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總分:100分 考試時長:75分鐘)
一、選擇題組(本題共計8小題,總分54分)
行星沖日是指地外行星運行到與太陽、地球形成一條直線的狀態(tài)。2023年9月19日位于小行星帶外側(cè)的某行星發(fā)生沖日現(xiàn)象,該日夜間此行星較亮,較適宜觀測。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 該行星可能是( )
A. 水星B. 金星C. 火星D. 海王星
2. 下圖中能正確反映9月19日該行星沖日時與日、地位置關(guān)系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 D 2. C
【解析】
【分析】
【1題詳解】
由材料可知,該行星位于小行星帶外側(cè),選項中只有海王星位于小行星帶外側(cè),D正確,ABC錯誤。故選D項。
【2題詳解】
該行星屬于地外行星,軌道位置位于地球外圍,排除①④,AD錯誤;②位置時,行星與地球位于太陽兩側(cè),不能觀測到,B錯誤故選C項。
【點睛】八大行星按特征可以分為三種:類地行星、類木行星、遠日行星。 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具有堅固的表面,距日較近,密度大,主要由固體構(gòu)成,體積和質(zhì)量較小,位于小行星帶之內(nèi),表面溫度較高,無光環(huán)。類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主要由液化氣體構(gòu)成,體積和質(zhì)量比類地行星大很多,距日較遠,密度小,位于小行星帶之外,有光環(huán)。遠日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體積和質(zhì)量居前二者之間,距日最遠,主要由固化氣體構(gòu)成,密度同樣居前二者之間,表面溫度較低,有光環(huán)。
讀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3. 與同緯度四川盆地地區(qū)相比,青藏高原太陽能豐富的原因是( )
①緯度低,太陽高度角大②晴朗天氣多,大氣透明度好,光照時間長
③地勢高,離太陽近,太陽輻射強④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
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②③
4. 關(guān)于我國太陽輻射說法,錯誤的是( )
A. 臺灣東部年太陽輻射總量比西部少,原因是受地形的影響,東部降水多
B. 臺灣南部年太陽輻射總量比北部多,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
C. 重慶年太陽輻射總量小的原因是盆地地形,多霧雨天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
D. 海南年太陽輻射總量比拉薩小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
【答案】3. C 4. D
【解析】
【3題詳解】
圖中顯示,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緯度相近,正午太陽高度相差不大,①錯。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四川盆地多云雨和霧,而青藏高原,水汽少,天氣晴朗干燥,大氣透明度好,光照時間長,②對。青藏高原雖然地勢高,但兩地離太陽的遠近差異可以忽略不計,對太陽輻射強弱影響極小,③錯。與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導致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更強,④對。綜合上述判斷,選項C符合題意,排除A、B、D。故選C。
【4題詳解】
根據(jù)臺灣的地形,東部為迎風坡,降水多,東部太陽輻射總量比西部少,A說法正確,故不符合題意。臺灣南部年太陽輻射總量比北部多,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南部緯度較低,B說法正確,故不符合題意。重
慶地區(qū)為盆地地形,多云霧天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因此太陽年輻射總量少,C說法正確,故不符合題意。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最多的地區(qū)是青藏高原,海南年太陽輻射總量比拉薩小,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地勢較高,空氣稀薄,大氣的削弱作用弱,D說法錯誤,故符合題意。故選:D。
【點睛】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1、緯度高低:緯度越低,太陽輻射越強。2、天氣狀況:我國東部地區(qū)陰天多,太陽輻射少;西北地區(qū)深居內(nèi)陸,降水少,多晴天,太陽輻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好,太陽輻射強。4、日照時間長短: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
某中學生在自然博物館看到的四塊動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別為恐龍化石、三葉蟲化石、哺乳動物化石和魚類化石,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5. 關(guān)于四塊化石年齡由老到新排序正確的是( )
A. 甲乙丙丁B. 丁乙甲丙C. 乙丁甲丙D. 乙丁丙甲
6. 與丙化石相同地質(zhì)年代,陸上分布最廣泛的植物是( )
A. 孢子植物時代B. 裸子植物C. 海生藻類D. 被子植物
【答案】5. C 6. D
【解析】
【5題詳解】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恐龍在中生代時期繁盛,三葉蟲主要在古生代,哺乳動物在新生代快速發(fā)展,魚類在晚古生代的志留紀出現(xiàn),所以年齡由老到新的排序是三葉蟲化石、魚類化石、恐龍化石、哺乳動物化石,即為乙丁甲丙,C正確,ABD錯誤。故選C。
【6題詳解】
根據(jù)材料可知,丙化石為哺乳動物化石,代表的年代是新生代,新生代時期陸地上最廣泛的植物是被子植物,D正確;中生代為裸子植物時代,不符合題意,B錯誤,孢子植物和海生藻類的時代是古生代時期,AC錯誤。故選D。
【點睛】生物進化與環(huán)境演變簡史中的三條線索:一是地質(zhì)年代變化: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二是動物演化階段:動物孕育、萌芽和發(fā)展的初期階段—海洋無脊椎動物時代—魚類時代—兩棲動物時代—爬行動物時代—哺乳動物時代—人類時代。三是植物演化階段:海生藻類時代—陸上孢子植物時代—裸子植物時代—被子植物時代。
下圖示意某地大氣垂直分層情況。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7. 該地可能位于( )
A. 熱帶B. 南溫帶C. 北溫帶D. 南寒帶
8. 下列關(guān)于圖中大氣及垂直分層,說法正確的是( )
A. 自地面向上,大氣密度呈減少的趨勢B. 甲層大氣溫度因臭氧隨高度減少而降低
C. 乙層因下部熱、上部冷,平流運動顯著D. 丙層氣溫受地面輻射影響而變化復(fù)雜
【答案】7. A 8. A
【解析】
【分析】
【7題詳解】
大氣垂直分層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對流層隨緯度不同厚度不同,低緯度上界為17~18km,中緯度為10~12km,高緯度上界為8~9km;據(jù)圖可知,甲為對流層,該地對流層高度達18千米,最可能位于低緯度的熱帶地區(qū),A正確,BCD錯誤。故選A項。
【8題詳解】
據(jù)材料可知,自地面向上,隨高度的增加,地球的引力減小,大氣密度呈減少的趨勢,A正確;甲層為對流層,受地面輻射影響,隨高度的增加,氣溫下降,B錯誤;乙層為平流層,下部冷、上部熱,平流運動顯著,C錯誤;丙層位于高空,離地面遠,幾乎不受地面輻射影響,D錯誤。故選A項。
【點睛】對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C,對流層大氣主要以對流運動為主,天氣現(xiàn)象復(fù)雜多變,與人類關(guān)系最為密切。平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層有臭氧層吸收太陽紫外線升溫,平流層大氣主要以平流運動為主,氣流穩(wěn)定,利于高空飛行。高層大氣的氣溫隨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對地球上無線電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當下恰逢草莓采摘時節(jié),下圖為某網(wǎng)友拍攝的草莓大棚場景,可見白色塑料大棚下一粒粒紅草莓長在覆蓋黑色地膜的土地上(下左圖),讀“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下右圖)”,完成下列小題。
9. 關(guān)于草莓大棚所體現(xiàn)的大氣受熱過程原理說法正確的是( )
A. 增強了A輻射B. 減少了B輻射損失的熱量
C. 增強了C輻射D. 減弱了D作用
10. 與白色地膜相比,圖中草莓種植覆蓋黑色地膜突出作用是( )
A. 美觀B. 除草C. 保濕D. 保溫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題詳解】
結(jié)合圖文材料和所學知識,草莓大棚有一定的反射太陽輻射作用,阻擋了一定的太陽輻射進入大棚內(nèi)部,所以A輻射不會被加強,A錯誤;B輻射為地面輻射,大棚能夠有效減少棚內(nèi)的熱量流散到棚外,B正確;C輻射為大氣逆輻射,大棚只是減少了棚內(nèi)熱量的流失,而大棚外的大氣逆輻射并沒有增強,C錯誤;D為大氣反射、散射太陽輻射,此作用不經(jīng)過大棚,D錯誤,故選B。
【10題詳解】
結(jié)合圖文材料和所學知識,鋪設(shè)地膜必有其一定作用,一切以經(jīng)濟價值為前提,而不是為了美觀,A錯誤;黑色地膜能夠隔絕陽光,使地膜下的雜草因缺乏陽光而枯死,B正確;一般不管什么樣的地膜都擁有保溫、保濕的功能,CD錯誤;故選B。
【點睛】地面長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最主要、直接的熱源。
我國古詩詞中不乏描述地理現(xiàn)象、揭示地理規(guī)律的語句。下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1. “日出江花紅勝火”是由于大氣對太陽輻射的( )
A. 散射作用B. 反射作用C. 吸收作用D. 折射作用
12.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導致“霜飛晚”現(xiàn)象的原因是( )
A. ①增多B. ②增多C. ③增多D. ④增多
13. “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白天①弱,夜晚②弱B. 白天④強,夜晚②強
C. 白天①強,夜晚③強D. 白天④弱,夜晚③弱
【答案】11. A 12. C 13. D
【解析】
【11題詳解】
“日出江花紅勝火”,是指旭日呈橘紅色,日出前后,太陽高度角小,太陽輻射通過的大氣路徑長,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散射作用強,波長較短的藍紫色光大多被散射,透射下來的光線中波長較長的紅光橙光較多,因此旭日呈橘紅色,A正確;該現(xiàn)象與反射作用、吸收作用、折射作用的關(guān)系不大,BCD錯誤。故選A。
【12題詳解】
讀圖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可知,①為太陽輻射,②為地面輻射,③為大氣逆輻射,④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扒镪幉簧ⅰ笔侵戈幪齑髿饽孑椛洧圯^強,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強,使霜凍發(fā)生的時間推遲,即“霜飛晚”,這是大氣逆輻射③增強的結(jié)果,C對;陰天削弱太陽輻射①,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使地面輻射②降低,AB錯;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④增強了,但不會使地面增溫,D錯誤。故選C。
【13題詳解】
“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形象地描繪了白天氣溫高、晝夜溫差極大的場景,白天,如果大氣的削弱作用弱,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強烈,地面會吸收大量的熱量,使得氣溫迅速上升,在午后14時前后達到最高溫;在夜晚,如果大氣的保溫作用弱,即大氣逆輻射弱,地面會失去白天吸收的熱量,導致氣溫迅速下降,在日出前后達到最低溫。讀圖并結(jié)合所學可知,①為太陽輻射,②為地面輻射,③為大氣逆輻射,④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則產(chǎn)生“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白天④弱,夜晚③弱,D正確,ABC錯誤。故選D。
【點睛】大氣受熱過程: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大氣還大地。大氣的受熱過程中,大氣對太陽輻射具有削弱作用,對地面具有保溫作用。大氣對太陽輻射進行吸收、反射、散射,從而使到達地面的能量大為減少。大氣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然后通過大氣逆輻射將熱量還給地面,從而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
“綠洲冷島效應(yīng)”指干旱地區(qū)的綠洲區(qū)域,夏季氣溫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濕度比周邊大的特殊氣象效應(yīng)。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對河西走廊的某綠洲和沙漠的氣溫觀測發(fā)現(xiàn),在7-8月天氣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會出現(xiàn)“綠洲冷島效應(yīng)”。下圖示意該綠洲和附近沙漠7月某日地表溫度的變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4. 與6時相比,該日15時綠洲和沙漠間近地面風力的變化趨勢為( )
A. 變大B. 變小C. 先變大后變小D. 先變小后變大
15. 15時,綠洲和沙漠間近地面風力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是( )
A. 地表溫差減小,水平氣壓梯度力變小B. 地表溫差增大,水平氣壓梯度力變小
C. 地表溫差減小,水平氣壓梯度力變大D. 地表溫差增大,水平氣壓梯度力變大
16. “綠洲冷島效應(yīng)”對綠洲農(nóng)業(yè)的有利影響是( )
①抑制植物蒸騰和土壤水分蒸發(fā),節(jié)約農(nóng)業(yè)灌溉用水
②夜間氣溫低,抑制作物呼吸,減少有機質(zhì)消耗,有利于提高產(chǎn)量
③增強光合作用,利于有機質(zhì)的積累
④利于呼吸作用,提高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
A. ①③④B. ①②C. ③④D. ②③④
【答案】14. A 15. D 16. B
【解析】
【14題詳解】
由圖可知,該地6時綠洲和沙漠溫差較小,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小,風力?。挥?時到15時的過程中,溫差逐漸變大,水平氣壓梯度力變大,風力變大,A正確。故選A。
【15題詳解】
由圖可知,該地15時綠洲和沙漠地表溫差較大,水平氣壓梯度力加大,風力加強,D正確故選D。
16題詳解】
由材料“綠洲冷島效應(yīng)”指干旱地區(qū)的綠洲區(qū)域,夏季氣溫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濕度比周邊大的特殊氣象效應(yīng),冷島效應(yīng)使綠洲附近地區(qū)溫度降低,濕度提高,能減少植物蒸騰作用和水分蒸發(fā),①正確;夜間氣溫較低,植物呼吸作用弱,能減少植被有機質(zhì)的消耗,提高作物產(chǎn)量,②正確;光合作用受光照影響,與溫度濕度無關(guān),③錯誤;溫度降低使呼吸作用減弱,④錯誤;綜上所述,①②正確。故選B。
【點睛】熱力環(huán)流的根本原因使地面冷熱不均,兩地近地面溫差增大會增加兩地水平氣壓梯度力,加大兩地間的風力。
下圖為某地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7. 圖中甲、乙、丙、丁四處氣壓大小關(guān)系( )
A. 甲>乙>丙>丁B. 丁>丙>乙>甲C. 乙>丁>甲>丙D. 乙>甲>丁>丙
18. 若僅考慮熱力因素,則白天時,( )
A. 甲地是綠洲,乙地是沙漠B. 甲地是城市,乙地是郊區(qū)
C. 甲地是海洋,乙地是陸地D. 甲地是山谷,乙地是山坡
【答案】17. D 18. B
【解析】
【17題詳解】
同一地點高度越高氣壓越低,故氣壓甲、乙分別大于丁、丙;等壓面向上凸表示同一高度上氣壓高,反之則氣壓低,讀圖可知丁的氣壓高于丙;近地面與高空的等壓面形態(tài)相反,則甲的氣壓低于乙地,綜合得知甲、乙、丙、丁四處氣壓的關(guān)系為:乙>甲>丁>丙,D正確,A、B、C錯誤。故選D。
【18題詳解】
結(jié)合上題分析可知,甲地近地面處氣壓低于乙地,根據(jù)熱力環(huán)流原理可知,甲地應(yīng)受熱盛行上升氣流,乙地冷卻盛行下沉氣流。白天時,一般情況下,沙漠氣溫高于綠洲,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山坡氣溫高于山谷,則白天時甲地分別應(yīng)是沙漠、陸地、山坡,乙地分別應(yīng)是綠洲、海洋、山谷,因此ACD錯誤;城市由于排放廢熱較多等原因,白天和黑夜城區(qū)的氣溫一般均高于郊區(qū),因此甲地應(yīng)是城市,乙地應(yīng)是郊區(qū),B正確。故選B。
【點睛】熱力環(huán)流形成原理:地面受熱不均→空氣的垂直運動(熱的地方空氣膨脹上升或冷的地方空氣收縮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氣壓差異(上升氣流使得近地面形成低氣壓,高空形成高氣壓,下沉氣流使得近地面形成高氣壓,高空形成低氣壓)→空氣的水平運動(氣流從高氣壓流向低氣壓)。
二、單選題(本題共計2小題,總分6分)
19. 根據(jù)圖示月相,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變化過程的是( )
A. A→B→C→D→E→F→G→H→AB. F→A→G→B→F→C→H→D→F
C. E→A→G→B→F→C→H→D→ED. E→D→H→C→F→B→G→A→E
【答案】C
【解析】
【分析】
【詳解】能表示以此完整月相變化過程的是E新月(初一)→A峨嵋月→G上弦月(初七、初八)→B凸月→F滿月(十五、十六)→C凸月→H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D殘月→E新月,C正確;ABD錯誤。所以選C。
20. 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下圖中符合詩句所描述月相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詳解】結(jié)合所學知識可知,詩句描述初三夜,是上蛾眉月,傍晚出現(xiàn)在西方天空,月面朝西,B圖符合題意,B正確。A圖為殘月,C圖上弦月,D圖為下弦月,ACD錯誤。故選B。
三、綜合題 (本題共計2小題,總分40分)
21.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地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災(zāi)害,人類也可以利用地震技術(shù)探索地球內(nèi)部物質(zhì)分異、勘探石油。
材料二 我國在渤海灣黃河口凹陷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油氣田,標志著我國在這一區(qū)域的勘探再獲新的進展。該新油氣田的成功發(fā)現(xiàn),進一步展示了黃河口凹陷的勘探潛力,對渤海灣產(chǎn)儲量規(guī)模的穩(wěn)步提升發(fā)揮
了重大作用。
材料三 地球內(nèi)部構(gòu)造示意圖。
(1)圖中不連續(xù)界面A是____,B是____,其中橫波完全消失的是____界面(填字母)。
(2)圖中數(shù)碼和字母代表的圈層名稱是:①+②是____;①+②+③是____;C是____;D是____。
(3)軟流層是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其位于圖中____處。(填①②③④)
(4)黃河口凹陷油氣勘察是采用三維地震勘探技術(shù),根據(jù)地震波傳播原理,在通過含油層時,傳播速度發(fā)生明顯變化的主要是____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圖中表示有儲油構(gòu)造的是( )。
【答案】(1) ①. 莫霍界面 ②. 古登堡界面 ③. B
(2) ①. 地殼 ②. 巖石圈 ③. 地幔 ④. 地核##外核
(3)④ (4) ①. 橫 ②. A
【解析】
【分析】本題以地震、渤海灣以及地球內(nèi)部構(gòu)造示意圖為材料,涉及地球內(nèi)部圈層結(jié)構(gòu)的相關(guān)知識,考查學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識調(diào)用分析能力,體現(xiàn)了綜合思維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地殼與地幔的分界面為莫霍界面,地幔與地核的分界面為古登堡界面。地殼厚度約為33千米,地幔深度在33千米到2900千米處,地核深度在地下2900千米到地心處,地震波通過古登堡界面時橫波突然消
失,縱波速度下降,根據(jù)以上知識點,可判斷出A為莫霍界面,B為古登堡界面,橫波消失在古登堡界面B。
【小問2詳解】
①+②位于莫霍界面以上,表示地殼。④位于上地幔上部,深度在60~400km之間,為軟流層。①+②+③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位于軟流層以上,表示巖石圈。圖中顯示,C層位于陸地地下33千米至2900千米之間,應(yīng)為地幔。D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結(jié)合圖示信息可知,D為外核。
【小問3詳解】
軟流層是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其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對應(yīng)圖中④處。
【小問4詳解】
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縱波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所以在通過含油層時,傳播速度發(fā)生明顯變化的主要是橫波,橫波不能在液體中傳播,會直接消失,縱波會減小,A圖符合,BCD圖不符合。所以選A。
22. 讀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氣壓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就氣壓狀況而言,圖中A與B中低壓中心是____,B與C中高壓中心是____。
(2)若該地氣壓只受溫度影響,則A、B、C中地面溫度最高的是____。
(3)下圖為沿AB作的剖面圖,完成AB間的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
(4)下列圖中能正確表示AB高空等壓面狀況的示意圖是( )
A. B. C. D.
(5)圖中甲處的風向為____,比較甲乙兩地風力大小,并說明原因____。
【答案】(1) ①. B ②. C
(2)B (3)
(4)B (5) ①. 東南風 ②. 甲>乙;甲地等壓線較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
【解析】
【分析】本題以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氣壓分布圖相關(guān)材料為背景,設(shè)置5道題目,知識點涉及等壓線判讀、熱力環(huán)流的原理、大氣的水平運動等內(nèi)容,考查學生地理知識的遷移與調(diào)動能力,蘊含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小問1詳解】
中心氣壓低于四周則為低壓中心,中心氣壓高于四周則為高壓中心。據(jù)圖可知,A與B,B為低壓中心。B與C,C為高壓中心。
【小問2詳解】
B地氣壓值最低,若受氣溫影響,為受熱膨脹上升,形成低氣壓中心,B地地面溫度最高。
【小問3詳解】
A地為高壓,大氣收縮下沉,B地為低壓,大氣膨脹上升,水平方向大氣由高壓往低壓運動,近地面由A流向B,高空由B高空流向A高空,空氣呈逆時針方向流動,繪圖如下:
【小問4詳解】
據(jù)材料可知,A是近地面,氣壓為高壓,則A′是高空,氣壓為低壓,等壓面下凹,B是近地面,氣壓為低壓,則B′是高空,氣壓為高壓,等壓面上凸,B正確,ACD錯誤。故選B。
【小問5詳解】
讀等壓線圖可知,A地處于高壓中心,B地在低壓中心,水平氣壓梯度力由高壓指向低壓,且垂直于等壓線,再結(jié)合北半球地轉(zhuǎn)偏向力向右偏,結(jié)合圖中指向標可知此時甲地的風向應(yīng)為東南風。等壓線的疏密可以反映出水平氣壓梯度力大小,甲地等壓線較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乙地等壓線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所以甲>乙。
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素養(yǎng)訓練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素養(yǎng)訓練地理試題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素養(yǎng)訓練地理試題Word版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黑龍江省大慶鐵人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黑龍江省大慶鐵人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Word版含解析docx、黑龍江省大慶鐵人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Word版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Word版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7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