞核——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C正確。
    D.動物細胞并不包含葉綠體。葉綠體是植物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能夠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而動物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是線粒體,它能夠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使用。因此,用綠豆來模擬葉綠體是不合適的,應該模擬的是線粒體,D錯誤。
    故選D。
    7. 學習了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后,某同學繪制了下圖來表示動植物細胞結構之間的關系,陰影部分表示兩種細胞共有的結構。下列能表示陰影部分的是( )
    ①細胞壁②細胞膜③細胞質④細胞核⑤葉綠體⑥線粒體⑦液泡
    A. ①⑤⑥⑦B. 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⑤D. ③④⑤⑥
    【答案】B
    【分析】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胞核、液泡,有些植物細胞還有葉綠體。
    【詳解】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線粒體。洋蔥鱗片葉細胞中無葉綠體(綠色部位的細胞中具有),所以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相同的結構是②細胞膜、③細胞質、④細胞核、⑥線粒體,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8. “滿筐圓實驪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是詩人對葡萄的描寫。葡萄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其中入口甘甜的汁液主要來自( )
    A. 細胞壁B. 細胞膜C. 細胞核D. 液泡
    【答案】D
    【分析】植物細胞的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液泡、葉綠體;各有不同的功能。
    【詳解】A.細胞壁在植物細胞的最外層,有保護和支持作用,A不符合題意。
    B.細胞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選擇性透過性)。細胞膜能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有害的物質擋在外面,同時把細胞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B不符合題意。
    C.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是遺傳信息庫,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fā)育和遺傳,C不符合題意。
    D.液泡內含細胞液,細胞液中溶解有多種物質,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質、色素以及營養(yǎng)物質等;因此,葡萄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其中入口甘甜的汁液主要來自液泡,D符合題意。
    故選D。
    9. 下圖為植物細胞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示意圖,分裂的先后順序是( )
    A. d→c→b→aB. d→c→a→b
    C. a→d→c→bD. a→b→c→d
    【答案】A
    【分析】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分裂時先是細胞核一分為二,隨后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含一個細胞核,最后在原來的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于是一個細胞就分裂成兩個細胞。
    【詳解】如選項中圖可知,此細胞有細胞壁,因此是植物細胞的分裂。細胞的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首先是細胞核分裂,在細胞核分裂過程中有染色體復制加倍的現象,因此外觀上細胞核變大即圖中的d,隨著分裂的進行,染色體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外觀上是細胞核一分為二,即c過程;接著細胞質一分為二,最后,在原來的細胞的中央,逐漸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即b到a的過程,這樣,一個細胞就分裂成為兩個細胞,因此細胞分裂過程的正確順序是d→c→b→a。
    故選A。
    10. 番茄果肉口感酸甜,富含維生素C和番茄紅素,這些營養(yǎng)物質大部分屬于( )
    A. 結締組織B. 上皮組織
    C. 分生組織D. 薄壁組織
    【答案】D
    【分析】植物的組織主要有保護組織、分生組織、薄壁組織、輸導組織等,它們各有不同的特點和功能。
    【詳解】A.結締組織是動物組織的一種,A錯誤。
    B.上皮組織同樣是動物組織的一種,B錯誤。
    C.分生組織是植物組織的一種,具有分裂的能力,能夠不斷產生新細胞。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生長點和幼嫩器官中,如根尖的分生區(qū)。但番茄果肉并不是主要由分生組織構成的,C錯誤。
    D.薄壁組織是植物的一種基本組織,廣泛分布在植物體內。它具有多種功能,如儲存營養(yǎng)物質、進行光合作用等。根據薄壁組織的功能和分布特點,我們可以推斷番茄果肉中的大部分營養(yǎng)物質,如維生素C和番茄紅素,就儲存在這種組織中,D正確。
    故選D。
    11. 同學們用顯微鏡觀察一滴池塘水時,視野中看到以下生物,其中不屬于單細胞生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單細胞生物雖然只由一個細胞構成,但也能完成營養(yǎng)、呼吸、排泄、運動、生殖和調節(jié)等生命活動,常見的單細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等。
    【詳解】A.該圖中的生物是變形蟲,是一種原生動物,屬于單細胞生物,A不符合題意。
    B.該圖中的生物是眼蟲,是一種鞭毛蟲類,單細胞生物,B不符合題意。
    C.水綿,是一種多細胞藻類,由很多細胞連成絲狀體,不屬于單細胞生物,C符合題意。
    D.衣藻,是一種綠藻類生物,單細胞生物,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2. 草履蟲具有凈化污水的作用。 下列關于草履蟲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整個身體由一個細胞構成B. 通過纖毛的擺動完成運動
    C. 能通過生殖器官進行繁殖D. 能夠趨利避害、適應環(huán)境
    【答案】C
    【分析】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只由單個細胞組成,個體微小,全部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詳解】A.草履蟲是一種單細胞生物,這意味著它的整個身體只由一個細胞構成。這個細胞能夠完成所有生命活動,包括攝食、呼吸、排泄、運動、生殖等,A正確。
    B.草履蟲體表布滿了纖毛,這些纖毛擺動是草履蟲運動的主要方式。通過纖毛的協調擺動,草履蟲可以在水中自由移動,B正確。
    C.草履蟲作為單細胞生物,無“器官”層次;其生殖方式相對簡單,主要通過分裂生殖來繁衍后代,C錯誤。
    D.草履蟲雖然結構簡單,但具有應激性,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例如,當遇到有害刺激時,草履蟲會逃避;當遇到有利刺激時,草履蟲會趨向。這種趨利避害的能力使得草履蟲能夠在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中生存下來,D正確。
    故選C。
    13. 華蓋木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東南部。華蓋木的結構層次從微觀到宏觀可以排列為( )
    A. 細胞→組織→器官→個體B. 個體→細胞→組織→器官
    C.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D. 組織→器官→細胞→個體
    【答案】A
    【分析】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微觀到宏觀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詳解】細胞:這是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組織:組織是由形態(tài)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植物主要有四大組織:保護組織、薄壁組織、輸導組織和分生組織。
    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結構。在植物中,一個器官往往由多種組織構成,如葉由保護組織、薄壁組織和輸導組織等構成。
    系統:這是動物體特有的結構層次,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植物體沒有系統這一層次。
    個體:即整個生物體,由多個器官構成,能夠完成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
    綜上所述,華蓋木的結構層次從微觀到宏觀可以排列為:細胞→組織→器官→個體,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4. 下列各項中,在結構層次上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 血液B. 肝C. 蘋果D. 楓葉
    【答案】A
    【分析】植物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
    【詳解】A.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細胞間質)組成,血液在心臟和血管之間循環(huán)流動。因此血液是一種流動的結締組織,具有營養(yǎng)和運輸的功能,A符合題意。
    BCD.肝、 蘋果、 楓葉均屬于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5. 近年來,由于全球溫室效應不斷加劇,極地頻現“紅色的雪”,它是一種叫做“雪衣藻”的藻類繁殖的結果?!把┮略濉痹揪G色,但其細胞在陽光照射下,會產生多種紅色色素,吸收熱量加速冰川融化。下列有關“雪衣藻”敘述錯誤的是( )
    A. 沒有根、莖、葉分化
    B. 繁殖過程依賴水環(huán)境
    C. 能產生種子繁殖
    D. 體內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答案】C
    【分析】藻類大多數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在潮濕的陸地,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但都沒有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yǎng)方式屬于自養(yǎng)。
    【詳解】A.“雪衣藻”是一種藻類,根據藻類的特征,它們通常沒有根、莖、葉的分化,A正確。
    B.藻類大多生活在水中,它們的繁殖過程,孢子萌發(fā)都依賴水環(huán)境,B正確。
    C.藻類通常通過孢子進行繁殖,而不是通過種子繁殖,C錯誤。
    D.藻類體內含有葉綠素,這是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的關鍵。通過光合作用,藻類能夠利用陽光、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有機物,并釋放氧氣,D正確。
    故選C。
    16. 2023年12月,普洱市境內發(fā)現逾3萬棵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桫欏。桫欏具有根、莖、葉的分化,體內具有輸導組織,通過產生孢子繁殖后代。該植物屬于( )
    A. 藻類B. 苔蘚植物
    C. 種子植物D. 蕨類植物
    【答案】D
    【分析】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根據形態(tài)結構,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可以分為苔蘚、蕨類、種子植物。藻類是一種結構簡單的生物。
    【詳解】A.藻類通常沒有根、莖、葉的分化,A錯誤。
    B.苔蘚植物有莖和葉的分化,但通常沒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起固著作用),且它們通過孢子繁殖后代。然而,苔蘚植物的莖中沒有輸導組織,這與桫欏的特征不符,B錯誤。
    C.種子植物通過種子繁殖后代,顯然,桫欏不是通過種子繁殖的,C錯誤。
    D.蕨類植物具有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且通過孢子繁殖后代。這與桫欏的特征完全相符,D正確。
    故選D。
    17. 大別山天門冬(如圖)是2023年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的科考隊在大別山發(fā)現的新物種。科考人員對其進行了長期觀察,采集了該植物的花、果實等并進行了研究。
    根據上述材料,從植物分類的角度判斷,大別山天門冬屬于( )
    A. 種子植物B. 蕨類植物
    C. 苔蘚植物D. 藻類植物
    【答案】A
    【分析】綠色植物分為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兩大類,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詳解】A.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種子繁殖后代,科考人員采集了大別山天門冬的花、果實等進行了研究,果實由種子和果皮組成,說明大別山天門冬是種子植物,故A正確。
    B.蕨類植物一般具有根、莖、葉等器官,并有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故B錯誤。
    C.苔蘚植物無根,有莖、葉的分化,體內無輸導組織,故C錯誤。
    D.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故D錯誤。
    故本題選A。
    18. 如圖為中國國家植物園的LOGO,圖形部分融合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兩種特有珍稀植物——銀杏和水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都是裸子植物
    B. 通過種子繁殖
    C. ①為銀杏的果實,俗稱“白果”
    D. 繁殖過程都擺脫了對水環(huán)境的依賴
    【答案】C
    【分析】銀杏和水杉是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種子沒有果皮包被,種子裸露在外面。
    圖中①是銀杏的種子。
    【詳解】A.裸子植物的特點就是種子裸露,沒有果實包裹。銀杏和水杉的種子都是直接裸露在外的,沒有果實,A正確。
    B.裸子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就是通過種子繁殖,它們的種子可以直接發(fā)芽生長成新的植株,B正確。
    C.雖然銀杏的種子俗稱“白果”,但實際上它并不是果實,而是銀杏的種子直接裸露在外,沒有果皮包裹,C錯誤。
    D.裸子植物能產生種子并用種子繁殖,屬于種子植物,種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類群,繁殖過程都擺脫了水環(huán)境。它們的精子通過花粉管輸送到胚珠內與卵細胞結合,這種方式稱為雙受精,不依賴水環(huán)境,D正確。
    故選C。
    19. 水蛭、人蛔蟲、蜈蚣是生活中常見的動物,抓住特征仔細辨別它們分別屬于哪類動物( )
    A. 線蟲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節(jié)肢動物B. 節(jié)肢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線蟲動物
    C. 環(huán)節(jié)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節(jié)肢動物D. 環(huán)節(jié)動物、線蟲動物、節(jié)肢動物
    【答案】D
    【分析】自然界中的動物多種多樣,我們要對動物進行分類,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外部形態(tài)結構,還要比較動物的內部構造和生理功能。
    【詳解】水蛭:水蛭的身體由許多相似的環(huán)形體節(jié)構成,這是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一個顯著特征。因此,水蛭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
    人蛔蟲:人蛔蟲的身體細長,前端為口,后端為肛門,且體表有一層角質層,整體呈圓柱形,這些特征都符合線蟲動物的定義。所以,人蛔蟲屬于線蟲動物。
    蜈蚣:蜈蚣的身體由許多體節(jié)構成,并且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也分節(jié),這些特征都是節(jié)肢動物的標志。因此,蜈蚣屬于節(jié)肢動物。
    綜上所述,水蛭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人蛔蟲屬于線蟲動物,蜈蚣屬于節(jié)肢動物,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20. 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最廣的一個類群是( )
    A. 軟體動物B. 節(jié)肢動物
    C. 線形動物D. 環(huán)節(jié)動物
    【答案】B
    【分析】節(jié)肢動物中的昆蟲綱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最廣的一個類群。
    【詳解】已知地球上的昆蟲在100萬種以上,約占整個動物界種的2/3。昆蟲屬于動物界、節(jié)肢動物門,所以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最廣的動物類群是節(jié)肢動物,因此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21. 小強幫媽媽去菜市場買魚,在許多已死去的魚中,可根據下列哪項判斷魚是新鮮的( )
    A. 鰓絲顏色鮮紅B. 體表濕潤
    C. 鱗片完整D. 體表無傷痕
    【答案】A
    【分析】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魚的口和鰓蓋后緣有交替閉合的現象,這是魚在呼吸;魚用鰓呼吸,鰓的主要結構是鰓絲,鰓絲里密布毛細血管,當水由口流進,經過鰓絲時,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滲入鰓絲中的毛細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細血管,排到水中,隨水從鰓蓋后緣的鰓孔排出體外,這樣魚的鰓絲中的毛細血管中的血液轉化為鮮紅色的動脈血,所以如果魚新鮮也就能保持正常的呼吸,鰓絲中的毛細血管中就充滿了鮮紅色的動脈血,鰓絲顏色鮮紅。
    【詳解】A.魚的呼吸器官是鰓,當魚新鮮時,其鰓絲會保持鮮紅色,這是因為鰓絲中充滿了毛細血管,且能夠正常進行氣體交換。然而,當魚死亡一段時間后,由于血液循環(huán)停止,鰓絲會逐漸失去血色并變得暗淡。因此,鰓絲顏色鮮紅可以作為判斷魚是否新鮮的一個重要依據,A符合題意。
    B.體表濕潤并不能直接反映魚的新鮮程度。魚體表的水分很容易蒸發(fā)或因為環(huán)境濕度而改變,而且即使魚已經死亡一段時間,其體表仍然可能保持一定的濕潤度(尤其是在濕潤的環(huán)境中),B不符合題意。
    C.鱗片完整與否更多地反映了魚在捕撈、運輸或處理過程中是否受到損傷,而不是其新鮮程度,C不符合題意。
    D.體表無傷痕同樣不能作為判斷魚是否新鮮的唯一依據。傷痕可能是在捕撈、運輸或處理過程中造成的,與魚的新鮮程度沒有直接關系,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2. 脊椎動物是動物界中的高等類群。下列關于脊椎動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魚類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B. 爬行動物的皮膚可輔助呼吸
    C. 鳥類前肢變成翼,適應飛行生活D. 哺乳動物用乳汁哺育后代
    【答案】B
    【分析】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外部形態(tài)結構,還要比較動物的內部構造和生理功能,并結合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地理分布情況等。
    【詳解】A.魚類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游泳,A正確。
    B.爬行動物的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可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fā),不能輔助呼吸,B錯誤。
    C.鳥類大多能飛翔,與其飛行生活相適應的身體特征有:身體呈流線型,前肢變成翼,體表被覆羽毛等,C正確。
    D.哺乳動物的幼體靠母體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D正確。
    故選B
    23.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下列成語所涉及的動物體溫都恒定的一組是( )
    A. 蛙鳴狗吠B. 沉魚落雁
    C. 虎頭蛇尾D. 鶴立雞群
    【答案】D
    【分析】由于鳥類和哺乳動物的體內具有良好的產熱和散熱的結構,體表被毛(羽毛),為恒溫動物。其它動物為變溫動物。
    【詳解】A.“蛙鳴狗吠”中的蛙屬于兩棲動物,是變溫動物;狗屬于哺乳動物,是恒溫動物,A不符合題意。
    B.“沉魚落雁”中的雁屬于鳥類,是恒溫動物;魚屬于魚類,是變溫動物,B不符合題意。
    C.“虎頭蛇尾”中的虎屬于哺乳類,是恒溫動物;蛇屬于爬行動物,是變溫動物,C不符合題意。
    D.“鶴立雞群”中的鶴和雞屬于鳥類,是恒溫動物,D符合題意。
    故選D。
    24. 下列對圖中四種生物的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①③④都是單細胞生物
    B. ②沒有細胞結構
    C. ③的遺傳物質儲存于細胞核中
    D. ④通過纖毛運動
    【答案】C
    【分析】題圖中:①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②病毒沒有細胞結構,③細菌是單細胞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④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
    【詳解】A.①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③細菌是單細胞生物,④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因此①③④都是單細胞生物,A正確。
    B.②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故B正確。
    C.③細菌是單細胞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區(qū)域,故C錯誤。
    D.④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體表的纖毛可以擺動,實現運動,故D正確。
    故選C。
    25. 云南有豐富的野生蘑菇資源,可食用的野生蘑菇被譽為“山珍”。蘑菇屬于
    A. 植物B. 動物C. 真菌D. 細菌
    【答案】C
    【分析】真菌有單細胞的酵母菌和多細胞如蘑菇和曲霉。
    【詳解】蘑菇屬于多細胞真菌,如我們喜愛食用的香菇、平菇等都屬于大型真菌,有大量的菌絲構成,每個細胞結構為:細胞壁、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和液泡等,體內不含葉綠體,營養(yǎng)方式為異養(yǎng),必須以現成的有機物為食,從中獲得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能量。故C符合題意。
    26. “吃盡魚蝦嫌油膩,饞涎新平酸腌菜?!敝谱魉岵诵枰玫奈⑸锸牵? )
    A. 酵母菌B. 甲烷菌C. 乳酸菌D. 醋酸菌
    【答案】C
    【分析】微生物的發(fā)酵技術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如制饅頭或面包和釀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桿菌,制醬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狀桿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詳解】ABD.酵母菌主要用于發(fā)酵面食和酒類;甲烷菌主要參與甲烷生成;醋酸菌用于制作醋,與酸菜發(fā)酵不直接相關,ABD不符合題意。
    C.酸菜的制作過程中,主要是通過乳酸菌的發(fā)酵來實現的。乳酸菌能分解植物組織中的糖分,產生乳酸,從而使環(huán)境酸化,在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長的同時,賦予酸菜具有特別的風味,C符合題意。
    故選C。
    27. 生物分類主要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其中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 )
    A. 界B. 種C. 綱D. 目
    【答案】B
    【分析】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
    【詳解】生物分類是研究生物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并對每一類群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征進行科學的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生物分類的主要依據是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28. 如圖是部分食肉目動物分類等級示意圖,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
    A. 虎與豹的親緣關系比虎與狼的親緣關系遠
    B. 貓和虎所處的分類等級是“種”
    C. 圖中表示的最大的分類單位是“屬”
    D. 食肉目包括的動物種類比貓科少
    【答案】B
    【詳解】試題分析:虎和豹屬于豹屬,虎和狼屬于食肉目,屬比目小,所以虎與豹的親緣關系比虎與狼的親緣關系近,A錯誤;貓屬于貓科、貓屬,貓種,虎屬于貓科、豹屬,虎種,貓和虎所處的分類等級是“種”,B正確;圖中的分類單位有:目、科、屬、種,最大的分類單位是“目”,C錯誤;目比科大,因此食肉目包括的動物種類比貓科多,D錯誤。
    考點:動物的分類。
    29. 加拿大一枝黃花原產于北美,引種到我國后因缺少天敵而成為惡性雜草,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 將加拿大一枝黃花移栽到校園內
    B. 向有關部門報告加拿大一枝黃花的情況
    C. 積極參與清除加拿大一枝黃花的活動
    D. 向周圍人群宣傳外來物種入侵的危害
    【答案】A
    【分析】生物入侵是指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種后成為野生狀態(tài),并對本地生態(tài)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這些生物被叫做外來物種。外來入侵物種具有生態(tài)適應能力強,繁殖能力強,傳播能力強等特點。
    【詳解】A.將加拿大一枝黃花移栽到校園內是錯誤的做法。因為加拿大一枝黃花已被列為外來入侵物種,其強大的繁殖能力和適應性可能對本地的生態(tài)系統造成破壞,影響本地生物的生存。移栽到校園內無疑會增加其擴散的風險,A錯誤。
    B.向有關部門報告加拿大一枝黃花的情況是正確的做法。報告可以幫助相關部門及時了解外來入侵物種的分布和擴散情況,從而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防止其對生態(tài)系統造成更大的危害,B正確。
    C.積極參與清除加拿大一枝黃花的活動也是正確的做法。清除活動可以直接減少外來入侵物種的數量,降低其對本地生態(tài)系統的威脅。通過積極參與,我們可以為保護本地生物多樣性做出貢獻,C正確。
    D.向周圍人群宣傳外來物種入侵的危害同樣是正確的做法。通過宣傳,可以提高公眾對外來入侵物種的認識和警惕性,從而增強大家的環(huán)保意識和參與度。這有助于形成全社會共同防治外來入侵物種的良好氛圍,D正確。
    故選A。
    30. 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呼吁各方采取具體行動,制止和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局面。某校要舉行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宣傳活動,下列選題不合適的是( )
    A. 倡導適當修建鳥巢,保障鳥類的繁殖
    B. 積極修建植物園,大力引進外來物種
    C. 加強宣傳,呼吁全社會一起關愛生物
    D. 個人力量雖小,也可用心保護身邊的生物
    【答案】B
    【分析】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tài)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多樣性。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建立瀕危物種的種質庫、加強法制和教育管理等。
    【詳解】A.倡導適當修建鳥巢,保障鳥類的繁殖是合適的選題。修建鳥巢可以為鳥類提供適宜的繁殖環(huán)境,有助于增加鳥類的種群數量,從而維護生物多樣性,A不符合題意。
    B.積極修建植物園,大力引進外來物種是不合適的選題。雖然修建植物園有助于保護植物多樣性,但大力引進外來物種可能會帶來生態(tài)風險。外來物種可能會與當地物種競爭資源,甚至導致當地物種的滅絕,從而破壞生物多樣性,B符合題意。
    C.加強宣傳,呼吁全社會一起關愛生物是合適的選題。通過宣傳,可以提高公眾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和保護意識,形成全社會共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良好氛圍,C不符合題意。
    D.個人力量雖小,也可用心保護身邊的生物同樣是合適的選題。生物多樣性保護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即使個人的力量有限,但只要用心去做,就能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貢獻,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30分)
    二、簡答題(每空1分,共30分)
    31. 許多生物學家認為:“每一個生物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必須在細胞中尋找”,下圖是動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及觀察細胞所用顯微鏡的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示:[①]轉換器)。
    (1)如果目鏡上標有10×,物鏡上標有40×,則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被放大_____倍。
    (2)若觀察過程中,發(fā)現視野較暗,應調節(jié)圖甲中的遮光器和[ ]_____。
    (3)“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生物的遺傳現象,這種現象主要取決于圖乙中[ ]_____。
    (4)圖乙中[ ]_____能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
    (5)圖乙中,A、B細胞都有的能量轉換器是[ ]_____。
    【答案】(1)400 (2)⑦反光鏡
    (3)?細胞核 (4)⑨細胞膜
    (5)?線粒體
    【分析】圖甲中,①轉換器,②物鏡,③載物臺,④目鏡,⑤粗準焦螺旋,⑥細準焦螺旋,⑦反光鏡。
    圖乙中,⑧細胞壁,⑨細胞膜,⑩葉綠體,?細胞核,?液泡,?細胞質,?線粒體。
    A是植物細胞,B是動物細胞。
    【詳解】(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 目鏡上標有10×,物鏡上標有40×,放大倍數為400倍。
    (2)顯微鏡的結構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線進入,故當外界光線較強時用小光圈,當外界光線較弱時用大光圈;反光鏡有兩個面,平面鏡和凹面鏡,凹面鏡能夠聚光,可以使視野變亮,故當外界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弱時用凹面鏡。
    所以,當光線亮時,用平面鏡、小光圈;當光線暗時,用凹面鏡、大光圈。 調解的結構是遮光器和反光鏡。
    (3)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是遺傳信息庫。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fā)育和遺傳。所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取決于?細胞核。
    (4)⑨細胞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細胞膜將細胞內部與外界環(huán)境分開,使細胞擁有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內部環(huán)境。細胞膜能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有害的物質擋在外面,同時把細胞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5)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有線粒體和葉綠體。線粒體是廣泛存在于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的細胞器,是細胞呼吸產生能量的主要場所,被稱為能量轉換器和細胞內能量供應的“動力工廠”,是細胞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葉綠體是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利用無機物合成有機物,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是植物綠色部分細胞特有的一種能量轉換器。 所以動植物細胞都有的能量轉換器是?線粒體。
    32. 動物和人體是富有層次的生命體,圖中A~F表示人體的不同結構層次,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填字母)。
    (1)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_____。
    (2)A細胞形成B的過程中,_____經過復制后形成形態(tài)、數量相同的兩等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
    (3)在B→C的過程中,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產生了差異,這個過程稱為細胞_____。
    (4)在圖中的結構層次中,人體具有而植物體沒有的是[ ]_____。
    【答案】(1)細胞 (2)染色體
    (3)分化 (4)E系統
    【分析】觀圖可知:A受精卵,B多個細胞,C組織,D器官,E系統,F個體(人體)。
    【詳解】(1)除病毒外,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細胞是生物體進行新陳代謝、生長、繁殖和遺傳的基礎,它既有獨立的生命活動,又與其他細胞共同構成生物體的各種組織、器官和系統。
    (2)在A細胞形成B的過程中,即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經過復制后形成形態(tài)、數量相同的兩等份,并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這樣,每個新細胞都獲得了與母細胞相同的遺傳信息。
    (3)在B→C的過程中,即細胞分化的過程中,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產生了差異。細胞分化是生物體發(fā)育的基礎,它使得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能夠各司其職,共同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4)在圖中的結構層次中,人體具有而植物體沒有的是系統這一層次。人體由細胞構成組織,再由多種組織構成器官,再由器官構成系統,最后由八大系統構成完整的人體。而植物體則沒有系統這一層次,它們由組織直接構成器官,再由器官構成植物體。因此,圖中的E系統是人體具有而植物體沒有的結構層次。
    33. 自然界中已發(fā)現的植物有50余萬種,其中就有藻類、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生物學家通過觀察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進行了分類,能產生種子是種子植物的基本特征,而種子的生命力遠比孢子強大,這體現了生物的結構與功能觀。下圖①~⑤分別是水綿、葫蘆蘚、腎蕨、銀杉和玉米,請你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以下問題([ ]填數字)。

    (1)上圖中,通過種子繁殖后代的是_____(填序號),但④的種子外無_____包被。
    (2)詩句“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敝兴枋龅闹参锖蛨D的[ ]_____屬于同一類植物,可以用于監(jiān)測空氣污染。
    (3)圖③具有真正的根、莖、葉等器官分化,并且體內具有_____組織。
    (4)圖④銀杉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目前,僅在局部地區(qū)零星殘存。從保護生物多樣性角度出發(fā),保護銀杉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
    (5)作為中學生的我們能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做些什么?_____(任寫一條)。
    【答案】(1)①. ④⑤ ②. 果皮
    (2)②葫蘆蘚 (3)輸導 (4)建立自然保護區(qū)
    (5)拒絕食用珍稀動植物制品,積極宣傳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參與植樹造林等公益活動
    【分析】種子植物:主要特征是通過種子進行繁殖,包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如銀杉,它們的種子沒有果皮包裹。被子植物:如玉米,種子有果皮包裹。
    苔蘚植物:如葫蘆蘚,無真正的根、莖、葉。
    蕨類植物:如腎蕨,具有根、莖、葉和輸導組織,但通過孢子繁殖。
    【詳解】(1)在給出的五種植物中,①水綿、②葫蘆蘚、③腎蕨靠孢子繁殖后代,銀杉(④)和玉米(⑤)是通過種子繁殖后代的,這是種子植物的基本特征。④銀杉作為裸子植物,其種子外并無果皮包被,這與被子植物(如玉米)是有所不同的。
    (2)詩句“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中所描述的植物是苔蘚類植物。在給出的圖中,葫蘆蘚(②)與苔蘚類植物屬于同一類,它們都可以用于監(jiān)測空氣污染,因為這類植物對空氣質量的變化非常敏感。
    (3)圖③是腎蕨,作為蕨類植物,它具有真正的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此外,蕨類植物體內還具有輸導組織,這使得它們能夠更好地進行物質運輸和水分吸收。
    (4)銀杉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但由于環(huán)境破壞和人為因素,目前僅在局部地區(qū)零星殘存。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出發(fā),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是保護銀杉等珍稀植物最有效的措施。這可以為它們提供一個相對封閉且受保護的自然環(huán)境,減少外界干擾和破壞。
    (5)作為中學生,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也可以做出自己的貢獻。例如,可以拒絕食用珍稀動植物制品,減少對珍稀動植物的捕殺和購買;同時,積極宣傳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提高公眾的保護意識;還可以參與植樹造林等公益活動,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
    34. 自然界中有著各種各樣的生物,它們以獨特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某同學在對動物進行分類時,將B、D分為一類,A、C、E分為一類,你認為他分類的依據是體內有無椎骨組成的_____。
    (2)動物A在分類上屬于哺乳動物,其生殖發(fā)育的特點是_____。
    (3)圖C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陸地上,用_____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4)動物D是一種農業(yè)害蟲,體表有堅硬的_____,既能支持、保護內部結構,又能有效防止體內水分蒸發(fā)。
    (5)請寫出動物E所代表的生物適應飛行生活的結構特點_____(任寫一點) 。
    【答案】(1)脊柱 (2)胎生哺乳
    (3)肺 (4)外骨骼
    (5)前肢變成翼、體表被覆羽毛、身體呈流線型等
    【分析】A兔子是哺乳動物,B蚯蚓是環(huán)節(jié)動物,C青蛙是兩棲動物,D蝗蟲是節(jié)肢動物,E鳥類。
    【詳解】(1)在對動物進行分類時,該同學將B(環(huán)節(jié)動物)、D(節(jié)肢動物)分為一類,它們體內都沒有由椎骨組成的脊柱;將A(哺乳動物)、C(兩棲類)、E(鳥類)分為另一類,它們體內有脊柱。因此,他分類的依據就是體內有無脊椎。
    (2)動物A在分類上屬于哺乳動物,這類動物具有一系列獨特的生殖發(fā)育特點。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胎生哺乳。這意味著哺乳動物在生育幼崽時,幼崽會在母體內發(fā)育到一定階段后才出生,并且出生后還會通過母乳喂養(yǎng)來獲取營養(yǎng)。
    (3)圖C代表的是兩棲類動物,這類動物的幼體通常生活在水中,使用鰓進行呼吸。而當它們成長為成體后,就會生活在陸地上,使用肺進行呼吸。同時,它們的皮膚也具有一定的輔助呼吸功能,這使得兩棲類動物能夠在水陸兩種環(huán)境中都能生存。
    (4)動物D是一種農業(yè)害蟲,它屬于昆蟲類。昆蟲類動物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體表有堅硬的外骨骼。這層外骨骼不僅能夠為昆蟲提供支持和保護,防止其內部結構受到損傷,還能夠有效地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fā),使昆蟲能夠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中生存。
    (5)動物E代表的是鳥類,鳥類動物具有一系列適應飛行生活的結構特點。其中,前肢變成翼是鳥類適應飛行的一個顯著特征。這使得鳥類能夠利用翅膀產生足夠的升力和前進的動力,在空中自由飛翔。此外,鳥類還具有其他適應飛行的特點,如體表被覆羽毛、身體呈流線型等。
    35. 閱讀以下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一: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諾如病毒感染的高發(fā)期,“諾如病毒”引發(fā)的是急性胃腸炎疫情,主要發(fā)生在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及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場所。感染發(fā)病的主要表現為腹瀉或嘔吐,國際上通常稱之為急性胃腸炎。它具有高度傳染性和快速傳播能力,且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人們常把它稱為“冬季嘔吐病”。
    資料二:2024年3月24日是第29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活動主題是“你我共同努力,終結結核流行”。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以肺結核最為常見,主要通過飛沫和塵埃傳播,是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慢性傳染病。
    資料三:黃曲霉是一種常見的腐生真菌,多見于發(fā)霉的糧食、及其他霉變的食物上。它能產生黃曲霉毒素,1993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癌癥研究機構將黃曲霉毒素劃定為Ⅰ類致癌物。
    (1)資料一中的諾如病毒結構簡單,由_____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兩部分構成; 諾如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_____在活細胞內才能有生命活動,因而具有致病性。
    (2)資料二中的結核桿菌有DNA集中區(qū)域,卻沒有_____,屬于原核生物。結核桿菌屬于_____(填“單細胞”或“多細胞”)生物。
    (3)資料三中的黃曲霉屬于真菌,與植物細胞相比,真菌細胞沒有_____,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營腐生生活。
    【答案】(1)①. 蛋白質 ②. 寄生
    (2)①. 成形細胞核 ②. 單細胞
    (3)葉綠體
    【分析】(1)病毒是一種體積非常微小,多數病毒直徑在100nm(20—200nm),較大的病毒直徑為300—450納米(nm),較小的病毒直徑僅為18—22納米,需要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形態(tài);病毒結構簡單,由蛋白質的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2)細菌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區(qū),靠分裂進行繁殖。真菌的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部分構成。
    【詳解】(1)病毒結構簡單,由蛋白質的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才能生存,一旦離開活體會變成結晶體。因此,資料一中的諾如病毒結構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兩部分構成; 諾如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活細胞內才能有生命活動,因而具有致病性。
    (2)細菌是單細胞個體,其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部分構成,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區(qū),靠分裂進行繁殖。因此,資料二中的結核桿菌有DNA集中區(qū)域,卻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結核桿菌屬于單細胞生物。
    (3)植物細胞內有葉綠體,葉綠體是光合作用進行的場所,真菌的細胞內沒有葉綠體。因此,資料三中的黃曲霉屬于真菌,與植物細胞相比,真菌細胞沒有葉綠體,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營腐生生活。
    36. 蚯蚓俗稱“地龍”,在土壤改良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某生物興趣小組為了探究蚯蚓是否具有疏松土壤的作用,選取兩個大小相同的圓柱形容器分別標上A和B,設計并實施了如下實驗:
    (1)設計B組的目的是_____。
    (2)此探究實驗的變量是_____。
    (3)實驗步驟4中橫線上應填_____,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_____。
    (4)實驗過程中用10條蚯蚓而不是1條蚯蚓是為了_____。
    【答案】(1)形成對照 (2)蚯蚓的有無
    (3)①. 陰暗 ②. 單一變量 (4)避免實驗的偶然性
    【分析】(1)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2)設計探究實驗的基本原則:對照原則(對照實驗——除探究的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一般有實驗組和對照組之分)、單一變量原則(科學探究要求一組對照實驗只有一個實驗變量)、重復性原則(設計的實驗要可重復實驗)。
    【詳解】(1)設計B組的目的是作為對照,以排除實驗中其他非處理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在科學實驗中,對照實驗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實驗結果是否由處理因素引起,而不是由其他未知因素引起。
    (2)此探究實驗的變量是蚯蚓的有無;我們想要探究的是蚯蚓是否具有疏松土壤的作用,因此,蚯蚓的有無就是這個實驗的關鍵變量。
    (3)實驗步驟4中橫線上應填“陰暗”,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在這個實驗中,除了蚯蚓的有無這個變量外,其他所有條件都應該保持一致,以排除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由于蚯蚓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中,因此,我們需要將兩個容器都放在陰暗處觀察,以確保實驗條件的一致性。
    (4)在科學實驗中,偶然因素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增加實驗樣本的數量來減少偶然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因此,在這個實驗中,我們使用10條蚯蚓而不是1條蚯蚓來進行實驗,以得到更準確的實驗結果。
    組別
    A
    B
    步驟1
    向容器內填充三層不同顏色且有一定濕度的土壤,每填充一層稍加按壓
    步驟2
    放入10條蚯蚓
    不做處理
    步驟3
    容器口處蓋一蓋板,并留出一定空隙
    步驟4
    每天都給容器中的土壤噴水,并投放少量切碎的菜葉,放在陰暗處觀察5天,記錄土層的變化情況
    每天都給容器中的土壤噴水,并投放少量切碎的菜葉,放在_____處觀察5天,記錄土層的變化情況
    實驗現象
    三層土壤混合在一起
    三層土壤沒有混合在一起

    相關試卷

    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 生物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 生物試題(含解析),共3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實驗探究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云南省普洱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