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單元涉及的內容為夏商周時期,從約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開始,經商朝、西周,至東周滅亡。夏朝是奴隸社會,它開創(chuàng)的王位世襲制,為以后歷代王朝所承襲。隨后的商朝,創(chuàng)造了以青銅器、甲骨文為特征的文明成就。到了西周時期,統(tǒng)治者實行分封制,通過各級貴族維系國家的統(tǒng)治。而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爭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統(tǒng)治權威衰落,整個社會處于動蕩與巨變之中,兼并戰(zhàn)爭、制度變革和思想學術的繁榮,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
了解夏商周時期的基本線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原因和結果,初步養(yǎng)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知道具有奴隸制特點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與發(fā)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歷史解釋、時空觀念、史料實證)了解夏商周時期是中國王朝產生和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明,青銅器和甲骨文反映了當時高度發(fā)達的文明,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漢字。(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初步理解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局面的形成、戰(zhàn)國七雄的局面,知道戰(zhàn)國時期商鞅變法等改革和“百家爭鳴”局面的產生及影響。(時空觀念、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家國情懷)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與思想;通過《黃帝內經》和名醫(yī)扁鵲,了解這一時期的醫(yī)學成就;通過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家國情懷)
鐵農具、牛耕的使用與推廣
漢謨拉比統(tǒng)一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qū)
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高峰
知道具有奴隸制特點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與發(fā)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2022年課標:
1.1 夏商周的更替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是謂小康?!抖Y記·禮運》
材料中“天下為公”和“天下為家”各指什么制度?“家”指的是什么?
“家”:指帝王把國家政權當做自家財產,在一家一姓之間傳承。
想一想夏桀、商紂、周幽王為什么會亡國?對今天的我們有什么啟發(fā)?
①亡國原因:統(tǒng)治者的暴政,不得民心②啟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統(tǒng)治者應勤于政事,愛護百姓等。
1.2 西周的分封制
1.穩(wěn)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2.保證周王室對地方的控制,穩(wěn)定政局,擴大統(tǒng)治范圍。(P23)
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
宗親、功臣、殷商貴族等
1.諸侯權力:管理受封的土地和人民,建立諸侯國;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2.諸侯義務:向周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P23)
封建親戚,以藩屏周?!蹲髠鳌?br/>1.積極: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wěn)定了政局,擴大了統(tǒng)治范圍;確立了統(tǒng)治秩序。2.消極: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分散了國家權力,為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埋下了禍根。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1.(2024·四川)殷商卜辭中有賽馬和比箭的相關記載。周代已經有完備的比箭禮儀,天子者稱為“大射禮”,貴族比賽,則稱為“鄉(xiāng)射禮”。由此可知商周(????) A.祭祀活動很盛行B.競技體育已出現 C.軍備競賽已開始D.分封制度已建立2.(2024·廣西)“武王克商、尤其周公東征以后:周王朝進行了相當規(guī)模的封邦建圍活動。荀子說,周公當政時曾封建71國,其中與周王同姓(姬)者就有53國?!辈牧现信c“封邦建國”相適應的制度是(???) A.禪讓制B.世襲制C.分封制D.郡縣制
3.(2024·山東)《左傳》記載∶“鯀作城郭”“芒芒禹跡,劃為九州”“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刑,法律)”等。據此可以判斷出( )A.水災治理成功B.階級分化出現C.早期國家產生D.世襲制度確立4.(2024·黑龍江)“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這段話出自《禮記·禮運》。根據所學,能體現“天下為公”和“天下為家”的制度分別是( )①禪讓制 ②分封制 ③井田制 ④世襲制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漢字;了解甲骨文、青銅銘文、其他文獻記載和典型器物。
三星堆遺址,距今五千至三千年古蜀文化遺址。證明了長江流域同樣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證明了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一體;證明了古蜀國與中原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系。
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了數以千計的珍貴文物
1.古代生產、生活用具的發(fā)展,大抵經過石器、青銅器、鐵器三個階段。以下是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下說法最準確的是(???)A.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器制造業(yè)B.對研究商周歷史具有重要價值C.商周青銅器用途廣泛造型多樣D.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只用于祭祀2.(2024·山東)中國社科院專家指出,三星堆商代遺址新發(fā)現的遺跡和遺物推進了三星堆遺址及古蜀文明的祭祀禮儀和祭祀體系研究。據此可知(???)A.考古發(fā)現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 B.祭祀文化只出現在三星堆遺址C.三星堆遺址的文物是以鐵器為主 D.三星堆文化遺址在今河南安陽
3.1 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
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初步理解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局面的形成、戰(zhàn)國時期商鞅變法等改革。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鐵器的情況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長沙、江西九、江蘇六合、河南洛陽等地,都發(fā)現了春秋中晚期的鐵農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馬耕,字子?!逗喢髦袊糯贰?br/>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大變革的根本原因、
鐵農具和牛耕-生產力得到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產生
1.(2024·北京)戰(zhàn)國時期,鐵制工具的使用進一步推廣,使大量荒地得到開墾。開墾者繳納賦稅,田地所有權就可以得到國家承認,新興地主階級逐漸壯大。同時,鐵制工具在開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說明(????) A.生產工具的進步推動社會發(fā)展 B.鐵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國變法帶來生產工具的改進 D.水利工程為國家統(tǒng)一創(chuàng)造條件2.(2024·湖北)夏商西周時期,水利工程興修較少,少有山林開發(fā);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大量開發(fā)山林,擴大耕地,興修水利工程。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興地主階級的崛起B(yǎng).諸侯國勢力此消彼長 C.鐵制生產工具的使用D.新政治經濟秩序
3.2 商鞅變法
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田地間縱橫的小路,這里引申為不同田塊之間的界限),教民耕戰(zhàn)。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 —《戰(zhàn)國策·秦策三》
人物:商鞅、秦孝公內容:統(tǒng)一度量衡,廢井田,獎勵耕織和戰(zhàn)功影響:國富兵強
1.(2024·江蘇)發(fā)現于湖南的“里耶秦簡”中有這樣的文字:“南陽戶人、荊不更、鄭不寶,妻曰有,子小上造虒(sī)?!保ń庾x:這戶人家住在南陽里,家庭成員①鄭不寶:戶主,享有爵位不更;②有:戶主妻子;③虒(sī):戶主兒子,未成年。)這些文字最能反映商鞅變法的哪項措施(???)A.廢除貴族世襲特權 B.確立縣制C.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D.統(tǒng)一度量衡2.(2024·山東)戰(zhàn)國時期,秦國通過變法打破了貴族階層世襲,建立了軍功爵制,將戰(zhàn)功作為升遷的主要依據。這種改變直接有利于秦國( )A.穩(wěn)定社會秩序 B .發(fā)展社會經濟C.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 D.實現民族交融
通過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
解決了洪水泛濫的問題,保障了周邊地區(qū)的農業(yè)灌溉,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
1.(2024?廣州)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工程建成后,保證了大約300萬畝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為旱澇保收的“天府之國”。這有利于( )A.齊桓公成為霸主B.商鞅推行新法C.秦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D.夏朝鞏固統(tǒng)治 2.(2024·內蒙古)如圖,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眻D片和這段史料記載共同反映的是戰(zhàn)國后期的水利工程(????)A.靈渠B.都江堰C.鄭國渠D.隋朝大運河
5.1 老子與孔子
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與思想;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局面的產生。
5.2 百家爭鳴
諸子百家思想的現實價值:
【道家思想】 辯證法——辯證的看待生活中的困難。
【儒家思想】1.仁——利于調節(jié)人際關系和穩(wěn)定社會秩序,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2.孔子的教育思想——為推行全民教育、素質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
【法家思想】法治/變革——對法治建設有借鑒作用;法家的變革精神,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變法的理論武器。
【墨家思想】兼愛非攻尚賢——成為平等、博愛、熱愛和平、尊重人才的思想來源。
對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
對傳統(tǒng)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采取極端態(tài)度。
1.(2024·廣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屬于孔子的思想主張是(???)A.“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zhàn)爭,主張人們互相幫助B.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雙方可以相互轉化C.要求統(tǒng)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捐雜稅D.歷史是不斷前進的,后代總是勝過前代2.(2024·山東)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凡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聯合諸侯?!边@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出現的根本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B.新舊社會制度的更替C.學術思想的活躍D.社會大變革,生產力發(fā)展
這是一份中考歷史總復習一輪復習課件:主題02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含答案),共4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考點一,世襲制,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周武王,商紂王,國人暴動,周幽王,血緣關系,諸侯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歷史總復習一輪復習課件:主題02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含答案),共4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考點一,世襲制,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周武王,商紂王,國人暴動,周幽王,血緣關系,諸侯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歷史一輪復習精品課件專題02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含答案),共2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Conents,核心素養(yǎng),史料實證,主題脈略,合作梳理,中考一輪復習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