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關(guān)于自由落體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伽利略通過實驗證明了重的物體下落的快
B. 物體剛下落時速度和加速度都為零
C. 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在第1s內(nèi)、第2s內(nèi)、第3s內(nèi)的位移之比是1:4:9
D. 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在第1s內(nèi)、第2s內(nèi)、第3s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是1:3:5
2.如圖所示,甲為位移一時間圖像,乙為速度一時間圖像,圖中給出的四條圖線1、2、3、4分別代表四輛汽車從同一地點出發(fā)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圖中,0?4 s時間內(nèi),汽車2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B. 甲圖中,0?4 s時間內(nèi),汽車2的平均速度大于汽車1的平均速度
C. 乙圖中,0?4 s時間內(nèi),汽車3的平均速度小于汽車4的平均速度
D. 乙圖中,0?4 s時間內(nèi),汽車3的平均加速度小于汽車4的平均加速度
3.如圖所示,空中a、b兩點間的高度差為20 m,現(xiàn)從a、b兩點同時由靜止釋放兩物體,從a點釋放的物體落地比從b點釋放的物體落地遲1 s時間,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 10 m/s2,則釋放點b距地面的高度為( )
A. 10 mB. 10.25 mC. 11.25 mD. 15 m
4.如圖所示,一只貓在桌邊猛地將桌布從魚缸下拉出,魚缸最終沒有滑出桌面。則上述過程中( )
A. 貓越用力拉,桌布對魚缸的摩擦力越大
B. 桌布對魚缸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C. 桌布對桌子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D. 魚缸從開始運動到最終靜止過程中所受摩擦力方向一直未變
5.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體P放在粗糙的斜面Q上保持靜止,現(xiàn)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拉物體P,在力F由零逐漸增加而物體P和斜面Q仍靜止的過程中,關(guān)于物體和斜面受到的力及其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斜面對物體P的靜摩擦力逐漸減小B. 斜面對物體P的摩擦力先減小后增大
C. 斜面對物體P的支持力增大D. 地面對斜面Q的摩擦力先減小后增大
6.如圖所示,A、B兩物塊疊放在一起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一起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運動過程中兩物體保持相對靜止,A、B兩物塊接觸面水平,則運動過程中,下列關(guān)于B物塊受到摩擦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不變B. 方向水平向左,大小增大
C. 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不變D. 方向水平向右,大小增大
7.一輛貨車運載著圓柱形光滑的空油桶。在車廂底。一層油桶平整排列,相互緊貼并被牢牢固定,上一層只有一只桶C,自由地擺放在A、B之間,沒有用繩索固定,桶C受到桶A和B的支持力,和汽車一起保持靜止,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力加速度為g)( )
A. 當(dāng)汽車向左做加速運動時,A對C的支持力變大
B. 汽車向左勻速運動時,速度越大,B對C的支持力越大
C. 當(dāng)汽車向左做加速運動時,加速度達到0.5g時,C將脫離A
D. 當(dāng)汽車向左做加速運動時,加速度達到 33 g時,C將脫離A
二、多選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18分。
8.如圖所示,原長分別為L1和L2、勁度系數(shù)分別為k1和k2的輕質(zhì)彈簧豎直地放置在地板上,兩彈簧之間有一個質(zhì)量為m2的物體,最上端放著質(zhì)量為m1的另一個物體,整個裝置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彈簧沒有超出彈性限度,重力加速度為g,則( )
A. 上面一根彈簧的壓縮量為m1gk1
B. 下面一根彈簧的壓縮量為m2gk2
C. 兩根彈簧的總壓縮量為(m1+m2)gk1+k2
D. 兩根彈簧的總壓縮量為m1gk1+m1+m2gk2
9.如圖所示,在力F的作用下一個質(zhì)量m=0.2kg的物塊從斜面底端由靜止開始沿斜面向上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度的大小為a1,力F沿斜面向上,大小為3N。過一段時間,撤去外力F,因慣性,物體繼續(xù)向上運動一段時間,此過程的加速度大小為a2。斜面傾角α=37 °,已知sin37 °=0.6,cs37 °=0.8,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則( )
A. a1=10m/s2B. a1=5m/s2C. a2=2m/s2D. a2=10m/s2
10.如圖所示,一輛小汽車以20m/s的速度剛好追上一輛以8m/s的速度勻速騎行的自行車時,發(fā)現(xiàn)前方有危險,立即剎車使小汽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剎車時加速度的大小為5m/s2。而自行車?yán)^續(xù)保持原來的速度行駛,若兩車都可看作質(zhì)點,對于兩車的運動,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在自行車追上小汽車之前,兩車之間的最大距離為8m
B. 在自行車追上小汽車之前,兩車之間的最大距離為14.4m
C. 經(jīng)過4.8s的時間,自行車將追上小汽車并反超
D. 經(jīng)過5.0s的時間,自行車將追上小汽車并反超
三、實驗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2分。
11.用如圖甲所示裝置研究平拋運動。將白紙和復(fù)寫紙對齊重疊并固定在豎直硬板上。鋼球沿斜槽軌道PQ滑下后從Q點飛出,落在水平擋板MN上,鋼球側(cè)面會在白紙上擠壓出一個痕跡點。移動擋板。從同一位置重新釋放鋼球,如此重復(fù),白紙上將留下一系列痕跡點,即可描出鋼球做平拋運動的軌跡,進而研究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
根據(jù)實驗原理,回答以下問題:
(1)實驗前,應(yīng)將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根據(jù)小球的運動情況,調(diào)節(jié)支腳螺絲A、B,使斜槽末端________。
(2)研究平拋運動,下面做法可以減小實驗誤差的是 。
A.盡量減小鋼球與斜槽間的摩擦 B.使用密度小、體積大的鋼球
C.實驗時,讓小球每次都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D.盡可能記錄多個痕跡點
(3)該實驗中,在取下白紙前,應(yīng)確定坐標(biāo)原點O的位置,并建立直角坐標(biāo)系,下列圖像中坐標(biāo)原點和坐標(biāo)系的建立正確的是________,建立坐標(biāo)軸時應(yīng)該先確定________軸(填“x”或“y”)
A. B. C.
(4)若某同學(xué)只記錄了小球運動途中的A、B、C三點的位置,如圖,取A點為坐標(biāo)原點,各點的位置坐標(biāo)如圖所示(g=10m/s2),小球平拋的初速度大小v0=__________m/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小球拋出點的位置坐標(biāo)是___________(以cm為單位,答案不用寫單位,注意正負(fù)號)
12.某同學(xu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其中兩個主要步驟如下:
①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jié)點到達某一位置O,記下O點的位置,讀出并記錄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②只用一個彈簧測力計,通過繩套拉橡皮條使其伸長,把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了同一位置O點,讀出并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記下細(xì)繩的方向,按同一標(biāo)度作出這3個力的圖示。
(1)在第①步驟中有重要遺漏,遺漏的內(nèi)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某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該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大小為____N。
(3)若兩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圖示已作出,如圖,方格每邊的長度表示0.5N,O是橡皮條的一個端點。則作圖求出合力F的大小為_________N。(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4)某次實驗時,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拉橡皮條,使結(jié)點拉到O點時,兩個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夾角小于90°,現(xiàn)保持其中一個彈簧測力計拉力方向下變,轉(zhuǎn)動另一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方向,使兩拉力的夾角減小,保持結(jié)點始終在O點位置,則轉(zhuǎn)動的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會 。
A.變大 B.變小 C.可能先變大后變小D.可能先變小后變大
13.某同學(xu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實驗。
(1)關(guān)于實驗的操作和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
A.圖示電磁打點計時器需接220V的交流電源
B.實驗中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小于重物的重力
C.實驗前需要將長木板傾斜一定的角度補償阻力
D.若保持小車的質(zhì)量不變,重物的重力越大,紙帶上打出的點越密
(2)圖乙為該同學(xué)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已知打點計時器所接電源頻率為50Hz,A、B、C、D、E是紙帶上的五個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有四個點未畫出。則E點位置對應(yīng)刻度尺的讀數(shù)為_____cm;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m/s2(計算結(jié)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3)該同學(xué)保持小車的質(zhì)量不變,改變重物的質(zhì)量,測出對應(yīng)加速度,然后描繪出a?F圖像(F為力傳感器示數(shù));之后在小車上加放鉤碼,再次改變重物的質(zhì)量,測出對應(yīng)加速度,繼續(xù)在同一坐標(biāo)系中描繪出另一條a?F圖像,如圖丙所示。則圖丙中圖線_____(填“Ⅰ”或“Ⅱ”)是小車上加放鉤碼后描繪的圖線,根據(jù)圖像計算出所加鉤碼的質(zhì)量為_____g。
四、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2分。
14.某攝影愛好者在室內(nèi)以窗戶為背景練習(xí)攝影時,恰好把窗外從某一高度處落下的一粒石子拍攝在照片中,發(fā)現(xiàn)照片中石子運動軌跡的上端恰好與窗戶上沿平齊,測得軌跡長度為0.9cm。已知實際長度為100cm的窗框在照片中的長度為5.0cm,本次攝影的曝光時間為0.1s,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曝光時間內(nèi)石子的平均速度;
(2)石子從距離窗戶上沿多高的地方下落。
15.在物資運轉(zhuǎn)過程中常使用傳送帶。如圖所示,傳送帶的傾角θ= 37°,從A到B長度為29 m,B點與水平地面平滑連接,傳送帶以10 m/s的速度逆時針轉(zhuǎn)動。在傳送帶上A端無初速度地放一個質(zhì)量m= 0.5 kg的黑色煤塊,它與傳送帶和水平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 0.5。煤塊在傳送帶上相對滑動會留下黑色劃痕。已知:sin37° = 0.6,cs37° = 0.8,g= 10 m/s2,求:
(1)煤塊從A到B的時間;
(2)煤塊從A到B的過程中傳送帶上留下劃痕的長度;
(3)若傳送帶逆時針轉(zhuǎn)動的速度可以調(diào)節(jié),煤塊從A點到達B點的最短時間以及最終停在水平面上的C點到B點得距離s是多少(結(jié)果可以保留根號)。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伽利略通過實驗證明了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輕、重物體下落一樣快,故A錯誤;
B、物體剛下落時,速度為零,但合力不為零,則加速度不為零,故B錯誤;
CD、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jù)h=12gt2,則開始連續(xù)的前1s內(nèi)、前2s內(nèi)、前3s內(nèi)的位移之比是1:4:9,則第1s內(nèi)、第2s內(nèi)、第3s內(nèi)的位移之比是1:3:5,
根據(jù)平均速度v?=xt知第1s內(nèi)、第2s內(nèi)、第3s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是1:3:5,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
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①只在重力作用下②從靜止開始。只在重力作用下保證了物體的加速度為g;從靜止開始保證了物體初速度等于零。
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0,加速度豎直向下且a=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jù)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基本推論即可解題。
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是這類概念選擇題判斷的主要依據(jù),所以不但要記準(zhǔn)概念,還要充分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zhì)。
2.【答案】C
【解析】A.甲圖為 x?t 圖像,圖像的切線斜率表示速度,可知汽車2的速度先減小后增大,故A錯誤;
B.甲圖中, 0?4 s 時間內(nèi),汽車1和2的位移相等,根據(jù) v=xt 可知,汽車2的平均速度等于汽車1的平均速度,故B錯誤;
C.乙圖中,根據(jù) v?t 圖像與橫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可知, 0?4 s 時間內(nèi),汽車3的位移小于汽車4的位移,根據(jù) v=xt 可知,汽車3的平均速度小于汽車4的平均速度,故C正確;
D.乙圖中, 0?4 s 時間內(nèi),汽車3的速度變化量等于汽車4的速度變化量,根據(jù) a=Δvt 可知,汽車3的平均加速度等于汽車4的平均加速度,故D錯誤。
故選C。
3.【答案】C
【解析】設(shè)從a點釋放的物體經(jīng)過t時間落地,則從b點釋放的物體下落的總時間為(t ? 1)s,依題意有
12gt2?12gt?12=hab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
t=2.5s
故釋放點b距地面的高度為
Hb=12gt?12=11.25m
故選C。
4.【答案】B
【解析】解:A.桌布對魚缸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所以貓用力大小,不會影響該摩擦力的大小,故A錯誤;
B.魚缸相對桌布水平向左運動,所以桌布對魚缸的摩擦力水平向右,故B正確;
C.桌子相對桌布向左運動,所以桌布對桌子的摩擦力水平向右,故C錯誤;
D.魚缸在桌布上運動時,所受摩擦力水平向右,在桌面上運動時摩擦力充當(dāng)阻力,方向水平向左。所以魚缸從開始運動到最終靜止過程中所受摩擦力方向發(fā)生了改變,故D錯誤;
故選:B。
由滑動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和方向求解。
本題考查的是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判斷,解題關(guān)鍵就是會判斷滑動摩擦力的方向。
5.【答案】B
【解析】AB.設(shè)斜面的傾角為 θ ,物體P靜止在斜面Q上,則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大小為
f靜=mgsinθ
現(xiàn)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拉物體P,則對物體P受力分析有
F+f靜=mgsinθ
則力F由零逐漸增加的過程中,物體P受到的靜摩擦力先沿斜面向上減小,再沿斜面向下增大,A錯誤,B正確;
C.對物體受力分析,斜面對物體P的支持力為
FN=mgcsθ
始終保持不變,故C錯誤;
D.對P、Q整體進行受力分析,將F沿水平和豎直方向進行正交分解得水平方向
f=Fcsθ
豎直方向
N=(mP+mQ)g?Fsinθ
在力F由零逐漸增加的過程中,地面對斜面Q的支持力逐漸減小,摩擦力逐漸增大,故D錯誤。
故選B。
6.【答案】C
【解析】對物體B受力分析,它與A一起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有
f=mBa
即B所受靜摩擦力大小不變,方向水平向右。
故選C。
7.【答案】D
【解析】A.當(dāng)汽車向左做加速運動時,對桶C受力分析如圖所示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FBsinθ?FAsinθ=ma
豎直方向根據(jù)平衡條件可得
FBcsθ+FAcsθ=mg
聯(lián)立可知加速度變大,則B對C的支持力增大,A對C的支持力減小,故A錯誤;
B.汽車向左勻速運動時,C受力平衡,無論速度多大,都有
FB=FA
且滿足
FBcsθ+FAcsθ=mg
則B對C的支持力不變,故B錯誤;
CD.當(dāng)汽車向左做加速運動,C將要脫離A時,A對C的支持力為零,此時有
mgtanθ=ma
其中 θ=30 ° ,解得加速度為
a= 33g
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
8.【答案】AD
【解析】A.對m1有
k1x1=m1g
得
x1=m1gk1
故A正確;
B.把m1、m2看做整體,則由二力平衡得
k2x2=(m1+m2)g
得
x2=(m1+m2)gk2
故B錯誤;
CD.則兩個彈簧的總壓縮量為
x=x1+x2=m1gk1+(m1+m2)gk2
故C錯誤,D正確。
故選AD。
9.【答案】BD
【解析】撤去 F 之前,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mgsinθ?μmgcsθ=ma1
解得
a1=5m/s2
撤去 F 之后,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sθ=ma2
解得
a2=10m/s2
故選BD。
10.【答案】BD
【解析】AB.兩車速度相等時,距離最大,則
v1?at1=v2
解得
t1=2.4s
所以兩車間的最大距離為
xm=v1t1?12at12?v2t1=14.4m
故A錯誤,B正確;
CD.小汽車停止運動的時間為
t2=v1a=4s
此過程中小汽車和自行車的位移分別為
x1=v12t2=40m
x2=v2t2=32m
這是一份2024~2025學(xué)年河南省駐馬店市新蔡縣第一高級中學(xué)高二(上)12月月考物理試卷(含答案),共9頁。
這是一份2024~2025學(xué)年河南省駐馬店市新蔡縣第一高級中學(xué)高二(上)11月月考物理試卷(含答案),共9頁。
這是一份2024-2025學(xué)年河南省駐馬店市新蔡縣第一高級中學(xué)高二(上)月考物理試卷(10月)(含解析),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