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涌現(xiàn)出無數(shù)的榜樣人物。為使同學們汲取榜樣力量,學校準備布置“楷模之光榜樣力量”校園文化展覽區(qū),請你根據(jù)小組成員的意見完善班級展板。
1.在展板上方中央位置用正楷字書寫“楷模之光榜樣力量”八個字。
第一部分 銘記革命英烈
長津湖戰(zhàn)役——血色軍魂
長津湖戰(zhàn)役,是中美兩國精銳部隊在朝鮮戰(zhàn)場上改變歷史進程的直接較量,創(chuàng)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打破了美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特級戰(zhàn)斗英雄楊根思,在戰(zhàn)斗的最后關頭引燃了手中的炸藥包,用鮮血和生命兌現(xiàn)了自己的承諾;1081高地上的全連官兵,堅守陣地,最后全部凍死在死鷹嶺陣地上,成為一個個永不傾倒、巍然毅立的冰雕……他們所擁有的保家衛(wèi)國的滿腔熱忱,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慨,是我們的民族之魂。
這次戰(zhàn)役的勝利,①為中國人民志愿軍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和贊譽,②粉碎了美軍迅速占領朝鮮全境的企圖,③挽救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命運。
2.小組成員對文段中加點詞語的字形作出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因為表達的是“用戰(zhàn)斗的方式比實力的高低”的意思,所以“較量”一詞中無錯字。
B.因為表達的是“像山峰一樣高聳而穩(wěn)固地立著”的意思,所以“毅立”一詞中有錯字。
C.因為表達的是“熱情”的意思,所以“熱忱”一詞中無錯字。
D.因為表達的是“對待重大問題上表現(xiàn)的態(tài)度、舉止或氣勢”的意思,所以“氣慨”一詞中無錯字。
3.小組成員發(fā)現(xiàn)文段中的畫線句語序存在問題,你認為調(diào)整后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②①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①③②
第二部分 致敬時代楷模
為國“聽海”,一站到底——追憶楊士莪院士
楊士莪生于1931年,經(jīng)歷了血雨腥風、遍地戰(zhàn)火的戰(zhàn)亂年代,從小在心底就埋下了科研報國的種子。新中國成立后,聽說剛成立的大連第一海軍學校物理教師緊缺,他喜出望外,毅然報名參軍,入校任教。后幾易專業(yè),改行學習國家亟需的水聲學科,他并非見異思遷,而是為了祖國的需要。
扎根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耕耘在水聲工程領域,楊士莪把一生都奉獻給海洋強國事業(yè)?!按蠛W兓媚獪y,坐在家里搞研究肯定是不行的?!?8歲高齡,雖已風燭殘年,他仍堅持參與海上實驗。從教70年來,他總是站著給學生講課,被稱為“一站到底”的“90后院士”。
4.你檢查文段中使用的成語后發(fā)現(xiàn),下列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血雨腥風B.喜出望外C.見異思遷D.風燭殘年
5.小組成員探討如何依據(jù)文段領會題目“一站到底”的含義,你根據(jù)語境判斷,下列正確的一項是( )
A.一直站立著給學生講課B.一生奮斗在中國水聲領域科研和教育第一線
C.始終堅持在海上科研一線D.從小立志科研報國的心愿
第三部分 點贊北京榜樣
北京榜樣——平凡中的力量
如今,“北京榜樣”已成為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的金名片。①這些榜樣,活躍在基層一線,扎根在市民之中,在平凡崗位上閃閃發(fā)光。②他們,身具擔當且敢為人先,心懷奮斗之志,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③他們,從一個到一群,像一粒粒種子,影響并帶動更多市民加入“學榜樣我行動”的熱潮。④北京榜樣,由______起步,懷______熱忱,聚______之力,攜手北京市民,于崇美德之途闊步前行,繪首都文明的壯美新篇。
6.根據(jù)小組意見,對應文段第①②③句,你將一組詞語填在句中的橫線處。下列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平凡 奮斗 群體B.普通 拼搏 個體
C.普通 融合 個體D.特殊 創(chuàng)新 群體
第四部分 留言板
7.班級展板專門設置了一個留言區(qū),結(jié)合展板前三部分的內(nèi)容,請你用上“講好”“弘揚”“傳遞”三個詞,以排比的形式在留言板上寫一段感受。
每個時代都會孕育出自己的榜樣,榜樣也會推動著時代前進。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yè)需要榜樣引領。我們廣大青少年,應 , , ,爭做新時代的奉獻者、奮斗者、實干者。
二、名句名篇默寫
8.默寫填空。
①水何澹澹, 。(曹操《觀滄海》)
②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③潮平兩岸闊, 。(王灣《次北固山下》)
④書法創(chuàng)作意在墨香間涵養(yǎng)從容心境,實現(xiàn)志存高遠的精神追求,《誡子書》中與此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三、詩歌鑒賞
比較閱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絕句送巨山》,完成下面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絕句送巨山
宋·劉子翚(huī)
二年寄跡閩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
9.《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以“楊花”“子規(guī)”兩樣景物起筆,指明時令是暮春。同時, 的“楊花”,常鳴“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二者合起來渲染了一種 的氣氛。
10.這兩首送別詩的后兩句,詩人都運用了 寫作手法,借助明月這一意象,抒發(fā)懷人情感。李白讓善解人意的明月“寄愁心”,抒發(fā)了詩人對遠行友人的 之情;劉子翚則用明月“夜深還照讀書窗”來傳達明月不解人情,人去樓空的 之意。
四、文言文閱讀
閱讀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
王夷甫①嘗屬族人事,經(jīng)時未行,遇于一處飲燕②,因語之曰:“近屬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舉樏③擲其面。夷甫都無言,盥洗畢,牽王丞相臂,與共載去。在車中照鏡語丞相④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br>(節(jié)選自《世說新語·雅量》)
注釋:①[王夷甫]王衍,字夷甫,官至太尉等。②[飲燕]宴會,聚會。③[樏](lěi)食盒。④[丞相]指王導。
1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與“相委而去”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去偽存真B.人去樓空C.信步走去D.相去不遠
12.翻譯文中三處畫線語句,并依據(jù)上下文對其作出進一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翻譯:客人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
理解:客人對元方的父親稱“尊君”,這是敬稱,表達了對元方父親的尊重。
【乙】元方入門不顧。
翻譯:元方徑直走進家門,連頭也不回。
理解:元方因為回擊了客人而心生恐懼,所以不敢回頭看。
【丙】族人大怒,便舉樏擲其面。
翻譯:族人聽完非常生氣,舉起手中的食盆摔在王夷甫臉上。
理解:族人聽完王夷甫的詢問非常生氣,用行動表明心中的不滿。
13.結(jié)合【甲】【乙】兩篇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說一說元方和王夷甫面對他人的失信、無禮的行為處理方式分別是怎樣的。
五、名著閱讀
14.成長,是個體自身不斷變得成熟的過程。這一過程,可能表現(xiàn)為知識技能掌握得更純熟,也可能表現(xiàn)為心理、性格變得更穩(wěn)重,還可能表現(xiàn)為思想認識變得更深刻??請從《朝花夕拾》或《西游記》中任選一個人物,結(jié)合具體事件,簡要分析他(她)成長過程中的改變。(100字左右)
六、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黛山碧水小橋橫》,完成下面小題。
黛山碧水小橋橫
羅芹仙
①一進入三門縣橫渡鎮(zhèn)境內(nèi),就想起宋代詞人王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里的那句“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焙彤斈牾U浩然所去的地方一樣,這里也在浙東,黛山碧水小橋橫,是典型的江南風光。
②600多年前,那個叫陳拱辰的讀書人游歷到此時,定是一眼愛上了這里的風景,于是便擇了一個山環(huán)水抱、土地平曠之處安下了家。見村東翠峰如屏,就給村莊取了一個悅耳的名字——東屏。
③進入東屏村,蒼黑的屋瓦,灰白的老墻,襯在將雨未雨淡墨渲染似的天空下,仿佛是一幅被時光封存的舊畫作。村口處一座高高拱起的“藤橋”很是打眼,橋欄和整個橋洞被綠沉沉的扶芳藤遮覆得嚴嚴實實,已看不出本來面貌。走上橋面,才看出這是一座石砌的老拱橋。整座橋就像一位耄耋老者,垂掛的藤蔓是他長長的須髯。橋下的溪叫岙里溪,像一條中軸線從村莊中間穿過。溪上原有七座拱橋,有“七星拱月”之意,現(xiàn)在還剩下三座,除了腳下這座風月橋,還有折桂橋和福履橋,橋名分別出自“蟾宮折桂”典故和《詩經(jīng)》里的“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④橋的左邊,是四合院結(jié)構(gòu)的陳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年間。進門就是造型優(yōu)美的戲臺,頂部正脊飾有雙龍戲珠雕塑,前面兩個檐角高高翹起,像張揚欲飛的翼翅,翼尖上雕刻著昂首向天的鳳凰,栩栩如生。內(nèi)部的梁枋、柱頭、雀替等木構(gòu)件上布滿山水、花鳥、人物等彩繪,精美之至。戲臺前面是一個方形的天井,隔著天井與戲臺相對的是三間正堂,朱紅的底色配上鍍金的鏤刻花紋和牌匾對聯(lián),合抱粗的梁柱矗立在圓鼓形的礎石之上,顯得莊嚴堂皇。正堂中間高懸“敦厚堂”匾額,東屏先祖把“敦厚”作為對后世的訓示,希望子孫謙和仁厚。
⑤從祠堂出來,沿著岙里溪邊的水口街往里走。這時天空已飄起了小雨,迷蒙的雨霧籠罩著老屋古橋,增添了幾分詩畫意境。不是節(jié)假日,游客不多,細雨里的古村顯得格外寧謐。時光倒流到清朝時期,這里曾熱鬧非凡,是鐵器、木材、魚鹽、布料等商品交易的集散地,人來人往,叮叮當當?shù)拇蜩F聲在空氣中回蕩。那時的陳氏先人很會做生意,不僅將家傳的鍛鐵技藝發(fā)揚光大,還發(fā)展了印染、榨油、燒炭等產(chǎn)業(yè)。
⑥漫步小村,縱橫交錯的小巷,就像一條條經(jīng)脈,連通著一個個被稱為“道地”的四合院,石灘道地、山腳道地、長道地、圓道地……每個道地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內(nèi)容,無怪東屏被稱為“浙東傳統(tǒng)民居博物館”。兩個穿著旗袍的女子在巷子里拍寫真。被細雨潤濕的卵石路面泛著幽光,煙火熏黑的石花窗嵌在滄桑斑駁的墻面上,茂盛的薜荔藤和凌霄花從墻頭垂落,女子撐著花傘裊裊婷婷走在悠長的小巷里,讓人想起戴望舒詩里那丁香般的姑娘。
⑦雨停了。回頭望去,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展現(xiàn)在眼前:青灰色的天空下,幾十只墨點似的燕子停在長長的電線上,乳白的霧氣繚繞在黛青色的山巒,曖曖村落有炊煙裊裊升起。對了,東屏還有一個名字,就叫“中國畫里的村莊”。
(選自《人民日報》)
15.下列選項中,對文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甲】第②段寫了村莊名字的由來,為下文描寫小橋橫美麗的景色做了鋪墊。
【乙】第⑥段“無怪東屏被稱為‘浙東傳統(tǒng)民居博物館’”中的加點詞“無怪”,說明東屏村的建筑風格和文化傳統(tǒng)使其稱為“浙東傳統(tǒng)民居博物館”的美譽是見怪不怪的,突出了這一稱號的恰當性。
【丙】第⑦段中的“中國畫里的村莊”描繪東屏村那種寧靜、古樸、和諧的景象,宛如中國的水墨畫,充滿了濃郁的文化氣息和傳統(tǒng)美感。
16.結(jié)合文意,簡要分析第③段中加點詞語“蒼黑”“灰白”的表達效果。
17.本文語言富有表現(xiàn)力,請從第④段或第⑥段中任選一處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句子,簡要賞析其表達效果。
18.閱讀全文,說說本文以“黛山碧水小橋橫”為題的妙處。
閱讀《母親的千層底》,完成下面小題。
母親的千層底
孫鳳國
①前段時間搬家,從柜子里找出一雙千層底的布鞋,我把它攥在手中,像久違的老友見面一般。我用心感受著鞋子帶來的溫度,母親為我納千層底布鞋的場景又浮現(xiàn)在眼前。
②幼時,村里正流行橡膠底做的布鞋,鞋底一塊錢一雙,買回來自己做成布鞋,方便實惠,結(jié)實耐臟,我卻穿不了,那種不透氣的鞋底,捂得腳難受,一天時間就能讓我的腳起皮。母親拿出在娘家當姑娘時學的本領,為我納千層底的布鞋。
③千層底做工復雜煩瑣,耗時長,做完一雙鞋子,手腕要疼上一段時間?,F(xiàn)在想來,母親年老后手腕疼的毛病,或許就是為我納千層底布鞋時落下的病根兒?!炯住啃r候,我非常調(diào)皮,一天恨不得繞著村莊跑幾個來回,腳上的千層底經(jīng)常壞,納千層底占據(jù)了母親大量的時間。
④鞋子的質(zhì)量好不好,鞋底是關鍵。納千層底的線是結(jié)實的麻線,踩在地上不怕磨。母親從集市上買過幾次麻線后,認為不是很結(jié)實,就自己種植苘麻漚制。別看這小小的一根麻線,制作起來一點兒也不比納千層底簡單。苘麻收割后放上一段時間,然后再放到水里漚泡,泡軟后,把剝下來的麻皮晾曬,撕成一根根細細的麻條,再把麻條搓成麻線。
⑤兒時,我常幫母親剝麻皮,剝不了幾根就嫌枯燥無味,把麻稈一扔,去找伙伴玩了。其實,最麻煩的不是剝麻條,而是把麻條搓成麻線,村里已經(jīng)多年沒人納千層底,搓麻線的“撥楞錘”早就沒有了,母親只能在小腿上搓,把一絲絲的麻搓成一條條的線,腿上常常滲出斑斑點點的血。
⑥麻線準備好后,就開始準備鞋底了。母親將小麥面粉熬制的糨糊均勻地抹到破舊的棉布片上,再把棉布片一層層地粘起來,放到攤煎餅的鏊子上烘干,這道工序叫“打袼褙”。
⑦把打好的袼褙按照鞋碼剪成鞋底,用白布將每片鞋底包上邊,再把七八層鞋底碼在一起,用搓好的麻線沿著鞋底四周納一圈后,再用密密實實的針腳納過鞋底上的每一寸地方。千層底布鞋的鞋底就算是做好了。
⑧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母親做的千層底鞋底厚實,用錐子穿透鞋底,把麻線掛到鉤針上帶回來,用力勒緊麻線,這算是完成了一針。一針挨著一針,一針連著一針,直至針腳密密麻麻地鋪滿整個鞋底。母親納千層底的時候,我就趴在旁邊做作業(yè),她經(jīng)常把“穿上千層底,站要站得直,行要行得正”掛在嘴邊,既是自言自語,更像是說給我聽。
⑨鞋底納好后,還要放到熱水里煮,再用棉被包嚴熱悶,悶軟后再反復敲打,這樣處理后的鞋底更加柔軟舒適,而且不容易變形。
⑩【乙】做鞋面簡單一些,母親做的千層底鞋面千篇一律是青色,青色的布好染,而且耐臟,正適合調(diào)皮搗蛋的男孩子。
?母親做的千層底,麻繩粗,針腳密,結(jié)實耐穿,柔軟舒服,吸汗透氣。我穿著母親做的千層底,走進小學,走到中學,走上大學,從村里走到鎮(zhèn)上,從鎮(zhèn)上走到縣城,再從縣城走到省城。從蹣跚學步到健步如飛,再到穩(wěn)健有力,身體在長,年齡在變,但腳下的千層底教給我做人的本分永遠沒有變。
?考上軍校后,我穿著千層底,邁著堅實的步伐從故鄉(xiāng)的山溝來到省城的學校。寒假回家,母親看我穿著部隊發(fā)的皮鞋,就拿出一雙千層底。換上后,我的腳卻被擠得生疼,原來在身體變強壯的同時,我的腳也變大了。晚上,我脫下千層底,腳趾頭疼得不敢沾地。
?第二天,母親得知原因后,又要為我做千層底,我捧著她那關節(jié)粗大變形的手,指著腳上的皮鞋,告訴她:“以后不用給我做千層底了,這鞋子穿上后一點兒也不捂腳?!?br>?那雙只被我穿了一次的千層底跟著我的背囊回到了學校,隨我走上工作崗位,無論我的崗位怎么變動,城市如何變換,它都在身邊陪伴著我。意氣風發(fā)的時候,遇到挫折的時候,我都會把它拿出來,細細地撫摸著那密密的針腳,母親在煤油燈下一針接著一針納鞋底的場景就會浮現(xiàn)在我眼前,母親的話語也會在我的耳邊響起。這雙千層底鞋,時刻提醒著我站要站得直,行要行得正。
(選自《黨員文摘》)
19.《母親的千層底》緊扣千層底布鞋展開行文,開篇以 的生活場景引出回憶,順勢帶出母親做千層底的緣由;隨后,作者用大量筆墨詳述 ,像制麻線、打袼褙、納鞋底等繁雜工序,彰顯母親 ;接著講述隨著自己成長、境遇變化,千層底依舊相伴,即便因腳大穿不了,母親 的情節(jié),體現(xiàn)母愛執(zhí)著;文末借千層底承載的精神寓意升華主旨。
20.文章的語言平實如話,字里行間飽含深情。從劃線的兩個句子中任選其一,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
【甲】
小時候,我非常調(diào)皮,一天恨不得繞著村莊跑幾個來回,腳上的千層底經(jīng)常壞,納千層底占據(jù)了母親大量的時間。
【乙】
做鞋面簡單一些,母親做的千層底鞋面千篇一律是青色,青色的布好染,而且耐臟,正適合調(diào)皮搗蛋的男孩子。
21.“站要站得直,行要行得正”在第⑧段和第?段兩次出現(xiàn)。解釋它們各自的含義,分析它們對表達作者情感的作用。
七、作文
22.題目
《游子吟》里,慈母飛針走線,將牽掛縫進衣中伴游子遠行;《誡子書》內(nèi),父輩諄諄勸誡,以智慧為晚輩鋪就成才路;《秋天的懷念》中,母親隱瞞病情,用愛意引史鐵生走出陰霾。親恩浩蕩,潤澤人心,然而漫漫成長路,恩澤豈止親眷。師者授業(yè)解惑,摯友暖心相伴,陌生人善意相助……各方潤澤匯聚,如甘霖遍灑,滋養(yǎng)夢想,伴我們一路繁花相送,奔赴前程。
請以“潤澤成長”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請將作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
(2)除詩歌、戲劇外,體裁不限;
(3)作文內(nèi)容積極向上,結(jié)構(gòu)完整;
(4)字數(shù)不少于600字;
(5)不要出現(xiàn)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
23.題目:
秋天踮著腳尖,輕盈走來,給大地披上燦爛的金黃外套;秋天邁著碎步,悠然踱步,讓落葉奏響歡快的沙沙歌謠;秋天攜著微風,徐徐拂過,使空氣彌漫清甜的豐收味道。來吧,朋友!一同跨進這秋日盛景,奔赴校園的寧靜角落,漫步家鄉(xiāng)的金色田野,徜徉熱鬧的公園,瞧瞧秋的繽紛色彩,聽聽秋的熱鬧動靜,聞聞秋的馥郁氣息,盡情品一品秋天饋贈的歡樂滋味。
請以“歡樂的秋天”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請將作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
(2)除詩歌、戲劇外,體裁不限;
(3)作文內(nèi)容積極向上,結(jié)構(gòu)完整;
(4)字數(shù)不少于600字;
(5)不要出現(xiàn)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
參考答案
1.楷模之光榜樣力量
2.D
3.C
4.D
5.B
6.A
7.示例:講好革命英烈故事 弘揚時代楷模精神 傳遞北京榜樣力量
8.山島竦峙 枯藤老樹昏鴉 風正一帆懸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9.示例:飄忽不定 傷感(哀傷、凄涼)
10.借景(物)抒情或者擬人 同情、思念和關切(安慰) 孤寂與傷感(失落與悲涼)
11.B
12.乙
13.在甲文中,元方面對客人的失信和無禮行為,他首先指出客人的錯誤,即“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然后用“入門不顧”的行動,表現(xiàn)出自己不輕易原諒的倔強。元方的處理方式是直接指出錯誤且不輕易原諒。
在乙文中,王夷甫面對族人的失信和無禮行為,從“夷甫都無言”可以看出,他選擇了沉默和容忍;事后說出“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的話,以幽默的態(tài)度自嘲,表現(xiàn)出他的雅量和涵養(yǎng)。王夷甫的處理方式是沉默、容忍并自嘲。
14.示例:
孫悟空:孫悟空剛剛踏上取經(jīng)路時,殺死六賊、賣弄袈裟、推倒人參果樹,盡顯任性。經(jīng)歷了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后,他學會了克制脾性,理解唐僧,重視團隊。從石猴成長為斗戰(zhàn)勝佛,他的性格逐漸成熟,這是孫悟空的成長。
魯迅:魯迅從百草園自由玩耍的頑童成長為三味書屋中守規(guī)讀書的學子。百草園時好奇探秘,于書屋則在壽鏡吾教導下習字、對課,系統(tǒng)學經(jīng)典,在這轉(zhuǎn)變中收獲知識,學會自律,適應從自由到規(guī)束的學習環(huán)境,逐步走向思想啟蒙之路。
15.乙
16.“蒼黑”“灰白”:用于描繪屋瓦與老墻,精準捕捉歲月沉淀后的色彩,“蒼黑”凸顯屋瓦歷經(jīng)風雨侵蝕、歲月打磨后的厚重古樸;“灰白”則體現(xiàn)老墻褪去昔日鮮亮后的斑駁、陳舊,二者相互映襯,不僅準確地描繪出了東屏村古老建筑的色彩特征,還營造了一種古樸、寧靜的氛圍,與后文對東屏村美麗景色的描寫形成了前后照應。
17.第④段:“進門就是造型優(yōu)美的戲臺,頂部正脊飾有雙龍戲珠雕塑,前面兩個檐角高高翹起,像張揚欲飛的翼翅,翼尖上雕刻著昂首向天的鳳凰,栩栩如生。”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戲臺翹起的檐角比作張揚欲飛的翼翅,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戲臺檐角的形狀與動態(tài)感,仿佛翼翅即將飛起,賦予了戲臺一種靈動之美,凸顯出建筑造型的優(yōu)美與精巧,讓讀者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戲臺的獨特魅力。
第⑥段:“縱橫交錯的小巷,就像一條條經(jīng)脈,連通著一個個被稱為‘道地’的四合院?!边\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小巷比作經(jīng)脈,形象地說明了小巷在村落中的作用,如同人體經(jīng)脈一樣,將各個四合院緊密連接起來,構(gòu)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體現(xiàn)了村落布局的巧妙,也突出了小巷對于整個村莊的重要性,使讀者對東屏村的街巷布局有更清晰的認識。
18.①交代了寫作對象,是一個有山有水有小橋的地方;②突出其特點,是典型的江南風光;③表達作者對東屏的喜愛之情;④借用詩句為題,既富有詩意美感,又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19.搬家時從柜子里找出千層底布鞋 千層底布鞋的制作全過程 精湛手藝與為孩子無私付出的辛勞 仍執(zhí)意要為“我”再做千層底
20.甲句用“恨不得”“經(jīng)常壞”這些樸實的話語勾勒出自己兒時的活潑形象,同時,“納千層底占據(jù)了母親大量的時間”,體現(xiàn)出作者對母親付出的感恩之情和愧疚之意。
乙語言平實如話,就像在嘮家常一樣描述鞋面的顏色和選擇理由?!扒宦伞辈皇琴H義,反而體現(xiàn)出作者對母親做的千層底的熟悉感,其中蘊含著對母親細致關懷的感恩和敬佩,因為母親選的鞋面顏色是最適合自己這個調(diào)皮孩子的。
21.第⑧段中句子含義:母親在納千層底時念叨“穿上千層底,站要站得直,行要行得正”,這是母親借千層底用語言對“我”進行品德教育,更是她深沉母愛的細膩體現(xiàn)。
作用:她希望“我”在成長過程中,能像千層底一樣,根基扎實,行為端正,體現(xiàn)出母親樸實的教育理念,也體現(xiàn)了“我”對母親的懷念。
第?段中句子的含義:當作者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無論是春風得意還是身處逆境,母親的那句“站要站得直,行要行得正”總會浮現(xiàn)在他的腦海中。這句話已經(jīng)超越了簡單的言語范疇,成為了一種精神象征,時刻提醒著作者保持正直的品格,堅守內(nèi)心的原則,無論外界環(huán)境如何變化,都不動搖。
作用:這句話的再次出現(xiàn),不僅表明母親的教誨已經(jīng)深深融入作者的靈魂,成為他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更體現(xiàn)出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敬愛與感激之情。
22、23.略
這是一份北京市平谷區(qū)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 語文試題,共3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默寫填空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北京市平谷區(qū)2025初三(上)期末 語文試題及答案,共12頁。
這是一份2021北京市平谷區(qū)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默寫,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